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与对策

09-03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与对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与对策

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幼儿已有说谎的经验,4岁幼儿开始出现策略性说谎,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有意说谎在幼儿5岁时开始萌芽,如果这时成人不注意教育或引导,有意说谎就会发展成严重的欺骗行为,从而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

一、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界定

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看,说谎属于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问题行为(或策略),反映了幼儿在人际交往中互动与反馈的信息: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分析,说谎属于一种认知活动,反映了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进程。有意说谎是指说谎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编织谎言,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有意说谎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欺骗,但欺骗一定带有有意性,并伴有个性化特征,刚刚萌芽的有意说谎与欺骗有着本质的不同。

5岁幼儿正好处在思维和智力从无意性、不稳定性向有意性、稳定性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此时幼儿心理所发生的质变主要体现在认知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开始发展。由此可知,5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开始带有有意性,但还处于萌芽阶段,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或避免责骂等,并常伴有紧张不安、恐惧内疚等情绪体验。

5岁幼儿的有意说谎在时间上具有过渡性或转折性,在心理上具有“动机性”和“矛盾心理体验性”的特点。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表现类型包括:混淆想象和真实的“幻想性”说谎(或“补偿性”说谎):为了维护自尊和人格的“保护性”说谎;模仿同伴或成人的言行,因而出现的“模仿性”说谎。

二、影响5岁幼儿有意说谎行为的因素分析

特定的年龄特点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行为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来自主观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客观因素方面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

1.逃脱惩罚的恐惧心理

罗素说过,幼儿的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5岁幼儿已有了“自我防御”的意识,当他们因做错事而将要受到惩罚时,他们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当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规范目益严格,为幼儿的行为设定了各种“限制”时,这些来自成人的“权威压力”使幼儿害怕成人的批评与纠正,但又不得不迎合成人对他们的期盼,从而导致有意说谎。由于恐惧心理作祟,幼儿有意说谎的外显表现相对较少,而更多的是隐蔽说谎,即幼儿内心深处潜藏着有意说谎的动机,尤其是当幼儿初尝有意说谎的“甜头”后,势必形成一种习惯,相应地也会扩散到幼儿的社会行为中。

2.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

虚荣心是一种想要获得他人注意、赞赏、羡慕的动机和情感,这既是一种情感需要,也是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的需要。但受虚荣心支配的幼儿不能独立地估计自己的行动实质,仅对他人注意的外在效度感兴趣,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夸奖以及取悦他人,在实力难以达到的情况下,便出现了有意说谎。

幼儿往往会对事实加以粉饰、扭曲、掩饰或夸大,要么把他人的“成功”归于自己的功劳,要么将自己的“失败”推诿给他人。通常,在道德两难的情境下,当幼儿面临选择说谎还是说真话的道德行为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趋向于选择说真话,但5岁的幼儿则更倾向于折中的选择。如刚满5岁的贝贝,对于妈妈提出的两难问题“想妈妈还是想爸爸”,他回答“都想”,妈妈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这样的信息反馈在幼儿内心形成了一种说话要讨好别人的“谎言”定势,谎言给对方带来的愉快体验强化了幼儿有意说谎的动机和行为。

3.意义障碍期的反抗心理

意义障碍是幼儿表现出的品德心理阻抗现象,它阻碍了幼儿对品德要求的完全接受和正确理解,从而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要求产生消极的反抗心理。5岁幼儿正处在这样一个意义障碍期,有意说谎成为反抗心理的表现之一,严重者还伴有报复行为发生。如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为了争抢玩具会发生矛盾,并会产生诸如嫉妒、不满甚至仇恨心理。特别是那些在争抢过程中处境不利的幼儿,较容易为了报复他人而有意说谎。

4.惰性心理

幼儿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自己的愿望,却不愿付出劳动和努力,因此有意夸大、歪曲或编造事实以躲避责任或获取利益。对于想“不劳而获”的幼儿来说,有意说谎似乎是一种最轻松、便捷的“手段”。5岁幼儿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赏识,当这些需要通过正常渠道无法实现时,他们就可能选择有意说谎这种方式实现目的,以便在惰性与自尊之间寻找一种“融合”,即既想实现愿望,又不想通过努力来获得。

(二)客观因素

1.“模仿”的强化

“模仿”是幼儿从他人身上获取某些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以及相似性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行为:5岁幼儿具有明显的“镜子行为”.成人不经意的谎言、随口的承诺会让幼儿误认为说谎是有趣的事,从而进行模仿。在幼儿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来自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社会性参照”!当幼儿犹豫、徘徊于该不该这样或那样做时,他们会趋向于向成人寻找答案。如果来自成人的参照是“无所谓”,或视而不见、闭口不说!幼儿可能会自以为是地加以模仿.下次遇到同样情境,他们甚至不再参考成人的意见。此外,幼儿之间相互模仿说谎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意说谎的动机和行为。

2.“异化”的教育方法

成人“异化”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消极的“榜样作用”是造成幼儿有意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别。5岁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的思维形象直观,很难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成人认为“好孩子”不能做错事.做了错事就是“坏孩子”,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幼儿容易通过有意说谎使自己成为成人眼中的“好孩子”。

第二,“承认”的惩罚。幼儿做了错事后,成人先是承诺只要诚实就不惩罚,可是当幼儿诚实地承认错误后,成人不但不原谅他们,反而加倍惩罚,幼儿就会产生“诚实还不如说谎”的想法。

第三,成人的“错爱”。由于教师的“偏爱”和家长的,“溺爱”,他们常以优厚的物质奖励来鼓励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但评价指标却模糊而缺乏客观标准,使幼儿常常通过有意说谎来获得奖励。

第四,对有意说谎的“庇护”。成人发现幼儿有意说谎后,没及时进行制止,而是隐瞒或庇护。

3.群体压力下的“从众”行为群体压力这一社会性因素会导致从众心理。迫于从众心理的压力,幼儿可能会产生有意说谎的行为。有意说谎是一种情境化的行为,社会互动中的情境因素也为幼儿的有意说谎提供了广阔的大环境,幼儿往往会根据情境压力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其社会性行为。

4.社会媒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当前,幼儿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但是一些社会媒体公布的虚假信息不仅具有欺骗性,还带有误导性。有些社会媒体对一些欺骗行为不但不予以批判,甚至还从积极的角度加以宣传。受到这些社会媒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处于发展转折阶段的5岁幼儿很容易混淆真实和想象,因而他们可能会把获取到的各种不良经验编织、整合在一起,使有意说谎得以发展。

三、教育对策的思考与建议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5岁幼儿如果养成习惯性有意说谎的不良品质,无疑将影响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在有意说谎发展的萌芽阶段就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对其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一)重视“第一次说谎”,防微杜渐

第一,抓住幼儿说谎时的矛盾心理。幼儿说谎的实质是幼儿出于恐惧心理所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御”的措施。幼儿第一次说谎时内心其实很矛盾,想认错但又害怕失去信任,缺乏认错的勇气。此时,成人应消除幼儿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抓住幼儿第一次说谎时的矛盾心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善于“察言观色”。与其他认知任务一样,有意说谎会占据个人有限的认知资源,从而导致对问题反应的潜在时间延长,幼儿有意说谎时所出现的认知与情绪表现会泄露说谎的线索,从而出现更多的停顿和言语错误或表现。如果任其说谎,以后幼儿的说谎水平会逐渐提高。因此,成人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发现幼儿说谎的行为。

第三,不轻易定位“说谎”。5岁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期,武断的言语和行为等处理方式很容易导致幼儿的心理创伤,因此不能轻易将幼儿的某些不诚实的行为或不真实的陈述定位为“说谎”,不要贸然作出判断,否则会给幼儿带来道德上的压力。

第四,给予幼儿“爱”的抚慰,缓解心理压力。幼儿有过失时最怕失去爱,所以矫正幼儿的有意说谎行为,成人首先要有宽容的心态,允许其犯错,并通过一些动作向幼儿传递“爱”的信息与暗示,以缓解幼儿的情绪和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榜样主之.教海辅之

幼儿的许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由模仿他人的言行而习得的,观察他人作出行为选择时所获得的关于榜样的行为、行为情境以及行为结果的知识,能使幼儿获得替代性强化,影响其自身的行为选择。然而,现实中有些家长常常有意无意地“指示”幼儿说谎,如“来电话时说我不在”“邻居来借东西说没有”,这无异于训练幼儿有意说谎,成人所表现出的这种不诚实行为对幼儿进行了负诱导,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类似成人的说谎行为模式,并在幼儿的心里埋下了说谎的种子,随时可能生根、发芽。

家长、教师首先要做到诚实、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其说谎动机,用其能理解的语言耐心解释说谎的危害性。

(三)信任幼儿,防止说谎

德国教育家克雷奇默认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告诉你孩子说谎的真实原因


您有没有发现您的孩子有时候会撒谎呢?但是说谎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说谎始终是不好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呢?

