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发现公园里的乐趣

10-11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带孩子发现公园里的乐趣》,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步入小学,孩子开始面临紧张地学习。作为家长,你也许有一种遗憾,你甚至没有时间陪孩子去做一次短途旅游。别懊丧,最好的旅游资源就在你家楼下呢,那个街角的小公园却会带来很多的乐趣。

公园太小啦,一个八角亭,一个没规则的小池子,一小块长满杂草的空地,还有一条爬满紫藤的长廊,此外,就是几十棵树,除了苏铁、樟树、桂花树、栀子、合欢外,还有几株木槿,余下的那几棵就叫无名树吧,是你找了许多图鉴依然一无所获的那种树。

夏日的午后,你一手撑着阳伞,一手拽着宝宝走向小区门口的报刊亭买报纸时,在孩子的小步小步中,你可曾驻足在小公园亭子旁的那棵樟树下,教小孩静听树上的鸣蝉尽情歌唱?

“嘶—嘶—嘶—”你可曾夸张地描摹着那种声音,告诉伞下那双好奇的眼睛:这是知了在开演奏会?知了就是蝉,蝉就是《学前唐诗150首》里面虞世南的《蝉》边上插图中的那种昆虫呢。

“咕咕—咕咕—咕咕—”你可曾一高一低,一短一长地学着空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的布谷鸟的啼叫,提醒伞下那双天真的小眼睛,这就是布谷鸟夫妇在一唱一和?

“呱呱—呱呱—”你可曾告诉宝宝,池子里的青蛙弹琴很美妙?

有时是在傍晚,在宝宝童心大发逼你去木槿树下骑木马的时候,将她从那大公鸡塑料椅上抱下来时,你可曾指着夕阳下那满树的紫花告诉宝宝,那就是《幸福的花儿》那本图鉴上看过的木槿?你可曾指点宝宝看,在木槿下边,那种叶子葱郁的树开出的又大又香又白的花就叫栀子花?

清晨,在你带宝宝去奶吧吃早餐时,又一次经过了小公园。你是否突发奇想,带孩子抄近道,走上懒人脚踩出来的杂草中间那弯弯的黄泥路?你可曾蹲下来让宝宝找小草叶子上那晶莹晶莹的露珠,你让宝宝轻轻摇一摇,圆滚滚的小珍珠就倏地不见了。啊!就在小草旁的那棵无名树上,竟满是忙忙碌碌地爬上爬下的小蚂蚁呢。你可指着白白的小粒粒告诉宝宝,那是小蚂蚁的粮食,蚂蚁搬家是要下大雨的呢?

这点点滴滴,无声无息的学习,可随时随地,轻松自在。

在回家的途中,宝宝依然喜气洋洋。“我看到晶莹小露珠和蚂蚁搬家了。”在你顺路去楼下的小超市买香皂时,宝宝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迫不及待地向店里那位不大熟悉的伯伯唠唠叨叨了。

懂得新知竟如此欢快,这是书本知识所没有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想,在这句话中删掉“语文”二字,教任何一个科目的老师也定会同意的。

在高楼林立、车流拥挤的都市里,都市人与自然离得很远。然而,通过楼下的小公园,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悄悄播下了热爱大自然的种子。我想,这大概也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的内容之一吧。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带孩子做客的教育契机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致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最差的早教:不带孩子


大多数家长认知到的早教是诸如提高智商、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等,但这些想法都太急功近利了。其实,早教更注重在行为与性格上的培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丰富幼儿体验的过程。

对孩子而言,丰富他(她)对父母的体验格外重要。黄艳萍说,目前在武汉,很多家庭因为夫妻双方都很忙从而把孩子托付给长辈、保姆等,更有甚者把孩子全托给托儿所或幼儿园。虽然在吃、穿、住上尽量给予最好的条件,在物质上给予了最大的爱,但其实这样一来极大地减少了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是不可取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是孩子“熟悉的”那一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在孩子建立对父母的信赖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他丰富对父母的体验,也就是说,让孩子熟悉父母的声音、味道、面孔等一切可以让他辨别的因素。

0~3岁是幼儿大脑发展的黄金期,家长应该抓住这一重要阶段,付出时间与爱去尽量丰富孩子的体验,让孩子多感官吸收,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的表达。

专家讲授:丰富宝宝的体验

为什么有的宝宝很早就能清晰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有的宝宝发育正常却迟迟开不了口?对于现场家长的困扰,黄艳萍说,说多说少并不代表哪个孩子就聪明些,这与后天的刺激和体验关系密切。人的大脑里蕴含有具备各种潜能的“突触”,这些“突触”如果经常受到刺激,就能慢慢变成大脑的稳定结构,让人受益终身。如果得不到好的开发和重复使用,就会被大脑慢慢“删除”,这种潜能就等于关闭了。

