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前,如何帮老大建立正确的家庭角色?

12-01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生二胎前,如何帮老大建立正确的家庭角色?”,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年松口的二胎政策,让很多希望孩子成长不再孤单的家庭跃跃欲试。不过,生二胎前,父母需要充分考虑老大的感受,引导老大形成正确的家庭角色,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一位朋友是这样做的:儿子两岁半时,他太太怀孕了,于是夫妇俩和儿子一起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正式跟老大讲起家里将要有位新成员。不过特别的是,这位新成员为老大精心地准备了十份礼物,未来每月一份。可想而知,在太太十月怀胎期间,老大每个月都会收到"老二"送上的小礼物,对这位家庭新成员产生了自然的好感。果不其然,在老二分娩当天,老大就主动抱起了老二,仿佛是捧着一个易碎的奶瓶,感情自然流露,神态十分亲昵。

帮老大建立正确的家庭角色,再推荐三个小tips:

Tip1:重视夫妻单独相处时间,不要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

现代社会节奏快,夫妇双方都工作,家庭时间基本上都放在孩子身上,缺少相互沟通;如果父母,包括双方老人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形成6v1的态势,孩子自然会觉得一切的爱都是理所当然。当有新生儿出现抢夺注意力的时候,就会产生自然而然的嫉妒心理。

和谐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是基础,然后才是亲子关系。

Tip2:重视孩子的社交圈建设,让孩子学会与其它小朋友相处。

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和儿童教育机构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会逐渐学习如何与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相处,如何解决彼此之间遇到的问题。这些源自生活的亲身实践,对孩子与弟弟或妹妹的和谐相处,是非常好的预习。家庭角色是社会角色的一部分。

Tip3:鼓励老大成为老二的榜样,不要拿老二跟老大比较。

老大最佳的家庭角色就是老二的榜样。因为有这个角色,老大会天然的希望各方面都做得更好,他会感受到老二的反馈和监督,因此会更自觉。不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老二有什么老大不具备的特点,都不要拿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比较是妒忌的温床,很容易影响老大和老二的关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育儿观念: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放学时,一一爷爷拉着我的手说“须老师,快点帮帮我们,我家一一最近放学后天天要到校门口的小店里去买玩具,而且买的玩具又不好,也我们怎么教育他都不听,一说不买,他就发脾气,还理直气壮地说他花的是自己的钱(过年时的压岁钱),不关我们的事”。听了一一爷爷的话,我也吓了一跳,这孩子怎么乱花钱,竟然还说出那么不靠谱的话,看来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消费意识,只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也不管它数量的多少,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更不知道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念。虽然孩子还小,还不太懂得花钱的意义,也不能理解正确消费的观念,但是最为一个社会人,为了将来他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帮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学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大有帮助的,也能更好的适应并融入经济社会这个大家庭。

为此针对一一的情况,我采取了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长一起帮助一一,改变他的不正确想法,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首先请家长配合教育,从正面告诉孩子玩具是孩子的好帮手,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应该买,但是现在从一一买来的玩具看,它并不是符合这个要求,因此要适当调整玩具的种类。其次,现在一一天天要买,这样会花很多的钱,这些钱爸爸妈妈都是勤苦工作赚来的,我们要学会节约,不能每天都买,这样是一种浪费。如果你想玩很多不同的玩具,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这样不仅能玩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又节约了用钱。再次,当家长做了这些教育外,孩子依然还是没有进步,会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绝对不能随意听从孩子,说不买就不买,让孩子感觉到即使哭闹也没用。几次下来孩子知道了你的结果,他也就自然而然的妥协了。另外针对孩子说这是花自己的钱这一情况,家长也要及时的做好相应的教育。告诉孩子虽然这是大人给你的压岁钱,但是也不能随自己的性子乱花,我们要根据自己合理的需要来花,比如买一些图书,买一些文具用品,或是存起来等将来读书的时候再用。另外家长也可以结合一些社会情况带领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为灾区献爱心、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上自己的关爱等,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该如何去帮助哪些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会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心意,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和积攒,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捐给需要它们的人。

生二胎,我坚决不做“中国妈妈”


母爱是人类的共性,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没有人否认“中国妈妈”的用心,以及在培养孩子方面所做的努力,然而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妈妈带孩子累死累活、叫苦连天?

你以为你每天累死累活,可以换来孩子的快乐、家庭的和睦?NO,你想错了,有时候累是一种灾难!

