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园为本,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

09-14

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以园为本,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

幼儿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据了解许多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然而实际情况都却并不让人乐观。有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成为“小文人”,在自己也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选择一首又一首唐诗、宋词,让孩子强记硬背。有的家长受到“超前识字热”的影响,买来了成套的“识字方案”,按照书中传授的方法教孩子识字。在单调、枯燥的识字教育中,孩子对识字逐渐地失去了兴趣,不愿意合作。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要求幼儿园大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如果幼儿园不教,他们就自己教,不管自己的语音准不准,也不考虑这样做会给孩子的小学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了解到这一现象后,我通过我园举办的“以园为本,家园合作”教育研究方案来提高他们在口语能力方面的发展,也让我班的家长在这一方面有一个认识。

一、让幼儿有话要说。

1、让幼儿复述故事。

教幼儿复述故事,这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思维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连贯叙述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幼儿领会故事意义和语言的美。喜爱文学作品,并且增加丰富的语言“养料”。因此,第一次的家园合作活动,我就请家长讲一篇短小的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让家长把幼儿复述的内容作记录。活动包发下去以后,每一位家长都积极的配合,认真填好信息反馈。为了研究出效果,我在晨谈、午餐、离园活动等之间让这几个幼儿进行复述故事,每一个幼儿都能将故事用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我还让幼儿将老师所教的散文《变色的房子》回家进行复述,变色房子这篇散文语言简短精练,词语很丰富,在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后,再让幼儿复述,可加深幼儿对这些词的理解,每一位幼儿反馈上来的信息都清楚的记录了这些优美的词句。因此,让幼儿进行复述对他们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作用。

2、看图讲述

讲述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看图讲述是要求幼儿将平时所积累的词语按照讲述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针对这一特点,我让家长将《早期教育》2001年10月份第20页上的看图说话《排排队》按图下的内容提示,讲一讲,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幼儿都能充分地、仔细地、通过观察,用连贯的语言进行描述讲成了一个短小的故事,许多幼儿将节约、浪费、可惜、整整齐齐、神气等词语使用到了语句中。同时孩子们还联想到了许多有关于日常生活中需要排队的例子。

二、让幼儿学会有话能说

1、看看说说

利用具体的实物情景,对幼儿进行口语方面的训练,主要形式有:看实物说、观察大胆说、看场景说等。如实物说,幼儿在园已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了什么是塑料制品,为了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我在设计活动包时主要让家长帮忙让幼儿在家里寻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让幼儿讲述塑料制品的名称,目的是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塑料制品,并通过观察、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因为幼儿有了这方面的初步经验,因此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很快说出了自己家里许多用塑料制成的各种用品,比如垃圾筒、拖鞋、饮水机、衣架、玩具------等等。有的幼儿不但说出了塑料制品的名称还补充了这些塑料制品的用途,并用一段很完整地话将它描述起来,有的幼儿还渗透环保教育,说部分塑料制品有害于环境,我们要少用塑料制品,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

此外,我还让幼儿通过大自然的变化发展幼儿的口语能力。幼儿正处于认识学习周围环境的时候,让幼儿看看美丽的秋天再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不仅能培养幼儿对秋天兴趣,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初步认识了秋天,大致了解了秋天的基本特征后,让家长带领幼儿到周围去观察环境的变化,并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特征,家长还把幼儿所描述的内容记录了下来。通过信息反馈,可以看出幼儿眼中的秋天是如此的美丽。有的幼儿说: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美丽的秋天。天气渐渐变冷了,我们都穿上了秋衣----有的幼儿说:秋天有开满鲜花的一串红;有红彤彤的鸡冠花,还有金黄的、香喷喷的桂花;绿油油的麦苗也钻出了泥土;路边的那些青青的小草也变的枯黄了-----还有的幼儿这样描述秋天:一阵凉风吹过,黄色的树叶随风在空中飞舞,飘呀飘呀飘在了地上,向铺了一层金黄色的毯子-----有的幼儿说:秋天的石榴象一个个灯笼-----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观察事物的能力,表达时就能言之有序,思维清晰,这对任何一个幼儿来说,都是很乐意说的,而且是能说的。

