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1岁宝宝的认知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岁左右的宝宝已经像个大宝宝啦,各种能力已经发展的很好。但一些能力还是需要家长的辅助就可以做的更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宝宝的早期教育和认知能力如何培养。

大动作能力训练

能力特点

1岁左右的时候,大多数宝宝已经能够下蹲,能够自己弯腰捡东西了,并且运动、行走自如了。有的宝宝可能还会眼睛盯着地面,动作不是很协调地往前“冲”着跑几步。

有的宝宝早在1岁时,就开始尝试着向后退着走了,但大多数宝宝要到1岁半的时候,才能掌握向后退着走的技巧。

训练要点

在玩耍时,要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跑和停,渐渐地,宝宝会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最后,宝宝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

宝宝如行走比较自如,爸爸妈妈可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宝宝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宝宝自己下楼梯。

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能力特点

有的宝宝到1岁半,就能自己解纽扣和系纽扣了。这个年龄段,让宝宝配合穿脱衣服已经没有问题,可以让宝宝自己试着脱衣服或穿衣服。

训练特点

这时,要培养宝宝自己穿脱衣服的兴趣,一旦宝宝产生了兴趣,就会很想去做。尽管宝宝可能会把后面穿到前面、里面穿到外面,但是,还是要先夸奖宝宝自己会穿衣服了,然后再说穿反了来提醒宝宝注意。

妈妈可以准备一些珠子和一些绳子,和宝宝比赛穿珠子。妈妈应先做一下示范,告诉宝宝必须在孔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这个动作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渐渐可加快速度,并可通过将珠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穿起来,来提高准确性。这个游戏是训练手、眼、脑协调的好办法。

认知能力训练

能力特点

宝宝想象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假设给宝宝一个空盒子,1岁左右的宝宝首先想到的是用嘴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究空盒子的奥秘,1岁半时,宝宝明白了盒子的用途,他可能会把一些小东西塞进盒子,把它当成自己藏匿各种宝贝的仓库。

训练要点

爸爸妈妈可以指着具体物体,反复多次地为宝宝描述这个物品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如它的颜色、形状、大小、数量、质地或声音等,最后引导宝宝自己说出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提高宝贝认知能力6个飞跃


飞跃:日渐增强的记忆力,在这生命的第二年里为宝贝的各项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包括说话、模仿、假想游戏等。小家伙们已经能够记忆更多的内容,记忆内容也能保存更长的时间。这种记忆力让宝贝渐渐具备了从众多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基本概念的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使宝贝能够与外在的世界建立起更加复杂有效的联系。

妈咪助“飞”法

*对宝贝喜欢的图书,妈咪可以和宝贝一起反复朗读,宝贝喜欢的歌曲,可和宝贝一起多次吟唱,一起回忆生活中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

*说话时应先称呼宝贝的名字,看着宝贝的眼睛,目光交流。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宝贝记忆力的增长。

第2个飞跃:宝贝开始连词成句

飞跃:刚满1岁的时候,宝贝还只能说一两个词,到1岁半时,宝贝就能够说50个词,并呈级数增长。宝贝开始把词连成句子,而且理解能力远远超出表达能力。

妈咪助“飞”法

*为宝贝连续讲述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和活动,这种描述能够为宝贝呈现出大量的词汇,让宝贝获得丰富的语言资料和日常的对话伙伴。

第3个飞跃:宝贝注意到事物的异同

飞跃:对1岁的宝贝来说,那只“汪汪”叫的小毛狗和那只“喵喵”叫的小花猫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到2岁的时候,宝贝就能够分辨狗和猫的差异,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差异。

与此同时,宝贝能够根据物品的用途来给物品配对,比如茶壶和茶壶盖子是放在一起的,洋娃娃和项链是放在一起的。这些都是宝贝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说明宝贝开始为周围世界中的不同物品分类并根据它们的用途来理解其相互关系。