案例

常听一些家长感慨,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是怎么的,说起假话来比真话还要让人相信。你问他作业做了吗?他说早做好了。字认真写了吗?他说,一笔一画的,从不马虎。有没有少做,他说,从来就没少做过。可当你叫他拿出来时,他则推三阻四,遮遮掩掩,就是不肯拿出来。在你再三催促下,他才扭捏作态,好不容易掏出作业让你查。不查不要紧,一查真是吓一跳。要么是缺胳膊少腿,漏做;要么就是取两头少中间,少做;要么,就是一字没写。于此观之,孩子为何如此谎话连篇?这跟家长光问不查有关,以致孩子敢昌险说谎。

近来,新接手一个班级,可说是非常陌生,陌生的班级,陌生的学生。为了让孩子能进行大量阅读,学校希望孩子能订阅一些刊物,增加阅读量,吸收更多的知识,拓宽视野,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和习作水平都是有益的。同学喜欢读,家长也支持,大部分孩子都订阅了。清晨,我问了几位到校早的孩子,你订了吗?订了。你呢,也订了。此时,来了一位女生,有点胆怯。我问,你订了吗?订了。我查阅了记录,没有她的一点记录。我有点懵了,难道是我忘了记?千万不能冤枉一个人。我又问,你当时是怎么交的?小女孩说道,你当时坐在讲桌前,我把钱往讲桌上一放,你很忙,我就赶紧去扫地打扫卫生了。小女孩说得是有鼻子有眼的,看其外貌,又不像是个说谎的人。难道是我记忆有误?我努力思索着,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呢?我说,班级有谁看到你交钱了吗?小女孩摇了摇头。那你再想想,有没有人看到你带钱来交了?看着女孩一脸真诚而又无故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再问了,害怕有什么闪失。夕会课上,为慎重起见,在全班同学面前,我问起,有谁看到这位女生到老师跟前交过钱?全班没人说看过。于此,我觉得或许是女孩说了谎。有必要,约请家长来了解一下。电话约好后,家长如约而至。我给家长谈了一下孩子近几天的情况,觉得小女孩学习不太认真,性格似乎有点内向,不大爱说话。家长说,其实,小孩子在家是很皮的,而且会说谎,这都是小时候家长没时间带,放在外婆家养成的坏习惯。我说,本学期学校在学生中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订阅刊物,增加孩子阅读量,有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作为家长,谁都想孩子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您支持孩子订阅吗?家长接口说道,我们很支持,可孩子回家没说。那我现在就给孩子订吧。家长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我见时机成熟,就把孩子最近发生的事跟家长作了交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表态一定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

解读

我们知道,说谎是为了隐瞒事实真相,掩饰自己的过错,有意说不真实的话,躲避惩罚的不良行为。说谎有时是出于善意或恶意的内心读白,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它是内心使然而不是行为而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认为,谎言有不同层次之分,而说谎的动机归为三大类:第一类,讨别人欢心,让人家感觉好一点;第二类,夸耀自己和装派头;第三类,自我保护,不受伤害或惩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会不自觉地向别人撒谎,有时连想也不想,甚至不承认自己在撒谎。

危害

说谎害人害已。经常说谎的人,心理上会产生障碍,至少难以与人沟通。说谎还会误时误事,失去同事、朋友、家人的信任。

说谎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如果让别人知道你撒谎了,这会给别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让人家觉得你是个不诚实的人。

其次,这会使你十分内疚,甚至时时想起来,后悔、焦急、愧疚,纠集一身,使你陷入长时间不能自拔的状态。心跳加速,增加心脏负担

第三,你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即便不是你的知己,哪怕只是普通朋友都会有一段时间疏远你,甚至会传言说你的坏话。

第四,丢失脸面,如果讲实话会丢面子,那么讲谎话被揭穿后更会丢面子。

原因

孩子撒谎的背景多半是因为考试考砸了或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未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不会无故撒谎,往往是因为家长管教比较严厉,双方沟通不顺畅,为了逃避责备、免除皮肉之苦才出此下策。帮助孩子矫正撒谎的劣习,家长必须对症下药。

要使小孩子不说谎,必须先了解小孩子说谎的原因。小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呢?

一、小孩子怕父母或教师的打骂。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二、逃避现实。有时小孩子为了不愿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时,便叫头疼呀!肚子疼呀!用各种谎言去欺骗父母或教师,这种谎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同情,因此以后便也常说谎去推诿了。

三、好虚名,要面子。一件事本来不是他做好的,但说是他做的,可以得到奖赏,面子光彩,于是他说谎了;事本来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丢脸,于是他说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说谎了。

四、贪小便宜。很多小孩子为了嘴谗,要吃东西,便说说谎,又有些小孩子为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数或奖品,便在考试时作弊还硬说自己的本领高人一等。这都是贪图小利的缘故。

应对策略

孩子在成长中难免会说谎,如果长时间家长和教师不去问津,孩子会变本加厉,让孩子走向犯罪的深渊!那么如何帮孩子改掉说谎的坏习惯呢?我认为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父母和教师要采取适当而灵活的教育方式。家长和教师不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采取简单、粗暴的奖惩方式来教育孩子,因为这种方式易使孩子产生撒谎等不良行为。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并对孩子努力的过程给予表扬,尽量不要使孩子从撒谎中得到好处。对孩子进行惩罚时,要明确告诉孩子,之所以要惩罚他是因为他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犯错是难免的,犯错时应该如何去做;孩子犯错时,不要立即当众指责或教训孩子,最好另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聊一聊撒谎会带来哪些后果。当孩子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时,父母和教师首先要表扬孩子勇于认错的行为,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原则上,在惩罚孩子说谎行为的同时,应更多地奖励其诚实的行为,使诚实的行为得到强化。

2。容许孩子犯错,奖励孩子说真话,给孩子说真话的勇气。当孩子第一次撒谎时,不要轻易下断言,了解撒谎的动因后再予以劝导。对于屡犯的孩子,要观察其言行,帮其明确撒谎的危害性。父母和教师要学会信任孩子。不能因为孩子一次撒谎,就认定孩子永远撒谎,否则就易“破罐子破摔”,形成恶性循环。信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父母和教师的充分信任会使孩子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要及时制止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的行为。信任孩子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当孩子撒谎时,父母和教师要及时、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但要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有些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谎,却因为是一些小事而不制止,反而觉得有趣,家长要切忌如此,因为这种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撒谎行为。

3.了解小孩子的心理渴求,小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小孩子的心理与能力,然后让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你要帮助他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将事情做成功,而得到奖励。要消除他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诚实地的去做。

4.适当暗示,给其面子。暗示有两种,一种是正的暗示,譬如有两个小孩子在一起,一个是诚实的,另一个是喜欢说谎的,你要对那个诚实的小孩子嘉许,奖励他,使那个说谎的小孩子感动,走上诚实之道;其次一种是反的暗示,譬如你的孩子跑来报告你一件事时,你要信任他,不要说:“真的吗,你不要骗我呀”如果你这样说,在小孩子的心灵上,就种下一个说谎的种子,以为说谎原可以骗的。我们必须应用正的暗示去感动小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小孩子说谎的动机。

5.榜样的力量无穷的。做父母的或教师的要以身作则,去做诚实的事,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说谎。我们知道小孩子的模仿性最强。耳濡目染,都会效仿的。有时你还可以讲诚实小孩子的故事给他听,譬如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有一天,华盛顿在庄园里砍了一株樱桃树,他的父亲知道了,非常气愤,华盛顿急忙跑去承认,说是他砍的。这时他的父亲不但不责备他,反而嘉许他,鼓励他处处要像这样诚实。以后华盛顿事事做得诚实,决不说谎,终至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样的故事,你可讲给小孩子听,拿故事中的人物去做他的榜样。有一种榜样是不好的,譬如,一个母亲要打牌,不欲招待客人,嘱咐他的小孩子说:“如果有客人来,你就说妈妈不在家。”等客人来了,小孩子便照着母亲的话说谎了:“妈妈不在家。”这是一种不好的榜样,很容易使小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他既可照母亲的话去欺骗客人,自然他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欺骗别人,甚至是自已的母亲。因此我们要做好的榜样,坏的榜样千万不要做。

6.要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象。孩子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教师和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让孩子逐渐把现实和想象区分开来,并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当孩子无意的撒谎给别人带来伤害时,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和认识自己这种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

7.父母和教师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家长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易导致孩子撒谎,还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点施教。只要孩子每天都有进步,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父母和教师就应该为之高兴和骄傲。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犯错误,但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对待错误,相信我们的孩子,相信我们自己,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都会是诚实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这点我们应该了解,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中,一定要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当然,我们都是凡人,我们也会犯错,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各种不好的习惯在我们身上出现,言传身教,身教的作用往往比说来的更加实在。想教育撒谎的孩子,首先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撒谎,起到一个好榜样的作用。相信,只要家长与老师携起手来,家长与学校合作起来,一定会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成为诚实善良不说谎话的好孩子。

宝宝撒谎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撒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宝宝撒谎与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认识能力相关,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幻想性撒谎

3岁内的宝宝无法分清想像与现实,常常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来描述。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他们也可能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来不存在的事情说得跟真的一样,但是又漏洞百出,这只是他们通过想像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方式。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带有非常明显的幻想痕迹。

被动性撒谎

宝宝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获得妈妈或其他自己喜爱的人的赞赏。当他们做错事情后,会因为担心受罚而说谎。其实,宝宝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探索的欲望。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妈妈的不满甚至是责罚时,为了逃避宝宝就会尝试说谎。尤其当宝宝说谎后成功逃避责罚时,他们的说谎行为就会得到鼓励。

行为性撒谎

有些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宝宝,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他们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都有可能悄悄地把它拿回家。为了怕妈妈发现而失去这些东西,宝宝也可能编一些想像的小谎言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合理。

四大策略,将谎言转化成智慧

可能妈妈们没有想到,在宝宝的谎言背后还孕育着智慧种子吧!

