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的语言艺术:学会和孩子沟通 【收藏】

03-08

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成长,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师的语言艺术:学会和孩子沟通》,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幼师的语言艺术:学会和孩子沟通(篇一)

在课堂上,总能见到这样一个场面:一部分幼儿踊跃地举手发言;一部分幼儿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很期望老师提问却不举手;还有一部分幼儿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教学之余,我经常想:同样是同龄的孩子,为什么语言表达潜力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了能更好地鼓励幼儿勇敢地在群众面前表达自我的意愿或想法,充分指导、肯定他们的发言,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群众中发言的畏惧心理。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大(二)班两个老师设计不一样的游戏与活动引导其他不怎样敢在群众面前表现的孩子参与进来,孩子们的表现潜力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在此同时,我们努力抓住每一个随机教育或与孩子谈心的机会,让孩子们明白我们不只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好朋友,其他的小伙伴也一样愿意做他们的好朋友!经过一段时光的努力,大部分幼儿的在群众表现自我的欲望都有所增强,语言表达潜力也提高了不少。只有一位小朋友仍像是躲在一个的自我小空间里,他就是小杰。小杰很少说话,能够一天不跟老师交流,也不与小朋友一齐玩耍,性格显得有些孤僻。老师向他询问一些事,他则表现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师,也拿不定主意该不该回答教师的问题。小杰与人交往的潜力很让我担心!于是,我们找到了家长,向他们询问了小杰在家的日常表现。小杰妈妈说,小杰在家很乖,很听话。我们推荐小杰妈妈在家也创造一些让锻炼小杰社交潜力的机会:如外出时与孩子比赛谁最有礼貌,主动向他人问好;比赛谁最勇敢能自我去问售货员买一些东西等等。但还没说完,妈妈就说:“他哪敢呀?他从来不都与陌生人说话的!”听了家长的话,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正因为家长过度的爱护与帮忙,孩子完全没有了自主意识。

幼师的语言艺术:学会和孩子沟通(篇二)

m.yJS21.cOM

今天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像往常一样坐在位置上,发现文浩小朋友还没坐下。我就叫了一声:“文浩!”“哎!”“你在干什么呀?”“没干什么!”“来了!”大家看着他慢腾腾地走过来,他走路时,脚是直直的,两腿分开,走得很慢,我忙问:“你脚怎么了?”“没什么!”“那你为什么这样走啊?”他低下了头,不做声。这时,雪飞小朋友说:“老师,你看他小便洒在裤子上了,他的裤子湿湿的。”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这时文浩的头低地更低了,脸也通红,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笑着对文浩说:“你刚才是不是洗手把裤子弄湿了?”他看着我,点了点头,我摸着他的头又说:“以后洗手一定要小心,别把裤子弄湿了,好吗?”他笑着对我说:“知道了!”就高兴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孩子是天真的、活泼的,没有一点污点,我用巧妙的谎言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老师虽然撒了谎,但也是善意的,也是美丽的。在平时老师如果多用一些巧妙地语言来调节孩子的心情,来掩盖一些不愉快的事,那样你会觉得孩子的童心是多么的可爱,你会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收获。

幼师的语言艺术:学会和孩子沟通(篇三)

这天我把香喷喷的饭菜端到小朋友面前,并介绍了饭菜的名字,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但唯独只有梅嘉旺小朋友把菜吐了出来,露出不想吃的表情,这时我急忙走到她身边,我对梅嘉旺小朋友说:“怎麽啦?为什麽把菜都吐出来了?是不饿,还是不喜欢吃这个菜啊?开始梅嘉旺还有点做错事不敢说的语气和表情,我就摸着他的头边说,没事,是不喜欢吃吗?他喃喃地说:“是,我不爱吃,不想吃”,我蹲下来和梅嘉旺说:“咱们就吃两口好吗?这菜个性香,很有营养,你看其他小朋友吃的多香呀,梅嘉旺对我摇了摇头,露出无助的表情,最终梅嘉旺还是没有吃。

透过这件事我反思到我平时没有细心的观察梅嘉旺的吃饭状况,就应了解孩子爱吃什么与不爱吃什么,多和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饮食状况,只有充分了解,懂得孩子,这样我才能使孩子逐渐的把挑食的毛病改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及时与梅嘉旺的家长配合,帮忙梅嘉旺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我相信梅嘉旺小朋友以后会更加健康的成长!

