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穷养儿子富养女
我觉得写好育儿经验最基本的要求是了解孩子,通过对孩子的衣食住行用以及他的学习过程进行一种记录,并且在记录体现一种父母的教育孩子的经验。
孩子就是孩子,所以他可以撒娇、调皮、贪玩、偷懒、好吃、急躁、拖踏、漫不经心,也可以嫉妒、蛮横、无理取闹,当然,他更应该拥有很多缺点、经常犯错误。如果你的孩子像这样,恭喜你,你的孩子正在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一定拥有幸福的童年。孩子有了缺点、错误,不要急着去纠正,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着这些缺点的转变。你的童年也不一样拥有这些缺点错误,现在一样生活得幸福快乐吗?
我先来从衣食住行这四方面简单说说我带小孩的经验吧:孩子出生钱自己从网络及书籍上也了解了不少关于小孩的知识。不管是肚子里的还是出生后的照单全收,就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出生后在穿上面不是穿很多,也觉得他在肚子紧紧的,出来也用个包被把他裹裹会让他有安全感,不至于咋咋呼呼的嗷呀,呵呵!小得时候只有外出才会给他穿适当的衣服,在家一般就一件衣服,我就是是本着我的感觉走的,如果我在家穿一件衣服舒服,这样我觉得起码他自己也会觉得舒服,同时衣服穿的少身上束缚也相对低点,这样对他肢体发育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起码我一直记住一点:要像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热出来的病比冻出来的还要难好,而且孩子好动起码比大人还要消耗体力,热量高,衣服穿的多不仅热还束缚孩子,一般我判断孩子冷热,摸手和后背,手冷再试后背冷热添减衣服,或者像现在很多家长一样在小孩活动的时候后背带个吸汗巾,这样也可以防止受凉。平时再根据天气增减衣服问题就不大啦。
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受到负面的呵护,父母的溺爱也造成了孩子很多不好的习惯。吃饭当中扔下饭碗跑出去玩、挑食、零食替代主食等等,这些都是现在的小孩子容易养成的坏习惯。在吃这块老大比较挑食,老二什么都吃,不知道是不是跟喝牛奶多少有没关系。在我们家有个规矩,就是过了饭点不允许吃饭,其他时候只能吃点小点心。由于孩子从小被父母呵护惯了,很多小孩子脾气也比较大,因而要帮助孩子养成吃饭的好习惯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具体来说,我总结有几点可以让孩子吃好饭。
1、家长不要挑食:如今的小孩子家庭生活条件过于优越,什么好吃的孩子都能吃到,所以引不起吃饭的兴趣。有的家长对孩子活动处处加以限制,运动量太少,能量也消耗得少,缺乏饥饿感造成食欲减退。还有一些家长不恰当地使用一些“营养品”“保健品”或者“祛火药”,其中可能含有激素,厚腻滋补药、苦寒药物也会使孩子的胃肠受到伤害,增加肝、肾的负担,影响孩子的食欲。要知道,家长不正确的喂养行为也带来副作用:哄骗威逼或在吃饭时训斥孩子,造成孩子情绪不佳,对吃饭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情绪,因此厌恶吃饭。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与别人议论自家孩子吃饭存在的问题,反复强化了孩子不爱吃饭的意识。有的家长自身存在着偏食、挑食的问题,孩子耳濡目染来效仿。往往家长不爱吃的食物,孩子也不喜欢吃。
2、零食不断,缺少饥饿感 孩子不爱吃饭,有时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宝宝在1周岁后开始出现自我意识,1岁半以后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拒绝吃饭和挑食拣饭是孩子向大人强调自己的存在,不希望大人干预他自由的一种表现。 而偏食、挑食会造成某种营养素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如“铁”缺乏时易患缺铁性贫血、消化道黏膜萎缩,消化功能减弱,造成食欲不振。“锌”缺乏会影响味觉素的形成,降低味蕾功能,出现味觉下降,影响发育。
