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4招 学会心理减负

12-08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孩子4招 学会心理减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虽然“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雷声大,雨点小,这仍然是一个以分数论英雄的社会。很多孩子,不堪学业的重负,或多或少地都有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教会孩子学会心理减负,势在必行。

第一招让孩子学会释放压力

告诉孩子她的同学中也有不少人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满,而很多人每天都在快乐地生活。这是因为他们有些人喜欢在压力中迎接挑战,以从中获得一种惬意的满足。一个人不是每次都有好运气,压力太重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便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释放压力,放松心情,这样你也会快乐。

第二招让孩子学会适应环境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的立足点也不一样。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各自的性格,但只有适应身边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第三招让孩子学会知足常乐

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不可缺乏进取心和奋斗精神,但把目标定得过高往往会得不偿失。千万不要对自己太苛求,不要活得太累。

第四招让孩子学会适度宣泄

让孩子懂得,真正的健康是一个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善状态。如果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够好时,可以通过运动、读书、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用与别人交流、沟通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一定会更加愉快。

每一位家长朋友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他/她的方法,不要在学习上折磨孩子。祖国的花朵,需要大家的呵护。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教孩子学会拒绝


教孩子学会拒绝最近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女儿总是和我要东西,说是她的好朋友xxx要的(大班的一个孩子)。索要的东西倒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头花之类的小东西上。我第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第二次也满足了她的要求,但是第三次我拒绝了。因为我看见那个女孩趴在地上从闺女的贴画纸上往下扣贴画,把她喜欢的贴画都拿走了(是那种贴在硬塑料纸上的塑料贴画,一张也没有太多。)。开始女儿没说什么,可是后来,她看到贴画都快没了,她开始着急了,说:“你别拿了,再拿我就没有了。”而那个女孩的妈妈就在旁边熟视无睹地聊天,根本不干涉她女儿的这种行为。所以当女儿再次提出,她的这个好朋友想要她头上戴的头花以后,我断然拒绝了。女儿还是不死心,和我说:“我和她说了,要和我的妈妈讨论讨论。”这丫头,还要和我讨论呢,但是我明确地说:

“宝贝儿,我不能答应你这个要求,第一,我买不到这样的头花了。第二,她需要东西应该和她自己的妈妈说,而不能总是让你和你的妈妈说,我不是她的妈妈,没有义务总是给她买东西。你还不能赚钱,不能总是答应送别人东西,等你将来自己赚钱了,你愿意送给谁东西都没关系,我不会干涉。”我不知道女儿听懂我的话没有,但是我希望她能够了解,她的这种善意可以会让这个小朋友养成经常和别人索要东西的坏习惯。

今天同事和我说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我拒绝的决心,我想我以后不会轻易满足女儿答应给别的小朋友的要求了。

我中午没事儿的时候和同事聊天,说起来女儿**总是答应送给别的小朋友东西的事。我说**小朋友这么点儿一个小人儿却总是送给别人东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总是答应吧,就怕**小朋友的要求会升级,不答应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同事就给我讲了一件事儿,这件事儿让我坚定了拒绝的决心。

同事说,她儿子的班上就有过这样的事儿。一个小姑娘的父母因为经常出国,所以会给她带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于是小姑娘经常把父母带回来的纪念品带到学校去。可是她的父母却发现,小姑娘带去的东西经常是有去无回,问她就说是被同学要走了,而且每次都是那一个同学把她的东西要走了。

开始的时候,父母还没说什么,但是总是觉得挺可惜的,因为他们给女儿带回来的纪念品仅此一份,被要走了就没有了,而且以后在去那个国家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惋惜归惋惜,他们也没有过多的对女儿说什么。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这个小姑娘的母亲很生气。

这次小姑娘带了一个纪念品到学校去,回来同样是不见了。母亲问起来,小姑娘说,这次是真的不见了,不是被人要走的,因为那个同学一直问她要,她没给。开始母亲没说什么,可是后来越想越不对,她怀疑是不是那个同学拿走了她女儿的东西。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母亲到学校找到了那个经常和女儿要东西的那个同学。她很亲切地对那个孩子说:“孩子,我家的xxx丢了一个xx,听说是你捡到了,你看你明天能不能给她带回来呢?那个东西对她来说很重要。你看,阿姨今天给你带了一个礼物来换那个东西好不好?”小孩子到底还是小孩子,第二天,那个同学真的把那个纪念品带来了。这个小姑娘的母亲的猜测没有错,她确实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