幼师的语言艺术:学会和孩子沟通(篇四)

这天活动课后,孩子们陆续的上厕所小便,忽听一阵吆喝声:“老师,梦鑫的牙快要掉了”,“老师她的牙只剩下一小块”。我快速跑进厕所,见一群孩子围着梦鑫,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看到梦鑫的眼泪快要流出来,很害怕的样貌,我安慰她说:“梦鑫别害怕,不要紧,过几天就会长出个新牙的”。应对这状况,我脑海中有一种想法:此刻大班的孩子已到了换牙的年龄,尽管中班时接触过肤浅的牙知识,但有些孩子对换牙现象还是有些恐惧,很有必要大家再一齐学习。

我就和孩子开始互动起来:“平时老师经常见有些孩子的牙变黑,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师是平时不刷牙造成的。”“老师是吃糖太多了。”“老师还有,奶喝的太多,也会造成牙齿不好,变黑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那掉牙的时候怎样办?”我继续问。“掉牙是要换牙了,我们不要害怕”,“掉的牙叫乳牙,长出的牙叫新牙,也叫恒牙,恒牙才结实。”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对换牙也有些了解。我夸奖说:“小朋友明白的还真多。”这时,我再看梦鑫时,她脸上露出了笑容。

抓住孩子的年龄阶段,适时教育孩子,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节互动课,增强了孩子们对换牙知识的了解,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不会紧张害怕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探究语言艺术讲好儿童故事


-->

探究语言艺术讲好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是一种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形象逼真、极富童趣的文学样式,它能把抽象的知识和道理形象化地表现出来,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特点,也能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对幼儿来说,讲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儿童故事?如何使幼儿师范院校学生在口语课程学习中举一反三讲述更多的儿童故事,为将来走向幼儿教学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呢?笔者将围绕儿童故事的艺术语言再创作,以及怎样讲好儿童故事进行阐述。

一、儿童故事艺术语言再创作的要求

讲儿童故事,是在把握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这个再创作活动不是读稿、背稿和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讲述的目的、对象,对故事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这个再创作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调整情节。如果故事太长,则删繁就简,但不能改变故事的主题,要保留故事的主干,做到情节自然,有头有尾,首尾呼应。而故事太短,就需要添枝加叶,使故事更加丰富、充实,更感染人。如讲《乌鸦与狐狸》时,如果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讲述,在情节安排和语料编排都是有区别的。

2.语言口语化。讲述幼儿故事是一个运用口语的过程,这里的口语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语体口语化,即讲故事语词要通俗,语句要简短,使幼儿一听就懂。具体表现为词汇口语化,长句变短句,整句变散句,多用一些语气词,如“了”“啦”“呀”“啊”等。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时就多用短句,比如在讲《两只羊过桥》时,会说:“两只羊都走到桥的中间来了。可这小桥特别窄呀,白羊站在这儿,黑羊站在那儿,谁也过不去啦。”孙敬修爷爷使用的语言口语化特点非常明显。二是语气、语调口语化,就是不仅要在语言风格上模仿儿童的说话特色,而且在讲故事时一定要遵循故事情节的变化来使用相应的语气。

3.巧用拟声词。因为讲故事时需要模拟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如风雨声、雷电声、流水声、汽笛声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等,这就需要讲故事时多多使用拟声词。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时,会把“因为天下雨,所以带把雨伞”改为“天哗哗地下雨了,怎么办呢?带把伞吧!”用了拟声词“哗哗”,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使听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再比如乌鸦说话是“呱呱”,鸭子的叫声“嘎嘎”,大杨树叶子唱歌是“哗啦啦、哗啦啦”等,这些拟声词的运用都会使故事更加绘声绘色,生动传神,富有趣味,更具吸引力。

4.角色形象的塑造。故事中的角色往往会给幼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此讲故事时要注意对故事角色进行处理,塑造恰当的角色形象,以帮助幼儿了解角色的特点和个性,从而更好地领会故事的意义,获得更愉悦的审美享受。

(1)把握角色性格。角色塑造的原则,就是要把握和揣摩角色形象和角色性格。我们常碰到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就要将动物拟人化。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时,要对其中的角色形象进行分析和设计,故事中共出现小蝌蚪、鸭妈妈、大鱼、乌龟、青蛙这几种动物,小蝌蚪可以看作是单纯、冲动的孩子,鸭妈妈可以看成直爽的大妈,乌龟可以看成稳重的长者,青蛙则可以看成热情、有活力的年轻妈妈。经过这样的形象塑造后,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性格,讲述时会更加生动形象。并且这样的角色塑造还可以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人性。

(2)声音造型的确定。在确定角色性格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声音来表现,就是声音的造型。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声音造型,在讲述故事时要把他们区分开来。例如:小孩儿说话声音高而细,吐字靠前,语速较快;老人说话声音低而粗,吐字靠后,语速较缓;刚直豪爽的人,吐字饱满有力;善良柔弱的人,声音虚实相生,吐字轻缓……

