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10-11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年轻父母应以身作则

跟长辈说话或在一起时,你自己是否就不大尊重他们?或者,是否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甚至于,当着孩子的面时,说老人的坏话?如果你是这样的,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会尊重长辈,对长辈孝顺。更为危险与可悲的是,你现在对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往往就是当你老时孩子对你的态度。

所以,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的老人,和老人住一起的,能更加包容一些;和老人分开住的,即便工作忙也不能忘了问候老人,公休日尽量带孩子回去一起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从生活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孝”心

◎和孩子分享食物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有好吃好喝的东西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般不吃,看着孩子吃,孩子邀请一起吃时,或者问这个很好吃,你们为什么不吃时,他们一般会回答不爱吃。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大人是真的不想吃,或者,认为大人让小孩先吃是应该的,做父母的本来就要这样子。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自私自利、不尊重不孝顺长辈的性格。

当孩子吃东西,特别是好吃的东西时,父母应该与他一起分享。这样,孩子虽然少吃了一点,但却会换回他一辈子对你以及长辈的尊重,相当值得。此外,他也会更珍惜食物,可说是一举多得。

◎和孩子分享你的心情

很多年轻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不用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不好的心情。即便自己很累,也不愿误了孩子的玩与学习。

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孝顺也是要给机会学才能学会的,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来关心自己。比如,妈妈下班回到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上班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或者“宝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当他为你做了什么时,比如给你倒了杯水,要真诚、高兴地谢谢他———这也是一种孝顺啊。孩子会为自己也能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而高兴的。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进家门,把鞋一脱,乱扔在一边;玩具一股脑从箱里倒出来,玩完之后,满屋子都是玩具;上学、放学路上,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这是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的现象,大人们出于关爱自然而然地做这些事情,却从没想过这与孩子孝不孝顺自己会很有关系。

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这既让大人更省心放心,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样是一举多得的事。此外,一个人要能照顾别人,是建立在他能把自己照顾好的基础上的,如果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很难想象他会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孝顺长辈了。

◎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

孩子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者,除了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跟家庭教育有关。而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有利于培养他对家的责任感。

其实,三岁后,孩子自己就会对一些家务劳动表现出兴趣,这时,家长应鼓励,而不能以现在还小、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而拒绝孩子。应指导他去做,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帮妈妈倒垃圾,也是好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爱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让孩子知道孝顺长辈的知识

孩子有如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收获的往往就是什么。所以,你一定要让他知道小的要孝敬老的这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本身不说,不去要求孩子对老人要“孝”,孩子是不会知道的。家长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机会丰富孩子有关孝敬长辈的知识,多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之类故事。并让孩子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

小词典

“孝”之新译

以前我们所说的“孝”,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但到了今天,“孝”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它代表了孩子自己能独立,不让父母操心。此外,很多现代的父母已不需子女奉养,“孝”更多指的是陪伴与相处,同时,理解与沟通也更多地取代了一味的“顺从”。

提醒

父母要把握好“孝”的度

“孝”从来都与“顺”连在一起,所以才有“孝顺”。但现在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家长要求他们做什么时,他们总是会问“为什么”,问题多多,于是父母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顺从!由此,引申到不孝。

一个聪明、可爱、有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又听话的孩子,这是每个年轻父母的理想,但独立思考又常是与听话对立的。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孝”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听话,并不就是孝,不听话,也不一定就不孝,但一个前提是双方之间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要建立一个沟通的方法与相处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培养孩子的“孝”心。

家长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思考,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理大人的意见与想法。要告诉孩子,当他的意见与想法和家长的不同时,可以说出来,跟父母沟通交流,但当双方意见不一样时,最终还是要遵从家长的意思去做,因为,他现在还不独立,而家长的见识毫无疑问是比他要广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精心保护自尊心的火种。每个教育者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儿童,尊重他们的喜好、特长,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要善于联系具体的行动情境,向儿童揭示有关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对“是”和“善”的行为给予肯定,从而形成儿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孩子会从家长的举止中揣摩你对他的看法,当他意识到父母爱他、尊重他时,他就会儿地说到自己的价值。

