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婴儿孤独症多见于男孩,比女孩多2~4倍。单卵双胞胎发病的同一率明显高于双卵双胞胎,提示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该综合征通过其行为表现被确认。智能水平和是否存在神经损伤用多轴诊断系统分别记录。
精神异常是所有精神功能领域:行为,认知和情感中的病理的表现。精神异常相对罕见(4~10例/10000儿童)但引起严重的医疗问题。精神异常可分为四个大类:婴儿孤独症,儿童期发生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儿童分裂性精神障碍,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每一类的发病年龄,病程,预后各不相同。
婴儿孤独症(Kanner综合征)
一种儿童早期的综合征,特征性表现为社会关系异常,语言障碍伴有理解能力低下,代词颠倒(尤其是在指代自身时用“你”代替“我”),仪式和强迫现象(坚决的保持一致性),以及智力发育的不平衡,其中大多数病例精神发育迟缓。
婴儿孤独症多见于男孩,比女孩多2~4倍。单卵双胞胎发病的同一率明显高于双卵双胞胎,提示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该综合征通过其行为表现被确认。智能水平和是否存在神经损伤用多轴诊断系统分别记录。
CT扫描可以分离出一组伴有脑室扩大的婴儿孤独症患者,而MRI最近鉴别出一组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成人孤独症患者。少数婴儿孤独症病例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巨细胞包涵体病,苯丙酮尿症以及脆性X染色体有关。
症状,体征,诊断和预后
婴儿孤独症通常在生后第一年表现出来,不会晚于3岁发病。该综合征的特征表现为极端的孤独(缺乏依恋,不会拥抱,躲避凝视,不能形成交互的相关关系),坚持同一(抵抗改变,仪式性,对家中物品的病态依恋,重复动作),言语和语言障碍(范围从全哑到言语出现延迟到明显独特的语言使用),以及显著的智力发育不平衡。婴儿孤独症患儿智能测试困难,在标准的智商测试中通常操作项目优于语言项目,而且尽管大多数的项目发育迟缓但少数项目与年龄相符。虽然如此,由经验丰富的测试者所做的智商测试可以对判断预后提供有用的指标。IQ<50的儿童,几乎无一例外地预后不良;智商较高者大约有一半可以达到中等水平。患儿7岁时所使用语言的总量可以明显地决定预后。症状可以在整个发育期都持续存在,有些患者到青春期或成人早期伴发精神分裂综合征(妄想,幻觉)。
神经学检查常常出现非局灶性表现(例如,步态不协调,肌阵挛性反射,动作刻板),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检查通常是无意义的。
治疗
对大多数有严重损伤的儿童,系统地应用行为治疗有助于在家中和学校里管理患儿,这一技术也可传授给父母。在慈爱的父母和许多富有献身精神的教师的耐心尝试下,这种治疗方法对孤独症患儿是大有益处的。丁酰苯类药物的效果有限,主要用于控制最严重的攻击和自伤性行为,不能解决精神异常。芬氟拉明,一种血清素激活的拮抗剂,已不允许使用。其他几种有精神作用的药物也已经使用,但有关它们的疗效的证据很少。言语治疗应该早期开始。对不说话的儿童,学习手语的价值还不确定。心理疗法和特殊教育对智商接近正常或较高的患儿有益处。
儿童期发生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
一种与婴儿孤独症相似的综合征,但发病时间晚(36个月~12岁)
这种疾病的特征是社会关系异常(例如,孤独,不适当的情感,缺乏交际技巧)以及奇形怪异的行为,这种行为常常包括奇特的动作,奇怪的手势以及不寻常的言语方式。虽然这种疾病在36月龄后才充分表现,但一些表现可能较早出现。像婴儿孤独症一样,缺乏妄想和幻觉是它的特征。
除了发病年龄晚以外,这种疾病的表现似乎是婴儿孤独症的变异型。它常常与Tourette综合征,强迫障碍,注意力缺失障碍同时存在,并且症状易于混淆。治疗和预后与以上的婴儿孤独症相同。
儿童分裂性精神障碍
是几种不同种类的,3岁以后发生,但早期发育正常的综合征的总称。
一些儿童分裂性精神障碍的病例以后被确诊为特异的神经退行性综合征(例如,慢病毒感染,幼年性大脑点状变性);另一些则没有可以确定的病因。典型地,儿童在3~4岁以前发育正常(包括言语,认知,大小便训练以及相适应的社会行为)。然后,一段时间的不明的疾病和继发的情绪改变,此时儿童易激惹和抱怨,随之发育明显倒退,以前获得的发育水平消失。儿童各个方面的发育倒退到很低的程度。病程是相当严酷的,患儿需要终身的照料。病因不明病例的寿命不受影响。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状态通常在7岁后出现,同时行为表现类似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
证据提示环境压力会促使有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病。假设可能存在多巴胺代谢异常,但还没有被证实。
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婴儿孤独症和全面精神发育异常与成人的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不同,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是青春期和成人期精神分裂症的延续。特征性表现有退缩,淡漠,情绪平淡,思维障碍(封闭和顽固),牵涉观念,幻觉和妄想,主诉思维受控制。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的描述。
治疗