所以同事和我说,不要随便让孩子答应别人的要求,这样不仅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对要东西的那个孩子也不好。如果自己的孩子养成了经常给人东西的习惯,将来总是会受到个别小朋友索要东西,因为她根本没有学会拒绝;而那个经常要别人东西的孩子,如果能要到还好,得不到就会采取强硬的手段得到。如果还是得不到,那就有可能采取偷的手段,那会对这个孩子造成终生的影响。这样,家长无所谓的态度就会影响两个孩子的一生的价值观。

所以,经常被别人索要东西的孩子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

而经常带回不是自己东西的孩子的家长就要注意了,请你了解一下这个东西的来源,真的是别的小朋友心甘情愿赠与的,还是你的孩子强行和别的小朋友要的,抑或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否则,你的无所谓的态度或者是“占了便宜”的心理可能会害了孩子一生。

教孩子学会“善待”批评


教孩子学会“善待”批评

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

家长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表扬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学语或学步时,就有意识地让他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的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如,“宝宝(学)说‘喝水’很清楚,但(学)说‘吃饭’妈妈还听不懂—来,跟妈妈再多练习几遍”;“宝宝昨天学走路一点也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这样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可以帮助尚未踏上社会的孩子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的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求孩子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才能虚心予以接受。同时应该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

要求孩子冷静处理

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引申等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不要默不作声

冷静处理并不意味着对批评默默无语。家长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

允许孩子作出解释

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那么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引发种种心理弊端。不过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解释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求孩子对批评者一视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师长的批评,但对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得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理应虚心接受。

建议孩子作出道谢

对那些提出善意批评的人不论是谁,都可建议孩子作出真诚的道谢—这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虚心和诚意,而且还能加快弥合双方的分歧。

让孩子作对比

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评并作出改进后,有意让其作一下前后对比——聪明的孩子自会明白接受批评有益。

也让孩子学会作出批评

通过接受批评,孩子学会了知晓“如何作出批评才能使对方虚心接受”的要点。不妨帮他总结:批评前作好调查分析,语气要婉转,用词要文明恰当,态度不要偏激,要允许对方分辩……

实际上,只要孩子学会“善待”批评,那么批评完全可以如同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春风。

教孩子学会“发脾气”


中国的宝宝越来越“金贵”,许多个家长看护一个孩子是目前中国家庭的现状,“小皇帝”“小公主”遍地开花,孩子们的脾气越来越大,这也使得家长们自己非常困扰。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是我们做家长的职责,我觉得面对任性、暴躁的孩子,做家长的应该教会孩子“发脾气”。

今天在朋友的空间看到一段话,是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任性和暴躁太正常不过了,只不过是孩子的一种发泄方式而已,孩子没有学会正确的、有益于自身和他人的渲泄坏情绪的方式,所以才任性才暴躁。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教孩子学会“发脾气”。

我认为首先家长要做好自己情绪的管理者,给孩子一个好的楷模。家长要正确认识管理自己情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坏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渲泄坏情绪。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对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最大的影响。

第二是采取正确的渲泄方式。当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坏情绪,非常生气时,家长要教孩子学会正确的渲泄方式。我觉得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带离原来的环境,使他冷静下来,可以带他到自己的房间,再教他正确的渲泄方法,比如可以拿一些废纸让他撕;帮他把心中的愤怒写下来或画下来;还可以让他倾诉出来;如果他实在控制不住,还可以让他打打自己的枕头或玩具熊等软物,孩子就会慢慢冷静下来了。

其实不光是孩子,我们成年人何尝不应该好好上上情绪管理课呢?

育儿心得:教孩子学会表达


育儿心得:教孩子学会表达

大家好,我是XX的妈妈,很高兴能和大家有这天这种交流机会,首先讲讲我们家的具体状况及成员,爷爷、奶奶、姥爷都在承德县,爸爸在双桥区上班,平时工作比较忙,XX从小由保姆和我带大,此刻是我和老公接送幼儿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从小宝宝与保姆在一齐呆的时光比较长,所以一向以来在吃饭方面比较被动,语言表达潜力差,在对待这些的问题上方我查过很多相关资料,给他买了很多图书和DVD还有点读笔,经常和他聊天,有机会就带他出去旅游,透过我的努力此刻宝宝变成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爱表达爱交朋友的小孩。我认为在宝宝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能有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比学到很多知识更重要。还有重要的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教孩子关心他人(朋友和家人)我培养孩子生活习惯是从两个方面:首先是让孩子有正确的作息时光,按时吃饭睡觉。其次做家务时让孩子成为其中的一员,比如吃饭的时候他能够给大家发碗筷,平时自我把地弄脏了,自我能主动扫地,玩完玩具了自我能放回原先的位置,当然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只能模仿的去做,不管他做的什么样,只要他用心了,你就要对他竖起大拇指对他说“棒!”

