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孩子真正无条件的爱?

10-12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什么是对孩子真正无条件的爱?”,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现代社会中,要教养一个情绪健康的孩子是个越来越难的工作。我们要对父母们说句满怀期望的话:我们希望你能享受与儿女之间的亲爱关系。

孩子如何才能觉得被爱

本书的焦点在于为人父母非常重要的一面—满足儿女对于爱的需要。如果儿女觉得自己真的被父母所爱,那么在他们生命的各层面都会对父母的指导比较有反应。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你的儿女对你所付出的爱有一个更深的记忆。当你表达他们能理解并能回应的爱语时,他们就能记住!

如果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我们必须学习表达他们的独特爱语。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感受爱的特有方式。基本上,小孩子如同所有的成人一样,会使用五种方法来传达和感受爱。这些方法有: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及服务的行动。如果你家中有几个孩子,那么很有可能他们每个人的爱语都会不同。因为孩子既然常有不同的个性,那么接收的爱语就可能会不一样。通常,两个小孩子会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爱。

“无论如何”都一样地爱

不管孩子最了解的是哪一种爱语,他都需要你无条件地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表达。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引导之光,它可以照亮黑暗,并使父母知道自己的情况与如何教养儿女。没有这种爱,教养儿女是令人为难与困惑的工作。在我们探讨这五种爱语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无条件之爱的本质与重要性。

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要爱他们。亦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如何,还有最难的一点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要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便他们行为不佳的时候。

这听起来很像是在纵容孩子,绝不!只是要求父母先做第一优先的事而已。亦即在采取任何有效的训练和管教之前,孩子的情绪爱箱先要被填满。一个爱箱充满的孩子对父母的指导会有回应,而不会怨恨。

有些人深怕这会惯坏孩子,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孩子接受再多正确且无条件的爱也无妨。当然一个孩子或许会被缺乏训练或不适当的爱所惯坏,但这都是错误的训练和给予所造成的。真正无条件的爱绝不致于惯坏孩子,因为父母给再多也不为过。

这些原则对你来说可能很难认同,因为它们与你先前习惯了的想法格格不入。情形若是如此,你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可能就不容易了。然而,你若能操练并了解到这些原则的好处之后,你会发现比较容易做了。既然你知道因为爱不同,会产生适应良好又幸福的孩子与没有安全感、易怒、难以接近、不成熟的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请在这里暂停一会儿,做一些有益于孩子的事情吧!

如果你未曾这样爱过孩子,在开始做时可能会有困难;但当你无条件地去爱,并在各种关系的层面中变得更会付出与爱人时,你会发现它具有令人惊奇的效果。当然,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你也不能期待自己能够随时无条件地爱别人;但当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时,你会发现自己比较有能力去爱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不矛盾


面对外界的指责,梦鸽说“儿子是忠厚孩子,错的是社会环境”。

人是多面的,一个人在家人,朋友,陌生人的眼中,往往会展现不同的一面,加起来了,才叠构成一个相对接近于真实的人,所以,对于一个不相识的人,更难以依靠媒体,或者父母的描述,去进行判断。之所以关心,是因为涉嫌犯罪,而这个时候,大家关心的是证据,其他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们这些外人来说,毫无关系。

至于社会环境,很遗憾,确实不理想。我不知道别人,但是自己为人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担心有坏人,会伤害自己的孩子,或者把孩子带上邪路,去做一些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也因为这样,更明白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战战兢兢。因为要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应对这个复杂社会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有些话,是不能够说的,有些人,尽量的远离。说到底,让孩子有一个是非观念,毕竟,孩子总不能够二十四小时保持在父母的视野之内,那个时候,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学习去判断,学习去成长。

在Facebook上看到香港的朋友们在分享一封信,一个家长对另外一名家长的投诉,起因是这位家长发现,在这些学龄前的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特别的霸道,不单单把玩具全部归为己有,而且还打那些想要和他分享玩具的同龄人。而最让这名家长担忧和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那个孩子的家长就坐在一边,对于自己孩子的作为,视而不见。这名家长在信的最后提醒那位家长:孩子如何成长,父母的教育很重要,也因为这样,虽然和自己不想关,还是觉得,应该写这封信。

一些留言觉得,小孩子嘛,何必如此较真?看到这样的言论会觉得非常担心。毕竟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社会环境当然重要,而这当中包括父母如何教养,孩子的行为举止,很多时候就是父母的是非对错观念的同步反应。也因为这样,看到那些带着孩子,在公共场合和别人大声吵架,甚至动手打人的父母,会担心,这样的言传身教,孩子未来会不会有同样的暴力行为倾向?学术调查结果就显示,具有家庭暴力行为和倾向的人,大部分的父母,就有家暴行为。我采访过家暴的受害者,她说,自己的公公平时就会殴打婆婆,也因为这样,丈夫惊讶于她提出离婚,因为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过来了,而婆婆就一直在劝她,夫妻本不就是“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吗?

