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7岁——人生的第一个门槛”,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个7岁孩子应该经历什么?学会什么?又应该知道些什么?至少应该接触过什么?为什么研究7岁孩子呢?“7”是一个神气的数字,7岁被视为人生第一个门槛。

“7岁儿童认知世界”是一项课题研究,是德国教育研究部的一项科研项目。为此,研究者们走访了各种人群,不同年龄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教育背景的。其中有父母,有祖父母,有教育家,脑科学家,医生,军人,商人,大学生,主教……

研究者从150多份访谈记录中,总结出来这份“清单”,很能发人深省。摘要如下:

1.体验过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少了你”等称赞的话。

2.既有赢的意愿,也能承受输的结果。

3.体验过压抑的心情。不会把饥饿误认为是愤怒,把劳累误认为是悲伤。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间的基本联系与影响,诸如情绪波动有可能导致尿床等。

4.原谅过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5.知道表示情绪波动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气球‘砰’地一声炸了”,“像水满得从桶里溢了出来”。

6.有过情绪体验。例如,自己学习进步曾引起周围人愉悦满意的情景。

7.有过亲情体验。看过父亲刮胡子。

8.曾与父亲一起做过家务。例如,做饭、擦桌子、铺床、做手工;曾单独与父亲度过整整一天的时间;生病时得到过父亲的悉心照顾。

9.有过身体体验。体会过人体在水中的浮力;会荡秋千,体会过身体与秋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

10.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即与1人或若干人把枕头扔来扔去地疯玩)。

11.冬季堆过一个雪人,在沙坑里挖过一个沙碉,在小溪中搭过一个水坝;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灭火的技巧;尝试过做风车和风灯。

12.有关于厨房的基本常识。例如,什么是味道浓厚;什么是食物发霉;什么食物有害于身体;掌握基本厨艺;搅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筛子过滤;懂得烹饪用语(松脆、煸炒、生食、熟食),能把握“少许“盐的用量。

13.有过旅游的体验。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体验舒适方便与将就凑合的反差,体验过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别;能粗浅地意会一些概念,如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

14.曾在别人家里过夜,接触过不同的家庭文化,能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

15.认识家庭的亲戚朋友,能初步理清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干女儿……

16.有过施舍行为。曾把钱放进乞丐的帽子中.放进街头艺人的琴盒中.放进公众的捐款箱中。

17.有过一些心理体验。比如,自己提出的一项修改建议曾经被他人或集体采纳,自己在那一时刻像一个拯救者。

18.能回答基本的医疗护理常识。比如,呼吸时感到疼痛,应当静卧还是活动?懂得抚摸对稳定情绪有益;学会初步的按摩手法;懂得休息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养眼睛、耳朵、皮肤和脚;体验过什么是鸡皮疙瘩。曾为自己战胜疾病而感到自豪,懂得生病在生活中在所难免的道理。

19.听过童话故事,通过故事和寓言知道受难和安逸。

20.参观过博物馆,感受过那里的一种特殊气氛。那些来自久远年代的陈列品将永久地存在下去。曾参观过一个古堡,体验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老祖母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的完全不同.家中收藏的珍品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

21.有收藏的兴趣。

22.知道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并被分成五大洲。

23.能区别吃饭与进餐、身体的活动与姿势展示、臭味与香气、噪音和音乐.能感觉到环视、匆匆一瞥、仔细端详之间的细微差别,知道散步与赶路是两个不同的词汇……

24.能记诵报警电话号码、医院急救号码或是火警电话号码。

25.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理解如下两句话的意思:“这事只有你我知道。”“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26.曾实现过自己的一个诺言。

27.曾推选出一个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参加会议讨论。

28.掌握一种防止食物腐烂的保鲜方法,会修理简单的东西。购买一件物品时会首先考虑维修是否方便的问题。

29.能区分农贸市场和超级市场。

30.发育速度略微超前.比实际年龄稍成熟一些(比如以玩具说明书上规定的年龄为标准),能向成人解释自己的手工制作。

31.曾经提过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32.曾经爬过一棵树。

33.曾不小心掉进一条小溪。

34.在农田里撒过种子.收割过农作物。

35.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

36.会将电器(比如一个收录机)插头插入插座。

37.知道典型的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如果有人问到时,能够

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

38.有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愿望,对“服装风格”有所感觉,比如会说:“这件毛衣不适合我。”

39.曾给别人写过信,并从来信中得到过慰藉;满怀热情等待过一封信的到来.或者收发过一封电子邮件。

40.曾好奇地想:如果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沙盘上会是什么样?要是写在雪地上、森林的地上和结霜的窗户玻璃上又会怎么样?

