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分阶段训练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分阶段训练小婴儿动手能力

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器官,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主题。左右手动作的发展可以刺激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刚出生的婴儿

每个正常孩子出生时双手都是紧捏着的,我们通过抚触按摩孩子的手心和手背,给予孩子双手感知的刺激;

1个月末开始训练孩子的抓握动作,有时将小玩具塞进他的手里,有意识让孩子练习抓握,促进孩子双手张开。

2-3个月的婴儿

我们通过不同质地的物品刺激孩子的双手和皮肤,进行感知觉的刺激。

经过训练后,孩子在2-3个月双手开始有意识张开,我们就不断地递给孩子玩具,让孩子去练习抓握。

刚一开始孩子的动作是不准确的,往往不能随他所愿,随着逐渐发育和不断的训练,孩子很快就学会了主动去抓固定的玩具或不断移动的玩具,双手的5个手指也能张开了,动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这与孩子的手眼脑逐渐协调有关。

但是这时候孩子是用双手一起去拿一件东西,如果想让孩子去拿另一件玩具,他就会立刻将手中已有的玩具扔下,再去拿另一个玩具。

5个月以后的婴儿

当孩子满5个月后,可以开始训练孩子单手拿玩具和双手交换玩具。例如,当右手拿着玩具,我们同时再给他一个玩具,交给她将右手的玩具换到左手,腾空右手去拿这一个玩具。孩子虽然将玩具换到左手,但是他拿到另一玩具时,他往往就会将放在左手的玩具丢掉了。

这时孩子只能抓握大的东西,手的其他动作发育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训练。

这个阶段可以买一些合适的儿童玩具,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玩以此来训练孩子手的其他动作。让孩子手眼动作更加协调,手指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分化,学会如控制手指的动作。

经过训练,孩子会逐渐掌握手的各种动作,精细动作会发育得更好,为以后孩子的双手掌握更高级,复杂的动作打好基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如何分阶段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大家纷纷感慨这么简单一个的小玩具,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口腔发展,感官发展,以及平衡感各个方面。

除此之外,我们还收到不一样的留言,比如悠悠妈妈:

王荣辉老师,看到你发的DIY觉得好有趣啊,可我从小就是一手残党,东西怎么做怎么不好看,还越看越难看,我不想悠悠以后跟我一样,可是我自己都不会DIY,还能怎么教孩子?

王老师,我害怕以后孩子也会跟我一样动手能力很差,你说能不能用其他办法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其实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在平时多加注意,就可以加以锻炼的。

比如不管在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应少代劳、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吃饭、穿衣、刷牙洗脸、如厕,别看这些事情不大,却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小手。

孩子会在这些锻炼中逐渐学会照顾自己,不再凡事依赖父母,个人会变得更加独立,更加积极向上。

王荣辉小课堂

动手:是指孩子能主动的尝试用手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手越用越灵活、越不用越笨拙。

衣服穿整齐、玩具摆放好、吃饭不用喂,只要我们给予充足的机会让孩子“动手”,这一切都不难!

此外孩子非常享受自己动手的过程,孩子能从自己动手的活动中获得大量的经验:

原来我的手和身体是需要这样配合的;

原来这个东西还能够这样玩的;

原来这些东西摸起来和看起来的一样有趣、原来我可以掌控这些!

当然,在孩子尝试动手的过程中,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尤其是能够根据宝宝不同月龄段来加以正确辅助,就会更加容易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下面是纽诺育儿首席专家王荣辉老师根据多年的研究咨询,得出的关于宝宝0~72个月龄不同阶段宝宝的特性,希望可以帮助各位爸爸妈妈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尽量避免挫败孩子的积极性。

10-6个月

这个阶段,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握住奶瓶或伸手拿取玩具,

所以王荣辉老师建议妈妈们可以试着将玩具放在更远一点的地方,

因为每一次的成功拿取都会令孩子喜悦万分。

27-12个月

孩子开始吃辅食了,那么就让孩子学着自己去喂自己吧。

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合适的手指食物,为孩子清洁好双手,然后就让孩子试着把食物塞到嘴巴里。

或许对于成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对于孩子来说,这需要手眼协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动作,纽诺育儿首席专家王荣辉鼓励父母这时要充当出色的观察员,如果及格的话,你可能会发现,在一开始,孩子并不能十分准确的把食物塞到嘴巴里,反而可能把食物糊到脸上。

如果这时我们能够给予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者对他鼓励的说道:“我看到你在很努力的尝试把食物放到嘴巴里,我真开心。“

孩子的积极性相信会更加的高涨。

如果你的孩子趴在地板上为你认真的捡头发丝,那么请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他就足够了。如果孩子在成功的捡起头发丝并举到你面前等待你的认可的时候,那么就请愉快的对孩子说一声:“谢谢”吧!

313-18个月

学步期孩子的好奇心随着运动能力的增长,想要自己动手的欲望更加强烈。

在这时,可能你会发现孩子爱去玩门,一天到晚推着门开开关关,乐此不疲。

纽诺育儿首席专家王荣辉说:“其实这是孩子发现了门在推动时空间的不断变化,而且不断地用手去推门验证是否真如自己所见的一样。在这时,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自行去探索,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或者在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对于抽屉和柜子都情有独钟,总爱把它们翻个底朝天。

想想,有什么比这个探索更让人值得期待呢?