2、玩玩说说

言为心声,当孩子感觉到心里有话时,才能说的出,说的好,怎样让幼儿感到心里有话说呢?当然,有了内容才有话说,因此我想到了玩。玩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我让家长在周日让幼儿尽情地玩个痛快后或有意的安排一些活动让幼儿去做,然后让孩子用丰富的语句表达自己在假期中玩得最快乐的事,题目为《快乐的星期天》。星期一的早晨,幼儿都拿着自己记录的内容高兴地来了,内容很丰富,有的描述了自己爸爸妈妈去到外地玩的情景;有的描述了星期天在家和好朋友怎样玩,玩了什么游戏的事情;有的讲了自己在家怎样跟姐姐学本领的事。一段段话语句连贯,词语丰富,讲述了自己最快乐的事。通过让幼儿玩玩再说说也是培养幼儿口语能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三、让幼儿有话会说

能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但能说并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我们必须在幼儿能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幼儿会说的能力。

1、让幼儿创编

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是既有模仿又有创造的。如:《家》这首诗歌语句简练明白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幼儿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们熟悉的经验内。通过学习,一下子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围的世界!幼儿眼中的“家”还有许许多多,为了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我请家长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寻找相关的事物的“家”,并用语言表达出来。陈周耀说:长长的轨道是火车的家;夏雨辉说:热闹的车站是旅客的家;谢可可说:湾湾的港湾是船儿的家;杨羽洁说:松树是小松鼠的家……。通过模仿创编,幼儿积累了更多语言“养料”,学习到了更加规范生动的语言,进一步为幼儿的口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家长示范

幼儿善于模仿,所以父母的语言交际应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幼儿与父母朝夕相处,因此我经常提醒各位家长说话要做到口齿清楚、语言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练。家长有意识引导孩子模仿自己规范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学习表情、语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有目的的对幼儿的口语能力进行培养,确实比盲目实施的好,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丰富了想象力,还密切了家园之间的关系,加深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还能使家园沟通顺利展开,并能优化家长的教育能力结构,使家长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合作伙伴。

我将继续实现心中的目标…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学随笔:以绘本为载体提高大班幼儿的读图能力


读书能力是指在阅读图画类书籍的时候,幼儿能够按照画面的顺序,通过观察画面的背景、色彩。任务的表情。动作。神态以及常用符号等,建立图与图之间的泪在关联,理解图书内容的一种能力。读书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

读书顺应幼儿天性,让幼儿快乐阅读。幼儿不认字,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对画面本身的关注多余对文字的关注,画面给了幼儿更大的想象空间,读图能让幼儿快乐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绘本《小蓝与小黄》利用几个色块的变化,讲述了小蓝与小黄的故事,故事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在阅读《小蓝与小黄》是,幼儿会觉得原来读图是一件这么越快的事情,从而变得更喜欢阅读。

读图能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绘本的图画中有很多细节需要幼儿仔细观察,并根据线索进行合理的推断,这对幼儿思维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浅谈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受益终生。如何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使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本人实践,有如下几点浅见。

一、词汇入手,重视虚词教学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所以,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词汇入手。

五、六岁的孩子随着身体的成长,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但由于他们掌握较多的是实词(名、动、形、代),没有学会多少虚词(连、介、副等),加上理解能力有限,连贯性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故常出现孩子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他们想说不会说,要说说不清,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半句话多,停顿多。更困难的是不易说清事物间的关系,只能说一些片段,对因果关系难理解,有些句子还常常出现语法错误。大班孩子所掌握的词汇往往落后于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普遍性的问题,我认为在继续丰富幼儿实词的同时更应重视并加强虚词教学。据调查我园大班幼儿能正确使用的虚词仅限于“在、也、有、还、现在、刚才、开始”等,范围如此狭小,影响了孩子发展连贯完整的语言,难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言语的建筑材料——词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好比砖和瓦,那么虚词即是石灰水泥和成的黏合剂,我们不能只注重砖和瓦的堆砌,而忽视石灰水泥的粘合作用,否则,砖瓦只能是支离破碎,零零乱乱,砌不出坚实壮丽的高楼大厦。虚词本身虽无实际意义,但虚词的运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虚词可使语言完整连贯,句子结构更严密,表达的意思更明白,更确切。但虚词含义抽象,幼儿不易理解,教师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教给幼儿一些常用的虚词,逐渐扩大使用虚词的范围,以便扫除幼儿口语发展中的障碍。