3、鼓励孩子参与餐前准备如果孩子食欲较差,家长们首先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且合理用药,孩子的食欲才会逐渐恢复。注意提供固定的、具有保护性、舒适的、安静的喂哺或进餐场所,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家长们要根据孩子凡事都愿意参与的特点,鼓励孩子帮助大人作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语言赞美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并带头品尝,故意做出津津有味的样子,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喜欢吃各种食品,但一些苦味和特殊怪味的食品不必强求孩子去吃。如果和孩子一起准备晚餐的话,孩子当然会很有兴趣尝尝自己的劳动果实,甚至会把自己做的全部都吃掉。如果家长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那么孩子会喜欢上吃饭这个活动,他们会觉得吃饭是一种享受,会开始珍惜自己做的饭,慢慢的也会珍惜你为他们辛辛苦苦做的晚餐。其实家长不一定要哄孩子,只要让孩子亲身经历他们就会明白了。
孩子吃饭的不良习惯往往都是父母的疏忽造成的,要改变孩子吃饭的坏习惯,家长可以参考以上三方面的做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同时在吃饭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有一天我问我儿子你喜不喜欢这个家?儿子看这着我说:喜欢。我问为什么呀,儿子说因为这里有妈妈爸爸还有老太太还有小弟弟。这让我很感动。在住方面,不管住的环境好与坏,我不刻意也不强调。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评价过居住环境,每天打扫的干干净净就很舒服了,也会叫之家。
不管走,骑自行车,还是电瓶车再或者是开车都会让孩子体验个遍,每天吃完晚饭会叫上孩子沿小区遛一圈,主要为了给他消食,其次让他走走跑跑,接触接触大自然。不会特意一直一种交通工具出行,偶尔也会特意的坐坐公交车,打的,让孩子更多的了解交通工具,普及一些交通知识。偶尔会坐坐火车带他们出去旅行即使太小我也会带着他们,我只要一下班我去哪我都会带着他们,就一个想法:我看到的世界想让他们也看到。
在小孩子学习教育方面优先是一个环境:父母双方彼此相爱的家庭才是健康的家庭,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愿意设法帮助孩子,使他了解父母。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这样创造出来的环境适应孩子学习,愿意静下心来接受知识。但想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仅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要学会和孩子商量某些事情,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就退居二线爸爸冲锋陷阵,我负责照顾起居,爸爸负责教育引导玩耍,基本晚上一回家,两孩子轮着找爸爸打闹去了,只听到轮到我了轮到我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古训。穷养男孩,就是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的男孩
“穷养男孩、富养女孩”这个观点似乎已经成为很多父母的一种共识。但对此,我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知道,如今一些喜欢学习和琢磨的父母,其实也发现这一观点有问题。譬如,一位静观育儿微信上的朋友曾跟我分享过一篇对“穷养男孩、富养女孩”进行反思的文章,里面大体上讲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我家是个男孩,践行穷养策略,尽管家中并不缺钱,但始终要求孩子过一种节约、简单朴素的生活。不会随便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平日用钱,需要用自己的劳动赚取,洗碗多少钱,扫地多少钱等。
我的朋友家是个女孩,践行富养策略,从小就见过大世面,有意带女孩去各种大场合,从小就给孩子买各种高档品牌服装、礼物等。
然而,当这两个差一点要定娃娃亲的小孩相遇,问题出现了。“穷养”的男孩看不惯女孩过于奢侈、娇气;“富养”的女孩看不惯男孩子过于小气、吝啬。俩人完全无法相处。
微信上这位妈妈问:这个故事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今天的文章,我来仔细讲讲。可能下面讲到的4点,恰是你或者身边朋友们正在抱持的观点呢?