坚持正确的教育引导方向。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尊心也有度。如果超越了界限,就会使儿童萌发“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意识,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家长一方面要让儿童懂得,求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谁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谁就应该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人的自尊的实现是同明是非、辨善恶分不开的,只有立身处世是非分明、趋善嫉恶,个人的自尊需要才能如愿以偿。

注意升华孩子的自尊情感。儿童的自尊心有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开始,儿童在某些方面显示出能力、取得了成绩,受到他人的肯定和夸奖,从而萌发自尊心,这种自尊是在某种“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儿童还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家长要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教育儿童取得更大成绩,从中享受胜利和创造的欢乐。

惩罚时也要注意到尊重孩子。对孩子的错误要从正面示例,正面引导。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孩子感悟到父母或老师是真心地爱护、尊重自己,并非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不能不分场合在别人面前惩罚或不尊重孩子。

注意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要从塑造儿童优良个性的整体出发,要与培养诚实、正直、谦虚、宽厚、勇敢、开朗、有毅力、负责任、热爱集体、热爱人类等品格因素协同起来。还要教育他们把自尊心发展提高到集体荣誉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上来。

教您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做父母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但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拓展道路: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定基础。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修课程中,有一部分专门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他们极为突出宽容的价值,强调宽容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贝尔奈说过:“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功地走下去,一定要培养他们多一点宽容之心。

第二次世界火战期间,有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经过一场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村庄。

为了能尽快与部队取得联系,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可是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找到自己的部队。一天,他们捕获了—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维持了几天,也许是因为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其中一位叫安德森的年轻战士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再次和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脱离危险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安德森肩膀上中了一枪!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撕下自己的衬衣替战友包扎伤口。

??那天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两眼直勾勾地,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非常饥饿,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没想到,第二天部队发现并救出了他们。

三十多年以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那一枪是我的战友开的。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很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因为我知道他想一个人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就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同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的宽容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孩子学会宽容,就能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有了宽容之心,就会形成善良的品格,能主动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同时还能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很难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同人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

下面就如何培养孩子宽容心提出几条建议:

1.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了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2.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消除这种现象,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多原谅一次别人,多给别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优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于知变和应变。如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观察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总之,宽容,是健全人格的必备素质,只有学会宽容的孩子,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受人欢迎的人。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如何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


点点是一个非常聪明、性格开朗的孩子,喜欢跟小朋友玩,但他有一个小毛病就是“常有理”,总是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把责任推到其他事物或者别人身上。这不,刚玩完玩具,妈妈让他收拾,他说:“一会儿我还玩呢。”过了一会儿,妈妈再让他收拾,他就说:“我累了,想休息休息。”可是如果小朋友来家里,他就责问人家为什么不收拾玩具,妈妈说:“你是小主人,你应该带头收拾呀!”他却说:“玩具是他玩的,应该他收,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点点仿佛什么事情、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是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对于这个聪明却不好说服教育的儿子,妈妈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像点点这样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却不自己做,做错了事情不承认,习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的现象,在其他孩子身上也普遍存在。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孩子没有建立一定的责任心。

有责任心的孩子让人省心、宽心、放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

责任心不像知识、技能和能力那样明晰可见,但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对自己有责任心的孩子,自觉水平高,让家长省心;一个对他人有责任心的孩子,亲善行为多,让家长宽心;一个对集体和社会有责任心的孩子,人小志气大,让家长放心。因此,有责任心的孩子表现出很多优点:自觉、自爱、自立、自强。可以说,责任心是一个走向成功和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而缺乏责任心的人与成功无缘分,与幸福擦肩而过。

孩子责任心的发展里程碑

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现的,它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成熟。

3~4岁:属于被动责任水平,孩子能按照家长的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务,显得很乖,是家长感觉比较顺手的一个阶段,但这时的孩子只是一味地顺从大人,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

5~6岁: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水平,孩子开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责任和规则,但是常常说到做不到,他人提醒能做到,自己不会提醒自己做,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年龄。

