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孩子交流家长要摆正心态

12-27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家:与孩子交流家长要摆正心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为什么孩子不愿跟你真诚交流?为什么你教育孩子失败的频率越来越高,会越来越冒火?你分析、反思过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真正的情感成分吗?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在儿童心理方面富有经验的心理专家,以期为困惑的父母们助一臂之力。

别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感觉跟孩子的对话失败率越来越高。希望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却事与愿违时,我们就不得不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心理专家姜弦认为,这些失败的父母败就败在“占有”与“错位”。多数父母其实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的出发点对了吗?你是在做孩子成长的助推器还是搭载在孩子身上朝自己的理想出发呢?

知名心理专家格桑泽仁说:父母的心态决定教育孩子的效果。父母往往有一个危险的认知误区,即在对子女教育的心态上,总持有一种“产权所有”心态——这是我的孩子,我要把他(她)指上一条光明的大道,不自觉地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将自己的生活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驾驭”孩子去完成自己未竟的目标,孩子成功时就觉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孩子受批评就觉得是丢了自己的脸。

而对孩子来说,不可能自然地产生与父母相同的动机。过多的强迫,必然让孩子产生抗拒,所以专家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子女叛逆,常常是孩子长期受到这种来自父母压力的反弹作用。

教育孩子切忌带情绪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越大越难管,教育孩子往往越说越上火效果却有限。这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专家郑重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时切忌夹带自己的其他感情,情绪越纯越好。

现今各种社会压力巨大,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往往会郁积很多负面情绪,而多数人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情绪在教育孩子时“顺带”发泄出来。

专家指出,不要低估孩子的分辨力,父母的教训甚至责骂中哪些是实事求是指出其过失、帮助其改进的,哪些是他们不该承受的额外责备甚至伤害,他们会迅速作出判断。当父母冷静而客观地指出其过错,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孩子会心悦诚服,教育效果良好。反过来,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有“情感夹私”行为,孩子就会觉得委屈,会因对这些的不满而抵消掉对自己过错的认识,甚至产生抗拒和叛逆心理。就事论事,不带自己的情绪,教育会更有效。

教子其实是自我修炼

成功的子女教育的起点,就是“谦卑地交出对子女的所有权”,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认真去了解孩子,客观地帮助其成长。同时,真正了解并尊重孩子,建立良好、有效的对话机制。

当父母摆正自己的心态,就能省察自己的动机,重言传更重身教,进而在孩子做错事时,学习有困难时,不是简单骂孩子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而是冷静地帮助其找出原因,更帮助他想到办法走出困境。一旦“心甘情愿”地做到这点,你会发现孩子与你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愿意与你分享他(她)的喜悦,习惯找你帮助应对危机了。M.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一、让孩子获得友谊。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二、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孩子对于强加给他们决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三、教会孩子调整心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之中时,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如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尽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愉快,他们只不过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多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培养其爱好。如果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感到更加快乐。

六、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创造的环境。著名心理学家法迪斯说:“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在幸福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具有乐观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乐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拥有乐观的条件。只要家长们能从小就培养孩子乐观的去待人待物,那么孩子以后也会具备乐观的品质。千万不要把悲观的情绪灌输给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育儿知识: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一、让孩子获得友谊。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二、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孩子对于强加给他们决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三、教会孩子调整心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之中时,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如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尽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愉快,他们只不过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多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培养其爱好。如果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感到更加快乐。

六、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创造的环境。著名心理学家法迪斯说:“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在幸福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具有乐观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乐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拥有乐观的条件。只要家长们能从小就培养孩子乐观的去待人待物,那么孩子以后也会具备乐观的品质。千万不要把悲观的情绪灌输给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一、首先您要问下自己:我会和孩子说话吗?别急着回答,我们先来做个测试题吧。

爸爸妈妈可以把苹果(其它水果或是东西都可以)放在平时固定摆放的位置上(水果架)。这时候测试开始了如果您想让宝宝帮您拿苹果,您会怎么对宝宝说呢?

A.宝宝,苹果(手指示强调),帮妈妈拿个苹果!

B.宝宝,帮妈妈拿个苹果,好不好?

C.宝宝,去那儿(固定摆放的位置方向),帮妈妈拿个苹果,好不好?

D.乖宝宝,您能帮妈妈一个忙吗?(得到答复后再继续)妈妈吃苹果,你帮妈妈去水果架拿一个苹果,好不好?