对宝宝而言,撒谎,尤其是幻想性撒谎是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最好见证。只要妈妈根据宝宝撒谎的情况分别对待,并进行恰当引导,宝宝的撒谎就不再是令妈妈头痛的问题。相反,利用宝宝的撒谎行为,妈妈可以培养出一个更加充满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聪慧宝宝。

策略一:正确对待宝宝的撒谎行为

撒谎的过程其实就是宝宝想像与创作的过程,它对培养宝宝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宝宝像露露一样撒谎时,妈妈千万不要训斥他:“露露,瞎说什么呢?你哪儿有芭比娃娃?”聪明的妈妈会说:“宝宝,你没有这样的芭比娃娃,但是你确实很希望有一个这样的芭比娃娃,对吧?你的想像力真丰富!你再想想,你想要的芭比娃娃还能做些什么?我们来编一个芭比娃娃的故事好不好?”如果妈妈策略指出宝宝的问题,同时宽容对待宝宝的幻想性撒谎行为,并对他们的幻想性撒谎行为进行诱导,宝宝就会在诱导下摆脱错误的撒谎行为,并大胆地想像与创作。如果发现宝宝有幻想性撒谎行为,妈妈千万不要因宝宝撒谎而训斥他们。要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极有可能扼杀一个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策略二:给宝宝创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谎”机会

比如,宝宝对妈妈做饭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妈妈在跟宝宝玩耍时可以来一次幻想性“撒谎”竞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宝宝的想像力,挖掘他们的语言智能。妈妈一边假装做各种洗菜切菜的动作,一边对着宝宝唠叨:“现在我要给宝宝做饭了,我把茄子洗干净,咚咚咚咚切成丝,给宝宝做个鱼香茄子煲……好了,鱼香茄子煲做好了,现在该宝宝给妈妈做好吃的了”。于是,宝宝会在妈妈的诱导下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妈妈或家里其他人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来。

策略三:让责罚变得更策略些

当宝宝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妈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对待他们。这样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地改变宝宝的撒谎行为,相反还可能让宝宝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聪明的妈妈可以利用宝宝的这次错误做点别的文章,既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撒谎行为开发宝宝的智力。比如,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宝宝的错误,温和地提醒宝宝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给他们提出要求: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免于惩罚,比如编一个自己想像的故事等。

策略四:给宝宝一次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

如果宝宝发生行为性撒谎,妈妈一定要相信宝宝会改正错误,并可给宝宝提供一个设想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宝宝自省,同时也可通过给予宝宝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比如,宝宝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妈妈可以让宝宝自己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聪明的宝宝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还给人家并道歉;把玩具还给人家的同时,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人家玩;把玩具先还给人家,然后再与人家商量,说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一会儿等。如果宝宝想不出方案,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提示:“菲菲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会很难过啊,你怎么办她才不会难过呢?”

爱说谎的宝宝更富于创造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般,宝宝从3岁开始就会说谎,到小学二、三年级时,谎言最多也最严重。

但说谎是每个宝宝的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站在宝宝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宝宝动辄说谎妈妈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心理学证实:说谎者必须具备将自己未曾体验的事,说得像确有其事的能力,这表示他们具有将语言与行为分离的能力。也就是说,善于编造谎言的宝宝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证实:会说谎的宝宝比不会说谎的宝宝创造力高得多。

因此,如果听到宝宝说谎妈妈千万不要大声斥责,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剥夺宝宝创造和思考的机会,对宝宝的智力开发与心理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妈妈惟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适当的方式正确地引导宝宝,让宝宝的撒谎行为拐个弯,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好奇而投入地玩,是件好事。不过,若孩子注意力涣散,会导致认知效率低下,自主学习力难以发展,就令家长们头痛不已了。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有很多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好,都不过是一种臆测,不是事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所致。而且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在帮助孩子变得更专注,反而是在不自觉地促使他注意力更涣散。】

孩子专注力分龄一览表:告诉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对策!

文|简丹(心理咨询师)

如何判断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

有意注意: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

1. 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

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

2岁:约7分钟

3岁:9分钟

4岁:12分钟

5~6岁:15分钟

6岁以上:逐步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注意力的品质也会提升,这就是孩子对新异事物如此敏感的原因。

2. 孩子注意力能否集中,还取决于兴趣。

第一点的数值只是参考数值,不能一味套用。若孩子对某个事物没有兴趣,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明显低于这个数值,甚至根本就不去注意。更何况,学前儿童一心多用的本领高强,往往可以同时关注几件事情,很容易让家长误以为他们是注意力涣散、甚至“多动”了。

家长不当做法,促使孩子注意力涣散

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即便那些被认定为专注力很差的孩子,在某些情形,如玩电子游戏时,也可以一玩几个小时。为什么孩子玩游戏如此专注,做别的事情就会三分钟热度,注意力涣散呢?问题出在父母身上。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在帮助孩子变得更专注,反而是在不自觉地促使他注意力更涣散:

1.当孩子玩得很专注的时候,家长干涉或打扰。

家长总要询问孩子:“你在干吗呢?”或者干涉他:“这个不能这么玩,你看,要这样!”有朋友或邻居来了,要求孩子打招呼,若孩子不予理睬,就扣帽子:“没礼貌!阿姨跟你说话呢,快回答阿姨!”还要一再地逗孩子玩。

2.为了省事,给孩子塞个手机或者iPad,让他自己玩。

电子产品玩多了,会降低孩子对其他活动或者事物的兴趣,他自然就会玩电子游戏很专注,做其他事情如坐针毡。

3.强求孩子专注地做我们认为对他成长有益的事。

如,要求孩子从头至尾完完整整读一本书,读书时不许跑来跑去,不许插嘴等。孩子活在当下,管不住自己,亲子之间就会形成对立关系,促使孩子建立起一个习惯性的反应模式——但凡我们要他做什么,他就时刻准备逃跑。

4.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不顾孩子发展水平,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专注的程度,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导致孩子越来越不专注。

5.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

孩子觉得父母在敷衍他,致使内心不安宁,没有心情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

活用5招,提升孩子专注力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必过于着急。家长只要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更有益于发展其专注力的环境:

1.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心的家庭环境。

心安定了,孩子才会安心而享受地去做某些事情。否则,他只能惶恐地纠结于各种“不安心”因素,难以专注。

2.当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时,尽量不去打扰他。

避免关注过度孩子,以免孩子形成依赖,缺乏自主性。当没有人陪伴或者给孩子安排活动时,他就会内心惶恐,无所适从。

当不得不打断他的时候,走到他身边,蹲下来,对他说:“我看你好专注呀(顺便竖个大拇指)!对不起,现在我们……(陈述理由,告知后续的活动。)”如此,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他就不会因为被打断而闹情绪,内心就不会产生对抗的能量。他的心更安定,专注力自然就会发展得更好。

3.电子产品可以偶尔玩之,绝对不能当做电子保姆。

尽量陪伴孩子投入地玩游戏,参与他的游戏,引领他玩得更深入、更长久、更有创意。孩子自然可以将注意力更长时间地集中于某项活动。

4.当孩子痴迷于某项活动或某个事物时,顺应他的需求。

当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为他提供更多与之相关的资讯、材料、可能的相关活动,让他跟与其相关的事物关联,并帮助他横向或者纵向去拓展,发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将探索的触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5.某些小游戏,也是拓展孩子专注力很好的练习。

如,将某个小物件放在手心里倒腾,猜最后在哪只手里。或者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关注某些事情,观察某些事物的变化,如季节、光影、色彩等的变化。引领孩子享受这一切,并且不给他压力,他的有意注意自然就会在这一类活动中获得发展。

由此可见,专注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一个需要刻意去训练的事情。有心,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延伸阅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注意力与前庭平衡能力有关

父母在对孩子早期训练时,更喜欢训练孩子认字、算数、背儿歌、背唐诗等,但是,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他就不能够把你教的知识记住,也不可能坐下来好好听讲。所以,父母应该注意训练孩子的集中注意能力。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注意力与前庭平衡能力有关。

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球引力)感和平衡感。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动都与前庭器官有重要关系。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孩子表现为: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经常磕磕碰碰,喜欢爬高,绕圈子跑,旋转不晕,怕走平衡木等等。在学校里表现得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喜欢作弄人,浮躁,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心。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父母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他人分享快乐,也不愿和他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有的孩子自己学不到东西,也影响课堂纪律,让老师感到很头疼。造成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原因有胎位不正,早期活动不足,爬行不足,过早地长时间使用学步车等。

对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应从怀孕时开始。胎儿在前三个月主要是发育大脑神经系统,但此时的妈妈都比较紧张地“保胎”而很少活动,有的孕妇在床上要躺好几个月。其实,在整个怀孕期间孕妇都应该适当地活动,如散步、做一些家务等。孩子出生回家后,每天都可以做几秒钟的俯卧抬头、头竖直等训练。适当地摇抱孩子,不要老让孩子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三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翻身,六个月开始训练孩子坐,七八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爬行。据调查,现在有不少孩子没经过爬就学走路,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充分的爬行训练与孩子的注意力、动作协调性、语言能力等关系密切。所以,父母不要给孩子过早使用学步车,不要超越爬行阶段。12个月时训练孩子走,然后逐步训练孩子跑、跳、单双腿蹦、上下台阶、走平衡木、坐滑梯、跳绳、拍球、坐旋转游戏等活动能力。对于已发现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可以找心理医生做心理检查,也可以直接咨询注意力培训专家,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矫正,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写作业慢的7个原因及对策


孩子写作业慢的7个原因及对策

孩子作业慢会有各种原因,只有对症下药,孩子才能改掉做作业中的坏毛病!看看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型的?爸妈们对号入座,找症结吧!

一、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二、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三、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五、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六、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七、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一、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洋洋什么也不用操心,只管学习和写作业就行。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是准备好饭菜才叫他,平时吃什么、喝什么准备得一应俱全,就连刷牙时的牙膏也给他挤好了。上学前妈妈把书包、用具全准备好了,直接让爸爸背着就去送他上学了,书包里装的什么,恐怕洋洋自己都不知道。

令爸爸妈妈痛苦的是他写作业慢慢腾腾,有人陪着还好点,如果爸妈都忙的话,作业就会写得一团糟,但更令他们头疼的是,有时候洋洋根本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些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发现他的作业经常不按照顺序做,也不写题号,根本弄不清是哪道题,所以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洋洋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去,进行交流后妈妈也反映说洋洋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比较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妈妈不耐烦了就吵:“怎么做事总是乱七八糟、丢三拉四的,就不能都准备好了吗?”所以这中间来来回回就花去好多时间,本来是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他就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爸爸妈妈真是想不通,他们各方面都已经做得很好了,怎么洋洋还是令他们这么失望呢!

