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夫妻合作有讲究

09-17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养孩子夫妻合作有讲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你是合格的家长吗?孩子该怎么教养,常是引起新手父母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不论父母采取哪种教养法,最重要的原则都是:让孩子感受父母满满的爱,并依孩子的个性来研发教养策略。

教养模式一双方都权威

严厉的父母通常自我主观意识较高、控制力强。此类型教养下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两种标准,即在家长面前表现为符合家长标准的乖宝宝,但在家长不在时又有另一种表现。不过,有时孩子也有可能因为担心达不到父母的标准遭责骂,而出现退缩的情况。此外,孩子还可能出现下列的情形:

若孩子的人格特质本来就文静,那么有可能因为父母严厉地管教而出现退缩,害怕挨骂而不敢尝试新事物。孩子可能会是家长眼中的乖宝宝,但常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前进,缺乏自动自发的精神。

若属于外向型的孩子,则有可能在年纪小时完全服从家长的指令,但到某一年龄之后出现反弹、反抗,而有愈来愈顽皮的倾向。

教养小帮手

严格不一定就是好。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1.明订赏罚,给孩子信心:加强幼儿行为训练及认知反省能力,对于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要订立一套准则,并且有延续性,在孩子达到时给予肯定。

2.避免情绪性字眼。父母需注意,自己说出来的话是否具有指标性作用,还是只是情绪性的反应,要防止自己出现情绪失控,甚至是怒骂孩子的举动。

3.清楚地表达指令。有时孩子也会是父母指令不清下的牺牲品。

4.让孩子感受关心。父母就算要采取严格的教养方式,最好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严厉背后的关心。

教养模式二双方均放任

放任可约略区分为,偏向西方民主式教养的适度放任,及较偏向东方完全宠溺型的极端放任。

所谓适度的放任指的是,以不打、不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给予孩子较大的发展空间,任其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下成长。

过度或极端式的放任教育,则是指让孩子予取予求、一味地宠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凡事都依孩子的喜好来进行,使孩子经常主观地以自己的意见为意见,无法体谅他人,这种多半易出现在由长辈带养的孩子身上。

教养小帮手

当家长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属于任其自由发展或是一味溺爱时,往往会在孩子入学后产生一些教养上的困难而使孩子不适应,甚至是产生人际困扰,因此,不论您有多宠爱孩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适度的生活常规训练仍是必要的。

教养模式三一方放任,一方严厉

一般传统的教育法多半是严父慈母的搭配法,若父母搭配得很好,也是不错的教养方式。但若父母亲经常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就容易使孩子不知所措。

若父母亲针对某一件事的想法一致,那么一个宽松,一个严厉,反而可以让孩子得到一丝喘息的空间,避免弹性疲乏。但若父母双方本身对事情的看法就相左且经常有冲突,那么就有可能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例如:孩子可能会很世故,很会看父母的脸色。

若是父母当中有一人显得强势,一人显得弱势,孩子可能会衡量轻重,选择与强势的一方站在同一阵线,而使亲子关系失衡。

有时父母间教养不一致,是为了争宠,与父母的人格特质有关。当父母为了讨好小孩而出现种种不客观的取悦举动时,可能会干扰教育,而使孩子产生投机的心理,如:有需要时,就会偷偷地向一方索取,形成较扭曲的人格特质,比如无法客观地评断事情的是非善恶、以物品来取悦他人。

教养小帮手

避免争执,维持教养一致:不论父母亲对于该事件在看法上有多大的差异性,最好彼此商议出一种处理方式。也就是说,教养的重点是双方如何沟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教养,也许是我们所倡导的育儿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什么是教养?也许很艰深,因为它可能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也许很简单,因为它可能只需要家长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体力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小事情”,“不占便宜”的教养。

有一次坐高铁,身上带了点小饼干,正吃着,发现过道上一个小妹妹盯着我手里的饼干,一脸渴望。被她的样子逗乐了,随手拿了一包说:“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来她已经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缩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说:“妈妈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哥哥我不要了。”

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对,我想这便是教养吧。

还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关于父亲用三碗鸡蛋面教会孩子不占便宜的意义。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爸爸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

第二次: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

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

又过了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地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吃亏”的事,实则是帮孩子传送“教养”和“修养”的道理。而这两种人在社会上不会混的很差。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会说一声谢谢。

“教养”和“修养”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每个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这样的品性和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走的更高更远!