也因为这样,当一个孩子出现行为差错的时候,是不是身为父母的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教过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偏差,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在孩子出现坏习惯或者不检行为的时候,有没有及时提醒和制止?对待孩子,是不是毫无原则,而把这种无原则,理所当然的人为,这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同样在Facebook上,美国的朋友分享了一封,一位美国妈妈写给儿子的信,在儿子选择在Facebook上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之后,身为父母,和儿子的朋友们一起,同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如果是我,会觉得非常伤心,当然,更会反省,为何孩子选择不和自己当面谈呢?

这位妈妈的信很短,他告诉儿子,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他的性取向而有任何的改变。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一句话,提醒儿子,收拾房间里面的饮料罐头和茶杯,不要等到蚂蚁爬进去之后。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位无条件,但是有原则的妈妈。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当孩子犯了错,别人都不喜欢他,或者不接受他的时候,他会知道,自己的父母不会抛弃自己,就算自己的孩子做的选择,不是自己的心头好,甚至不喜欢,但是只要没有犯错,不涉及到是非,依然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坚持原则,意味着不会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甚至颠倒是非黑白,强词夺理,或者利用手中的特权,为的就是帮孩子推卸责任。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经常看到这样的家长,孩子跌倒了,冲过去扶起孩子的同时,拍打地面,然后告诉孩子,那块地是坏人,它已经接受了惩罚了,所以不要再哭了。那块地其实就像社会环境,跌倒往往是因为不平坦。可惜这些家长没有借机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地面如何保护好自己,也没有提醒自己,遇到这样的地面要更小心看管孩子。而想深一层,这是因为这些家长本身的固有思维,一旦发生问题,原因一定在外部,从来不反省自己。

育儿心得:无条件养育


育儿心得:无条件养育

1.爱的暂停与撤回(“你做那样的事,我都不想跟你在一起了”“你那样做我就不爱你了”或家长不动声色地撤出,变得冷漠)是一种精神上的“强迫性孤立”,可能比惩罚手段更残酷、更恶劣,最显著的长期影响就是孩子的恐惧感。

2.有撤回爱经历的孩子,道德感一般较差,交往时不会特别顾及周围的环境和氛围,也不会考虑某个人的感受和需要。

3.坚决反对惩罚。“迫使孩子承受某种不愉快”的行为都应该制止。自然后果也是一种惩罚,我们可以提供帮助时,却没有。

4.奖励对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或学习质量毫无效应。和惩罚一样,奖励不仅不起作用,有时还会起反作用。当不再有东西奖励时,孩子就会比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更不愿帮助他人。

5.表扬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与其他形式的奖励一样差劲。研究表明,出色完成某项创造性工作的人在受到表扬后,通常不会顺利完成下一项工作。描述你所看到的,而非评价,不要说“画得好!我喜欢这些画!”而要说“你给那些人物画上了新东西,他们有了脚趾头。”一旦我们评判,孩子就会趋向停止思考他们所做的事情。

6.夸奖或道谢取决于三种情况:为什么要说,对谁说,说了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了表示善意可以说,对孩子慎说,孩子表现出期望得到评价时少说。引导孩子关注行为而非关注父母的反应。

7.少说,多问。

8.真正关心孩子的家长会留意孩子的举动,会经常将其看到的一切描述给孩子,并邀请他一同反思其行为背后的含义。解释其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引导反思:你摆好了桌子,这样我做饭时就方便多了。是什么让你觉得把自己的饼干分给别人的?