6~7岁:属于理解责任水平,孩子的认识水平更高了,不但知道对自己、对父母、对小朋友要负责,还初步知道对社会要负责,例如环保意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但是孩子由认识层面向行为层面转化的自觉性还不高,需要家长继续培养。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通过生命个体与社会共同施爱和被爱,互相感恩构成的。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还是亲朋好友,都要负责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的孩子考试成绩很糟糕,当家长批评他的时候,他却找出了一大堆理由来推卸责任。其实,孩子有推卸责任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有关调查显示,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有推卸责任习惯的占60%以上。

当然,这并不是孩子天生性格有问题,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道德败坏,这是因为他们的人格还不成熟,正是家长积极引导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慢慢纠正,那么他们推卸责任的做法将会有所缓解。事实上,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也是一个慢慢提升的渐进的过程,就如同智力水平的发展一样,从出生到性格成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家长所做的,就是对症下药,然后帮助孩子养成优良的习惯。

孩子喜欢逃避责任,主要是由于缺乏信任感造成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关爱和理解过少,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经常对他们实施情绪冷暴力,那么孩子会受到误导,从而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我要是敢承担责任,一定会没有好果子吃”的观念。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撒谎,有意识地去推卸责任,会形成畸形的人生观,就连心理上也会出现问题。而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会千方百计寻求推卸责任的方法,让自己免于受到惩罚。

此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凡事由家长说了算,让孩子只有听话的份,那么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把决定权交给父母,每当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想让父母来做出决定,让父母去帮助他们承担责任。

孩子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担当,家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知道,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是长期教育养成的结果,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好榜样,坚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习惯。

其次,家长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比如说让孩子自己去住一个房间,独立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整理和布置,自己完成清洁工作,家长不会去干涉等等,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PS:家长培养孩子敢于担当的意识和富有责任感的心是不可能是一下子就解决的,家长首先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其次激发孩子的潜力,最后家长们一定要把它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好问是一种天性。好奇是人探索世界的开始,是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你知道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怎么样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一)

外界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所以富有好奇心是所有宝宝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怎么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是所有宝妈都要学习的。

首先,宝妈要明白好奇心是非常有利于宝宝的成长的,因此宝妈一定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每当宝宝到一个新环境时,宝宝会到处观察这个陌生又新鲜的环境和周围事物。这时,幼儿的好奇心表现在自发观察、动手尝试、拆卸探究等各种活动中。例如,宝宝看到下雨时会问“雨是从哪来的?”“天上有神仙吗?”等等问题。

其次,还要好好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当宝宝一直在问问题时,家长不应该表现出厌恶、害怕的表情,更不能采用漠视、斥责和嘲笑的态度。在幼儿的探索行为中,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些丰富多彩的环境,给幼儿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鼓励幼儿自由的思考,无所顾忌的提出个人的问题和发表个人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最后,家长要学会区别对待幼儿的各种提问。 幼儿对不同事物产生好奇,提出各类不同的问题,教师应区别对待,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答,但答案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对于简单的问题,应立即回答,回答之后还可以向幼儿反问类似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认识,促使他们继续探索。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二)

好奇心是可以引导小孩探索、学习的,这就是家长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意义所在。那么,家长们要如何培养好奇心呢?

第一,家长可以带宝宝买一些需要创造力的玩具,比如乐高积木这类的玩具。它可以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除了玩具,家长可以给宝宝一些黏土、纸盒这类的制作素材,让宝宝自己发挥想象力,自己制作。

第二,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一些宝宝没去过的地方,去接触大自然。这样宝宝就可以看到平时在城市里看不到的花草树木以及昆虫、小动物等。宝宝见到的新鲜东西多了,自然就有好奇心了。

第三,给宝宝买一些课外书。书本是每个具有好奇心的宝宝快乐的最好媒介。小动物绘本也好,天文类绘本也好,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并不是十分重要,关键是能够抓住宝宝的兴趣,宝宝也喜欢读。

第四,家长们不能扼杀宝宝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们对宝宝的问题不耐烦了,或者是训斥了宝宝,宝宝就会失去兴趣,甚至还会害怕问问题。