孩子的小手这时对于“抓”、“放”还有“丢”这些动作最为熟悉,正好用于把抽屉和柜子里的东西翻出来。而且在翻找的过程中,逐渐清空的抽屉和柜子的空间逐渐变大,孩子再一次体验到空间变化的神奇之处。

或者看到孩子把东西翻得一团乱是让人生气的,但保持平静,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收拾可能比你对着孩子生气大吼更有用。

419-30个月

这时候的孩子双手的灵活性已经更好了,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学习为自己服务了。让孩子自己试着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是不错的方法。

但由于孩子双手的协作性还在提高的过程中,所以往往容易出现穿得慢、穿不上、甚至是失去耐性发脾气的情况,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衣物的时候可以花一点小心思,就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完成穿衣穿裤穿鞋的动作。

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套头的稍微宽松一点的衣服、棉质松紧带而不是牛仔裤和需要扣扣子拉链的裤子、魔术贴而不是需要系鞋带的鞋子,这些都能让孩子更容易成功完成穿戴的动作。

当然,孩子还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完成穿戴的动作,所以,为孩子预留充足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加上妈妈鼓励的话语如:“你今天穿衣服的时候已经懂得握着小拳头穿过衣袖,所以今天穿衣袖的时候比昨天快了。”相信孩子会更加乐意自己完成穿戴的工作。

530-72个月

这时候孩子的双手已经可以开始分工完成不同的工作了,而且双手的协作比起之前更有进步,除了熟练性以外,其他与成人基本无异。所以在此时,孩子能完成的事情已经很多了。

邀请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是很棒的做法: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买菜,并请孩子帮忙提一些;如果孩子想要参与烹饪,那么就把他能干的活分派给他,相信他会非常高兴;擦桌子、摆碗筷、收拾和清洗碗盘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他去完成吧。

在孩子动手做家务前后,记得洗干净双手,养成卫生的好习惯。

只要我们把标准稍微降低,有很多家务孩子也能比我们意料的做得更好,例如扫地、拖地、倒垃圾、收拾自己的房间、折衣服、洗米、还有自己洗澡等。

对孩子的积极动手参与,我们只要把孩子当做成人平等对待,真诚的对孩子说一句:“谢谢”,就已经是对孩子最大的认可和鼓励了。

让孩子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探索、发展,其乐无穷。只要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合适的条件和机会,相信孩子一定会比我们想象中的做得更好!

孩子自己吃饭、喝水、如厕、穿鞋子等后也一定要认真洗手。因为看似干净的水壶上,有超过3种以上的细菌在上面安家,孩子上完厕所后会摸厕所的门把,不知不觉中就带走了亿万的细菌。因此,勤洗手就会变得十分重要,孩子洗完小手干干净净才能健健康康!

小编说:

接下来会跟大家继续分享的有帮手、牵手。欢迎妈妈们持续关注。在公众号“婴幼儿发展王荣辉”后台回复相应的关键词,即可收到对应的文章。

一节数学课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和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恰当地把握操作时机,追求操作活动的表面化的过程,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影响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操作效果。因此,在组织操作活动时,我们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在生活中运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特别是低年级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操作后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小棒,先把6根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再把7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时,教师再揭示余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什么叫余数了。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时,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分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学习,这样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间题的不同途径,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

二、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训练,对于从小培养学生会探究、会合作、会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况且作为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是人们认识其他科学的思维基础,成为人类思维的力量,数学学习需要从小学会合作。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品味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其他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能让好学生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操作要有明确的要求

小学生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因此,操作前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儿童进行操作,使他们的操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如当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后,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现在请大家解决一个问题,把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通过操作测量出来(如图1),看谁既能知道结果又能说出测量的方法。

学生认真的进行操作:测量图形的大小。一个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用4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刚好测量出来;另一个3厘米×2厘米的长方形,不少学生发生了困难……

师:同学们操作测量得非常认真,有结果了吗?

生1:第一个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生2:第二个长放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

师:只有4个小正方形,怎么就知道是6平方厘米?

生2:因为这个长方形有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好摆。

生3:老师我也是这个答案,没有摆满我也能知道。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测量的结果正确,而且又有好的方法。谁愿意上来说说你的妙法?

生4:(到黑板前边说边示意):我先横着摆了一排3个,第二排只摆了1个,实际上也有3个好摆,所以我就知道一共能摆6个,是6平方厘米。

本案例操作目的明确,将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操作的功能。

四、操作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都需要时间,但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动手操作,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使学生不能从操作中总结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教师则起组织,引导和点拨,鼓励的作用。

五、操作要把握好教学契机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学生自发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适宜的操作时机基础之上。从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组织学生操作活动也要把握好最佳时机。操作活动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中进行,目的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当然,操作活动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后进行,目的是巩固加深,甚至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操作活动:用数字卡片2,3,3,5,0摆出不同的四位数。一共有几个?把中间有0的四位数好好读一读。

六、操作要把思维活动过程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手和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手使得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达,使动手、动脑、动口构成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过程,使操作、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有效地推动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

总之,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尝试、探索,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勇于质疑、悟理、学生就能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为今后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的最核心素质。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开放思维,掌握理论,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思、敢问、敢做,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一定能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

分阶段培养宝贝人机交往能力的知识


每个妈妈都希望宝宝在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具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同龄交往关系(Peer relationship)。

现有发展心理学研究对促进儿童0-3岁的同龄交往有什么启示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误区可以避免呢?分月龄来看一看:

0-6个月

研究表明,3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注意到、并长时间注视同龄宝宝、做出一些突然蹬腿、伸手的动作了(Fogel, 1979)。

虽然这时候宝宝仍然最喜欢和需要同妈妈在一起,他们和妈妈在一起时候的肢体动作更加轻缓,伴随更多微笑和咿咿呀呀,但如果你愿意,已经可以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宝宝短暂相处的机会了!

6-12个月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开始对同龄伙伴感兴趣,他们会伸手摸摸对方、向对方笑笑、伸手比划、或者互相模仿(拍手、摸脚等)。他们之间会有很多的眼神交流!

不过在这个阶段,玩具对于孩子比同伴更有意思。很多研究表明同伴游戏(peer play)大多发生在没有玩具的时候(Eckerman & Whatley, 1977; Jacobson, 1981; Vandell, Wilson, & Buchanan, 1980)。

也就是说,如果妈妈希望6-12个月的宝宝们相互熟悉、探索、产生好感,那么偶尔给他们近距离独处的机会是很重要的。不要期望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周围一堆玩具的时候能对同龄小伙伴很感兴趣哦~

6-12个月与同龄人的接触和探索经验较多的孩子,在1岁以后更愿意主动接触其他同龄人。

12个月开始

到1岁的时候,孩子们之间会有更多的咿咿呀呀的交流,像在说话一样。玩具对于延续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重要。

他们开始相互把玩具拿走,玩一会,再放回去或者还给对方,是理解和体验“轮流”概念(turn-taking)的重要时期。

因此,当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注意观察孩子们之间自发的“轮流”,描述出来,比如:“Nina玩一会儿,Anna玩一会儿…(Nina's turn…Ann's turn…)”。

注意,不是要求或命令孩子这样做,只需要当“轮流”自然发生的时候,描述出来就好了。

只要做到前后一致,那么不用很久,孩子就能通过你的描述理解什么是轮流,以及认识到一个玩具是可以你玩一会我玩一会的,体会到更多交流和分享的乐趣。

当成人和孩子玩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体验轮流。比如,你和孩子一起玩一个可以响的玩具的时候,通常会他按一下,你按一下,这时候就是示范“轮流”的好机会。

你只需在按之前多说一句“该妈妈了”,在他按之前说一句“该宝宝了!”就好啦!