9.限制批评的次数,将反对意见咽回肚子里。将焦点放在某个具体行为的错误上。保持冷静,尽量温和有礼;不能冷静时,隔离下自己。

10.重点是怎样做得更好,而不是应不应该做这件事情。

11.远离威胁,远离贿赂。

12.尊重孩子的发言权,当孩子询问能否做某件事时,应该说,哦,你认为呢?和孩子一起做决定。

育儿观念: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和身边的人


育儿观念: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和身边的人我让你做你想干的事情,不一定是我接纳你,我不让你干一些事情,不代表我不接纳你。接纳是接受和理解,无条件的接纳就是不按某一种要求和条件去接受和理解一个人。

一次有个朋友事先和我约定好谈事情,我冒着大雨赶到约定地点,他却说之前已经沟通过两次了,下了雨他就不来了。我当时很生气。说给另外一个朋友听,她说:“这点小事就让你生气了”,我当时就发火了,你凭什么说这是小事啊,我就是生气。还有一次打雷闪电,我一个人在家感到害怕,刚好朋友打电话来,我说自己一个人挺害怕的,他说:“这有什么可怕的”,我当时特别伤心,我觉得他不在意我,他否定我的感受。

我们大人之间的相处,还可以大方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凭什么说失约是小事?你凭什么说打雷没什么可怕的?还可以说出来。而孩子呢?有次听到邻居家的妈妈对她女儿说:“有事你也哭,没事你也哭,这么大了,成天哭像什么话”。“有的事情值得哭,不值得的事不要哭”,这个值得是谁的标准?大人的?还是孩子的?还有家长说:“都快六岁了,也该懂事了,吃完香蕉,垃圾香蕉皮乱扔。”多大的孩子就应该不扔香蕉皮了?

孩子们一直都不和我们争辩,因为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我们的人生经验,经历的比孩子多很多,我们不自觉的就把自己理解的人生讲给孩子听,自以为正确。我们用这些道理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要,然后指责他们的行为。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其实我们的内心都渴望别人的理解,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允许,都不喜欢被否定,不喜欢被看作自己没有别人做的好。孩子的存在纯净自然,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被我们压抑的需要和渴望。所以我们要慢慢地,用心看到需要,然后认可需要,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无条件接纳,才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我们接纳孩子,接纳身边的人,是无条件地接受和理解他的这个人,他的感受,不设置标准,不设置条件。而并不代表这个人做什么,我们都无条件地接受。条件接纳孩子和身边的人,有条件的接纳他们的行为。

爱你无条件,但是有原则!


周末,我带孩子去超市,看见一个小男孩在缠着妈妈哭闹,仔细一听,是妈妈不允许孩子乱买零食,这位妈妈一怒之下冲孩子嚷嚷:“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男孩的哭声并没有就此停住,反而哭得更大声。

妈妈终于气急败坏地发了狠话:“你还哭,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你自个儿在这里哭吧!我不管你了,我走了”,妈妈果真转身而去,小男孩发了疯一样猛地追上去,紧紧地抱住妈妈的大腿,一边声嘶力竭地喊道:“妈妈!”,一边继续哭得痛彻心扉。妈妈拍了一下孩子的脑袋“别哭了,赶紧走。”

“再哭就不要你了!你自个儿在这里哭吧!我不管你,我走了。”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说出类似的话语,也许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听话,不调皮捣蛋、好好学习;但是,我们采取了错误的方式:用“妈妈的爱”作为威胁工具和惩罚手段!

对于孩子来讲,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那么,妈妈——这个我最亲近、最信赖、最喜欢、我作为全部依靠的人,就不再爱我了!我将失去妈妈的爱,甚至失去妈妈!

当孩子听到这样有口无心的话,他会感到非常恐惧,他会担心,他会失去“安全感”,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会不断地反复试探和验证“妈妈是否爱我”,如果我怎么样,妈妈是不是就不爱我了?这些话就像刺向孩子的一把利剑,伤人又伤心。

“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处。”所谓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优点或者缺点,父母都要接受并鼓励孩子。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只接纳了孩子表现好的一方面,或者说,只接纳孩子满足我们要求的那一面。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好,如果孩子学习好,我就接纳;我们希望孩子活泼,如果孩子活泼,我就接纳……反之,我们就很难心平气和地坦然接受。

这样的爱不是真爱,是“有条件的爱”,条件就是:只有当孩子达到我们的标准时,妈妈才爱你;不然,我们就发狠话“妈妈不再爱你了!”、“妈妈不要你了!”

杰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不懂得爱学生的人,不配当老师,不配进入教育的圣殿。”

“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始终如一,而且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是不变的,不管他有哪些缺点,不管他做了什么事,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这样无条件的爱会带给孩子一种坚实的“安全感”。

6岁前,“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安全感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基础,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受冷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逃避问题、嫉妒别人等。

所以,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犯错之后就失去了妈妈的爱,要让孩子知道,即便你没有达到爸爸妈妈的标准,我们依然爱你,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但,有原则。

什么才是“有原则的爱”呢?