需要联合采用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吩噻嗪(如氨砜噻吨每天0。10~0。40mg/kg)和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每天0。05~0。15mg/kg)对控制急性精神病症状有效,但常有复发(注意:由于儿童对这些药物的锥体束外作用敏感,必须谨慎使用)。急性病情恶化的患儿需要住院治疗;某些患儿需要长期的住院精神病治疗。
特殊的教育系统,如每天训练,对症状时好时坏明显的儿童是必要的,否则很可能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发育。由于社区医疗相对减少,家庭成员,朋友以及社会机构提供的缓解期的护理对正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儿尤其重要。
近年来,儿童口吃的发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口吃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口腔专家建议,要正确对待口吃,尽早对儿童进行口吃普查,及早发现,及早纠正,避免或减少成年人口吃。
由于缺少必要的口吃常识,不少家长对待儿童口吃问题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象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专家介绍,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都要经历从听到说到理解这个过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的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
纠正儿童口吃,要注重倾听和交流。这是因为,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家长要注意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样”,而是要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们,与其做真诚的语言交流,创造出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出现“结巴”,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强,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导读:儿童社交敏感症的发生大多与家庭环境有关。在这类家庭中,孩子从幼年起就不断遭受各种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袭,或经常受到家庭成员的惊吓,或经常被父母打骂,这些不良刺激会严重阻碍儿童对正常社会交往的学习,破坏孩子的适应能力,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退缩、逃避的性格特点。
儿童社交敏感症,是指孩子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持续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缺乏信心,声音沙哑,口吃,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视线;脸面发红发热,躯体紧张、僵硬;分泌大量唾液等。
那天,闲着没事,在家里坐着。忽然,隐隐地听到有敲门声,开门却又没有人。就这样,从下午4点钟到4点半,一共发生了两三次。我先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幻听,确定不是后,我决定弄个清楚。
我悄悄地站在门后,透过门上的“猫眼”观察外面的情况。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向门前走了过来。这个小男孩我是认识的,他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平时比较害羞,见了面也不会和邻居打招呼。不过,我知道,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有时,为一些小事也会吵到要离婚的地步。而他家的家教也是非常严的,我不止一次听到他家里传出孩子的哭叫声,那是孩子又惹了祸,父母正在实施打骂教育。虽然,我觉得这样做过分了些,但由于属于别人家的私事,不好说什么,只是在孩子哭叫声过于刺耳时,才敲敲墙,示意他们,已影响到了我的休息。
现在,这个孩子在我门外做什么呢?终于,他迟疑着举起手,轻轻在门上敲了两下,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一只老鼠,在门上轻轻搔着一般。我屏住呼吸,打开了门。
“我,我”那孩子吓了一跳,看着我,什么也没说出来,就急匆匆地跑回自己家去了。
我认为,这是他的恶作剧,虽然知道,告诉他父母,可能会让他挨打,但我觉得,如果让这孩子的行为继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
“对不起,”敲开邻居的门,我对孩子的妈妈说,“您家的孩子……”
“噢,我让他去您家里借红酒开塞器。”他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笑,隔着门,我也听到了门内人声喧杂,“半个小时才回来,说您找过了,没有。”
开塞器?!
我愣住了,那个孩子没和我对话,更没提开塞器的问题。
透过邻居手臂下的空隙,我看到,那个孩子正闪躲着目光,偷偷地看着我。见我向他看过去,他急忙转身,跑进洗手间,再也没有出来。
“是的,我没有开塞器。”不知为什么,我竟然这样说,“不过,您的孩子蛮内向的。”
“是啊是啊,”邻居心不在焉地回答着,看来正挂念着房间里的聚会,“您进来坐坐?”