多给宝宝洗澡

给宝宝洗澡,就是一个建立亲情很好的办法。因为在洗澡的过程中,家长是处于一个充满亲情和充满爱的状态下,在触碰孩子肌肤的时候,连眼神、声音都会变得非常温柔。除了一起洗澡外,建议家长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花固定的时间来陪孩子玩,即使时间不多。

少对宝宝说“你错了”

要多鼓励宝宝表达。即使他的表达是不正确的,也不要责备他。比如当你叫宝宝拿小鸭时,他拿来了小鸡,此时,不要告诉他“宝宝你拿错了”,而是用鼓励的语气告诉他“宝宝你真厉害,拿了一只小鸡过来,现在去拿小鸭过来”。

当他又拿了一只小鸡时,你还是应鼓励他说:“宝宝拿了两次小鸡过来,真厉害!”

玩是孩子的天性

很多家长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的孩子在玩时你去叫他吃饭,你很难叫得动他。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作为家长的你千万不要打骂他,因为他没有错。孩子的天职就是玩,而在玩中,他获得的不仅是快乐,还有体验的过程,那是他在学习。

互动问答:两岁宝宝喜欢说不

一位父亲:孩子刚满两岁,变得不听话起来,常常跟我们针锋相对,你让他干什么,他总喜欢用“不”来回应。总不能由着他的性子去,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调教?

黄艳萍:我们常说两岁是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家长不要命令孩子,也不要给予过多的指责,这会令孩子变得不自信。不如给孩子多一些选择,如果是安全、健康、卫生的,请鼓励和认同孩子的决定。比如叫宝宝吃饭,家长不要用发号施令的语气喊“宝宝,快点过来吃饭”,通常这个时候宝宝会说“不”。家长不妨换个说法:“宝宝,这里有面条和饭菜,你想吃什么?”相信宝宝会做出你期待的选择。

发现孩子和尊重孩子


发现孩子和尊重孩子孩子到底“懂不懂事?”无疑,大家都觉得啥事都不懂。

我们所说的“事”,是人情世故,尤其是社会关系这一块为主。还有很多复杂的,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从这些方面来说,孩子们是不懂事的。但是,我仍然坚信,孩子其实懂得非常非常多。他们有一个无比宽广的世界。

**的玩具超多。我拿了N个箱子装,还有部分摆,另有几个筐的还塞到橱子里去。每次及时整理,但有些小玩意儿还是容易遗漏。

昨天,**在儿童房玩一套消防工具。有车,有飞机,有云梯等等。但是少了一辆消防轿车。这辆消防轿车只有两个拇指粗。他问我这车上哪去了,我说不知道。隔了一会,他“命令”我道:“妈妈,你去外面给我把这辆车拿进来。”我心想这点东西哪找得着啊?别胡说了。结果他又说:“你去给我拿下嘛!”我没好气地应他:“上哪拿啊!”他有些不耐烦地说:“在外面,顶上!”后来我抱着他出去,在他的指引上,果然发现这辆小车子不知道何时被搁置到了客厅外面高高的置物架上,而且,是在一个画框背后。这么高的地方他摆不上去,他的视力也难以看到啊,他到底什么时候看到的呢?又是怎么记下的?

我正有些小惊叹,**玩了一会又“命令”我了:“妈妈,你去爸爸房间帮我拿那个小人过来好吗?”我说:“什么小人儿啊?”他说:“就是那辆中巴车上的小人,是司机!”——是有那么一辆玩具中巴,是有配着两个小人,一个表示司机,一个表示乘客。可是,它怎么跑到爸爸房间去了呢?不太可能啊!但是**坚持是在那,而且进一步指明:在抽屉里!我抱着他过去打开第一个抽屉,不在。**不耐烦地说:“是在第二个抽屉!”打开,拨拉了好久,那个塑料小人露了出来!