此刻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智能、体能发展方面比较占优势,但在个性品德方面却是个弱势。XX也不例外,家长们都明白,三四岁大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叫“无私”,什么叫“慷慨”。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教会孩子去替别人想关心他人,家教对孩子影响是相当大的,例如:1、每次我带他去楼下玩都会带很多的小零食和玩具和邻居家的小朋友分享,把他小时候用的玩具拿出来让他自愿的送给弟弟妹妹,在小朋友和弟弟妹妹多谢他的时候他的心里也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2、带他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每次去都让他选给买点什么好的,选好了带去,大家都夸他真乖,等下次在去别人家他就会很主动的给买礼物或者水果。3、家人生病了,让他按时监督吃药和量体温,他会很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

二、教孩子学会表达自我的意愿,处理自我的事

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有了独立的思考潜力,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能因为是家长就让孩子什么都听你的,要民主,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待自我的孩子就像朋友一样,在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不要立刻打骂,听听事情的经过,给他讲道理,让他自我认识对错,并勇敢的应对。例如:1、给孩子买衣服和鞋子的时候让他自我选颜色,问价钱,和售后员交流后,让他付钱。

2、和孩子聊聊最近的新闻还一些网上发生的事,最好是有教育好处的,比如之前的果丹皮中毒事件,还有小孩被拐骗事件,听完这些事,让孩子说说自我的想法。3、想要什么东西了,让他大胆的说出来,看状况看给他买不买,如果当时不能给他买说清楚原因,在生日或者儿童节的时候在买来送给他,对于孩子来说收到礼物的好处会更开心。

三、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爱上群众生活

咱们小四班的小孩大多都第一上幼儿园,因为环境陌生,刚开始都是哭闹。这也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家长要多鼓励和赞扬孩子的正面行为,慢慢地孩子自我就能树立自信,不仅仅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扬,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后,尽管未到达预期的目标,也要进行鼓励。例如1、孩子在幼儿园能慢慢适应生活的同时,家长多让孩子说说自我的同学,让他多认识一些新的朋友。2、让孩子当自我的老师,把在学校学会的知识告诉你,这样不但帮忙孩子复习自我学的知识,也是十分不错的亲子游戏。

3、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回到家全身心的放松,全家休息的时候能够去郊游,比如爬山和钓鱼,当孩子自我享受整个过程时,不管结果是什么样,你都要肯定他鼓励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的是你无法用语言能教会他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父母的这种态度会传递和影响孩子,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期望在做的父母都能能经常抱抱亲亲自我的孩子,用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你的爱,很高兴这天能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经验,忠心祝愿每位家长和宝宝健康、平安、快乐。

如何教孩子关心理解别人?


“人之初,性本善”,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样的。

家长们都知道,三四岁大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叫“无私”,什么叫“慷慨”。

美国临床儿科医生简?尼尔森认为,他们还没发育到可以明白同情心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你就可以不教他们什么是同情心。比如说,要是你的孩子打了一个小朋友,你就可以对他说:“你打人,人家会疼。你可以这样轻轻地摸摸他,感觉怎么样?”将来你的话总会对他产生影响,只不过要有耐心。

你该如何教孩子有同情心?

让孩子了解各种感觉。首先,你可以从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如何开始,这样他就能了解到别人的感受。当他亲吻你受伤的手指时,对他说:“哦,你真好!”他会从你的反应中知道,他的做法是被认可的,也是值得赞赏的。他也同样应该了解不好的情绪是什么。

所以,当孩子表现得有那么点无情时,也要平静地给他指出来。试试这样说:“你拿走小明的玩具卡车,这让他很难过,你该怎么做才能让他开心一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就是玩“每周情绪”的游戏。每个星期在冰箱或小画板上挂一幅表示人的某种情绪的画,如悲伤、高兴、惊讶、生气等等,然后和孩子谈谈他都在哪些时候感觉到这些情绪。

表扬孩子有同情心的行为。当孩子做出充满善意的举动时,要告诉他做得对,而且说得越具体越好:“你把你的玩具车给小明玩,真是太大方了!你看他多高兴啊!”