好了,问题结束,现在请您选择在平时生活中,您一般采用类似哪种形式的沟通方式?您的宝宝能理解您的意思,并完成您给他的任务吗?

二、答案来了,来看看您和宝宝说话的方式正确吗?

(1)如果您经常用A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的时候会不理您,对于您下的命令全当“耳旁风”。尽管您可能会重复而耐心地说几次,但效果不佳。您只好自己动手了。您可能会在合适的时候教育您的宝宝,但即便是事后总结教育,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通过育儿论坛上的发帖,我们发现很多爸爸妈妈的这种方式效果并不明显。

这是什么原因,是您的宝宝没有爱心,还是听不懂您的话呢?

其实,更多的原因不在宝宝,而在您的说话方式上。因为您的语言里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而您的事后教育里如果带有过多的抱怨,效果更不好。孩子是不能理解他有什么义务的,他需要的是鼓励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里要提醒您,您可能在其他事情上也有同样的情况,记得要尝试经常去鼓励孩子!

(2)如果您经常用B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时会出现执行的错误,他可能会给您拿来其他的水果,或是拿了一袋的苹果。难道是宝宝听力有问题听不懂您的话吗?

不是这样的,而是您下的命令语意不清晰、语言信息太少,孩子一时不能判断去拿什么、去哪儿拿,所以出现了执行的错误。对于三岁以下的宝宝来说,通过直接的口语去快速判断后面隐藏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也要提醒您,您平时和宝宝说话的方式词语可能有些贫乏,给宝宝的语句太简短。所以我们建议您要习惯使用长一些的复杂语句和宝宝说话,如果宝宝听不明白,您可以重复几次,但不要拆成短句或是词汇来表达意思。

(3)如果您经常使用C模式和宝宝说话:

虽然宝宝能很好地完成您的任务,但您可能会发现,宝宝平时和您说话的时候,也喜欢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意思,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有的时候表达不能完整,或是大人不太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非常着急,甚至语言结巴。

这是什么问题呢?

这种现象是隐藏在许多家庭中的问题,是您把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弱化了,长期用肢体动作、眼神暗示等形式配合语言来表达意思,孩子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会越来越复杂,这时这种类型的孩子就会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

所以,针对2岁以上的宝宝,当您和他讲话的时候,建议您尽可能减少肢体动作。

(4)如果您经常使用D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的宝宝不但很乐意接受您的任务,还会完成得比较好。因为在您的命令中,您不但首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而且激发了他参与的兴趣。

同时您可能还会发现,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甚至会使用比较长的句子来表达他的意思,他经常会使用一些您没有教过他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意思,尽管有的时候他表达得并不那么贴切,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没有关系,您需要做的是耐心地倾听,等把孩子的意思听明白以后,用更标准或更贴切的语言帮孩子总结,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更大地发展。

三、爸爸妈妈跟宝宝说话时要注意的事项

1.禁止用娃娃语,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2.不能把完整语句拆散成词汇方式来表达,比如,“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如果您考虑到孩子太小可能听不懂长句才这样做,那您可以多重复几遍,或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但不要拆句子。

3.规范语言,不要模仿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达开灯的时候,可能会说“亮亮灯灯”,打电话会说成“叮叮话话”。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您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就会起到不良的影响,让孩子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

4.减少肢体言语表达形式,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孩子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以肢体动作。

5.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语句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的词汇。

专家:家长要学会帮孩子"立志" 当好孩子的领航人


谈到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时,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说:“这东西太虚,现在把学习搞好了是最实际的,将来就什么都有了。”有关专家表示,家长一定要学会理想教育,帮孩子“立志”,当好孩子的领航人。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与家庭责任”学术论坛上,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说,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孩子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自身的激励因素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在成长道路上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不是自己向前奔,而是靠父母推着走。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这是孩子成长的大忌。

专家说,实际上,人的志向从儿童阶段就开始萌生了。它是随着孩子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发展,随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化,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逐步形成的。如果说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那么父母就要帮助孩子立志,当好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航人。

关颖认为,孩子立志,首先要找出孩子的素质优势和兴趣所在,扬长避短,确立发展的目标。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帮孩子作出适合自己的志向选择。在孩子小的时候,兴趣爱好是不固定的,做父母的要因势利导,为孩子积极创造发展兴趣爱好的条件。