NO.1太勤快,活的太操劳

中国妈妈常挂嘴边的是“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拉扯”二字极形象地表达了养孩子的操劳辛苦。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课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勤劳朴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

结果:

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

NO.2太无私,最具奉献和牺牲精神

不知道外国妈妈是否知道“孩奴”这个词儿?有了孩子,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

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结果:

夫妻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妈妈也会因此常常抱怨,影响家庭的和睦。

NO.3太会保护孩子

为什么在国际上总认为中国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西方的养孩子以生存技能为本,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所以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世界固然复杂,存在很多危险,但是孩子离开了遮风避雨的庇护,还是不知道如何去生活。妈妈们越来越感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信赖的呢?奶粉、护肤品、疫苗、校园……啥都不安全。不信任社会,所以,也不信任孩子。

结果:

过度保护孩子,看上去是顺利了,是舒适了,结果却使他软弱而闭塞,胆怯而无能。

NO.4太容易担心

同样是照顾孩子,中国妈妈的精神要紧张得多。比如带宝宝外出,中国妈妈常常不停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还有前面实例中的,宝宝睡觉妈妈不放心,着凉怎么办?出汗怎么办?……咱们小时候背着书包自己上下学的场景,恐怕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难以见到。

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都是校门前拥堵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流。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的绷得最紧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结果:

“处处担心,即是诅咒”。你给孩子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健康、更优秀,你总给孩子不好的担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NO.5责任心太强

中国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多,把养育孩子当做人生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完成,但西方妈妈则更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带来的欣喜和乐趣,轻松洒脱。中国人看孩子是“环绕伺候”,大人们被小孩左右着,一会向东,一会往西,吃饭追着喂,穿衣哄着穿。西方人则是“共处帮助”,大人不会被小孩左右,孩子再小,都没有“哄”这个概念,要是不配合,ok,那就要受惩罚,你不吃饭那就饿着,不穿衣服那就冻着。

结果:

只会让孩子自我为中心,妈妈吃力不讨好!

NO.6控制欲太强

有专家认为,中国父母的最大错误在于,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自认为美丽的图案。所以,很多人会给孩子规划人生,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将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龙的努力中。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结果:

孩子无法活出自我,情商低,走入社会很难融入集体!

NO.7对自己太苛刻,太容易愧疚

西方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中国的父母总是自责。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带某个东西,孩子常常会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给我带。”受到谴责的家长通常也会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记得。”因为母乳时间不够长,妈妈愧疚;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妈妈愧疚;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

结果:

两个极端,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怪自己或者怪别人,无法实事求是,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NO.8太喜欢攀比

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爱,在国际上是震耳欲聋的。然而,“中国妈妈”有段时间却成了贬义词,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因为中国妈妈爱攀比。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国妈妈总是要和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比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孩子下次超过他。教育总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

结果:

妈妈心态不平衡,孩子成了攀比的砝码!

家长心得: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学校下发的家庭教育材料,了解到现在教育孩子和以前打不相同。以前教育孩子只要管好孩子的成绩和成长,而现在教育孩子不但要教与孩子成绩方面的东西,还要教育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人格培养等。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宝贝嘎达,从孩子一出生爸爸妈妈就为孩子的将来在奔波忙碌,希望孩子能到后来出人头地,但真正能从一开始坚持到孩子成人的又有多少。基本上都是为家庭的生活奔波.为孩子能有和其他大多数孩子一样生活条件而操劳,这是我们中国人历代父母必经的道路。可现在和以后的爸爸妈妈们要教育孩子的远远不像以前我们的父母或是我们父母的父母们教育孩子一样的。不要为了生活条件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前的父母教育孩子都是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和好好做人这基本的2点,但现在不同了,除了这2点还要从小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有些父母以为孩子开始上学了,孩子就能在学校里学到所有的教育,家里可以忽视了,这样往往使得孩子在学校像个好孩子,可回到家里却不好好做作业,小事和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不会做。到以后孩子上大学了,离开父母了什么事都不会做,有的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这样的孩子是我们想要的吗?