NO.1、用物质和经济指标衡量教养方式不合适
从教育的角度讲,用“穷、富”这样的物质概念来衡量本就不太妥当。因为最终决定“教育是否成功”的,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状态。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给予孩子的影响,精神层面的一定比物质层面的更加重要。
而本文开头的故事,恰恰是犯了用物质上的“穷富”去养孩子的错误。不少的父母会认为,“穷养”男孩,就是严格限制孩子用钱,好处是孩子的确学会了勤俭,但过度了就会让孩子变得太重金钱,过分严谨,甚至到缺乏生活情趣;“富养”女孩就是舍得给女儿花钱,结果导致女儿变得过于依赖物质、娇气,与人相处必定会遇到问题。
我们再反观,为什么会有“男孩应该穷养、女孩应该富养”这样的观点出现?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有一定社会历史背景的。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很多父母们亲历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过程。他们发现,穷的时候没办法满足孩子的一些需要,而富了以后,孩子的很多需要得到了满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负面的。
于是,人们看到了表明上的经济变化,并把孩子的变化完全归因于物质上“穷”与“富”的差别。却没有看到,在物质变化之后,父母们的教养方式,一并起了变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孩子成长的精神需求。这种逻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把属于父母的责任,推给了“物质变化“。
其实,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是在初期奠定的。孩子未来成长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在成长初期给孩子打的基础好不好。这个基础不仅仅是给他的物质条件好不好,更在于给他的心理能量足不足。
过去的中国社会,大家都不富裕,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没有出现像现在这样多的问题。而如今,我们的经济程度普遍都高了,各种问题反而纷至沓来。很多男孩养得不像男孩,女孩养得不像女孩的现象出现了。从根上说,男孩怎么样养得像个男孩,女孩怎么样养得像个女孩,这不是一个经济条件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做的问题。
NO.2、男孩、女孩同样需要“多经历”
“男孩应该穷养”的观点认为,男孩子应该多吃苦,多经历一些坎坷和磨砺,这样他的性格就会更坚毅,更勇敢。
为此,出现很多父母,想要故意给孩子制造“坎坷和磨砺”,让孩子去吃苦头。对此,我不敢苟同,尤其对于0-6岁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建构足够的安全感,没有完全的心理能量去帮助他度过难关的时候,你给他一个挫折,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挫越败,越没有自信,越不能够面对困难和学会担当。这种挫折下,孩子只学会采取一种行为方式,那就是退行,即不去面对、不去挑战、变成一个退缩、胆小、内向的人。
关于为什么刻意让孩子面对磨砺的“挫折教育”不可取?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阐述过,新关注我的父母,还可回复“自信”二字查看更多内容。
今天我要着重讲的,是“多经历”这一点。我非常同意让孩子“多经历”。经历是一种财富,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人生需要经历,但并不是只有苦痛的经历才是人生的财富。各种各样的经历会让孩子产生各种不同的体验,如果孩子的每一次经历父母都能给予很好的正向的引导,孩子都会由此获得充盈的心理能量。在这一点上,男孩子需要经历,女孩子同样需要。积极、乐观、坚毅、勇敢…这些的人格品质,男孩需要具备,难道女孩就不需要了吗?
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给孩子的“苦难经历“是不是不够,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沟小坎本就不缺,倒是父母们的”包办“和”过度保护“,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无力。
NO.3、男孩女孩同样需要“多见识”
很多“女孩应该富养”的支持者认为,什么都让女孩拥有,什么都让她见识过,她就不容易被诱惑,不容易被骗。
这种观点源于担忧社会物欲化,女孩子很容易就被别人的“一颗糖”骗走。这颗糖在父母们理解,就是物质。于是对女儿各种“富养“,直至让孩子过于注重享受,过于容易地得到。这其实就是溺爱。
当今社会,其实物质财富并不那么稀罕。但凡父母均能够有份工作,普通孩子都能够丰衣足食。而有一些女孩之所以“被人简单拐跑“,是源于她们的心灵被吸引了!如果女孩心中是满满的爱,总是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足够的安全感,再大的物质诱惑也不会让一个心理富足的女孩误入歧途。
所以,问题不在于只给孩子物质上提供见识就够了,还在于你让她的心灵足够丰盈!我们强调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条件和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这是我一直倡导的建构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我更多次提到的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的亲子互动和安全依恋。只有如沐春风般获得的学习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心灵自由。
当然,这样的“见识”,女孩需要,男孩同样需要。睿智、聪颖、通达、明理…这些特质父母们希望女孩拥有,而男孩又何尝不是?