妈咪助“飞”法

*平时跟宝贝说话时,说清物品的名称,把物品按类别归类。妈咪可以帮着宝贝一起根据玩具的形状、颜色、用途来归类。

*宝贝刚开始可能无法自己来完成,但是他会理解你说的话,并学会分辨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妈咪在厨房做饭时,可让他来帮忙“洗菜”,把木耳和白蘑菇混在水中,然后让宝贝把它们分放在不同的容器里。

提高幼儿认知能力6个飞跃


进入1-2岁的宝贝,那一刻不闲的大脑,正在逐步熟悉一系列的技能——认知、社会交往、运动等。这段时间与外界进行沟通和理解外面世界的能力飞速发展。那么,宝贝在认知能力上究竟会出现哪些飞跃呢?

第1个飞跃:宝贝记忆力大大增长

飞跃:日渐增强的记忆力,在这生命的第二年里为宝贝的各项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包括说话、模仿、假想游戏等。小家伙们已经能够记忆更多的内容,记忆内容也能保存更长的时间。这种记忆力让宝贝渐渐具备了从众多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基本概念的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使宝贝能够与外在的世界建立起更加复杂有效的联系。

妈咪助“飞”法

对宝贝喜欢的图书,妈咪可以和宝贝一起反复朗读,宝贝喜欢的歌曲,可和宝贝一起多次吟唱,一起回忆生活中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

说话时应先称呼宝贝的名字,看着宝贝的眼睛,目光交流。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宝贝记忆力的增长。

第2个飞跃:宝贝开始连词成句

飞跃:刚满1岁的时候,宝贝还只能说一两个词,到1岁半时,宝贝就能够说50个词,并呈级数增长。宝贝开始把词连成句子,而且理解能力远远超出表达能力。

妈咪助“飞”法

为宝贝连续讲述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和活动,这种描述能够为宝贝呈现出大量的词汇,让宝贝获得丰富的语言资料和日常的对话伙伴。

第3个飞跃:宝贝注意到事物的异同

飞跃:对1岁的宝贝来说,那只“汪汪”叫的小毛狗和那只“喵喵”叫的小花猫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

到2岁的时候,宝贝就能够分辨狗和猫的差异,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差异。

与此同时,宝贝能够根据物品的用途来给物品配对,比如茶壶和茶壶盖子是放在一起的,洋娃娃和项链是放在一起的。这些都是宝贝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说明宝贝开始为周围世界中的不同物品分类并根据它们的用途来理解其相互关系。

妈咪助“飞”法

平时跟宝贝说话时,说清物品的名称,把物品按类别归类。妈咪可以帮着宝贝一起根据玩具的形状、颜色、用途来归类。

宝贝刚开始可能无法自己来完成,但是他会理解你说的话,并学会分辨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妈咪在厨房做饭时,可让他来帮忙“洗菜”,把木耳和白蘑菇混在水中,然后让宝贝把它们分放在不同的容器里。

第4个飞跃:宝贝对数量有所知晓

飞跃:在这个年龄,宝贝能够区别出少与多,刚开始理解数词是跟数量相关的词语。到2岁的时候,宝贝能够明白1就是指一个物体,2、3等数词就表示多个物体,不过真正计数还要到宝贝更大一些才会。

妈咪助“飞”法

妈咪在餐前,可以和宝贝一起摆桌子,一起数出3个碗。

给宝贝扣纽扣时,一起数出衣服上的4颗扣子。

发饼干时,一起数出2块饼干。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形容数量的词,比如“许多”、“少”等。

第5个飞跃:宝贝察觉到空间关系

飞跃:如果你给1岁的宝贝2块积木,他很可能把积木拿起来敲打着玩儿,到2岁的时候,宝贝就能理解物体之间可以构成一些空间关系。

宝贝会把两块积木搭在一起,同时,能够根据积木的形状把它放进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的空格中。

