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一半的故事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08-08

一日生活无小事,我们要把孩子的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凡事站在孩子的立场,真正体现对孩子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一、一半的故事

每个班都有能力差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成功后的神采飞扬,他们内心的失落溢于言表,更加畏畏缩缩、更加自卑,越发觉得自己不行。

为了让能力差的孩子树立自信,也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不再包办,用跳一跳就能吃到果子的方法,老师先帮他做一半,留一半给孩子,然后循序渐进,逐渐让其掌握有关技能,使他们能自豪地说:“我能行!”

1、穿衣服:对能力很差的孩子,我会先帮他穿上一只袖子,让他穿另一只袖子,然后慢慢过渡到能独立完成。

2、扣扣子:先帮他系一个扣子,教给他方法,培养他“自己来”的意识。

3、吃饭:对于总是让家长、老师喂的孩子,教给他们方法的同时,可先喂他一半,鼓励他自己吃另一半。

4、操作活动:对于没有动手意识或能力特别差的孩子,可降低要求,先帮他做一半,自己再做另一半,逐渐树立自信。

你一半,我一半。你自信,我欢心。你成功,我欣慰。所以,我和孩子是一体的。

二、爱在细微处

“细微之处见精神”,我们从事的是爱的教育,他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尽在细微处。

在帮孩子提裤子时,总不忘和他们碰碰额头,玩个顶牛的游戏,不止是和他们增进感情,还是为了掌握每个孩子的体温。

在户外活动前,总是提醒他们提好裤子,戴好帽子,还不忘在口袋里装上几块卫生纸,以备为孩子们擦鼻涕。回来后,提醒出汗的孩子擦汗,提醒每个孩子喝水。

在为孩子们分饭时,注意不让米盖住勺子把,并提醒值日生分勺子要握住勺子把分。

孩子上床前,总不忘检查一下是否带异物上床,容易出汗的小朋友经常为他擦擦汗,并细心帮每个孩子掖好被子。

一日生活无小事,我们要把孩子的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凡事站在孩子的立场,真正体现对孩子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幼教随笔:雨后故事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我们给小鸟带了足够的水,把它送到了传达室刘爷爷那里,请他帮忙照顾小鸟,孩子们围着刘爷爷不放心的叮嘱这叮嘱那,“刘爷爷,别忘了喂它吃饭!”“刘爷爷,夜里记得给它盖上小被子呀!”……感受到孩子们真挚的关爱,我不由得笑了。

一场春雨过后,空气变得异常清新,看看院子里并没有太多的积水,我就又和往常一样带孩子们出去散步。散步活动结束后,我问小朋友还想干什么,有几个孩子急切的说:“老师,我们去沙地上玩儿吧!”经过雨水的冲刷,沙地看上去松软而干净,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我们成人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真不忍心拒绝他们,我拿来了玩沙玩具,孩子们很快就忘我的玩儿了起来。

也许是受了孩子的感染,我也跟他们一起玩儿了起来。“老师,快来看,快来看!”小朋友们玩的正投入的时候,浩正跑来拽着我的衣服上气不接下气的说。这时候邢凯手里边不知捧着一个什么东西朝我这边走来,其余的小朋友见状也呼啦一下围了过来,这一看不要紧,孩子们顿时象炸了马蜂窝一样议论起来。原来,邢凯手里捧着的是一只还没有长全羽毛的小鸟,看到周围有这么多人,小眼睛怯怯的转来转去,可能因为天气冷的原因,身体还在不断的发抖。“老师,小鸟怎么会在这儿呢?它的妈妈在哪里?”“老师,小鸟会不会死呀?”……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我也有些举足无措,该怎么来对待这位不速之客呢?但我转念一想,也许,这是一个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呢!“小朋友,这只小鸟一定是昨天晚上下雨的时候被风给刮下来的,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小宝宝一定很着急,我们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有的说把小鸟放到树上让它等妈妈来找它,有的说把它带回活动室,等小鸟长大了再把它放走去找妈妈,有的说把它送给传达室的刘爷爷,让他帮忙抚养小鸟。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决定先把小鸟带回活动室。孩子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用小杯子给小鸟端水喝,有的拿来面包屑喂它,卓群还用自己的小手绢盖在小鸟身上当被子,每个孩子都在为小鸟忙碌着。可能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关爱,小鸟变的不再那么害怕,开始歪着小脑袋打量起这个新的环境来,小朋友们探着身子关切的看着小鸟,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我们给小鸟带了足够的水,把它送到了传达室刘爷爷那里,请他帮忙照顾小鸟,孩子们围着刘爷爷不放心的叮嘱这叮嘱那,“刘爷爷,别忘了喂它吃饭!”“刘爷爷,夜里记得给它盖上小被子呀!”……感受到孩子们真挚的关爱,我不由得笑了。

