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10-27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看点 生活中,孩子常常会突然哭闹,大发脾气,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时却找不到问题所在和沟通方式,只能强令禁止,甚至“威逼利诱”。同样身为家长,74届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认为,孩子的情绪实际上就是他表达沟通的一种途径。父母应帮助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理由,学会应对情绪背后的问题,这才是解决情绪爆发问题的关键。

带孩子的过程中,可能最容易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孩子的情绪爆发。孩子动不动为一点小事大哭起来,要么悲痛不已,要么尖叫愤怒与父母发脾气。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也往往是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但实际上,我们不应该太着急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之前,先要理解问题。为什么孩子这么容易情绪爆发?孩子的强烈情绪意味着什么?

孩子的情绪其实是一座桥,让我们能抵达他/她心底的那片大陆。

情绪本身就是一种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相当大一部分沟通是无法用语言体现的,尤其是孩子,语言表达远远不能反映他们的内心思想,因此情绪是他们的沟通方式。

实际上,对人类和动物物种的研究显示,情绪情感和表情所传达出的信号往往是准确和共通的,比语言沟通的交流效果更好。

父母常常希望孩子不带情绪、理智交流,但实际上,孩子的情绪本身,就是他们的交流方式。孩子的情绪不是坏毛病,而是他们特有的沟通方式。想要抛开情绪谈“理智的做法”,很多时候就像抛弃胳膊,用意念拿杯子。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的情绪缓和(不发脾气),更应该的办法不是制止表层(不许发脾气),而是找到深层原因(为什么发脾气),并引导孩子学会解决深层问题,这样下次才不会重复爆发(不需要发脾气)。

父母的情绪从何而来

带小孩是非常容易让父母情绪大爆发的,有的时候突然很悲伤、有时候会很烦躁、焦虑,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与其纠结于怎么样能够保持菩萨般的温柔耐心,不如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情绪是由何而来。

我们情绪的很大一部分来源是过去形成的经验模式。过去不能当作“不存在”,它们以非常强大的方式存在着。学习育儿最常见的误区之一,就是只看应该怎样,不管历史和现状。这是很多道理无法实施的重要理由。

对于那些经常性的与孩子的冲突,可以观察一下我们情绪的来源。很多时候,源于基础信念,又源于幼年经历。带小孩子的情景会勾起很多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记忆,我们再经历这些情境时会一下子勾起当时的情绪。

比如,有的父母,孩子有一点没守秩序就很焦躁。潜意识的基础认知是:失控很危险。而更早的来源是父母自己的童年:稍不规矩就被严厉责罚。由于自己儿时的自由洒脱没有被温柔以对,于是负面看待自由洒脱,不能温柔以对。

我们尽量每次在寻找对策之前先要问自己:让我情绪有巨大反应的到底是哪一点?这代表了我什么样的基础认知?这样的认知是合理的吗?孩子不愿意循规蹈矩真的有那么严重的后果吗?

也许,什么糟糕的结果都没有,只是我们的恐惧来源于童年被责备的经历。

这是育儿中最重要的一步——育己。通过观察自己和孩子的互动反应,观察自己的情绪,能够让我们自己达到更好的自我认知。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塑造记忆。科学家认为:回忆是一种主动构建。记忆是一个过程,它每次被重新回忆的时候都会被重新建构。

无论过去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都可以积极重建过往经历,相信过去的一切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成熟稳定、为自己负责的自我。从记忆中走出来,对孩子也会少一点焦虑。

孩子的情绪,是他拼尽全力

捍卫自己的小小意愿

对于人脑而言,情绪是一种信号,就像电脑的警示,提醒我们去注意有什么地方有问题。许多冲突并不是谁的错,只是我们没有理解孩子的情绪语言。

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

他不懂得对事情进行全盘的综合考虑,也不知道要将事情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他不会深思熟虑,一旦有了情绪反应,就会立即受情绪控制而无法逃脱。哭泣、喊叫、颤抖都是他表达痛苦、缓解压力和重新获得内在力量的方式。

孩子的头脑是全新的,他们缺少成人成熟的套路和逻辑,但是他们在头脑中会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成为一个大的图像。

