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帮单亲孩子建立健康心态”,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国家民政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报告表明,去年全国离婚夫妻有133万多对,比上年增加15.4万对。调查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关爱。

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

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单身父母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为心理卫生学家研究关注。

父母劳燕分飞,对自身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而言,如同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但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单亲孩子”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

社会学家们的调查也表明,非常态的家庭并不意味其必然存在许多困难或不利条件;而正常完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越性也只是相对的。“单亲孩子”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单亲孩子”同样可以塑造成出色的人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场所,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因此,优化家庭环境是塑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和行为的首要因素。不少饱经离异痛苦的父母,为弥补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知溺爱会严重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冷淡、粗暴、放任不管与溺爱一样,同样会极大地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各种单亲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帮单亲孩子建立

健康心态

离异家庭的家长如何消除苦恼,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心理学博士赵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是敏感的,会感受到家庭的细微变化。所以,不要企图隐瞒发生了什么,那样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失去对大人的信任。作为家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事实,这有助于他的勇敢面对。真诚面对孩子的问题,你们的家庭的确发生了变化,同时告诉孩子,你们仍像以前那样爱他(她)。

不在孩子面前讲另一方的坏话,不要相互破坏形象或当着孩子的面使用污辱性的语言,一味指责对方。可以告诉他,父母亲就是无法相处了。在这段情绪混乱的时期,绝对不适合对配偶作任何评判,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

离异夫妻尝试做朋友。分手后,养育孩子仍是离异双方共同的责任,只有平静商谈教育孩子的事,才能让其有宁静的学习、生活心态。双方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尤其是孩子的监护方,应允许另一方探视,使孩子享受亲情。

与孩子共同担起家庭的责任,避免补偿心态。不要过度补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要像对待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物质补偿和娇纵都无法替代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相反可能是任性、暴力的来源。单亲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担责任,才能走向成熟。

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避免受害者心态。最好不要向孩子控告对方的无情和不负责任,不要试图将自己的创伤作为孩子今后成长的借鉴。孩子需要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他们有自己探索和憧憬的权利。“妈妈不要我们了”“男人都是坏东西”之类的语言,会使孩子失去对人的信任和对未来的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帮宝宝建立自信的六招


第一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员的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

第二招: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对于重组家庭,父母应该考虑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对于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家长应抽出专门时间和他在一起。

第三招: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他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他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第四招:珍视孩子的物品。

不少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

第五招: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和雀斑时,父母要帮助他解决精神上的负担,并让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是可以解决的。

第六招: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是在传达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他的爱,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 

与孩子轻松建立安全、健康亲子关系


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家庭在孩子抵达某个年龄段后出现危机。

第一个年龄段是13个月左右。此时,孩子开始学习走路,并开始闹情绪。有些父母会寻找一些积极策略,确保小宝贝得到安全保护和恰当指导,并使他相信爸爸妈妈一直在他身边。

这些家庭处于双赢状态,只要他们保持倾听,避免惩罚,关注任何矛盾,他们就能永远与孩子保持密切关系。

那些开始惩罚孩子的家庭又怎么样呢?

他们每惩罚孩子一次,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会削弱一分,但是他们对此并不清楚。

当他五六岁时,我们就很难从身体上对他控制,他也会表现得非常叛逆。

到十几岁时,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他们会夺门而出,从所有错误的地点寻找缺失的爱,幼稚地拒绝家人的保护。

孩子天生爱父母——即使受到父母伤害,他们也会爱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惩罚他们,你的孩子就会有足够的证据认为你与他们对立。

所以,惩罚只能削弱你对孩子的影响力,破坏你与孩子的亲密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就会愈发明显。

现在再改正是否已经太迟了?

永远不会。你永远可以修补受损的亲子关系。不过,你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拥有坚强的意志,以及对孩子深深的爱。

一、如何与孩子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如果你一直工作,陪伴你女儿的都是朋友、电视和保姆,你不可能期望与她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

因此,尽管你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但如果你希望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你就必须腾出时间,每天都腾出时间,确保亲情的培养。为了培养亲情,你无需做非常特别的事情,每次互动都会塑造亲子关系。一起购物,一起乘车,一起洗澡,与你安排的盛大的生日聚会相比,这些活动的重要性毫不逊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如何处理每一个挑战,是你们关系和他精神的一块基石。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只要你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就是一种分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打电话或者开始做饭时,孩子就会捣乱的原因。即使你带着孩子出去办事,他们也会注意到你的注意力放在一系列事件和商店店员身上。于是,他们会捣乱,希望引起你的注意。

当他们与我们分离,就会需要一个替代者,他们会选择老师、教练、电子设备或同伴作为自己行动的中心点。

当你从身体上将孩子重新拉入你的轨道时,要确保他在情感上同时回归。

二、如何知与孩子的关系需维护

亲子关系需要维护的最明显证据,是孩子桀骜不驯的行为。如果他们有不听话的表现,说明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因此,桀骜不驯并非自律问题,而是关系问题。

