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就是一部模仿史

01-03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的成长就是一部模仿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作为被模仿者

平时喂女儿吃牛奶,她总是慢吞吞的!我就会说“宝宝再不吃,妈妈要生气啦!”

昨晚抱她上床睡觉,她说“爸爸快睡觉,把电脑关掉!”她爸爸不在意地说“你先睡吧,爸爸过会儿再睡。”女儿马上说“我要生气啦!”

她爸没料到女儿会这么说,笑个不住。真就关掉电脑去睡了。哈哈!

《母亲手记》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他们也是惟一的模仿对象。在见到第二个男性之前,孩子对男人的所有理解都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在接触第二个女性之前,孩子所有对女性的感触都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父母和睦,孩子就会认为与人相处应该随和互爱;父亲大男人主义,孩子就会认为男人就应该这样;母亲特别八卦,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打听别人。

模仿是学习之母,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一切都需要模仿的时期,父母作为被模仿者,主导着孩子的生活。所以,父母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因为孩子最初还不会鉴别和扬弃,所以他们的模仿并不分好坏。父母要求孩子学的,孩子会模仿,父母担心孩子学的孩子,依旧会模仿。作为被模仿者,父母在孩子面前小心一些、检点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否以自己的父母为荣,父母身上是否有足够的精神营养供孩子汲取,都是重要问题。那些以父母为荣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较高水平的自尊,并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自我预期;而那些因为父母的糟糕和低水平而负累的孩子,追求自我超越则会比较困难。两种情况的孩子心中,都会反复出现这样的潜台词———“我是谁谁的儿子”或者“我妈妈就是那样的人”。显然这些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很关键的。既然父母是“无可逃避的被模仿者”,那么尽量提升自己的素养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责任。

我母亲是一个善良而乐观的女人,但是她有点缺乏主见,太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我从自己对外祖母的印象中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我也从自己和哥哥的身上看到了母亲这种性格的印证。当然,我们兄弟两个在这方面都有所改善,比起母亲来好多了。但是,我们所受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而且我相信我和哥哥的孩子将来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一个人的一个弱点可以无声无息地传递好几代,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思考这一现象。

———摘自《孟迁自传》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模仿史,没有哪一个人不是从模仿之后的融合和超越中成长起来的,所谓“其来必有所自”。模仿对象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质量、有价值的模仿对象,对于孩子的自我建构来讲是极为珍贵的。想想看,哪一个大师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几个“准大师”呢?所以,自我提升、向孩子尽可能多地展示出色榜样、创造孩子跟优秀人物接触的机会,是真正爱孩子又懂教育的父母必然作出的正确选择。

作为应答者

最后,让我们看看,父母作为孩子的应答者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先来看一段母亲和孩子的对话:

童童:为什么你每个月都可以给奶奶200块钱,却不肯给我买那件我已经想了6个月的皮夹克?

母亲可能给出的三种回答:

1.“我给奶奶多少钱完全不关你的事。”

2.“奶奶需要这笔钱来支付医疗费,而那件皮夹克并不是你必需的。”

3.“虽然我很想既能拿钱照顾奶奶、又能为你买夹克,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来同时满足这两个心愿,所以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我觉得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家庭成员。”

显然,第一种回答可能让孩子更加不满并产生愤恨;第二种回答可以让孩子明白“想要”与“需要”的区别;第三种回答就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庭责任的意义。父母的回答不同,孩子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也不同,他们人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这组对话中的父母就是作为“应答者”在对孩子产生教育的作用。但是,“应答”并非仅仅是回答,它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对孩子行为的态度、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给孩子的解释等,父母对孩子行为做出的反应,都是“应答”。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做父亲是男人事业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父亲需要给孩子做出榜样。父教的缺失对男孩子伤害最大,父亲是男孩性别角色认同不可缺少的榜样,如果失去这个榜样,男孩就会陷入迷盲状态,会令其自卑、不合群,甚至从小对性别产生混乱。

对女孩影响比较大的一般是母亲,可是如果缺少父教,女孩也容易自卑。因为父亲是女孩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如果缺失父教,女孩就会缺少与男性交往的经验,会从童年起就产生对社会的不适应。

其次,青少年时代如果缺少父教会使男孩不能独立,有可能出现违反规则、变得懦弱。一般来说,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父亲果断、坚毅的气质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父爱缺失,孩子则往往表现得比较柔弱、独立性差。