还可以多玩一些必须要两个人轮流才能继续下去的游戏:比如传球,妈妈把球传给宝宝,宝宝再传给妈妈。

除了社交能力,这类游戏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的发展。认知方面,孩子会逐渐意识到继续一个游戏的策略——即如果我想继续玩,我要把球找回来扔回去,而不是扔到一边。

肌肉控制方面,为了把球传给妈妈,孩子会逐渐控制自己的手臂、平衡自己的身体,协调手眼。

当孩子们在一起时,家长也可以提供有助于他们这样一起玩儿的玩具,比如可以扔来扔去的球、你放一次我放一次的玩具。

推来推去的车、或者其他摔不坏的玩具。此时爸爸妈妈可以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行为,如果他们接到伙伴扔来的球很兴奋,但拿到球却一把推开、扔到一边,那么不是他不喜欢玩或者不想好好玩。

而是他的认知能力有限,没有意识到继续这个游戏可以使用的策略;或者肌肉控制能力有限——想把球扔回去,但是没成功。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支持。

因此,即使孩子只有1岁,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围着他转。你除了可以球跑掉了马上捡回来给孩子,也可以让孩子捡回来给你。

除了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孩子优先吃、优先玩,也可以肯定和接受孩子的主动分享,让孩子有为别人创造快乐的机会。

12-18个月

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在交流时,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同一个玩具上。这种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是孩子实现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和模仿学习(imitation)的基础能力。

因此,如果你的宝宝看到别的宝宝在玩一件东西,就忍不住过去也想摸摸玩玩,千万不要紧张,孩子只是好奇而已,是没有恶意的。

这时候家长不必干预,在旁边小心观察就好了。如果观察到你的孩子很好奇,而对方有些忌惮,则可以在孩子接触对方之前搂住孩子。

然后把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描述出来:“小熊!妹妹在玩小熊,真有意思!好想摸一摸!” 然后帮孩子问:“你好小妹妹,我可以摸一摸吗?”,示范友善的态度和询问的社交技巧。

这时候如果自己也带了一兜玩具就最好不过了,因为这样就可以交换,或者在对方主动分享的时候回赠表示感谢。

无论如何,切忌当孩子对同龄人和别人的玩具好奇的想摸摸的时候误解孩子:“诶你怎么拿别人的东西!” ,或者“小哥哥/小妹妹在玩呢,你别动”之类的。

当玩具充足的时候,孩子们会喜欢平行游戏,即彼此相邻但各玩各的。这个年龄段,孩子同彼此的友善程度非常受他们之间熟悉程度(familiarity)和过往社交经验(past experience)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尽早帮孩子找个相对固定的同龄伙伴、并积极引导会有很大帮助。

18-24个月

这个年龄的孩子,当妈妈和小伙伴同时在的时候,他们几乎永远会选择同龄人一起玩(玩包括旁观、平行游戏、合作游戏等等)。

当同伴在的时候,他们不再那么需要妈妈的关注。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很无聊、很累,不妨和有一般大孩子的妈妈约着一起带,两个人聊着天,两个孩子也可以一起玩。

研究人员还对比了三个场景下孩子的交往情况:玩户外大型玩具(large play equipment)、玩室内便携的小玩具(small portable toys)和在没有玩具的房间里时,孩子的社交行为。

让研究人员没想到的是,在没有玩具的场景下孩子表现出最多的创造力——他们会创造自己的“玩具”,把家里的东西想象成不同的东西,拿来玩。

他们甚至会把彼此当成“玩具”(DeStefano & Mueller, 1982)。

这可能是因为和成人互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成人会是“发起者”,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而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会对“玩什么”、“怎么玩”有更独立、更主动的思考。

另外两个场景中对比: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之间的互动更积极、表现出的社交行为更复杂,而在玩小玩具的时候,孩子之间发生更多冲突,表现出更多负面情绪。

因此如果妈妈不善于解决冲突、教授社交技巧,而是更想避免孩子之间的冲突,把孩子带到有大型玩具的地方可能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而且,当两个人都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如果家长不干涉(假装没看见),18-24个月的孩子比24-30个月的孩子更容易选择“和平的”、“避让的”策略,选择分享,而不是陷入严肃的争抢(Caplan et al., 1991; Hay et al., 1991)。

他们不抢不是性格懦弱的表现,而是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地很充分,因此对物权还不是那么在乎。

怎么知道孩子自我意识有没有开始形成呢?看孩子怎么称呼自己就知道了:假设孩子叫“小明”,那么小明小的时候拿到苹果会说“小明的苹果”或者“小明吃苹果”,而不是“我的苹果,我吃苹果”。

当小明可以理解和使用“我”,他们的自我意识就逐渐形成了!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小明会开始说“不”,表达不同的声音和想法。这个阶段(2-4岁)和孩子交流要更有智慧,避免对孩子说“不”,卷入一场权力争夺。

2岁的时候,孩子开始主动表示想和小伙伴维持长期的关系,比如说“我想去xx家,我想和xx玩”。

虽然如此,但有些孩子更乐于助人,会对自己的朋友表现出明显的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比如看到朋友遇到困难了主动帮忙、哭的时候想办法安慰、分享玩具等等,而有些则更冷漠,像没看见一样,即使和朋友在一起也冲突不断,有更多的攻击行为。

很多学者研究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尤其强调了家长行为的影响。

儿童思维训练(五):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成人把下列句子念给儿童听,让儿童回答问题:太阳与白天的关系,就如同月亮与什么的关系?