至于虚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教学中主要靠教师的反复强调、示范。除课堂教学外,还可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时间进行。如一个小朋友在游戏时打了别人,教师批评他后可问全体幼儿“刚才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他”?要求幼儿回答“因为他打了小朋友,这是很不对的,所以老师要批评他”。教师还可以接着说:“如果他以后改正了,再不打小朋友了,老师就不批评他了”。教师可反复强调“因为”、“所以”等虚词。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在课堂中,在日常生活、游戏中高度重视虚词的教学,那么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会迅速提高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应采取多种形式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抑制力差,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等生理、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呆板单调,必须经常变换,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极思考,以达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之目的。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并尝到甜头的几种方法:

1、用“词的扩散”训练幼儿说话能力。教学中,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实践证明,教师经常用一些幼儿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字来组词造句既可增加幼儿的知识,又起到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如出示“电”字卡片,请小朋友给“电”字找朋友,并比赛“看谁找的朋友多”。这下课堂可活跃了,孩子们积极动脑迅速举起小手,眼巴巴地盼着老师叫他回答。由“电灯”、“电话”、“电视机”“电脑”到“我家买了一台彩电”、“爸爸带我看了电影”……这种口头造句是口语练习最简单的形式,由口头造句开始,逐步引导幼儿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构筑良好对话平台


-->

幼儿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我尝试着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师与幼儿应该平等对话,让幼儿敢说。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叙述的话语多,幼儿是忠实的听众,或者附和一声“是”或“不是”。即使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也往往会出现教师不断地提出“对不对?”“好不好?”等问话,幼儿连声不断地附和回答“对!”“好!”等,这是幼儿不假思索地“齐声合唱”。在这里,教师成了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告知者”,而幼儿成了教师的“应声虫”和“依赖者”。久而久之,幼儿就成为只会判断对错的“机器人”,该自己想的也不去想了,该自己表达的也不敢表达了,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都会受到限制和损害。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互为平等的“对话”伙伴。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与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和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你我之间的平等和亲切,他会把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一咕噜地全告诉你;在幼儿游戏时,如果你洋溢着热情组织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没有了“大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他们会拥着你七嘴八舌地说说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最得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话:“这样行吗?”“你认为呢?”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都“敞亮”出来。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幼儿,他们一个个会像模像样地讨论起来,孩子的天真无邪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来。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动,逐渐沟通、融洽、和谐、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二、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让每个幼儿都喜欢说。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占主要内容,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形成生生互动,这是一种良好的人际资源,让每一个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都喜欢说。

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这样的镜头屡见不鲜: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的确是规范有序,训练有素,在这“驯化式”教育中,幼儿像温顺的羊羔任你控制、塑造,没有了个性化的交流和个人情感的体验;在分组游戏中,往往是教师硬性的指定某某幼儿(这样的幼儿在老师的眼里是聪明的,大胆的,能干的)来担任主角,或唱、或跳、或说,长此以往,形成了个别幼儿的优势地位和“霸王行为”,致使大部分的幼儿处于被动、劣势,失去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如何指导幼儿语言发展所提出的内容要求之一。幼儿在幼儿园主要以活动为主,如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形式上应当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条件。在集体活动中,儿童有时与教师沟通,有时儿童之间相互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儿童之间的交谈往往比较充分,他们会凭着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乐趣。在个别活动中,儿童和教师或同伴单独交流,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这对于那些不善于在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儿童来说,确实是一种适合他们语言表达的机会。“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地自选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这类活动往往促使幼儿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和鼓励下完成,这样,他们在自然的接触中产生大量的对话和合作,每个幼儿都会变的富有各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语言交流形式,不但为儿童口语表达提供了机会,而且有利于儿童体验到不同交往情景里有不同的交往行为。如:面向集体讲话时,声音要响亮,在个别交谈时,声音要轻些,在小组活动中既要表达自己的愿望,又要倾听同伴的话。