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什么时候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什么时候教育是成功的,什么时候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什么时候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孩子学习第一步--模仿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模仿。模仿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就开始了。通过模仿,孩子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而且也能对模仿的行为进行加工,有所创新。人们经常把模仿描述成“学习的捷径”。模仿涉及到拷贝某个具体的行为或是某种类型的动作,可以使孩子非常快速、有效地学会一系列的身体技能。所以,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的第一步。

模仿--孩子学习第一步

经典实验回放:

1999年,科学家梅尔特佐夫让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观察一位成人从事一种不成功的行为,并让婴儿也来尝试这种行为。如果婴儿只是模仿示范者实际操作的内容,那么最后模仿行为就会失败。第一步,婴儿在一旁观察一位实验人员将小哑铃拉开并成功的过程;第二步,实验人员给婴儿一个过大的塑料小哑铃,让他尝试拉开。婴儿使用示范者的方式,用两只手去抓小哑铃,并做出向外用力的动作。但是,小哑铃对婴儿来说太大了,婴儿模仿不了示范者拉开哑铃的动作。后来婴儿尝试了新的解决方法,他把哑铃放在桌子上,使用两只手来拉另一端。结果他成功地拉开了小哑铃。这个实验说明,孩子能够通过模仿学习并进行自我创造,因此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活动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模仿从婴儿开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对婴儿的模仿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小时中,婴儿就已经具有模仿能力了。那时的婴儿模仿的是张开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里动舌头。

大一点儿的婴儿能够通过模仿学习三种类型的行为。其一,婴儿能够跟随成人一起到处走走,到新的环境中进行探索。这个时候,婴儿也有能力跟随着一个移动的玩具,并自己摸索着返回。其二,婴儿模仿已经熟悉的社会行为,如分享玩具,通过模仿能提高这类行为的发生。比如和婴儿一起玩“平等交换”的游戏,他随后就会想到要把玩具送给其他人。其三,婴儿通过观察其他人,能够模仿学会一些新的行为并且有自我创新。比如上面实验中拉哑铃的例子,婴儿自己发明了把哑铃放在桌上,用两只手拉同一端的动作。这类模仿行为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说,是很需要的。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并进行迁移和创新,学习新的词汇。

刘墉: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找到自我!


刘墉,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父亲。

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小女儿刘倚帆毕业于美国长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在教育方面,刘墉有着自己独到而鲜明的“教子“观。

蜘蛛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这是对已经获得强大能力的人来说的,但对于一个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才对:责任越大,能力越大。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因此,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越容易得到成长。

今天我们来看看刘墉是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向成熟的。

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叛逆吗?

那是因为他找不到自己在哪里?

“你知道我高中时为什么那么叛逆吗?”刘轩对我说,“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们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

“你找到了吗?”我问他。

“还在找。”然后他头一歪,很不服气地说,“因为你不让我自己去找!”

“你自己要怎么找呢?”

“去流浪。”他大声地说,“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英国的贵族,伊顿中学毕业的。在伊顿,平常都要穿燕尾服,算是管得够严了吧!可是他去年居然独自到澳洲去牧羊了。我还有两个同学,今年背着背包,到印度自助旅行了。刚才接到他们的电话,说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了。他们一到印度,就遇上大雨,街上的水淹过膝盖,到处漂着人粪和小动物的尸体,他们上吐下泻了两个礼拜,居然还跑到一个无人岛上住了几天,过瘾极了!”

“过瘾极了?差点儿送命!”

“当然过瘾,毕竟这是他们自已的旅行,不是跟在父母后面,住大饭店,坐黑轿车,吃大馆子。他们寻找自已的定性,他们找到了!”

我怔了一下,笑笑:“好!今年暑假交给你自己,你自己去找吧!正巧,今年要为台南的德兰启智中心募款,你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参加活动。你不必再跟我一起演讲,完全自己挑大梁!你也不用住在家里,自己去找地方住!”再强调一句,“去不去也由你自己决定,跟我无关!”

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

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6月20日清晨,刘轩搭飞机到达桃园中正机场。我没去接,他自己坐车到台北,中午又上飞机去高雄,在文藻语专演讲。然后赶到台南跟主办募款活动的水长流公司开会,并搭最后一班飞机回到台北。

大概前一天太累了,他脸色不大好,我问他一个人出去应付的感想。

他居然又是一副不太服气的脸色说:“奇怪了!大家都叫我刘墉的儿子,为什么我总要活在你的阴影里?我还是没有自己!”