妈咪助“飞”法

鼓励宝贝以各种方式体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中移动,他会明白上面、下面、中间这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的含义。

给宝贝提供一些容器和填塞物,宝贝会很高兴地往容器中装填塞物,再把填塞物倒出来,或者准备一些两三块的木板拼图,宝贝也会很开心地炫耀一下自己的空间技能。

第6个飞跃:宝贝崭露出艺术潜能

飞跃:如果你给1岁的小宝贝一盒蜡笔,他会把笔往嘴里放。2岁宝贝的小手就不再是抓到东西就送到嘴里,他开始尝试把手里的物品拿来敲、扔、拍、舞动等等。如果这时候开始提供画具,宝贝会拿起笔在纸上涂鸦。宝贝从涂鸦过程中学习到点、线等符号,并发现了这些符号与手部动作的关系。这种早期的涂鸦活动帮助宝贝大肌肉的发展,并且让宝贝从重复的动作中学会视觉的控制。

妈咪助“飞”法:

妈咪带宝贝到大自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

妈咪引导宝贝涂鸦,并对宝贝涂鸦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

玩具太多伤害宝宝认知能力


导读:玩具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促进孩子生理、心理发育,它不在数量,而在于是否适合。

家长们多数都有一种共识,亏什么也不能亏孩子,所以,只要是孩子吃的、用的、玩的,都要最好的,还要多多益善。“多多”就一定“益善”吗?吃的不是,玩的也不是。

美国一项关于学龄前儿童教育计划的研究结果显示,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或不适当的玩具会损害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他们会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集中精力玩一件。不仅如此,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在进行相关研究后也指出,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会相对更多,所以他们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智力水平高。

对此结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淮也表示赞同。他说,如果玩具太多,就会刺激得孩子不知所措,只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丢一个,玩一样、扔一样,结果什么也没玩成,一直处于简单的摆弄阶段。

其实,玩具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促进孩子生理、心理发育,它不在数量,而在于是否适合。所谓适合,一是要适合这个年龄段,二是要能起到促进孩子在此阶段正常发育的作用。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学走,这时,就需要一件拖拉鸭玩具,它能发出响声,刺激孩子兴奋起来,有利于锻炼其行走能力。

一般来说,在某阶段,适合的玩具有两三样就够了。玩具多的,就分门别类收起其他的,等到孩子确实将手头的玩具玩腻了,完全没有新鲜感了,再拿出几样新的。

如何发展1-3岁宝宝的语言能力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实验表明,1-3岁孩子是语言(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期间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发展1-3岁宝宝的语言能力?小编告诉你。

语言准备期:又称语言的预备阶段(1—3岁幼儿前期)。

语言发育第一期——单词句阶段:语从孩子出生第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会用一个简单的词汇代替和表达完整句子所包涵的意义。会用手势、表情等辅助表达自己的意愿。

语言发育第二期——多词句阶段:从第18个月到第24个月之间。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孩子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孩子运用两个或者三个不相关联的简单词汇代替表达完整句子的意思。外外,车车,意思是说:推小车去外面。

语言发育第三期——简单句阶段:24个月到36个月之间。这个期间的孩子词汇量明显增多,会运用逻辑性教强,含有主语谓语的简单句子。

对1~3岁孩子进行语言培养不仅要利用趣味性的活动,更主要的是将它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及有趣的游戏、观察、散步等活动中;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必须使语言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成人要注意发音标准,用词准确,说话完整、简洁,避免说方言、土语、半截子话和口头语。

通过沟通、阅读、记忆和书写准备这四条途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一、沟通

1、注意寻找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主动与孩子交流;

2、仔细倾听孩子的表达。无论孩子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都要耐心地听,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在孩子没说完时就打断他的话语;