比如:孩子吐口水,说脏话、偷东西、攻击他人、伤害他人、不遵守社会秩序、无节制地提出物质要求等等,对于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和不合理要求,家长确实不能纵容,这就是原则。如果听之任之,或者助纣为虐,那就变成“无原则的溺爱”。

当孩子做错事,犯错误时,我们依然爱孩子,但是,我们不能纵容,应该耐心地引导和帮助改正。语言的警告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而不要说“妈妈不喜欢你”,也就是,要就事论事,对孩子可以不爱他的某些行为,但是,不可以不爱他这个人。

至于“惩罚”的方式,并不是收回“妈妈的爱”,可以换成:事先与孩子做好约定,并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如果你不能严格遵守约定,那么,下次一个东西也不买。

假如孩子这次不遵守,下次也不执行,怎么办?那是怎样坚持原则的问题,家长的态度要温柔,但是立场要坚定,“狠”就要狠到位,要是孩子一哭一闹一撒泼你就妥协,在关键时候心慈手软,当然不行。

《大卫不可以》,这个长着土豆脑袋露着小尖牙,挂着坏笑整日调皮捣蛋,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把妈妈气得七窍生烟的“小恶魔”,博得了多少“现实版淘气包”们的共鸣!

世上有哪个孩子不渴望自己像大卫那样,能够在洁白的墙壁上天马行空肆意涂鸦,在洗澡时大闹天宫把浴室变成游泳池,在锅碗瓢盆上疯狂敲响欢乐协奏曲,每天玩到全身黑乎乎、脏兮兮、夹着杂草和泥巴回到家,天不怕、地不怕、踩着摇摇晃晃的椅子攀高取物,把好吃的土豆变成玩偶,脚蹬高腰靴、穿上紧身衣、带上蓝眼罩、扮演无敌超人?

大卫的妈妈,隐藏在图书背后的主角,通篇只有一句话:“大卫,不可以!”虽然妈妈不曾露面,但是,书中早已读出她的愤怒和严厉。直到最后,大卫在客厅里打棒球击碎了花瓶闯下了祸,可怜的大卫被妈妈处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反省思过,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惶恐万分,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淘气包啊!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暴躁抓狂的妈妈忽然变得温柔似水,亲切地呼唤:“宝贝,来这儿”“大卫,我爱你”!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倒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温柔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围绕,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浓浓的母爱,“风雨”过后见真情,妈妈的爱顿时化解了大卫所有的泪水,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无论你多么淘气,无论你把家里弄得多么乱,无论你给妈妈添了多少麻烦,无论妈妈多么生气……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妈妈的怀抱永远是你温馨的港湾,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但是,有些不可以做的事情,还是不可以做,妈妈依然会制止你、规劝你,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妈妈希望你改正,这就是“有原则”。每一个“我爱你”之后的转折“可是”,都是在提醒孩子对你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你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你要为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承担后果,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这就是“有原则”。

真正决定孩子性格的是父母


如果您是细心的父母,您就会发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和模仿力,而这些能力需要启发和引导才能发展的更好。所以做为父母您一定要做的以下几点:

1,身教重于言传。

2,多一些耐心来引导。

3,多一些倾听和赞美。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5,不要在孩子身上发泄您的负面情绪。

6,培养孩子的自信。

英国道德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他的著作《健康和家庭是最宝贵的财富》中提到:学校对于儿童性格的养成几乎无能为力,真正决定这种性格的,是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和同伴。学校里的教育即使在完备,知识再多,倘若学生每天仍必须回到那肮脏,堕落,不幸的家庭,那么他所学的一切都无法抵消这种家庭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倾向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所以你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1,孩子要有正常的智力。

2,孩子的心理素质要好。

3,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

4,孩子要善于与人交往。

5,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6,孩子有良好的个性。

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条件?