我又一笑,拍拍他:“记住!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又隔了两天,他跟我吃中饭。

“你找到自己了吗?”我问他。

“你一天到晚用BB Call叫我,我怎么找自己?”他还是那个表情,“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打听我到哪里去了?我已经22岁了!”

我想了想,可不是吗!他马上大学毕业,我在他这个年岁,都结婚了。

从那天起,我再也不查他的行踪。后来知道,他在台湾的一个月,居然大部分时间在台南。除了到学校演讲,还去瑞复益智中心见习,再到德兰启智中心做义工。更令我惊讶的是,当我和他应邀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举行座谈会时,他居然带着十几位义工,表演了一场舞蹈。他不但从纽约回到台湾,而且完全融入那个社会,甚至本地话都学会了不少。

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

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说他已经不再活在我的阴影里,他找到了自己!我将永难忘记,7月10日那天,在文化中心座谈时,他作的结语

他提到在玉井乡的日子,提到那群智障的孩子。当他讲到离开德兰那一天,看着孩子们的交通车开走,孩了向他挥手时,当着4000多观众,他居然在台上泣不成声。

而那个跟我总是一毛、两毛,斤斤计较零花钱的他,竟把在台湾赚到的7万块钱,都捐给了台南德兰和高雄的观音线。

回到纽约,全家都觉得他一下子成熟了,更有礼貌、更关心家人。父亲节,他送我一个颈部的按摩器,送给公公一副听音乐的耳机。当我们要带他去大冒险乐园玩时,他宁愿留在家里,陪80岁的奶奶。

更妙的是,他不再跟我“算小钱”。他的心胸变宽了,仿佛天地也宽了。

我突然领悟,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懂得关怀,只有独立的人能够贡献,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我们做父母、师长的,常忘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已经长大,大到不再需要我们的呵斥与监督。

经营婚姻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看到题目,肯定会有很多人疑惑,认为婚姻,其实与孩子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两者是一种产出问题,是因为我们踏进了婚姻,所以才有了孩子。但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很多人都会看什么电视剧或者是小说,都能很容易的发现,那些主角肯定是因为身世坎坷,所以把日子过得有点艰苦。

那么我们其实也要思考一下,一个完整的家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什么。其实不光只是什么荣耀,也是那种,让孩子在之中切身感觉到幸福的感觉才是真的足够好。因为我们首先创建的是一个家,而不是什么一个房子,没有感情的样子,这对孩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自己的婚姻,我们心里肯定很清楚,哪里做的比较好,那么哪里又又很大的欠缺呢。首先要说,肯定每个家里面都是有各自的禁区,虽然我们是最亲的人,那么近,但是也要注意别碰触别人的一些禁区,也就是,我们到每个方面都是适可而止,这样才能维持最好的关系。

很多东西的破裂都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一个人比较歇斯底里,这样长久下来会让另一个觉得累。还有一种是两者都比较小气,碰撞在一起。那么就绝对没有什么长久走下去的可能了。这些道理我们还是应该教授给自己的孩子了,凡事都不能太钻牛角尖,如果一直都是这样,那么人生与家庭一样都经营不好。

为孩子架起超越模仿的阶梯


妞妞很喜兴,虽然只有两个多月大,可你逗逗她、冲她笑,她也对着你笑。

一天,姥爷抱着妞妞,绘声绘色地对她说“啊——”,她就一脸喜气地回答“哈——”,祖孙两人如此“对话”长达12次之多。姥爷高兴得逢人便夸赞妞妞的“壮举”。

妞妞的行为是对姥爷的模仿,只不过她还不具备说话的能力,发出的声音不够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对这个世界已经很感兴趣了。

模仿——你听听宝贝怎么“说”

核心提示1:我也想交流

“我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举动,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妈妈“说说话”!比如,妈妈在我眼前晃动奶瓶并张开嘴,我照着妈妈的样子也张开嘴,立刻就能看到她的笑脸。所以,在爸爸妈妈吐舌头、做出亲吻的口型或拿着拨浪鼓摇晃的时候,我也学着‘照方抓药’。”