天性使然,孩子倾向于赋予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一定的意义。这个意义他们自己未必说得出,也不是按照全世界的标准去衡量,而是在他们内心的小世界很重要。他们把每一件事当作自我的验证,把每一样失去当作失去全世界。如果满心期待的结果不能实现,对他们而言,是丢失了一个人生。他在随时随地探知自我和世界,探知自我的范围、世界的冷暖。

所以,孩子会为一点点小事痛哭,对他而言,那是整个世界的崩溃。他并不完全了解事物的因果,会用魔力的方式填补逻辑的缺失。他可能担心父母永远不再回来了,可能担心失去小东西会影响未来。

孩子也会为了争取自己的一点点小小的主权而大发脾气。发脾气固然是一件令大人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要是考虑到孩子的心情,考虑到他是如何拼尽全力捍卫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意愿,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情绪爆发也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

孩子有他理解、解释世界的权利,也有尝试自己主导事情的权利。

虽然结果不一定好,逻辑不一定对,但这种尝试的过程还是很重要。孩子不可能生来就理解所有事,只有自我主导试错才能学会理解。重要的是,他尝试感知这个世界。这种尝试没有被嘲笑和批评压制。

作为父母,其实我们可以允许孩子对这个世界幼稚的想象,允许他肆意汪洋的情绪爆发,那只是不成熟,并不是故意耍赖。

也许有一天他学会现实的平庸,喜怒波澜不惊,事情见怪不怪,他会失去那些改变世界的渴望,也失去情绪力。

只有到那一天,才感到童年可贵。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孩子仍是孩子,一言不合就扑街,说明他们纯真,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情感和期待。

如何对待孩子的情绪

父母经常犯的错误是对行为妥协,对情绪大加管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情绪包容,对行为加以一部分约束。

情绪本无错,只是需要行为的转化。我们可以把愤怒变为动力,可以把嫉妒变为自我提升。对孩子也一样,需要一种升华。

父母最需要的,是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预设答案和轻易评价,任何品头论足都会把倾诉堵回去。

这样的沟通不容易,但是通过这样的沟通,孩子会从中学会表达,形成自我观察和自我概念。孩子用语言描述发现自我的形状,我们也通过他的表达看清孩子的心。语言是有魔力的,它让人学会思考。一旦对话开始了,双方调动思维,情绪的冲动也就容易被理智取代。能够启动对话,是智慧处理的开端。

而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诚实。要让孩子学会观察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用语言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切莫为了让孩子听从指令,而迫使他说各种违心的话。一旦孩子发现言语上的欺骗能获得父母的认可,他就不再把对话当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当作遮掩问题的方式。而这样固然能让一件事的争端看上去平息,但却给后面的整个人生埋下了问题的伏笔。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核心主张:

孩子争取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是合理的,孩子感受到痛苦悲伤也是合理的。不需要对孩子的情绪爆发太过紧张,应允许孩子争取自主、表达感受。

孩子的情绪爆发是他们沟通交流的方式,父母帮助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理由,学会应对情绪背后的问题,才是解决情绪爆发问题的关键。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聆听,只有沟通与协商,才能让孩子最终学会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自我理解是自我疏导情绪的最基础步骤。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教会孩子准确表达情绪和感受


教会孩子准确表达情绪和感受

家长的任务是协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并为家长提出了协助孩子成长-表达情绪和感受的五条建议。

一、忘掉家长的身份,记住自己的责任。家长要做的不是改造孩子,而是影响他、感染他。父亲示范给儿子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母亲示范给女儿如何做女人。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强悍的母亲和一个弱势的父亲组成的家庭大多会出现问题,因此她建议母亲们,无论在外面多么能干,回到家请一定定位为“小女人”。

二、换位思考。当发现孩子有情况时,换到他的位置思考,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因为理解他才能帮助他。

三、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至少在3个以上,列出方案寻找最好的。孩子习惯遇事先选方案,以后面对困难就不用担心了。

四、教会孩子准确表达情绪和感受。表达情绪是沟通的前提,情感上没有合作的话,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当感觉孩子成绩不好时,首先要认同孩子的情绪,其实他自己已经够难受了,要教会他表达,他是感到失败?感到没面子?感到自己笨?要让他说出来。

五、经常给孩子拥抱。拥抱是在表达爱,被爱着的孩子愿意为爱他的家长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男孩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犯难


