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模仿”变成习惯

02-19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宝宝从“模仿”变成习惯”,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宝宝该到睡觉时间,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闹;正餐不吃爱吃零食;怎么纠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头的习惯;玩具总是丢满地,不会爱惜……孩子生活上,这些看似不太严重的行为,如果不适当纠正,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人格发展。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不管是大人、同伴、喜爱的玩偶或是电视节目,孩子很容易被其所吸引,进而模仿。生活中孩子有些不当的行为习惯,大部分是受到周围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所影响,特别是父母亲。这些看似不太严重的行为,却造成家长和孩子间相处困难,甚至对孩子未来性格的养成造成困扰。

宝宝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不趁孩子还小时纠正,将可能影响他未来人格发展。父母在帮助幼儿改正坏习惯时,要先了解幼儿这些行为习惯背后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方、寻求解决方法,让孩子能逐渐远离这些不良习惯,使家长和孩子间的相处能更加的顺利。

由模仿养成习惯

宝宝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在谈论,为什么别人的宝宝都会乖乖吃饭、睡觉、收拾玩具……可是我的宝宝怎么教都教不好,总是要弄到破口大骂、生气,才可以解决。

成长中的幼儿,在生活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是很普遍的。根据调查发现,一般幼儿容易出现的坏习惯,除了由模仿而来外,绝大部分还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等。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习惯的养成。M.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行为习惯:怎样让孩子从模仿中走出来


整理了行为习惯:怎样让孩子从模仿中走出来,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就像是孩子可以停在某一种系列的动作中,然后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宝宝出生后几个月后就已经有了模仿能力,标志着他和周围的人有了一种关联,正是这种关联沟通了宝宝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

宝宝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为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你当成了偶像,对你绝对地信任。

一、模仿的形式

1岁以内,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别人说话。因此,在对宝宝说话的时候,让他看到你的口型,这样宝宝会慢慢模仿你说话的样子,尽早学会说话,可能还会学会你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

到了2岁,孩子更喜欢模仿一些你的行为,像是洗脸、梳头、推车等,不仅仅是模仿,很多时候还会有些创造性的动作。不过,模仿也不一定是好的,爸爸妈妈要明白控制和规避风险。

自己在用刀,剪刀的时候要跟孩子说清楚,这是危险的东西,只有爸爸妈妈才可以用。3岁之内,有些动作千万不可以让宝宝模仿,比如开火做饭、开微波炉、用打火机、插电源等。

二、模仿的意义

对宝宝来说,要是宝宝看到某一行为但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的话,可能会非常困扰。像是有的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带着巨大的喜悦。

爸爸妈妈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重复这样毫无意义的举动,就会制止孩子。而这个制止的过程恰恰破坏了孩子敏感期的正常发展,从而妨碍孩子智能和认知的发展。

智能发展的阻碍必然会伴随相应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这都是成人后大脑平庸的一个早期的现象。当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经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体谅他人。

三、如何引导不同年龄的宝宝模仿

孩子从一岁开始,就会主动去模仿别人的行为。爸爸妈妈在这个阶段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过也不必尽求完美,因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孩子会走路以后,非常喜欢去外面走走,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对于好奇的人事,尤其是喜欢的人,孩子会主动去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对于“喜欢”最原始的表达。这时,父母不能用严厉的语言来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而是用商量和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孩子天生爱模仿,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比方说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如果孩子一下子学不会,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帮助。让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锻炼,由孩子的好动、爱模仿来培养孩子的动作协调,以及灵敏的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四、宝宝总是喜欢模仿别人怎么办

3-6岁是幼儿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这段黄金时期。孩子喜欢模仿,观察能力很强,但孩子一直模仿他人的行为,没有自己的主见,其实也是不好的,爸爸妈妈应该多加关注。

虽然说3周岁的宝宝喜欢模仿,但同时他又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欢被支配,总是追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如果宝宝喜欢盲目从众,胡乱模仿,最好采取以下的措施:

1、给宝宝说胡乱模仿别人的坏处

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如果一直模仿别人,别人会看不起你,认为你一点都不聪明,是一个“跟屁虫”。

2、鼓励宝宝动脑筋想办法

爸爸妈妈可以跟宝宝讲:“我们的宝宝很聪明,只要学会动自己的小脑筋,一定会顺利完成的!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3、培养宝宝的独立思维能力

爸爸妈妈可以积极帮助孩子,让孩子学会思考,引导宝宝灵活地思考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宝宝爱模仿


宝宝爱模仿

吃完中饭不久,我有点困了,就对宝宝说:“彤彤,我们去睡觉吧!”“好,巧虎要睡觉了。”她抱着巧虎屁颠屁颠地往卧室跑去。爬到床上后,她马上拿来被子说:“被子,巧虎盖。”接着,拍了拍巧虎,说:“喔喔了。”不一会儿,只见她迅速地爬下床,我正纳闷,怎么回事啊?没想到,她到桌子旁拿了个尿包,又爬了上来。我以为,她要让我帮忙换尿包。因为平常睡前,一般都是给她换个新尿包的。没想到,她帮巧虎掀开被子,拿着尿包翻来覆去地弄着,口里说着:“巧虎,尿包打起来!”看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让人感觉好笑呀!

下午,我帮宝宝洗了澡,在洗衣服。宝宝跑过来说:“衣服洗澡澡了!”我也笑笑说:“是啊!妈妈在帮衣服洗澡澡!你到客厅里看巧虎吧!”宝宝在客厅里边看巧虎边玩,嘴里不停地说着话,那话我没几个听得懂的。从洗手间出来,看见她蹲在地上,把巧虎放在胸前抱着,两只小手抓着巧虎的双脚,嘴里说着:“嘘嘘,嘘嘘……”看她那表情,俨然像个巧虎的“小妈妈”,真有意思呀!

