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引导孩子克服恐惧吗?

09-30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你会引导孩子克服恐惧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导读:幼儿对黑暗的恐惧大部分是源于他的想象。爸爸妈妈应该从正面引导,并在宝宝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逐步消除他对黑暗的恐惧。

一般来说,幼儿都有“恐惧心理”。随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懵懂到初步认识,他们受到的外界干扰也在增多,对那些黑暗、巨大、血腥的事物会产生非常恐惧。因此,他们会怕黑、怕巨大的声响、怕鬼,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

幼儿对黑暗的恐惧大部分是源于他的想象。这时的宝宝们想象力丰富,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想象黑暗中有鬼,有大灰狼等让他害怕的东西,所以在黑暗中他容易把恐惧扩大化,这是这个年龄孩子的认知特点。爸爸妈妈应该从正面引导,并在宝宝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逐步消除他对黑暗的恐惧。

为何产生恐惧心理

有一些原因和情况,在不知不觉中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父母应该引起注意。

1、父母的恐吓:“你不乖乖听话、吃饭,待会鬼婆婆就会来找你了。”父母们常会在孩子不听话时用鬼来吓他,其实此种方法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绪。

2、负面的模仿:如果父母本身就怕黑、怕鬼,经常大惊小怪或尖叫,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对黑暗的畏惧感。

3、独处: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

4、媒体的影响:一些电视节目或图书,都会将鬼和黑做关连的搭配。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对它的恐惧感。

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些,孩子长期怕黑、怕鬼会影响到他将来的个性发展,使孩子缺乏独立性,甚至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及性格病态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父母该怎么做呢?

1、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

有些父母往往会在这种情况下训斥孩子,说孩子是“胆小鬼”,甚至给以处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胆小状况,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2、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

要协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应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孩子们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因此,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3、告诉孩子你也曾经害怕过

孩子特别爱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极大。父母可以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曾害怕过某些东西,但现在已经不再害怕它们了。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这些事物的人,恐惧的心理便会得到克服。

4、尝试用说故事的方式消除恐惧

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可以尝试使用说故事的方式,一边说给孩子听,一边让他说说他的感觉,以知道他所害怕的是什么。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实其心灵。

5、情感上多关怀,多搂抱爱抚

父母甜蜜温馨的搂抱、爱抚,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谊,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的心理。父母应该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陪伴孩子,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思想感情的变化,恐惧持续的时间。以最确实的行动,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6、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黑暗中做游戏

在黑暗中做游戏能让孩子逐渐适应黑暗,并适应物体在黑暗中的影像。你也可以让孩子在黑暗中寻找某件家具或者某个物品,增加孩子触摸、感受黑暗中物体的机会,熟悉黑暗中的物体,与黑暗中的物体建立亲和性。

7、慎重选择电视节目、图书

父母应慎选电视节目和图书,尽量避免让孩子看那些怪力乱神的节目,或是一些凶杀、恐惧的新闻,加深对鬼怪的恐惧感。特别是睡觉前,切勿让孩子看一些恐怖的片子而影响他的睡眠质量。

8、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有办法应付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人生总是充满着挑战,做父母的要以行动来引导子女。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做到很多我们认为他们难以做到的事情。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你会处理孩子的嫉妒心理吗?


导读: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竞争、攻击和对立。嫉妒心理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具有不良的影响,会妨碍孩子的进步。对于嫉妒心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虽然一定的好胜心能促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更加努力,但是如果好胜心过强,发展成嫉妒心理,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嫉妒的火苗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熄灭它。

别人受表扬。别的孩子受了表扬,有的孩子就会暗中不服气,甚至会公开挑别人的缺点。“我儿子小学5年级,年龄不大,嫉妒心理却挺强。前几天,我带他到同事家做客。同事有一个女孩儿叫小雪,钢琴弹得特别好,当众给我们表演,几个大人就多夸了小雪几句。没想到,我儿子突然说了句,‘你弹得再好也成不了郎朗。’”张家口的陈先生说,儿子的一句话让他十分尴尬,也表现出了孩子的嫉妒心。

同学受到老师重视。有的孩子因为不被重视或与老师关系不好而嫉妒受到老师重视及与老师关系好的同学,并且常常迁怒于老师,背后议论老师,甚至对班上的某些事情采取消极的态度。“我儿子最近老是在家里说他班某个同学和班主任的坏话,后来我一打听,原来是这个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好。”邯郸夏女士对儿子的嫉妒有点莫名其妙。

