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方面都截然不同,就拿教育孩子吃饭来说,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反思“保姆式喂饭教育”!
我们一起来看下美国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吃饭的,和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任何国家,不论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经三餐。大人每天在饭桌上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远比学校的功课更要深刻。
首先,先看中国家长怎么教孩子吃饭
1、中国家长爱逼着孩子吃饭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
2、中国家长辛苦给孩子做饭
就是到现在,仍有绝大多数父母会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时间,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当然,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接着,我们看美国家长怎么教孩子吃饭
1、美国家长不逼孩子吃饭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一天的饮食,但跟中国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因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
2、美国家长不给孩子做饭
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2、美国孩子吃什么自己决定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尽管美国父母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3、美国的家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
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最后,我们来反思下中国家长教育
1、中美家长教育方式的结果有什么区别
在这样两种不同生活环境里,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肚子都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莱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明白,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被信任,时时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讨好大人,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2、中国孩子最爱说的一句话:“我听话”。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独往独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长大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3、美国家长尤其注重孩子的吃相
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严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然后双唇作响,不许大声吸面条、稀饭或者其他液体,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混说话,更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十分尽情尽兴。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饭,影响人的一生。
教育笔记:哥哥姐姐来喂饭
如今的孩子过着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生活,学习和生活条件更加优越,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照顾别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但要给予孩子知识教育,更要给他们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成长、友爱。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我决定带着我们大班小朋友举行一次“大帮小”—哥哥姐姐来喂饭的活动。当孩子得知自己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喂饭时,兴奋得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于是,平日里吃饭慢、撒饭、挑食的孩子今天中午早早就吃完,桌面上也是干干净净的,迫不及待要和老师一起去给弟弟妹妹喂饭。
来到小班,弟弟妹妹正在吃饭,哥哥姐姐们主动上前端起碗、拿起勺、开始一口一口给他们喂饭啦。瞧、、、、、、这些哥哥姐姐们还有模有样地学起了爸爸妈妈,一幅信心满满的样子,一边喂一边哄:“张大嘴巴,啊!来,再吃一口!”就这样,弟弟妹妹在这些哥哥姐姐的细心帮助下,很快吃完饭啦!
等他们回到教室分享喂饭的感想时,有的孩子说照顾弟弟妹妹太有意思了,有的孩子说太累了,还有的说当哥哥姐姐真不容易,喂他们吃饭有的不张嘴,说半天才吃一小口,有时还说让我小口喂他。呵呵!仔细一想他们自己也是个孩子,也正在成长,能做到这些真不容易呀!虽然平时自己也有些淘气、调皮、有的甚至娇气,但当看到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时自然而然流露出关心、爱怜之情,仿佛一个小大人,瞬间学会了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照顾和关爱他人。
哥哥姐姐来喂饭,不仅让小班孩子感受到了暖暖的关爱,更让大班的哥哥姐姐意识到自己长大并促使自己不断做一个好的榜样。
通过这次锻炼机会,我们这些“小公主”、“小皇帝”都表现了初步的责任心,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照顾幼小,同时也凸显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思想,是一次良好的教学体验。
小班幼儿教育笔记:不再直接给幼儿喂饭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个幼儿因为吃了凉的饭菜而呕吐。吓坏的我马上带幼儿到洗漱间进行清洗,并告诉了其他的教师,而大家却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视无睹。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刺激。由于幼儿吃饭比较慢,冬天饭菜没有吃完就已经冰凉。加之教师不停督促让幼儿吃干净,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顿凉饭。所以我从那时起坚持每个中午晚回家一个小时,对平常吃饭慢的幼儿直接进行喂食。
我以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去照顾好了孩子,是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的。殊不知,由于我的喂食而剥夺了幼儿自己进食技能的培养。代劳不是帮助幼儿。
我们老师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关心幼儿吃饭的多少,快慢、挑食等问题。很少考虑到幼儿进食时的心情,胃口等。这样一味的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所以才会出现催食、喂食等现象。有时,教师在反复催食,或着特殊强调照顾时,也会给幼儿小小心灵带来无形的压力。进而更加恐惧甚至厌恶吃饭。
对待吃饭慢的,可以先给幼儿少盛,循序渐进。不要刻意的强调或者批评幼儿吃饭慢,少。或者直接代劳,拿过碗勺喂饭。但是我绝不让幼儿吃凉了的饭菜。饭前食欲的调动,舒适进餐环境的培养,及时的表扬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会有利于幼儿的进食。看似无所为,其实功效卓著。