分析: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孩子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不懂得合理安排,写作业时文具准备不齐全,用到的时候才慌慌忙忙去找……这样不能合理规划,写作业当然慢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这类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丢三拉四,不懂得安排和规划。其实孩子会这样,责任完全在父母。其实孩子的磨蹭是父母一手包办出来的。对于几岁的孩子,家长往往缺乏耐心,觉得与其让孩子做事,做得乱七八糟的,还不如帮孩子做更省时省力。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愿意主动做事、想事,思维变懒,惰性越来越强。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不管是自己能不能做的事情都会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如果父母不让孩子自己考虑和承担一些事情,孩子就不会独立起来,条理性就会很差。

对策:

对于洋洋的学习状况,父母要慢慢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文具要事先准备好等。但这只能治标。真正要治本,要让孩子做事有条理的话,还得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全方位要求孩子,慢慢地从各方面放手,要让孩子自己学着照顾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父母不要手太勤,忍不住帮孩子去做,要学着做一个懒妈妈,甚至可以让孩子适当帮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娈得能干起来,条理性也会越来越好。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所有事都是妈妈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潜力也能爆发80%。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给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潜力就一点也发挥不出来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二、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蒙蒙是个二年级的女孩子,什么都好,作业工整,成绩优秀。就是有一个毛病,写作业特别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会马上擦掉重写,有时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写作业花的时间就长了。每次妈妈告诉她只有一两个字不整齐不要紧,接着往下写就是了,但是不行,蒙蒙非要擦了重写,妈妈为此也很苦恼,想过很多办法,还是不起多大作用。

分析:

蒙蒙是天生的“追求完美主义倾向”。但是有些孩子的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无形中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本身就希望孩子样样都完美,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哪怕是孩子身上的一点小问题,父母也极力放大。比如作业:哪怕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策:

对于这种老是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对孩子要求高造成的。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家中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脱敏训练”,即用奖励的手段来强化训练,督促孩子尽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反之,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全国有个著名教育工作者,叫詹文玲,他在山西通宝学校当校长时,就曾对全校学生有个要求,就是学生一律不准用橡皮,孩子刚开始不适应,经常把本子弄个大花脸,后来慢慢习惯了。因为不能用橡皮,结果就逼着孩子们一下笔写作业就必须认真工整,写作业非常专心。错误率大大下降,孩子反而养成了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自己也有了足够的信心。

三、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这种孩子是因为因为学习基础差,很多知识点没弄懂,很多题目不会做,所以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一个人干着自己头疼的事,他当然不可能主动,当然是能拖则拖呀!

还有的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对于作业能凑合就凑合,在学习上感受不到半点乐趣,实在逼得没办法了,才做点。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么真正要解决的不是磨蹭的问题,而是怎么辅导孩子,让孩子学习好起来,能跟上班。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知识上的缺陷和学习兴趣的问题,作业速度自然快了。

对策:

一、在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再接着写作业,再写的时候就需要反应半天,自己刚才写到哪儿了。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了,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其实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所以建议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二、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哪里没弄懂,然后给孩子补上这部分不懂的知识,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快让孩子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否则学习上就会掉队!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最后还是要*孩子自己做出来。孩子一旦知识点懂了,学习慢慢好起来,自然速度就快了。

三、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人就是这样,对于喜欢的事、有趣的事都愿意快点做;而对于枯燥的事,不那么有趣的事,则能拖则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这是人的天性!所以,对于这类不大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多想办法,尽量调动孩子的写作业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比如去吃一顿肯德鸡。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主观的磨蹭,很多孩子属于这种类型。怎么被逼无奈?被谁逼的呢?当然是爸爸妈妈!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希望孩子能做完学校的家庭作业后再多做些题目,能够考到前几名。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父母没想到吧?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希望爸爸妈妈们不要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作业按时按质写完了,剩下的时间就让孩子自己安排吧。否则,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对策: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有孩子刚读一年级时,每天老师都会留点家庭作业。作业虽然不多,但孩子因为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总是拖拖拉拉半天做不完,10分钟的作业孩子可以边玩边写磨蹭一个小时。催促一下写一点,不催促就又完别的东西去了。首先,明确地告诉孩子:“只要你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父母是不会多加一丁点儿作业的,做完作业剩下的时间全归你自己。”另外,每次接孩子一回家,就会对儿子说:“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带你到下面去玩。”孩子一听,父母要带自己到下面去玩、去看电影,高兴地不得了,赶快认真写作业,父母兑现我的诺言,带孩子到下面去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就这样,通过这个办法,一次、二次、三次……他快速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得到不断地重复,最终形成了快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五、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这种情况存在的最多,可以说,前面一、二、三种类型的“磨头”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不会管理时间,他对时间也就没有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自由。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做三个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可是,现在,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每天晚上,很多家里,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这样替孩子安排时间,孩子当然不用自己操心去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时间。明智的家长一定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对策:

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爱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是个狠招,家长要具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

3、把作业当成考试。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现分享给大家。

记得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做家庭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两三道题,本应20分钟就可以做完,可她却要耗上近两个小时。

你看她,从书包里拿出书本就要花上几分钟时间,翻书、打开作业本也心不在焉。做作业也是东张西望,常常做一些与作业无关的事:抠抠手指甲,拿她喜欢的东西玩上一会儿,或是突然发问:“爸,这星期天您休息吗?”“妈,咱们什么时候买鞋去?”有时候还要到另一个房间转一圈,要么就停下来整理一下书桌。做一道题,要反复寻找书中的相关内容,甚至还得打电话问同学。因为写得不工整,或写错了,就要撕掉几张作业纸……这样,每天都要耗到很晚才能勉强交差。一撂笔,就随声而出:“唉,好不容易做完了。爸,你该给我检查了!”这时,我要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像校对员一样,耐心、仔细核查。出现错处,让她改,就更是件麻烦事:首先是不情愿离开刚看时间不长的动画片,要喊上两三遍,甚至动怒,她不才情愿地过来。到我面前,又会反问我:“怎么了?老师就是这么讲的!”我还要耐着性子,给她讲出现错误的原因,她才动手改。总之,很容易的几道题,把我们折腾得够呛!因为做作业磨蹭,女儿的业余时间全被占用了,没有玩的和做其他事的时间。所以,她对学习开始产生厌烦情绪,总盼着放假。又因为作业不抓紧时间,到考试时,会做的题也做不完,致使学习成绩下降。这一切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决定给我女儿支一招,将作业当成考试来完成。

一天,女儿放学回家,正要打开书包做作业,我便过去对她说:“从今天开始,咱们把作业当考试吧,怎么样?”女儿一愣,诧异地问我:“怎么考啊?”我就反问她说:“你们考试有什么规定吗?”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有啦!”于是,我俩边写边说,将有关考试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并对女儿说,按考试要求做完作业,你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一听这话,女儿的劲头更足了,赶紧拿来闹钟,让我帮她计算一下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迅速将闹钟上好弦,用很短的时间将作业所需要的用具准备齐全,俨然一副考试的架势。我提醒她说:“考试可不让看书呀!”女儿很自信地说:“我不看书也都会”。“考试”开始了,看到女儿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打心眼里高兴。原来要耗上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今天只用了二十几分钟。闹钟一响,女儿将作业本递给我,风趣地说:“爸爸老师,给我判卷子吧!”经过一个月的将作业当成考试的训练,女儿做作业的速度快了许多,准确率也大大提高。这种办法不但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给我们全家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

4、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而应该是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我的儿子和他表弟每次游泳完回来之后都要洗澡,如果家长不提醒他们时间,两个人可以在里面打打闹闹洗上半个小时不出来,这边的作业还没动。这就说明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后来我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只能洗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到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就会赶紧出来,有时我还会问两个孩子:你估计你洗澡刚才用了多长时间?答的准确的孩子,我会表扬他,说他时间观念强;吃饭时也一样,我会规定孩子必须要在20分钟内吃完,吃完饭后,估计一下自己吃饭花了多长时间,看看自己估计的时间与真实的时间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规定时间,7点听到闹钟铃响,必须自己起来,15分钟时间穿衣、洗脸、刷牙。7点15分准时早读,读20分钟。经常督促,孩子的时间感就变强了。

5、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得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6、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孩子快的时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马上表扬。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饭速度真快!”“今天作业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多了。……”多找孩子快的时候表扬之,孩子慢的时候,装做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要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

7、与学校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孩子磨蹭,时间观念差,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的同时,还需要与学校老师沟通,争取取得老师的佩合。因为有些孩子在家里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速度会变快。但是到了学校,没有了外人的督促,习惯的惯性又会让孩子慢下来,所以,如果能取得老师的佩合,在学校也能督促孩子,这样孩子的矫正速度就会变快。

六、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小健今年7岁,是一年级的学生,看上去活泼、可爱,但是小健的父母却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因为小健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磨磨蹭蹭,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要么咬手指,而且写一会儿就起来溜达一圈,到外摸摸看看。这样的写法怎么能快起来?一个小时的作业常常两三个小时都写不完,所以每天总是很晚才能睡觉。小健为了作业的事经常挨爸爸的揍。老师也反应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捣乱,很调皮,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影响其他的同学和课堂秩序。

分析:

这个案例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尤其多,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坐不住,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当然作业就拖拖拉拉了。因此,家长可以让这样的孩子分段写作业。就是放学回家后,问问孩子总共有多少作业,以20分钟为一段,做20分钟作业后,休息一会。这样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

对策:

1、作业分段。你可以规定一定的做作业时间,你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尤其是不要忘了精神奖励,精神赞扬。如在壁上贴小红花之类的。如果当天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每段时间不可过长。如第一次规定做15或者20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或20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能力提高以后,以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分割时间了。

2.、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不能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要求孩子在学习之前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避免写作业的过程中又找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如果你的孩子抗干扰能力不好,最好保证孩子听不见孩子电视的声音。不要在孩子正在学习时,中途为了关心孩子,又为孩子送水果,倒水,表示关心,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有些孩子在学习时喜欢突然开小差,问父母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比如:突然问父母晚上吃什么?突然跟父母提到学校有趣的事。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搭腔,因为你一搭腔,实际上就是默认孩子写作业时可以讲话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这也不利于让孩子静心学习。最好告诉孩子有什么事待她作业做完后再问。

3、让孩子自觉集中注意力,多给孩子找注意力集中的好感觉。家长平时在家多向孩子强调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孩子读这方面的故事,比如小猫钓鱼,或者关于某个人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故事。

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要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点,多给孩子贴“正向标签”。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要多观察孩子做的好的一面,并及时指出来,比如:“今天注意力比昨天集中多了,玩东西的次数少了。”“今天又有进步,在做数学作业时,我看到足足有20分钟一起在认真做题。”多从正面挖掘,这样会激发孩子想做得更好的动力。

4、用“递减法”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梓豪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母亲很伤脑筋。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梓豪的外公是教师,暑假的时候给梓豪补课,发现梓豪的反应很快,但是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以上。就这样,一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闲逛上面,难怪要用那么长时间来完成功课。为此,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梓豪写作业,可是梓豪每写几个字必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在母亲的强压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房间,梓豪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亲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梓豪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

分析:梓豪写作业,已经长期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要他写作业时不要起来走动实在不容易。儿童的不良行为,若是属于初犯或是简单的,可以运用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消弱。但事实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为为数很少,多数是出现好多次以后才被发觉。这些长期塑造而成的行为,父母或老师发现、求助的时候,已经相当牢固。可是一般家长或老师往往忽略这项关键因素,恨不得马上改善。因此,会把儿童所要改善的不良行为的标准订得很高、很严格、很硬性,嫉恶如仇,半点也不通融,形成双方对立的尖锐形式。在面临此种情境时,运用区别强化的策略非常有效。

在专家的指导下,这位妈妈改变了教育方法。在鼓励儿子的前提下,她与儿子约法三章,如果儿子写作业时,每小时能把离坐次数减到三次以下,就可以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每晚的动画片。每晚的动画片对梓豪非常有吸引力,这一招儿特别管用,第一星期梓豪有三天达到标准,三个星期以后就完全做到每小时离坐三次以内。这时,妈妈表扬了儿子,并鼓励他争取把每小时离坐次数减少到两次或一次。坚持三个月以后,梓豪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

这个案例道出了矫正坏习惯的真正奥妙!

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换上性子急的父母,见孩子学习的时候总站起来,可能会大喝一声:“坐下!学习要专心,不许走来走去!”结果会怎么样呢?家长若盯着孩子,他就忍耐着,等家长一离开,他就非蹦起来不可,可能会比以往次数还要多!

梓豪的妈妈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她运用了递减法,来帮助儿子改正坏习惯。她不急于一刀斩断坏习惯,因为她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她允许儿子每小时可以站起来三次以内,这就是调动了儿子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使孩子内心真正愿意接受妈妈的建议。请大家注意,科学有效的教育在这里创造了奇迹,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当梓豪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即写作业每小时离座三次之内,并因此而受到妈妈的赞许,还可以坦然看动画片。此时,他的心里是骄傲的,是快乐的,这种成功的体验激励着他继续进步,使他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所以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具体说来,如果您想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那就通过各种方式激励他把好的行为多多重现,因为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形成的程度越牢;如果您想改正孩子的坏习惯,那就鼓励他把坏的行为逐步减少,因为坏习惯只要逐步减少,坏习惯被改正的希望便逐渐增大。

5、训练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处在发育当中,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好转。而小学要求学生上课要坐40分钟,然而我们并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的自我发育的完善,否则将影响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具体训练,以提高注意力,适应课堂生活。我现举具体操作方法给大家作参考:

a、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b、利用“舒尔兹表格”进行注意力训练。

舒尔兹表格,是将一系列数字随机放在表格中,让孩子按顺序找到这些数字,记录孩子每次用的时间,每天玩一到两次,比如:1到25这些数字随机放在5×5的表格中(如下图),孩子就要从1依次找到25,数字可以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多。为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孩子可以和家长比赛,或者和自己比赛,记录每次所用的时间,有进步就给予表扬。

c、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d、训练听力注意力。

孩子往往在上课听讲时也容易走神,所以听力注意力的训练也很重要,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比如“3698”,倒背就是“8963”,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还可以每天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们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七、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影响孩子磨蹭的原因还有一类是孩子生理方面的。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现举两个因为感统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作业速度的例子:

(1)思维和手不能同步。阳阳今年上小学一年级,非常聪明,但是有一些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妈妈反映阳阳做作业时太慢了,但是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的话,他都能答对,所以不能太着急,不能逼他,只能耐心地等。每次写完作业时,由于他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写的慢,所以就经常写错、漏写、跳字甚至串行,那样就要重新擦掉,有时写了擦,擦了又写,经常把本子擦破。孩子自己也很着急,很生气。

这个案例表明了有些孩子思维和手不能同步进行,虽然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写的比较慢。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普遍不太善于交流,比较内向,有时还会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轻度口吃的现象。家长必须注意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多鼓励他跟别人交流,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

(2)手眼不协调。晨晨今年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的协调性不是很好。写作业时总是慢慢腾腾、歪歪扭扭,而且经常是写在横格线下面的,还爱横跨两格,他写字的时候如果你在旁边守着,能把你急*。而且晨晨经常看着“惯”却写成“贯”,看着“朋友”写成“明友”,因为这个妈妈没少数落他。父母很是纳闷,明明是这个字怎么就能写成另外一个字呢,真是拿他没办法!在学校问题更加严重。写字速度慢,经常在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所以成绩就特别差。

这种孩子就属于手眼不协调,经常会写字出线、出格、还会出错。由于不协调所以写作业就会很费劲、很慢,这样总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的就会很讨厌甚至恐惧写作业。所以遇到这种孩子,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分析:

孩子写作业慢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学习态度问题,有的时因为学习能力问题,有的是时间观念不强,有的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刚刚上面这两种却是生理方面的原因。这两个孩子都是那种学习态度很好的孩子,也很上进,但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使他们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写作业。如果不细心观察地话,还会以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这就实在是太冤枉孩子了!

对策:

这样的孩子,需要专门做一些感统训练!孩子是否有感统失调,细心的家长只要有心,是能发现孩子的。如果发现孩子确实不是因为态度问题,不是因为主观努力不够,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看感统是否失调!如果确实有,只要坚持做一段时期的感统训练,孩子就会有所好转!

针对孩子写作业慢的7个原因及对策


针对孩子写作业慢的7个原因及对策

针对孩子写作业慢,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是要多提醒,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循循善诱。孩子知识储备够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写作业太慢,老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非常令人头疼,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没完没了。

可是,即使你坐在他旁边,盯着孩子写,一笔一划指导他写,孩子未必能改变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家长没有找到孩子写作业慢的真实原因,孩子写作业慢,有可能是因为他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也有可能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还有可能是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家长一定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改变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针对孩子写作业慢的7个原因,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种?

一、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洋洋写作业总是慢慢腾腾,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妈妈也很苦恼。因为洋洋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很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这中间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时间。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文具准备不齐全,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没有条理……这样写作业当然慢了!

对策

对于洋洋的情况,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务,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有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二、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蒙蒙是个二年级的女孩子,作业工整,成绩优秀。缺点就是写作业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蒙蒙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但是有些孩子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业:即使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策

对于这种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三、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差,作业不会做,写作业自然而然的就慢了。还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乐趣,即使会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弥补孩子的缺陷,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策

1.遇到不会的题目,先跳过

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接着写作业,刚坐下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建议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2.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孩子知识储备够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3.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人们都是这样,对于喜欢有趣的事都乐意去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则是能拖则拖。所以,对于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被动的磨蹭,被父母逼出来的磨蹭。许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做些题目。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若是爸爸妈妈总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对策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孩子在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五、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

孩子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许多家长总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时间,孩子当然不用操心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了。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

对策

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把作业当成考试

按考试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业,其余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安排。设定好考试的时间,让孩子做作业有一种紧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也就快了,准确率也会慢慢提高。

3.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仅做作业慢,在任何事情上都会磨磨蹭蹭。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是要多提醒,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循循善诱。

4.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①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

②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

③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

通过以上的训练能够让孩子了解到时间的宝贵,一分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还要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5.与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里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速度会变快。但是到了学校,没有了外人的督促,孩子又会慢下来了。所以,如果有老师的佩合,在学校也督促孩子,这样孩子的矫正速度就会变快了。

六、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小健是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但是小健的父母却一直揪心着他的学习。因为小健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一会儿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写法怎么能快起来?老师也反映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调皮捣乱,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

这个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们就会走神,如果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作业当然就拖拖拉拉了。

对策

1.作业分段

你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15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再分割时间了。

2.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中途为了关心孩子,又为孩子送水果,倒水,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

3.训练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还处在发育当中。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提高注意力。我现举具体操作方法给大家作参考。

①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随意排列于桌上,让她盯住某一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那张牌的位置。若她猜对了,就胜。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这种方法能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游戏又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②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③训练听力注意力

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还可以每天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七、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孩子磨蹭的原因还可能是孩子生理方面的。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现举两个因为感统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作业速度的例子:

1.思维和手不能同步。阳阳上小学一年级,十分聪明,就是有一些内向,不爱说话。妈妈反映阳阳做作业时太慢了,每次写完作业时,由于他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太慢,所以就会经常写错、漏写、跳字甚至串行。

这个案例表明了有些孩子思维和手不能同步进行,尽管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都比较慢。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普遍不太善于交流,有时还会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轻度口吃的现象。家长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多鼓励他跟别人交流,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

2.手眼不协调。晨晨是一年级的学生,写作业时总是慢慢腾腾、歪歪扭扭,而且经常是写在横格线下面的,还爱横跨两格。晨晨经常就是看着“惯”却写成“贯”,看着“朋友”写成“明友”。在学校问题更加严重了,写字速度慢,经常在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成绩特别差。

对策

这种孩子就属于手眼不协调,经常会写字出线、出格、还会出错。由于不协调所以写作业就会很费劲、很慢,这样总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的就会很讨厌甚至恐惧写作业。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写作业慢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对策


[说明]本文具体、详尽地分析了不少家长经常遇到的“孩子作业慢”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原因分析细致,对策具体而有可操作性。如果你的孩子有同样的问题,不妨耐心地看完,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文章提纲:

一、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二、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三、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五、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六、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七、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一、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洋洋什么也不用操心,只管学习和写作业就行。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是准备好饭菜才叫他,平时吃什么、喝什么准备得一应俱全,就连刷牙时的牙膏也给他挤好了。上学前妈妈把书包、用具全准备好了,直接让爸爸背着就去送他上学了,书包里装的什么,恐怕洋洋自己都不知道。令爸爸妈妈痛苦的是他写作业慢慢腾腾,有人陪着还好点,如果爸妈都忙的话,作业就会写得一团糟,但更令他们头疼的是,有时候洋洋根本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些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发现他的作业经常不按照顺序做,也不写题号,根本弄不清是哪道题,所以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洋洋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去,进行交流后妈妈也反映说洋洋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比较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妈妈不耐烦了就吵:“怎么做事总是乱七八糟、丢三拉四的,就不能都准备好了吗?”所以这中间来来回回就花去好多时间,本来是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他就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爸爸妈妈真是想不通,他们各方面都已经做得很好了,怎么洋洋还是令他们这么失望呢!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孩子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不懂得合理安排,写作业时文具准备不齐全,用到的时候才慌慌忙忙去找……这样不能合理规划,写作业当然慢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这类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丢三拉四,不懂得安排和规划。其实孩子会这样,责任完全在父母。其实孩子的磨蹭是父母一手包办出来的。对于几岁的孩子,家长往往缺乏耐心,觉得与其让孩子做事,做得乱七八糟的,还不如帮孩子做更省时省力。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愿意主动做事、想事,思维变懒,惰性越来越强。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不管是自己能不能做的事情都会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如果父母不让孩子自己考虑和承担一些事情,孩子就不会独立起来,条理性就会很差。

对策:对于洋洋的学习状况,父母要慢慢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文具要事先准备好等。但这只能治标。真正要治本,要让孩子做事在条理的话,还得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全方位要求孩子,慢慢地从各方面放手,要让孩子自己学着照顾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父母不要手太勤,忍不住帮孩子去做,甚至可以让孩子适当帮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娈得能干起来,条理性也会越来越好。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二、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蒙蒙是个二年级的女孩子,什么都好,作业工整,成绩优秀。就是有一个毛病,写作业特别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会马上擦掉重写,有时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写作业花的时间就长了。每次妈妈告诉她只有一两个字不整齐不要紧,接着往下写就是了,但是不行,蒙蒙非要擦了重写,妈妈为此也很苦恼,想过很多办法,还是不起多大作用。

蒙蒙是天生的 “追求完美主义倾向”。但是有些孩子的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无形中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本身就希望孩子样样都完美,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哪怕是孩子身上的一点小问题,父母也极力放大。比如作业:哪怕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策:对于这种老是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对孩子要求高造成的。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家中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脱敏训练”,即用奖励的手段来强化训练,督促孩子尽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反之,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三、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这种孩子是因为因为学习基础差,很多知识点没弄懂,很多题目不会做,所以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一个人干着自己头疼的事,他当然不可能主动,当然是能拖则拖呀!

还有的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对于作业能凑合就凑合,在学习上感受不到半点乐趣,实在逼得没办法了,才做点。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么真正要解决的不是磨蹭的问题,而是怎么辅导孩子,让孩子学习好起来,能跟上班。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知识上的缺陷和学习兴趣的问题,作业速度自然快了。

对策:

一、在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再接着写作业,再写的时候就需要反应半天,自己刚才写到哪儿了。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了,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其实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所以建议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二、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哪里没弄懂,然后给孩子补上这部分不懂的知识,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快让孩子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否则学习上就会掉队!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做出来。孩子一旦知识点懂了,学习慢慢好起来,自然速度就快了。

三、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人就是这样,对于喜欢的事、有趣的事都愿意快点做;而对于枯燥的事,不那么有趣的事,则能拖则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这是人的天性!所以,对于这类不大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多想办法,尽量调动孩子的写作业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比如去吃一顿肯德鸡。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主观的磨蹭,很多孩子属于这种类型。怎么被逼无奈?被谁逼呢?当然是爸爸妈妈!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希望孩子能做完学校的家庭作业后再多做些题目,能够考到前几名。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父母没想到吧?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希望爸爸妈妈们不要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作业按时按质写完了,剩下的时间就让孩子自己安排吧。否则,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我想起我孩子刚读一年级时,每天老师都会留点家庭作业。作业虽然不多,但孩子因为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总是拖拖拉拉半天做不完,10分钟的作业儿子可以边玩边写磨蹭一个小时。催促一下写一点,不催促就又完别的东西去了。首先,我明确地告诉儿子:“只要你按时按质完成作业,老爸是不会多加一丁点儿作业的,做完作业剩下的时间全归你自己。”另外,我想了一个办法,每次接儿子一回家,我就会对儿子说:“儿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我就带你到下面去玩。”“儿子,快写作业,写完我们好到公园去滑冰”“儿子,快写作业,等下爸爸还你去看电影……”儿子一听,爸爸要带自己到下面去玩、去看电影,高兴地不得了,赶快认真写作业,我也兑现我的诺言,带孩子到下面去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就这样,通过这个办法,一次、二次、三次……他快速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得到不断地重复,最终形成了快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五、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这种情况存在的最多,可以说,前面一、二、三种类型的“磨头”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不会管理时间,他对时间也就没有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自由。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做三个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可是,现在,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每天晚上,很多家里,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这样替孩子安排时间,孩子当然不用自己操心去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时间。我想明智的家长一定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对策

1、善用小闹钟。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爱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是个狠招,家长要具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

3、把作业当成考试。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现分享给大家。

记得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做家庭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两三道题,本应20分钟就可以做完,可她却要耗上近两个小时。你看她,从书包里拿出书本就要花上几分钟时间,翻书、打开作业本也心不在焉。做作业也是东张西望,常常做一些与作业无关的事:抠抠手指甲,拿她喜欢的东西玩上一会儿,或是突然发问:“爸,这星期天您休息吗?”“妈,咱们什么时候买鞋去?”有时候还要到另一个房间转一圈,要么就停下来整理一下书桌。做一道题,要反复寻找书中的相关内容,甚至还得打电话问同学。因为写得不工整,或写错了,就要撕掉几张作业纸……这样,每天都要耗到很晚才能勉强交差。

一撂笔,就随声而出:“唉,好不容易做完了。爸,你该给我检查了!”这时,我要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像校对员一样,耐心、仔细核查。出现错处,让她改,就更是件麻烦事:首先是不情愿离开刚看时间不长的动画片,要喊上两三遍,甚至动怒,她不才情愿地过来。到我面前,又会反问我:“怎么了?老师就是这么讲的!”我还要耐着性子,给她讲出现错误的原因,她才动手改。总之,很容易的几道题,把我们折腾得够呛!

因为做作业磨蹭,女儿的业余时间全被占用了,没有玩的和做其他事的时间。所以,她对学习开始产生厌烦情绪,总盼着放假。又因为作业不抓紧时间,到考试时,会做的题也做不完,致使学习成绩下降。这一切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决定给我女儿支一招,将作业当成考试来完成。

一天,女儿放学回家,正要打开书包做作业,我便过去对她说:“从今天开始,咱们把作业当考试吧,怎么样?”女儿一愣,诧异地问我:“怎么考啊?”我就反问她说:“你们考试有什么规定吗?”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有啦!”于是,我俩边写边说,将有关考试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并对女儿说,按考试要求做完作业,你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一听这话,女儿的劲头更足了,赶紧拿来闹钟,让我帮她计算一下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迅速将闹钟上好弦,用很短的时间将作业所需要的用具准备齐全,俨然一副考试的架势。我提醒她说:“考试可不让看书呀!”女儿很自信地说:“我不看书也都会”。

“考试”开始了,看到女儿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打心眼里高兴。原来要耗上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今天只用了二十几分钟。闹钟一响,女儿将作业本递给我,风趣地说:“爸爸老师,给我判卷子吧!经过一个月的将作业当成考试的训练,女儿做作业的速度快了许多,准确率也大大提高。这种办法不但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给我们全家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

4、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而应该是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我的儿子和他表弟每次游泳完回来之后都要洗澡,如果家长不提醒他们时间,两个人可以在里面打打闹闹洗上半个小时不出来,这边的作业还没动。这就说明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后来我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只能洗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到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就会赶紧出来,有时我还会问两个孩子:你估计你洗澡刚才用了多长时间?答的准确的孩子,我会表扬他,说他时间观念强;吃饭时也一样,我会规定孩子必须要在20分钟内吃完,吃完饭后,估计一下自己吃饭花了多长时间,看看自己估计的时间与真实的时间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规定时间,7点听到闹钟铃响,必须自己起来,15分钟时间穿衣、洗脸、刷牙。7点15分准时早读,读20分钟。经常督促,孩子的时间感就变强了。

5、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得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6、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孩子快的时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马上表扬。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饭速度真快!”“今天作业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多了。……”多找孩子快的时候表扬.

