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偶尔会抱怨宝宝自私、懒惰、不爱学习、丢三落四、动手能力差、畏手畏脚……有没有想过是自己无意识地培养了一个个小懒虫、小气鬼、小笨蛋?
有5种类型的妈妈,你可不要效仿哦!
溺爱型妈妈
特点: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宝宝吃;自己舍不得穿,却把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
后果:容易培养出自私的宝宝,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MOM育儿经:我和宝宝抢着吃
我宝宝刚两岁,在他刚出生的时候,我看到院子里有一个3岁的小朋友,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就哭闹不止。他喜欢吃的东西谁也别想吃。
我想我的宝宝决不能这样,从他1岁半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学会分享。吃苹果时,我们一人吃几片;吃糖果我们先拿几颗;喝酸奶时,我们一人一瓶。刚开始与宝宝分吃总有些于心不忍,时间一长,我习惯了,他也习惯了。现在每次他吃东西的时候,总是说:“妈妈吃大的。”
包办代替型妈妈
特点:什么事情都事先安排得好好的,宝宝根本没有机会选择。
后果:宝宝的依赖性很强,长大后很没有主见,遇事不知怎样处理。
聪明MOM育儿经:让宝宝品尝后果
我有一个美国女友,有一次带着宝宝回国,到了住处以后,气温降了,她把衣服给他准备好了,他没及时穿上,只穿着短袖去吃饭。当时我的朋友发现了,什么都没说。结果过了一会儿,宝宝冻得直打哆嗦,我的朋友这才一声不吭地拿出衣服给他穿上。这一切被我看在眼里,我知道这位妈妈是想让宝宝品尝后果,下回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一切和中国妈妈多么不同。后来我也有意识训练宝宝,别出心裁地帮宝宝擦一只鞋,迫使他自己动手擦另外一只鞋,这种引导的方式要比一味地教他怎样擦鞋要好得多。
勤劳但不爱读书型妈妈
特点:整天沉湎于家务、电视和打牌,却让宝宝看书学习,学这学那。
后果:没有榜样和学习的氛围,宝宝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发自内心地去学习。
聪明MOM育儿经:把家办成一个小小图书馆
让宝宝喜欢学习,首先自己要有固定的读书时间,耳濡目染要比强迫说教更能让宝宝接受。我和丈夫列出了一个计划,我们把晚饭后的半小时定为家庭读书时间,把一切家务事都停下来。丈夫看报,我看小说,3岁的女儿看图书,然后我们谈谈读书心得。
我会让女儿给我讲图书上的故事,由于形成了习惯,女儿一吃完饭就说:“妈妈,咱们一起看书吧。”在她眼里,习惯就成了自然,一天不看书她会觉得少了什么。每周六,我会带上她逛书店,让她自己选择一两本图书。女儿从心里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对于她上学以后的事我一点都不担心,一个把读书当成兴趣的孩子我还担心什么呢?
忧郁型妈妈
特点:整天情绪不稳定,高兴不高兴都挂在脸上。
后果:让宝宝无所适从,性格扭曲。长大后自卑,胆怯,不能乐观地面对一切。
聪明MOM育儿经:每天把微笑当成一种习惯
性格决定命运,宝宝性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的将来,一个健康的宝宝首先是心理健康,我的法宝就是每天把微笑挂在脸上。我知道这很难,但为了儿子,我必须这么做。
从儿子两个月开始,我就坚持每天对他微笑,而且我和老公在儿子面前从来不吵架,不说重话,彼此尊重,给他创造一个平和的环境。儿子特别爱笑,性格很平和,对着陌生人都会主动微笑。
讲卫生型妈妈
特点:什么东西都怕让宝宝摸,认为会把小手弄脏。
后果:宝宝习惯了妈妈安排的一切。动手能力差,没有探索精神。
聪明MOM育儿经:小手多动才会聪明
儿子喜欢小手到处摸,我从来不限制他。在家里,他把颜料弄得满手满身,还想尝试着用小剪刀。我让他学会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有时候,我在厨房做饭时,我会让他择菜,他兴致很高,他有事干,小手从来没停过。在室外,我让他抓沙、玩泥巴、捡小棍子做小花园,他玩得可快活了。衣服脏了,换一下就行了;手脏了,回家及时洗,千万别为了省事,约束宝宝的行为。
在宝宝的天空里,自然的万物就是他兴趣的源泉。
小孩子们的性格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尤其是性格偏差的孩子,家长们更要积极的帮助孩子改正,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值得父母们关注的几大育儿性格,希望父母们都能够及时的帮助孩子改正!
