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操场上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曾曾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由于曾曾小朋友是从别的班过来的,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忧郁,在集体中显得郁郁寡欢,因此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儿做游戏,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我常用爱的眼光去鼓励她,用温暖的手去牵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并且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球等。一天,孩子们告诉我:“老师,曾曾会跳绳了!”真让人惊叹啊!于是我高兴的抱住她:“你太棒了,继续努力!”曾曾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我又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曾曾时不时不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让她跳的很轻松自如,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自己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需要爱,需要温暖,尤其是来到我们集体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
情景描述:角色游戏开始了,点点急匆匆地跑进了“香色满园”,拿起一串虾就往嘴巴里“塞”,厨师看见了连忙对他说:“这菜是生的,还没有烧是不能吃的。”说着就从点点的手中拿过来放在锅里煮起来,等到厨师煮好转过身想把菜给点点时,发现他已经不在了。点点呢却已经跑到了“娃娃家”里,他看见桌上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就马上拿起来放在嘴边又想吃,这时被妈妈发现了,妈妈从他手中抢了过来说:“谁让你自己拿的,这是我给宝宝准备的,你不能吃。”点点有点生气了,他一把就把桌上的“美味佳肴”推到了地上,一边推还一边嘀咕着什么,妈妈见状就跑到我面前告了点点一状。
评析:点点时一个调皮、天真的孩子,他的自控力很弱,喜欢东跑西窜,做事没有目的性和规则性,在游戏中始终处于游离状态,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因此点点经常会到各个游戏区走到、捣乱,大家都不是很欢迎他的到来。其实,点点的行为是因为他对游戏材料产生的兴趣和急于求玩的心理需求而导致的,这与他缺乏交往意识和未形成良好的行为规则有关,他往往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缺乏控制能力和恰当的表达能力,所以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这时点点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帮助,让他懂得只有在游戏中互相谦让、互相合作,才能快乐地游戏,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我还引导其他同伴主动地与点点交往、合作,多给他一点宽容和帮助,耐心、有礼貌的告诉点点应该怎样玩,而不是一味的排斥他、批评他,让点点慢慢地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逐步提高游戏能力,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帮助孩子学会独立
放学了,我们班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校门口走去。校门口的家长也都急切地向园内张望着,“老师,张怡宁走不动了。”我一回头发现张怡宁此刻正拖拉着鞋向前挪着,我问:“怎么了?”她说:“鞋扣开了”我说:“赶快扣上吧”她看着我不说话,我赶紧跑过去帮她扣上了鞋扣。下午来园后,孩子们展开了区域活动,她又挪到了我面前,什么也不说,把脚直接伸到了我的面前,我一看还是鞋扣开了。这一次我忍住了,先不出手,这正是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因为这个扣一套就行,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于是我说:“你自己试试,看能不能扣上。”她站着不动说:“我不会。”我耐心的说:“你不试怎么会知道自己会不会呢?你慢慢来试试。”她还是不动
,我决定不理她了。我和其他小朋友玩起了区域活动,就这样过了好一阵子。她发现我并不再关注她了,无可奈何地弯下了腰,试着套上那个扣,经过几个回合的折腾,终于套上了。她大声地告诉我说:“老师我会扣鞋扣了。”我同样大声表扬了她:“你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看着她的笑,我发自内心的高兴。
是的,我们谁也代替不了孩子们的长大,但是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学会独立,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尊重!