41.接过一张白纸,想到即将在上面画画就会紧张和兴奋。

42.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过一本书。

43.曾在一幅描绘冬天景色的画上看到过用蓝色表示阴影。

44.曾经向别人讲述:今天我做了个梦……

45.调解过一场纠纷.并使双方停止争执。

46.使劲想象自己出生前的几个月或几个星期是什么模样。

47.有意识地削过水果皮.然后打开果核看个究竟。

48.曾经对树叶上的脉络和自己手上的血管进行观察.并加以比较。

49.能够分辨不同水果的香气,至少有3种最喜爱的香型。

50.能够找到自己唱歌的音调.曾经把自己的名字当作歌词唱出来;可以模仿鸟和动物的叫声;参加过一次多声部的合唱,并经历了各种声部的协调过程:在大自然中听过回声,从脚步声中感觉到过节奏,知道自己的耳朵有无法承受的音高限度。

51.能够控制自己的力量(比如在打鼓或是帮人按摩的时候)。

52.掌握诅咒和骂人的话。能把握这些话的使用场合和深浅程度。

53.钉过钉子,拧过螺丝,换过电池。

54.能将电话上听到的信息传达给他人。

55.看到别人把东西掉在地上,能主动帮助拾起来。

56.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

57.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

58.能识别跑步、走路和漫步之间的差别。有过长途跋涉的体会,

有过含饥忍渴走长路的经验,体会过“目的地就在眼前”的感觉。

59.认识几种树叶,知道大自然中什么植物能吃,什么植物不能吃。

60.认识大自然的多面性。大自然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艰难、脆弱、需要保护的一面.同时也是不可战胜和藏有危险的。

61.曾与别人为一条既定的规矩进行过争论,曾经改变过一条规矩,能理解常规和例外的相互关系。

62.对计量单位有一定的概念。比如.3公升相当于3个装满的牛奶瓶,并会用自己的身高丈量房间。

63.会举一反三。我会什么?电脑会什么?初步建立“智慧”这一概念.知道人的智慧和技术创造的人工智慧。

64.做过表象和存在的化学实验。知道空杯子并不是空的.因为里面还有空气。

65.曾根据操作规程做过一次实验,并多次反复练习。

66.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曾画过一张自画像。

67.曾给自己测过脉搏,也给小伙伴和小动物测过脉搏。

68.认识一位大师、一位专家或是一位能手,并与他们一道“工作”过。

69.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孩子(一个普通的孩子)而自豪。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有孩子后的第一个春节


今年春节的不同是家里多了个小人儿,多的这个小人儿彻底颠覆了以前过节的轻松和惬意。

虽然以前也老说过节没意思,但还是能在这几天里安排些自己喜欢的节目,有钱的时候安排出去旅游,到处瞎逛,不理智地消费,胡吃海塞,最最无聊的时候也能在家睡懒觉,看看盗版盘,玩玩游戏啥的,但是今年,这些统统别想啦,全心全意,鞠躬尽瘁地陪这个小小人儿吧。

我家阿姨明天就走了,回老家过春节,看着她高高兴兴地收拾东西,给我看买的年货,跟我打听去火车站的最近路线,我的心里一阵阵地失落,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也许别的妈妈们会拍我,自己带孩儿有啥可怕的,何况还有爷爷奶奶和孩儿他爹能帮忙,说起来也是到中年的人了,也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些风雨,对带孩子还有恐惧的话真有点丢人,想起妈妈曾经讲述的,她一个人带着四岁的妹妹和六个月的弟弟,从内蒙乘火车到北京,三十多年前普通老百姓是坐不到卧铺的,硬座呀,将近二十个小时,能想象是多么的艰苦么,据说还带着暖壶和大搪瓷缸子,要给弟弟冲奶粉。我没脸在妈妈面前叫苦,我所谓的苦在她老人家眼里都不叫事儿,我觉得就是因为她太强了,弄得我现在比较废物。

