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瀚兴是在开学初的家访工作中,那时的他被阿姨带着到小区门口来接我们,看起来是个很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当时我还在想这么大个儿的孩子还挺害羞,但经过开学几周的观察与了解,我才发现我对瀚兴最初的判断只是一个肤浅的认识。因为瀚兴在班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爱动的孩子,与我最初见他的印象简直判若两人。上课时,别的小朋友都认真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而他则会在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发出“呵”或“呀”地一声,同时做出电影“蜘蛛侠”的经典动作,让老师和孩子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他身上,而且几乎每节课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以为瀚兴什么时候都是这样,但一节纸工课改变了我对瀚兴的看法。
那天,我教小朋友们折“东西南北”的纸偶,从头至尾瀚兴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很认真地跟着我折“东西南北”,看着他那认真又带有憨态的表情,真的很可爱。
瀚兴前后动静的表现让我内心有些许的震撼,在他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好动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那么我们的活动就算是失败的。仔细回想,瀚兴以往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在给老师提醒:“你上的课不好玩,我没有兴趣”,而我却认为他是在捣乱。是啊,根据孩子现在的年龄阶段来说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好动”可以说是孩子的通病,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好动就一味地否定孩子,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从表面来看孩子可以说是我们老师理解孩子的一个误区,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行为来推测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以此作为我们教学活动内容的起点,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引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学习的根本保障,现代独生子女,平时娇宠惯了,想干嘛就干嘛。手脚动的多,思维动的少,有意注意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对我们来说,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是我们完成有效教育的首要保证。
〔观察描述〕:
今天集体活动是做实验“糖到哪里去了?”因为是人手一套材料,物品比较多,幼儿在操作中动是很自然的,所以对幼儿倾听不乱动要求,没有刻意强求。
在实验后,为了保证交流讨论的质量,我们收拾好物品,按倾听习惯的要求进行,徐雁楠边听边动手的现象又出现了,她一会儿两只手无意识地转动,一会儿伸出一只手摸一摸旁边的小朋友的头和身体,一会儿又转动身体与同伴交流式的互动手势;不过教师的教学她都参与了,也听了,思维似乎也跟了,只是不能反映敏捷的回答提问。以她的年龄,掌握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还是可以的,但是良好的习惯养成已成为她目前个性化教育的重点。
〔分析与措施〕:
徐雁楠小朋友自插入我班的一个多学期,从全身运动、危险运动,到现在在教学活动中只动手,自身的变化是真实的。在与家长的交流当中,感觉到孩子的习惯与家长的教育理念,教养习惯有关,家长认为:教养孩子要尊重其个性特点,让她自由成长。所以,此幼儿进餐很差,人很瘦,运动量却很大,动作发展非常好。(因为她动的多,什么都敢去尝试)但是,在我国以集体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安全责任非常之大,过分的自由也无法保障教学的效益。所以我们特别关注修正她的行为,希望能与集体的行为要求得以一定的统一。保障全体幼儿的安全。本学期我们进行倾听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她来说又进入一个新起点。我们要继续与家长沟通交流争取理解和认同,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教养孩子的言行,养成好的倾听和学习习惯.
导读:对于ADHD患儿若未能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其成长后各个方面如学业、社交、社会适应等,并可能引发一些常见共患病如学习障碍、焦虑障碍、品行障碍,甚至继发破坏性行为障碍以及反社会人格障碍等。
“童童,你别老是动了,行吗?”这是9岁的童童自懂事以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可是,要想让童童安安静静地坐上10分钟,简直比登天还难。任何一件新玩具到了他手里准会被拆得七零八落。起初,妈妈一直认为好动的童童只是调皮而已。但是如今,已上小学三年级的他“爱动”的坏毛病却愈演愈烈:上课从不认真听讲,无法静心做作业,而且经常和小朋友拌嘴甚至打架。童童到底怎么了?