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条件?看到**妈妈在讨论“是否要生个‘穷三代’”,我的理解就是爷爷奶奶穷,父母穷,还要不要生个孩子一起来“承受”穷?事情的起源可能是有位女士在网上发帖,说不能给月薪2500的老公生孩子。也许月薪2500在北京这种地方真的不算多,但是在北京月薪低于2500元的人的可能也不少吧,可是这能作为我们不要孩子的理由吗?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放在这儿不一定对,但是却可以清晰地诠释孩子和金钱之间的关系。

我休产假的时候,经常带着孩子到我们小区外面的一个小游乐场散步。那有一个简陋的铁皮房子,里边住着五口人,一对老夫妇和儿子一家三口。当时,我也是惊叹,不知道这五口人是怎么住的。

因为经常到那去玩儿,和老人比较熟悉。一天老人问我:“你老公一个月能不能挣1000块?”估计老人可能以为我没有工作。我笑着答:“差不多吧。”于是,老人特认真地说:“那你还能再生一个。我一个老乡,一个月挣700块,还生了一个老二呢。”

我回家和老公说起来,我说,你看那个老爷爷说了,只要你能挣1000块,咱也能生老二了,哈哈哈。老公说:“现在你们两个都把我整死了,我再要一个,还活不活了?”看来,生不生孩子和钱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父母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呵呵。(我倒是想生,可是不符合政策,呵呵。)

当然,我举这个例子有些不切实际,因为我们都不想让孩子“享受”贫穷的生活,我们都想给孩子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一个富足的环境,一个能给孩子创造更多机会的环境。可是,那多少钱算够呢?我想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想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们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在作祟。我们都想过得比别人好,我们都不想让别人看瘪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非要和别人比的话,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有幸福感,我们还是往下比,而不要往上比了吧。往上比,我们永远都会觉得我们的生活太差了,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条件太差了,至少我是这个条件。我同事的一个朋友,为了让孩子插班进入某大学的附小,花了15W,据说今年某附小的赞助费涨到了20W,虽然对外宣传是12W,但是,我肯定不会花十几万的赞助费去让孩子读所谓的重点校,我不舍得也觉得不值得!我觉得孩子好,在哪里都会好。

还有,很多学校现在都推出各种各样的夏令营、游学活动,甚至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国内的还好说,国外的动不动就是好几万,大孩子可以自己去参加,小孩子还需要有一位家长陪同,去一次,还勉强能够忍受,但是如果寒暑假都去,估计好多家庭都会财政吃紧吧。

反正,如果想给孩子花钱,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班、机构来让你给孩子挥霍,可是,真的有必要吗?孩子过着“富人”的生活,父母却要节衣缩食,因为我们都不是挣钱无数的人,我们都是靠工资吃饭的人,我们这样做带给孩子的是什么?是攀比、是虚荣、是对家庭、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还有,富人家的孩子在物质上可能是富有的,但是精神却未必富有。他们的父母为了更大的财富,拼命工作赚钱,经常会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或者是他们想陪孩子也没有时间,所以对现在富二代的孩子经常惹出这样那样的是非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我们虽然财富不够多,但是我们能带给孩子充足的爱,我想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弥足珍贵的。

我经常对朋友说:“其实现在我们都是幸福的人,我们现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不能总想着和富人比,那样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失败的。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谁都不要比,因为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现在有很多下岗工人,人家一家人过得也很快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充足丰盈的,这才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源泉!”

记得一个出租车司机师傅和我说过,他从来不像好多司机那样,没日没夜地跑车,他每天固定跑几个小时,中午一定会找个地方休息一小会儿,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也是对乘客负责。晚上雷打不动都要回家和孩子老婆一起吃晚饭,他说,每天都能和孩子老婆一起吃顿饭,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了。

所以,我觉得,不管收入多少,有爱才是最终要的。在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不是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够和你爱的人、爱你的人相伴相守。所以,只要你有了足够的爱孩子的心,那么就生吧,拥有充盈的父母之爱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今天女儿幼儿园组织采摘,不让家长陪同。爸爸和奶奶怕孩子太多,幼儿园老师照顾不过来,所以没让**去。

早上**刚一醒来就哭了,说:“特别、特别、特别想去采摘。”说起女儿想去采摘的理由也挺可笑的,她喜欢教她舞蹈的马老师,而马老师会在这次采摘的过程中充当领队。好象马老师也特别喜欢女儿,昨天还嘱咐女儿说采摘的时候要穿那件红色的小外套,防凉、防蚊虫、照像还漂亮。结果,今天不让她去了,女儿当然很伤心。

其实我心里是想让**多参加集体活动的,特别是**自己愿意去做的事儿,我更是无条件的支持她。看着女儿流满泪水的小脸,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的心都碎了。可是,经常因为孩子的事儿与老公、婆婆对峙,我也累了。再说,的确女儿还有点小,才五岁。不让家长陪同,万一有点什么闪失怎么办,到时候老公和婆婆不得把我吃了。于是,我妥协了。宝贝,对不起了,没能让你做让你开心的事儿,妈妈真的很抱歉。

老公和婆婆总把“我也是为孩子好”挂在嘴头上,其实怎么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你们想过吗?我觉得,对孩子好应该是多用孩子的立场去思维。多想想: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孩子真的开心?而不是让孩子遵从你们的想法,适应你们的习惯!大人想问题要考虑的方面太多,而孩子很单纯,她的想法只有一个——我想要一个东西、我想要做一件事,而不是想我可以要这个东西吗?我能做这件事儿吗?