专家建议,帮孩子立志的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脚踏实地作出自己的努力。“如果父母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就很难使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关颖说,有的人从眼前利益出发,把能赚钱作为奋斗的目标和有本事的标准;有的父母甚至公开向孩子灌输“金钱万能”的思想,甘心情愿让孩子弃学经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从小打下了这样的思想烙印,很难在成才的道路上有所作为。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应当把自己的眼光放得远一些,对自己的消极言行应当有所收敛。

学会俯身与孩子交流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高高在上地在教育年幼孩子,可孩子则可怜巴巴地站在一边不敢出大气”。也许,年轻的父母们会说,这样的情形很正常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是的,在小的时候,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也会这样“居高临下”地“教育”自己。在被传统文化普遍影响的中国家庭教育理念里,这种“师长式的”教育方法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笔者在这里所要说的是:此一时彼一时,这种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于当代家庭教育实际需要。

彼时,多数家庭家境并不轻松,父母因现实原因,教育方式可能会有粗暴,那是社会普遍现象;彼时,传统教育理念是社会的主流,现代教育理念很难有发挥作用之处,我们的父母也很难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彼时,我们不是独生子女,家里兄妹众多,父母精力有限,教育方式难免简单。

种种原因综合,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是彼时时代的普遍现象,这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必然。

当代,家庭与教育现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明显不适应当代育儿需要。

笔者认为,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当立即改变,父母应当要学会俯身与孩子交流。

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已衍变成了“421”结构,即“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孩子已成为整个社会教育的中心和焦点,无疑,传统育儿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进。

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认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孩子的人文性格培养和情智训练。如果依然采用高高在上的指导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并无助于孩子的人文性格得到科学的塑造,从根本上无助于让孩子在得到尊重和理解的状态下健康成长。

实践表时,孩子的尊严认同与个性能力尊重已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一味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轻者会让孩子的自尊受损,重者会让孩子的性格破裂,传统的家长式教育已日益陈旧。

幼教专家研究表明,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态和孩子交流,会让家长倾听到孩子的内心,了解到孩子的成长心声,有助于家长不断做出教育方式的调整,会让孩子在个性能力,人文性格方面优于其他孩子。

因而,我们呼吁,为人父母者,我们要学会俯身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在自尊与平等的情况全面、健康成长。

育儿心得:育儿要心态平和


育儿心得:育儿要心态平和

今天一大早,我还赖在被窝里,昨天晚上小甜雨没好好睡,今天一大早又醒了,我也没管他,自己在那里玩。忽然就听见邮递员上楼的声音,我猜想一定有东西邮来了,果不其然,我盼望已久的《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终于来到了,我一阵好惊喜,本来困困的我一下子来精神了.......

我兴奋地拿起来就要看,没想到小家伙比我还心急,一把就给我抢走了。我知道他拿过去一定要先尝一尝,就赶紧给他夺,没想到小家伙这次倒没有先吃,而是睁大眼睛仔细看小小特呢,那神情蛮专注呢!等到给小家伙喂奶的时候,眼看着小家伙吃着睡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书,一口气看了十几页。专家外婆那朴实无华的语言,那亲身经历的育孙经过,一点一滴地慢慢地映入我的眼中,融入我的脑海,让我曾经手忙脚乱的育儿心境一下子豁然开朗.....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自然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就买了大量的书籍来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孩子的启蒙教育,恨不得让宝宝一下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小神童,是专家外婆的一句话“养育者的心态平和很重要”及时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宝宝造成一定的压力。记得那次我让宝宝学习认动物卡,宝宝一看我往那卡片跟前一站,随即就转头了,当时我还笑:好小子,现在就知道不愿学习了。现在想来,我可能真的无形之中给宝宝施加了压力。其实,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谁心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呢?“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人比比皆是,要想做到心态平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专家外婆用几句朴实的话和自己的切身体会重新阐释了这一敏感且让无数父母为之奋斗不已的话题。

适宜的环境,良好的刺激,足够的关爱,均衡的营养和健康的身体才是孩子发展的必要条件,尽量避免给孩子和自己增加压力,陪孩子一起尽情地玩耍才是帮助孩子发展的好办法。专家外婆的话说得多好,不仅给我们指出了孩子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还给与了我们切实可行的办法。