我拒绝了她的邀请。
回到家,我把玩着红酒开塞器,脑海中却浮现出了邻家小男孩那种惊惧的神情:这个孩子,患的就是典型的社交敏感症。随着他的成长,长大后,将会是怎样的情形?我不禁叹息了一声。
儿童社交敏感症的发生大多与家庭环境有关。在这类家庭中,孩子从幼年起就不断遭受各种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袭,或经常受到家庭成员的惊吓,或经常被父母打骂,这些不良刺激会严重阻碍儿童对正常社会交往的学习,破坏孩子的适应能力,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退缩、逃避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很容易遭受社交挫折,而社交挫折又进一步加重了逃避行为,最终形成社交敏感或社交恐怖症状。
父母要做的事:
·断绝不良刺激,为孩子打造良好家庭及社会交往氛围,让他重新恢复自信、乐观的性格。
·让孩子独自与陌生人交往。先从身边较为熟悉的环境中的陌生人开始,渐渐向外扩展,让他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
·让孩子明白,与人交往是件自然的事情,并以身作则,在与人交往时,诚恳而自然。
·如孩子在社会交往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社会交往经历,鼓励他良好而积极的行为。
导读:孩子不听管教是一种心理慢性症的表现,原因多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一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反复说教,实际是在不断给孩子以相同的刺激,这种唠叨式的说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惰性。于是,父母的说教一旦出现再成为刺激,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或消失。具有心理慢性症的孩子,其父母在家庭中存在一定的通病。
一、什么是心理慢性症:
孩子不听管教是一种心理慢性症的表现,原因多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一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反复说教,实际是在不断给孩子以相同的刺激,这种唠叨式的说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惰性。于是,父母的说教一旦出现再成为刺激,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或消失。具有心理慢性症的孩子,其父母在家庭中存在一定的通病。主要表现有三方面:
(1)教育语言使用欠佳:在批评孩子时,父母斥责的声调高而尖锐,语句反复。
(2)说教简单化:指责孩子时不讲清原因及道理,大话连篇,不明要领,使孩子不知错在哪里。
(3)抖萝筐式的训练:孩子犯一点小错,父母就抓住不放,并将孩子以往的所有错误重新数落一遍,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情绪。
二、如何防止心理慢性症:
(1)变换不同的教育语言来指出孩子的同一缺点。如对于孩子写作业粗心的毛病,父母用仔细点,不要再当马虎大王了,写算术式时不要把等号丢在脑后等,比反复说要用心,别粗心更有效。
(2)责备语调要比平常说话的语气低沉。低沉的语调能令人感到理性的存在,使亲子双方都能冷静下来。用与平常不同的语调还可以唤起孩子的注意。
(3)让沉默取代指责:那些听惯了父母责骂的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自然会等待着父母的打骂。如果这时父母真的责骂了,孩子反而会觉得松了一口气,产生又熬过去了的感觉。过后就忘了。父母保持沉默,反而会使孩子猜测父母的心态,紧张的情绪会保持一段时间,并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
(4)使用强调性语言:在训教前用强调性语言说:我只说一遍。如孩子未听见,也不要重复,让孩子品尝不听话的苦果,下次他就会注意听了。不停地唠叨只会使孩子产生厌恶,父母力图纠正孩子错误的愿望不能实现。
(5)明确指出孩子错在哪里:很多父母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不讲清道理就批评一顿,说完之后又忙自己的事了。孩子糊涂地不知自己错在哪儿,或不知错误的危害,也就自然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了。
(6)只针对眼前的错误进行:很多父母往往只要孩子犯了个小错误,就把过去的错误重新数落一遍,新帐老帐一块算。这样不但使孩子对所犯的错误分不清主次,淡化了对这次错误的批评,还会影响亲子关系,抵消教育效果。
导读:越来越多的小孩子产生自闭现象,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尤其是家长们的关注。自闭的孩子多会言语有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孤独不合群。
4月2日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儿童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儿童自闭症通常会有以下一些症状:
一、言语障碍突出。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他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很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另外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从而失去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二、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或自己在地上转圈,喜欢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对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坚持每天走同样的路线去幼儿园,如有变动就会有大哭大闹等明显情绪不满的反应。
三、孤独离群,不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反应,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便会哭闹。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同时,有些自闭症儿童还会表现为感觉反应迟钝,会有自伤自残的行为。还有些对某些图像和声音特别敏感,例如在听见汽车或者电钻声音的时候就会使劲捂着耳朵或者跑开。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于1943年首次提出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儿童口吃需谨防发声性抽动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歌谣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