所以我发现,孩子会观察事物吗?非常会!他有他的世界,他只观察、关注属于他世界里的东西。

孩子确实是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的。孩子确实是“懂”很多的。说孩子啥事也不懂的人,是因为没有找到那条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

也有人经常叹服:“现在的孩子啊,精着呢!”事实上,孩子全部是“精”的,有过去和现在之分,是因为过去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更低(各方面原因所限),而现代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视而已。

明白孩子确实有他自己的世界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吗?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父母会因此更明白尊重孩子的价值与必要。最简单的就是吃饭的问题。

**不好好吃饭,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相反,每当他生病的时候,吃饭的态度反而更好些。不仅吃得快些,而且还会主动要吃的。仔细一想,因为他一生病,我就会想,他生病肯定胃口不好,爱吃多少吃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吧。于是,吃饭对**来说不再是负担,少了威逼,多了尊重。

**常喝豆浆,他每次喝豆浆,都是用吸管直接刺破豆浆袋再喝,但如果偶尔我不是刺破袋子而是直接打开袋子插入吸管让他喝,他就会哭闹。尊重他的敏感期,尊重他的习惯,就可能少了一次对孩子的责骂和训斥。换来了孩子顺利的成长。

……

总而言之,我经常觉得孩子的世界很宽,而且,颇为神秘。很有意思。我们是不是不要再武断地觉得自己比孩子强大很多,甚至要笼罩在孩子的世界之上了呢?

兴趣带孩子学好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都听说过,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管学习什么,兴趣永远是最重要的。学习外语也不例外,孩子有了兴趣,学习才见效率。

目前许多家长双休日为孩子报学习班的首选是英语学习班,于是孩子们纷纷加入到学英语的行列中,学习英语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孩子年龄越小,语言学习就越容易。家长让孩子从小学英语,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许多家长不懂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强制孩子认字母背单词,结果是自己教得筋疲力尽、火冒三丈,孩子学得枯燥无味、没有感觉。特别是在家长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渐渐失去信心,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这种结果是最可怕的,因为它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殊不知“磨刀不误打柴功”,兴趣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也曾说过“儿童就像饥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养料一样,天然渴望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而茁壮的成长,他们需要活动的认识,需要兴趣得到唤起和培植,他们要主动的发展自己”。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地去钻研学习,并使其以专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从事这一活动。幼儿对英语有了兴趣,便会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这便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所以进行英语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英语的兴趣是否被唤起。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幼儿期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新的认知点,家长更应考虑孩子情感上的需求,采用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来吸引他们。

孩子学习英语,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家长要有意识地把英语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家长在教孩子学英语时,要不断地变换形式,采用模仿小动物、敲榔头、敲门、开火车、击鼓传花、听故事、表演等来愉悦儿童学习的过程,使孩子学得兴趣盎然。

俗话说合则情生趣有,不合则情失趣无。教孩子学习英语对父母来说既是一种耐心的培养,更是智慧的挑战。

希望我们的宝宝学英语能越学越聪明,越学越高兴!

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发现孩子


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发现孩子xx刚才来上班,还没落座,就对我说:“今天中午快被孩子气死了!”

事情是:中午xx给孩子洗了澡,希望他舒服地睡个午觉。而且孩子感冒未愈,她很怕孩子吹到风。于是,她想方设法哄着孩子躺到被窝里来。

可是,孩子却被窗外楼底一个马戏团给吸引住了,非要站在床上对着窗户往外瞅。而窗户又因为没有及时打扫沾了很多灰尘。要给他穿上衣服让他下地去看,不肯;让他睡觉,不肯;让他离窗户远点别弄脏刚洗干净的手和刚穿上的衣服,不肯;转移注意力,不买账……因为硬把他抱开,他便大哭。xx火了,“想一巴掌摔他的脸,后来想想不能打脸,所以就在他屁股上来了几下!”

最后,xx只好给孩子一瓶牛奶,总算让委屈万分的孩子渐渐止住了哭声开始睡觉。

很理解xx那种怒火。是呀,带孩子有时候真的很烦,孩子会做出一些与我们的愿望完全背道而驰的举动,考验着我们的耐心,耗费着我们的精力,更有很多时候让我们感觉无可奈何。我也经常会有这种怒火。甚至发得更厉害。不过,我真心地希望自己和所有妈妈,都能少发这样的火。

其实,孩子也是很委屈的。xx的儿子那么“不听话”,其实只是因为一点:他想看马戏团。马戏团对一个孩子的引诱力当然很大,而这个孩子恰恰还不是能理解妈妈的苦心和担忧的时候——事实上,就算到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又有几次能真正听得进去妈妈那关于“多穿点呀,别感冒了!”这样的唠叨呢?假如xx能冷静下来,分析并理解儿子不听话的原因,可能就不会发火,而会想出正确的办法来对付。这场小小的母子冲突应该不会发生而变成很愉快的亲子时间。之后,xx用牛奶安抚和“诱骗”孩子放弃马戏团而睡觉,凑效倒是凑效了,但却有可能会让孩子今后使用类似的招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想xx可以这样想: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这说明我们的孩子有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欲望,这其实是好事;孩子会因为一个其实只能远远地听个声响的马戏团就如此执拗,也许平时带他外出游戏和活动的时间确实不够……这样的话,怒气可能会消。