3、安排一个家庭聊天时间,全家人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谈谈各人一天中的见闻。

二、阅读

1、在光线明亮的房间或角落,铺上地毯或垫子,让孩子找到看书时的舒适感觉。

2、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孩子自己独立朗读一篇短小的文章或是有插图的故事,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大人还可以帮孩子纠正不正确的发音。父母也可以出声阅读,因为你的声音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你的阅读风格也会直接影响孩子。

3、在你的书架上腾出位置给孩子,不要担心孩子会弄乱你的书,相反,孩子会慢慢地成为一个爱书的人。

4、孩子喜欢的是图画书,并喜欢父母读给他们听。按照文字一句一句地读,对他们来说是无趣的,因为他们听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为了让孩子对此感兴趣,父母应先根据图画让孩子完整地“感知”故事的内容,再把画面中的文字读给孩子听。

5、教孩子正确的阅读顺序。先让孩子区分封面和封底,然后一边读书一边用手指着文字,培养孩子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

6、读完后,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三、记忆

1、顺口溜、诗歌和儿歌,因为有韵律的、朗朗上口而比较容易记忆,可以以此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

2、有观察、动作和语言共同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记忆,所以,可以试着给歌曲、诗歌、故事等配上动作和图片;

3、睡觉前,和孩子谈谈一天中发生的有趣事情,调动孩子去整理、记忆学过的东西。

四、书写准备

虽然书写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但在上小学前,孩子们就已经非常喜欢用笔写写划划了。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顺利度过书写的过度阶段。

1、坐姿要正确。在书写初期,最重要的是把好坐姿这一关。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长期的坐姿不端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骨骼生长。

2、握笔姿势要正确。孩子刚学习握笔时,有时会象拿筷子那样握笔;有的孩子手指紧紧握住笔尖处,造成书写困难和身体的不良坐姿。

3、提供适宜的笔。笔不能过细,因为太细了,孩子会用力地抓住笔杆;也不能过粗,太粗了孩子抓握有困难。

一般来说,粗细如绘画用的蜡笔比较合适。

正确的坐姿是:腰背直立,不能趴在桌子上,身体不要向一边倾斜,头稍微低下,椅子的高度要符合孩子的坐高。

1-2岁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1-2岁的宝宝思维能力开始逐渐提升,在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他们会开动脑筋思考,但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仍处萌芽期,妈妈们要了解清楚,才能正确地引导宝宝。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1-2岁宝宝的思维能力发展特点。

出现直觉行动思维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思维主要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即宝宝需要利用直观行动去应对出现的困难。直觉行动思维建立在宝宝对客体感知上,当宝宝出现直觉行动思维后,他们在用手触摸物体时,会意识到物体的空间关系。有了这样的体验,他们开始理解周围的世界。渐渐地,他们会突破这种直接经验,产生时间维度的概念,对于因果关系产生初步的理解,明白消失在眼前的物体并不是真的不见了,以致行为渐渐表现出目的性。

温馨提示:妈妈不妨鼓励宝宝多实践,通过实践产生认知,拓宽自己的思维对象和思维能力。

出现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宝宝开始具备了借由事物的形象和事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来应对问题的能力。只是,他们会误认为一些事物带有“生命”的色彩。比如,他们踩到小草,会认为它们也会疼;因为看到月亮跟着自己走,而认为月亮是会活的,而且是会走的。在这个阶段,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观点去认识事物,还不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有不同,不能客观地从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温馨提示:对于宝宝的一些错误但有趣的思维,比如认为小草会疼这件事,妈妈不必急于纠正,这对宝宝的道德意识、想象力可是大有帮助的。

表征能力提升,促进思维发展

所谓表征,是指信息或知识在宝宝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比如“苹果”一词代表的是真实世界里的苹果,是苹果这一具体物体的表征。同时,表征也是宝宝心理活动再加工的对象,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能够在心理上加工所看到的“表征”。比如他们可以在图画上因为看到苹果,就让妈妈给他拿苹果吃。表征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