第五,在家也要为宝宝创造一个新鲜的、有趣的环境。

家长是宝宝保持好奇心的关键。家长不要回避或不理睬宝宝的提问,不论如何都要回答宝宝的问题。因为家长的回答意味着认可宝宝的好奇心,如果不回答宝宝的问题就会影响宝宝的求知欲。其次,不要让宝宝的好奇只停留在书本和屏幕里,要带宝宝多外出接触实物才能刺激宝宝的好奇心。此外,外出还能开阔宝宝的视野。在外出的同时,家长可以多向宝宝提问,多问问“为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建立思考的习惯和培养好奇心。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和宝宝玩一些需要动手的亲子游戏,最好让宝宝自由的发挥。

最重要的是,宝妈不要以自己的思想束缚宝宝的想法。由于年幼宝宝的认知有限,可能会有很奇怪、超出成人逻辑的设想,这个时候妈妈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宝宝的想象力很丰富,总是说出一些异想天开和没有逻辑性的话,但是宝妈千万不要说破,要鼓励宝宝的想象力。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三)

孩子的天性就是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迫切要求弄个明白,对身边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就产生了要观察身边事物的动力,当他仔仔细细地观察后,就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力,从中就能学到丰富多彩的知识。所以,父母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及想象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往往不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有的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孩子高兴得又蹦又跳,边走边看,遇到新鲜好看的事儿,就要停下来看看,这时家长就会说:“快走啊,你真烦人。”“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有的干脆开口骂孩子,如此等等,日久天长,孩子的好奇心就彻底消失了。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象力表现得非常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孩子对什么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要给予尊重,千万不能敷衍了事,横加指责。

第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观察世界。

观察是孩子认识外部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国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经过认真观察后写出《咏鹅》着名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至今传诵不衰。鲁班是木工的鼻祖,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铁锯就是其中之一。据传他由于工期短,任务重,每天要起早摸黑地干活。有一次,在紧急赶路时,被一种草的叶子划破了皮肤,出于好奇,他不顾疼痛,马上低头观察那种草的叶子,为什么能那么快把皮肤划破。他发现这种草的叶子两边长满了小齿。因此,他萌发把铁片做成有齿的一种工具,即后来的锯。果然非常好用,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了任务。

有人统计,世界上的大发明家,他们除了认真刻苦学习以外,还都有很强的观察力,都善于奇思妙想,敢于创新,一件件发明创造,就出现在世人面前,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可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观察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重视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好奇心、好问,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天性,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动力,所以无论孩子的提问属于哪种情况,家长都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是向孩子进行教育的极好机会。如果家长敷衍应付,不但容易造成孩子错误的印象和概念,而且不利于孩子求知欲的培养。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好问表示出厌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

因此,重视孩子的好奇心,就要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要有启发性。对于定向性的问题(如那是什么?这叫什么?)要给孩子以直接明了的回答,但对于有逻辑关系的以及其他较复杂的问题,家长在回答的时候,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去思考,让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总结找出答案。

有这样一件事例:

一个孩子看到夜空中挂着圆圆的月亮,然后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月亮是圆的,月亮会一直这么圆、这么亮吗?”

妈妈并没有告诉孩子月亮会怎么样,而是说:“你觉得呢?过几天我们再来看看月亮好吗?过几天再来看,也许月亮就会告诉你他的秘密了。”

过了几天,妈妈找了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带孩子出来看月亮,孩子看到后,就问妈妈:“妈妈,月亮怎么变小了,没以前好看了,它还会再变大、变漂亮吗?”

这时妈妈仍旧没有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又带孩子来看月亮,当孩子又看到了圆圆的月亮后,他高兴地嚷道:“真有趣,月亮会从圆的变成弯的,又从弯的变成圆的。”

这位妈妈的作答方式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它既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明白了“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

第四,正确对待孩子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性行为。

孩子也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做一些很古怪的行为,这些行为或许在无形中带来一定的破坏性,对此,家长要正确处理,不能看到孩子造成破坏,就对孩子非打即骂,而要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有些事可以更好地去解决。例如,孩子把玩具拆得满地都是,作为家长,不要斥责孩子,而要给孩子说明玩具的制造原理,并鼓励孩子按照玩具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方法把玩具修好,并向孩子介绍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孩子学会使用玩具、爱惜玩具。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四)