宝宝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你当成了偶像,绝对信任、爱你没商量。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当你把宝宝拥在怀里,他同时也紧紧地抱着你,实际上是通过模仿传递他对你的爱,就像你爱他一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和宝宝的交流实现了,彼此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核心提示2:我和爸爸妈妈一样能干

“每次看到爸爸妈妈拿起一件东西又放下,我别提有多羡慕了!幸好,我6个月大以后也能抓起响声玩具、攥紧,再松手扔掉,一次又一次,真是有意思。我还能趁姥姥不注意把她洗好的葡萄拿来捏,用手使劲一攥就流出好多水;或者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塑料纸揉搓成一团,听听我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响声;到我15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像模像样地学着妈妈的样子梳头了,真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瞧,我能和爸爸妈妈一样能干了!”

专家研究发现,6~9个月的宝宝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而且有了“行为导致结果”的意识,虽然还不清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但他们已经开始把事物与目的结合起来。此时,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并带给宝宝一个个重大的发现:哦,原来生活是这个样子的!孩子是从模仿中学习各种技能和语言的,他们最先获得知识、认识世界、逐渐产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

核心提示3:我不是孤孤单单的

“我想知道自己怎么和别人相像,别人又是怎么和我相像。于是我喜欢把自己和其他人做对比,模仿他们的所作所为。比如:把妈妈的围巾缠在自己的脖子上、再挎上个小挎包;或者拿起遥控器当手机,学着爸爸的样子打电话。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和爸爸妈妈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不愿意自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孩子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他所爱的人那样,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1岁半以上的宝宝不仅模仿亲人,还模仿身边的小朋友、电视中的人物,只要他们喜欢,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去“迎合”他人。

核心提示4:我知道了妈妈的心情

“我不高兴的时候妈妈冲着我笑,我的不愉快一下子就被赶跑了。妈妈的表情真是丰富呀:她快活我跟着快活、她惊讶我跟着惊讶、她紧张我也害怕、她生气的时候我的心里也不痛快……一句话:模仿,能让我感受到妈妈的心情。”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宝宝在模仿父母的表情时,其大脑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原使能他推己及人,从而体会到父母的心情。也就是说,通过对身边人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善解人意。

模仿——让宝宝“步步高”

宝宝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了对爸爸妈妈全方位的模仿,其模仿能力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升。而你要做的,就是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自己不做“坏榜样”。

●给宝贝一个正面的回应

模仿宝宝的行为实际上是向孩子传递一种肢体语言,是表扬和认可宝宝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当父母模仿孩子的时候,他将感到自己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尊重和认可。所以一旦宝宝有了好的举动,比如把自己的小被子盖在娃娃身上,你千万不要吝惜学着他的样子做一做,宝宝会从中受到鼓舞。而当宝宝模仿了父母好的行为,比如拣起地上的废纸扔进垃圾箱,你的微笑、拥抱和夸奖则是对他最好的鼓励,能激励他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架起超越模仿的阶梯

模仿使宝宝的幻想变得丰富、使他的世界充满神奇。所以,当宝宝拿着话筒模仿电视上的歌星唱歌的时候,他俨然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位歌唱家;而当他学着超人的样子帮助被别人欺负的小朋友时,他将在模仿中培养出自己的正义感。你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和恰到好处的指导,比如说清楚歌词或给出具体的帮助小朋友的方法。

模仿是创造的前提。爸爸妈妈应该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孩子模仿,比如画画,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认知经验,又能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本领。但是,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重复画一种小动物,比如小兔子或小蜗牛,千万不要责备他绘画的单一和没有进展,而是给他时间,耐心地等待他自由地画。说不定哪一天,他就能画出一对快乐的蜗牛母子,蜗牛妈妈驮着小蜗牛一起嬉戏。因为,他有可能从袋鼠妈妈和袋鼠宝贝身上获得启发,也想让蜗牛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处去旅游!