本该天真单纯、心理充满阳光的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呢?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刘毅玮教授分析说,孩子产生嫉妒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环境的影响。如果在家里,大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其次是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某,使孩子以为家长喜欢别人而不喜欢自己,由不服气而产生嫉妒。此外,有的孩子能力较强,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这样的孩子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经常得到肯定而形成一种‘惯性’,如果有一次没受到重视和关注,就容易产生嫉妒。”

其实,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竞争、攻击和对立。嫉妒心理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具有不良的影响,会妨碍孩子的进步。对于嫉妒心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而帮孩子克服嫉妒心,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第一:建立良好的环境。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虽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大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家长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第二:要正确评价孩子。家长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家长还要适当地指出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第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培养孩子热情、乐群的性格和集体主义观念,也有助于孩子克服嫉妒心理。家长还应特别重视的是,千万不要溺爱孩子,因为溺爱是滋生嫉妒的温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宽容大度,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如何正确对待比自己更成功的人,使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你的孩子坚强吗?


导读:导致孩子心灵脆弱的因素很多,原因很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有:家境贫穷、恐惧死亡、遭受辱骂、智力低下、身体残疾和不被父母关爱。这些各不相同的消极因素的存在给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如果我们用一个铁锤去砸玻璃玩具娃娃,娃娃可能一下子就被砸得粉碎;如果我们用铁锤去砸塑料玩具娃娃,娃娃身上可能会留下难看的伤痕;如果我们用铁锤去砸钢制的玩具娃娃,娃娃可能除了会发出“当”一声回响外并无其他改变。

这3种玩具在重锤之下的不同反应,如同我们生活中不同类型孩子的性格。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泰然处之,从容不迫,而有的孩子却脆弱无比,不堪一击呢?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导致孩子心灵脆弱的因素很多,原因很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有:家境贫穷、恐惧死亡、遭受辱骂、智力低下、身体残疾和不被父母关爱。这些各不相同的消极因素的存在给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那么,性格坚强的孩子在表现上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呢?通过研究,美国儿童问题专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性格坚强的孩子往往能引起周围人更多的注意,而且他们中大多数活泼乐观。在玩耍和娱乐过程中,他们精神上很投入,一旦遇到挫折,如搭积木不成功、拍皮球暂时拍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数量等等,他们都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忘记烦恼和自我解脱。在家庭生活中,性格坚强的孩子往往能与家庭成员保持亲密的关系。

对于那些性格比较脆弱的孩子,专家认为完全可以加以矫正。在各种各样的培养方法中,专家们普遍推崇的一点是:努力使孩子在头脑中形成一种“重要的他人”的思想意识,即要使孩子明白他很重要、很有潜能,同时别人也很重要、很有潜能,生活中的挑战和对比是很普遍,很正常的。另外,专家建议,父母要在生活中关心和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多样性,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相对独立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

你的宝宝是会恋爱高手吗?


导读:根据一个12个月大的婴儿的性情举止,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他在21岁后是什么类型的恋人。

美国媒体2月14日报道,一项在美国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显示,从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的行为,可以预测他(她)将来在恋爱中的表现。该研究以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表现出的焦虑和在成年后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是确定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辛普森和同伴们用20多年的时间对78个人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表明,根据一个12个月大的婴儿的性情举止,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他在21岁后是什么类型的恋人。

测试

婴儿期举止“平衡”or焦躁

调查从这些人还在襁褓中时就开始。在实验中,母亲们抱着各自的婴儿进入一个房间,然后母亲们短暂离开,把婴儿独自留在房间内。婴儿因此变得非常焦躁。但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是母亲回来后,婴儿们的反应是什么?

一些婴儿会紧紧偎依在母亲怀里,要求母亲抚慰他,然后迅即安静下来。但另一些婴儿则不然,尽管母亲已经哄了他半天,他还是不肯安定下来。一些婴儿甚至拒绝母亲和他亲热。

研究人员由此发现,举止“平衡”的婴儿在担心的时候,会去寻求父母的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依赖父母去解除自己的担心。遇到问题时,他们会向别人求助。而那些过于焦虑的孩子则认为,母亲离开他,要么是将其抛弃,要么是对他不关心。于是,他们就会想到用抗议的方式获得别人对他的关注。

小学期

与人沟通or爱发脾气

在随后的实验中,同样是这些孩子,研究人员询问他们的小学教师,他们和同学相处得如何。特别是在他们生气的时候,如何与同学相处,是向别人发脾气,还是和别人沟通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青年期

要朋友安慰or独处

在孩子进入青年阶段后,研究人员会分析他们对朋友的信任度和依赖度是多少。研究人员会向他们提出此类问题,“你是需要同性别的要好朋友来安慰你,还是希望自己独处?”

