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是把细腻的钥匙一把坚实的大锁锁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下打开了。“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而在我们幼儿教师,它的意义显然更大。这么多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是深有感触的。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其实他们“人小鬼大”,敏感机灵着呢。你真心关心他们,对他们好,他们是知道的,也会回报给你的。反之,你凡事不细心观察,粗暴处理,动辄大吼大叫,孩子们不但不敬重你,有时未免还适得其反,特别是那些有点调皮捣蛋的孩子
,你若不施以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体贴,他们是不领情的,强制措施只能起一时之效。关怀,唯有关怀,才是百用百验的良药。例子也不必赘述,相信同行的姐妹们都有同感吧。
关怀是打开心灵的细腻的钥匙!所以,请“关怀”,关怀孩子,关怀家人,关怀你身边的人,关怀每一个需要关怀的人。它会让你变得更加和善亲切,它会让你的工作如鱼得水,它会让你赢得人生,赢得关爱,沐浴幸福,享受快乐。
2胡闹台
小班的孩子真是能闹,一点不守规矩。就出去倒了一下垃圾,回到活动室时,孩子们早沸沸扬扬起来:有的在地上爬、有的扔帽子、有的到处乱跑、有的交头接耳、甚至还有的打起架来……看到我进来有的孩子收敛了许多,屋里也顿时安静了许多,可还有几个孩子根本就没发现老师的出现,还在尽情的“嚣张”着,我随即叫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天宇!”天宇没有什么反应,我无奈地说:“天宇,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我是胡闹台,嗨!哈!”我看到天宇的两只小胳膊在舞动着,孩子们的目光也一下子都聚集到了他的身上,天宇这才停止了胡闹,愣愣地看着我。“什么,你是胡闹台?”我反问道。“是的,妈妈说的。”听到这句话时我愣住了,这么小的孩子,妈妈怎么能这样说他呢?
带着疑惑,中午放学时我叫住了天宇的妈妈。首先我向她反映了上午发生的事情,当我说完后,天宇妈妈很平静地笑了笑说:“是的,在家我是这么说他来着。这个孩子太能作了,没有一时是老实的,我说他简直就像胡闹台似的,弄得家里乌烟瘴气,整天给他拾掇不上,真气人!”是啊,天宇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但是家长的语言也有些过激,怎能给他下这样的定语。他虽然那么顽皮,却晓得“胡闹台”不是什么好东东,但是他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好玩是他的天性,只要能玩他不管别人对他的评价,他也不知里面的利害关系。可是,作为成年人,不要认为是小孩子,就可以对他们信口开河,总有一天他会理解这句话的轻重、好坏的;而我们作为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是在和孩子们的交往中,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孩子们今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好的要发扬,不好的坚决杜绝,做到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对于这些三、四岁的孩子们呢,他们好玩、好动是天性,我们要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3在玩玩具时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喜爱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可他们玩玩具时,总是由静到动,从不说话到小声嘀咕,然后大声吵闹。每当玩到乱哄哄的时候,我便不免大喊一声:“别说话!”马上,嚷嚷声戛然而止。只不过安静的时间简直是太有限了,用不了一会儿,说话进行曲就依然下意识地再次演奏开了。
今天,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发现
与幼儿个别交谈是了解幼儿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与幼儿的交谈呢?
1、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选择好话题。在谈话时要有灵活、机智的策略。
2、尊重幼儿的态度,要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技巧。
3、与幼儿交流首先需要教师从权威地位转为与幼儿共同分享平等交流的地位。
4、给幼儿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束,自然亲切的气氛。
有的教师说:“每天这么忙,哪有时间与幼儿个别谈话。”其实,幼儿每天点心、就餐、自由活动以及入园、离园等时间都为教师个别交谈提供了理想的机会。例如:离园时,由于有的家长工作忙,会来得迟一点,这时候幼儿看见其他小朋友都走了,心里有点着急,这时候教师就走上去问其中一个幼儿:"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幼儿回答:“是医生”教师:“哦,你妈妈今天肯定忙,不要着急,一会儿就来了,你喜欢你妈妈吗?”幼儿“喜欢,我妈妈可漂亮了,她打口红,还有长长的头发。”这时候没有走的幼儿都站过来七嘴八舌地说“我妈妈怎么,怎么。。。。。。”一会儿家长们都来了,幼儿们高兴地和教师说再见,离开了幼儿园。也就是在幼儿离园这短短的几分钟,一次教师预先计划的个别交谈结束了。由此例可见,个别交谈不在时间长短,只要教师有此意识,机会是不少的。
个别交谈不一定是教师发起的,幼儿总想把那些在他们看来很有趣的事告诉教师,谈话也就成为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经验分享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交流要成功进行都要求教师耐心地倾听,对幼儿的谈话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态度,让幼儿感到“老师认为我讲得很有意思”尤其当幼儿口齿不清的时候或谈话内容含糊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听下去,不能中止交谈,如果时间不够了,教师要用“真想听你讲,可是打铃了,回头再讲给我听,好吗?”这类谈话来结束。
总之,与幼儿个别交谈,对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个别幼儿交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我们幼儿教师要自己在保教工作中培养这种能力,并在实践中自如地运用。同时也将自身的素质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孩子的能力超乎老师的意料”!