无论如何要相信这一点:宝宝对正确的事物模仿越多,积累的生活经验就越丰富,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就越开阔,创造的灵感就越活跃。

●好“范本”成就好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尊重他人、爱护他人,那么在带着宝宝外出时我们就该主动和碰到的熟人打招呼。其实,与其一遍一遍地把规矩讲给宝宝听,不如直接做给他看。给孩子一个好的“范本”,作为模仿的依据,这种“正”强化的结果是巩固了宝宝好的行为,最终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宝贝惊人的模仿能力,是他身心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绕开这些错:

●无意中做了坏榜样

假如爸爸妈妈明明是为了宝宝好,但情急之下忽略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言辞不够文雅、态度过于激烈,那无疑是以他们的“好心”做了坏榜样。因为,“粗暴”的形象一刹那就在宝宝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或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先“反射”到大脑的解决方式就是以同样粗暴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小宝贝还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好的坏的统统兼收并蓄。因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是要时时牢记的。

●不好的模仿也好玩

宝宝用他稚嫩的手指头夹着一支笔或是一根细长的饼干做出吸烟的样子,让你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夸他“真聪明,学啥像啥”。如果你真有这样的言行,那就是对宝贝的误导!因为你的关注、你的表扬,孩子会模仿得更起劲,日后很可能从爸爸的香烟盒里小试一番。对付孩子不良模仿比较好的方法是“冷处理”——得不到回应,自然失去了再次尝试的热情。

育儿反思: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育儿反思: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虽然为人妈妈已不是姑娘上花轿头一遭,但是当面对两岁多的儿子的各种成长表现,我依然觉得,即便再多当几次妈,我也依然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不断成长。

儿子两岁两个多月了,每天跟他同吃同睡同起,亲眼目睹他的各种成长变化,虽然因为自己有过当妈的经历和经验,乃至我在养育儿子方面算是多了几分心思,但依然避免不了很多不良习惯的影响。

平日里,虽然我和儿子他爹感情甚好,但是缘于俩人的性格截然相反,乃至矛盾和冲突一直再所难免。我性格随行不拘小节马大哈一个,而娃爹是个心细如发心思缜密事事讲究的主,这样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在生活琐碎里相处着,矛盾着,化解着,包容着,相爱着。一般情况下,每次结束战争的方式都是我的那句:神经病,不理你了。

前几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又为一事争执不下,这时,宝贝儿子xx忽然跑到我的身边来,自言自语的说道:爸爸神经病,爸爸神经病。我一听顿时石化了。这话咋会出自俺家两岁多的儿子的嘴巴里呢。平日里,儿子最爱说的话不是那句甜言蜜语:爸爸,我爱你,我爸爸最棒吗?今天怎么如此口出狂言呢。我纳闷不解来不及思考,就对着儿子严厉的说道:小xx,你不能这么说爸爸的。赶快跟爸爸道歉。很快,儿子就知错就改,很快向爸爸道歉了。

事后回想此事,我忽然被莫名的后悔感徐饶周身。其实这真心也不能怪孩子呢,人家这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他的自言自语每个行为习惯不正是我和他爹的行为习惯的折射吗?我应该感谢他的及时反馈让我了反思的机会才对呢,怎么还那么严肃的批评他呢。想到这里,我赶紧把儿子抱在怀中,跟他说:小xx,妈妈跟你说哦,那天你跟爸爸说爸爸神经病这是不对的。你及时道歉了,妈妈觉得你做的很好。但是妈妈批评你妈妈也觉得不对,我们俩以后都要做到不说神经病了好吗?儿子点点头,似懂非懂的回答着说,好。

这事虽然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是给我带来的反思和反省却一直没有远离。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内心都明白和理解做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的重要和深远,但是我们却往往在自己的言行举止里没能很好的控制和把握。总是把各种不雅之语脱口而出,总是希望孩子要做到如何如何,却忘记了,孩子如何做不正是做父母的如何做的反馈吗。这几年,到处流行着一句话: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特别当自己遇到这样的活生生的例子的时候,我对这话的理解也越发深刻和透彻了。

感谢儿子的成长,也感谢儿子的“犯错”,让我可以从他的犯错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乃至及时反思和反省。尽量做到,每日三省自身,给孩子做个正面的榜样。因为我已经深度的明白着:父母就是孩子一面镜子的道理!

发挥模仿天份,孩子更聪明


“哇,孩子跟着我做出一样的表情与动作耶!”父母是否常会为感到惊喜不已呢?孩子的模仿力一出生就有了,但其背后的含意可不只是单纯的“仿效”而已。

模仿是孩子认知能力的基础,爸爸妈妈若能加以引导、发挥他的模仿天份,将能使孩子更为聪明!