答案

恋爱时期幸福指数

当这些受调查者进入21至23岁这个年龄段的时候,研究人员会研究他在恋爱以后,从中感受到的幸福和悲伤程度。研究人员还会要求他(她)的恋人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对恋人将被置于冲突状态,并用30分钟来解决问题。研究人员则会拍摄下恋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他们的各种表情。

辛普森说,“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在1岁的时候表现得过于焦虑,很可能这个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将不善于交际。当他16岁以后,生气的时候,他不会很容易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向同性朋友倾诉。当他21至23岁的时候,在恋爱过程中,会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负面情感。”那么是否所有在婴幼儿时代焦虑的人都会在一生中经历不幸呢?辛普森表示,“能够在婴儿时就有一个良好的起点自然最好,但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学习如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你误解过孩子吗?


妈妈总是会认为,是自己给了孩子生命,是这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也一定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可是,孩子小小的心灵世界,其实有许多妈妈不了解的秘密。若非孩子发出委屈的声音使家长了解真相,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曾误解了孩子,让孩子委屈、伤心。

我只是好心办了坏事

早上起床后,我照例先把女儿“收拾”好了,我才开始洗漱。我洗漱完毕走进厨房,问:“文文,你早餐想吃什么?”她脱口而出:“蜂蜜荷包蛋。”待我煮好荷包蛋准备去舀蜂蜜时,她说:“我要吃小瓶子里的,哦,要不先吃搪瓷盅里的。”我就顺手端过搪瓷盅,见茶几上有水迹,心里有些疑惑,迅速揭开盖子,定睛一看,半盅蜂蜜变成了满满的一盅水。我气不打一处来,把脸一沉,厉声吼道:“你过来!”正在沙发上玩玩具的女儿怯生生地站到我的面前。

“这是什么?”

“水。”

“谁倒的?”

“我。”

“哪只手?”

我话音刚落,孩子已经将她的右手伸到了我的面前,等候发落。我也就气急败坏地啪啪啪,给了她三下,可在收手的一瞬间,看着孩子那副很顺从的、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心里真的很后悔,我知道自己又犯错误了,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呢?

于是,我坐在一旁等孩子把鸡蛋吃完,叫她坐在我的身旁,心平气和地问:“乖乖,你为什么要把水倒在蜂蜜里呢?”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想把它粘住。”我疑惑地望着她,又问:“为什么要把它粘住?”她接着说:“那天,大瓶子里的蜂蜜漫了出来,我看见你收拾了半天才弄干净,我怕搪瓷盅里的又漫出来,就……”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想帮我做一件好事,只是生活经验不足,才帮了倒忙。

妈妈反思:听完孩子的陈述,我更加后悔了。我把她揽入自己的怀里,诚恳地对她说了一声:“对不起,妈妈错怪你了。”我想,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妈妈应该:1、遇事多一分了解,多一分思考,多一分理智,多一分忍耐,多一分宽容。2、家长得知错就改,学会给孩子道歉。

我不是爱拖拉的宝宝

周六下午四点,是COCO去亲子教育中心上课的时间。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我催过她好几次了,她还在磨磨蹭蹭地鼓捣着拼图。我一股火上来,跑过去把拼图抓着就扔进了垃圾桶里。COCO眼泪汪汪地看了看我,低头换了鞋,跟着我出门了。一路上,我又批评了她几句,玩拼图可以,但是不能耽误了上课时间。COCO小声地说了一句,我就是想把它们放回盒子里,下次好再玩。虽然我后悔自己有点过火,但我真的很不喜欢孩子拖拖拉拉,这样下去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惯。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里玩。小家伙比COCO大上两岁,玩具乱扔不说,还不爱惜;COCO却每玩完一件玩具,就能随手收拾放回原来的位置,显得有条不紊。朋友见了,羡慕地对我说,你怎么做到把COCO培养成这么守秩序的孩子?