这段时间,宝宝越来越会模仿大人说的话,做的事了。看到的、听到的儿歌也都学得很快,小孩子的记性真好呀!

这10个坏习惯孩子会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当着孩子宣泄不满、当众批评孩子、做事拖拉……你可能没注意到,孩子正在模仿和学习你。为了孩子,这10个坏习惯赶快改掉!

1、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害处: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可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反倒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改变方法: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2、没有礼貌

害处:家长平时“出口成脏”,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改变方法:审视自身的行为,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传、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3、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剧

害处:有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因为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能自己娱乐,两不耽误。但是很多电视节目并不适合孩子观看,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且长期看电视多孩子的视力发育非常有害。

改变方法:给孩子看的电视节目一定是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的、内容健康的,而且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用玩游戏等来取代看电视。

4、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害处: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可能会让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

改变方法:不要总是用别的孩子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只要他没有出现滞后、迟缓的情形,就不必过于担心。

5、过于爱护孩子

害处:你心疼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让他做,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同时出现依赖的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改变方法: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6、带着孩子一起玩电脑

害处: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又得照顾孩子,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但是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孩子,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改变方法:孩子接触电脑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能力达不到,也没有好处,虽然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尽早接触电脑,但也一定要适龄适量才好。

7、当着孩子宣泄你的各种不满

害处: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有误会了、夫妻间出现争执了,你都毫不隐瞒地向孩子倾诉,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改变方法:你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述说,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别指望孩子替你解决,你也要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

8、说谎

害处:有时候,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甚至为自己的谎言沾沾自喜。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里,会是什么样的?首先,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那么他也可能拥有这种“品质”;其次,会让他因不解,而对父母的认识产生偏差。

改变方法: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9、做事拖拉

害处: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改变方法: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让他们了解时间重要性。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严格按规定时间完成,不要总是“来日方长”。

10、不遵守交通规则

害处:看看左右无人、无车,就随意乱闯红绿灯,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改变方法: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

孩子最易模仿家长的坏习惯


不用怀疑你的一言一行正在被你的孩子学习、模仿着……——————————————————人的许多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的习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做了很多事情以为是为孩子好,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带坏”了孩子……1、没有礼貌如果家长平时有“出口成脏”的习惯,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改变建议:审视自身的行为,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传、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2、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但这可能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外,也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改变建议: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3、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可能会让家长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让孩子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改变建议:不要总是用别的宝宝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只要他没有出现滞后、迟缓的情形,就不必过于担心。4、过于爱护孩子你心疼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让他做,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会出现依赖的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改变建议: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5、带着宝宝玩电脑/看成人剧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看电视,又得照顾宝宝,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看成人剧,很多成人节目并不适合孩子看,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认知,且长期看电视,对孩子的发育不利;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宝宝,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改变建议:孩子接触电脑/电视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定要看,也要选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内容健康,且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还是用亲子游戏来代替。6、当着孩子的面宣泄你的各种不满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有误会了、夫妻间出现争执了,都毫不隐瞒地当着孩子面抱怨,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改变建议: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诉说,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别指望孩子替你解决,你也要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7、说谎有时候,家长在说谎也是被孩子看在眼里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首先,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那么他也可能拥有这种“品质”;其次,会让他因不解而对家长的认识产生偏差。改变建议: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8、不守交通规则看看左右无人、无车,就随意乱闯红绿灯,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改变建议: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9、当众批评孩子有的家长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总是在宝宝犯错的时候当众责骂他或者羞辱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卑。也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同时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建议: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指出来,但态度一定要温和,告诉他为什么错了,你的目的是让宝宝改正错误,并不是当众打击他。10、不爱运动这大概是大多家长的通病,自己不爱运动,自然就不会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甚至忽略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让孩子成为一个小胖墩,或者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某些技能发展滞后。改变建议:多运动是利于自己也利于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时尽量抽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做些运动和游戏,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亲子感情。11、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改变建议: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让他们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不要总是“来日方长”。12、脾气大,随时发这首先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增加他的恐惧情绪,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建设。同时会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暴躁的人,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坏榜样,让他学会攻击性行为,如说脏话、粗话改变建议: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在没办法控制的时候,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时爆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弗洛尹德认为,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性格气质、行为取向等,背后的动机都跟童年的经历有关。人最隐秘的记忆,往往跟在童年、特别是六岁以前植入的味觉、嗅觉有关。所以孩子从出生到六岁,一定要形成一种美好的世界观。他得看好的东西;闻好的东西;听好的东西;接触美好的人,才能自己做一个好人很多人都已知道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了,那我们再往深想一层:这个‘榜样’的行为,是由心而发还是只做做样子又有多大的区别呢?这个问题可能思考的人不会太多,我曾经看过对此分析的一段话,今天分享出来谨言慎行,不如完善自我。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谨言慎行,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会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益。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提供一个复制的样本,而非自我要求,便又走上了歧途

孩子复制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行背后的心境、态度、思维、品格意识层面的言行,不足以掩饰潜意识层面的实质内容,在孩子面前惺惺作态是没用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洞察父母的真实想法。而做父母很重要的一个境界是,既能够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也明白“我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位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家长,真正在意的是自我完善,而非教育孩子.

喜欢《宝宝从“模仿”变成习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帮助宝宝养成吃饭的好习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