爷爷与爸爸的关系,就如同爸爸与谁的关系?农民与农田的关系,就如同工人与什么的关系?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成人把下列5个词念给儿童听,让儿童找出哪个词与其他4个词不属于同类。椅子桌子凳子沙发躺椅。

(4)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成人把下面的例题念给儿童听,让儿童想出一些类似的,把几个物品组合起来,以达到创造出一个新的物品的目的。

①人们把汽车和船的特性组合起来,制造出了水陆两用汽车,这种汽车既能在水里航行,又能在公路上行驶。

②直升飞机能街垂直起飞,但是速度没有喷气式飞机快,人们把直升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组合起来,制造出了既能垂直起飞,起飞后又能变成喷气式飞机的两用机。

家长要指导儿童怎样去把物品组合起来,使儿童明白组合的原理是要把原来物品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盲目地乱组合。

成人把下面的例句念给儿童听,然后让儿童说出"小刀"除了用来削东西外,还有什么用。

以上是最常用的一些训练创造能力的方法,家长要引导儿童开动脑筋,从各方面想问题,说出"小刀"的用途越多越好。

例句:杯子除了能用来喝水外,还有以下的用途--

①用来养小鱼。②用于去商店买盐、油等。③用来煮食物。④用来插花。⑤倒过来用于插蜡烛。

(5)逻辑推理训练法

逻辑推理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掌握各种逻辑推理方法,学会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从而训练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

具体训练题举例:

成人先把第一组逻辑推理念给儿童听,让儿童判断推理等是否正确,然后再让儿童推理出第二组逻辑推理题的结论。

第一组:①所有的生物都会死去。②狗是生物。③所以狗会死去。

第二组:①所有的桂花都在八月开花。②现在公园的桂花都开了。③所以……

家长先把第一组逻辑推理题念给儿童听,让儿童判断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再让儿童推理出第二组逻辑推理题的结论。

第一组:①苹果、梨、香蕉、西瓜都是水果。②苹果是水果。③梨也是水果。④香蕉、西瓜也都是水果。

第二组:①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都是交通工具。②汽车是交通工具。③火车也是交通工具。④……

(1)字词练习法

1.利用简单的字词,训练自己的文字流畅,例如列出与"流"字同部首、同音、同韵的字。列得越多越好,当你想不出来时,翻翻字典,你会发觉还有好多的字是你会的,但却没想出来;这时问自己"为什么?"经过练习几次后,必会文思泉涌,思考比较流畅。

2."文字接龙"也是很有趣的字词练习法,比如由"下班"的"班"接"班长",然后由"长"接"长高",如此接下去越长越流畅。长高→高兴→兴奋→奋斗→斗士→士林→林口→口粮→粮食→……

3."叠字词"是利用字词重叠,如"妈妈""家家"或只叠上面一个字,如"绿油油"、"冷清清"……也可以想出一些上下都重叠的字,如"明明白白"、"劈劈啪啪"……让你想到一些"叠字词",把握时间尽量多列。

4."字头、字尾"也是训练文字流畅的方法,例如"冒险"→"冒充"→"冒泡"……这是字头词;而"冒险"→"危险"→"好险"→……则是"字尾词"。

字词练习还有很多方式,如"同义、反义字词","成语接龙","字词比拟",提出一个字词来自由比拟,如"童年"像一张张白纸,像一棵小树,像……字尾词的训练同样有相同作用。例如"鲜红"→"紫红"→"粉红"→"淡红"……

(2)变通力训练

题目:轮船快沉没了,哪些东西可以救你一命

要求:举出四件物品分,十件100分。

当然是可以浮的物品,或是有运输工具载你离开。首先不妨从能浮的物品做思考,在船上有哪些是木板制的物品,且越宽大越好;能浮在水面的任何物品,还有哪些材料可提供你浮在海面上的需求?想出该物品后,再引伸出以该物品制成的成品,然后试着使用蜘蛛网式思考看看。

题目:从顶楼到一楼有几种方法下楼?

要求:举出五种方法60分,十一种100分。

如果你想到楼梯、电梯、电扶梯、跳楼……答案,这些都很正确,但未免也太"落伍"了,在创意的领域内,这几个答案并不能给分,因为这是不靠"努力"得到的。善用大楼建材或房间设备,应该会给你一点启示,或是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甚至也可以从玩具、卡通里找寻灵感,只要能下楼,不要担心想的答案太荒谬,而怕别人笑。

题目:太阳是什么?

要求:说出八个句子60分,十六个100分。

如果太阳是燃烧的球,它像什么?如果天空是一块白板,太阳在白板上是什么?如果把太阳的缓慢移动加以想象,它是什么?如果天空是一片薄而发亮的纸板,在天空这块大板上,它是什么?

不同的思考方向,促使新颖多样的创意产生,这不是直线式思考所能做到的。

拿十个塑胶袋,组合成一件独特的视觉造形。

单单一个塑胶袋就可以摆出很多形状,这种"可塑性"相当大的物品提供我们广大的想象空间;把塑胶袋吹满气,就鼓得像个气球;稍微放出一些气,所产生的"皱纹"别具风味;放光了气,压平后像纸一般;拿刀割成一条条的,可粘连也可分列;甚至用火烧它,扭曲得不成"物"样。十个更有得瞧了,除了上述几个方法外,还有什么妙招吗?