所以,家长们希望今后你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让孩子开心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呀!

育儿心得:信任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爱


育儿心得:信任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爱

谈到育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写出了我们应平等的对待孩子,更应该尊重、理解,信任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爱!

家长是子女所有行为的被模仿者与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材,父母良好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益。

然然是一个脾气很倔且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孩子,你越是对她凶,她就闹得厉害,你要是蹲下来好好和她说,反而会听你的话。

孩子的性格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养很重要,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们要尊重孩子,随着孩子年龄逐步增长,孩子开始学会思考不再盲目服从,平时我们多采用沟通办法,语气婉转,放下架子和孩子讲话。比如说,看电视时间长,我们采用提醒,告诉她再看一会儿就要休息了,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或因应实际,定下制度,例如,我家然然每天晚上不愿意早睡,这时我就要求他,凡是超过8:30分后就不准玩了,这效果很好。

然然从小就很好动,最会模仿大人样子,看到我们搞卫生,她就抢着拖地,拿起拖把到处挥动起来,尽管有时候反而弄脏了,可是看到她认真快乐的样子,我就开心了!还有的是不要用暴力“征服”孩子,要学会耐心教育孩子。我常因小宝做事太拖太慢,把我说的话装作没听见,而对她大发脾气。例如做作业,一边做一边玩、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教她认字,有时也不太愿意去学,有时发现她明明认识,还故意说不知道,这时候我不由将她大骂一顿,虽然很快就让小宝听话了,但每次都让她很不高兴,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我们不要一味去强求,命令孩子,对于顽皮的宝宝,从她身上我学会了要耐心的教导。

其实,我并没有要她有多聪明,多能干,顺其自然,希望告诉她生活的常识,做人的道理,这就够了。幼儿园是孩子最快乐的地方,最先感知的大家庭,让她有节制的玩耍,认知,让她知道尊老爱幼,亲切待人,友爱同学,关心别人,做个善良的好孩子,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学习,身心健康就够了。我知道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会努力不会放弃的!

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做一个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然而,现实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些情景:孩子上学,父母帮忙背书包;孩子的鞋带松了,父母帮忙系好。。。。。。有这种做法的父母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更糟糕的是,这种“包办代替”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己无能、愚蠢的观念,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间接地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的伤害。

父母是爱孩子的,但很多时候却适得其反。那么,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呢?教育专家指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手让孩子自立自主,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能独立生存的人,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根本。具体说来,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父母对孩子过分地保护,往往会妨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使他变得胆怯、依赖心重、神经质、不敢做任何尝试,而且不易与人接近。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放手给他自己去尝试、去实践。

2、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

父母最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孩子有自己的桌子、椅子小柜子等,这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支配个人用品的习惯。例如:蜡笔、尺子等学习用品放在自己的抽屉里,玩具放在玩具箱内,图书放在小书柜,弄乱了自己整理好。孩子在处理这些事情时,不知不觉时就会养成独立的个性。

3、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父母平常可以让孩子帮着做一些诸如擦桌子、洗碗筷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小家务。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责任感。当然,当孩子完成任务后,不管做得怎样,都要对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鼓励:“你今天学会洗碗了!”既尊重孩子,又强化了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4、引导孩子自己找答案

孩子发问,是孩子智能活跃、独立思考的表现,此时也是启发孩子智慧的最佳时机,父母应好好利用。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切忌轻易和盘托出答案。你只需给孩子一个“引子”至于结论,就让他自己去寻找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你的启发诱导下,相信孩子自己会找到令他自己满意的答案的。

5、有耐心,不代劳

有些父母嫌孩子动作慢,做不好,就索性代劳。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一口气就把孩子半天也没表达明白的话全说了。这种不耐心倾听的结果,会干扰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他变得沉默、依赖。要知道,孩子的独立性不仅依赖身心发展的成熟,也要靠后天的学习。因此,父母一定得有耐心,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相信《什么是对孩子真正无条件的爱?》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