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就拿孩子上课举手发言来说,这就是可以体现孩子自信的一种,有的孩子一直都是不举手,这是他对老师提问解答不出来吗?往往不是,大都是他们没有信心,怕自己说出来的答案是错的,怕同学笑他或是其他一些原因。

孩子以后能不能独立完成事情能不能大胆的说出心里话,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启蒙老师,家庭不和谐往往使得孩子有偏执.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这样的孩子还能好好的在学校读书吗?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在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在慢慢的学习,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要忽视。

育儿观念: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育儿观念: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今天中午取饭时有个孩子犯了错误他不但不向小朋友赔礼道歉还倔强的认为只要自己在多磨一会老师总会让我吃饭的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到所有的孩子开始吃饭他还在无所谓的玩着我看着都有些着急了,心想他要是在不承认错误饭一会就凉了。于是坐到他旁边跟他说“老师管你是为了你好,你这样对小朋友对吗?要是你觉得自己对了,希望老师以后再也不管你了,那老师以后就真的不管了。但是你看看那些长大变成坏人的人,他们小的时候也是经常的做错事还不承认,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长大以后才变成坏人的,难道你以后也想变成坏孩子吗?如果你以后不想变坏孩子那就去和小朋友道歉。“看他一副还在犹豫的样子我等了几秒钟又问他“那就是你觉得对了,那老师以后就真的不用管你了”,并假装起来要走,孩子急了他赶紧说“老师我错了”,“那你觉得你哪错了”他想了想说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这时我也放心的笑了并让他赶紧和那位小朋友道歉并吃饭。其实孩子就是这样,虽然幼儿时期的孩子的理解力还有限,但是印象能力和接受能力却是比较强的,很容易就能接受大人的正确教育,同时也很容易接受一些不好的影响,无法真确的自我判断事情的正误。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教育幼儿分辨事物的好与坏,对于他们做的对的事情我们要及时的给予赞扬与奖励,当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时则可以用眼神或手势示意,还可以用讲故事和打比方的办法让他们意识到事情的后果。这样孩子在平时的教育中就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好品质和正确的是非观。这点在幼儿园里我们每位教师就做的很好在每次活动后都会有一个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的环节,而且多是以正面的方式进行教育,这在无形中其实为您将来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也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为您省下了许多心。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是一味的包庇与溺爱,您的正确教育反而是对于孩子正确的爱。

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

家长要注重幼儿的今天。幼儿的发展是自然、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在从尊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然而许多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会怎样。许多过于担忧和心急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兴趣班把幼儿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美好的明天”。

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幼儿的成长首先在今天,如果我们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明天,那后果只能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关爱幼儿,并不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压迫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差,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责任,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

三、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对那些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四、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感染幼儿,以道德榜样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在一个充满民主、宽松、体贴、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及感情。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幼儿但不骄惯,使幼儿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幼儿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幼儿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们应学会诱导幼儿,这比恐吓、哄骗、打骂都管用。

五、教育幼儿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自古以来我们的幼儿教育都是这样一个原则,但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就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只许表扬不许批评,一提批评就是打击幼儿,伤害幼儿,这就是违背了辩证法。幼儿当然需要表扬,需要鼓励。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幼儿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所以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幼儿进步的一种手段。

生了二胎亏欠了老大?那是你没处理好这种关系!


最近很多生了二胎的妈妈讨论到有这样的疑虑,她们觉得二宝出生后对大宝有所亏欠!针对这个问题小编采访了几位妈妈。被采访的妈妈只有少数几个没有觉得对大宝有亏欠,她们觉得一个娃也是养,两个娃也是带,并没有感觉到不同!而那些觉得亏欠大宝的妈妈总是把全部精力放在二宝身上,她们都说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大宝……

还有一部分妈妈觉得自己特别亏欠大宝,因为她们在二宝出生后对大宝的态度非打即骂。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然后妈妈自身的压力越来越来,然后开始恶性循环!其实这种亏欠感和大宝二宝并没有直接关系,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妈妈自己!

为什么会觉得亏欠?

很多妈妈在二宝出生后你觉得小的更需要照顾、更需要呵护!这种想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它并不是正确!

《爸爸去哪儿4》中的安吉被冠上“东北宋仲基”的名号之后火得一塌糊涂,除了那些金句名言,他对弟弟小鱼儿宠溺也是他受到关注的点!

就算小鱼儿把安吉气得举起巴掌,他也舍不得打下去。这两个小家伙在一起的时候安吉并不是单纯的让着弟弟,而是保护、宠溺、细心的照顾。

胡可在某节目谈到安吉为何对于弟弟如此宠溺时,她的回答让小编受益匪浅,我觉得这段回答也可以帮到那些满怀亏欠感的妈妈!小鱼儿出生之后,胡可不仅没让安吉受到忽视,反而对他更加宠爱了!并且安吉对弟弟表现出关心和友好的时候,胡可还会加以鼓励。

胡可说在小鱼儿还没出生的时候安吉就不喜欢这个弟弟!但她用自己这套教育方式让原本不喜欢弟弟的安吉对小鱼儿宠溺到不行。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让安吉在节目中成了一个小暖男!