而给孩子一盒牛奶,对洗过澡后的孩子其实是适合的,但如果能在小冲突之前就给,可能就没有“副作用”而只有健康效果了。

那么,以后,当我们被孩子“气”到的时候,先检查一下,我们是不是理解了孩子吧。

某一天,我带着**去一个朋友家里聚会。朋友的另一个朋友,也带着一个女孩,比**小一个多月,一周四多点儿。

另一个朋友,我暂且称为小A。小A可能因为从远处赶来,舟车劳顿,脸上很疲劳。吃饭时,孩子也和大家一起就坐,这时,孩子抓着调羹就往汤盆里一挖。小手也随着浸到汤里了;因为有孩子,朋友特意做了鸡蛋面条,但小A喂了几下就烦躁地放下筷子转而舀起一个芋包:“面条太麻烦了,还是这个方便!”孩子一直不肯安静下来,小A随手抓了一个辣薰鸭爪塞给她:“快啃这个,给我安静点!”

小A后来带着孩子先走了。大家继续聊天的时候谈起了小A和她的孩子,一个朋友说:“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越来越难管教。”

我也在想,我带**可一定要把握好管教和自由的尺度。小A的孩子无疑显得聪明大方,但我个人不太赞成小A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她太缺乏引导。比如当孩子非要往调盆里自己舀汤时,我们确实不能打击她自己吃东西的热情,但一大桌人在,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盆或者碗,把汤盛进来之后再让孩子自己吃;面条因为一根一根很长喂着不便,其实用汤匙捣烂些就会很方便,毕竟面条比淀粉做的包子更好消化更适合当主食一些;薰鸭爪因为味浓且香啃着很来劲,但这不是适合孩子的食物,偶尔让孩子尝尝未尝不可,不过应该撇弃那种不耐烦的口吻和态度。

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孩子肯定还缺乏管理自己和独立的能力。但又正好是自我意识构铸期,什么事情都想自己试试,有时候还表现得特别执拗。适合培养一些技能(比如吃饭),却又还离不开养育者的认真指导或者引导。这种指导与引导,需要的是耐心,需要坚持,需要技巧,孩子会在指导者的善意和耐心中,体会到兴趣的。

和很多人都会理解的一样:“孩子都是那样,很烦人,很难对付。”引导得好,可能就会很可爱,很好对付了。现阶段很辛苦,但总有一天会轻松下来的。林怡说:“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不教。”那么,现在的累,是为了将来不累。

看很多育儿博客,经常会对着电脑会心地笑。因为我觉得好多博客,尤其是初为人母的父母们写的博客,总是显得非常有激情,把孩子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写得“热情澎湃”,好似养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孩子——事实上,哪个父母不是这样过来,而且现在仍然如此呢?如今,我努力克制自己这样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不过还是很感慨:没有养育孩子,真的发现不了孩子的世界,那么神秘,那么有趣,那么烦人……

**三个月,有一天我把他放在躺椅上“坐”着,他爸过去哄他,但有所疏忽,导致**往边上一靠,碰疼了头。哭。然后我冲出来去抱起他安抚,他爸很内疚地追过来也想看看“伤势”,不想这家伙竟然明确地对他爸表示不满:“哼!”至今我都想不明白,这么大点的人怎么就知道发泄不满呢?

**前几天在街上,硬是要下来自己走,结果碰到一个台阶,他转过身来拖他爸:“帮帮忙!”我听了有些发愣:“谁教他说这话的?”

**要拿牙刷玩,我立即悄声对他爸说:“先把我新买的那只拿开。”结果在满把牙刷中,**一个也不要,冲着他爸不停地说:“拿来!拿来!”到底什么时候我那么轻声的耳语让他给听去了而且判断出是关于牙刷的事?

……养育孩子实在很辛苦,这种辛苦一般人真不太能体会,不过快乐又终究回报了我们的辛苦,仅仅是你看着孩子这样“无师自通”地成长,每天都让你有一些发现,就已足够。

在辛苦中发现孩子吧。

双职父母带孩子的那些无奈


双职父母带孩子的那些无奈今早在托儿所等了很久,也不见以往最早来的那位可爱女孩。女孩跟爸爸常住在一起,妈妈在另一个城镇上班,离这有点距离,只有周未才回来一次,女孩还有个哥哥在老家与爷爷奶奶生活。一家四口人,就这样各分东西。小女孩在托儿所里和同年孩子比,显得更懂事些,很有礼貌,她身上有着女孩的文静,但很有主见,并且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强。这也许就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的缘故,受爸爸的影响多些吧!