幼教随笔:“藏起一半爱”的教育


真心希望家长们尝试“藏起一半爱”的教育,大胆放手,不要让我们过多的爱代替了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去锻炼的机会。

琪琪是班上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每次见到老师都会甜甜地一笑。但我和他妈妈交流时,妈妈总是说他胆子小,让老师多多锻炼他的胆量,因此我特别留心。

这一周,我园开展了家长开放活动,家长们都来幼儿园参观,琪琪妈妈也来了。看到妈妈来了,琪琪非常高兴,活动中表现得很活跃,还不时回头看看妈妈,表情非常自豪。

做早操时,琪琪踏着音乐的节拍精神抖擞地走着。突然,他的鞋子掉了。琪琪妈妈急忙跑过去,抱起琪琪并帮他穿上鞋子,不时安慰:“儿子,没事,没事。”可是妈妈一安慰,琪琪却耍起赖来,偎在妈妈怀里,非要妈妈抱着。一直到吃饭的时候,还赖在妈妈怀里。

我不禁想到:孩子真的是胆子小吗?还是家长没有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果他的鞋子掉了,妈妈没有把他抱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穿上鞋子,琪琪还会这样粘着妈妈、还会“胆小”吗?

正是由于家长过度的保护,才让孩子显得“胆小”。小鸟长大了,就会飞,孩子和小鸟一样,为了让我们的孩子飞得更高更远,父母不能一味地把孩子往身边拉,而是要学会助推。真心希望家长们尝试“藏起一半爱”的教育,大胆放手,不要让我们过多的爱代替了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去锻炼的机会。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哭怎么办?他们不肯吃饭怎么办?他们不肯睡觉怎么办?我能帮助孩子们成功度过开学的分离焦虑吗?每天睡觉都会问一遍自己。但其实到真正见到他们以后自然而然的疑惑都消失了。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自己亲手抱进来的,他们对你的情感,就像是自己妈妈一样,你对他们的情感就像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再苦再闹都拥入自己的怀抱,抱着他们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睡觉起床吃完点心就来了。从开始的陌生也渐渐地消失了。现在总是觉得孩子们都可爱的很,贴心的很,用陈老师的话通俗的讲就是:“赖利头的儿子总是自己的好。”

虽然已经是下学期,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每次受伤跌倒,总是想我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哄哄他们,才会安静下来。今天正好中午讲到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升到中班咯!以后就是中班哥哥姐姐了,以后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榜样!孩子们眼睛里满眼的期待。睿睿问:“老师,中班以后是不是就是大班。那大班以后呢?”我说大班以后你们就要离开杨老师虞老师了,你们就要去小学上一年级了。说着孩子们都开始擦眼泪了,豆豆冲上来就对我说:“杨老师我不要离开你们。”说完一把把我抱住开始哭,孩子们见豆豆冲上来抱着我都冲上来了,好几个宝贝在偷偷抹眼泪。带着我也留眼泪了,虽然离毕业还远呢,但是孩子们的重感情把我触动到了。原来孩子们这么爱我!