恐惧的原因是对以前生活的怀念,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没自由啦,这种心理在做祟呢。上个礼拜公司要开年会,每到这时候公司里的女士们都浓装艳抹,花枝招展地,跟明星走红地毯似的,我虽然人老珠黄,但也不想邋遢得到是显眼了,就到理发店弄了弄头发,也就是做了个营养油,修剪了头发帘儿,那个小工一边给我弄一边说:“姐,你的白头发都出来了,要不染染发根?”我说不了,没时间,我早就知道白头多了,每天梳头的时候都能看到两鬓和头顶银光闪闪地,没办法,啥时间弄呀,做头发太占用时间了,没个三五个小时完不了,白就白吧,比白毛女强点就成。

跟原来的同事聊天,她08年10月生了老二,然后就全职在家带孩子,人家老公自己开公司的,家里置了好多房产,经济上宽裕得很,她说5号就全家去云南旅游了,我眼红呀,羡慕嫉妒恨,咬牙切齿地暗暗说,我忍,我忍,我就当自己被判了两年徒刑,等后年我家孩儿也两岁多了,我春节也出去,哼!!!

原来春节还爱买衣服,快四十的人啦想抓住青春的小尾巴,其实青春早已经是小鸟一去不回还,今年没心情,脸上的眼袋和色斑,还有皱纹,肚子上的赘肉,再也没勇气走进商店试穿漂亮的衣服了,只是在淘宝上买了两件长款的毛衣,能盖住肥臀和粗大腿的。

春节老老实实在家陪宝贝,等宝贝长大,再带他周游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着他的笑脸和家人一起宅着。

育儿观念: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人世间的所有情感中,最深厚的莫过于母情。孩子则是母亲手中正在雕塑的作品,作品的好坏与母亲的素质密切有关。

在人生幼儿时期这个最重要的阶段,孩子面对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母亲,这个时期儿童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母亲起着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有三迁的孟母,晋时有退醉的陶母,唐时有和丸的柳母,宋时有刺字的岳母,古代在生命得不到延续保障的年代,出现了身体或许瘦弱而精神充佩的伟大母亲,从前的母亲在孩子面前是自信的,品品代代遗传、复制、放大,进而成为社会的本色。战火纷飞的年月里,面对枪林弹雨,有多少母亲送儿当兵上前线,贫穷时期的母亲夜夜与油灯为伴,手中的纺车是儿子求学的经济来源,当今数学奥林匹克金奖的得主就是出自寒门,父亲长年卧床,是母亲认准一个理“腹有诗书气自华”,靠打工、养纺供儿子读书,当中外记者采访这位母亲教子的秘诀时,母亲的话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儿子从小没有进过一次饭店,没穿过一件好衣服,儿子的这点出息是苦出来的。

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每个家庭的关注。一次我们去家访,3岁的孩子有一大堆玩具不玩,正在抱着一幅麻将牌玩,还能告诉我们那是“幺鸡”,那是“白板”并熟练的在地上摆起来后来才知道孩子的母亲喜欢搓麻将边搓边逗着孩子。较少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大多数家长还是很注意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孩子的精神需求,人个塑造,是影响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的重要的原因。好母亲会教给孩子打猎的技巧而非能填饱肚皮的肉。常听有些家长说,我们文化水平不高,不会教育孩子,家长的知识不等同与家长的素质。宋代贤相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它的母亲虽没有什么文化,却懂得教子做人之道。

学习了古代母亲以及教子成才母亲的高思想、高品质,我们现代母亲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拥有更高的素质。由此,便联想到一句话:经历过凄风苦雨,承袭了苦难基因的种子,才可能长成擎天大树。

三个误区真会害了孩子,尤其是第一个!