性格偏向1娇弱惹人怜的敏感性格
娇娇,名如其人,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妈妈努力挣脱开她的牵拉,想促使她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但这立刻使她非常紧张,整个人躲在了妈妈的身后。无奈的妈妈只好一边解释“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特别胆小”,一边又转身再次用力把娇娇拖到自己的面前来,“出来啊,怕什么!”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娇娇低声委屈地哭了起来------
“不要怕,胆子大点”是妈妈对娇娇的殷切希望,可这何尝不是娇娇自己的希望呢!但是在很多场合下,娇娇会经常地、自然地表现出一种紧张不安、退缩,这是她的一种性格倾向,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就是:
1.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她紧张与不安。
2.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3.行为比较缓慢退缩;情绪比较平静。
4.依赖性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
爱心提醒
面对娇娇的胆小与敏感,脾气急躁的妈妈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但是妈妈的急躁越发使娇娇变得更胆小,而不能真正地帮助娇娇成长。
克服性格偏差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能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新的调整:
1.娇娇在接触和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妈妈前期陪伴,在娇娇渐渐熟悉的基础上,妈妈有意识地让娇娇表现自己。例如娇娇要进幼儿园了,妈妈可以先提前带娇娇去幼儿园中玩几次;进入幼儿园之后,妈妈可以陪娇娇在班级中玩一会再离开,使娇娇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亲子网
2.设置“最近发展区”的任务给予挑战,激发娇娇内在的能力。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娇娇目前没有达到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可以达到的一种发展水平。例如娇娇目前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可以引导娇娇拉着妈妈的手而转到前面来。
性格偏向2胆大迫人的冒险性格
强强突然看到了放在书架中一件玻璃制品,已经对玩具很厌倦的他,立刻给妈妈要“我要玩,我要那个老虎,我要……”,妈妈立刻给强强打开了电视中卡通片,想转移强强的注意力,可是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她发现强强已经爬到了沙发的靠背上,强强正在斜斜晃晃地想站起来……恐怖的后果,使妈妈只好自己将玻璃老虎递给了强强,但一会儿,妈妈就听见了强强用力把玻璃老虎投向墙壁的声音……强强总是使当妈妈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一会儿他可能去触摸饮水机的开关;一会儿他又可能爬窗台……虽然强强的额头已经被摔出了大疤,屁股也多次被爸爸教训,但他还是在不停地惹麻烦,去做一些很危险的事情……
其实强强属于一种冒险型性格,这种性格的典型特征是:
1.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去摸摸东西,用脚去踢踢周围的物品。
2.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
3.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爱心提醒:
强强的这种冒险性格偏向,迫使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爸爸以巴掌“狠心”地教训了强强多次,妈妈也一直不断地以“乖宝宝”利诱,但仍不能使强强发生改变。那怎么办呢?
1.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使强强在一种平和安静的气氛中能静心从事一些阅读或手工制作类的活动,从而减少他冒险行为的可能性。
2.对强强的行为活动设定规则,并坚决按照这种规则来约束强强的要求与行为。例如对一些摆设类的物品,只能观赏而不能拿来做玩具,这种规则之下,妈妈和强强之间没有任何的协商或者条件交换。无论强强怎样的要求,采取怎样的冒险行为,妈妈都不能允许他拿这一物品。这样才能使强强意识到冒险行为并不一定会自己得到满足,学会放弃。
3.对强强的冒险性格偏向,妈妈可以先从外部控制他冲动的情绪,再渐渐让他学会自我控制,而不能因为强强的行为引发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造成对强强更进一步的消极暗示。
性格偏向3特别“乖”的冷漠性格
蒙蒙的妈妈一直感到很庆幸,自己家的蒙蒙特别的乖。吃饭穿衣蒙蒙也任大人的摆布;客人往来,妈妈出门,蒙蒙也不会在意……但是,当蒙蒙进入到托儿所之后,表现的与其他小朋友有些疏远,他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也不会还手;对老师的表扬不去争取,对老师的批评也似乎不在意……
蒙蒙的乖使妈妈放松了对蒙蒙的关注,从而使蒙蒙有更多的时间一个人自得其乐,而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少给予关注,养成了一种对外界环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倾向。这种性格倾向的典型特征是:
1.对外界环境极少表现出普通孩子的兴趣,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开心与否,他都没有明显的反应。 2.比较温顺,行为和生活却很有规律。
3.很少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
4.没有表现出有固定的亲密依恋的人。
爱心提醒:
在一个强调情商的社会中,蒙蒙的冷漠不敏感可能会影响到她将来的发展,因此妈妈及早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可及早采取措施来帮助蒙蒙改变这种冷漠的性格偏向,具体来说,妈妈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减少蒙蒙一个人独处或者蒙蒙单独和玩具在一起的时间,爸爸妈妈要多多陪伴蒙蒙,多与蒙蒙交流自己的感受,少批评蒙蒙,帮助蒙蒙打开自己的心扉,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2.爸爸妈妈可以多创造机会帮助蒙蒙交一些同伴朋友,使蒙蒙能在与他人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学会主动表达自我,体验游戏的乐趣,理解他人的感受。爸爸妈妈可以多带蒙蒙外出,通过环境的改变、新奇刺激的出现等方式,激发蒙蒙对外界环境的兴趣。
3.爸爸妈妈可以指导蒙蒙喂养小动物,从而激发蒙蒙的爱心以及责任心。
性格偏向4冲动把人累的多动儿
巍巍,一个让幼儿园老师既喜欢又头痛的孩子,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聪明可爱,对他“头痛”是因为他的“无规则纪律”。他总是喜欢动个不停,不是去捉弄其他的小朋友一下,就是突然把自己刚搭拼好的积木向地上一推,或者他就仅仅是在班级内走来走去,就是不能安静坐一会。当然这样来形容他也有一些不妥,因为在他喜欢的卡通片之前,巍巍可以安静地坐半个小时,但除此之外,似乎很难找到其他的“法宝”能使巍巍静静地坐一会……
巍巍虽然能够在喜欢的卡通片前“坐下来”,但是在大多数的时间和场合他却“坐不定”,这说明他是一个具有多动倾向的孩子,他具有一定的冲动的性格偏差,这类偏差的典型特征是:
1.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喜欢的事情也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2.精力充沛,行为多动,但有的时候能偶尔专注与感兴趣的事情上,虽然时间极短。
爱心提醒:
对于巍巍的这种性格偏差,妈妈在帮助巍巍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环境入手,减少环境中新奇多样的刺激与诱惑,使巍巍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比较自然地安静地从事目的明确的活动。
2.设立目标,培养巍巍的耐性。例如对巍巍的延迟满足能力加以训练,根据巍巍在活动过程中坚持的时间不同而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3.父母要对巍巍活动的过程多加关注,而减少对巍巍活动的结果关注,树立巍巍对活动本身的内在兴趣,从而使父母对巍巍活动的外部控制转换成为巍巍自身对活动的内在约束。
性格偏向5执拗遭人恼的倔强儿
乐乐,人虽然小但是脾气却很大,一旦他自己认准的事情,他就会倔到底地坚持。前面妈妈答应周末带乐乐去动物园,到了周末因为天下雨,所以妈妈就取消了计划。可是乐乐却不依不饶,一直坐在门口哭,“我要去动物园……动物园……”
乐乐执拗的行为中反映出他的一种倔强的性格偏向,这种性格偏向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是:
1.在涉及到乐乐自己的一些事情上,如果父母征求他的意见,无论对于这件事情他是否理解,他都会给出他自己的要求和意见。
2.任性,重复坚持自己的意见;打骂对他没有明显效果。
爱心提醒
对乐乐的这种任性,爸爸妈妈在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孩子内在真正的需要。当孩子坚持自己的无理要求时,或许他的目的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亲子教育
2.当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任性”来对抗孩子的任性。必要时不妨适当“让步”,首先使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再教育他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避免类似行为的再一次发生。
3.父母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启发孩子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增加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性格偏向5执拗遭人恼的倔强儿
乐乐,人虽然小但是脾气却很大,一旦他自己认准的事情,他就会倔到底地坚持。前面妈妈答应周末带乐乐去动物园,到了周末因为天下雨,所以妈妈就取消了计划。可是乐乐却不依不饶,一直坐在门口哭,“我要去动物园……动物园……”
乐乐执拗的行为中反映出他的一种倔强的性格偏向,这种性格偏向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是:
1.在涉及到乐乐自己的一些事情上,如果父母征求他的意见,无论对于这件事情他是否理解,他都会给出他自己的要求和意见。
2.任性,重复坚持自己的意见;打骂对他没有明显效果。
爱心提醒
对乐乐的这种任性,爸爸妈妈在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孩子内在真正的需要。当孩子坚持自己的无理要求时,或许他的目的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
2.当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任性”来对抗孩子的任性。必要时不妨适当“让步”,首先使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再教育他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避免类似行为的再一次发生。
3.父母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启发孩子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增加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一般宝宝受到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及其父母们的影响,就有可能会出现性格上的偏差,若是父母们没有及时的帮助孩子矫正,就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及其前途!