班里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墨墨,她对我就像对妈妈一样,喜欢和我闹。喜欢和我做游戏,总喜欢和我谈话,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有时候护送孩子们上厕所的时候,她总是牵着我的手,并和其他小朋友说:“我要和杨老师牵手”记得有一次,下课后我们一起排队去小便,这时她的小手早就牵好了我的手一起去,当我从厕所里出来,她和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抢着牵我的手,于是我牵着她的手问:‘‘你们都小便了么?’’你说:“没有”“那么你到厕所里干什么了”,她害羞的笑了笑说;“我要是不快点,其他小朋友就和我抢牵你的手”我看了不禁一愣。只是想牵老师的手,就陪老师走一趟,这是多么天真的孩子呀!所以我才像自己孩子一样爱他们,呵护他们。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单纯,做法又是那么的幼稚,只是想和亲近一下。

我再和他们一起回想了刚刚进幼儿园的样子,好多宝贝都是躲在我的怀里哭泣的样子,是呀,你们离开妈妈的怀抱多么需要温暖呀,哪怕只是牵你们的手,摸摸头,亲亲你们的小脸蛋,都会让你们无比满足和快乐,由此我觉得作为老师,不能总是以老师的身份去教育孩子,而是根据他们的心理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从心里爱老师,爱上幼儿园,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她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的来到幼儿园。

教师随笔:喝水的故事


喝水的故事

几乎每个班级在组织孩子喝水环节时,都能遇到爱悄悄逃离喝水现场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了解水对人健康及生命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我们有清甜干净的水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常常口头教育孩子,可是口说无凭,他们以为老师只是在吓唬他们,在编故事,有这种想法不是孩子的错,是他们感受的太少,不知道同一片蓝天下,在外面的世界有着与他们年纪一般大,却过着截然不同生活的另一群孩子,仅仅是喝水,他们都不能满足。为此,我下载了关于母亲水窖的视频给孩子观看并讲解。看着,他们知道干旱地区找水源的艰辛,喝水的艰辛,没有水喝身体的状况,当看到屏幕上打出妈妈,我渴!的时候,丫丫眼睛湿润了。

我问她,你为什么要哭啊?

她说:他们没有水喝,很可怜。

我说:已经有很多好心人帮助他们了,他们要造母亲水窖,储存很多干净的水。

她说:那我也要帮助他们。

然后和孩子们谈了我们喝水的时候应该怎么喝,大家怎么样来节约生活中用的水。

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总是美好的,希望家长能配合幼儿园的活动,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水源来之不易,多多自觉地喝水,珍惜生命之水。

教育随笔:棚子的故事


午饭后,带孩子们去种植园地看一看,已经成了我班的必修课之一。

“老师,怎么蒙氏班的小苗苗上面有好多小棚子啊?”李绅宜小朋友首先大声嚷起来。随着他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围到蒙氏班的种植园地。“老师,蒙氏班种的是什么呀?”“老师,为什么上面要搭个棚子啊?”“这谁不知道,搭个棚子是怕小苗被太阳晒死啊!”“不对,搭个棚子是怕小苗被雨淋了。”“不对,老师说过,小苗生长需要阳光,它才不怕太阳晒呢,小苗生长还需要水,它也不怕雨,搭个棚子是因为它想在里面藏猫猫。”听到孩子们的话语,我真是佩服他们的奇特想法。“老师,你说,为什么要给小苗搭个棚子啊?”孩子们的争论没有得到统一,他们一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我。“蒙氏班的大哥哥大姐姐种的是辣椒和茄子苗,他们给小苗搭个棚子的原因是……”我刚要给孩子们解释,立刻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啊,于是我就找来蒙氏班的老师进行了商议。“孩子们,我们把其中的一颗小苗的棚子撤掉,我们每天都来看看,搭棚子和没有搭棚子的小苗的生长变化有什么不同,好不好?”“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答应。在他们的注视下,我把其中的一颗小苗的棚子撤掉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种植园地看看,并且在记录本上记录下天气状况和小苗的生长情况。

一天天过去了,搭棚子的小苗渐渐茁壮起来,而没有棚子的小苗已经渐渐枯萎。对于枯萎的小苗,孩子们很伤心,有的孩子还建议说再给它搭上棚子……虽然棚子又一次搭在这颗小苗上方,但是小苗到最后还是死掉了,孩子们难过了好多天……

当我再一次问为什么小苗的上面要搭个棚子时,答案已经是非常的统一,可见,孩子们通过对比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在栽植的小苗上面搭个棚子的原因了。

