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及他人交谈,[文.章出自教.案网]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在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会学胜过学会,学会学习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和其他领域相结合,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为此,我特别设计了这个浪漫且充满温暖的语言综合活动“温暖”,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看、听、说的环境,调动幼儿爱说、愿说、爱做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枫叶卡片若张,邮票一张,小纸条六张,邮筒一个,房子、火炉、棉衣、被子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近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收礼物
“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一位邮递员叔叔送来一个大包裹请老师签收。原来是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的圣诞贺卡。
(以此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设疑:挑战
栏目组的叔叔阿姨说,我们需要通过六关才能得到这份礼物,[文.章出自教.案网]这些考验题目就藏在这些小纸条里面,请依顺序打开。
三、基本部分:感受温暖
1.打开第一张纸条:请看看卡片上有些什么?并自己试着念念散文诗。
圣诞老人、花纹、枫叶和散文诗……
2.打开第二张纸条:老师朗读卡片上的散文诗,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小声地念。
老师根据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温暖”,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一起小声地念。
3.打开第三张纸条:
冬天来了,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谁看见了枫叶?把它当做什么?
最后怎么样了?
教师根据情境发展出示相应的教具,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动物们的温暖,并创设情境表演小动物们到枫叶里面的动作。
4.打开第四张纸条:冬天来了,小动物们把枫叶当房子、棉衣、伞,来给自己温暖,你们是用什么使自己温暖的?
教师启发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一些图片。
5.打开第五张纸条:我们也有很多物品或方法使自己在冬天感到温暖,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小动物换成自己,念一句话或散文诗,如“冬天来了,天冷了,我钻到房子里面挡霜冻”教师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学用散文诗的语言。
根据幼儿的回答,一起做相应的表演。
6.打开第六张纸条:一起朗读散文诗,感受温暖。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那丝丝的温暖。
在温暖中,幼儿得到了卡片。
四、结束部分:传递爱
我们温暖了,可是还有一些人却住在透风的房子里,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衣,棉被过冬,没有火炉烤……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温暖吗?老师也愿意,我想把我这份礼物,这份充满爱和温暖的卡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希望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你可以把自己的心愿通过画画画出来,把我们的爱传递出去。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送上自己的祝福,邮寄出去……
活动反思:
活动以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圣诞贺卡为主线,通过欣赏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这也正是本活动的目标。
“温暖"不容易表达,所以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多次运用情景表演让幼儿充分感受温暖,体现整合理念,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让孩子们懂得爱,懂得给与,和帮助,善待每一个人是当今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渲染和提升幼儿关爱情感的培养,才能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来源:屈,老.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园没有适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从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带到班上,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孩子们兴致极高的观看着这个有趣的小生命,他们也边看边说着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特别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时候,幼儿都屏住呼吸认真的看着,虽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条活蹦乱跳的蚯蚓弄得鲜血直流,但为了幼儿们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这样了。幼儿有一定的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导他们去探究!
教学意图: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移动》。以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大胆尝试探索使物体通过不同材料移动的不同方法。
2.愿意用语言表述探索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碗人手两个、乒乓球人手一个、围裙、小勺、口杯、吸管、
夹子、毛线、毛巾、纸盒、筷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以围裙老师的身份导入活动。
1.猜一猜:围裙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什么?
2.出示夹子、小篮子、一次性口杯,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3.出示乒乓球,介绍“移动”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
1.幼儿自主探索使乒乓球移动的不同方法,教师指导帮助。
2.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教师帮助记录。
3.教师小结幼儿探索结果。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
1.介绍新材料,说说它们的作用,再次强调游戏要求。
2.幼儿自主尝试使乒乓球移动的方法。!.!
3.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教师帮助记录。
4.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结果。
四、结合日常生活,谈谈哪些物体可以移动?
教学反思:
教师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地选择主题、内容,思考要提供的材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我们的观念中,还没有把幼儿当作一个真正探索的小科学家来对待,科学教育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与理解能力,没有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因此幼儿难以获得独特的、富有挑战性的直接经验。学会给与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
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准备: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
过程:
一、引题
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
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屈;老.师"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
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喜欢《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复制》》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科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