所以那些觉得亏欠大宝,或担心二宝影响老大的妈妈需要学会下面两个点:

1、帮助大宝完成过渡

这个过渡就像胡可说的那样,二宝出生以后给大宝的爱要更多。不要让大宝觉得弟弟妹妹的到来抢走的他的妈妈!编编身边也有很多生二宝的朋友,她们睡觉的时候都会让大宝跟自己,把二宝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带!

2、放下你们所谓公平!

两个孩子大点以后一定会发生冲突,很多家长都会说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下面认真听,这句话看着就是那么的准确无误对吧,但是妈妈要知道存在的不一定有道理!处理这件事的基本原则一定是“护大不护小”。因为这样做能让大宝感受到尊重,这时他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护和谦让二宝!

生不生二胎,这是我见过最美的答案!


导语: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爱和陪伴,叫做手足。手足之情和爱情无关,和利益无关,它最直接,最单纯,也最长久。这种感情,谁也无法替代,且谁也给不了,只有父母可以。

01

近日,辽宁省发布《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引发各界热议。

规划中提到,将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等。

简单点说就是,鼓励生二胎,支持生二胎,生了就奖。

据说最高奖励高达20万!当然,这点目前还没得到官方证实。

我把信息发到老友群里,好友Ada立马回复说:绝对支持,已怀上二胎了。

有好友出来调侃:政府政策还没落实,你倒怀上了,亏了亏了!

Ada很认真地说:生二胎,不是为了政府20万,而是为了20年后大宝不会陷入“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嫁”的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希望她为了父母而妥协自己的幸福和追求。

我特别理解她。

作为独生子女,她从大学毕业以来,独自承担了太多的东西了。

02

记得刚毕业那会,她因为无法舍弃父母、爷爷奶奶,跟随男友去北方,于是忍痛分了手。

那个时候,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真羡慕你们这些有兄弟姐妹的人。

后来工作,她每两天就会给家人打电话。

她说:你知道吗?每次给家里人打完电话后,身体都会被掏空。平时还能撑,有时如果工作没那么顺,心情没那么好,就想自己一个人待着,可是一想到家里的父母、爷爷奶奶,他们没什么事干,就等着你打电话和他们唠嗑,了解你的情况。你不打吧,心里充满内疚;你打吧,情绪又很容易崩溃。

每每这个时候,她都特别希望有个兄弟姐妹可以分担。可是,她只有一个人。

去年,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河北省张审军的《独生子》,她看到后泪流满面。

(摄影作品:河北省张审军的《独生子》)

她说:这就是我以后不得不面对的情况。

突然便想起,在虎扑社区里,有一个家长说:不生二胎,是对孩子未来20年后的不负责任。

他的理由很简单,他经历了老丈人心衰、肾衰以及癌症。

一年花费80万,老人没什么积蓄,基本靠他一家和大姨子一家垫付。

老丈人住院将近一年,手术期间大概有3个月的时间需要两个以上的人照顾。

他们两口子和大姨子两口子轮流请假。

这位家长说:这还是一个老人出问题,如果是两个老人同时出问题,实在不敢想像,这些事发生在一个独生子女身上,他会怎样感到孤立无助。

想到这里,真的特别心疼她。

茨威格说: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独生子女,小时候,得到了太多爱。长大后,一个人却很难去支撑回馈这些爱。这就是现实。

03

正因如此,我一直以来都支持二胎。

除了成年后,手足之间可以互相扶持分担,还因为他在时间的洪流里,让你懂得了什么是家人。

记得台湾拍过一个广告《永远长不大的弟弟》。

虽然两姐弟从小吵到大,甚至姐姐一度怀疑所谓的手足之情只有嫌隙。

但是在决定出国时,弟弟送了她一个电饭锅,嘴上说着“因为你做饭真的很难吃”,其实是在告诉她:在异国他乡,也要记得好好吃饭。

那一刻,她心领神会,全都懂。

打开箱子,看到两个人的合照,她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家人,什么是手足。

那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辈子的牵挂。

尽管儿时争吵不断、怨恨不断、打架不断,可是血缘这东西就是这样奇妙,会因为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契机,曾经的所有怨念一笔勾销,剩下的只有手足间的温情。

我想,独生子女人生最大的缺憾,大概就是永远无法感受这种独特的情感。

无法知道,如何在另一个和自己流着一样血液的人身上,学会宽容、分享、责任和惦记。

04

去年11月12日,26岁的杭州小伙小朱,迎来了他最美丽的新娘!