好奇心,人皆有之,表现在孩子的身上尤为突出。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许多在成人眼中毫无作用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留连忘返,百看不厌的“研究”对象,对于那些在成人眼中平谈无奇的事物,他们却会感到那么神奇和不可思议,然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力成功的起点,爸妈要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向更高层次思考。

1、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假如孩子对电视遥控器或者其他事物发生了兴趣,与其担心他们毁坏物件,不如教给他们使用的方法,满足他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这样,孩子多了锻炼的机会,也能更好地激发其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事物的能力。

2、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孩子。

由于孩子的认知有限,因此常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或者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当他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坚持不懈地打破沙锅问到底。面对孩子的好奇心,爸妈一定要认真对待,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像力。

3、创设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蕴涵着丰富的可供探索的资源。家里的客厅、厨房、阳台,户外的公园、马路、随便哪个小犄角旮旯,都能成为引发孩子好奇心、诱导孩子提出问题的学习场所。爸妈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孩子的兴趣适时适度地提供材料和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动手体验。

4、在游戏中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敲敲打打,爸妈可以提供几根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棍棒,让他们尝试敲打不同质地的物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可以引导宝宝探究不同质地的棍棒敲打在同一物品上,产生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同一质地的棒子敲打在不同物品上,产生的声音又有什么不同等。

5、做个和孩子一样好奇的爸妈。

如果爸妈对周围事物显得十分冷淡,甚至对孩子的好奇心不以为然,那么孩子的好奇天性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压制。因此,爸妈也要在孩子面前做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引导他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6、鼓励孩子有更多非常规的玩法。

如果孩子的好奇心仅仅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上,那么孩子的好奇也仅仅是好奇而已。好奇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是仅仅停留在好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好奇的人很多,而具有创造力的人却并不多的原因。比如,在玩游戏的时候,要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开创自己的玩法,正是通过这种非常规的玩法,孩子才能让他的好奇心得到最好的发挥。

7、和孩子一同探究事物的奥秘。

孩子有时会有很多古怪的想法,面对宝宝的好奇心,爸妈可以引导他们设想很多的可能,然后帮助孩子一一证实,或是一一否决,这样做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获得事物的真相。

育儿观念: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育儿观念: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许多父母都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是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实,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就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

美好教育认为:父母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好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父母可以适当地与孩子谈谈家里的花销添置及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心中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2.不要鼓励孩子告状。如果孩子常在父母面前说别人如何如何,那么,他就是在学着怪罪别人。作为父母,您要是听从孩子的告状,就等于是对他们说:“妈妈会帮你处理这些事情。妈妈知道你还太小,应付不了这个。所以只要任何应该让妈妈知道的事,就要告诉妈妈。”这种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告状,妈妈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你打别人的小报告。”当然,父母必须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如果别的小孩正在做比较危险的事情,孩子跑过来告诉你,你肯定要重视。

3.让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父母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必须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4.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父母要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怎么能去关心人,更何谈去帮助人呢?同情,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感情,因为同情,才能患难与共。教科文组织呼吁人们:关心全球生存环境,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关心其他物种……同样在中国大地一个人撕心裂肺地叫喊:“救救孩子,帮帮我”。那是一个母亲抱着被车撞伤的女儿跑在医院路上。“谁来帮帮我,我跑不动了”,然而人群漠然,没有人伸出援助的手,那女孩终因流血过多,死在急救室里。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所以,如果丢开人的同情心,不去培养,一切道德都无基础,人类社会将无法维持,而人也丧失其所以为人的天性。作为人,只有具备了善良、同情心,才能在心灵中产生一系列崇高的感情,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自然、社会的关爱与责任。可见,同情心的培养对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进步是不可缺少的。同情心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儿童对家庭成员的同情心

这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起点。儿童往往首先表现出对一切漠不关心,特别现今独生子女家庭,大家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接受的都是别人对他的爱,孩子也以自我为中心,他不会去关心别人给予别人爱,他人的命运、苦乐都与他毫无关系,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享受。