NO.4、对男孩和女孩的教养方式差别并没有那么大
对男孩和对女孩的教养方式,真的应该有很大区别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在社会分工上,男性和女性之所以有性别上的歧视和分化,是因为女性有一个阶段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而男性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只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会导致男性和女性在工作选择上有一些差异。但是在工作要求上,对女人跟男人是没有显著差别的。比如做电视的工作很辛苦,但这个工作对男生、女生有区别么?都是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现代社会对男人女人在很多素质和能力要求上其实是趋同的。这种趋同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养也不能是偏颇的。
我曾经举过希拉里的例子。希拉里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她的过人之处让所有人钦佩。她曾深情地讲起父亲对她的影响,父亲从不因为她是女孩而骄纵或溺爱她,更不会因为她是女孩而限制她参加什么活动,反而非常积极地带着她打篮球、骑马…正是这样的教养方式成就了希拉里,使她成为美国政坛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政治家。
所以我想说的是,男孩需要坚强、需要有责任感,女孩同样需要。女孩需要善解人意,需要通情达理,男孩同样也需要。在教养方式上,不做过多人为的限制更利于孩子的平衡发展。
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都在摸索,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并没有什么通用的金科玉律可以帮我们解决育儿中所有问题。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学会读懂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真正的心灵自由。
“穷养儿,富养女”是在中国家长中间一直盛传的教育顺口溜,表面上看起来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仅止于金钱观念,其实它没有这么简单。
穷养儿富养女跟金钱没关系
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用金钱的多寡来解读“穷养儿富养女”是非常肤浅的。
穷养儿富养女到底作何解呢?
“穷”养男孩的真正的内涵
1、“穷”养内涵一:让男孩过点“苦日子”。
优裕的物质生活和给孩子大量的金钱,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杀手。有人戏称,孩子拥有大量的钱财,除了购回享乐、好逸恶劳、攀比之心外,还买回了囚车和监牢。
经济腾飞了,家长们将钱用在培养子女上,这本无可厚非,可以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但绝不能给他们太过奢侈的物质享受。要不然,就把钱存起来,等儿子长大,有了正常的金钱观后再给他也不迟。为了儿子的积极奋进,为了儿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为了儿子不饱暖思坏,还是让他过点“穷日子”为好。
2、“穷”养内涵二:让男孩体验挫折感。
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风暴雨的侵袭。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疼的爱子观,会促使男孩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力差,稍遇不顺心或挫折就走极端。挫折会激发男孩勇敢无畏的精神,积极面对遇到的困难。作为父母,就必须让儿子遭遇“挫折”,鼓励其克服并战胜它。
3、“穷”养内涵三:让男孩学会独立生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万事包办”,这是育人大忌。很多大学生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叠被,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样的男人能接受社会的各种挑战吗?能有创造力吗?所以,父母要尽快从儿童时起,就教会并让他们独立承担力所能及的事。生活自理、会做家务、做饭、独立办事是人之必然!
4、“穷”养内涵四:让男孩适当受点委屈。
男孩子必须要学会坚强。适当地受点委屈,就会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儿子做错了事,家长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是必要的,哪怕他受点委屈,也不乏是育人的一种策略。这样的孩子,领略过多种情感体验后,逆反心理少、心理承受力强、心理健康,易成大事。
5、“穷”养内涵五:让男孩学会承担责任。
责任是男人肩头的“徽章”。因敢于担当,不推卸责任,才让男人更显魅力。所以,父母对男孩要从小进行责任心的教育。让他们未来能担起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富”养女孩的真正内涵
女孩富养,其主要真义是从小要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增强她的见识。“富养”的女孩,因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有智慧,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等她到花一样的年龄时,就不易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活出自己的精彩。
6、“富”养内涵一:养出女孩的自信
与男孩相比,女孩生活在一个更弱势的世界里,她们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可,需要别人在后面推她一把。对她们来说,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别人的助力,就是自己自信、独立、坚强、追求卓越的动力之源。
家有女儿,要多鼓励多认可。爸妈要常说常做:
“女儿,爸爸妈妈很爱你。”
“爸爸妈妈相信你。”
“在爸爸妈妈心目中,你是最棒的。”
7、“富”养内涵二:养出女儿的气度
女孩子一定要眼界开阔,不妨让女儿多见识大千世界,眼界的开阔让女孩更聪明,但是,要谨防养成女儿虚荣心,让女儿养成“公主病”,既要让女儿见识好的,也要让女儿见识不好的,让她明白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越有见识的女孩,越有大气度,不会小家子气,整天拘泥于家长里短,不会总想着依靠他人,她知道凭借自己,也能活出与众不同的精彩。
8、“富”养内涵三:养出女儿的能力
女儿“富”养要充分锻炼个人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女儿有能力,有底气,更有自信面对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绝不比任何人差。
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既是一名资深传媒人,也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她的智慧和练达,不仅体现在成功的事业上,更反映在对子女的养育上。