三、让周围熟悉的环境与幼儿产生对话,培养幼儿有机会说。

创设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产生“对话”,成为幼儿学习、表达、探索的剌激物和桥梁,为幼儿创造说的空间。

儿童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玩、爱画、爱制作,让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墙饰活动中来,激励幼儿去想、去说、去做,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园的活动区角是每个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最好去处,在这里,他们乐此不疲,教师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如自然角饲养的小白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幼儿在观察、照料的过程中,可以描述它的外形、行动,交流喂养的好办法,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发展了语言。带着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充分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每个孩子会像小鸟唧唧查查地,和小草说,和蓝天说,和自己的同伴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眼里发现的每一个新奇的东西。如今的孩子对动画片百看不厌,教师充分利用融动画、声音、文字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给孩子展示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让每个幼儿在入情入境的环境里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语言。

四、指导家长与幼儿平等对话,让幼儿想说。

在现代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口语表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每个独生子女,是几代人掌心里的宝贝,拦拢在家,惟恐出门摔着、碰着,缺少了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与沟通;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分关注,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早早让孩子接受“学业”的教育和“各种兴趣小组”的培养,在孩子面前,时常表现出焦虑、烦躁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变的胆小、内向、害怕与人交往、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还有许多家长习惯把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定位于孩子的“听话”,越是听话的孩子,越是好孩子。家长把孩子当作听话的工具,很少给他们表达自己观点与意见的机会。

指导家长与幼儿平等对话是家园联系工作的重要内容。譬如在开展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增进了母子情、父子情,父亲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幼儿没有了往日的拘谨,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欢声笑语。同时,让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中,不仅仅看到孩子的进步,更学习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在我园邀请家长参加的郊游活动中,让家长更真实地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体会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真切地认识到,父母和孩子相处也需要一种“同伴”之间的交往,从而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语言交流。通过家长学校、家园联系卡等多种家园共育方式,让每位家长学习并领悟到,只有营造一个温馨、友善、关爱、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愉悦和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开放自己,发展自己,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3--4岁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如何培养3--4岁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宽松的谈话氛围;在日常谈话中、在家庭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做一名善听的教师,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

[关健词]谈话氛围、表达能力、基本环境、模仿、幼儿交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3至4岁的幼儿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形。也就是说3-4岁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最关键时期。但通过与3-4岁幼儿的接触后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以下现象:

3-4岁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有的幼儿能较好的用口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儿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发单音节多于发多音节、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现象。针对以上的现象,结合自己对语言教学活动的探讨,个人认为采用“谈话法”可以有效的促进3-4岁幼儿口语的发展。

谈话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语言交往,即以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或讲等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一种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谈话活动。基于3-4岁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宽松的氛围使用谈话方法更有利于幼儿口语的发展。

一、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时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抚爱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说话的兴趣,使幼儿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

二、在日常谈话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幼儿口语的重要途径,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幼儿发音正确与否,词汇的掌握情况,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的层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谈话纠正幼儿的语言错误,发展幼儿的口语。

(一)教师通过与单独或少数幼儿谈话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与单个幼儿或少数幼儿谈话中,可以比较具体的掌握每个幼儿的口语发展水平,增加指导幼儿练习说话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口语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以下谈谈在个别谈话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幼儿发音不清晰、发单音节多于多音节

幼儿虽然已有3-4岁,但仍有个别幼儿口语发展较慢,出现发音不清晰或只发一个单词句。如我班有的小朋友,发音含糊不清,对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常说“不” “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指导幼儿慢慢的从发单音节的词发展到发多音节的词并放慢讲话的速度,要求幼儿将事情的大意用一句话讲清楚。

2、代词使用混乱

代词的使用对3-4岁的幼儿来说相对较抽象和较困难。他们较分不清“你”、“我” 、“他”的关系。如:我班的小朋友在开学初哭着要找妈妈,可他却说“我要找你妈妈啦!”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们单独与他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拿出各自喜欢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指导孩子学说短句:“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这是他的***”。从而让他分清三个代词分别所代表的对象。

