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光脚玩耍,健身又益智

宝宝听的益智故事推荐 适合宝宝听的益智小故事 02-14

其实,孩子赤脚玩耍不仅是出于好奇,更是一种锻炼。在日本,“赤脚”已成为一门正式课程,登上了国立学校的大雅之堂。如著名的爱知大学附属幼儿园不惜耗资700多万日元,将院内的水泥地面撬开搬走,换上沙土,以便让孩子们在沙地上尽情地玩耍。

日本为何要为孩子打赤脚大开绿灯呢?因为赤脚训练可为孩子生理和智力的发育带来莫大的好处。

一、益智

赤脚锻炼的最大贡献在于能健脑益智,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

脚是由骨骼、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组成的运动器官。双脚共有66个穴位,不少穴位与内脏器官特别是大脑都有连接神经反应点,医学上称为足反射区。孩子经常赤脚活动,可刺激并兴奋密布于足底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中枢神经的反馈作用,发挥调节包括大脑在内的器官功能,从而提高大脑思维的灵敏度和记忆力。由此,科学家提出了“要使脑袋灵,每天走万步”的观点。

二、健身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脚部皮肤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十分丰富。如果整天穿着鞋子,会使孩子感到很不舒服。孩子活泼好动,脚汗分泌多,而潮湿的鞋子易生长、繁殖病菌,可能导致孩子脚部软组织发生炎症。赤脚锻炼恰恰避免了鞋袜的这些弊病,不同程度地避免了足癣、鸡眼和足部软组织炎症等脚病的发生。

同时,让孩子细嫩的足底直接与泥土、砂石接触,不仅有益于足底皮肤的发育、提高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更有助于足弓的形成,避免或减少扁平足的发生,无异于脚的健美操。同时,赤脚运动对脚趾、脚掌心等部位也是一种良好的穴位按摩,能起到“健脾益胃消积、强心安神定志、补肾强骨明目、补髓益脑聪耳”等作用,对于小儿的遗尿、腹泻、便秘、疳积等治疗都有独特的效果。

由此看来,经常让孩子赤脚玩耍,确实是一种“寓健康于娱乐”的有益活动。

赤脚锻炼的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

·1岁-1岁半的宝宝适合于在床上训练;

·1岁半以后可用布袋装满光滑的鹅卵石,扶着孩子在上面赤脚踏步;>>>0-12个月宝宝六个喂养阶梯

·2、3岁后,可带孩子在室内地板上行走;

·4、5岁时,可带他到干净的草地、沙地上赤脚行走。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3岁宝宝益智小游戏


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小手小手变变变

功能:锻炼小肌肉的协调与灵活,训练思维反应能力。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都把手藏在各自身体的后面。

2.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藏起来,小手小手变变变!”

3.每次都鼓励宝宝变出不一样的动作。如变成一把抢、一只小狗、数字八、小兔的耳朵、一个三角形等等。妈妈和宝宝还可以相互学习各自的动作哦!

规则:说最后一个“变”字的时候,小手一定要变出动作来。

二、小青蛙跳荷叶

功能:学习单脚、双脚跳和有一定距离的跳的各种方法。

材料:用马甲袋做的荷叶,用小的毛绒玩具做害虫,一个篮子。

玩法:

1.妈妈把荷叶一张一张铺开放在地上,对宝宝说“春天来了,池塘里也长出一些害虫,我们变成小青蛙去吃掉害虫,好不好?”

2.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青蛙,本领大,跳跳跳,呱呱呱。”(活动四肢、巩固跳的动作)

3.青蛙妈妈带青蛙宝宝跳到荷叶上,一次捉一只害虫,然后再返回去。

4.青蛙妈妈说“现在宝宝长大了,自己去捉害虫吧,妈妈在家等你。”

5.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活动情况,适当改变荷叶与荷叶之间的距离。

规则:一次只能捉一只害虫。只能跳。双脚要落在荷叶上。

三、钻洞洞

功能: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做各种动作,发展身体的韧性。

材料:一个小球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跳跳、小腰小腰扭扭,膝盖蹲一蹲,脑袋点一点,请我的身体动起来。

”接着做热身运动。

2.做个小洞洞。爸爸妈妈鼓励宝宝用手臂和身体做洞洞,每次做出不一样的洞洞,能让宝宝妈妈手中的小球穿过。

3.做个大洞洞。爸爸妈妈尝试用身体做大洞洞,能够让宝宝能从这个洞洞中穿过。

规则:每次都是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变出洞洞,不能重复。

变出的洞洞大小要让小球或宝宝可以钻进去。

四、揪尾巴

功能:发展腿部力量,提高跑的速度。

材料:3根长50~60厘米的彩色纸带

玩法:

1.爸爸妈妈宝宝各自把彩色纸带塞在裤腰后做尾巴。

2.爸爸妈妈跑一定距离,宝宝跑去揪爸爸妈妈塞着裤腰后面的尾巴。

3.等宝宝跑开一定距离后,爸爸妈妈跑去再揪宝宝后面的尾巴。

规则:被揪到尾巴后,马上要去揪对方的尾巴。

五、送水车

功能:锻炼手臂力量和灵活避开障碍物的反应能力

材料:一只废旧纸箱或周转箱,2~4瓶矿泉水,一根绳子。

玩法:

1.爸爸妈妈说“天气热了,我们去动物园给小动物送水喝去吧”。

2.带宝宝一起用手拉着纸箱到处走走、跑跑,绕开障碍物。

3.宝宝一个人用手拉着纸箱运水。当回到起点时,爸爸妈妈给纸箱增加矿泉水。

规则:如果纸箱在运的过程中,碰到了场地的障碍物就要重新回到地点出发。

每次往纸箱增加一瓶矿泉水,逐渐增加纸箱内的重量。

运动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刺激,尤其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科学适当的运动游戏可以愉悦宝宝的情绪,发展宝宝良好运用身体的能力和熟练地掌握控制物体的能力。除了参照这些游戏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多想出一些方便又好玩的运动游戏跟宝宝一起来分享吧!

宝宝手部的益智开发


手是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这对人类智力的开发尤其对宝宝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

对宝宝的手部的益智开发,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锻炼手的皮肤感觉。经常给予孩子手部皮肤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进冷、热水中(温度要适宜);或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性质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

2、增强手指的柔韧性。如让孩子经常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这些锻炼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脑的活动效率。

3、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以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健脑效果。

4、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从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习惯出发,比如高级自动化玩具就不如积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侧大脑支配,右手受左侧大脑支配;交替使用和锻炼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宝宝学走路时光脚最好


由爬到走是孩子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什么?美国《育儿》杂志发表玛格丽特·任科的文章,为家长们澄清了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对于学步来说,腿部的肌肉力量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行走需要多个肌肉群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腿脚有力当然非常重要,但同时,背部、颈部和手臂的肌肉对行走来说也很关键,婴儿坐、站、行走都要靠它。建议家长把孩子抱起来时,用玩具刺激他向前探、向左右转,也可以在与婴儿视线平行的地方放些玩具,鼓励他抬头挺胸地去够。

锻炼腿部肌肉时,基本不用家长刻意做什么,只管和他们一起玩就可以了。有的家长担心抱着孩子的胸部,让他做出“站立”姿势有可能会导致罗圈腿,但其实完全没这回事。

误区二:一旦孩子开始走路,家长就要在房间做好防护工作。

纳什维尔儿童医院的儿科医师约瑟夫·吉安特指出,防护工作应该在孩子会爬时就开始做了。

一般孩子在6个月大时,便能四处活动了。这时,家长最好俯下身子打量一下房间,清理掉各种小东西和电线,覆盖住那些尖锐的家具边角,检查一下各种家具,特别是书架,要尽量避免孩子利用它们爬上爬下。每个孩子需要的防护是不同的,有些天生爱冒险的孩子,必须有人不停地盯着才行。

误区三:孩子都是先会爬后会走的。

其实,也有少数孩子从来不爬。多数孩子在7—10个月期间会爬来爬去,但有些则会跳过这个过程直接就学走路了;甚至有些孩子是先会走路,然后在发现有的地方实在不远,懒得走过去时才学着爬。

误区四:学习站立是最难的。

实际上,最难的是站起来以后怎么坐下。孩子在努力站起来后,会四下张望,并因为自己的高度吓得尖叫起来。在夜里,孩子自己扶着床栏站起来后,因为不会怎样坐回去,也很容易向前扑倒,磕到鼻子。

为此,家长要在白天对孩子做一些训练,教他如何慢慢地弯腿蹲坐。通常情况下,小孩能学得很快,但如果他一时没学会,每天总是摔几跤也不用担心,因为摔倒就是学步的一部分。

误区五:穿鞋对孩子学走路有帮助。

事实是,让孩子光着脚学走更好。因为鞋子会妨碍脚自如地弯曲,让孩子更难找到平衡和协调的感觉,而且这也会妨碍他们学会用脚趾抓地。

当然,在户外或寒冷日子,孩子是需要穿鞋的,不过要挑些柔软的,不要有高帮的,因为那种可以支持脚踝的鞋只会延缓孩子学走的进程。

那么,怎样帮孩子挑双合适的鞋呢?首先,帮孩子把鞋穿上,不要系带。然后让他保持站姿,将身体的重量都压在双脚上,握住他的脚踝用手指试一下从脚面到鞋面,以及从最长脚趾到鞋尖之间的距离。通常,这两处的空隙有一个手指宽就可以了。