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思想情感,找到他与外界沟通的兴奋点是关键,他在什么情况下高兴,他在什么境遇中忧伤,然后让他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是预防儿童滋生利已主义的重要条件。比如说,我们可以教他们学会上学放学要和家人打招呼;多帮家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当家人身体不适,要主动问候和服侍等。通过这些小事让同学懂得怎样和家人和睦相处。要使儿童掌握“绝不能靠剥夺他人幸福来建立自己的幸福”的信箱,必须有相应的家庭环境。一个充满友爱、互相关心的家庭是培养孩子心地善良、与人为善的基础。

二、培养儿童对同学及周围人的同情

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从发展他的道德情感入手的,培养儿童不仅具有同情家庭成员的情感还具有同情周围人的情感,包括同学老师。学校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有效途径。从孩子入学第一天,学校就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思想,一个人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不安和不方便,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不要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愉快,这是做人的一个起点。不要把废纸扔到地上,不要在课堂上大声喧哗……告诉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老师,尊重所有为他提供大量物质、精神财富的人,这更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同情别人的起点,你尊重他人,才能去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最后才能达到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如果孩子从小不能以关心他人为乐,不懂得因自己的同学遭遇不幸而难过,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是一个不懂感情、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们的教师通过发生在孩子身边点点滴滴的好人好事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类情感的至真至善。正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校运会上,班上的同学有的为运动员加油、打气;有的为长跑运动员提鞋,拿衣服;有的为准备上场的运动员松骨、放松,好让他在比赛中发挥出好的水平。这些都是同学们互相关心的表现。我们经常树立榜样,表扬表现好的同学,让他们懂得真善美,并用自己的行为努力追求真善美,只有这样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充满爱。

三、培养孩子对大自然以及动物、植物的同情

大自然同样应当成为儿童同情心、怜悯心的普及对象,“不能踩花草,它们也有生命”,“不能残害动物,他们也是人类的朋友”。只有具备善良之心和同情之心的人才能甘愿保护弱小者,才能对人类不公道的事情见义勇为,挺身而出。

关心他人的命运,关心大自然的命运,关心我们的地球,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是我们培养儿童同情心的目的所在。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必须从儿童开始,因为儿童身上正在形成的“我”的情感,是善的情感。同时也包含着自私的情感。我们尤其要关注“小皇帝”一族,他们以我为中心,好吃的自己先吃,好玩的自己玩,不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一切都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家长们把一切献给孩子,“就这一个孩子”,只求孩子一切都好。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对父母忘恩负义,冷酷无情,漠不关心,进而,以后对周围的人也不闻不问,只注意自己和自己的愿望。类似这样的实例,生活中有很多。

所以我们说同情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才能给其他人带来关心友爱,快乐与成功。同情心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性的善良与关爱,这些人情的光辉会让这个世界美丽起来,并产生伟大的精神力量。

孩子的情商如何培养


孩子情商低怎么办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当下情绪。因此父母应先帮助孩子辨识出现有的情绪状态:“所以你不开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养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多安排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

家长怎样培养情商低的孩子

家长要作孩子的表率

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用最细致的目光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模仿和学习着。在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学会了您那一套。所以,父母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

坚持一贯的家教作风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爱不能是溺爱、偏爱,而应该是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允许做;什么不许做。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如一。如果只对孩子提出要求,而不督促孩子,时紧时松,朝令夕改,这样就难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也会对家长的要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从而失去威信。只有坚持始终如一的严格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以积极肯定为主的正面教育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应多作积极的肯定,从正面引导孩子向目标发展。孩子受到激励和赞扬后,上进心就会得到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实际,对孩子越信任,与孩子的感情越融洽,便更能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用适当的奖励,肢体举动来表达赞扬和愿望。没玩没了的数落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爸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 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爸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

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爸妈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方法。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爸妈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要经常表达爱意

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绪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不过分溺爱

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培养孩子情商注意事项

自知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

父母多多赏识孩子。当孩子表现良好或者有点滴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适度的赞美,鼓励孩子。

自尊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做出无情的指责,而应该耐心地引导,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会令孩子尽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自控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狂躁不安的状态,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父母可以通过规律性的亲子阅读、书法练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引导孩子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

爱劳动是孩子应该养成的一种好的品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并从成功的独立行动中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因此,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际交往

孩子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亲子关系、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等人际规则,让孩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