晨间锻炼一直是幼儿游戏的美好时刻,特别是在分散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体育游戏器械进行游戏。
小哲来到放游戏物品的篮筐边上,朝里面张望了一下,然后拿起一个羽毛球拍,又在里面捣鼓了一会找出一个羽毛球,然后来到场地上玩起来,他把羽毛球往上一扔,然后用羽毛球拍去拍球,球被歪歪的拍到了不远的一边,连续做了几次,然后他捡好球站在场地上朝四处张望,他看见我在观察他,然后朝我跑过来说:“周老师,我和你打羽毛球好不好?”我说:“好的呀。
”然后我也去蓝框里找了一个羽毛球拍,和他找到一块比较空的场地上,我发球,比较准确的朝他拍过去,当我想他会不会接得住的时候,他反应十分迅速的回击,一下子就把球打了回来,我都没有来得及接住。
我很惊讶,我说:“你好厉害哦,你会打羽毛球呀?”他说:“我在家里经常和我爸爸打羽毛球的。
”我们又玩了一会,他回击的速度和力量都比较大,多数都是我没有接到。
时间差不多了,我对她说:“明天我们继续打,再来决高下好不好。
”他很高兴的收拾好了游戏物品。
打羽毛球是一个十分有趣而且健康的体育游戏,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打羽毛球需要眼手身体的协调性,并且锻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移动的速度,要求还是比较多的,中班的孩子会玩羽毛球的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像小哲这样比较调皮又不是很有耐心的孩子,平时他做操也不是十分认真,不太愿意运动身体,速度也不快,也不是很有耐心,没有想到他羽毛球打得还蛮不错,让我惊讶的同时也十分的高兴。
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的家庭教育方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平时父母与孩子多玩游戏,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一些,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的掌握很多的技能,也能够提高幼儿的体能。
关于“孩子的能力超乎老师的意料”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努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的基础是感觉、知觉。幼儿园的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表现以语言表达为主。然而,当前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往往参差不齐。如说话意识不强,语言活动中有嗫嚅等不良现象出现,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平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了课堂语言活动。忽视了对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语言的开发;重视知识以及词汇的灌输量的多少,忽视课外丰富幼儿知识,注重语言活动中教学内容的规范化,过多地使用图片、静物等教具引导,忽视幼儿通过体验实际生活,直接去感知事物观察以发展其能力、模仿能力和听说能力;注意强调了集体中的整体观念。但都抑制了幼儿的自由交际活动和对其个性的培养,因此,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进行交际,正确地表达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思想感情。促进幼儿品德和智力的协调发展,我作了一些尝试,现在汇报如下: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积累语言.练习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
幼儿语言是在幼儿所处的环境实践中不断感知的过程,而幼儿语言环境一般是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两个方面。
就幼儿物质环境而言,为了让幼儿熟练地掌握有……有……还有……”排比句。上课前我有意识地将幼儿喜欢的玩具布置在各个活动角,在进行看图讲述课《小象回家了》之后,让幼儿看看教室里的摆设。幼儿看到教室布置变了样,纷纷说出教室里有娃娃,有电话,有花,还有许多玩具等等,有的幼儿还会说有的鱼在吃饭,有的鱼在喝水,还有的鱼在做游戏。幼儿通过环境直接感知事物的动态,从而使幼儿的语言在这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中得到了培养。
在班上,我发现女的幼儿很喜欢玩娃娃,做小医生,扮作演员等游戏;男的幼儿则喜欢玩军事演戏、学英雄等。在游戏中,幼儿自己处理角色的分工,互相提议以及要求角色形象如何等等,尽管有的幼儿平时很少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有的甚至在集体回答时声音也较轻,可是在游戏中却积极表现自己的意见和提议。而且声音响亮,于是我组织一些为××小朋友过生日、开商店、学习解放军之类的游戏,以发展幼儿语言,幼儿在愉快和谐、轻松的气氛中,通过模仿一些角色,不仅筑固了一些礼貌用语,如“请到1号台结帐,谢谢你的帮助,”等等,还能较牢固地掌握一些词汇和短句,如;今天,我送给大家的生日礼物是—盒彩色画笔,请大家别客气,吃一块生日蛋糕等,会用语言指令“部队”跑、跳、卧倒等,学会用语言表达祝××小朋友生日快乐。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即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而我作为教师,在游戏中积极鼓励幼儿尊重幼儿和幼儿交朋友,热情地与幼儿交谈,创设宽松的环境,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因此,良好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感知事物,语言发展和心态平衡等,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融洽的气氛,让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就说,从而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二、在日常生活中诱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积极因素,鼓励幼儿亲自去看、去听,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如下午吃点心时,是用圆形的小糕点,在幼儿认识香喷喷的糕点是圆形的时,我就进行即兴提问: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什么东西是香喷喷的?幼儿纷纷回答出:皮球是圆形的,火车轮子,汽车轮子是圆形的,还有太阳钮扣等等也是圆形的。说苹果、松糕、香水、雪花膏等是香喷喷的;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话,诱发幼儿积极发言。如:“今天下雨,早上你是怎样进幼儿园的?”“路上的行人看见下雨是用什么雨具去上班、上学的?”这时幼儿一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你作介绍。又如:忽然下雨,就问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下雨的?雨声怎样?为什么雨一会又不下了?幼儿在亲身观察、思考后,都能说出春雨的声音是嘀嗒嘀嗒的,象小闹钟走动一样,有时春雨像灰尘在空中轻轻地飘下来,飘下来,春雨是淅淅沥历的,断断续续的,所以一下就是好几天等等,由于幼儿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教师又及时进行启发诱发,使幼儿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语言练习机会,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水平。