如果孩子有“爱占小便宜”的迹象怎么办?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方法1:让孩子知道别人如何看待你

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总想着自己占便宜的快乐,而很少想自己占了便宜,别人在吃亏,吃亏的人如何看待你?旁观者又如何评价你呢?孩子往往幼稚,不看别人,没有考虑过,谁会和一个天天想占便宜的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因为占小便宜而孤单,因为孤单而认为身边的人都不好,不喜欢自己,于是更加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见便宜就占,热衷于短期利益,恶性循环,逐渐形成爱占小便宜的行为。

作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人们对占小便宜的人有什么评价,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同学或者朋友在一起,希望得到的是相互帮助、支持和爱护,谁也不喜欢身边有这样的人,于是,大家会疏远你,排斥你,有事情不愿意告诉你,朋友越来越少。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实际事例告诉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说明这种行为既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会使周围的人瞧不起,帮助孩子下决心改正。

注意事项:

当第一次发现孩子占小便宜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年龄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喜欢就拿了,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损失,马上明白自己是不对,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家长就要尊重、理解孩子。

很多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报复,或者是开玩笑,也会另有原因,所以家长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教育孩子。

方法2:对孩子喜爱的东西,家长要适当满足

小乔的爸爸妈妈不在小乔身边,他的一切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很爱他,在吃上完全满足孩子,但是在玩上却控制很严。很少给他买玩具,尤其上学以后,更是一个玩具都不给买。近来,小乔总是有很多借口向奶奶要钱,奶奶总是给的很少,小乔就拿很少的钱给同学,让同学给他玩具玩。没有钱的时候,他就给同学说好话,总之,得到玩具就是胜利。求同学多了,同学们都笑话小乔,说他爱占小便宜,说他很贱,到处说好话,就为了玩。同学们开始越来越不喜欢他了。

小乔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班主任发现了问题,及时和小乔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把同学们不喜欢他的原因讲解给他听,还批评了孤立他的同学,以后,小乔知道,需要什么可以向家长要,不必低声下气地去求人。

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移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或者关注,如果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有的孩子就会通过打架、拿别人的东西来得到一种情感宣泄,达到心理满足;这种心理的满足反过来又强化了孩子打架、拿别人东西行为。

注意事项:

家长有时间应该多和孩子接触,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么物质要求,合理的,经济条件又允许,在同学中不特殊的,家长就尽量满足,不能满足,要跟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家长要严正声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再喜欢也不能拿。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可以和家长商量,看家长能否满足你;如果想借用别人的东西怕别人不给,也可以回家来与家长商量,看看家长是不是可以借到,或者给买一个。

教育孩子明白:家长才是你最好的帮助者,有事情求助家长是最方便,最应该的。有家长的帮助,就会不沾别人的小便宜了。

方法3:警惕孩子的占有欲

爱占小便宜的人,不能克制自己原占有欲望,不计后果,任性而为。对此家长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更不能迁就他们。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的条件很好,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根本不相信孩子会出现爱占小便宜的行为,认为一般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这些家长的想法是错误的。往往越是这样的家庭,越容易产生比清苦家庭孩子更强烈的占有欲望。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们不可以用家庭经济条件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们出现占小便宜的行为时,一定要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过分贪婪,如自己需要,如习惯占有等等,都要适当的施加压力,使孩子受到震动和教育。否则,一旦孩子尝到了甜头,后果将很不好。有些孩子,要进行心理调试,必要的时候需要找心理老师或者家庭教育专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帮助。

注意事项

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出语讽刺、挖苦,更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孩子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家长和老师也不要揭孩子的旧伤疤。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孩子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一方面,无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还是“吃亏是福”,虽然有些功利色彩,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占便宜”是万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不去占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便宜,已经成为了个人基本的道德素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

所以,“不占便宜”的道理,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养必修课。

亲子沟通有技巧 内容方式有讲究


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但也许你并不知道与孩子说话的方式,有关专家提醒说与孩子沟通,用亲切的话语有利亲子间的沟通,所以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时,可以多说一些孩子理解,或能理解到孩子心理的童言,这对于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

1、家长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2、家长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4、在回答孩子的问话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

5、家长对孩子说话时要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

6、在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上,可以经常变换新鲜的内容。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7、家长要懂得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夫妻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但首先,它对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这个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颠倒了,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在这样一场分离事件中,两个伤痛、委屈、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伤害自己、对方以及他们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