大多数父母认为,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很好。我们当然知道,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尽管我们会发脾气。

● 如果你感觉自己不能与孩子顺利交流;

● 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不听你的话,或者不按你的要求行动,或者看起来越来越习惯了你的愤怒;

● 如果你经常大喊大叫,发出“威胁”,或者限制孩子的行动

那么你与孩子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维护。

许多孩子难以沟通,因为他们身体不舒服、意志坚定,或者天生具有挑战性,例如,对焦虑或压抑具有某种遗传品质。还有一些孩子遭遇了风险因素,例如,离婚、疾病、分离、母亲的产后抑郁症、当他们还很小时另外一个兄弟姐妹出生等。

许多父母沿用一些过时的育儿理念,希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告诉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充满挫折和焦虑的情感包袱会让孩子不堪重负,缺少亲近感。最后,由于人性本质,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必然会出现冲突。这是一种危险信号,要求我们必须设法修复与孩子的关系。

由于每天都会发生亲子分离和冲突,所以每天都要尝试细微的情感修补。较大修补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需要治疗师的帮助,但是这种细微修补是完全可能的。

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人能够取代你的位置,你永远是孩子的父母。他可能看起来对你变得冷漠,但是你可爱的孩子一直渴望着与你重新建立亲情。

三、与顽劣的孩子建立亲情

如果你的孩子对亲情沟通表现冷漠,怎么办?

患有孤独症或感觉处理存在问题的孩子是非常典型的例证。他们内心渴望沟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我强烈建议你不要放弃与他沟通。细心观察你孩子的反应,然后相应调整你的沟通方式。

那么,如何处理专门与你作对的孩子呢?

他们故意尖叫,用手指挖你的鼻孔,或者对着你吐口水,拒你千里之外。

事实上,消除他们这些乖张行为的方式是强化交流,而不是一避了之。

乔纳森13个月时,总是没完没了地啼哭整天哼哼唧唧。他好像下定决心,总是一门心思在进行捣乱。

布鲁克感到,作为母亲,她肯定犯了某种严重错误。布鲁克开始自己带孩子——这永远是育儿的第一责任。

每天早晨,她都会带着乔纳森到户外活动,与其他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耍。乔纳森的啼哭现象开始减少。她开始调整与孩子发生冲突的做法。为了降低自己的愤怒感,布鲁克彻底布置了家中摆设,确保孩子安全。当孩子“撞倒东西”,她只是简单地耸耸肩,告诉自己乔纳森在锻炼自己的情商,通过各种活动在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这些变化让育儿过程变得轻松,但是乔纳森有时仍然很不听话。

布鲁克决定尝试新的沟通方式。

她尽可能多地以温和的眼神注视乔纳森,主动给他爱抚。她开始和乔纳森在家中尽情玩耍。

接下来,布鲁克开始以尊重的方式接触乔纳森的身体,让他自己洗脸,在他站立着玩耍时给他换尿布。乔纳森越来越乖巧,布鲁克也意识到,乔纳森过去的粗鲁行为只是渴望沟通的一种暗示。

她开始以嬉戏的方式对孩子做出反应。这种做法再次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采用新方法一个月后,布鲁克说,乔纳森发生了彻底转变。他仍然非常倔强,但是比过去快乐了许多,生活也变得更加轻松。

这种做法是否永远如此轻松?

不是。孩子教育的难点五花八门。

但是,强化亲子关系,永远有所帮助,不论孩子多么顽固,情况多么糟糕。

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一、让孩子获得友谊。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二、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孩子对于强加给他们决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三、教会孩子调整心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之中时,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如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尽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愉快,他们只不过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多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培养其爱好。如果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感到更加快乐。

六、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创造的环境。著名心理学家法迪斯说:“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在幸福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具有乐观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乐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拥有乐观的条件。只要家长们能从小就培养孩子乐观的去待人待物,那么孩子以后也会具备乐观的品质。千万不要把悲观的情绪灌输给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为单亲孩子成长护航的法则


1.在孩子面前保持表面上的和谐

父母离婚不是孩子的错,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离婚大战中的敌意。既然战争已经结束,也到了该为孩子想想的时候了,3岁以前的幼儿还不能了解离婚是什么,但他会有深深的被抛弃感,这对他以后人生观的形成,性格的塑造都是极其不利的,这时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拥抱和亲吻。父母更是应该化干戈为玉帛,做不成夫妻那就做朋友吧。如果连朋友也做不成,看在孩子份上,那就做伪朋友吧。