这一段,由于幼儿园为了孩子的安全,尽量不让家长送孩子进活动室,所以,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大门口,有执勤老师送进大门里,高级部(清华园、哈佛园级部)的孩子,自己进活动室,低级部的孩子还有执勤老师带队送到活动室,高级部的孩子从大门口进活动室要经过活动场地。
今天,我在大门口执勤,光顾和来园的家长、孩子打招呼,没注意旁边一位家长在大门口往场地上张望,一边扬手在招呼着,一边说:“还不快进教室”。我以为有什么事,忙问:“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家长对我说:“没事,你看还在帮他班小朋友系书包带呢,还不进教室。”我一看,可不是咋的,场地上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蹲着,怀里抱着书包,一个孩子半蹲半跪在给怀里的书包系带,另外一个孩子在站着观看。当然,系书包带的是郭海诺,看来,几个孩子一起进了大门口,一个孩子的书包带开了,就发生了现在的一幕,我对家长说:“你真养了一个好孩子,爱帮助人。”家长高兴的笑了。我走过去表扬了孩子,孩子有点不好意思,书包带的搭扣断了,怪不得孩子在系呢,对小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我帮孩子系上了。
我拍拍郭海诺的肩膀,对其他孩子说:“我们都要向郭海诺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
新学期的省编教材主题一就是“我爱我家”。这天,我看到一节教育活动是“大力士爸爸”。故事中,爸爸无所不能,陪着小朋友做许多有趣的事情。随后,我问孩子们,“平时在家,你都和爸爸做过哪些有趣的事?”问题刚问完,孩子们的小手纷纷高高举起“老师,我和爸爸在家做游戏,还玩球”“老师,爸爸也把我抱得很高很高”“老师……”再看向千皓时,只见他看了看周围小朋友高高举起的手,仔细听着每个小朋友的回答。仅仅是个四岁的孩子啊!父母离异的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妈妈、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加上妈妈平时在照顾大女儿,每天都是年迈的老人来接孩子。本来就内向的千皓变得话越来越少。
第二天,又恰逢另一个活动,“给爸爸画头发”在讲过各种发型之后,我帮孩子们回忆自己爸爸的头发。孩子们都能较为清晰的说出自己爸爸的发型。都拿起画笔开始画了起来。只见千皓看看左边的小朋友又转向右边的小朋友,拿起笔却迟迟不动。我走过去,“千皓,妈妈给你买的油画棒的颜色真多,我们一起来画个妈妈吧,想想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没想到,他却说“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样子的头发,我也想画爸爸的头发……”说着,声音越来越协…
初为人母的我,真的忍不住,哭了……孩子对于爸爸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孩子,我好想帮助你!帮你少受伤害,帮你养成好的性格,帮你正常成长。可是,我的力量好小,好校
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到个体。作为老师,不会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在此,谨以个人的力量呼吁社会,呼吁各位年轻的父母,让每个年幼的孩子少一点伤害,多一点内心的关爱!
以前我一直认为,孩子终归是孩子,不可能做大人做的事情。可是和我们班的宝宝们相处后,我才发现我的这个想法真是太愚蠢了。
今天早上,我来到教室还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我们班的孙杰航和王英杰就已经跑到我的面前大声的对我说:“老师好!”我很担心,毕竟我还没有做完工作不能很好的看管他们。无奈之下我只能把他们放在一边自己忙自己的!当我刚把一张桌子摆放好后,刘永浩便主动的跟我说:“老师,让我们来帮你抬桌子吧!”我内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如果他们帮我那说不定会磕着或者碰着。我不能这么做!我笑着对他们说:“没关系,你们两个就安静的坐在板凳上,老师一会就忙完了。”看着他们失望的走回板凳上坐好,我的内心又开始犹豫了,毕竟他们是热心,愿意帮助!我为什么不给他们一次机会呢!
我走到他们两个的面前,问他们:“你们真的想帮老师吗?”他们抬起小脸用天真的眼神望着我说:“真的!”“好,老师让你们来帮我,可是前提是你们必须要小心,如果做不来就要告诉老师,好吗?”“好!老师我们来啦!”说完他们两个就很兴奋地跑到桌子旁边,而我在一旁帮忙并且指挥着他们,没一会我们三个就齐心合力的把桌子摆好了。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在想,是不是我太过于保护他们而使他们不能很好的锻炼自己呢?他们愿意帮助别人,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我总是压抑着他们的这种欲望,使他们因为能力不被重视而感到失望!
经过了这一个早上的事情后,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宝宝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他们有热心肠,他们都有想展示自己的心理。并且我还发现了,那些调皮的孩子在受到重视之后总是表现的很棒,很听话!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别人的机会,他们就会感到很满足,很快乐!这样不仅让他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能体现出他们的能力!
允许孩子做出简单的选择,比如对他说:“今天你是到积塑区去还是到折纸区活动?”当没有选择余地的事情出现时,应该坚持正确的要求,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也会对他必须做的事有信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