万事皆有因果,离婚只是时间上的一个点,由这个点,往前回溯,是夫妻两人如何处理彼此的分歧与矛盾,往后延伸,是他们如何评价这段婚姻与对方。这一前一后加起来的言行累积,对孩子的影响,才远远大过离婚这一个“点”。

01

成为父母之前,他和她都是情感动物

人说到底是情感动物,而不是理性动物。理性生活,是一小部分哲学家的理想,却从未被广泛地实践过。

在所有的神灵中,最能引起人共鸣的,是希腊诸神,因为他们没有空灵的“神性”,也没有高尚的道德(这些都多难做到啊);他们放肆自己的七情六欲,只图活个痛快,哪怕放纵之后是长久的痛苦。所以希腊神话里,充斥着迷恋、诱惑、劈腿、嫉妒、欺骗、控制、杀戮……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在人们最热捧的故事中被一遍遍重复着,证明着它们对人的致命吸引力。

在结成夫妻的两个人之间,常常有无法向外人言传的深情或怨恨、亲密或疏离、忠贞与背叛……也因此能激发出其他人际关系都无法想象的炽烈情绪。当这段关系走到尽头,这些极端的情绪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平复,就会演变成为口不择言的诅咒、不甘心的复仇或者绵绵不绝的自怨与自怜。

02

扔给孩子世界的原子弹

不要以为,一个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从此被催熟为大人,不,你去仔细凝视很多父母,会看见他们内心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当他们以为受到攻击和伤害时,就会像三岁小孩一样失控,耍赖、破罐子破摔、乱发脾气……什么都来。

一个网友说:“在父母离婚整个事件中,最理智最冷静的就是我。他们分居时,每次单独见到我,就会用恶毒的语言诽谤、诋毁对方,对着我哭穷、诉说委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父母至今针锋相对,提起对方这么个人就情绪失控,什么乱七八糟的情绪都能倒出来,什么负面的猜想都能安到对方身上。”尽管这位网友以冷静的语气回忆着,我们却不能忽视,在离婚家庭里,对孩子最具原子弹级别的伤害,就是这样恶毒的诋毁和失控的委屈——他们无情地离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摧毁了一个孩子最可靠的依赖,残酷地宣告了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本该最爱你的人,不爱你;不仅不爱你,他/她还是个穷凶极恶的坏蛋。

这对男女在相互厮杀时,全然忘记了孩子的需求,甚至会把孩子当作复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争夺到自己的阵营,灌输仇恨,巩固自己的士气。

如果你去问这对杀红了眼的男女:“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他们会生气地回答:“我是为了孩子好,我说的都是事实!”你很难想象,这些人在公司里、在朋友面前却常是温文尔雅、心平气和的。

或许,这段婚姻,这段感情,真的伤透了他/她的心,让他/她变成了一只呜咽着、可怜的、虚张声势的野兽。一个长久地沉溺在怨恨中的人,尽管他/她本身未察觉,怨恨却已经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也毁掉了孩子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一对相互诋毁、相互扔炸弹的父母,必然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废墟。

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离婚,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负面影响,反而会树立一个妥善处理复杂情感的好典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合好散的男女远远少于相互结怨的男女。所以我常常会觉得,衡量一段感情有多美好,不是看它开端的模样,而是看它结束的样子。

因此,离婚或危机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如果你感觉内心有强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将这种情爱中的怨恨转移给孩子;如果你在分手多年后仍然伤痛难当,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情绪失控的大人,往往是另一个悲伤的小孩的故事。

03

给孩子最大的保护,是诚实、智慧、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离婚事宜一旦启动,两个大人就要处理一系列的实际事务:分割财产,协商抚养权、抚养费,一方的生活城市甚至可能变动,孩子可能需要转学,以及未来的再婚、家庭重组,等等。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对于父母而言,只有一个核心要把握,就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这,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的。

在梳理情绪时,每一个在分手边缘的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我要全盘否认这段感情吗?还能回忆起曾经的心动和美好吗?我还能客观地评价他/她吗?当初他/她吸引我的是哪一点?他/她可能是很糟糕的爱人,但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吗?他/她或许也没那么糟糕,只是我们尽力了也无法在一起?这些年来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吗?我的婚姻就要结束了,我为此感到挫折或羞辱吗?我是怀着恨意分手还是自由的心态?我还有信心去创造未来的情感和生活吗?”