有的时候老师不一定每一件事情的原委都要告诉孩子们,给他们留个悬念,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这样会带到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只要他们亲自试过,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育随笔:蒜苗的故事


前些日子,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写观察记录,我在种植区里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种好的蒜。他们每天几乎都要去给自己的蒜浇水,并且总是问我,曾老师,我的蒜苗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呢?看着孩子那急切的小脸,我知道,这小小的花盆里,同时种下的是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一周过去了,孩子们种下的大蒜开始露出了小小的芽,他们欢呼雀跃着,为这终于盼来的劳动果实。出了土的蒜苗长得很快,三天就长得很好了,孩子们的观察记录也是记得各有千秋,有的用小黑点表示,刚开始的小点画得很小,表示蒜苗刚长出来,以后的黑点就越来越大了,表示蒜苗长得越来越高。也有小朋友用竖线来记录蒜苗的成长过程,刚开始的竖线很短,表示蒜苗刚出土,以后画的竖线越来越高,表示蒜苗越来越高……看着孩子们这些稚嫩的观察,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每当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我总是激动地去亲亲他们的小脸蛋,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孩子们在种植蒜苗的过程中,学会了耐心等待—等待蒜发芽,学会了持久去干一件事—坚持给大蒜浇水,学会了爱护自己的劳动,同时也锻炼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老师,可不可以在这个过程里,让每一个脚印更清晰、更有力。让每一个脚印,变成跳跃的音符,舞动成欢乐的乐章。我想,努力就会有回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定会收获很多的喜悦。

教育随笔:故事的魅力


每天中午,孩子们来到寝室安静下来以后,我都要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般每天最少讲两个故事,有时能讲三个。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我也特别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听故事是特别幸福的时刻,而对于我来说,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们一个个都特别认真,特别投入。我就是利用这午睡前的这几分钟,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方面的故事、讲一些道理故事等。我发现,午睡前给孩子们讲故事,不但有利于孩子们的午睡质量,而且能让孩子们懂得很多的道理。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坚持,我班的孩子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自我保护方面、在安全方面、在与小朋友团结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今天下午,孩子们在进行自由活动,我听到了两个孩子的对话。其中的彤彤小朋友说:“董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都已经说过了,我们不能要别人的东西,东东,你快还给别人吧。”这句话刚好被我听到,我赶快表扬了彤彤,我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你们看,彤彤小朋友多懂事呀!她不但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还告诉别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向她学习。”这时的彤彤听了我的话,还有点不好意思了呢。接下来,我又听到了海鹏小朋友对张坤说:“张坤,你看你是怎样坐小椅子的,那天董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个故事,你忘了吗?”听到了海鹏的话,张坤不好意思地把脚从椅子上拿了下来。

看,这就是故事的作用和魅力,相信这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定会伴随着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健康成长的。

教育随笔:石头的故事


今天放学以后,东屹的妈妈和我聊了很长时间,他说起了东屹以前在老家的一件事,我非常的感兴趣。

东屹家住在一座高高的塔楼里,爸爸妈妈偶尔外出有事的时候,会请楼上的李爷爷临时照顾他。

自从东屹第一次到李爷爷家去玩过之后,就迷上了那里。

有时爸爸妈妈去接他的时候,他都不想回家。

所以,东屹的爸爸妈妈很是纳闷,李爷爷家没有小孩,更不会有新奇的玩具,到底李爷爷家有什么魔力呢?

原来,李爷爷家有好多石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石头。

这些石头有的摆在玻璃柜里,有的放在百宝阁上,还有的大石头干脆就放在地上。

一直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少能够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绚丽多姿天然城趣的石头。

它们有的特别的逼真,或像人,或像花,或像小鱼。

有的颜色十分好看,红的、白的、黄的、又蓝又绿的,实在是美不胜收。

东屹最喜欢的有两样,一个是红白相间的像天上的红云彩,李爷爷把它叫做“鸡血石”,说是给大书法家刻图章用的。

还有一个比黑眼珠还黑还亮的拳头大小的石头,李爷爷叫它做“黑旋风”,说他是梁山好汉黑旋风变的,真是让东屹佩服的不得了。

这对东屹来说,李爷爷家太有魅力了,完全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让他百看不厌,还时不时央求李爷爷允许他拿一拿、摸一摸。