转不停的小马达
“他的身体里好像安装了小马达,无法停下来,”童童妈妈经常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不仅仅是淘气儿童的标签,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定义为一种疾病。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发育行为障碍。在我国学龄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4。3%-5。8%。其中,以男孩较为多见,并在各种智力水平的儿童中均有发生。
通常,ADHD可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多动、冲动。注意缺陷包括无法集中精力、很难聆听和完成委派的任务等。多动常常表现出焦躁、说话过多等。冲动的特征是在社会交往中缺乏控制力、多种场合行为鲁莽等。
从医学角度讲,ADHD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这些原因一般包括神经解剖、神经化学、遗传因素、脑损伤、环境因素等。最新流行病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学龄儿童中有1500万-3000万名患有ADHD,但只有不足1%的ADHD儿童获得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ADHD患儿若未能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其成长后各个方面如学业、社交、社会适应等,并可能引发一些常见共患病如学习障碍、焦虑障碍、品行障碍,甚至继发破坏性行为障碍以及反社会人格障碍等。
导读:广泛性焦虑症以前称为儿童过度焦虑症。现在认为此疾病与发生于成人的未加控制焦虑症为同一障碍。出现这种障碍的儿童腼腆、不自信,且过分担心自己达不到他人的期望。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危险、真实和想象,也许长大后他们都会淡忘这些经历。但是尽管大多数孩提时的害怕都是正常和暂时的,最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研究仍然表明,由害怕导致的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儿科精神疾病之一。
新生儿一般害怕摔倒和大的响声。他们从6个月起就开始害怕陌生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3岁。学龄前儿童通常害怕离开父母,还害怕体型大的动物、恐怖面具和超自然的东西。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害怕家人的过世、成绩不好和新闻中发生的事件,比如战争、恐怖袭击和绑架。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性方面和社交方面的焦虑,他们担心自己以及整个世界的未来。如果这些焦虑长期持续并导致严重精神紧张、影响家庭和谐或干扰儿童的发育或教育时,就可成为问题。
广泛性焦虑症以前称为儿童过度焦虑症。现在认为此疾病与发生于成人的未加控制焦虑症为同一障碍。出现这种障碍的儿童腼腆、不自信,且过分担心自己达不到他人的期望。他们需要成人不断地给予安慰和表扬。他们经常会出现烦躁、紧张,并抱怨头疼、胃疼等其它身体症状。
社交恐怖症。出现这种障碍的儿童特别害羞,并害怕所有不熟悉的事物。他们老粘着父母不放。
恐慌症。在恐慌症发作时,会突然感觉到无法抑制的恐惧或厄运即将来临,还伴有强烈的生理感觉,比如出汗、心悸、胸疼、颤抖、呼吸困难、眩晕和呕吐,包括担心失控、“发疯”或者垂死感。
分离焦虑症。害怕离开家或者父母,这种情况对于很小的孩子是正常的,但是大一些的孩子老是这样的话,就可能患有分离焦虑症。这种障碍自发发生或在重压下发生,比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社交恐惧症或恐慌症发作也会导致分离焦虑症的发生。发生分离焦虑症的儿童在自己家里他们也可能会整天粘着父母,甚至在晚上也想爬到父母的床上去。
创伤后压力症。这种疾病是由于经历或目击日常生活之外令人恐怖的事件而导致的,比如严重事故、自然灾难等。这种疾病有三种症状:一是在强迫行为中再现创伤事件的倾向和面对能使之回想起这种经历的时间时发生焦虑。二是由于急切回避与创伤相关的想法、感觉、人和地点,最终产生对自己的感觉麻木冷漠并疏远他人。三是容易激发烦躁、暴怒、神经过敏、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表现等。
导读:虽然还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因为他已经把挑战当作了一种乐趣,这样的孩子我还担心他胆小没有毅力吗?他已经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父母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
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特质,广泛征询了各方高人的意见之后,我为儿子设计了一个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他“玩”。
当然这玩不是瞎玩,选的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颇需点勇气的小滑板车。
一开始,儿子总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稍一松手他就哇哇大叫。我坚持着鼓励他:兵兵,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地,儿子在我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开始在我的保护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儿子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他开始兴奋起来,对我叫着:“妈妈,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诱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儿子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车,在同龄的孩子中还算超前了一步。
这时,我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教儿子跳绳。
我先自己变着花样跳给儿子看。儿子觉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抢过绳子来玩。可真把绳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时,感觉就不那么对劲了—不是手不动,就是脚不动,很难手脚并举。于是我让他不动绳子,先做动作,找找感觉。孩子是没多少耐心的,当他发觉一项活动不是那么简单后就很容易放弃。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找来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一人牵一头绳子,换一种方法让儿子跳。儿子在绳子中间钻来钻去,乐得哈哈大笑,脚会动了,手就容易了,两周后,儿子跳绳的技术已有小成。
接连攻克了两个“堡垒”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儿子技艺傍身,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么跟别人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
成果还需要巩固,我又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三个项目:教孩子骑两轮自行车。
这个项目训练的难度比小滑板车要大些,一开始儿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龙头,扭来扭去,连人带车摔了好几次。不过有了前两次的训练经验,他的情绪不那么急躁了。我一边扶着他骑,一边给他指导几个关键点:掌握龙头、身体平衡、放松。找到感觉后,儿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骑出了5米远。这一来,他的信心大增,10天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能骑着小两轮车骄傲地跟在我身后去买菜了。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另类计划大获成功。现在儿子还学会了游泳,并开始学溜冰了。虽然还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因为他已经把挑战当作了一种乐趣,这样的孩子我还担心他胆小没有毅力吗?他已经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我想,这对他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训练,比教他认几个字背几句诗强多了。不信吗,你自己试试看吧。
贴心提示: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
2、切忌操之过急,孩子玩会一样东西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
3、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放得开,不能保护过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
喜欢《孩子好动又胆小的原因》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厌学原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