如果你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感受到的不是尖锐的怨恨,而是有几分体谅、豁达与乐观,还留存一份缓和宁静的心绪,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内心宽阔的父母,孩子也能从你身上学到这份真诚、勇气与创造性。

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父母不选择拼命(甚至是通过作假的方式)营造一个和睦无缺的环境,才是对孩子负责。生活是复杂的,男女感情也是复杂的,这并没有一种标准单一的模式,对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这是每个生命天生的力量,因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父母不得不分手,尽管显示了生活的某种不如意,但也是孩子理解真实生活的重要时机。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是平和、豁达、自信的,孩子就会体现出极高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当我说要写一篇关于离婚的文章,需要一些亲身案例时,一些网友分享了他们对父母离婚的开明心态。

一位网友说:“初中时父母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感觉父母只是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看到他们的经历,我就觉得,一定要跟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不爱了也希望好来好去。”

我问:“父母在分手这件事上是否处理得比较得当?没有太失态过?”

她回答:“对,没见过他们吵架,之后也没听过他们相互抱怨,所以觉得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我表妹父母也是离婚,当时她年纪更小,因为我是‘过来人’,就去问她的感受,小表妹表现得更豁达,表示完全尊重父母的决定。”

另一位网友说:“父母在我幼儿园时期离婚,之后跟随父亲生活成长,节假日或寒暑假会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所居城市并不大,所以即便不是节假日,周末有时也会和母亲一起出来逛街吃饭等。我个人目前工作两年,单身状态,谈过恋爱,对恋爱和婚姻都无排斥或者阴影。对我来说,父母离婚并没有多少负面影响,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我很想说父母离婚其实挺好的,因为本不合适的两个人勉强在一起只会更不幸福。”

这位网友更是耐心地列举了身边几个单亲小伙伴的故事,认真地说:“我觉得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离婚不过是一次失误,跌倒了再站起来。我这些同学的父母大多都有着稳定的工作、正常的社会关系,私人生活也无不良嗜好。我的父母和我这些朋友的父母几乎从来不去指责离异的另一半,也不特殊对待我们,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也就按部就班地成长,并没有因为离异或单亲就有了特殊变化。”

原来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很多孩子都理解并支持父母的离婚决定。当然,从他们的叙述当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一定在之前就拥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并不担心离婚会改变父母对他们的意义。

还有一位网友提醒我:“如果你要写离婚,奥巴马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哦。”我去查了奥巴马的故事,果然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奥巴马的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就敢和一个黑人(也就是奥巴马的父亲)结婚、怀孕、生子。三年后,老奥巴马要回到祖国肯尼亚,两人离婚。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和祖父母,从未对“抛妻弃子”的老奥巴马有任何微词,而总是极力赞扬他的父亲“聪明、幽默、自信 ”、“你的爸爸能够应付任何情况,让每个人都喜欢上他”、“你的爸爸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这种对孩子父亲的肯定,鼓励孩子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对奥巴马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04

育儿的本质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是1980年的奥斯卡影片《克莱默夫妇》,里面涉及了女性对“妻子、母亲、自我”身份的迷惘和挣扎,女性解放思潮与“离婚潮”给传统家庭模式带来的冲击,父母分居对子女养育的挑战,社会性别分工的局限之处……

不过说到底,这是一对普通男女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有不满、有埋怨、有伤痛,因为两人矛盾不可调和,最后也离婚,但是,他们都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内心的困境,也没有以孩子为借口放弃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我、亲情、生活的理解也愈加丰富而成熟。

当我们说育儿时,我感觉我们常常忽视“生命教育”,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潜力无限的生命。许多父母整天看育儿经,却逃避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停滞、呆板和狭隘。生命的成长不是学习加减乘除和微积分,而是要去学习“活着”这件事。生活不是一个人造玻璃罩,生活是波澜壮阔的。

一个生命活着,有许多重要的内容等着他去发掘:如何获得生存的资本,如何辨别美好的事物,如何应对常见的挫折,如何处理细腻的感情,如何调理变动的情绪,如何发现活着的乐趣,如何认识真实的自我……这些才是生活的本质。就像鱼每时每刻都在水中,父母也是以每时每刻的言行,在告诉孩子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投入生活。

在处理离婚这件事时,有的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这对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启蒙。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父母,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孩子可能会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会伤心和难过,但只要身为父母的你总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会更理解热爱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义。