李爷爷见东屹这么喜欢石头,也像遇到了知音一样,带着他一起琢磨石头,一起给石头起名字。

一老一小有时还争执不下呢。

比如一块黄色的和鸡蛋差不多摸样的圆石头,李爷爷说它好似枇杷果,起名叫“赛枇杷”,东屹则不以为然,说不知道什么是枇杷,应该叫“皮卡丘”才对。

因为每个小朋友都知道皮卡丘,这个小石头一定是皮卡丘变的,要不怎么和它长的那么像呢。

时间一长,东屹就不甘心只是到李爷爷家去看石头和玩儿石头了,他要自己攒自己的石头。

每次出门,东屹的眼睛总是爱往地上看,每次回家都要带几块石头。

当然,他捡回来的石头没有一块是被爸爸妈妈看顺眼的,在他们眼里这些石头就是垃圾,一钱不值。

到积攒了一纸箱的时候,爸爸妈妈终于对东屹宣布说:“一块石头都不能再往家里拿了。

怎么办?“对,往李爷爷家放!”东屹爸妈的禁令没有压制住孩子对石头的兴趣。

当他兴冲冲地往李爷爷家搬他的宝贝石头的时候,李爷爷没有打击他,只是说:“不许多放,每次只能放一块石头,还要说说你喜欢这块石头的理由。

秋天,一次郊游之后,东屹把在山沟里捡到的一块灰色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条状石头搬到了李爷爷家。

“你看,它是灰色的,我喜欢。

”东屹就是这样说他的理由的。

“李爷爷,你一定要留着,别给我弄丢了。

”东屹临出门的时候又不大放心的嘱咐了一句。

冬天来了,整整一个冬天,东屹都没有到李爷爷家去过,当然也没有去放石头。

那块灰色的石头依然在李爷爷家,只是李奶奶觉得它和李爷爷那些美丽的石头相比太丑陋了,悄悄把它放在了阳台的角落里。

而东屹呢,尽管经常在楼道等电梯的时候和李爷爷见面,可是李爷爷从来也没有提起过那些捡来的石头,看来,他已经把石头的事情忘了。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东屹又一次兴冲冲的来到了李爷爷家。

他马上找到了自己存放的那块灰石头,然后,从衣服兜里取出一个红色的晶莹闪亮的小圆石头,迅速的摆放在灰石头的一个尖叫上面,说:“李爷爷你看,大鲨鱼。

它是霸王鲨,可厉害了,现在归我指挥。

李爷爷仔细端详后不仅在心里感叹到: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在小红石头的映衬下,那灰色的大石头果然生动起来,宛如一条奋力游动的大鲨鱼。

李爷爷笑眯眯的看着东屹,东屹得意洋洋的看着李爷爷,这一老一小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我听完东屹的事情以后,使我想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力经常是超出大人的预料。

幼儿阶段,想象是孩子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的想象特别的活跃,他们几乎是时刻刻都在想象,不仅是在玩娃娃家、做游戏的时候,在生活中也处处可以看到孩子想象的成果。

想象使孩子的心理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李爷爷喜欢收藏石头,意在玩石和赏石。

东屹的父母起先不允许孩子捡石头,更多是看到石头可能会带来的经济价值。

而东屹喜欢石头则是因为造型各异的石头能够给他带来丰富的想象。

每一块石头都能使他产生联想,建立想象。

在大人看来没有意义的石头,经过想象的作用,变成了东屹眼里各种有趣的人或动物形象。

不仅如此,他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编出故事来。

孩子有孩子的心里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大人并不完全知晓的。

许多孩子会捡破烂似的往家里捡父母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其实那些都是孩子的玩物,也是孩子赖以想象的实物。

通过这件事呢,我也想建议父母给正在兴头上的孩子一个放这些“宝物”的地方,并且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藏品,满足孩子喜欢想象的心理需求。

越是在那些大人一眼看不出像什么东西面前,就越是能显示出孩子想象力的丰富,不信你就试试看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