附:

逻辑推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抽象思维,这方面我们平时参考一些资料设计了有趣的题目让女儿做。比如我们念这样一组话,让孩子仔细听--

①所有的动物都会死去。②狗是动物。③所以狗会死去。

我们让女儿判断这个说法对不对,她回答说对;

接着,我们说了第二组话,让她接下去--

①所有的桂花都在八月开花。②现在公园的桂花都开了。③所以……

这是"从总到分"式的推理。我们还有从另外"从分到总"的角度进行的,比如:

我们念--

①苹果、梨、香蕉、西瓜都是水果。②苹果是水果。③梨也是水果。④香蕉、西瓜也都是水果。

让她接下去--

①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都是交通工具。②汽车是交通工具。③火车也是交通工具。④……

辨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

找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飞机降落":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在一架纸做的"飞机"上写下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蒙上眼睛走近地图,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看橱窗: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后,让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动手操作类亲子活动教案


1、游戏名称:漂亮的项链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游戏准备:彩色小木珠彩线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已经穿好的项链,引发幼儿自己动手的欲望

2、师示范制作的方法并提出要求

(1)左手拿木珠,右手拿彩线,眼睛看好木珠的洞穿

(2)请家长鼓励宝宝大胆的自己穿

(3)要求手拿彩线的位置要合适

1、完成后,展示作品,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游戏指导:

家长在活动中多鼓励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2、游戏名称:我的小沙锤

游戏目标:

1、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促进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饮料瓶若干每位幼儿一定数量的豆子

游戏过程:

1、老师:孩子们听听是谁在唱歌?(摇晃装着豆子的瓶子),沙锤唱歌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做沙锤,大家一起唱歌好吗?

2、开始制作,要求幼儿把豆子一粒一粒的装进瓶子里。

3、老师弹奏《我上幼儿园》,幼儿自制乐器沙锤伴奏

游戏指导: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预防幼儿不要把豆粒放到鼻孔或耳朵眼里

3、游戏名称:过山洞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钻、爬的能力

游戏过程:

1、家长用身体及四肢做出各种山洞让幼儿自由钻爬

2、老师示范新颖的山洞让家长宝宝一起钻爬

游戏指导:

注意家长应照及到四周幼儿

4、游戏名称:我有一双小巧手

游戏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锻炼幼儿小肌肉群的动作灵活性;

2、通过建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加深亲情关系;

4、学会收拾整理玩具;

游戏准备:各式玩具(插接类)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各式的积木,邀请家长同幼儿共同拼插;

2、分类自由拼插,教师巡回交流;

3、分别展示作品,介绍它的奇特性;

4、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并把玩具送回家;

游戏指导:

1、告诉家长应以幼儿自己的意愿拼插,可以适当的进行技能指导。

2、鼓励幼儿自己收拾物品.

5.游戏名称:大手和小手

游戏目标:

1、通过绘画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2、进一步加深亲子关系,并且交流中学会交往

3、学会整理物品

游戏准备:彩笔绘画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师范沿手指轮廓描画的方法,并示范添画。

2、家长和幼儿共同描画,并让幼儿大胆的在上面添画内容;

3、作品展示(距离近的幼儿相互介绍);

4、收拾物品(幼儿自己动手);

游戏指导:

1、指导幼儿按一定路线有序描画

2、让幼儿自己创造添画

6、游戏名称:好朋友手拉手

游戏目标:

1、通过手偶游戏,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名字,锻炼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

2、初步培养幼儿乐于同别人交往的能力;

3锻炼幼儿能够认识自己的学号及姓名;

游戏准备:手偶(威威兔)小花片(上面写有幼儿的姓名和学号)

游戏过程:

1、出示手偶,自我介绍姓名和学号.威威:“小朋友,我非常喜欢你们,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老师互相配合,一人旁白,一人表演.)

2、幼儿逐个介绍(威威兔在小朋友说完后,要同他握握手,或是亲一下)在家长的引导下,说出自己的学号姓名.

3、发放小礼物(小花片),并让幼儿说出“谢谢威威兔”.

游戏指导:

依据幼儿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适当的引导,不可强求个别幼儿;

游戏反思:幼儿对于手偶的加入兴趣特别的浓厚,有一些较腼腆的幼儿也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姓名及年龄,说明幼儿同一些自己所接触的玩具类的奇特物品有着特殊的交往感情.

7、游戏名称:装豆子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双手的协调性。

游戏准备:黄豆

分阶段教宝宝说话能促进大脑发育


宝宝一出生就应该多跟宝宝说话,哪怕你是在自言自语!跟宝宝说话,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那么,宝宝在3岁前的说话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怎样教宝宝说话能促进大脑发育呢?

在人际关系中,重要的是对话,在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也是对话;但跟孩子对话时,有很多原则和需要回避的问题。

3个月:宝宝沉默不语,妈妈唠叨不停

宝宝在新生儿时期,通常紧闭着嘴,只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新生儿对声音非常敏感,因此新生儿也需要和妈妈对话。

宝宝一般出生一个月左右,才能区分人的声音,但在此之前,妈妈还是应该经常跟宝宝对话,不断刺激宝宝的语言神经。这种刺激不仅有助于宝宝的发育,还能稳定宝宝的情绪。

3个月:怎么跟宝宝对话

这个时期妈妈还不能跟宝宝交流情感,即使妈妈不愿意自言自语,至少在换尿布的时候主动跟宝宝说说话。

当宝宝饥饿、尿床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会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宝宝来说,这种行为就相当于一种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应该经常跟宝宝说话,例如“宝宝尿床了?是不是很不舒服?妈妈马上帮你换尿布哦!”“哎哟!吸得好用力啊!多吃点,快快长大吧!”

4-12个月:发出咿呀声音,以正确语言跟孩子说话

宝宝一旦学会了“咿呀”声,就会经常吵闹。发育较快的孩子从出生2个月开始会发出“啊啊、哦哦”等声音,而且逐渐学会了“妈妈、打打、爸爸”等较为复杂的发音。

在这个时期,宝宝喜欢发出各种声音,而且声音也比较大。对妈妈来说,用“咿呀”的声音跟宝宝对话,也是一种乐趣。

4-12个月:怎么跟宝宝对话

如果宝宝发出“咿呀”的声音,妈妈可以以“妈妈、爸爸”等词汇做出回应。此时,宝宝的“咿呀”声也许只是无意识的行为,但是也有可能是对自己想法的一种表达方式,不管怎样,宝宝都在等待妈妈的反应。

1-2岁:宝宝用叠字说话,妈妈用句子引导

这个时期,宝宝的独立精神非常强烈,可以正确地理解“不行”等语言的含义。如果宝宝不喝汤,或者只是用手指搅拌汤,及时宝宝的动作很容易让人发笑,也应该说“不”。笑也是对话的一种形式,如果妈妈笑出来,宝宝就会误认为妈妈在欣赏或肯定自己的行为。