05

不离婚的伤害

有许多家庭认为,为孩子好的底线就是“不能离婚”,他们认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对孩子的保护。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

如果夫妻关系长期冷漠、紧张、尖锐、充满敌意,双方也缺乏改善的动力,那么,“不离婚”就只是将孩子囚禁在一个冰冷、恐惧、荒谬、摇摇欲坠的环境里。

离婚处理不当对孩子的伤害,与不离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对孩子的伤害,是同等级别的。这种确切的伤害,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被证实着,看一下大家发给我的真实案例:

A说: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全不会在乎我的感受,还不如离婚。后来,幸好他们离婚了,不要觉得我无情。

B说:虽然是长大了才离婚,但是贯穿童年的争吵让我习惯去逃避,不听,不想,不看,可是到头来还对我说我们对你好,熬到你长大才离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经被伤透。

C说:说实话,我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大约小学时候就已经挺貌合神离的了。互相折磨,一个不顾家,另一个怨懑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来关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侣就尝试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闭自己,早就从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D说:从小我爸就对我妈很冷淡,我妈总说为了我才不离婚,这让我很痛苦,好像很对不起她,长大后,我劝我妈离婚,她还是离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离的婚姻,虚伪空洞的感情,只会让孩子看到对生活的将就和敷衍,体会到情感上的无奈与无力,养成逃避真正问题的习惯。因此,不必轻易挥舞道德大棒敲向离婚的夫妻。离婚的,未必就不爱自己和孩子;从不离婚的,也不一定就爱自己和孩子。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身上啊。

夫妻吵架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恩爱的夫妻也难免会遇到矛盾,发生激烈的争吵。一般的争吵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问题,但是过于频繁,涉及人身攻击,或产生家庭暴力争吵,难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造成孩子心理健康。

除了让孩子恐惧之外,还可能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了这种不健康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为人父母的你,准备好了在孩子面前做个好榜样吗?

【事件回放】

因为和老公吵架,陈娟把孩子和装有衣物的包裹丢弃在15楼的楼道旁,任凭孩子怎么哭闹,陈娟丝毫没有回心转意,丢下孩子立刻离开了。在楼下做保洁工作的沈大妈听见楼上有孩子的哭声,顺着楼层往上查看,发现了被陈娟丢弃的女婴,报了警。通过问询民警得知,小两口因琐事起争执,有些重男轻女的丈夫说了些难听的话,妻子一时冲动才把刚刚40天的孩子丢弃在楼道内。

1、年幼的孩子会把父母的争吵归咎到自己身上

争吵是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大人这种激烈的情绪,在孩子眼里会有怎样的解读,恐怕是很多父母没有认真考虑过的。吴国源表示:“孩子的观察点和大人完全不一样。打个比方,我们去逛街看到的是橱窗里的摆设,五光十色的街景,而同样的场景里,孩子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腿和鞋子而已。大人的激烈的情绪,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害怕、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大多孩子都会以哭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恐惧害怕。有时候,也会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个案。夫妻两个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受惊的孩子吓得大哭,小便失禁了。几年之后,孩子都已经上学了,但是只要一紧张恐惧还是会小便失禁。”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孩子们大多会认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特别是有些时候,夫妻之间闹矛盾,却把孩子当出气筒。吴国源提醒说,这会造成孩子心中的黑色记忆和黑色自我认知。孩子会觉得“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我不听话,都是我的错。”有些孩子拼命努力读书,希望父母能喜欢自己,减少争吵。他们把父母的不和归咎到自己身上,结果一生都很自卑,遇到问题时,还容易采取自杀等极端手段。一般来说,6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对父母吵架的问题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到青春期以后,会完全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

2、潜移默化中孩子习得用吵架处理事情的方式

孩提时代是学习模仿能力非常强的阶段。而父母往往是孩子首先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激烈争吵,会让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在采用攻击性行为解决亲密关系问题和矛盾。当他发现父亲或母亲采用责骂、摔东西,甚至暴力来解决问题,居然使另一方闭嘴了或是胜利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学会这些不好的处理方法,并且认为吵架、谩骂、暴力都是解决人际问题的办法,这些方法会被孩子用到自己的社交中——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面,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和同学的关系。

更糟糕的是,在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时,夫妻一方采用自我虐待,如撞墙、自杀等方式,这样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严重。吴国源指出:“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率很高,就是因为不少女性在和丈夫吵架后,喝农药证明自己的清白,或是以此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伤害来惩罚别人。这样极端的方式如果被孩子习得,那么等孩子长大后,在处理恋爱婚姻等亲密关系时,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常事了。”