导读:通过“郜妈”的一双新鲜眼,我们看到了很多妈妈的“小问题”。
“郜妈”,名叫郜莹,台湾女作家,台湾电台、电视台资深主持人,上海浦江之声嘉宾主持人。她写了很多育儿的心得书,引起广泛讨论的是《妈妈必须教给女儿的事》。“郜妈”一直在做一个“爱心点灯”的活动,号召大家为贫困小学捐书,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郜妈”。
“郜妈”的亲子教育经,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郜妈”说大陆妈妈:
有点功利哦
举例:我近期待在大陆发现一个特别现象。在图书大厦里,听到一位妈妈一边翻幼儿书一边说:“字这么少,要买本字多一点的。”还有很多妈妈让0到3岁的孩子上早教班,大家彼此夸耀的经常是:“你看我孩子认识多少字。”而一些问题妈妈都来问我要“立竿见影”的教育药方。
观念:其实太功利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以后说不定都找不到工作哦!
郜妈说:我的儿子从美国念到硕士后到上海工作,他的月薪一万人民币,但是我认识的女性朋友,还不到30岁,她在上海工作的月薪超过两万人民币。我儿子心理就有些不平衡了。所以我告诉他,对于现代社会,父母一味追求的学历,其实并不是永久不变的保证书。怎样做人、做事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妈妈咨询我,其实就是很功利地想要一张药方,马上把孩子治好,但并不是每个药方都适合每个孩子,孩子需要的是维生素,强身健体。
“郜妈”说管教:
父母管孩子要“创新”
举例:其实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父母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吓唬孩子,比如“你再调皮,就把你扔出去,不要你了”。问题是,家长能做到吗?不可能。所以下次吓唬时,请你用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吓唬。
观念: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要说话算数,要有点创新意识。
郜妈说: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在商场大哭大闹要买东西的窘境,我的一个台湾朋友也是,一次他儿子又躺在地上赖皮,他觉得很丢脸,可打骂都不管用,突然灵机一动,他也躺在地上,周围人都围观,还有人说要打电话给警察,孩子就很着急,直喊爸爸坐起来。后来朋友站起来跟大家解释,然后对儿子说:“你觉得丢脸吧,刚才你躺在地上,爸爸和你现在一样觉得丢脸。”这之后,他儿子再也不闹了。有时候,管孩子也要有点创新精神。
“郜妈”说母爱:
做个“力所能及”的妈妈
举例:我做了一个讲座“老鸟妈妈和新鸟妈妈”,其中有新鸟妈妈就问我,作为老鸟妈妈,在对待孩子方面,也会有像新鸟妈妈那样的担忧和害怕吗?我说,当然有,而且怕的大方向差不多,都是怕教育孩子上失策,没教到点儿上、耽误了孩子;怕孩子不成材;怕孩子学坏误入歧途;怕孩子不懂照顾自己;怕孩子不快乐、不幸福……只是害怕的具体事上有些不相同。
观点:不论孩子长到多大了,妈妈那颗担心孩子的心,都永远提在那放不下来。所以不想让自己这颗妈妈心给累死、担忧死,就做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妈妈。
因为这样你才能做得轻松,才能坚持下去。我看到育儿书里都说:孩子别着急,慢慢来,从来没有人说爸爸妈妈,别着急慢慢来,所以我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妈妈们,我也曾因为错误的决定而让我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有所缺憾,我的儿子从小受到爱护,他很依赖我,但他到美国读书之后,我为了培养他的独立性,希望他不要打电话来诉苦,现在我发觉当时做得太绝了,让孩子以为我不再爱他。
很多书都说家长应该怎样,但我希望安慰和鼓励年轻的父母,让我们和孩子彼此都能保有“不模范”的空间去自由挥洒,用心不用力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
“郜妈”说孩子:
要让他们懂得规则
举例: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说大陆女生六成愿嫁富二代。这让我回想起自己女儿在小学四年级时,跟同学煲电话粥时所说的一段话:“我将来长大后,一定要找个有钱的老公来嫁,然后再用他的钱来打拼我的事业!”我跟她说:“你知道找个有钱男人嫁,必须要花多少心力去打败多少女人吗?而且就算侥幸获胜拿到了这个‘钱口袋’,时时担心他会被其他女人给抢走,与其花费如此多心思还未必能得到或护住这‘钱口袋’,还不如将这些辛苦心思用来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的‘钱口袋’来得更稳妥。”
观点:我儿子中学时要买一双名牌球鞋,用的是别人祝贺他考上高中的红包,我希望他不要买,但他认为是花自己的钱,我告诉他:“这个红包钱以后是父母要还给别人的,也就是说,你花的还是父母的钱。在你没有真正赚得到一分钱的时候,你没有权利买奢侈品。”孩子要让他懂得规则。
郜妈指点“母亲节”:
子女“抱蛋”妈妈“种树”