模仿力的概念

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是还在妈咪的肚子里时,就已准备好和你做互动,此即为模仿的基本基本概念。

一般所说的模仿都是强调动作,这是因为宝宝在出生前都是用听的,然而并没有研究方式可从听力来判断有无模仿力,仅能从动作表现来得知。

孩子的模仿力出生便已具备

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具备模仿的能力。以目前来说,大概可以证明的是,模仿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

专家表示,从婴儿观察来看,满月的宝宝,当爸爸对他吐舌头,定宝延迟个两、三秒,敢跟着做出张开嘴巴、吐出舌头的动作,这样的过程与主动的吐舌头自我刺激是不一样的。满月宝宝的模仿并非立即的神经反应,神经反应与思考毫无关连,模仿能力基本上是需要透过思考的,当宝宝看到、思考再跟着做出来,此动作即为模仿而不是反射,且约莫一两个月大的宝宝就可以做得到。

基本上,模仿力大半会考量到孩子的视觉因素,小小孩眼睛的协调不是很好,一般误以为新生儿不具模仿能力,事实上只要靠近宝宝(在20公分以内的距离)、动作大一点,宝宝就能看得到你的行为举止,进而发挥与生俱来的模仿力。孩子从一出生起,大脑的配备已经具有对人模仿的能力了,只是用什么方式模仿,要靠父母后天的引导与训练。

如何证明孩子具有模仿力?

想知道孩子是否有模仿能力,可从两方面来看,一为从大脑脑影像所对应的区域证明,另一方面也可由孩子的行为来断定。

专家表示,从婴儿观察的文献中可得知,宝宝大概在出生一、两天后,看到妈妈时所呈现在大脑中的影像,与看到别时的大脑影像位置是不一样的,这也显示同宝宝很早就能区分出重要与不重要的人;若从婴幼儿的行为来谈,当妈咪抓着宝宝的手动来动去,宝主不久后也会自己跟着动来动去,此即行为上的模仿。

孩子为什么喜欢模仿?

觉得好玩

模仿是孩子主动选择和你互动的过程,但当孩子模仿你的动作后,父母却未主时给回应,孩子就只是玩一下而已;相反地,如果爸爸张开嘴巴,孩子也跟着模仿,此时爸爸若能立即给与在向的情绪回馈,对着孩子说:“啊,嘴巴张开了!”孩子就会觉得十分有趣,也才能再引发他下一个动作。

学着生存

专家说,就物种发展学与动物学家演化的观点来看,人要生存就会学着观察环境、学着变动,环境与人是相互影响的。当孩子还没开始和环境互动之前,第一个所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举例来说,如果孩子小时候看到爸爸常打妈妈,待孩子大了之后,就容易模仿爸爸的行为,以为暴力可以解决事情,但假若早期亲子间的依附关系建立得够好,即使日后出现不好的模仿对象,对孩子的影响也就不会那么的大。

分清自我与他人

模仿必须是面对面的,才能看清楚对方,小小孩还无法清楚分辨“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但透过模仿,可让孩子了解到,你和我是不一样的。早期的孩子会较以自我为中为,但到了一个阶段时,自恋感就会慢慢放掉,这是因为他开始知道对方也是独立的个体。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爱


做家长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那在孩子们眼中,爱到底是什么?看到这群4-8岁的孩子的回答,感觉世界无限美好。

1、"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来涂脚趾甲。于是我爷爷总是给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丽贝卡-八岁)

2、"爱就是当我妈咪给爹地泡咖啡,在给他之前先尝一口,看看味道是不是还可以。"(丹尼-七岁)

3、"爱就是当你在房间里拆开新年礼物时,让你停下来去听的东西。"(鲍比-七岁(哇!)

4、"爱就像一个小老太婆和一个小老头儿,尽管他们彼此很了解,但却仍然是朋友。"(汤米-六岁)

5、"在钢琴独奏会上,我在台上,很紧张。望着台下,所有人都在看我。我看到爹地冲我挥手微笑,只有他一个人这么做。我就不再感到紧张了。"(辛迪-八岁)

6、"妈咪爱我胜过所有人。没有人像她那样在晚上吻着我入睡。"(克莱尔-六岁)更多育儿知识请加微信号:wsgmama

7、"爱就是在妈咪把最好的鸡块给爹地的时候。"(伊莱恩-五岁)