1-2岁:怎么跟宝宝对话

在这个时期,宝宝经常用词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饥饿的时候会说“饿、饿”,想独自吃饭的时候,就会指着餐具说“饭、饭”。此时,妈妈应该做出的反应就是:“肚子饿了吗?想吃饭吗?”“怎么了?想自己吃饭吗?”“啊!原来筷子掉在地上啦!谢谢你提醒妈妈”。

1-10岁宝宝分阶段教育方式


其实我一直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可以一概而论,更不可以用通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网上那些所谓的简单、有效、高效的办法我都是一看了之。但是,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了这篇很长的文章,虽然很长,我还是津津有问的读完,很赞!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题

1岁半:爱唱反调

2岁:开始关心他人

2岁半:让人一个头两个大的第一叛逆期

3岁:喜欢与人分享

3岁半:缺乏安全感

4岁:爱吹牛

4岁半:分不清真实与幻想

5岁:可爱的黄金年华

5岁半到6岁:极端自我中心

7岁:喜欢独处的年龄

8岁: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

9岁:追求完美

10岁:青春期前奇妙的缓冲

1~2岁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不肯进去,你就不必坚持。拿些小胡萝卜丁啦小麦圈啦什么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兴心情愉快时,再抱进餐椅里去。

不当观众:当孩子打滚撒赖时,不当观众。没有观众了,这演员也就没趣了。

绕开硬碰硬:如果你问,“你要不要洗澡?” 这答案肯定是“不!” 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

放松你自己:当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饿时,你也会和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在预计你自己要进入“坏情绪区”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给自己充足电

3岁

从情绪上看,三岁的他是个快乐的年纪,他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在两岁半是吵闹不停的孩子,到了快三岁的时候,会突然变得安静而斯文。他会经常说,好或者要。笑的时候比哭的时候多,对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协。

三岁时,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尤其是情绪发展上,会呈现一个稳定的状态。此时他已经有很好的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概念。当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别人如何对待他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三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

同时三岁也是个“我们的年龄”。他会喜欢说,我们来,我们一起来散步。这种一起做或者是我们的感觉,让他有依赖的感觉。同时,他也喜欢分享的滋味。从前看起来满喜欢独立的孩子,现在却经常和妈妈说,你帮我做,或是你做给我看。

他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他最喜欢的人还是妈妈。尤其是妈妈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讲故事给他听,跟他玩游戏,或者陪在他身边是,总是带给他欢乐的情绪。

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走的很好,跑的很顺,在急转弯是也不费劲。他走路时候,两手自然的摆动,不需要夸张的伸张手臂来平衡重心。

在语言能力上他的发展也到了新天地。他喜欢学习新的字,尤其喜欢这些字眼:新的,秘密,吓一跳、好难。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如果你说对了话,还可以抢救场面呢。比如,你说出,小惊奇,或者小礼物这个字,而且你也实际的拿出这个小礼物是,那么就算是一块小的饼干,也能博得孩子无限的欢欣,把刚才的不愉快全给忘了。

但好景不长,当你还在享受这段美好时光的时候,时间已经悄悄的把他带到另外一个成长阶段。这就是稳定之后会出现一段不稳定的时期了。

3岁半

三岁是合作的年纪,三岁半则恰恰相反。反抗是三岁半到四岁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

对妈妈而言,三岁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做对。三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有的时候,我们难免会以为他只所以这么固执,是因为他太自信了。其实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刚好相反。

三岁半的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的发抖。情绪和肢体上的不安全感,经常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的很不愉快。

他经常试着去控制外界,以减少他的焦虑和不安。比如他唱命令周围的人说,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钟,他才得意洋洋的发号命令。但是只要别人稍微不注意他,她会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让妈妈讲电话,不让爸爸看报纸,连爸妈互相讲话都不行。

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他不在对我们那么干兴趣,这也是他发号施令的原因之一。他觉得别人无意的一瞥,都是侵犯到他的自主权。

在三岁半的年龄,朋友对他相当重要。也就是因为他热衷与他的朋友,是他的行为也有可喜的一面。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对于父母来说,当他到了三岁半的时候,我们的格外小心。

虽然这是一段不愉快的时期,但是孩子不是你的敌人,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做对,而是他处于身心不稳定的状态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要我们多费精力,多花心思来处理。接受他在找个年龄,最大的情绪发泄对象是妈妈的事实。还有在他不闹情绪的时候,腾出时间陪他玩。

也许他是一个愉悦和顺的孩子,他能平静度过三岁半岛四岁的这段期间,因此,我们不必担心他没有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如果他真的出现这些情况的话,我们也大可放心。因为就算脾气再好,孩子也会有不稳定的时候。

4岁

三岁的小孩有颗温顺的心,四岁的小孩的心则是活泼的。

典型的四岁孩子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乱跳的、荒谬好笑的、无拘无束,对什么事情都跃跃欲试。和三岁半那时爱吵又爱闹的情形相比较之下,他的改变可不是不小哦。现在他经常说话多一点,也有点爱吹牛,有的时候还有些跋扈。这些都是因为他开始进入表现自我的领域,新鲜加上过度兴奋所致。

四岁的小孩虽然老是想往外跑,也经常不受规矩,然而,如果他用心,还是蛮可以信赖的。在他四岁半前,很多孩子都能让父母放心地准许他们到户外去玩耍,而不去监视或查看。然而,小孩子很想知道,在大人喊停之前,他到底能玩到哪里,这种需要如果和他喜欢向外扩张的习性结合,这个四岁的孩子就会表现出这个年龄最大的特点---喜欢逾越范围。

所以很多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最远到树哪里,最远到门那里”这些口头上的限制。甚至,如果你告诉他,你应当做或者不要做这个,他就会很遵守这些规矩。