2.孩子有权知道父母离异的事实

企图隐瞒会扩大孩子的不安,孩子有权知道家庭发生了什么的变化。父母可以紧紧拥抱孩子,告诉他,离婚不是他的错,父母爱他,对他的爱始终不会改变。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与孩子好好沟通一次,因为离婚会催熟孩子的心灵。

3.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爱不变

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但养育孩子还是共同的责任,3岁以前的宝宝更是需要爸爸妈妈做各种具体的行动才能感受到父(母)爱,所以有可能的话爸爸和妈妈还是要跟以前一样,带宝宝一起去玩,或者搞个小聚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逐渐明白:爸爸妈妈虽然不住在一起了,但还是像以前一样爱我。

4.保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有些夫妻的离婚大战打得异常痛苦,所以把对对方的仇恨情绪无限扩大,导致双方在孩子面前一味指责对方,或当着孩子的面使用污辱性语言,这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会让孩子丧失对未来的信心,对整个家产生厌倦感,更容易造成孩子长大后不愿跟父母说话,甚至仇视父母等等缺陷。因此身为父母一定要调整好心情,不要在孩子心中培育仇恨。

5.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

父母在刚刚离婚的前几月里,孩子不能理解或有异常都可以理解,这就需要父母双方努力来安抚孩子受伤的心,若几个月后还发觉孩子有不爱说话,行为孤僻等举动,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有资料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不合群,孤僻、拘谨、沉默寡言。父母在此时要及早发现,特别对一直内向的孩子,要提早预防,例如离婚后坚持周末一起带孩子,每天跟孩子通一小时电话,给孩子买一些小礼物等等,父母要共同努力帮孩子度过这段危险期。

6.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流露悲伤情绪

离婚之初,重回单身,必然会愈想愈伤心,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怀疑,可能会用封闭、极端和孤独的行为来保护自己,这种自怜自艾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情,让孩子也陪你沉入无尽的忧伤中。所以,孩子的父母只有坦然面对离婚的现实,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以快乐、健康、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以后的生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7.生活的变动越小越好

父母离婚绝对属于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变故之一,所以在离婚之初的那段日子里,除了父母分开住,最好是什么也不要有变化:比如搬家、转幼儿园等。这时的孩子已经不能接受更多的变化,哪怕一点点变故,都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8.要以平常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

如前所述,有些父母(尤其是有监护权的一方)会有补偿心态,认为亏欠了孩子,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尽力满足;又或者把自己全部的爱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处处严厉要求。这两种极端的行为,都会使孩子形成任性、独僻、霸道或暴力的个性。所以应把他当成是一个普通的孩子,用平常心态去教育,给他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

9.注意孩子与伙伴的相处

孩子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里,处理好同伴关系,保持正常的群体生活,可以淡化孩子的痛苦,及早从父母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不合群,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交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带孩子跟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不要给孩子提供形成孤僻性格的土壤。

10.调整孩子对再婚家庭的适应性

单身爸爸妈妈遇到合适的人当然会再婚,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父母在做出再婚决定时,一定要先顾及孩子的感受。父母再婚当然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但千万不要一投入感情就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怀。否则,孩子就会产生父母都不要我的想法,容易自暴自弃。所以父母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孩子接受新环境上,让孩子慢慢接受新的生活、新的家庭成员,这对他健康成长是大有帮助的。

警惕孩子的 “孔雀心态”


真实案例

周末,孙女士带女儿到公园玩,正好遇到同事也带孩子出来玩。于是两家合一家,其乐融融。只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就闹起了矛盾,原来两个孩子都在大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孙女士顺口夸同事的孩子“演得比我女儿还棒呢”,女儿听到这话马上就不高兴了,要求回家不玩了,到最后竟哭闹起来,弄得孙女士十分尴尬。

现象分析

这不是个例。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现在的独生子女,约有30%的孩子有爱慕虚荣的“孔雀心态”。孔雀开屏固然美丽,却美得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孩子一旦出现“孔雀心态”,就喜欢比较、争胜,但又会因为过于孤芳自赏、自高自大而赢得起输不起,受不得一点点委屈。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常出现的现象。孩子自我认识能力差,很难客观评价自己,而从幼儿时期开始,孩子们就是在家长的夸奖甚至夸耀中长大,所以许多孩子往往会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自己身上,并十分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最聪明和最完美的那个,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这是十分正常的。但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形成自私乃至自恋的性格特征,给孩子以后的生活留下阴影。 指数自测

对照孩子平时的表现,对以下各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1.孩子经常欣赏自己的照片吗?

2.他十分在意自己的外貌吗?

3.喜欢向朋友和同学介绍自己家庭成员或亲戚中比较有地位的人物吗?

4.不愿与家庭困难的同学来往吗?

5.稍有成绩便自吹自擂,惟恐他人不知道吗?

6.考试成绩不佳会常找借口吗?