专家与您对话孩子的世界


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知识实用性的基本命题,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也兴起了实用主义讨论风潮。而在一个工业化迅速扩展,甚至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代,实用性和功利化似乎成了生活世界一个不成文的标准。他们讲求效率,提出了合格与不合格、成功与非成功的概念,并以此为衡量尺度,标记一切事物,将其延伸至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来。

1、“体验”幼儿生活世界的“目的性”

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知识实用性的基本命题,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也兴起了实用主义讨论风潮。而在一个工业化迅速扩展,甚至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代,实用性和功利化似乎成了生活世界一个不成文的标准。他们讲求效率,提出了合格与不合格、成功与非成功的概念,并以此为衡量尺度,标记一切事物,将其延伸至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来。

在某幼儿园综合探索活动中,主题是“镜子的秘密”。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镜子、白纸、水、塑料盆等材料,辅助幼儿发现“镜子的秘密”。实际上,教师在观察评价表中关于镜子的反射现象的项目,将幼儿是否发现沾水的镜子可以在白纸上反射出彩虹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并认为只有发现彩虹,这一活动才算得上“成功”,而没有发现彩虹的,就应当继续尝试。以成人制定的这一标准出发,教师在活动中的行为即变成了利用各种途径,包括语言启发、实地操作等,将幼儿引向目的地,并用诸如“成功”、“失败”等言语来划分幼儿的发现成果,违背了自由探索活动的初衷,也挫败了某些幼儿的积极情绪,使主动尝试变成了被动完成任务,收效甚微。

这一活动中,教师完全以成人生活世界的想当然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和评量幼儿生活世界的活动,他们并没有看到,其实仅仅将水洒在镜子上,对幼儿来说便是一种欣喜,而他们看到白纸能反射出带水珠的皇冠,脸上就已经露出收获的满足了,更不用说摆弄镜子、玩水、剪纸这些生活中自然自在的情境中,他们还可如万花筒般变幻出多种模样,该是一种怎样的欢呼雀跃。教师假若能抛弃既定的成人世界中的成功标准,尝试体验幼儿发现的快乐,就能够走入幼儿的生活并与其共同成长了。

2、“体验”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知识获得的两种主要方式。由于成人已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因此其可以较为灵活地选择知识获取的方式。而从效率和实用的角度,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已有经验成为知识获取的主要方式。但幼儿的年龄小,主要学习方式是自发反应,手的操作,以及多种感官与具体事物相互作用,在游戏情境中完成的。因此,幼儿的学习方式更为直接。如果成人对此没有完全的了解,认为幼儿的极其简单的反复操作是毫无意义的话,即很容易打断幼儿的活动,惯于纠错,或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并以此为宜。但这种方式恰恰是无视了幼儿的体验,从而也体验不到幼儿的体验。

小龙的玩具柜里又添了一个新伙伴——一只会唱歌的小百灵。每当悦耳的音乐从小百灵喉咙里传出,三岁的小龙总是目不转睛地侧耳倾听,同时用双手不停地摸索——怎么才能让小百灵唱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秘密就藏在小百灵脚爪之间的小开关里。小龙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很多尝试。她先是试图把小鸟的嘴巴扒开,但是用尽力气也没能成功;她又在两只翅膀下寻找,但除了软软的羽毛,仍然是一无所获。在几乎探寻了小鸟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之后,小龙又试着把小鸟往地上、桌子上扔,甚至还往玻璃窗上擦来擦去,但小鸟发出来的声音跟唱歌的声音差别太大了。小龙尝试了很久,虽然没有进展,但她似乎还有继续尝试的打算。这时,母亲关注到了小龙的活动。几乎没有半点犹豫,母亲走了过来,轻巧地找到了那个埋藏得深深的开关,并示意小龙怎样使用。很快,百灵鸟又唱出了动人的歌曲,但没过几次,小龙便对唱歌失去了兴趣,忙着其他的尝试去了。可见,这位母亲并没有理解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仅仅是从成人的想当然的角度出发,将其所认为的快捷、方便的结果告诉幼儿,但未必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成人忽视了多种尝试的体验对幼儿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体验不到幼儿的生活世界的情趣,产生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了。成人如果能够给与幼儿更多的时间,甚至能够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给与恰当的支持与帮助,体验到幼儿的真情实感,交流才能有效,幼儿也能从其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想要的东西。

家园共育《专家:与孩子交流家长要摆正心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适合家长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