这3个误区真会害了孩子,尤其是第一个,家长们是万万想不到的。

误区一:三岁看老

俗话说:“三岁看老”,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0-3岁这个阶段非常关键,是大脑神经元发育的黄金时期,如果把握不好,孩子以后再怎么教育都没用了。

其实,这种担心倒是多余了。据研究,虽然3岁前确实是孩子大脑神经元发育的黄金时期,但并不表示这时的大脑已经发育成熟,神经元的密度与大脑发育成熟并无直接关联。我们可以发现,0-3岁的孩子语言能力非常差,词汇量也非常少,但到了5岁后就会爆发式成长,10天便可能学到原来1年的词汇量。

所以,家长真没必要纠结于孩子的头三年,让孩子学这学那,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最好的教育便是通过有效的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进行重点培养,这样要比死磕孩子的前三年有用的多。

误区二:总对孩子说不能

我们时常看到,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出问题,这也要管,那也要管,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忌”,教育千万不要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如何做。比如,你不能与别的同学打架,但如果真的与同学有冲突怎么办,如果同学打孩子怎么办?要告诉他做到不首先挑事,不首先动手,如果真的起了冲突,要学会保护自己,万不得已可以用武力保护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要尽量寻求老师的帮助。

此外,要让孩子不做什么事,家长首先要做到,这边说了不能随地吐痰,转身自己就来了一下,这样的”言传身教“怎能教育好孩子。

误区三:多多报兴趣班

看吧,每到周末,钢琴班、英语班、绘画班……各类兴趣班如同庙会,都是家长带着孩子穿梭的身影。据统计,一二线城市平均每个孩子报2个兴趣班。“没办法啊,这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让他以后更具竞争力!”大部分家长都会这么说。

可是,真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吗,这么多兴趣班里,有几个是孩子真正愿意上的,有几个是与他们兴趣相结合的。

其实,孩子真正缺的不是特长的学习和锻炼,而是我们真正的陪伴。有专家指出:幼儿阶段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如果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缺少与他们的沟通,孩子很可能变得叛逆、不听话。

少报几个兴趣班吧,多陪陪孩子吧,多与他享受现在的快乐!

小编语:所谓“误区”,无非是家长放不下”家长“的身段,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个体来看待,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反被孩子埋怨!所以,将选择的自由交给孩子吧,这样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中国第一个多媒体亲子互动体验中心


近期,中国第一个多媒体亲子互动体验馆《漫游面粉星球》首秀在深圳小橙堡剧场火热展出,因备受热捧,主办方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特将首秀截止日期由8月31日延长至9月10日。《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是小橙堡为亲子互动体验精心创作,再次引领国内亲子娱乐新潮流。

《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首秀自8月1日开馆起,30天时间里共开放近400多场次,吸引了3000多个家庭到场参与,单日开放最多达到20个场次。此次小橙堡的《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首秀活动引发热烈反响,不仅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受到孩子们的追捧;还让不少赞助商和演出商对该项目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据小橙堡介绍,《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的原型来自韩国面粉体验馆,以“面粉”为主题,分成六大板块——从诞生种子开始,播种到收获麦子,经过面粉之路,了解面粉,再到制成面团,利用多媒体和体验的方式完整展示出面粉制作的全过程。通过融合最互动的多媒体数字手段,设计多媒体声光全麦盛宴可触、悯农歌谣合家唱诵可听、面粉全麦香味可闻、面团DIY趣味互动可玩、儿童趣味烘培派对可尝的五感游戏。在《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小朋友与爸爸妈妈全程参与、共同体验——用面粉绘制出五彩世界、感触面团的光滑质感,还可以与现场其他家庭团结协助了解劳作的过程与乐趣。

“在韩国的家庭中,经常会有一些过期的面粉,我们会把它们制作成面粉体验馆,这样既不会浪费又能带来亲子娱乐的实用体验”,来自韩国的朴志涓女士作为小橙堡《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年轻父母意识到土地教育的重要意义,此次将韩国的面粉主题体验馆引进中国,创作面粉五感体验,有利于开发小朋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启蒙他们完整地认识这个世界。无论从趣味性还是教育意义上都对孩子和家长们有很大的吸引,也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