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感受,也告诉他你的感受。孩子讲话时,你要专心听他讲,让他知道你在意他的感受,看着他的眼睛,并且用你自己的话重复一下他所说的。比如,听到他喊“好啊!”时,你就可以回应他说:“哦,你今天很高兴。”虽然要是你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可能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他完全可以谈谈“感觉高兴”本身。

同样,你也可以与他分享你的感受:“你打我,这让我很难过。让我们想想,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告诉我你不想穿那双鞋。”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而这个是小孩子不容易明白的概念。

即使你的感受与孩子的行为无关,也可以说出来与他分享。你可以说:“我很难过,今天没能把给外婆的信寄出去。”或者“虽然我很爱你爸爸,但有时也会生他的气。”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也有感觉和情绪,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处理情感问题是长大的重要一步。

指出别人的行为。当别人行善时,提醒孩子注意。例如对他说:“还记得超市里的那位阿姨吗?我把袋子掉在地上时,她帮我们捡掉了的吃的来着。她对我们真好,我本来很难过,但她让我感觉好多了。”这样做,你可以让孩子加深理解别人的行为会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书籍也能给孩子提供很多这方面的好机会。

你可以问问孩子他觉得故事里那只迷路的小狗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另一个故事里的小女孩为什么笑了。告诉他如果你是这些角色,你的感觉会是怎样的,然后问孩子他会做何反应。这些讨论会帮助他了解别人的情感,以及如何推己及人。

教他理解语气背后的意思。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不同语调表达的意思。你的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隔壁的小妹妹在抱怨,因为她不高兴了,不想被他继续戏弄了。你可以编一个游戏,帮助孩子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感受。用几种不同的语调重复同一句话,让他猜你表达的分别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听我说”这句话,分别采用生气、高兴和想要告诉他一个秘密的语气,看看他能不能听出其中的区别。

教他理解非语言信息。你们可以在小区的游戏场边或公园里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让你们能在不冒犯别人的情况下观察别人。和孩子来玩猜猜看别人的感受的游戏,然后向他解释一下你这样猜的理由:“看到那个小男孩了吗?我觉得他很开心,因为他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大笑。什么事情让他这么高兴啊?”

教他基本的礼貌常识。良好的举止是孩子表达对别人关心和尊重的最好方式。一旦他能够用语言和别人交流,他就能开始说“请”和“谢谢”了。告诉他,如果他对你有礼貌,你就更愿意帮助他;而你不喜欢他用命令的口吻让你干这干那。当然了,对他以礼相待,胜过千条规则、万种解释。如果你经常对孩子和其他人说“请”和“谢谢”,他就会明白,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这些都是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语。

不要靠发脾气来驯服孩子。你的孩子打了他的小朋友,的确很容易让你郁闷,但千万不要把对孩子发脾气当作管教他的工具。讲道理和举例是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美国心理学家杰里?L.维科夫提到,要是你对孩子说:“你真要把我气死了。”是能把孩子吓住,但要是你能向孩子展示什么是同情心就更好了。不要发火,花一点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坚决的语气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也不该打小明,你伤害了他,也让我不高兴。请对他说‘对不起’。”

给孩子一点小小的任务。研究发现,有责任感的孩子也会学着无私和关心他人。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孩子都喜欢完成一些小任务。而有些工作,如喂养宠物,尤其适合用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如果你能使劲地表扬他做得不错,那么效果会更好。比如说:“看狗狗起劲地摇尾巴呢!你对它太好了,你给它喂东西吃的时候,它真的很开心。”

给孩子做榜样。你自己做善事,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极好方法。给生病的邻居或刚生了孩子的朋友送饭时,带着你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帮你把送给当地慈善机构的衣服打包。你可以简单地跟他解释一下,人们有时会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他们有时就是需要额外的帮助。

对男孩、女孩一视同仁。我们的社会通常认为,男人比女人缺乏同情心。因此,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更要求女孩富有同情心,并且为此表扬她。其实,我们往往在男孩的身上打上了个终身不褪的“烙印”——“我必须像个男子汉”。但如果我们能注意教他们,男孩也能像女孩一样学会具有同情心。

家园共育《教孩子4招 学会心理减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师减负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