8、"爱就是妈咪看到爹地一身臭汗的样子却仍然说他比劳勃德尼洛还帅。"(克莉丝-七岁)

9、"爱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却仍然舔你的脸的时候。"(玛丽?安-四岁)

10、"我知道我姐姐爱我,因为她把她所有的旧衣服都给了我,而她却不得不出去买新的。"(劳伦-四岁)

11、"当你爱上某个人,你的睫毛忽上忽下的,小星星从里面出来。"(这会是什么样子...卡伦-七岁)

12、"爱就是当妈咪进卫生间看到爹地在里面,而她却并不觉得恶心的时候。"(马克-六岁)

告诉孩子:在外面,你就是一条狗!!!


很多人不以为然,明明孩子是我们全家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他(她)怎么是条狗?

于是乎,爸爸妈妈们随时对孩子是呵护备至。没错,在家里真是一点儿没错,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唯恐因为自己作为家长的疏忽酿成 大错,动不动就跳楼啦,离家出走啦,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遗恨终生。但是在社会上,这套还真不管用。人是社会的人,出得门来,你在区区小区,在学校,在单 位、在一切公众场合,你就会成为芸芸众生,渺小如一粒尘埃,被人忽略、无视。没有人是地球的焦点、宇宙的中心,就算是所谓的名人,他也不会是一直耀眼的星 星。很多人走至绝境,固然少不了潜伏的家庭危机、隐藏的心理疾患,但目前在孩子阶段,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来自外部的刺激。

现在都流行培养孩子的几大商:智商、情商、财商和逆商。前三者不用多说,逆商,说白点就是一个人的抗打击能力。说起来容易,培养起来也难。作为家长的 你,现阶段不可能让他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如留守儿童样撑起一个家。最多也就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还怕挤占太多的学习时间。君不知,有了个小升初,全家人都 把重心放在上面。孩子也把在家的时间全都用在奥数上的大有人在吧。除了过长的学习时间,所剩不过就那点寒暑假补课之后的少之又少的时间和一大堆作业。要说 磨练,进什么夏令营,真怕是进了死亡营,谁知道吹嘘得天花乱坠的各机构会不会把娃儿打死打残呢,那个叫邹佳航的不是就这样死于非命吗?还是哪哪里的不是又 被打得肾衰竭吗?话说回来,你作为一个家长,这么多年的教育都不能教育好的问题,哪里能指望短短的什么班就提高小孩的逆商?!

归根结底,培养娃的逆商,靠家长,靠平时的点点滴滴。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孩子特别敏感,自遵心特别强,在外遇到很小点的事,就要哭泣,情绪低落。而 有的小孩,很皮实,你好像没看到他有什么伤心事,有不满意的事也不过几分钟就忘了,一付没事人的状态。如果是前者,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注意,从现在开 始,还来得及,必须让他学会放下!从来我就是告诉孩子,在外面,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作人,你要把自己当作一条狗!!!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不再奢望所有人对你的尊重。可能有人对你侮辱,漫骂。看你不顺眼,觉得你碍手碍脚,恨不得你从眼前消失。因为这个世界上谁 都没有义务没有必要去了解你的闪光点和重要性,除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对你有偏见和恶意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就连你自己也一样。差别只是人 有修养的高低之分。你是这条狗,抑或是那条狗,对他们来说你并没有什么分别,他们转头即忘,你纠结什么呢,你又不能改变他的思想,随他去好了。重要的是你 认为最重要的父母不是这样认为你就行(相信每个父母不会讨厌自己的杰作,如果孩令自己不满意,首先从自身检讨错误)。幸好你的身后还有坚强的后盾,你的尊 严,面子有多重?出了门,出了这个小圈子,谁认得谁?大点儿的事,会有几天成为别人的谈资,不久又会烟消云散。