教育随笔:体会别样幸福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有人说:幸福是饥饿时一桌丰富的大餐。我的幸福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天真无邪的小精灵,他们稚嫩真诚、纯洁可爱,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天里,我都是幸福的。
如果说“哪个职业是脚步最匆忙的?”那么我想“幼儿教师”一定是其中之一。看,我们的脚步匆匆,每天忙着给孩子穿衣、喂饭,忙着和他们做游戏,忙着给他们上课……我们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当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的时候;当我们解析了孩子想知道的秘密,看到他们眼里闪烁着快乐光芒的时候,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句:老师,我喜欢你;当我们从孩子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为他们插上梦想翅膀的时候,甚至是孩子学会了一句话、一首歌、学会了做第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都会升腾起成功的快乐,因为看似一件件太一般的小事,对于我们和孩子却是一种心的感动,一片珍贵的温馨,一曲纯洁的生命的乐章,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能给我们幸福和激情。
想起七年的那一天,幼儿园又迎来了一批新入园的幼儿,园领导安排我接小班,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爱意接触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每天早上看着他们哭泣的小脸,看着他们接触陌生环境的惊恐的表情,看着家长爱莫能助的神情,我只有用我全部耐心和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才能让家长们放心。在我的细心关注中,发现其中一名孩子和别的孩子大不一样,不仅不说话,而且神态中总是在寻求帮助毫无安全感,而且总是默默的流泪。户外活动时也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呆在一边,不和任何孩子玩耍。他的特殊举动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我觉得这个现象很不正常,跟家长沟通,才知道事情原委——原来孩子一直都不开口说话,家长在多方求医未中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可凭借我多年的幼教经验怎么看孩子都不是自闭的孩子,虽说孩子不能说话,但老师的话他都能听懂,而且有很高的情商,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是不开口讲话。作为妈妈的我深深理解孩子父母的心情,把不会开口讲话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何等的不放心。所以我决定要好好的帮助孩子配合家长的寻求解决困难的好办法。因此,在幼儿园里我又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妈妈”。
我建议孩子的妈妈上网查找一下资料,多了解自闭症的症状和寻找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在我的建议下孩子父母带孩子到北京的医院确诊了——病因是因为小脑发育迟缓引起的语言障碍,需要定期做语言康复训练。回来后,我详细的了解了孩子的症状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家长做好康复训练。并且一有时间就会跟孩子沟通,教他发声和发音,陪他聊天,让他更多的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给他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业余时间我会经常跟孩子的妈妈沟通孩子在园的表现,慢慢的孩子的妈妈很信任也很放心孩子在我的班级,我也经常从孩子妈妈那里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在陪伴他的两年中,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在不断的进步,让我欣慰的是,当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个喊的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朱朱”,(因为个别词语孩子发不出正确的语音,所以不能说出老师两个字,只能用“朱朱”来代替。)当听到他稚嫩的声音喊我的时候,我特别的激动,觉得所有付出都因一声“朱朱”得意回报。而他也格外的依赖我,孩子妈妈说在家里说的最多的就是“朱朱”,我说的话孩子从来都很认真的倾听合牢记。在我带他的两年时间里,孩子渐渐的开始张嘴说话,虽然口齿还不是很清晰,但家长对我的这份爱心感动不已,特送来表扬信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上的本能的爱,而老师对孩子的爱则是一种可贵的博爱,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成功教育锁不可豁缺的。爱是一个教师态度的支持力量,我们教师的职业就是一个爱的职业,教师应该是一个爱的使者,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不可能去倾注我们的精力来灌溉这些幼小的花朵,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以我坚信只要全身心的爱你的孩子们,终会得到爱的回报。这份回报便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幸福。
“过了一个寒假,我们小朋友和上学期比有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纷纷举手“长高了”“衣服变短了”“长胖了”。“去找一个你的好朋友,仔细比一比,会有什么发现?”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后,孩子们马上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对比了起来,有的捧起了对方的脸仔细观察起来,有的举起手比着高矮,不时还发出阵阵愉快的笑声。。。。。
让幼儿观察书上的各种画面,引导他们发现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观察、找找等,让幼儿发现原来我们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大班阶段是幼儿渴望了解自己,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的时期,每一个“我”不仅是一个独特的、不一样的“我”,而且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我”。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本次活动从引导幼儿的外形入手,知道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观察的重点要从粗略引向细微,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更进一步的要求,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平时未曾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时,他们会显得兴奋和好奇,这种学习积极性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在对画面找不同时,幼儿们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例如“都是小朋友,可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头发长短”“头发颜色”“皮肤颜色”“衣服式样”“眼睛的颜色”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
在这个活动中,我发现没有把“不一样的我”凸显出来,幼儿的自豪感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在说说自己的爱好和本领时,应该重点提一下,让幼儿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突出“不一样的我”这个中心!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喂饭体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喂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