3、把孩子当筹码会造成孩子内心撕裂性伤痛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在发生争吵时把孩子当筹码,让孩子参与其中。“我和你爸离婚了,你跟谁?”“你说!你喜欢你那个骗子爸爸,还是妈妈?”……有的父母吵架,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对孩子抱怨丈夫或妻子的不好。吴国源提醒说:“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撕裂性的伤痛,不管夫妻是否因为争吵而分开,对孩子来说他的爸爸、妈妈,任何一个他都不愿失去。这种把孩子当做筹码卷入争吵的情况,会对孩子的情绪、行为以及性格有重大的影响。”

与这类争吵激烈甚至把孩子卷入的夫妻相反,有些夫妻不吵架,打冷战,冷漠处理。在吴国源看来,这种冷漠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杀伤力更大。“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间不说话,孩子其实是恐惧的。有些孩子会通过闯祸,不停地闯祸来引起关注和关爱。还有的孩子还会生病、受伤,只为了让父母一起来看自己。”

4、最好的补救方法是当着孩子面和好

如果已经当着孩子的面大吵了一架了。那该如何补救呢?最好的办法,是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吴国源指出:“夫妻吵架后,要明确地在孩子面前和好,告诉孩子,吵架的事情过去了,爸爸妈妈和好了,爸爸妈妈都爱你。也可以鼓励孩子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给与孩子拥抱、抚摸、陪伴。也可以采用孩子的方式,比如拉钩啊,亲一个啊。”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细心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也成为了父母的镜子。你是怎样的,孩子就会习得。吴国源提醒说,为人父母者,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其他小伙伴在一起时,有没有模仿父母吵架的情形。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父母们要更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表现正确处理矛盾的形式。转

把握孩子教养黄金时机


什么是早期疗育?我的小孩需要接受早期疗育吗?所谓早期疗育是针对有发展迟缓的儿童所提供的治疗与教育。早期疗育透过包括:医疗复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社会福利等不同专业之整合介入,解决发展迟缓儿童各方面之发展落后或异常问题。早期疗育可减轻发展迟缓所造成的影响,并可以补救或预防造成儿童发展问题的发生,开发这些孩子的潜能。早期疗育可单独针对儿童或和家庭一起安排疗育。疗育可以在机构、家里或医院中进行。通常疗育可以在发现迟缓后任何时间开始,不过根据研究显示,疗育越早开始效果越好。为什么要及早疗育?迟缓儿童及早施行疗育可以促进这些儿童的发展,而早期疗育也可以对这些家庭提供支持。根据儿童发展的研究,人类学习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学龄前几年。当一个孩子有发展迟缓或缺少机会学习时,早期疗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发展迟缓孩子没有及早疗育,那么在以后时间学习特定的技能可能就会有困难。所以只有尽早接受疗育,这些儿童才可以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另外,早期疗育也可以对这些发展迟缓儿的家庭提供支持与帮助。有特殊儿童的家庭经常会感到失望、社会隔离、无奈与无助,或被别人贴上标签,而发展迟缓儿童的存在,也可能会影响家庭的和谐,进而干扰儿童的发展。残障儿童的家庭常被发现夫妻离婚比率和自杀率增加。早期疗育除了提供疗育外,也可以提供相关信息与 社会资源给父母,让他们懂得如何教养他们的孩子,并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帮助,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和放松自己。早期疗育真的有效吗?经过近 50 年的研究,早期疗育的确对这些儿童有帮助,也对家庭和社会有长期帮助。接受早期疗育的迟缓儿将来需要比较少的特殊教育,甚至有些儿童可以融入正常班级与一般儿童上课。早期疗育成功的关键因素?越早开始越好:许多研究显示越早疗育越有效。当诊断出小朋友有发展迟缓后,尽快让他们接受疗育所得到的效益最大。孩子家长的参与也是重要的。如果儿童家长有足够的技能在家里应付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早期疗育的成功机会也越大。发展迟缓儿的照护不单只是儿童本身,还有他的家庭,因此需要的不只是医疗团队的投入,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家长讲座—对孩子表扬惩罚有讲究