男孩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犯难

同青春期的女孩不同,男孩经常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犯难,经常的,他们只能采取突然爆发的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将时间向回推移一些,回到儿子的胎儿期,在受孕后的第16周到26周。

在这个阶段的某个时候,睾丸激素将他的大脑男子化了,使他日后会以男人的方式来思考。在睾丸激素作用下,数以百万计的连接左脑语言中枢和右脑情感中枢之间的神经被摧毁了。

人类发展学教授唐纳德·乔伊(Donald Joy)博士如是解释了这一发展过程:

当男婴还孕育在母亲子宫里时,一些有趣的事情在他的大脑中发生了。母亲体内的雄性激素同婴儿正在发育的睾丸所分泌的睾丸激素结合到了一起,形成霜状的化学涂层,覆盖了男婴的整个左脑。这一涂层是上帝用来使男孩男性化的方法,结果,男人具备了专注的能力,可以不受干扰的专心致志地做任何事情。

乔伊博士说这就是为什么男孩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时会非常困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男孩会通过强烈的爆发来释放自己的感情:他们会突然地暴怒、摔门、用拳头砸墙、同兄弟们打架等。过后,他们会将自己封闭起来,沉浸在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当中,比如电脑游戏。

如何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如何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现在的许多家庭中,孩子以最自然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然而,孩子所得到有关情绪的教育和信息都是不正确的。为了让孩子在成人后的心理健康,孩子需要得到情绪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地区分判断自己的情绪,如何恰当地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

1、忘掉家长的身份,记住自己的责任。家长要做的不是改造孩子,而是影响他、感染他。父亲示范给儿子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母亲示范给女儿如何做女人。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强悍的母亲和一个弱势的父亲组成的家庭大多会出现问题,因此她建议母亲们,无论在外面多么能干,回到家请一定定位为“小女人”。

2、假如孩子看上去需要一个发泄的方式,而不是想把他的感受说出来,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方式,允许孩子用这些方式释放出来。例如,用拳击打枕头,到室外活动、怒吼或跑步,或让孩子写下让孩子气愤的那个人的名字放到鞋垫上,然后出门昂首挺胸地散步。这些都是排解孩子的愤怒的好方法。留一些旧报纸,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让孩子用手撕。留一些放鸡蛋的纸板,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让孩子用脚踩,把愤怒给排解出来。

3、一些让让感受和情绪释放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用黏土、画笔、粉笔、泥塑等方式把他的感受表现出来。让孩子把感受写出来也是不错的方式,让孩子到自己房间,写出自己到底有多生气、多烦躁,然后在孩子平静下来后读给你听,这种方式是帮助孩子走出各种情绪困扰的无价之宝。孩子也可以唱出自己的感受,跳舞也行,跑步也行,摆个搏击的姿势也可以,这都能帮孩子把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你可以猜想孩子那样做的时候的感受。同样,当孩子忧伤、生气或烦躁时,允许孩子哭出来。

4、永远也别对孩子说停止哭泣,眼泪是表达和释放情绪和感受的身体语言。如果孩子不需要通过哭来表达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不哭了。

5、给孩子做示范,告诉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告诉孩子你会怎么做。教孩子不要把情绪和感受压在心中,很多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或出现各种身体疾病和症状的人往往就是不知道如何把感受和情绪表达释放出来。

6、通过教孩子区分和判断各种情绪,允许孩子以恰当的方式表达释放出来,这对于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孩子今后将成为一个懂得情绪、懂得控制和释放自己情绪和感受、更懂得生活的人。现在行动,你和孩子都会有巨大的收获。

7、换位思考。当发现孩子有情况时,换到他的位置思考,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因为理解他才能帮助他。

8、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至少在3个以上,列出方案寻找最好的。孩子习惯遇事先选方案,以后面对困难就不用担心了。

9、教会孩子准确表达情绪和感受。表达情绪是沟通的前提,情感上没有合作的话,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当感觉孩子成绩不好时,首先要认同孩子的情绪,其实他自己已经够难受了,要教会他表达,他是感到失败?感到没面子?感到自己笨?要让他说出来。