杨澜跟大家分享了她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诸多感悟,她的体会是:人格培养、身心发育、智商情商逆商(抗挫力)一个都不能少。做父母并非易事,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1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杨澜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次我收拾行李准备出差时,就觉得做了一件特别对不起孩子的事。”杨澜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杨澜觉得不能在负疚中过一辈子。
“我觉得对一个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亲和父亲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们如此地充实,见到这么大的世界,带回来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他们能够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在杨澜的教子经中,这也成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做人的,这不仅仅是指道德层面,也包括父母在怎样度过他们的人生。
杨澜询问了很多在职业上很有成就的妈妈,发现她们中很多人的孩子都成长得很好,这给了她信心和答案。“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跟他最亲近的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杨澜认为,当孩子的思辨能力开始产生时,他更需要一个有实力的伙伴,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仅仅满足于常常“赖”在他们身边,却不能给他们思想的养料,孩子们会感到不满意。
杨澜是在与儿子的相处中逐渐悟出这个道理的。杨澜的儿子已经16岁了,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时,也有自己的批判思想,这时候,他非常渴望一个同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思想的母亲跟他对话,“如果只是一天到晚围着他问‘你到底要吃红烧肉还是烧带鱼呢’肯定不行。”
所以,杨澜的观点是,无论是常年在外忙碌的父亲,还是能够多花时间陪孩子的母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你是一个充分享受人生的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母亲,首先应该过非常充实和快乐的生活,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人生是可以做到的。
2夫妻吵架,要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有一次,杨澜跟先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把孩子吓着了。情绪稍微稳定后,杨澜和先生都意识到刚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他们来到孩子的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那样争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语言,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第二,我们不想让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杨澜回忆说,当时孩子接受了他们俩的道歉。杨澜也由此提醒为人父母者,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焦虑的妈妈,有的甚至会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咆哮。杨澜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示范”。杨澜说,这样的母亲让自己非常负面的东西完全不加节制地宣泄出来,虽然可能会在当时把孩子暂时压制下去,但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对朋友、同事,还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会陷入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当中。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遗传”。
杨澜特别强调母亲的情绪管理能力,因为母亲通常和孩子相处时间更长,她的情绪就像空气一样在孩子身边甚至体内!她的紧张、焦虑、暴躁,都最先伤到孩子。“要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做母亲的自己先要有幸福力。”
3面对网络和电视,选择相信孩子
现在的孩子是电子化的一代,电视和网络对于他们犹如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电子化也造成了诸如网瘾少年等问题,作为家长,如何把控孩子在电视和网络方面的使用?
在杨澜家,这个问题是分两步解决的。
杨澜很鼓励孩子读书、旅行,体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但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都喜欢看“喜羊羊”,杨澜知道拦着孩子们不是办法,于是她就坐在旁边陪着孩子们看,有一天,孩子说:“妈妈,你实在太幼稚了,我们实在没办法再陪你看这个了。”“孩子们在电视中找不到太多适合自己看的节目,不再喜欢坐在电视机前了。”杨澜说。
但是面对网络没有那么简单了。
杨澜并不认同为了减少孩子和电子产品的接触,就让家里的电视、电脑等产品全部消失,人为地进行隔绝。“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在班里的社交。”杨澜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当班里的孩子都在说他们热衷于看的某一个卡通片和一个游戏的时候,孩子只能无话可说。
随着孩子们步入学校,和网络的接触越来越多,学校几乎所有的功课都要在网上完成,他们还经常通过网络看一些喜欢的卡通片、电影,跟同学聊天。看到孩子一直坐在电脑前面,杨澜也开始慌张,但她明白,如果经常问孩子到底在做什么,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最后,杨澜跟孩子们达成了一个“交易”:从眼睛的保护、身体的发育、颈椎的成长以及学习等各个方面考虑,星期一到星期五不上网看无用的东西,不玩游戏;星期五晚上、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只玩一个小时。孩子们同意了。
既然谈好了,杨澜就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看到孩子待在电脑前,虽然心里很想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杨澜就跟自己说:“不要问他,他一定在做作业。”
4健康的体魄比奥数班更重要
现在的孩子“压力山大”,课业要搞好,奥数、英语不能少,课余还要学才艺。可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作出选择和取舍?