总之,孩子慢的时候,装做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要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六、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小健今年7岁,是一年级的学生,看上去活泼、可爱,但是小健的父母却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因为小健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磨磨蹭蹭,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要么咬手指,而且写一会儿就起来溜达一圈,到外摸摸看看。这样的写法怎么能快起来?一个小时的作业常常两三个小时都写不完,所以每天总是很晚才能睡觉。小健为了作业的事经常挨爸爸的揍。老师也反应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捣乱,很调皮,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影响其他的同学和课堂秩序。

这个案例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尤其多,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坐不住,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当然作业就拖拖拉拉了。因此,家长可以让这样的孩子分段写作业。就是放学回家后,问问孩子总共有多少作业,以20分钟为一段,做20分钟作业后,休息一会。这样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

对策:

1、你可以规定一定的做作业时间,你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尤其是不要忘了精神奖励,精神赞扬。如在壁上贴小红花之类的。如果当天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每段时间不可过长。如第一次规定做15或者20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或20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能力提高以后,以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分割时间了。

2.、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不能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要求孩子在学习之前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避免写作业的过程中又找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如果你的孩子抗干扰能力不好,最好保证孩子听不见孩子电视的声音。不要在孩子正在学习时,中途为了关心孩子,又为孩子送水果,倒水,表示关心,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有些孩子在学习时喜欢突然开小差,问父母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比如:突然问父母晚上吃什么?突然跟父母提到学校有趣的事。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搭腔,因为你一搭腔,实际上就是默认孩子写作业时可以讲话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这也不利于让孩子静心学习。最好告诉孩子有什么事待她作业做完后再问。

3、让孩子自觉集中注意力,多给孩子找注意力集中的好感觉。家长平时在家多向孩子强调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孩子读这方面的故事,比如小猫钓鱼,或者关于某个人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故事。

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要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点,多给孩子贴“正向标签”。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要多观察孩子做的好的一面,并及时指出来,比如:“今天注意力比昨天集中多了,玩东西的次数少了。”“今天又有进步,在做数学作业时,我看到足足有20分钟一起在认真做题。”多从正面挖掘,这样会激发孩子想做得更好的动力。

4、用“递减法”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梓豪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母亲很伤脑筋。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梓豪的外公是教师,暑假的时候给梓豪补课,发现梓豪的反应很快,但是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以上。就这样,一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闲逛上面,难怪要用那么长时间来完成*课。为此,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梓豪写作业,可是梓豪每写几个字必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在母亲的强压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房间,梓豪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亲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梓豪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

分析:梓豪写作业,已经长期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要他写作业时不要起来走动实在不容易。儿童的不良行为,若是属于初犯或是简单的,可以运用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消弱。但事实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为为数很少,多数是出现好多次以后才被发觉。这些长期塑造而成的行为,父母或老师发现、求助的时候,已经相当牢固。可是一般家长或老师往往忽略这项关键因素,恨不得马上改善。因此,会把儿童所要改善的不良行为的标准订得很高、很严格、很硬性,嫉恶如仇,半点也不通融,形成双方对立的尖锐形式。在面临此种情境时,运用区别强化的策略非常有效。

在专家的指导下,这位妈妈改变了教育方法。在鼓励儿子的前提下,她与儿子约法三章,如果儿子写作业时,每小时能把离坐次数减到三次以下,就可以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每晚的动画片。每晚的动画片对梓豪非常有吸引力,这一招儿特别管用,第一星期梓豪有三天达到标准,三个星期以后就完全做到每小时离坐三次以内。这时,妈妈表扬了儿子,并鼓励他争取把每小时离坐次数减少到两次或一次。坚持三个月以后,梓豪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

这个案例道出了矫正坏习惯的真正奥妙!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换上性子急的父母,见孩子学习的时候总站起来,可能会大喝一声:“坐下!学习要专心,不许走来走去!”结果会怎么样呢?家长若盯着孩子,他就忍耐着,等家长一离开,他就非蹦起来不可,可能会比以往次数还要多!梓豪的妈妈之所以成*,首先在于她运用了递减法,来帮助儿子改正坏习惯。她不急于一刀斩断坏习惯,因为她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她允许儿子每小时可以站起来三次以内,这就是调动了儿子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使孩子内心真正愿意接受妈妈的建议。请大家注意,科学有效的教育在这里创造了奇迹,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当梓豪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即写作业每小时离座三次之内,并因此而受到妈妈的赞许,还可以坦然看动画片。此时,他的心里是骄傲的,是快乐的,这种成*的体验激励着他继续进步,使他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所以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 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这个案例道出了矫正坏习惯的真正奥妙!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换上性子急的父母,见孩子学习的时候总站起来,可能会大喝一声:“坐下!学习要专心,不许走来走去!”结果会怎么样呢?家长若盯着孩子,他就忍耐着,等家长一离开,他就非蹦起来不可,可能会比以往次数还要多!梓豪的妈妈之所以成*,首先在于她运用了递减法,来帮助儿子改正坏习惯。她不急于一刀斩断坏习惯,因为她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她允许儿子每小时可以站起来三次以内,这就是调动了儿子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使孩子内心真正愿意接受妈妈的建议。请大家注意,科学有效的教育在这里创造了奇迹,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当梓豪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即写作业每小时离座三次之内,并因此而受到妈妈的赞许,还可以坦然看动画片。此时,他的心里是骄傲的,是快乐的,这种成*的体验激励着他继续进步,使他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所以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 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具体说来,如果您想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那就通过各种方式激励他把好的行为多多重现,因为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形成的程度越牢;如果您想改正孩子的坏习惯,那就鼓励他把坏的行为逐步减少,因为坏习惯只要逐步减少,坏习惯被改正的希望便逐渐增大。

5、训练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处在发育当中,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好转。而小学要求学生上课要坐40分钟,然而我们并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的自我发育的完善,否则将影响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具体训练,以提高注意力,适应课堂生活。我现举具体操作方法给大家作参考:

a、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b、利用“舒尔兹表格”进行注意力训练。

舒尔兹表格,是将一系列数字随机放在表格中,让孩子按顺序找到这些数字,记录孩子每次用的时间,每天玩一到两次,比如:1到25这些数字随机放在5×5的表格中(如下图),孩子就要从1依次找到25,数字可以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多。为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孩子可以和家长比赛,或者和自己比赛,记录每次所用的时间,有进步就给予表扬

(5×5舒尔兹表,随着孩子越玩越厉害或者孩子年龄增大,可以玩6×6、7×7、8×8……的)

c、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d、训练听力注意力。

孩子往往在上课听讲时也容易走神,所以听力注意力的训练也很重要,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比如“3698”,倒背就是“8963”,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还可以每天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们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请接看《孩子作业慢的七种原因和对策(4)》

七、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影响孩子磨蹭的原因还有一类是孩子生理方面的。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现举两个因为感统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作业速度的例子:

(1)思维和手不能同步。阳阳今年上小学一年级,非常聪明,但是有一些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妈妈反映阳阳做作业时太慢了,但是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的话,他都能答对,所以不能太着急,不能逼他,只能耐心地等。每次写完作业时,由于他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写的慢,所以就经常写错、漏写、跳字甚至串行,那样就要重新擦掉,有时写了擦,擦了又写,经常把本子擦破。孩子自己也很着急,很生气。

这个案例表明了有些孩子思维和手不能同步进行,虽然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写的比较慢。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普遍不太善于交流,比较内向,有时还会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轻度口吃的现象。家长必须注意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多鼓励他跟别人交流,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

(2)手眼不协调。晨晨今年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的协调性不是很好。写作业时总是慢慢腾腾、歪歪扭扭,而且经常是写在横格线下面的,还爱横跨两格,他写字的时候如果你在旁边守着,能把你急死。而且晨晨经常看着“惯”却写成“贯”,看着“朋友”写成“明友”,因为这个妈妈没少数落他。父母很是纳闷,明明是这个字怎么就能写成另外一个字呢,真是拿他没办法!在学校问题更加严重。写字速度慢,经常在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所以成绩就特别差。

这种孩子就属于手眼不协调,经常会写字出线、出格、还会出错。由于不协调所以写作业就会很费劲、很慢,这样总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的就会很讨厌甚至恐惧写作业。所以遇到这种孩子,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写作业慢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学习态度问题,有的时因为学习能力问题,有的是时间观念不强,有的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刚刚上面这两种却是生理方面的原因。这两个孩子都是那种学习态度很好的孩子,也很上进,但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使他们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写作业。如果不细心观察地话,还会以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这就实在是太冤枉孩子了!

这样的孩子,需要专门做一些感统训练!孩子是否有感统失调,细心的家长只要有心,是能发现孩子的。如果发现孩子确实不是因为态度问题,不是因为主观努力不够,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看感统是否失调!如果确实有,只要坚持做一段时期的感统训练,孩子就会有所好转!

