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克服心理压力

09-10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让孩子学会克服心理压力”,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导读: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呢?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做得不一样而被孤立,比如有的男孩子不愿跟着别人一起逃学、不愿在考试时跟同学一起作弊、不愿偷着学抽烟等等。他们会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被孤立,也会由此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坚持原则,不对的事就一定不能做;要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要孩子知道,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这样可以加强孩子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定力,也有助于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与挫折。在遇到一些具体事情时,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交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对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中多让孩子发表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办法。孩子有自尊就会有勇气、有胆量,就会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心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在课后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及所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m.yjS21.Com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呢?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做得不一样而被孤立,比如有的男孩子不愿跟着别人一起逃学、不愿在考试时跟同学一起作弊、不愿偷着学抽烟等等。他们会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被孤立,也会由此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坚持原则,不对的事就一定不能做;要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要孩子知道,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这样可以加强孩子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定力,也有助于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与挫折。在遇到一些具体事情时,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交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对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中多让孩子发表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办法。孩子有自尊就会有勇气、有胆量,就会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心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在课后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及所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孩子脆弱心理的表现及克服的方法


宝宝什么时候变得脆弱敏感

三岁以后,宝宝突然对成人表现变得敏感、脆弱,孩子开始对妈妈在感情上依恋。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会哭哭啼啼,没有安全感,说明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到来了。到了六岁后,以前绝不会引发他哭啼的事情,而在这个时候他却会委屈和哭泣,情绪极不稳定,对父母传递过来的情感高度敏感,父母情绪稍微有一些变化,他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把注意力转移到父母对他的情感上来,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一点点小矛盾,就立刻哭着说要妈妈,以前总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现在忽然哭着不让妈妈离开,必须陪着他。这个时候家长就下个定义:认为孩子太脆弱,承受力差,爱哭,这样的结论是不妥的。任何情感都需要表达出来,宝宝敢于说出,这样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宝宝为什么如此脆弱

现在的宝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凡事要求家长迁就,致使感情和心理相当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比如,在幼儿园受了老师一点小批评,和小朋友玩受了点委屈,家长没答应他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能让这些感情脆弱的宝宝情绪低落。

感情脆弱的宝宝一般有哪些表现

1、宝宝过于敏感自尊

这类宝宝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受到嘲笑、轻视后会感到十分害怕,形成自卑脆弱、退缩逃避、气量偏小的性格,在行为举止上常常显得拘谨、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

2、宝宝虚荣心强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给宝宝提供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从而助长了宝宝在物质上的虚荣心。专家认为,在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再加上很多家长喜欢盲目地夸奖宝宝,使宝宝产生在精神上的虚荣心。虚荣心强的宝宝很喜欢攀比,如果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往往会感到强烈的失落感,心理失去平衡,脆弱不堪。

3、宝宝赢得起输不起

输赢本乃兵家常事,可是有些宝宝赢了,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输了,他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

4、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

同样是摔跤,有的宝宝能自己迅速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尘灰,继续若无其事地玩耍;而有的宝宝却只是趴在地上啼哭,伤心。这表明,在挫折面前,后者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心灰意懒、逃避退缩。

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克服脆弱

1、给宝宝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逐渐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尽可能地挖掘宝宝的优点,使宝宝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他有充分把握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赞美,树立自信心。

2、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纵容宝宝的消费欲望。要培养宝宝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盲目表扬宝宝,使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让宝宝受得起表扬也受得起批评。

3、要有一颗平凡心,正确对待宝宝的输赢。当宝宝失败时,家长鼓励宝宝,把宝宝从脆弱的感情中拉出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家长能够对输赢淡然处之,宝宝对输赢的心态也就能摆正了。

4、在挫折教育上,身教重于言教。当家长受到挫折时,冷静、坚强、勇敢的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宝宝直面挫折的勇气。当宝宝面对挫折时,家长要显得平静,淡化宝宝的受挫意识。当宝宝经过自己努力克服了一些挫折后,家长要及时赞扬宝宝,让宝宝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胜利感,从而增强克服挫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怎样可以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