(案例:儿子之前的老师,因为学校缺人请的反聘的退休老师,心里只想着钱,几次暗示我们送礼。或许是儿子爱讲话,也或许本来就是找借口,对待儿子很不 好,常骂他无能,没出息,动不动就惩罚,放学留校。反正就是把他说得跟废物一样,开始他很不能接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真的很差劲。我就说你以为你在她那儿 是块宝啊,你在家才是宝,你在那儿本来就是一条狗,谁会在乎一条狗的想法!我儿子说也是,我本来就是一条赖皮狗!慢慢地,由开始自尊心受伤受不了到后面接 受现实,加上我们后来去朝贡了,也就小心翼翼地熬到换了老师···不过从这点上看就必须重视择校了哈,此事就当给我不重视幼升小一个教训)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不再失望于别人的无情和卑鄙。当你落难时,有人会痛打落水狗。甚至很多人都会踢你一脚,也少不了有人要落井下石,恨不得你 永不翻身。你想,谁会在乎一条狗的想法呢?因为我们这个地球是拥挤的,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人的存在,就是对另外一些人的威胁。你多了一个机会别人就 少了一个机会。说到底,如果没有利益上的分配和冲突,谁去关心别人呢?他对你的行动,其实是担心你的威胁。我们提倡公平竞争,但免不了还是还有使用下流手 段的人。所以一切黑暗和和丑恶的东西都有其存在性。我们不能生活在真空里,要用自己的慧眼去分辨,千万不要惊诧莫名,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看得多,你就了 解人性更深。你所要想的只能是怎样才能翻身!如果你是条威武雄壮的狗,毛色鲜亮的狗,说不定好多其他的狗都来向你示好呢!(案例:儿子班上因为前面的退休 老师罩着,班长,大队委的职务从来就是那少数几个女同学包干了,也许是朝贡得多,也许是因为爱打小报告讨老师欢心吧,反正从来都是老师指定的人选,从没公 开竞选过重要职务。儿子很不服气,说凭什么,我又成绩又不比他们差!凭什么,我哪点比不上···我告诉他,这个社会,并不是你强过别人,你所拥有的就会 多,很多其他的因素甚至会左右结果,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你不得不认识,你唯一做的就是等机会。后面老师换了,进行民主选举,儿子各方面表现突出,毫无悬念当 上班长···)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就要学会审时度势。在劣势时,能够忍辱负重,能够夹起尾巴,逃到安全的地方,呜咽着舔自己的伤口。不要对着持枪的人猛扑, 不然你就是一个悲哀的烈士,在应当保存实力的时候还去送死是傻瓜。狗很聪明,打不过,一边去。我从来没有看到哪条狗是因为打架打死的。你要养好伤,长得强 壮有力,你才有资格去拼,否则白白送命。校园暴力日渐增多,很多家长还蒙在鼓里。校园暴力可怕,但也不是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据我 所知,有些事件还是由于娃儿不够聪明,不识时务,招惹另外一些不良品行的人。要么情商不够高得罪了人,或者打小报告招致报复,要么就是太懦弱,让别人以欺 负他为乐。儿子就分析过他们班上,学校经常挨揍的人的特点(当然我告诫他是不能参与的,否则他造成的后果全都由我负责,如果不想麻烦我,就不要去惹事), 就有几大类:恶语伤人、行为不端的、动不动打小报告的···儿子很自豪说从没有因为得罪什么人招打的情况。并且,遇到困难,要懂得向父母求救,如果你永远 站在孩子一边,做他坚强的后盾,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对他一顿凶,那么他会毫不理会别人的威胁转而向你求助。

学会做一条狗,不是要他自暴自弃,苟且地活着,而是要活成一条好狗!不是要他时时以摇尾乞怜过日子,对于有能力对抗的恶势力,拿出你的威猛;对在你落 难时给予帮助的人,要懂得感恩。你要做的就是改变,强健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希望某一天能成功逆袭!狗也有狗的精气神:那就是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 尊大。为了目标,像狗一样地奔跑,顽强和坚韧,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很多人喜欢自黑,自嘲,因为这样,没有人再来揭他的短了。因为这个短我比你们还清楚呀,没必要一而再,再而三来揭我,否则你就太不君子啦。这就是那些 幽默的聪明人的做法吧。教孩子把他自己当成一条狗时,有人在作践他,伤害他,他会在心里说,我就是一条狗,没什么,作为一条狗总会遇到这些问题的!虽然有 些阿Q,但至少他不会崩溃到活不下去。曾经像一条狗一样卑贱地活着,也许每个大人都经历过。难道我们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不也是同样的情况吗?!年龄无大 小,我们每个人,我们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些,不如早点告诉他,要学会像狗一样的活着和存在!像狗一样地活着,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从现在开始,告诉你的孩子,在家里你是个宝,在外面,你就是一条狗。

喜欢《孩子的成长就是一部模仿史》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