5岁

五岁,开朗而愉悦的年龄。

五岁的孩子象阳光一样,温暖,明朗。

五岁小孩是母亲愿望的实现。从孕育,生产,初生时的事事包办;一到两岁是的步步紧盯;三岁四岁时的蛮不讲理;到了五岁,终于可以让父母松一口气。欣慰地欣赏自己养育多时的成果,充分吸收五岁小孩爱的回报。那个小捣蛋,终于变得懂事了,讲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好小孩,要讨妈妈欢欣,他的世界都以妈妈为中心。他的小小心灵充满了对人,对物,甚至对神的爱。他张大眼睛,好奇的学习,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给他的一切美好。

五岁,黄金年龄。

五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

6岁

在写6岁娃之前,有必要迅速浏览一下5岁娃。5岁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乐的时光。他喜悦、安详、友善、宽容,喜欢顺从家长。而且,妈妈是他世界的中心,让妈妈快乐,就是他的快乐。美好的黄金年华5岁之后,就进入暴风骤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这个叛逆期的特点,是孩子极端的、同时的两极化。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因此对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样!我就要这样!”6岁娃同时在两个极端游走。他可以在学校里做一个模范生,回家里当一个小恶霸也因为他的两极化,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

他顽固、自负、蛮不讲理。其实,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建立和增强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为,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他的身体发肤好象都格外对疼痛很敏感。

给6岁女孩子梳小辫儿很可能让孩子疼的哇哇叫。

6岁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让你诧异他怎么比过去娇气了好多。

噩梦也因此给6岁娃带来很大的困扰。

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极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妈妈不断保证爱他,却又一不如意就拿妈妈做出气筒,专门和妈妈作对。

其实,他越是得不到赞美的时候,越有被称赞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强。

6岁娃很愿意在老师面前做个好学生,自觉以老师的话为圣旨,甚至老师越严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课下来他身心疲惫,也很少对老师有所发泄。他会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妈妈。

因为心理冲突,孩子的健康状况也会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么的。而且他的黏膜组织在这个阶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咙,甚至女孩子的私处都比其他年龄更容易出现发炎症状。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还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显得笨手笨脚的,时常跌倒、碰伤;而且孩子对这些伤痛也似乎特别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一个小刺都会疼得孩子哇哇叫,简直就像是特别娇气似的。因此,6岁娃的家里最好备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要多关注些,多呵护些。还有,如果发现孩子情绪紧张(咬指甲之类),我们最好能想办法再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以缓解孩子的情绪。至于餐桌上不像样、衣服随地乱扔之类的事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多些宽容吧。

6岁娃,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还有,孩子并不总说真话。比如,他会一口否认是他打碎了你心爱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还躺在他的脚边。这时,如果你问他,“花瓶放得那么高,你是怎么够得着的?”他又会详细介绍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7岁

7岁的主旋律是孤独与退却,尽管他也有快乐的、生气勃勃的时刻。他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而更喜欢自己独处。

父母除了需要表达理解外,不必将7岁娃抱怨家人亏待他看得太重。

父母和7岁娃相处的主要技巧

1,因为7岁娃闷而且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时,提前预报、指示明确、一再提醒、和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赞美对6岁和8岁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对7岁娃效果甚微。耐心更重要。请注意这一点。

2,如果孩子回来告诉你同学老师如何讨厌他、瞧不起他,你可以简单地当“录放机”:“哦,你觉得同学们讨厌你了。”你也可以试试追问一句,“是怎么回事呢?”表达你的倾听与关注。 共情式的讨论是最有帮助的。不过,注意避免过度的说法,比如说“老师是个小气鬼”。因为,“你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觉,你应该接受他们的感觉,然后引导他们转向积极、健康的一面”

3,假如你有非常简单的家务让孩子帮忙,他却埋怨你“你总是叫我做这做那”,你可以这么回答:“哦,这些似乎是你份内的工作,我们是不是能计划一下,以便做起来得心应手些?”使他不致断然拒绝你,留下回旋余地和引导的机会。

4,孩子对你充耳不闻时,你需要前确认一下他是否注意到了你在说什么,“你听见妈妈说什么了吗?”

5,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项规则,那么请你一定坚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威胁而不见行动。那样等于培养你的7岁娃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8岁

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喜欢往外跑,行动敏捷,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也就是说,道德意识的建立,从此开始。能迅速地完成你交代的事情,甚至喜欢飞快地做完,以博得你的称赞。他还能对自己完成的事加以总结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批评。

他什么都快。说话快,读书快,写作业快,穿衣服快,吃饭狼吞虎咽,甚至在钢琴上也手指翻飞。因为做事情图快,他可能会做得满粗糙。可是,他并不乐意自己做得粗糙,这是因为他还的第二“招牌特质”:审视。他审视自己,审视别人。他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

8岁娃非常黏妈妈,是情感上(而不是生理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这时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他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做、玩耍、聊天、读书,这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他不但要求妈妈能按照他的心意满足他的需求,也要求自己按照妈妈的心意满足妈妈(而且,是他自己认为的妈妈的心意)。这使得他会察言观色曲意逢迎,以讨妈妈的欢心。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全心全意满足孩子。

9岁

9岁娃可不好写。他们的行为太变幻莫测,今天是一个样儿,明天很可能彻底反过来。一分钟以前还敏感纤细的要命,一分钟以后却可以胆大包天。刚才还心潮汹涌澎湃,转眼就已经静如止水。你说哪个是真的他?都是。

也许,最招牌的9岁娃特征,是他进一步的独立。

再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9岁娃很跟你过不去,那么你要赶紧婶婶一下,“我给了他恰当的独立空间了吗?我给了他恰当的责任空间了吗?