在平时,我经常向幼儿介绍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讲一些故事,做一些打电视广告之类游戏,并严格要求幼儿用普通话讲述。因为标准的普通话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我从小班开始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幼儿用普通话进行交往,幼儿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的语言意识逐渐增强,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表达愿望,思维比过去敏捷了,口语表达能力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有用的、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临泽县平川学区黄家堡小学 田淑香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故事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这个故事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并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好品质。
故事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比较弱,加上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又很多,为了鼓励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长们平时多注意给孩子提供自理自立的良好机会。
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为比赛“叠衣服”。
目的是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0月14日下午,幼儿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在加油和鼓励声中开始了,比赛过程激烈异常,每位参赛的幼儿都卯足了全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坐在四周观看的幼儿个个不甘示弱,为参赛的幼儿呐喊助威,加油声震耳欲聋,整个赛程进行得如火如荼。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孩子们都井然有序的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瞧,孩子们一个个动作迅速忙着叠衣服,一会儿便把自己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把成果报告给老师,小手举得高高的,小脸上充满自豪的笑容。
此次活动不仅锻炼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劳动的快乐,整个活动进行地非常成功。
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也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协作,相信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下午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玩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突然,欣欣叫到:“老师,超超抢我们的玩具,我们不想跟他玩了。”“老师,我没抢,我想玩那个玩具,可是他们不给我玩。”超超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他和父母从小分开直到去年的下半年才团聚,所以父母都对他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养成了他现在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坏习惯。有什么玩具等都自己一个人独占,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在园我通过集体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孩子去体验其中的分享,进而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情绪、情感是相互关联的,对他人的理解、关爱是正面交往行为的表现之一。让孩子能融入所有的小朋友当中去,让孩子们的语言、行为来感染他。通过强化交往效果,巩固孩子正面的交往行为。超超出现比较成功的交往,如,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解决了和同伴的冲突,有时候积会通过老师来解决,现在会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对待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对于孩子,说教是无力的,周围人的榜样作用在影响着他们,即使父母不说什么,孩子也会从父母几家人身上习得行为习惯,而这些行为习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所以,在教育孩子以前,父母在有必要为了孩子,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能成为孩子正面的榜样。
一、做一些色彩鲜艳、形状较大的折纸动物作品让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它们是纸折成的。
2、按照孩子爱仿照的独特的地方,成人可让孩子和本身一起用纸举行简单的折叠,如边对边折、角对角折等。
3、4—5岁的孩子注重力保持时间只有十分钟。是以,成人不要太永劫间的举行折纸游戏。防止孩子不感兴趣的方法是时常变换折纸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折好头两步,后面几步由成人折好,将折好的皮球给孩子玩,可加强孩子对纸工的兴趣。
4、4—5岁的孩子手指动作能力较差,还不能协调地动作。是以,成人要手把儿地教孩子,不能轻易下论断:“太笨”、“太傻”,这都会打消孩子折纸的积极性。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多肯定孩子的成绩,使孩子在兴奋的心态及第行折纸游戏。
五、教孩子折纸时,可接纳游戏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时,说成是“中心妈妈”亲吻“四个宝宝”。孩子在亲切的气氛中没察觉地学到本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