6岁以前的孩子任性的原因


面对六岁以前的孩子任性有很多的原因,面对众多孩子任性的原因,需要家长要怎样去管理这样任性的孩子的嫩。家长们可以通过我们下面的内容了解对于不同原因任性的孩子应该怎样处理。

1、孩子任性的性格原因

孩子任性的家教原因

典型个案:

一位来访的年轻母亲诉苦说:我们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任意妄为,全家人谁都得听他的。那天非要晚上去买他喜欢的饮料。我们说已经晚了,明天再说。孩子就以哭闹甚至哭得死去活来相要挟。沟通中了解到,男孩不满3岁,别看年纪很小,在家里权力却最大。男孩主要由爷爷奶奶带大,在他们家族中就这么一个男孩,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结果越来越任性。而且,爷爷奶奶还把孩子任性当成口头语挂在嘴上,当着孩子的面总是“这孩子真任性,谁都得听他的”。

心理咨询师解析:

性格是生活的产物。“极端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必然培养出任性的孩子。有些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珍宝,“有爱无教”或“重爱轻教”,一味娇惯溺爱,把孩子摆的地位过高,使之处于特殊化的地位,成为家里的“中心”,让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度膨胀。家长一切由着孩子,迁就放任,一切服从孩子,让孩子指挥一切。独生子女的这个问题在隔代教育中尤为明显。独生子女的成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确表现出一些不良的个性和心理问题,笔者的一项比较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任性。而成人当着孩子的面反复地述说孩子的任性,好比给孩子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就足以把孩子“引导”成一个任性的人。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叫做“标签效应”。可以说,孩子的任性常常是成人“培养”的结果。

2、孩子任性的生理原因

典型个案:

我的儿子今年4岁,我发现他最近越来越不听话了,凡事都得由着他的性子来,非常任性。以前我们说什么,孩子都非常乖。记得好像是从不到两岁,孩子就开始任性不听话了。我和他爸爸对他说什么,他嘴上总是“不,不,就不”。而且开始不近情理地发脾气,耍威风,嘴上一说要什么就非马上到手不可,不肯妥协、忍耐和顺从。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似乎好了一些,但今年又犯病了,不光是嘴上说“不”,而且任性地发脾气,跟大人对着干。那天他正蹲在脸盆前玩水,我看到他脸上的汗水,顺口说道,快洗洗脸,看多脏。没想到孩子盯住我,不动声色,明显地故意对抗。我连说几次,孩子似乎上来任性的劲头,就是不洗。结果,我大吵大闹,他大哭大叫,闹得非常不愉快。

心理咨询师解析:

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发展的,有比较好看管的平稳阶段,也有比较棘手的不平稳阶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脚就像玩弄别的玩具一样,表现很乖。伴随语言的发展,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一岁左右说出第一个词,一岁半左右开始知道了自己的名字,两岁左右开始会说“我”。这时,孩子的心灵面临着对社会的顺从和体现自我的对立和矛盾中。孩子开始要表现自我,凡事都喜欢说“不”,到处玩弄自己的“否决权”。为了确立自我意识,自然要对抗父母。于是让人感到孩子开始学会任性了。这就是“第一反抗期”的表现。随之而来的是一段较平稳的阶段。到四岁左右,孩子又进入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和处于第一反抗期的两岁孩子一样,心理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情绪不稳,脾气暴躁,表现粗野,时常胡闹,最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和别人对抗,不顾忌别人的心情,有人称之为是软硬不吃的“小暴徒”,表现很任性。

3、孩子任性的病理原因

典型个案:

6岁的晓伟是个学前班的男孩,平时不爱惹是生非,很乖顺,邻里都说他是个“乖小子”。可经常一阵一阵地脾气暴躁,冲动上火,在学校和老师、同伴冲突不断。昨天,又和同学发生冲突,和老师顶撞。老师怕他冲动,请来了他的母亲。没想到这下更麻烦。晓伟一看妈妈被请来了,立刻激动起来,怒不可遏,当即冲进办公室,打翻了老师的办公桌,然后跑入教室,推翻了好些课桌,完了又冲了出去,就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老师和妈妈谁也劝不好,拦不住,面面相觑,一起摇头叹息:晓伟到底犯了什么毛病,这样任性?

心理咨询师解析:

晓伟的行为属于爆发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爆发型人格障碍的孩子,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又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其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和反复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可以因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为之后,十分内疚懊悔。在间歇期表现正常,能与人正常相处,但过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为等又会重新表现出来。这种孩子的挫折耐受力差,遇到刺激强度即使很小,也能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给人的感觉是任性地胡闹。

4、典型个案:

我的女儿今年6岁,就该上学了。各方面发展挺好的,有一点让人不放心,就是从小脾气非常大。一阵一阵的,有时候犯起脾气,就任性地胡闹,谁的话也不听。那天,她说喜欢同伴穿的一件裙子。我知道她的脾气,就赶紧给买来了。谁知又不对她的心思。好家伙,这就开始发脾气,又哭又闹,怎么劝说也不行。没办法,我和她爸爸只好先回自己的房间,让她去闹。说来也怪,不久就听她在外面安静下来,看起了电视。

心理咨询师解析:

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如果有机会去妇产医院参观,您就会看到,小生命一降生,就有不同的气质特点:有的大哭大闹,以宣告自己的诞生;有的则轻声细气,默默地来到世上……出生后不久,他们也有不同表现:有的比较活泼好动,哭声响亮,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有的就比较安详宁静,声微气小,反应比较缓慢……这都是不同气质特征的最初表现。以后,不同的气质类型使童心中的个性特点更为鲜明。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和父母“顶牛”,对着干,让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他们的任性时间短暂,时过境迁,很快就会好起来。

不同的孩子任性有着不同的原因,家长如果想要彻底的改变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家长只有先是了解孩子的坏毛病,才能找到解决孩子这些问题具体的原因。希望我们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宝宝。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在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首先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则会突然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的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心理医师帮助他们解决女儿的心理障碍,经过咨询后才知道其实这个女中学生是不满父母对她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加干涉,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竟决定采用“离家出走”作为对父母“家长制”的反抗。对待这个案例,可以将重点转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在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当。

其次,是亲子之间尚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因此过去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现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感到陌生,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另外,对于大多数现代家庭来说,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一般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们的未来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使他们获得较好的教育,将来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和他们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此外,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主、要求独立之处,在心理上既有闭锁性的一面,又有选择性地向外开放的一面。因此,青少年渴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其中充分体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和快乐。为此,他们有时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秘密,这也是造成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的重要原因。对于这种类型的来访者,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家庭治疗,而且可以采用“记花帐”的方法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

最后一个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的重要问题是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是指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系。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是其情绪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称为个人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之所以说是“关键期”,是因为,在0~2岁左右的儿童与看护者可以发展出非常密切的情感联系。儿童与父母若不能正常经历这个阶段,相互之间的这种亲密联系就很难重新建立起来。有一个15岁的中学生,出生至4岁时,由于父母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就把他送到外地祖父母家抚养。这种情况在过去很普遍。这个男孩与祖父母建立了很深的情感关系。4岁后父母把他接回来一起生活,发现他和父母很少有感情沟通,并且对父母有很强的敌对情绪,亲子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投其所好,均不成功。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尽可能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且父母在儿童早期尽量避免和孩子长期分开。此外,在家庭方面,父母应该检查以往的亲子交往是否正常,坚持那些有助于亲子交往的活动,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改善家庭的气氛,并制定相应的家庭计划。在学校方面,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使亲子关系紧张的学生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另外,还可以举办适当的团体活动,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爱上粗粮的5大对策


按照营养专家的推荐,孩子每周至少要吃3次粗粮,如果每天有一种则更为理想。虽说父母知道吃粗粮的好处,孩子未必立刻配合。通常儿童喜欢看到新鲜的食物品种,却不一定会接受新的味道和口感。要想达到多吃粗粮的目的,还需要父母花一点功夫,动一点脑筋。

Q:孩子不喜欢全麦面包的粗糙口感,怎么办?

A:全麦面包虽然口感粗糙,但它具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烤制后具有比白面包更浓的香气。因此,不妨在面包片的一面涂上少许蜂蜜、色拉油或黄油,在烤面包机、烤箱或平锅上略微烤制,让面包表面变脆,味道变香。这样烤过的面包片很受儿童欢迎,是极佳的早餐,父母们不妨一试。

Q:孩子不喜欢吃燕麦片,怎么办?

A:燕麦片有一种滑腻的感觉和特殊的风味,有时候难以被儿童接受。可以将它与其他食物拌在一起,如用牛奶调制并加入少量糖,或者与米粥、豆粥同煮后与小菜、熟食一起吃,还可以加入巧克力、可可粉、鸡蛋、大枣等风味配料。也不妨购买经过处理的速食燕麦片,其口感和风味都会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

Q:煮豆粥时间长,又太麻烦,怎么办?

A:豆子的皮层较厚,淀粉结构紧密,煮起来很费时间。但是如果预先浸泡一段时间,令皮层变软,淀粉吸水,煮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不妨把各种豆子泡在水中,放在冰箱里一整天,次日取出来煮粥。这样不仅烹调速度可以大大加快,口感也有很大改善。当然,如果用高压锅烹调更为理想,只须压15~20分钟便可解决,而且能保存更多的香气。其他各种难以煮熟的粗粮均可按此方法处理。

Q:这么多粗粮,怎么搭配好?

A:按照饮食多样化的原则,应当给孩子经常更换主食品种,这样既能保证营养的全面,也能帮助孩子养成适应多种口味的良好膳食习惯。其中一个方法是煮粥时或做煎饼时放入多种原料,将它们搭配得既美味又容易消化,而且能一次吃到多种粗粮,对于保证孩子的饮食多样化最有好处。比较理想的做法是选择一种比较黏的原料和其他不黏的原料搭配,煮出来比较可口。

Q:除了粥和饭之外,还可以怎样利用粗粮呢?

A:几乎每一种粗粮都适合用来煮饭和煮粥,特别是经过高压锅烹制,都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口感。除此之外,粉状的粗粮适合用来制作点心和软煎饼,例如豆粉和玉米粉与面粉混合之后加入鸡蛋与牛奶,可以制成非常美味的小饼,或者柔软芳香的发糕。豆类可以用来制作汤和甜食。此外,杂粮面条也是个好主意。荞麦面条、玉米面条、杂豆面条都是美味营养的粗粮食品。

相信《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与对策》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5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