10、经常给孩子拥抱。拥抱是在表达爱,被爱着的孩子愿意为爱他的家长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六招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六招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儿子上幼儿园,我每天早晚接送,3年下来对他班里的1个小男孩印象深刻,应该是特别深刻。那个男孩叫小杰,长的又高又壮,大脑袋上长了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应该头脑灵光,但整个人看上去有些呆头呆脑。

他的年龄不是最大,却在班里是最高最壮的。他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渐渐地成为了班上的小霸王,所有的孩子都怕他。

一个学期上下来,他就成了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每隔几天,就有家长向老师反应他的“光荣事迹”。不是今天把小朋友推倒了,就是明天把人家小朋友打哭了。我的儿子也是受害者之一,向我诉苦,说不想去幼儿园了。我跟小杰妈妈沟通了这件事,他的妈妈除了一个劲道歉外,只有深深的无奈。她告诉我,因为爱打人,小杰不知被他的爸爸打过多少次了,甚至他的手被他的爸爸用针扎过,但孩子就是改不了。她解释说小杰是不会表达自己,他有时候打小朋友一下,意思是跟人打个招呼,想跟人家一起玩。她极力袒护儿子,略去了儿子不高兴时打人更狠的事实。

我很诧异,既然你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表达,你为什么不帮助他,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直接用拳头表达呢?三年下来,小杰把小朋友打了几遍,功夫大有长进,危害力惊人,能一拳将小朋友的鼻子打淌血。我对小杰的前途颇为担忧。

我相信小杰不傻,如果小杰的父母教给他一些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一定会跟同学们相处得很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人人惧怕,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6个简单实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

1.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从2岁左右,就可以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的教育了。此时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常通过打人来表达情绪。就像小杰的做法一样,高兴或者不高兴都通过打人来表现。

此时,你不应对孩子的打人行为有过激反应,否则他会认为自己的这种情绪表达方式很有效,成功地引起了你的注意,以后还会继续使用这种表达方式。你应该趁机对他进行情绪认知教育,帮他认识到他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比如你可以在他高兴或者不高兴的时候,问他:宝宝你现在是不是很高兴?或,你现在是在不高兴吗?

这种提问式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让他关注到自己的情绪。通过你的提问,他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

2.用不断重复的方式巩固情绪认知

学习的秘诀在于不断复习,对于孩子的情绪教育来说,更应该如此。孩子就是孩子,所有的情绪都是即时反应,瞬间雨落,瞬间天晴,如果家长不及时反应,孩子的很多情绪就溜走了。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的情绪体验会越来越丰富,会有伤心、愤怒、害羞、嫉妒等情绪的出现。家长应该及时跟进,给他指明情绪,并一起讨论这种情绪的利弊。如果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跟进巩固,那么一次两次的情绪认知教育,不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任何痕迹。

3.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教育,要基于理解孩子的这个基础。只有你理解了自己的孩子,你才能知道孩子的每一个表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甚至不用他的语言表达,你就能知道孩子的情绪来源。这对于自己带孩子的父母来说,并不困难。从他出生的那一刻,你都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所有他的一个皱眉,你都能知道原因。

但有相当多的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甚至拒绝了解。像小杰的父母,忙于生意,把育儿的责任推给孩子的奶奶,等孩子大了,出现问题,甚至懒得和孩子沟通,直接用拳头解决,将孩子情绪表达的出口,封地严严实实。小杰很自然地只学会了“用拳头说话”这一种表达方式。在与世界的接触中,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四处碰壁,只能用他的拳头,来向世界宣示自己的情绪。

4.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要多包容

即便是成人,还要不断地学习,如何跟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呢?

即使父母经常地提醒他,他现在是不高兴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仍然有可能乱发脾气。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对孩子有耐心,容许他宣泄自己的情绪,安慰他。等他的坏情绪过去后,告诉他,有坏脾气正常,相信下一次他能更好地控制坏情绪。

5.“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进行教育

“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从自己行为的后果中学习。比如说,孩子还是爱乱发脾气,甚至打人。等到他因为这种行为,跟别的小朋友起冲突了,你就应该趁机让他意识到“你看,乱发脾气多不好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样你就会失去朋友了。”

这种后果教育,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坏情绪会引起坏的结果。慢慢地,他就会对自己的坏情绪有所收敛。