小朱的姐姐是一名记者,在弟弟婚礼的当晚,她为弟弟写了一封932字的长信,让朋友圈的很多人看后都红了眼眶。

信中这样写道:

26年前,你来了,白白胖胖。

我高兴得不得了,每天围着你转,捏捏,亲亲。

老妈做饭时,我就坐在小椅子上抱着你,你笑,我也笑。

那年,我5岁。我知道,我是你姐姐,你是我弟弟。

我们是妈妈带到这世上,对彼此来说唯一的唯一。

那些年爸妈忙生意,

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我俩相知相惜相依为命。

我给你别的姐姐能给的。

也在你问我要一个钻戒糖我给不了时,偷偷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给你好的生活。

你不太多说话,总是默默为我做着什么。

高三那年,回家吃晚饭时车丢了,我嚎啕大哭,找了一圈回来,发现你在折腾你的山地车,你把那个难看的后座,装上去了。

你说:姐,以后我接送你。

我们彼此分享小秘密。

有一天,你告诉我,你恋爱了,是个很可爱的姑娘。

我又惊又喜。我算半个家长啊,怎么可以允许你早恋。

可是我又窃喜,我弟还蛮牛。

今天,当初早恋的你们,一路走到了婚姻的殿堂。

我激动得就像自己结婚似的。

这几晚我常常回忆,那些曾经有笑有泪的光阴。

四年前我的婚礼,你抱着我大哭,你说:以后要常回家看看。

几天前的一个半夜,你陪客户喝酒了,发了一条微信给我: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亲姐。

我说:当然,你也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亲弟。

感谢爸妈,给予我们生命又培养我们长大。

未来很长,路上难免风吹雨淋。

我们几个,每一步一脚印,都要握紧手心,踏着彼此梦想前进。

永远在你身边。我亲爱的弟弟。

多好啊!

手足,不仅共同度过了人生成长的前半生,后半生也会成为彼此前行的力量。

我想,二胎真的是父母给予孩子人生最好的礼物,没有之一。

05

为什么要生二胎?

有人说,生二胎不是因为有时间,有钱,也不是因为一定要生个男孩或女孩,只是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人情冷漠、充满功利的时代,给孩子留下一个亲人。让他们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彼此相依相扶。

我想的确就是这样。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爱和陪伴,叫做手足。

手足之情和爱情无关,和利益无关,它最直接,最单纯,也最长久。

这种感情,谁也无法替代,且谁也给不了,只有父母可以。

所以啊,如果你身体条件允许,经济也不太拮据的的话,请勇敢生二胎吧!

或许,生二胎后,你会因头三年的劳累而后悔;但是如果不生,往后你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试析如下:

一、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错误类型

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家长中对幼儿的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树大自然直”式

这类家长对早期教育不大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是小学的事,现在不用考虑,而对幼儿教育不大重视。虽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但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们认为“只要有人看孩子就可以,教育不教育等上学时自有学校负责。”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一般不大考虑,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填鸭式

这类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但受“早才”论的错误影响,他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的内容越多越好。结果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层次较低,于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专门的学习班进行早期教育。这类家长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懂得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应该在游戏和活动中发展的道理。他们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对孩子采取了“填鸭式”的教育措施,结果尽管使许多幼儿尽管学到了某些技能,但却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

3.拔苗助长式

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认、写字和会算术越早越好。”结果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他们或采取家庭教育方式,或送学前班的方式,对幼儿过早地使用小学教材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受其年龄的限制,过早使用小学教材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当幼儿进入小学之后,他们要和其他儿童一样都要从头学起。由于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某些学前班因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导,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结果尽管使这些孩子过早学习了小学教育内容,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这些孩子一旦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出现了早期教育中的“煮夹生饭”现象。

4.重智轻德式

重智轻德是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教育观念,由于许多家长把精力过多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上,却忽视了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及品德教育,结果尽管这些幼儿的智力水平较高,但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导致个性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畸型发展的事例也非常多。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在许多幼儿身上表现得都很强烈,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相信《生二胎前,如何帮老大建立正确的家庭角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么和小孩建立好的关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