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离婚对孩子有影响,而是离婚后,父母对离婚这件事的看法、父母彼此间的看法、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对孩子的态度以及社会对单亲孩子的看法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父母对待离婚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婚后,父母是否一如既往地爱孩子。
父母离婚时常常会对孩子说:父母只是分开来住而已,对你的爱还会和过去一样,不会改变。但话是这么说,事实上是,父母离异后,常常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因对对方的怨恨,或是因不在一起生活,条件所限,总之,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与过去会有很大不同。因此, 会让孩子产生失落的感觉,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当然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伤心,刻意营造"爸爸妈妈爱你"的假象,这样的话,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还能说得过去,但对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一下就能识破这份爱的虚假与不真实。而这种爱的谎言被戳穿后,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孩子会觉得,爸妈真的是不爱自己了,说一套做一套,心口不一,让他们觉得很受伤,很难过,进而觉得无所依靠,没有安全感 ,甚至对社会的看法都会改变,这样的影响就是爸妈离婚后不恰当的示爱造成的,相信这种局面,谁也不愿意看到。因此,父母离异后,保持对孩子一如既往的爱,是最最重要的,如果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无法保证的话,也不要刻意回避,可以适当和孩子说明,尽量取得孩子的理解与信任,而不要欲盖弥彰,那样的话,得不偿失。
2、离婚后,父母是否能给孩子一个不相上下的生活。
所谓不相上下的生活,是指与离婚前的生活相比,不会比原来的生活更糟,起码要持平的状态。让孩子不会因父母的分开,由其中一方单独抚养,而生活水准一落千丈,那样的话,生活的落差,一定会导致孩子心理的失衡的。
不相上下的生活状态不单指物质条件,还包括人际交往的状况。有些夫妻离婚后,由于婚姻关系的改变,不愿见人,怕人问,因此,就封闭自己的生活交际圈子,中断自己与朋友、亲戚的联系,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因为Ta的生活与过去相比,是封闭的,禁锢的,当然不会开心的。因此,父母离婚后,应该保持智慧的觉知、开放的心态,积极引领孩子进行正常的交往、交际——和朋友间的,和亲戚间的,让孩子的生活圈子不会因父母的离异而受影响,而是更开朗,见识更多,人生更加丰满。
3、离婚后,父母是否能理智地面对彼此
有些夫妻离婚后,对对方牢骚满腹,怨恨异常。这样的态度,难免会影响到孩子,他们夹在父母之间左右为难。试想,无论爸妈,纵然有再大的不是,毕竟是自己的至亲,哪个孩子愿意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说彼此的坏话呢?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还会阻止孩子去探望已经离异的爸爸或妈妈,这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残酷和灭绝人性的。
因此,要想孩子不因父母的离婚而深受其害的话, 离异的夫妻就要收起对对方的怨恨,不要说对方的坏话,而是要维护对方的形象,树立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这样,让孩子觉得,父母离婚只是因为他们不再相爱了,而不是爸爸或妈妈的这不好那不好,继续维持父母在他们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
在这一点上,离婚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们,要学习一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妈妈。虽然奥巴马的妈妈苏托罗18岁生下奥巴马。
奥巴马出生不到一年,他的爸爸老奥巴马获得了两个求学机会,一个是纽约新学院大学提供的足够一家三口在纽约生活的优厚奖学金,一个是去哈佛大学读经济学博士,老奥巴马毫不犹豫地去了哈佛,他对苏托罗说:“我怎么能拒绝最好的教育呢?”