温馨提示:妈妈平时不妨让宝宝多在表征和实物之间转换,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比如给宝宝苹果的漫画、照片、玩具、真实的苹果,让宝宝多观察,并增加直观感受。

妈妈须知:宝宝的思维能力不要拔苗助长

妈妈们会有这样的困惑,有时给宝宝讲道理,宝宝好像根本无法理解。其实,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大,他们通常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不能深究其意。比如,宝宝发现有小朋友打架了,他只知道有这件事情,却难以理解发生的原因。所以,妈妈不要拔苗助长,强迫宝宝过度认知事物背后的原因,以免挫伤宝宝的积极性。

如何开发宝宝的认知潜能?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开发自己宝宝的认知潜能,因此经常会为孩子花上数千元,让他去参加各种提高认知潜能的早教班。

那么,这样的早期教育方式是否会有效果呢?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等人认为,诸如让宝宝参加“怎样提高宝宝的智力”的工作坊,或购买“怎样教宝宝阅读”的书籍等,并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是有效的。

因为“提高”婴儿的智力是不可能的,美国科学会和美国神经学会这样的组织已经公开指责了宣称要这样做的计划。

不过,虽然“提高”婴儿的智力是不可能的,但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婴儿的认知发展却是可能的。“嗨宝宝”发现,一些发展研究者提出了下列建议:

为婴儿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儿童需要通过“做”来学习,因此父母需要为他们创造探索世界的环境,而不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而限制他们的行动。

对婴儿快速做出反应。试着和婴儿说话,提问题,倾听他们的反应,并提供进一步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对他们说话。“嗨宝宝”认为,对婴儿语言和行为需求的漠视,无益于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

给婴儿读书。尽管婴儿可能并不理解父母所说词语的含义,但他们会对父母的声调和该活动所提供的亲密感做出回应。同孩子一起阅读还能够启蒙持续终生的阅读习惯。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应该在孩子6个月大时开始每日阅读。

记住你没必要一天24小时都和孩子在一起。正如婴儿需要时间自己去探索他们的世界一样,父母和其他看护者除了照顾儿童以外,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

不要强迫婴儿,不要很快就对他们期望过多。你的目标不应该是创造一个天才,而是应该提供一个温暖的养育环境,使得婴儿能够发挥他们的潜能。

育儿知识: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表示,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会降低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学家建议不要将手机带进卧室,同时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

由美国卫生研究院资助的调查显示,每天面对屏幕超过2小时,儿童的认知能力会下降;超过7小时,儿童大脑会产生改变。

家长常担心孩子看太多电视,殊不知孩子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在电视上的2倍。有调查者表示,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5小时。然而在2016年,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6小时在数字媒体上。大量浪费在媒体上的时间,足以让孩子们与朋友面对面的交谈、阅读或参加者户外活动。

智能手机、手提电脑这类便携电子产品与之前的电视、固定电话有本质上的不同,每天有上千个工程师不断更新软件,让它们令人上瘾。此外,便携电子产品可以带到任何地方:学校反映学生常常因此分心;面对面的社交也会被突如其来的手机消息打断。不出所料,人们表示,与朋友吃饭时不拿手机能更加享受。

多项研究发现,儿童以及青少年在屏幕前花的时间越多,睡的时间就越少。除了牺牲睡眠来玩手机外,其中也包含生理上的因素: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让大脑以为现在仍然是白天,因此无法产生足够的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无法快速入眠或者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美国一项调查对比了每天使用便携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的孩子与不使用电子设备的孩子。调查显示,在2-10岁的儿童中,前者失眠的几率是后者的2倍。在14-17岁的青少年中,前者睡眠不足的比例比后者高出44%。

专家建议,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想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天黑后不要把手机拿进卧室,或者在就寝时间内使用手机不超过1小时;每天花在便携电子设备上的时间也不要超过2小时。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何提高1岁宝宝的认知能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教师如何改正不足提高自己能力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