这句话让我很得意,我便兴高采烈地向朋友介绍经验,从COCO两岁的时候开始,我们就给她准备了专用的玩具架,每次她玩过玩具后,都能自觉地把玩具归位。虽然她玩具很多,但是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位置,一点也不会乱。

说着说着,我猛然间想起自己扔COCO拼图的事,当时她解释过是想把拼图归位,我因为心急,根本就没过脑子,还误解成是她贪玩,不光责备了她,将她心爱的拼图扔进垃圾桶里了。

妈妈反思:当时一阵难受从我心底袭来,犹豫了一阵是不是该和她道歉。朋友和孩子走了以后,我把COCO叫过来,同她说起前不久因为拼图的事骂了她,向她道歉。让我没想到的是,COCO似乎已经忘了这事,听到我要再买拼图送她很高兴。但我还是庆幸自己能意识到误解了她,至少,以后我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不经意间,破坏宝宝一直以来遵守得很好的守秩序的好习惯。

冰块里藏着爱的秘密

我已经警告过晓晓好几回了,别再不停地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可她还是执著地不时跑到厨房里开冰箱。我想弄清楚究竟冰箱有什么好玩的吸引着她,打开了冰箱看,这一看可把我惹火了,小家伙用她办家家酒的锅和杯子、小碗,一概装满了水,放在冷冻室里,不用说是想玩冰块了。

看着晓晓冻得通红的小手,我既心疼又生气,为了让她不再玩冰块,那天下午,晓晓被罚不能吃她最喜欢的草莓奶油小蛋糕。

说来也凑巧,过了一个星期后,晓晓爸不小心崴到了脚,又红又肿的,我急着给他找冰块来止痛。我焦急地在冰箱找冰块,晓晓那些玩具杯子里的冰块派上了用场,我小心地将它们倒出来,装进袋子里,给晓晓爸敷上。晓晓蹲在爸爸面前,也很着急地帮着爸爸揉伤,看着我将她储藏的冰块用上了,开心地笑着,还告诉爸爸:“上次,我在幼儿园里,小蓝摔痛了,老师用冰块装在袋子里,给小蓝捂着。我也想做冰块,妈妈跳舞总是痛痛,我想用冰块帮妈妈捂捂。”

妈妈反思:我当时就愣了一下,原来上次晓晓做冰块,还是想着要给我消痛呢。可是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晓晓这么大点的孩子就知道冰块能止痛了!我心里既感动又愧疚,我在心里一遍一遍说,对不起宝贝,妈妈怎么当时就没问问你拿冰块做什么呢?

第二天,我带着晓晓去超市,选了几个专门用来冻冰块的小格子,回到家后,和晓晓一起在每个格子里装了水,放进了冷冻层,我告诉晓晓,这些冰块就像是我们的备用药,只有需要用时才能去动,可不能拿来玩哟。晓晓认真地点头。

原来,孩子小小的心灵里蕴藏着爱的宝藏,她想表达的爱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只有我们细心呵护,才会让这纯纯的爱如花朵般绽放得更美。

妈咪防误小攻略

1当宝宝在做一些反常的事时,妈妈先冷静,别急于发火,给宝宝为自己解释的机会,听取他的真实想法后,再来责罚也不迟。

2宝宝对妈妈表达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行动上出现偏错,造成不好的后果,妈妈不能只注意到后果,而应该充分肯定他做得好的部分。

3当误解出现时,需道歉。请拿出你的诚意,并且告诉他正确的做法,以免造成下一次误解,伤及宝宝的自尊心。

你会对付淘气孩子吗?


导读:淘气儿童往往“让人欢喜让人忧”,而对他们的家长来说,又往往“忧虑”大于“欢喜”。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总结了几位开明又颇富创见的家长与淘气儿童融洽相处的经验——

*不要让淘气儿童自感“异常”。要是家长常把“这家伙太顽皮了,连老师也怕他”、“这野小子的淘气整个街区都出了名”或“我从来没见到过这么淘气的孩子”等话挂在口上,顽童们便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与其他小伙伴相比不算“正常”。而正是这种“异常”的自我感觉,对孩子的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一学可能不利于培养孩子种种伏特品格。对家长来说,须意识到淘气仅是儿童的一种天性,既不一事实上是缺点,也不一事实上能预示着儿童的前程,因而并不值得对此大惊小怪。

*多点“好笑”、少点“好气”。家长对顽童做出的种种浍常常会感到既好气又好笑。如果顽童捣乱不算太大也没有让你太难堪,那么不妨少点“好气”、多点“好笑”。这不仅是限于宽松家庭气氛的考虑,而且还有利于你自己的健康,此外较为宽松的家庭气氛也有助于顽童克服缺点,健康成长。

*减轻淘气儿童的心理压力。许多家庭叭是以为淘气儿童给家庭带来了麻烦,但从不想到淘气儿童本身也可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闯祸受罚。要减轻孩子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家长一是须注意处罚方式,二是须注意在孩子每每乞丐错误取得进步或做了好事后及时予以肯定、表扬。

喜欢《你会引导孩子克服恐惧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