教育随笔:怎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怎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可是,在幼儿园里时常看到幼儿不懂得与人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以下五种方法:

1、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根据几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迈向合作的必备条件。

2、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在一次教学活动延伸中,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画,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做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结果孩子们马上明白应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由此可见,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

3、充分利用幼儿活动中的合作机会

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所以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教师如果不善于捕捉的话,就会错失很多良机,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就需要每一个幼儿都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扮演猫和老鼠,却不愿意拉圈,我便让孩子们换位,试一试别人不合作时,自己如何游戏,通过事实教育让孩子懂得,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合作。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安排创造合作的机会。

4、帮助幼儿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地,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教师参加游戏,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5、向幼儿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教师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教育随笔:建构区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游戏具有群体性,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在游戏中教师有效地指导策略,会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

我班级门外有处空地,教师们在那里布置了一个“娃娃建构乐园”备受幼儿的喜欢。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搭建材料:有自制纸砖头、小树、直筒长颈鹿等等。幼儿可以在区角游戏时进行游戏。小班上学期的后期,孩子们在玩建构区时,已由独自玩到愿意初步尝试和其他小朋友共同搭建。这学期,在建构乐园里,有几次游戏时,我观察到孩子们很想在一起搭建,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意见不统一,最后,孩子们还是各自玩了各自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游戏水平也应该有所挺高,搭建游戏不再以单独游戏为主,而更趋向于群体化,这就让幼儿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要想使建构内容不断丰富,就要让幼儿学会与同伴、老师交往,学会合作。

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在需要合作的情境中不知道如何去合作。那么,教师要充分掌握恰当的时机,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从而指导幼儿何时进行合作、怎样进行合作。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合作能力也只是开始萌芽,但是由于他们已有一个学期的游戏经验,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会得到锻炼。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发生纠纷时,教师要以游戏伙伴的身份,适时的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巧妙的排解幼儿间的矛盾,学习合作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协商的方法。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时常会求助于老师或是周围同伴的帮助。而此时,教师应该采用建议、协商等启发式的口吻给予点拨。如: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教师可建议幼儿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应该让幼儿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初探以故事为载体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

语言,是人类交流最主要的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与人交往,能积极地应答别人的疑问,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幼儿年龄段的孩子,社会交往倾向和语言行动表现的清晰度越来越高,这一时期是培养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而故事是幼儿园活动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能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以故事为载体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一、以故事内容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幼儿期正好处在人类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孩子们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语言表达能力的质量不高,而且词语的积累也很少,所以他们所说的话并不完整,有些也不符合语法结构,因此给幼儿讲故事能帮助他们学习把话说完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述进行倾听,故事中优美的艺术语言、准确的发音及连贯的表达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故事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听故事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在干什么”,“为什么”,“怎么了”等问题。故事把幼儿带入一个幻想而又神奇的世界,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为孩子打开了一扇获得知识的窗户。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结合声情并茂的讲述、丰富的肢体语言能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从而聚精会神地去倾听,使他们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与此同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由此可见,故事不仅可以扩充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借助故事内容合理提问,促进幼儿语言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通过提问、能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的创造意识,发展幼儿的语言。教师在讲述故事之前或之后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在理解教师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它主要运用在:

第一、故事开始之前,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作品,并为讲述故事内容埋下伏笔。如《想飞的蚂蚁》在讲故事之前我问道:“小蚂蚁到底是怎样飞上天的呢?”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听故事。