女孩每天七点就来到托儿所,因为她爸爸七点半得上班,所以她每天是托儿所来得最早的一位。晚上等她爸爸下班后再来接她。小女孩一到周六就特别高兴,用她的话说,又可以见到妈妈了。

记得有一次陪她在等校车时,小女孩告诉我,她期盼署假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见到哥哥,并且再也不用来托儿所了。我问她,是托儿所不好吗?小女孩却说:“好,但我更想和哥哥还有爸爸妈妈们一起,就是相处一个小时都行。”听了女孩说这话时,当时心里还真有点难受,一个六岁不到的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和能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

在小女孩还没来时,到了另两位孩子上学的时间了,我特意多等了五分钟,但还是不见人,我只好先带该上学的两孩子出门。可刚没走多远,听到女孩的妈妈叫声(星期一都是妈妈送,因为妈妈要回公司,就顺道送她来托儿所。)等我回头开门时,眼看时间不够了,我就说了句,一会小女孩的校车,可能难赶上了。

等我送走前面两位到校返回时,女孩的校车也来了。正准备带女孩去上车去时,小女孩突然站住回头望,原来是她妈妈在叫她,只是想告诉她校车来了。(可能是我说了小女孩的校车难赶上,所以妈妈就特意多留了几分钟。)可平时很坚强的小女孩,看到妈妈说完话转身离去的背影,却放声大哭了起来。这也是我来到托儿所这些天里,见到女孩第一次哭。女孩边哭边说道:“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可是妈妈走远了。估计妈妈这会心里也非常难过吧!但为了生活,她也有太多的无柰。

现许多父母关注了留守儿童,有部份都努力自己把孩子带在身边,但工作和孩子之间难以决择,为了生活,也为了孩子,只能坚持度过每一天。其实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看到小女孩哭的那刻,让我想起之前与xx分别的情境,真的让人心里难受。结婚前说自己有个无处安放的青春,那是年青的口号。现有了孩子后,就有了个无处安放的孩子,这更多的是生活无奈。

离异带孩子的男人该嫁吗


在类似婚姻中,我总觉得我是很幸运的,因为我老公爱我,重视我,其实这些都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谁也不能看透他的内心世界,但是从一些很小的事情上,可以表现出,它果然只是表面现象。

其实在他心理,他的孩子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为了他的孩子,他宁可跟你吵架,宁可让你伤心欲绝,还美其名曰,他也没有办法。什么叫没办法,这个世界就不缺少办法,只是你不是在选择办法,而是在选择伤害谁??一句没办法,就等于他选择了伤害你。

有个人曾发帖如下:有一件事几乎是肯定的,跟带小孩的离婚男人过,那个冤大头就是你,除了我之外,我见到的发生在我周围的例子太多太多。

刚才说到碰到一个好男人不如碰到一个好小孩,其实这种家庭的孩子多少会有点偏执。

记得有次去一个女同学家吃饭,不知道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就吵起来了,那个同学竟然当着我的面骂她后妈“不要脸,吃白饭”,那个女人掩面而去… 还有次跟一个很有钱的叔叔出去玩,就因为他给后妈买了件衣服,他的女儿就因为吃醋气得直哭,据说回家后那个男人还打了那女人…(情节不完全一样的事情,在我家里也是经常的发生。

可是老公却选择一声不吭,就算那个孩子婊子婊子的骂,老公也仅仅选择说他一句:你不能骂啊,在骂我揍你。结果呢,后来骂了几次,也没揍过他。)

有时候幸福只是一种假象,你想要幸福,在离婚带小孩男人中就要付出很多倍。本来很简单的一个家庭,夫妻互相扶持,和睦相处。可是因为他带了小孩,你对他孩子的态度极大的影响他对你的态度。

在正常家庭有这种事情吗?或者有人会说,没有这样的事情就有别的事情。那离婚带小孩的男人家庭就没有别的事情了吗?别的家庭拥有的正常的事件,在这个家庭同样存在。只是多了更加棘手的孩子问题。男人处理不好,婚姻的瓦解风险是很大的。

我现在就非常的后悔,总觉得这个家不是我的家。老公也不是我的老公。夫妻是什么,不是说都是商量着过吗?可是我家没有我说话的余地,什么大事都是老公说了算。我为什么要把它当我的家?我为什么还要把他当老公?夫妻同心在哪里?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带孩子发现公园里的乐趣》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带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