在体验馆现场,带孩子来《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体验农作生活的家长不在少数,很多家长都表示很想带孩子参与这类亲子活动。

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总经理胡梁子女士介绍道,我们推出《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不仅为亲子家庭提供寓教于乐的虚拟游戏活动,更是借助高科技的带动,成功打造成了中国首个多媒体亲子互动体验的主题娱乐项目,是小橙堡开拓戏剧演出以外的亲子娱乐+艺术修养新模式的尝试。

目前,小橙堡的《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已经开发成为标准化产品,除了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适合引进到大型商超、购物广场、亲子及百货等社区,方便亲子家庭随时随地享受体验。

近期,小橙堡将计划与全国各地的演出机构、地产项目发展商、各类亲子主题活动机构展开合作,将这个全新的亲子娱乐体验项目推广到各地去,让更多的家庭分享亲子娱乐的快乐和时光。

新闻链接:

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致力于提供人偶剧、木偶剧、音乐剧、互动秀、舞蹈、音乐会等剧目产品,以及包括《漫游面粉星球》体验馆在内的系列亲子娱乐服务,现已经整合并创作了近25个自有版权的亲子娱乐演出项目,包括《小红帽》、《熊出没·缤纷王座》等优秀剧目,目标是打造中国亲子娱乐演出第一品牌。

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隶属于聚橙网,是聚橙网演出制作领域的亲子娱乐演出品牌。聚橙网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演出经纪为主营业务,兼顾票务销售、演出制作、剧场运营的全产业链型演出公司和O2O电子商务公司。目前,聚橙网主办超过3000场演出,累计观众超过2000000人次,演出节目类型覆盖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儿童亲子、戏剧舞蹈等。

一个苹果,两种人生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轨迹。而这最早的教育就来自家庭、来自母亲。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写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着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我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必须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一个七岁孩子的金钱观


七岁的吕桑源不仅有实践,而且有理论,谈及金钱的概念,他说:“我就觉得钱是用来进行各种交易的一种道具。”

莎士比亚说:金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的确,在金钱面前,一些人迷失了良知,堕入邪恶。即便是权力、地位、贞洁、名誉、人性、尊严甚至天理、良心等非商品,也沾染上铜臭之气,演变成待价而沽的商品。商品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课题。

在这方面,知名金融学教授、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为国人起到了最佳示范作用。他从培养下一代做起,从小就教育儿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他的谆谆教诲下,儿子吕桑源从七岁起就开始买权证,成为比很多成年人都高明的理财高手。吕桑源不仅有实践,而且有理论,谈及金钱的概念,他说:“我就觉得钱是用来进行各种交易的一种道具。”

谈及理财,他引用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认为理财不是从省钱开始,而应从“想尽各种办法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开始”,比传统上单纯的“勤俭持家”理财观念大大前进了一步。

有句俗语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挣钱是没有错的。中国的儒商们,自古就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正当手段成为富人,永远值得人们尊敬。所谓的“仇富”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人们的疑惑并不在金钱本身,而在于你这钱是怎么挣来的?怎么花出去的?金钱是什么?它只是你付出劳动后社会给你的报酬,没有善恶好坏之分。因为金钱走上了歪路,不能拉不出屎来怨茅厕,其关键还是世界观有问题,金钱观有问题。国人大可向吕随启老师学习,从小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向七岁的孩子吕桑源学习,把金钱看做一种“交易的道具”。道具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人为道具服务。

金钱与道德有矛盾吗?没有。在西方国家里,出现了那么多年轻的亿万富豪,富豪中又出现了那么愿意对社会提供捐助甚至裸捐的慈善家,难道不值得国人反思吗?可喜的是,中国也开始出现吕随启这样的父亲,也开始出现吕桑源这样的孩子,他们是中国未来出现巴菲特或比尔·盖茨的希望。但在中国有多少人的金钱观不如一个七岁孩子?这更应该令人反思。

家园共育《7岁——人生的第一个门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么写一个有趣的小学英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