可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杨澜不认为那些课外的辅导班有那么大的作用,相反,她认为,上了课外辅导班很可能让孩子上课就不认真听,所以她的孩子没有去上奥数班,她也没有给他们做任何跟知识相关的课外补习。
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当然是去锻炼。
“大家去看看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看看自己家的男孩子,他的骨骼、他的肌肉真的在发育吗?”杨澜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候,曾和几个委员一起提交过一个关于提高民族体质的提案,她认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非常让人担忧,无论是爆发力、耐力还是力量,都全面低于日本。而一个人的体魄跟其精神力、意志力、活跃程度以及创造力都有直接的关系。
这样的背景下,在奥数和运动之间,杨澜毫不犹豫地给孩子选择了运动。“如果因此没有得100分,只能得85分,我认了,因为不需要知道那么难的题目。”但是,“我需要你锻炼,需要你正常的、健康的发育,在长大成人的时候,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着非常有活力的生命的状态。”杨澜说。
一到周末,杨澜就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出汗、去锻炼,并且亲自陪着。而杨澜发现,这还让她有个意外的收获:跟孩子建立起了“哥们儿”般的友谊,大大促进了亲子关系。
5父母也会犯错,尊重兴趣最重要
杨澜坦言自己也犯过错误。
儿子5岁的时候,杨澜曾逼他练钢琴。钢琴老师问杨澜的儿子:你为什么要学习钢琴呢?儿子回答:是妈妈让我学的。
在学琴的4年中,儿子痛苦,杨澜也不愉悦,“为学琴冲他歇斯底里地叫喊过。”终于有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想把钢琴砸了”,杨澜意识到儿子是真的不喜欢弹钢琴,于是终止了儿子的学琴生涯。
杨澜的女儿却喜欢弹钢琴。杨澜由此感叹,哪怕是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每个孩子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天性真的有神秘之处,必须要对此敬畏。
6“穷养男富养女”的根本是财富观
近年来,“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说法在不少爸妈中盛行,这种说法认为,只有穷养男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来他才可担当大任;只有富养女孩,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在精神上丰富其思想,将来她才能见识广,有主见,一生幸福。
杨澜对此并不以为然,她认为对男孩太严苛了会让他习惯顺从权威,男孩从小过分穷养也可能让他变得惟利是图。有一些人在成年以后走上歧途,恰恰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过于贫穷,以至于有钱高于一切从小在他思想里扎了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同样,有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把女儿娇宠到傲慢、无知的程度,殊不知,溺爱只能让女孩长大后娇纵无礼,“谁愿意娶这样的女孩进门?
杨澜认为,不管父母是穷还是富,孩子将来都要自己经营人生。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从小把钱、情感、价值、精神能够放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上。杨澜的做法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个理念:18岁以后,妈妈把大学的学费都交齐了,你们就自己过日子了。
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孩子们正确的财富观自然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暑假的时候,杨澜的儿子去博物馆实习,跟工人们一起拆木箱、钉钉子、做记录,因为是高中生,博物馆并不给他付工钱。中午在外面吃饭,班上有一些同学吃比萨,还有一些同学甚至吃更贵的寿司等,但儿子觉得自己还没有挣钱,就买一个5元的三明治吃了。回来以后,杨澜对儿子的行为大加表扬。杨澜跟儿子说,你要算算,假设你刚刚大学毕业每个月可以挣多少钱,如果一顿午饭就花40元,意味着你根本养不活自己。
“穷养、富养,归根到底是一个财富的价值观的问题。”杨澜认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而过分纠结于穷养、富养问题,“往往是父母自己过于看重金钱的结果”。
喜欢《“穷养儿,富养女”,你赞成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