在台湾,母亲节的气氛比较浓,孩子送妈妈卡片和亲手做的小礼物很普遍,学校也会组织,而“郜妈”做过很多关于母亲节的活动和创意,在今天的母亲节,“郜妈”就支几个招给大家。支招一:抱蛋活动
我们曾经让100个孩子每个人领一只生鸡蛋,然后带在身上过一天,等到母亲节的下午,再进行回收。基本上只有10个左右的孩子能够保留鸡蛋完好,孩子们就会抱怨说:“生鸡蛋好容易破哦,很难拿呀。”我们会告诉他们:“拿一天你们都觉得很难,可妈妈们从怀孕那一刻开始,就把你们像生鸡蛋一样,每天小心翼翼地捧着,她们该多不容易啊!”小孩子们特别感动,这个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支招二:种棵“妈妈树”
我参加过儿子的一个表演会,当时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自己的妈妈,但我想对儿子说:“虽然辛苦,但有了你,妈妈觉得很快乐。妈妈感谢你。”所以我们酝酿了这个活动,妈妈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张卡片,并大声地告诉孩子听,然后一起把卡片挂在树上。这个活动会让孩子们感觉到妈妈对他们的需要和爱。
现在的妈妈们不止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财商,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这些做妈妈的努力做个“现代版的好妈妈”。每个人心中对好妈妈的理解都不同,我觉得“现代好妈妈”要必备五大基本技能:
技能一:做个有耐心的妈妈
孩子成长路上总是不断的给我们出难题,每次遇到问题,都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百分之二百的耐心,但是每到这个时候每个妈妈都有抓狂的时候,都有失去耐心的时候,是啊,人无完人,这个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妈妈现在心情很不好,就像你也会哭闹一样。妈妈需要你快速按照妈妈说的来做,咱们都需要平静下来。让孩子学着接受我们的坏情绪。虽然这样做好妈妈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育儿路上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技能二:做个爱倾听的妈妈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缺少了童年的玩伴,有了小秘密,有了小苦恼该向谁去诉说呢,现代的好妈妈就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世界,陪孩子一起疯,陪孩子一起玩,陪着孩子一起看动画片,陪着孩子一起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和我们成为知心的朋友,我们才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内心想法,及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给孩子适当的帮助,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技能三:做个爱厨房的妈妈
好妈妈要有一手好厨艺,能够变着花样的给孩子做好吃的,因为妈妈们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饭菜,除了色香味俱全之外,还包含着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是一种亲情的体现。在家吃饭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宝贝每天都享受着妈妈亲手做的做饭,一定会从内心里对妈妈有一种爱的感激,亲情是暖暖的。
技能四:做个鼓励型的妈妈
孩子的成长来自于我们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表扬,好孩子需要表扬,差孩子更需要鼓励,这种鼓励是我们用心观察,用心去体会,从内心给予孩子的最高的评价,最及时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帮助孩子走的更远。好妈妈的鼓励还在于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及时的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和优点,对于孩子做的好的一面要及时的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时候可以收获鲜花和掌声,失败的时候有妈妈的鼓励和支持,我们永远在孩子徐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我自我检讨不是个现代的好妈妈,有时会失去耐心,厨艺需要提高,但是我会努力去做个现代的好妈妈,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努力做孩子的好朋友,好榜样,好伙伴,好妈妈,宝贝,你的成长让妈妈收获了很多,谢谢你亲爱的宝贝!