这是1961年,而1964年,苏托罗提出离婚,老奥巴马没有异议。此后,老奥巴马带着另一个美国女子去了肯尼亚老家工作。
看起来,苏托罗有很多理由对老奥巴马愤怒,她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而且自他们离婚后一直到1982年老奥巴马遭遇车祸去世,奥巴马只见过爸爸一次。此外,老奥巴马也没支付过赡养费,虽然妈妈也没有提出要赡养费,但这个父亲毕竟没有尽过自己的责任。
然而,苏托罗没有表现过对老奥巴马的愤怒,也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每当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苏托罗说的都是优点。她对奥巴马说,他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有一副好嗓子……她给奥巴马陈述事实,可能希望儿子能因爸爸而自豪,所以谈的都是优点,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她的这种方式都收获了很好的结果——她说的老奥巴马的这些优点,奥巴马身上都有。
不仅如此,或许更重要的收获是,妈妈这样谈到爸爸,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父母离婚给奥巴马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他的内心不仅不必分裂,还学到了豁达,并且也学会了如何在糟糕的情形下看到积极的一面。这可能是奥巴马现在展现出的乐观性格的重要缘由。
奥巴马当了美国总统后,在被问及“谁是你一生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时,奥巴马直言是自己的母亲,并动情地回忆了早已逝去母亲,他说“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同样是离异的父母,奥巴马的妈妈以她的大度和乐观,在儿子心目中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父亲形象,而这一形象的塑造,最终受益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奥巴马了——奥巴马没有因为父母的离异,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而自卑、怨恨,而是乐观向上,自信负责,最终当上了美国的总统。因此,对于离婚的父母来说,为了自己的孩子好,也不要说对方的坏话。
4、离婚后,尤其是妈妈是否爱自己,是否有自己的生活
无论怎样,离婚终究是不开心的事。尤其一些夫妻离婚的原因,是因为情变,或是丈夫的出轨,妻子“被离婚”,离婚属无奈之举。这样的话,有的妻子常常非常愤懑,觉得情感被骗,生活无望,自怨自艾,甚至以泪洗面,倍受打击,没有活下去的信心。如果以这种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的话,即使不说丈夫的坏话,孩子也会把“帐”算在爸爸头上,认为由于爸爸的坏才导致了妈妈的苦,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离婚的妈妈,一定要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早日摆脱旧日生活的创作,走出阴影,学会爱自己,观照自己,提升自己,找到自我的力量,找到兴趣点和自信感,这样的话,孩子看到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妈妈,他的生活才不会受到影响。
2018年2月14日,本该是浪漫的情人节,却在这一天民政局排起了长队,办理离婚手续的数不胜数。直言不讳的说,父母离异最受影响的还是孩子,伤的最深最痛的也是孩子,孩子无辜也无助,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无论何种正当理由,我们都不主张父母离异,但不容质疑,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人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使离婚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离婚成了社会普遍的大问题,那么父母离婚后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家庭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孩子在家庭中与父母的人际互动关系狭窄了,社会化的途径减少了,而且在心理上对于孩子来说有严重的缺失感,不管是跟谁生活,对于孩子来说都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安感,父母不能两全,孩子感到的家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和别的孩子相比,自会出现自卑的心理,这孩子怯于极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孩子受到的伤害绝不亚于父母。
父母离婚了,各自成为陌路人,但是孩子和父母任何一方都有着血缘关系,孩子夹在父母之间也相当为难, 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混乱,父母一方对另一方的怨恨,这使孩子更苦闷,更迷茫,孩子的感情陷入混乱中,让孩子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压抑和对生活的悲观失望,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把父母的不幸投射到自己的身上,容易对 未来的爱情失去基本的信任,对孩子未来的爱情生活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孩子将幼年的总结经验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孩子将自己的爱情容易发生怀疑和畏惧,害怕悲剧重演,站在爱情的门槛外不断徘徊,渴望一个温暖完整的家,又害怕婚姻的不幸发生在自己的头上,幼年的创伤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还有最使孩子难堪的莫过于他人的闲话,有些人可能在背后点点说说,说这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不要他了,别的孩子还可能骂他没有爹或者没有妈,这都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扭曲的心理。
父母离婚后因社会的压力,孩子在人际上容易封闭自己,由于失去了父亲或母亲,而产生的心理缺陷,在正常的社交上出现多疑,孤僻,粗暴等性格特点,父母离婚将给孩子在今后的人际交往,择偶,家庭生活对人生的态度等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的消极作用,父母到了非离不可的地步,也一定要把孩子的问题考虑好,双方在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一致,不可相互推诿,更不能形同陌路,甚至相互诋毁,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夫妻离婚后,由于大多数带着仇恨,所以就会出现互不来往,甚至有一方剥夺另一方探视看望孩子的权利,殊不知,这样做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双方应该清楚孩子没有错,有错的是父母,家长一定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已经处在矛盾漩涡中的孩子,应相互尊重,双方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以温暖。
离婚纵然上万个有理由,却不能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
父母离异后,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很不容易。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跟着爷爷奶奶。父母离婚这件事的本身,并不是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惟一因素,真正影响子女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离婚后包括孩子在内新组建家庭的环境影响,这使得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以下的特殊的心理现象:
一、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消极悲观的想法。
二、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特别是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
三、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四、逆反。这类孩子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出逆反的心理现象。