【教学目的】

帮助家长澄清对奖励和惩罚常出现的的错误认识,认识到科学使用表扬和惩罚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掌握表扬和惩罚孩子的原则及方式方法,使之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表扬、惩罚的有效策略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1、调查摸底,收集咨询问题。

设计调查问卷,提前一周发给家长,指导家长填写并上交。

2、归纳整理,筛选问题。

对回收的家长问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筛选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作好回答的准备。

3、选定3-4名家长做好发言准备

,作为课堂主要提问人,以带动其他家长思考并踊跃发言。

4、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案例导入新课

案例一:《表扬孩子不管用怎么办》(见教材第一册第117页)

案例二:《孩子不怕惩罚怎么办》(见教材第一册第128页)

出示案例方式:请家长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和爸爸进行对话。

引导家长思考讨论:1、案例1中的孩子听见妈妈表扬他穿好褂子是什么反应?为什么在妈妈的继续表扬下却不愿意穿裤子了?2、案例2中的小朋友为什么面对惩罚有这样的语言和举动?

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遇到过这类困惑吗?

二、播放课件展示问卷调查结果。

1.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你常用哪些奖励、惩罚的方法?(表扬91%、给奖品78%、奖零花钱60%、带孩子出去玩87%、批评90%、打40%、行动限制48%或其它38%)

2.在你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有些什么反应?(反抗75%、哭泣70%、自我封闭30%、说谎68%、承认错误80%或其它40%)

3.你对孩子的奖惩方法能收到好的效果吗?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哪一种?(精神奖励,如拥抱等;说理;行动限制等。)

4.在奖励或惩罚孩子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请你提出一个以上的问题。(孩子做错了事情死不承认;刚批评完又犯同样的错误;做事情输不起,往往怕做不好而放弃去做等。)

5.在奖惩孩子方面你有哪些好的经验愿意与其他家长朋友一起分享?

三、结合案例和调查结果,分析、归纳、总结对孩子表扬惩罚的艺术。

(一)关于表扬

1、表扬的作用及意义

案例:妈妈和家长会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番话时,他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了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上学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

孩子是夫妻矛盾的润滑剂


孩子,让审美疲劳的婚姻迎来了美的升华,给枯燥沉闷的家庭注入了新鲜活力,给柴米油盐的生活增添了浪漫情趣,给麻木淡漠的夫妻指引了奋斗目标,给同床异梦的爱人带来了关注话题,我们在一次次的温馨亲子时光中尽享天伦之乐。孩子,是家庭矛盾的润滑剂。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异议,他们觉得,有了孩子之后,夫妻的矛盾更多,家庭的冲突也更多。新生命的到来,一开始给了全家人幸福感和满足感,但是,随着照顾孩子、抚养孩子、教育孩子等等一系列重大任务的降临,就会增添许多困扰和烦恼,夫妻生活从此以他为重心,生活作息也与以前截然不同,夫妻双方在性格、脾气、观点等方面的分歧,都会显露出来。迎接新生儿的喜悦,可能很快转变为无止境的吵闹,备受期待而来的宝宝则变成争议的焦点。自从二人世界多了这个“第三者”,两口子的矛盾日益升级,而且,孩子越大,矛盾越严重越尖锐。孩子,是夫妻矛盾的导火索。

孩子,究竟是夫妻矛盾的“润滑剂”,还是“导火索”呢?有些夫妻有了孩子之后,每天唇枪舌剑纠纷不断;而有些夫妻有了孩子之后,家庭更加和谐融洽,感情也更甜蜜。

我的观点:孩子是夫妻矛盾的润滑剂。

(1)孩子为审美疲劳的婚姻迎来了美的升华。

婚姻厌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审美疲劳”,那个争着抢着捧着哄着非要娶到手的白雪公主,经过岁月的艰苦磨练,变成了“黄脸婆”;那个哭着喊着腻着拧着非嫁不可的白马王子,经过岁月的层层盘剥,变成了“眼中钉”。而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是夫妻关系的纽带。宝宝的身体里流淌着你们两个人的血液,小胳膊小腿都是你们精心打造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像极了爸爸,仿佛又看到了以前那个风流倜傥的英俊少年;红红的小嘴巴像极了妈妈,彷佛又看到了以前那个婀娜妩媚的温柔少女。从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美”的融合,“美”的延续和升华,也学会再次欣赏和品味另一半的美!