导读: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林林下午放学后对妈妈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我的手工做得好,老师却把涛涛的手工放在柜子里展览,他做的一点也不好。”当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时,林林总会闷闷不乐,而且经常故意攻击受表扬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是嫉妒心在作怪。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让孩子学会倾听


导读:培养宝宝的倾听能力是发展宝宝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爸爸妈妈可要注重激发宝宝的倾听兴趣哦,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宝宝倾听能力的发展,让宝宝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培养宝宝的倾听能力是发展宝宝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听觉中枢发育较早,宝宝一般是先学会了听音、辨音,才发展出对词义最初的理解力,然后才逐渐学会发音和语言表达。

培养宝宝的倾听能力是发展宝宝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爸爸妈妈可要注重激发宝宝的倾听兴趣哦,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宝宝倾听能力的发展,让宝宝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会听才会说

听觉中枢发育较早,宝宝一般是先学会了听音、辨音,才发展出对词义最初的理解力,然后才逐渐学会发音和语言表达。所以,要想宝宝日后能说会道,培养倾听能力是基础哦!

掌握3种倾听技能才叫会听

有意识倾听——即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说话者走等)。

辨析性倾听能分辨听到的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

理解性倾听能听懂说话的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为什么有些不会倾听

这跟爸爸妈妈的做法不对有关,也跟宝宝的年龄特点有关。

●你可能认为,听力与生俱来,没必要培养。

●遇到宝宝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宝宝。这种方法会使宝宝失去倾听的欲望、兴趣,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

●总是以宝宝为中心,认为插话等现象是宝宝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宝宝的意思,致使宝宝愈加不会倾听。

●宝宝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特别是有些宝宝聪明活泼,表现欲强烈,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别人,所以在别人说话时可能根本没听清楚或听得不完整。

6招培养会倾听的耳朵

1、倾听奇妙的自然之声

带宝宝去大自然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浙沥浙沥的小雨声、淙淙的流水声、脚踩落叶的沙沙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如蝉鸣、乌叫声);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汽笛声。所有这些,都让宝宝心旷神怡,萌发了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2、“小小录音机”游戏

你和宝宝,一方“放音”(说几句话),另一方“录音”(把刚才对方说的话重复出来)。这样,在游戏中,宝宝的倾听兴趣被调动起来,倾听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3、讲有趣的故事

故事对宝宝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宝宝总是凝神屏息,扬着头听。因此,讲故事是培养宝宝专注倾听的好方法哦。

小贴士:讲故事时,你的声音要抑扬顿挫,并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宝宝倾听的积极性,让宝宝共同参与、

4、美妙音乐伴奏生活

配合宝宝的生活作息时间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故事、儿歌等。如清晨起床,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用餐时,播放优美动听的故事;入睡前,播放温柔舒缓的音乐或讲有趣的故事。

小贴士:为宝宝创设宽容、平等的心理氛围,在生活中对待宝宝温和而友善,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责备宝宝。宝宝在这种氛围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5、瞧我们是这样倾听的

爸爸妈妈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宝宝向你倾诉或表达情感时,要认真倾听,耐心引导他解决问题;在向宝宝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他的回答。不论宝宝的话题多么简单,都以目光、手势、语言等来传递你听到的感受,表达你内心的感受,让宝宝觉得你认真听了,在关注着他。

6、纠正不良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宝宝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你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结合宝宝的日常表现,使他明白只有专心倾听才不会出错。特别是有些宝宝表现欲强烈,常常打断别人的发言,你就可以通过故事《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讲话。利用各种手段(如故事、游戏等)鼓励和指导宝宝耐心倾听别人说话,不随便插话,培养宝宝良好的倾听习惯。