6.正向强化

当孩子能够对情绪有所控制时,家长要及时肯定,大大的表扬。正向强化的做法,能够让孩子及时得到肯定,让他的心里尝到甜头。他会意识到,将情绪稍微控制一下,就能得到父母的表扬。

得到表扬的渴望,会让孩子对管理自己的情绪,做出更多的努力。而他越努力,越会得到父母的表扬。这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会逐步得到增强。

温馨提示:

儿童时期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否则将会对其一生的成长造成诸多难题。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慢慢掌握这种能力,这将会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故意冷淡”教会孩子发泄情绪


晚饭后,小雨的爸爸要去会见一个朋友,小雨拉着爸爸一定要跟着去,爸爸不带他,小雨就哭起来。爷爷奶奶连哄带劝了半天也不起作用,最后小雨索性躺在地板上耍起赖来。

方法运用:

妈妈看到这种情形,就耐心地跟小雨说:“爸爸今天有工作不能带你去,哭也没有用,快起来,陪爷爷奶奶去看电视。”小雨依然赖在地上,哭的声音更大了。妈妈给爷爷奶奶使了一个眼色说:“你不去就算了,我陪爷爷奶奶看电视。”

大家都很专心地去看电视了,把小雨“晾”在了一边,任凭他哭闹。妈妈眼睛虽然盯着电视,耳朵却一直关注着小雨的动静。渐渐地妈妈听到小雨哭闹的声音小了,最后听不到声音了。又过了一会儿,妈妈觉得应该给小雨一个“台阶”下了,就走过去跟小雨说:“今天妈妈买了你爱吃的哈密瓜和奶奶爱吃的草莓,我们去拿水果,跟奶奶一起吃吧。”

幼儿行为解析:

孩子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得到满足,自然会找渠道发泄,小雨采取了躺在地上哭闹的方式进行不满的发泄。如果是偶尔耍赖,这是幼儿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只要成人不妥协,不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孩子经常因为一点事情就任性哭闹、大发脾气,就要引起重视了,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知心话语:

家长当孩子发脾气时,如果轻易做出让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以发脾气来要挟父母的习惯,如果发现“要挟”不奏效,孩子以后就不会经常使用了。

温馨提醒:

使用“故意冷淡”法应该注意:

1.当孩子无理取闹时,这一方法应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使用;

2.掌握好时间,最好在冷淡过后,给孩子一个台阶,或者等孩子情绪稳定后讲明道理。

如何教会孩子感恩?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教孩子学会感恩,是我们现代孩子必须学会的重要课程,让孩子学会感激给予生命并养育他们的父母;感激给予他们各种知识的教师;感激给予他们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是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基本品德。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掌上明珠。吃不了一点点苦,受不了一点点委屈。每次遇到家长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不听大人的话,谁都不怕。”我发现很多的家庭都是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管,父母亲管得甚少,更谈不上沟通了。而爷爷奶奶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的。时间久了,孩子就以自我为中心,好吃的是自己的,好玩的是自己的,顺着他们便是好,不顺着他们的便是不疼爱了。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别人的辛苦,想不到别人。

父母应该多花些时间和孩子沟通,打骂孩子是最愚蠢的办法。既然孩子不能发现你们对他的爱,那么就从身边的细小事情挖掘,引导孩子去发现身边的爱。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幸福!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这将有利于孩子好的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如何教会孩子感恩呢?

首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孩子要心存感激,对人体恤,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人,使他小小的心灵中存有一份真与善,让他的内心世界变得富足和美好。

其次,从身边小事培养感恩之心。对于同学之间的帮助,要教孩子诚心地说:“谢谢”。通过生活小事的引导,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有温暖,要温柔相待;如果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而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激;要懂得亲人的爱,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从而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人。

还有,身教胜于言传。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给孩子一个榜样的力量,当孩子为我们做事,我们也要真心地表示感谢,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

懂得感恩的孩子,会更加珍惜眼前这美好、幸福、温馨的生活,他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甜蜜和喜悦,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笑口常开的人,也必将是一个有着健全人格和不凡作为的人!