以上只是父母离异后的子女在心理发展、性格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倾向分析。孩子处于单亲的环境生活,家长要记住父母永远是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的在一起的机会,即便你们再婚了,也要承担起为人父母养育和教育的一切责任,但不要报有弥补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家长而应该让孩子仍处于一个与以往正常家庭一样的生活,也许只不过是不能和父亲或是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一定要让孩子仍继续与父亲或母亲进行电话、见面等等方式的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父亲或母亲的不对之处,让孩子觉得,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家还在,爸爸妈妈还是永远和从前一样地爱着他。
其次,和孩子的学校保持良好沟通。你可以告诉孩子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即使你现在离婚了,在所有关系到你的孩子的活动,时间和在学校表现等方面,你和你的前妻(夫)有同等的知情权,包括家长会。把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闪光点告诉给老师,让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第三,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尊重拥有监护权的父(母)制定下来的规矩。比如什么事情是在那个家庭里不可以做的,那么在这个家庭也不可以做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适应问题和因为父母的过分讨好而变成被溺爱的孩子。
离婚在现在越来越普遍,对夫妻、对孩子来说都是生命中一个重大的决定和转折。在生活中对孩子或多或少的也会造成影响。
1、孩子会有一些消极情绪,对于小孩子来说会伴有有深深的恐惧感,觉得其中爸爸或妈妈会不要自己了,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2、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可能产生影响,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异后,表现出:胆小、孤僻、易怒、不相信人、退行行为等,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到孩子与同伴、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互动。
3、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异过程中受到刺激性作用,会让孩子的性情有多变化,比如、忧郁、沉闷、孤独、或是变得情绪化、易烦易怒、有的还会有冲动毁物的行为变现。持续时间较久的也会引发心理问题等。
4、夫妻在离异的过程中,对双发都是一场身心疲惫的消耗,心情起伏不定、烦躁不安,这个时候很容易把孩子当成发泄出口,孩子承载很多负性情绪。
5、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由于的家庭的变故,会让成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缺乏信心和学习上积极性,在一些行为上可能会多了一些叛逆,如果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呵护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夫妻离婚后,不管孩子跟着爸爸或是妈妈,尽量避免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孩子说对方的不好、错误、抱怨、指责等,避免孩子的幼小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变得更加消极。父母尽量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这件事,给孩子一个接纳的时间。
“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
这句话,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儿时就听到父母说过,反正我是有听过我父母说的。只不过他们到现在都还好好的,也在岁月中不断的调整着彼此的相处模式,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回到离婚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上来,我不是亲子教育的专家,也不擅长儿童心理教育。但是在我的工作领域中,会遇到很多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来访者,也会遇到很多准备离异的当事人。单就离婚本身而言,其实对孩子没有太多影响,问题出现在了家长身上。
我们不妨换一个场景,在部分家庭中,父母其中一方是长期在外,由于工作原因,长时间以来看不到人,打不了电话,但是孩子的成长依旧健康。从形式上来说,其实和离异没太多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留在家带孩子的一方,会不断给孩子灌输一个思想,爸爸(或者妈妈)是爱你的,只不过在外面工作,等他回来,你就长大了。诸如此类,算是给孩子排异了。
我们继续更换场景,换一个与现在讨论的话题没什么关联的,就是关于孩子性教育的问题。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性教育方式,其中最为难家长的,无非就是从何种角度去切入话题,并且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
通过这两个不同的例子,可以看出,关于离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如何进行更好的答疑,这是对父母双商的一种考验。
不过,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家庭一旦离婚,总会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局面。孩子归一方带着,整个家族,从上到下都时不时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你爸爸(或者你妈妈)怎么样,怎么样。也就是说,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想办法排挤另外一方,同样的,另外一方,也会在孩子面前灌输类似的思想。
于是,孩子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场景当中,这样不健康的成长环境,离婚当然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了。
现实层面,父母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情绪起伏,所站立场,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而孩子成为了自己的执行方。老一辈中,很多人坚决反对离婚,孩子成了他们最后让夫妻双方不要离婚的原因,其实只是担心自己脸上无光。
这些例子,其根源都是因为教育的缺失,已经时代背景所带来的一些思想。然而,到了现在,有些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同时又有很多新的思想进入,于是形成了部分对立。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不了共识,离婚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除了和他们自身利益有联系以外,孩子问题,倒成了其次。与其半推半就的苟活,不如直截了当的解决,或许显得简单直接很多。
很多已经成年的来访者,在我们访谈过程中,哪怕他们的家庭结构从表面看起来是完整的,但是当他们回忆过去的时候,会有不少人会说:“其实,我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婚。”这样的话,进入耳朵里面,与父母告诉孩子“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说实话,有点讽刺。
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源于成长环境的不稳定性。
离婚,如果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给予足够的关爱,在孩子面前能够给予足够健康稳定的成长条件,孩子不见得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不离婚,如果父母双方总是因为各种琐事产生矛盾,哪怕结构是完整的,那也是外强中干。
与其说离婚对孩子有所影响,不如说父母在离婚之后关于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心态没有摆正,自己心里有芥蒂,对于孩子的教育自然也产生了反差。
我理解有很多现实层面东西的考虑,有些不可调和的元素在里面,可能会造成自己处理事情的偏差。于是乎,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样的命题,就被流传开了。
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完成,孩子也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当一些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让孩子的成长环境变得更加简单,而不是让他陷入到是非之中,才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