让孩子告别心理障碍


导读:目前中国有三千万患有各类心理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家长应用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在成长的同时,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三千万患有各类心理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如何让他们在承担着繁重学业的同时,更加快乐而幸福地成长?如何培养乐观自信的儿童?家长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社会支持?本刊选载专研积极心理学的刘翔平的《给自己注入积极基因》、《感觉良好》两本书。

刘翔平博士为我国著名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评估专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翔平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刘教授尤其对于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和学习障碍有深入研究。他主张从改变人对事物错误的看法入手解决心理障碍,一方面要解决人的社会认知障碍,因为这个障碍歪曲了一个人对自我、社会和世界的看法,导致情绪困扰;而另一个方面就是解决人对自然界的认知障碍,即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和书写障碍等。

大大咧咧也许更能生存

乐观孩子更容易成功

事例:一天在饭店里,我看见一个母亲带着一个说客,大概是孩子的姨妈,对一个中学生讲学习的道理。“你看见大街上扫马路的人了吗?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的你就是这个样子。要想成为人上人,就必须有一个好成绩,必须考上大学。学习成绩不好,将来就要失业,就没有一个体面的工作。你看你叔叔,清华大学毕业,现在是工程师,一个月挣一万元,你看你舅家的小军,没考上大学,开出租车,没日没夜地干活,每月还挣不到两千元。”

刘翔平解读

如果我们一味地告诉孩子,不许做什么,不能犯错误,如果犯错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能建构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吗?如果一味地强调错误的代价,孩子们自主性和自发性如何才能培养出来?

在我们的文化中,家长和教师时常压抑孩子的成长,不能使孩子的乐观、积极和自发性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许多所谓的好学生,学习努力认真、能考上好学校,是以恐惧失败为动力的,他们的高分是以牺牲心理健康为代价的。

而那些乐观、大大咧咧、对危险和失败不敏感的人,那些对于恐惧的结果不焦虑的人和对恫吓不害怕的人,更加容易在学习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由于过分安全,他们不易在压力下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艰苦的作业,所以,考试的分数自然不如其他人,但这些人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可能是较为高的,承受力较强。也许将来做生意、创业、开饭店的独立生存能力比分数高的学生要强一些。

胆量能练出来

让孩子战胜约拿情结

事例:约拿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他虽然有天赋,但缺少抱负,逃避责任,学成之后不去传道,于是上帝让鲸鱼吞噬了约拿,在鲸鱼肚子中呆了三天三夜后,他开始向上帝呼救,上帝命鲸鱼将其吐出来。后来,约拿终于醒悟过来,决心成为一个伟大的布道者。他变得自信,四处讲学,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牧师。

刘翔平解读

在一个社会中,当害怕失败和被淘汰成为唯一行动力量时,我们就只能停留于基本需要的满足水平,人潜能就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为此,我们要鼓励孩子的成长,增加向成长方向的动力,减少对失败的恐惧。要让孩子相信,人人都精彩,人人都拥有不平凡的力量。我们可以回到马斯洛的一个说法,他号召人们不要害怕自己的杰出,要战胜约拿情结。为此,家长要鼓励孩子从事没有把握的事情,有创造性的但要冒一定风险的事情。胆量是通过行为练习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有位妈妈向我咨询,如何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坏习惯。她告诉我她儿子几乎每天去幼儿园都迟到。即使她比平时早半个小时叫他起床,结果照样会迟到。她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非常不好的拖延习惯。幼儿园阶段还好办,学校和老师一般不会太计较孩子上学迟到这件事。但是孩子以后上小学了,该怎么办?