第二、在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我也采用了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一层层地去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我在故事《想飞的蚂蚁》中,我问到:“小蚂蚁想去哪里?小蚂蚁先请谁来帮忙,那蜻蜓有没有帮助他?后来谁帮助了小蚂蚁,它是怎样带蚂蚁飞上天去的?蚂蚁在天上看见了什么?它有什么感觉”等。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及体验,帮助幼儿感受故事的主题,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借助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鼓励幼儿能够自己复述故事或创编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以情景演示法,帮助幼儿进一步培养语言能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寓教于“乐”。运用具体的情景、与幼儿之间角色的扮演更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故事《小兔乖乖》,创设情景,分角色表演故事情景,让幼儿更直接地感受到遇到陌生人或是坏人的时候不要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要想办法把陌生人或坏人给吓跑;其次,我也尝试了根据故事发展的情节边讲述故事边演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第三,运用直接出示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用幼儿先观察、再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自由猜想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会发生什么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我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更多的是运用动作和有形象特征的声音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人物形象。如:“弯弯腰”直接用弯腰的动作来表示;“小鸭子来了”我先不说此话,直接模仿鸭子“嘎嘎嘎”的叫声,再加上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动作,然后再问谁来了?孩子们则高兴地说小鸭子来了。这样,不但介绍了故事中的人物,增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增进了师幼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最终激发起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故事要有选择性

英国教育家安德鲁?莱特曾说:“大段的描述是运用故事教学时所忌讳的,用于幼儿教学的故事尤其如此”。我们幼儿园故事主要通过主题及节日熏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来进行选择的,在故事中直接获得信息是故事的最大特征。所以,我们在选择故事的时候不但要根据幼儿现有的语言水平选择,而且所选的故事中要含有新的语言知识,使幼儿语言水平得以提高。

教育随笔:以爱为桥,筑家园美好明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教育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而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

想到家长工作,我就不由得想起最近看过的一本书《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第一次翻阅到这本书时,我就如获至宝了。因为其中不仅有大量鲜活的家长工作案例,也有直面家园沟通问题的探讨,更有实践的依据与反思的理论阐述。在翻看这本书之前,我清楚地知道家园共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明白我们老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很复杂,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难以解决,阅读完这本书后内心有了很多的想法,或者说是对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比如说,刚进大班时我发现班级里有位小朋友辰辰总是喜欢在班级里跑来跑去,甚至有时还动手打别人的头或者脸。当他的妈妈询问孩子在园表现时我说:孩子很聪明,就是坐不住,有时还会打到别人的脸。孩子妈妈听了有点不开心,说她家孩子从小就这样,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家长走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直接了,同时也更加耐心的对待坐不住的辰辰。在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后,我发现辰辰其实对别人并没有恶意,而且非常喜欢用手去触摸一切感兴趣的事物,但他时常会不知道控制自己的力度而打疼了其他小朋友。于是找机会我又与辰辰妈妈进行了详细沟通,首先我向辰辰妈妈详细交流了辰辰在班级内一日生活的具体表现,让她感受到我对辰辰的关心和爱,然后再结合资料向她介绍孩子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最后我向辰辰妈妈表明希望能和她一起合作来帮助辰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助力。辰辰妈妈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表示之前误会了我不喜欢辰辰,以后会全力配合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意识到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家长和孩子考虑,可能这样家长才会更开心、主动地接受我们的提议,更好的配合家长工作。

《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一书中提到了很多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细致的阐述,讲解了很多面对不配合的家长、面对不同学历的家长、面对提出不适当要求的家长等不同情况的策略。印象最深刻的是面对在幼儿园受伤了的孩子的家长,许多老师也都像我这样,还不曾为人父母,可能难以体会做父母的心情,但我们要尝试换位思考,用诚恳的态度以心换心。孩子受伤处理后要尽快清楚事情的缘由,向家长表达歉意,安抚家长的情绪,妥善处理并表达对孩子的爱。最后还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都很爱孩子、也希望他们能越来越好,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也要表达出我们对孩子的爱,要抛开心里的包袱,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在幼儿园里,孩子不管遇到多大的磕磕绊绊,都要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关心。如果等家长发现孩子受伤了,再来找老师,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读完整本书籍之后,我学到了很多,面对各种各样的家长就必须有各种各样沟通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学着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世上爱是最无法隐藏的,只要我们真正的爱孩子、爱这份工作,不管时间的早晚总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今天把《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这本书分享给大家,相信它或多或少能帮助到你们,也相信它会是我们长久的家长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喜欢《以园为本,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