(2)孩子给枯燥沉闷的家庭注入了新鲜活力。

爱情总是有几分神秘的,对爱人的追求也常常伴随着好奇的心理,然而,再好的书,读第一遍时的新鲜、激动和悬念,在以后读的时候都会淡化。无论当初的爱情多么令日月失色,婚后的生活还是日渐乏味,站在一起就像“左手握右手”,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习惯那么自然。其实,喜新厌旧也是人之常情,就像一道菜吃久了会倒胃口,一句话听久了会感觉腻味,一份工作做久了会疲惫,一份感情守的太久也会厌倦。有了孩子之后,则不一样,我们家里每天都是欢声笑语,孩子奇妙的联想力让人忍俊不禁,一句直言不讳的童言让人前仰后翻,一点小小的进步让人欣喜若狂,一个简单的提问也会让人惊叹不已。孩子身上有太多事情超出你的想像,惊喜连连,欢笑不断。

(3)孩子给柴米油盐的生活增添了浪漫情趣。

从满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到甜蜜的二人世界,再到婚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恋爱时的激情逐渐被平实琐碎的生活细节所代替,浪漫与潇洒也随着生活的压力而荡然无存。这时,与心爱的人共同制造出一个新的生命,就是一件最浪漫的事。进而,在照顾宝宝、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夫妻间的感情会更加融洽。比如,怀孕的时候,小两口肩并肩手拉手在湖边散步,这是最美丽的风景;畅想一下宝宝的模样,宝宝的未来,这是最感动的期待;老公趴在老婆的肚子上感受宝宝的胎动,这是一家三口最温馨的瞬间。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拍皮球、捉迷藏、做游戏、看书、绘画,温情脉脉其乐融融,夫妻之间自会拥有更多生活情趣。

(4)孩子给麻木淡漠的夫妻指引了奋斗目标。

恋爱的时候处于精神亢奋期,每天都能玩花样,然而婚后,却在一成不变的刻板公式中循规蹈矩地演算,却在如出一辙的青菜豆腐中消磨掉爱情的绚丽多彩,连拥抱、亲吻似乎也变成程序化的冷冰冰的敷衍。精神麻木的原因在于没有目标,没有感兴趣的事儿,没有共同努力的方向。“相爱的目光,不是彼此凝视,而是,两个人注视着同一个方向。”孩子,正好顺理成章地提供了这个方向。有了孩子之后,花销增大,激励着夫妻更加奋进,更加努力工作。另外,育儿是一项大工程,优秀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两口子一起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如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何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还可以亲身演绎小品,给孩子做示范,这个过程同样对夫妻感情的升温是一个催化剂。

(5)孩子给同床异梦的爱人带来了关注话题。

热恋的时候,两个人如胶似漆耳鬓厮磨,总有说不完的话,天南地北神聊海侃,风雨雷电高谈阔论。结婚之后就慢慢相对无言了,几千个日日夜夜,想问的话想说的估计早就一吐而尽了,对方什么来历什么底细,也摸的一清二楚。有了孩子之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夫妻俩齐心协力,更容易找到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给宝宝取名字的时候,小两口一起查字典翻古书,嬉笑之中一锤定音颇有成就感;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夫妻俩一起讨论如何选择幼儿园、老师怎么样;六一节,爸爸妈妈一起精心设计小礼物,给孩子最大的意外惊喜;临睡前,搂着孩子一块讲讲小兔子的故事。孩子身上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趣事、听不厌的段子,够你们说一辈子、乐一辈子。

(6)孩子让唇枪舌剑硝烟弥漫的“战场”偃旗息鼓。

相爱的人,看对方都是十全十美,缺点都是优点。然而婚后,优点都变成缺点,当初双方曾费尽心思掩饰的臭毛病,或者恋爱时可以包容的过错,渐渐在婚后平淡的生活中都充分地暴露出来了,甚至被突显放大。互相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不见外、越来越不在乎对方的感受、越来越没有耐心倾听,所以,越来越什么话都能说、什么话都敢说。曾经是花前月下浪漫牵手的一对,现在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吹胡子瞪眼,埋怨苛责代替了甜言蜜语。然而,活泼俏皮的孩子,一副天真笑脸,一副伶牙俐齿,左边一声爸爸右边一声妈妈,把你的怒火一股脑儿浇灭,让你破涕为笑,这就是孩子的魔力,能在瞬间让父母化干戈为玉帛,而且,孩子也能让我们相互体谅对方。

喜欢《教养孩子夫妻合作有讲究》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养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