我大概问问她孩子的日常作息,发现她儿子其实每天的起床时间跟伊伊差不多,都在7点半左右。穿衣服需要10分钟左右,刷牙洗脸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接下来吃饭,这是令这位家长最头疼的地方,因为需要的时间永远无法预计,短则20分钟,长可达1小时以上。一旦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孩子就会拒绝吃饭,然后家长就必须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一通道理,直到孩子高兴了才会吃饭、上学。个别时候,甚至还会采用“逃学”的方式来对抗。因此,对于他来说,迟到就成为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习以为常了。

做事拖延,没有时间管理意识,即使在成人世界中,也是一个杀伤力很强的坏习惯。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总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并取得良好成果。反之,则会引发一连串的不良后果,尤其是当人们的“拖延”行为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时,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时,就已经患上了心理疾病,心理学家称之为“拖延症”。

孩子性格塑造的最佳期是在幼儿早期,所以家长要重视幼儿时期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告诉这位妈妈,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首先是家长的问题。我们要知道,孩子爱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其实,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孩子就对时间慢慢有了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自己管理时间的规则意识。

我们是在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开始注重培养她时间观念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到小区里面玩耍,出门前我们都会指着手表,告诉她,比如当短针到哪里,长针到哪里,我们就得回家。如果是我单独带她出去玩,半个小时后,或是她妈妈,或是外婆就会出来找我们回家。后来伊伊还总结出来,如果是外婆叫她回家,她可以比妈妈叫她多玩一小会儿,因为虽然都是半个小时,可是外婆没有妈妈走得快。等她大了点,我们还特意给她买了一只钟表模型,挂在她的房间,临出门前,我们就会帮助她把时间确定好。有时候到时间了,她会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想看看是她赢了,还是时间赢了(她把自己提前回来当成是自己赢了)。绝大多数时候,伊伊都能按时回去,偶尔她耍赖,我就会让她选择如果遵守约定,明天还可以出来玩;否则就不能出来玩了。我常常看到小区里有很多家长,无论使用什么招数,都很难把孩子按时叫回去。究其原因,要么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哀求,冲破了家长的心理底线;要么是家长一次又一次的退让,毁掉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与规则意识,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就拿小学来说吧,学校和老师对于纪律和秩序都会比较重视。所以,为了孩子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就需要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管理能力。

首先,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因为还不会看钟表时间,所以孩子们一般是没有太多时间观念的,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基本认识,了解过去的时间是不能回来的,并对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时间概念有个大致理解。

其次,可以逐步教孩子认识时钟,让他们对每天的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每天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和上学等。这样,他们就会对人们每天的作息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次约定一个时间段。这样可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1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10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1个小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们就逐渐学会珍惜时间,并意识到失去的时间是不能重现的。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规则意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孩子约定做一件事的时间,比如玩电子游戏,可以约定从什么时间开始、玩到什么时间结束。在约定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自己当裁判,亲自下令开始和结束。比如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决定看多长时间,然后让他自己监督自己,如果超过时间家长再督促。

有一次,我和伊伊约好玩半个小时的游戏,伊伊爽快地答应了。在游戏过程中,她会主动关注过去了多少时间;当半个小时到了,她也会主动结束游戏。这令我感到其实孩子是很愿意遵守时间和规则的,只要家长稍加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得很好。

当孩子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让孩子认真去做,还可以让孩子自己预计完成这件事情需要的时间,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当自己的事情认真完成后,剩下的就是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自行安排。

另外,很多时候,孩子喜欢拖延,也和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做好父母要求的事情,达到父母制定的目标时,他们才有可能被爱。这个时候,拖延就会成为一种工具,孩子通过把事情完成的时间拉长,来享受父母在完成过程中对他的体贴、照顾,使自己那些被允许的部分得以维持,尽量让结果来得更晚一点。

所以,对待已经开始拖延的孩子来说,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无条件的爱,这个是基础。只有孩子内心不存在恐惧,才能正视不完美的结果,而不惧怕去完成一件事情。

我们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不把我们的选择强加于孩子,我们需要尊重他的选择,但是如果他进行了自主的选择,就一定要完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才是这件事情的主人,他必须对此负责,不能有所依靠,父母没有办法帮助他完成。孩子一旦成为时间的主人,做事效率就会很高,也就不会养成拖沓的坏习惯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让孩子学会克服心理压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心理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