技能五:做个爱思考的妈妈
在陪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一种理论,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所有的妈妈们都照搬到自己孩子的身上,这就要求我们要自己去独立思考,独立的去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爱思考,会思考就成为现代妈妈必备的一项技能。
加拿大的儿童教育专家,对l20余所幼儿园、2000余名不同年龄的儿童作了一次专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6种妈妈不受孩子们的欢迎。
1、只想着爸爸的妈妈 尽管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孩子对母亲的爱却可能带有种种“私心杂念”。要知道,幼年期的儿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会把母亲视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许自己以外的人、甚至爸爸“分享”。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理应有意识地向孩子作出种种表现或暗示,让他增加“妈妈确实最爱他”的自信。同时爸爸也应大度地退出妈妈视线的焦点,以便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2、不好玩的妈妈 孩子大多活蹦乱跳,爱好广泛。这是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然。他们想从自己最亲近的妈妈那里模仿、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希望能和妈妈拥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但如果妈妈对孩子的爱好一窍不通,而且总是一问三不知,甚至不以为然,孩子自然会感到失望、沮丧。同时也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负面影响。 对此,父母不妨有意识地培养和孩子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并熟悉孩子特有的心理和语言,尽可能抽时间多和孩子一起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认为你“好玩”的。
3、太肥胖的妈妈 儿童比成人更看重一个人的外表,对自己最亲爱的妈妈自然更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美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过于肥胖的妈妈最好还是注意节食、运动和减肥,并适当关注自己的衣着服饰。
4、过于严厉的妈妈 严格要求并不是什么坏事,行的母亲大多属于完美主义者。但凡事都有个“度”。实际上,老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她们批评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还没有尽力呢。而家长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渐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以心理上不断地作出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特别对原本就较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
5、不尊重我朋友的妈妈 孩子的心灵尚未遭到世俗或偏见的污染,比成年人要透明干净得多。故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妈妈作为孩子步入社会的最早的引路人,在孩子面前务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知道,尊重孩子的朋友本身就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
6、说到做不到的妈妈 说到底,“说到做不到”的妈妈缺失的就是诚信。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公认的美德,更是一种可贵的素质。孩子接受的或有形或无形的“诚信教育”,往往始于呀呀学语时,并且贯穿于整个童年时期。故在孩子刚刚懂事起就理应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以诚信为本”。而屡屡“说得到做不到”的妈妈,为孩子提供的恰恰是反面教材,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最近,加拿大的儿童教育专家,对全国各地120余所幼儿园中2000余名儿童做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的中心是:你不喜欢妈妈有哪些表现?统计结果显示:有8种妈妈比较集中地不受孩子们欢迎。
1.只顾自己玩的妈妈
5岁的汤姆说,“我妈妈常常只管自己出去玩,既不顾家,也不顾我。有不少时候她晚上玩得很晚才回家——实际上她回家时我往往已睡着了。我不知道妈妈究竟是不是爱我。”
专家评析:其实这类妈妈称得上是“自私妈妈”,缺乏对孩子的责任感。建议应该投入至少70%的精力和50%的空余时间在才5岁的孩子身上。
2.只想着爸爸的妈妈
还不到3岁的琳达哭着说,“妈妈只有见到爸爸时才眉开眼笑。她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爸爸,而不是留给我。她说我什么都不好,而说爸爸什么都好。我很生气。”
专家评析:要知道,幼年期的儿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会把妈妈视作“私有财产”,而不许自己以外的人,甚至包括爸爸“分享”。对这么爱“吃醋”的琳达,妈妈理应有意识地作出种种表现或暗示,让她增加“妈妈确实最爱她”的自信。同时当爸爸的也应大度地适当退出妈妈视线的焦点,以便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3.爱体罚的妈妈
5岁的小顽童布尼透露,“只要我淘气,如跟小朋友打架啦,弄脏了衣服啦,在墙上画画啦,妈妈就会罚我站,而且一站就是老半天。一次我用弹弓打破了邻居的玻璃窗,妈妈更是生气,不仅不给我饭吃,还狠狠地拧我的胳膊,直疼得我嗷嗷叫。于是我再也不爱妈妈了,因为我觉得她并不爱我。”
专家评析:体罚可能成功地强迫孩子服从家长的意志,但这一定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带来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因体罚而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一般在几周后即会显现出来,其中包括:经常撒谎,偷盗,爱欺负弱小同学,难以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缺乏同情心,不服从教师教导,有时可能极度自卑等等。在2年后则可能发展至斗殴、抢劫、闹事等更为激烈的暴力行为甚至反社会倾向,并增加成为小流氓、小霸王的危险。