误区六:如果孩子用脚尖走路,或者走外八字就糟了。

大多数孩子开始学步时姿势都不准确,这不算什么。不管是外八字还是内八字,一般长到3岁就能自行矫正。除非孩子一直只能用脚尖走路,根本不能把脚掌放平,一定要看医生,否则不必担心。

0—9月宝宝益智手部游戏


小婴儿最早的游戏就是玩手。不要简单地认为,玩手不过是宝宝自己取乐的一种方式,而应积极地引导他,只有“手巧”才能真正的“心灵”。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人类绝大多数智力作业,如写字、画画、弹琴、绣花、编结、雕刻,都是通过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

人们常说“心灵则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辨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宝宝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进度一:

出生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极大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当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口中。

游戏:当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时,成人多抚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练习抓握,这时他的手握得很紧。

进度二:

满3个月的婴儿就会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认真,并会用小手抚摸他所接触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小床的边缘。

游戏:2个月以后要把玩具放在宝宝手里练习抓。要让他摸妈妈的脸,摸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发展触觉。

进度三:

4个月的小婴儿会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也会将手放在小桌边上做弹琴动作,手指灵活但还抓不住玩具。

游戏:把东西放在宝宝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诱他抓。

进度四:

5个月就可以伸手抓住东西了。

游戏:让宝宝抓住玩具连自己的手一起摇动。

进度五:

6个月后的婴儿会坐了,可以有意识地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或将玩具倒手。他的手已经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器官。

游戏:能坐起时,引导宝宝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应放得比他手高一点,可以吸引他把手举高或伸出,身体前倾。把玩具放在宝宝身边可以吸引宝宝翻身,把玩具放在宝宝前面可吸引他去爬。玩“欢迎,欢迎”,练习拍手。

进度六:

9个月后的婴儿会同时屈伸五个手指,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并且已经从满把抓发展到拇指和食指对捏了,到10个月时还能够准确有目的地松手,手已经成为宝宝认识世界的工具。

游戏:玩“抓抓挠挠”的动作,把“小馍头”、钙片等较安全的小颗粒状物品或玩具从小筐里取出来再放进去,多做捡和扔的动作。

经典宝宝益智儿歌大汇编


儿歌:一年过去了

一年过去了,新年又来到。

量量看,我高了多少,

称称看,我重了多少,

想想看,老师教给我的本领学会了多少。

妈妈呀!我又长大了一岁,进步真不小。

儿歌:幼儿园像我家

幼儿园,像我家,

老师爱我我爱她,

老师叫我好娃娃,

我说老师像妈妈。

儿歌:不挑食

小乌龟爱挑食,

一粒大米吃三次,

脖子细细,尾巴细细,

耷拉着眼皮没力气。

小老鼠爱挑食,

只吃花生巧克力,

脖子细细,尾巴细细,

蔫头耷脑没力气。

小熊一点不挑食,

米饭、青菜、肉和鱼,

大口大口吃下去,

脸蛋红红笑嘻嘻!

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你的好朋友。

好朋友,好朋友,

我们小手碰小手。

适合新生宝宝的益智活动


这里提供一些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婴儿游戏。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宝宝身体的发育情况,选择使用。如果宝宝一时还做不了也不必着急,慢慢地来。

①听音乐

方法: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将录音机或音响的音量调小,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乐曲。此活动在宝宝出生几天后即可进行。

目的:音乐可以训练听觉、乐感和注意力,陶冶孩子的性情。

注意:不要给婴儿听很多不同的曲子,一段乐曲一天中可反复播放几次,每次十几分钟,过几天后再换另一段曲子。给新生儿听的音乐,以胎教时播放的音乐为宜。

②皮肤抚摸

方法:在宝宝睡醒或与宝宝说悄悄话时,配以轻轻地皮肤抚摩。抚摸部位可以是头发、四肢、腿、腹部、背部、足部、手背、手指等。每天至少5~6次,每次3~5分钟,即每天15分钟以上。

目的:发展触觉,促进生长,传递亲子之情。

注意:a。每天洗澡之后一定要抚摩。抚摩宝宝前要洗手、剪好指甲、摘下手表等金属物。

b。可隔着一层衣服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抚摩,以防擦伤皮肤。

③触觉试验

方法:轻触婴儿手心或眼睑,观察婴儿的反应。

目的:刺激婴儿的触觉发展。

④味觉试验

方法:将甜、酸、苦等各种味道的水放入婴儿口中,观察婴儿分别做出的反应。

目的:刺激婴儿的味觉发展。

注意:不要将有强刺激性的味道放入婴儿口中试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