第2招牌特征,是他变得更“深沉”了。

当然,这是因为他更成熟了。和8岁娃相反,他不再满天飞,不再什么都风风火火而且信心满满。他的顾虑多了起来,速度慢了下来,信心度也保守起来。

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细致,更细腻,更细微。感情方面也一样,9岁娃对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与感情的感知更纤细,更准确。所以,假如你想掩饰你的某种情绪,比如表面上平静温和心里却很不以为然,或者肚子里盘算着什么小九九,呵呵,我劝你不要太自信。

9岁孩子两点需要父母特别注意在学校,9岁娃应该上四年级。四年级的功课是个飞跃,需要死记硬背得更少了,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更多了。有些孩子会不太适应这一变化,而造成成绩下降。 9岁娃不但在家里追求独立,在学校里也一样,因此,老师们也会觉得9岁娃“刺头”很多。

9岁娃既然在乎自己做得最好,那么,当然,他们在乎分数,在乎知道别人的分数,在乎和别人攀比,和别人竞争。

9岁娃的另一个变化,是从喜欢一个老师而对某堂课感兴趣,变为因为对某项学科感兴趣而喜欢上那老师的课了。

10岁

10岁娃已经有了很强的道德观。这道德观的标准不但来源于父母师长的教诲,也来自于孩子自我内心的判断。他在乎诚实,在乎公平。他认为偷窃和说谎是很让人不屑的事情。

从 10岁开始,“家庭”对孩子有了真正的意义。

“重要他们保持公平”,“不要管得太紧,也不要管得太松”,是他最喜欢的管教方式。

朋友也是10岁娃的最爱。

“其他人会怎么想”,是10岁娃很在意的事情。

虽然他比过去平和、合作很多,不过生气的时候,还是很有爆发力的。

在学校里,10岁娃大都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甚至不愿意请假以免耽误功课。他特别喜欢背诵,而较少进行思考性的工作;喜欢接受事物的本貌,而不太愿意去推论。如果这时他背诵大量的词汇,对他以后的思考会很有帮助!

儿童思维训练(四):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具体训练题举例:

成人找出一些图片,先把图形用纸片遮住,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个个显露出来让儿童识记。

给儿童看3遍后,把图遮上,然后每露出一个,让儿童说出下面的一个是什么。

成人让儿童看下列方框中的数字1分钟,然后遮上数字,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数字显露出来,每显露1个数字,让儿童说出它右边的数字(如果儿童第一遍完成不好可重做)。

1 3 8 2 5 9 0 12 4 7 10 15 17 20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具体训练题举例:家长准备7种动物的图片,如:兔子、狗、马、猴子、大象、长颈鹿、羊。然后按下列顺序呈现给儿童看,每个图片一秒钟。然后让儿童说出,兔子和大象的图片出现过几次。如儿童完成不好,可重复一次。兔子、猴子、长颈鹿、兔子、大象、羊、狗、马、猴子、大象、兔子、猴子、大象、长颈鹿。

家长依次把下列数字念给儿童听,每秒钟念一个。念完后,让儿童说出5,6,这两个数字各念了几遍。如果儿童完成不好,可重复一次。5-4-3-6-8-5-8-5-2-9-6-1-5-2-7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先决条件,对幼儿来说,也是早期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养成乐于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前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由此可见,重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启发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在教育活动中,首先激发幼儿动手创作的兴趣。例如,在计算综合教育活动“二、四等分”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美丽的范画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这漂亮的画,老师是怎样的做的?”“小鸟的翅膀是怎样剪的?”“小孩的帽子是怎样做的?”教师抓住时机,顺势交给幼儿正方形二等分可以可以对角折,折为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也可以将它对边折,折为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等等。

等到幼儿明白这些原理之后,再教给幼儿剪得技巧,使幼儿在动手剪时有章可循。最后在慢慢引申到幼儿自己动手折,自己动手剪,自己动脑想,将剪好的图形进行组合,粘贴出美丽的图画。如此一来,不但整个教育活动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也有效地培养的幼儿折、剪、贴的动手技巧。在常识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发动幼儿动手。如在认识大蒜、萝卜、芸豆时,可以让幼儿在亲手摸一摸,剥一剥。还可以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种植方法,让幼儿在亲手埋土、浇水、拔草的过程中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使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练就一双“小能手”。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教师在带领幼儿玩结构游戏构造“小城堡”时,先出示插好的范例,引发幼儿动手兴趣,接着分发给幼儿各种积木,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在动手拼插的过程中幼儿明白第一步应先把“地基”打好,,第二步是在地基上面把“城堡”的大框架拼插出来,最后再进行整体的修理。如台阶上应有扶手,大门前应插一座大花坛供人们观赏游玩,等等。幼儿的拼插技巧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古今中来,不少专家研究证明,让幼儿根据不同事物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创作,其创作的积极性高,能力发展快。相反,始终将幼儿限制在教师特定的框框中,不但引不起兴趣,而且也助长了幼儿的惰性。例如,在教幼儿用橡皮泥捏小兔时,教师改变以往那种死板硬性的统一要求,而是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捏出形态各异的小兔。这不仅开发了幼儿的智力,也发展了幼儿动手的创造性。因此,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时要选择适当方法引导,让幼儿充分发挥出独立性、创造性。

必须考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要求幼儿学会的东西不宜太易,太易引不起兴趣;也不宜太难,太难挫伤积极性。其难度应是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是肌肉发展还是各个关节都尚未发育完整,有的部位还很嫩弱,教师如果急于求成,不仅伤害幼儿身体,也会挫伤幼儿动手的积极性。因此让幼儿动手时要考虑其身心发展特点。

宜走家园结合的路子

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生活,因此家庭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向家长讲明:动手是幼儿期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能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而且也能促进幼儿情绪和智力的发展。家长要改掉以往“保姆式”的教子方法,即事事处处不放心,不放手,总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转来转去,过分操劳。家长应该有意识引导幼儿做事。如擦擦桌子、洗洗抹布、扫扫地。同时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对幼儿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使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动手做事是大人们喜欢的,变得愿意动手,愿意做事。

当然,在幼儿动手做事时不免产生一些失误,如把鞋子穿反,将衣服扣系错,想把窗帘拉上却拽下来等。这些都很正常。因为幼儿肌肉发育不完善,所以动作协调不起来。遇到这类事情时家长千万不要训斥、打骂,应及时示范讲解,如穿鞋的时候两只鞋的鞋扣都是朝外的,睡觉前将鞋子摆好,不要让它们打架。这样就不会穿反了。拉窗帘时应向两边用劲,不能往下拽等。慢慢地,幼儿就变得愿意动手,会动手,动手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最后教师要提醒家长注意发现自己孩子的特长,是善于剪,还是善于画,根据个性因材施教。千万不要不顾实际地跟潮流,让幼儿学钢琴,学书法……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动手能力,只能适得其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家长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分阶段训练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语言能力训练教学实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