7.在与同学谈论中,常强词夺理、夸夸其谈、不懂装懂吗?

8.会不顾家庭实际情况,提一些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吗?

9.对批评耿耿于怀,过分爱面子吗?

10.常常掩盖自己的短处吗?

评分规则:每题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不记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3:孔雀指数1级,有一定程度的虚荣心,但比较轻微。

4~6:孔雀指数2级,有较严重的虚荣心,家长应引起注意,并适时引导。

7~10:孔雀指数3级,虚荣心十分严重,家长应把这当成近期教育的重点,如效果不明显,应请教专家。

家长守则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强的虚荣心,千万不要着急,在这种情况下,空口说教或强行禁止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赏识有度】

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再加上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所以有的父母特别喜欢在人前拿孩子显摆一下。当着孩子的面给他评功摆好,还与别的孩子攀比,这会无形中助长孩子逞强的毛病;另外,表扬一定要务实、恰如其分,不能过度。

【以身作则】

家长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言谈举止,对还在学习、模仿阶段的孩子有直接影响。有些家长自己就有点虚荣,喜欢攀比,却没有觉察到,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正面教育】

家长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境,在孩子面前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当孩子跟家境较好的孩子比较时,家长应正面引导。

【适当打击】

对于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家长应适当打击一下。如下棋的时候别老让着他,赢他一盘,或者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还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当然,“孔雀心态”也不是一无是处,只要适当引导,这完全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那时,孔雀的羽毛将不再是绊住孩子前进的脚步,而是向前飞行时的翅膀。

帮孩子玩好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孩子是主动学习的人,他们有天生的好奇心去探索周围环境。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探索发现的机会。对孩子来说,玩耍和学习不能分开。孩子正是在玩的过程中,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来学习的。而家长不放手让孩子去玩,客观上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动探索的机会。但有一些家长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玩,认为孩子的学习和玩是互不相关的两回事,认为玩是没有明确目的、随意、闲散的事,孩子在玩的时候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家长的这种认识和态度,说明他们不了解孩子应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将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孩子究竟是怎样学习和发展的呢?孩子以玩中会学到什么孩子从玩中会获得对自然和生活的初步认识,学习到生活技能,学习到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这些都是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必须习得的。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在他们常玩的一些游戏中可能会学到什么

找东西。这是家长和1岁左右的孩子常玩的游戏。就是当着孩子的面把玩具放在毛巾下面,让孩子找。在这种游戏里,孩子开始感觉到物体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不变的。这是孩子开始学习的重要基础。

捉迷藏。孩子学习与他人一起共同做一件事,学习根据线索分析、寻找和发现目标等。

玩球、扔沙包、滚铁环。孩子从中锻炼了跑、追、接、捡、扔、踢等动作,以及准确地把握方向的能力,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学习制定和遵守规则。

玩水、玩沙土。孩子可以从中发现很多自然现象,并去探索软硬、干湿、流动、沉浮、多少、变和不变、守恒等科学和数学的道理。

过家家。孩子开始关注生活和模仿别人(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样也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涂涂画画。孩子在涂涂画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学习并练习握笔及绘画的技能。

孩子们从他们平时玩的游戏中,学到很多的经验和能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们起着重要作用。家长除了要为孩子提供充分玩的机会外,更应关注孩子玩的过程并加以正确引导。因为孩子在玩中对自然和生活的好奇、模仿只是他们学习的起点,要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深入发现、探索、思考,家长的关注、支持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只会使孩子的玩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和摆弄上。家长该怎样做给孩子提供充分玩的机会和时间家长首先应树立这样的正确认识:玩是孩子的权利,玩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玩的机会和时间,并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等。

利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向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和素材我们可以看到

,孩子喜欢玩的活动以跑、跳、爬、玩球、做手工、玩民间游戏(滚铁环、捉迷藏、抽陀螺、跳房子)等居多。家长不必非买一些高档玩具,而应帮助孩子多玩一些以卫生安全的自然材料(如土、水、木棍)、家庭废旧材料为主的玩具。

孩子们操作、运用这些材料,使他们更多地在贴近自然和生活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有更多的切实解决问题的机会。

家长们应利用当地自然、生活资源,给孩子提供丰富、安全和可操作的玩具材料;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如民间故事、民谣、图书和游戏等,与孩子一起讲故事、说儿歌、看图书、玩游戏等,引导孩子开展语言、阅读和游戏活动。

家长还应该和孩子一起用各种材料自制玩具,促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各种材料的来源、功能、性质和变化,并学习用这些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等。如,孩子喜欢玩球,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编织带编成空心球,球心里放上小铃裆

单亲孩子易出现的7个问题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心理人格的发展之端。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焦虑

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妒忌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逆反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车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相信《帮单亲孩子建立健康心态》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父母和孩子良好关系的建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