教会孩子正确发泄情绪的方式方法


当孩子学会了认识自己的情绪后,随着他们的语言表达日益熟,就会更加容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我最近在游乐场就见到一个3岁的女孩,她对妈妈说,I'm sad; I need a hug(我好伤心,我要一个拥抱)当时,我就特别惊讶,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说的“高情商”的表现。

但如果孩子还无法很好表达或者她的情绪太过激烈,那我们还是需要教会一些正确的发泄方式,避免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物体的情况。

一:画画

这个是小D经常用的方式,当她特别生气时,我会给她一支红色蜡笔和一张白纸,引导她自己有多生气画出来。她每次握着笔边画边乱涂时,我就在旁边平静地说,“真的很生气!太生气了!”然后等她画完,我就会对她说,我们一起把这些“生气”撕掉吧。对于小D这个年纪来说,也许她还不完全懂这个意思,很多时候也许只是“转移注意力”。但当她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联系后,这样的方法就会自然成为她今后发泄的途径之一。

二: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向上面提到的,小D反反复复就是无法自己拿起手指食物而非常沮丧。对于这类的情绪问题,最有效方法就是给孩子一些提示,启发她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代替孩子做,孩子之所以会觉得沮丧,就是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无能”,这时如果你代替她做,并不能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于消除她沮丧的情绪没有帮助。

发泄不良情绪的最好办法有三个:

A:是运动。

运动可以消除心理疲劳,也可以疏散心中的不快。那种不让孩子运动的父母是最不明智的。

B:是释放。

找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聊一聊,把心中的不满、抑郁释放出来。所以孩子们有时和同学在电话里、网络上交流并不是坏事,当然要控制时间、有节制。

C:是要忍耐。

一位非洲总统问邓小平同志为人处世有什么好的经验,小平同志说了两个字:“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步海阔天空。有句话很经典:“难管之理宜停,难为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劝解人不要钻牛角尖,很难的道理先不用讲,很难处的人先让着他,很难做的事先缓一步,很难取得的胜利用智慧去获取。

三:武力发泄”

遇到极端情况,孩子的情绪实在太激烈而无法平复时,也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地带,让孩子用“武力发泄”。小D目前还没使用过,我家邻居4岁男孩有时会用,他妈妈在他屋子里的一角会放几个软垫子供他跺脚乱踩,同时还给他准备了几个“压力球”,可以让他随意踩和捏。中心思想就是,与其让孩子用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者破坏物品的方式来宣泄,不如主动提供一些安全的地方让他发泄。

教宝宝正确发泄不良情绪不要单纯着眼于宝宝的不良发泄,而要探究宝宝不良发泄的原因 宝宝有了不良发泄,父母们都会为此着急烦恼,一般说来,宝宝产生不良发泄原因有以下几种:愿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想通过极端手段达到目的;内心的消极感受(如恐惧、愤怒)无法表达而借助不当手法发泄;被否定、受挫折时通过不良发泄摆脱压力;社会环境或家庭教育不当引起宝宝养成不良发泄的习惯。

不要轻易因宝宝的不良发泄而妥协,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一些家长,出于对宝宝的疼爱,既看不得宝宝哭闹,又怕宝宝撒泼,常常是宝宝一有不良发泄,就无条件地“投降”,满足他(她)的所有要求。这样更会使宝宝认为,不良发泄是迫使大人就范的灵药,从而变本加厉。

不要因宝宝有不良发泄而焦躁烦恼,而要始终以慈爱和理智面对 宝宝的不良发泄也常会使父母心烦意乱,甚至方寸大乱,其实谁没有乱发脾气的时候每更何况不懂事的孩子呢?所以,父母要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以关怀的慈爱的心情来面对孩子的不良发泄,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不要依靠粗暴压服孩子的不良发泄,而要教育孩子正确调节方式 性格暴躁父母惯于用简单粗鲁的压服方式遏制宝宝的不良发泄。这样表面效果显著,实际上宝宝的不良情绪并没有得到舒解,又加上遭到压抑的痛苦,可说是雪上加霜,后患无穷。公正地分析,平等地交流,正确地引导才能让宝宝心服口服,改掉坏习惯。

写到这,我不禁又要感叹,育儿的真谛归根到底就是“陪伴”而不是“控制”,陪伴她去体验去经历,而不是控制她成为我们心里那个“理想的人”,对于情绪是这样,对于育儿的其他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我和你们,一起,继续修炼,共勉!

相信《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