4.不尊重我朋友的妈妈
4岁的贝克嘟着嘴说,“妈妈一直不喜欢我周围的小伙伴。她说汤尼说话结巴,彭努长得丑,肖斯脑筋不好使,尼尔嘴又太馋。反正在她嘴里没有一个好的。更让我不快的是,她要求我不跟他们玩,还生怕我被他们‘带坏’。而实际上他们都是既可爱又诚实的好孩子。我为妈妈感到害臊。”
专家评析:妈妈是孩子步入社会最早的引路人,在孩子面前务须注意一言一行!尊重孩子的朋友本身就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而让孩子在你以身作则的指引下学会尊重他人,是他宝贵的人生财富。任何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缺点。就让孩子自由地选择他的朋友吧,不必杞人忧天地担心孩子会被“带坏”。
5.说到做不到的妈妈
5岁的海伦埋怨说,“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她曾答应马上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但至今仍没有买。她还保证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但后来又说不去了。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她都说得到却做不到。最后我已不相信她的话了。这样的妈妈真叫人扫兴!”
专家评议:“说得到做不到”的妈妈缺失的是诚信。诚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其实,“诚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学语之时,而且贯穿于整个童年时期。在孩子刚刚懂事起就应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以诚信为本”。遗憾的是,屡屡“说得到做不到”的妈妈,为孩子提供的恰恰是反面教材,起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6.过于严厉的妈妈
5岁的丹尼说,“妈妈老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她说我写的字不端正,画的狗一点也不像,还批评我洗碟子不干净。我真的什么也不行吗?想到这里,我很泄气。”
专家评析:父母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的最大危害是:渐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自我肯定,特别对原本就较自卑的孩子来说,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有的孩子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正是父母以完美主义的态度作出了过高的要求,由此孩子便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埋怨之中难以自拔,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遗憾地丧失殆尽。最后当他每每开始做一件事时,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自己作出否定,如:我的能力就是比不上人家,我的脑筋就是笨,或我就是不讨别人的喜欢等等。不妨将对孩子的“你洗不干净碟子”改成“你真了不起,才5岁就能洗碟子啦!不过要是你能再多花点时间冲洗,碟子会洗得更干净的”。这么一改,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就完全不一样了。
此外要认识到:任何孩子,都不可能是样样都棒的“全才”(其实成人也是如此)。要是你的孩子在绘画方面不如别的孩子,大可不必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他完全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胜过别的孩子。
7.太肥胖的妈妈
3岁的玛丽哭着说,“妈妈实在太胖了,而且弄得很邋遢。每次她上幼儿园开家长会时,小朋友们都会暗暗地笑话我。我很难过,但又不知怎么办才好。”
专家评析:儿童比成人更看重一个人的外表,对自己最亲爱的母亲自然更是如此。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对“心灵美比外貌美更重要”的抽象理论还难以理解。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美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过于肥胖的母亲应该注意节食、运动和减肥,并关注自己的衣着服饰。
8.不好玩的妈妈
4岁的亚裔孩子阮埋怨说,“我能歌善舞,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我。我还会作画、剪纸、弹琴、捏泥巴,可是妈妈不仅都不会,她还瞧不起我的爱好。妈妈早出晚归,空余时就只知道读书。她还老叮嘱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好书以后才有出息。其实,我很希望妈妈能够陪我一起玩。我真感到扫兴,为什么我的妈妈这么不好玩?”
专家评析:孩子想从自己最亲近的妈妈那里模仿、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更希望能和妈妈拥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妈妈对孩子的爱好一窍不通,总是一问三不知,甚至不以为然,孩子自然会感到很失望很沮丧。同时这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对幼儿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强迫他多多读书。其实在阮这样的年龄段,理应通过多玩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因为玩实际上也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提升智力的极好学习。此外不妨有意识地培养和孩子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并熟悉孩子特有的心理和语言,尽可能抽时间多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多作语言交流。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认为你是很“好玩”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