(3)角色语言的语气特征。在讲述儿童故事时要根据角色讲话时不同的思想感情用相应的语气特征体现,如:用气粗声重的语气来模仿《龟兔赛跑》中乌龟那生气的模样,一个活生生、有个性、有魅力的声音形象就出现了。这些声音会把幼儿带人多彩的童话世界,之后的教学活动也会进行得充满活力。

5.运用态势语。态势语又称为体态语,是利用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在讲故事中较为常用的态势语有表情语、手势语和身姿语。美国心理学家爱帕尔?梅拉别思在《怎样识别形体语言》一文中引用了以下公式:信息交流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由此可见态势语在人际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

态势语与教具一样,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因此也是讲故事教学中所使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副语言。而夸张的态势语在儿童故事的讲述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能帮助幼儿充分理解和认识作品内容,使幼儿的情感融人到作品当中,从内心深处去感受作品所勾画出的种种意境美。

例如:《乌鸦与狐狸》这个故事中,狐狸为了使乌鸦张嘴而得到乌鸦嘴里的奶酪,倾尽所能地对乌鸦进行虚情假意的赞美,当说到:“……只要你开口,一定是天使的声音。唱吧,亲爱的,别害臊啊!小妹妹,说实话,你出落得这样美丽动人,要是唱得同样的美丽动人,那么在鸟类之中,你就是令人拜倒的皇后了!”狐狸可以用闭眼假装陶醉在乌鸦的美妙的声音当中,并在每句说完之后眯缝着一只眼狡猾地偷窥树上乌鸦的动静,这样的态势语,再配合那样假意赞美的语言,就可以把一只狡猾、虚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狐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小朋友的眼前。

二、讲好儿童故事的几点建议

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生动形象而又准确自然地给幼儿讲述故事,绝非一日之功,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奠基,还需要进行实践的训练。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普通话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平时要多听、多练,还可以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组织演讲、朗诵、辩论等各种形式的竞赛,提升个人和集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多听孙敬修爷爷、鞠萍姐姐等讲述的优秀幼儿故事,学习他们口语的艺术表现力。

2.开展讲故事比赛和童话剧演出。幼教口语与其他教师口语相比,幼教特色非常鲜明,所以要结合幼教特色开展讲故事比赛和童话剧演出。

3.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幼儿故事,做好思想和情感积淀。

有了正确的理论为基础,在教师和名家的示范体验教学模式下,通过不断的感受体验和实践训练,相信学生掌握讲述儿童故事这项必备技能将较快成为现实。

幼儿园教育笔记学会和孩子沟通


当我们成为一名幼儿老师时,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幼儿园教育笔记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教育笔记学会和孩子沟通”,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育笔记学会和孩子沟通【篇一】

这天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练习双手交替拍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齐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然后,告诉孩子们,此刻我们来练习双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进行,边拍边数数,按二八拍进行,活动刚开始没拍几个,浩亮小朋友喊了声:“老师我没……”。在孩子们啪啪地拍球声中我没有听清楚,走进他问:“你的球没气了?”他很认真地说:“不是,我没劲了”,看上去红彤彤的小脸蛋不像是生病。我灵机一动鼓励他说:“劲是练出来的,你看老师和别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劲,”这时浩亮小朋友也之后一、二、三、四……的拍起来,我问:“有劲了吗?”他神气的张开五个手指说:“我有这些劲了!”,“奥,那么多劲了,劲是不是越练越多啊?”他高兴地说:“是”。接下来的时光他一可也没停,双手拍得那么欢。

这件事使我感触到,每项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用心性都来自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只要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和用心性,就有使不完得劲。

幼儿园教育笔记学会和孩子沟通【篇二】

托班的孩子是这学期刚入园的,他们对幼儿园的环境、教师都不太熟悉。早上来园后总会有哭闹的现象。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就应当有一颗耐心、爱心去关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李超然是刚入园的,他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从早上来园到放学就一向哭,已经入园几个月,一进教室门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不和其他小朋友一齐玩。

我想,他这个性格很内向,如果不好好引导,长大了会很难适应当今社会,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就主动去接近他,和他聊天,让他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渐渐的他有了一丝改变,此刻的他一进门总能看到脸上浮现出那童真般的笑容。有时和小朋友一齐玩,也总能看到他哈哈大笑,无比欢乐。这个时候得我真的感觉很欣慰,起码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想各种方法来贴近孩子,使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笔记学会和孩子沟通【篇三】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这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但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齐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此刻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样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透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幼儿园教育笔记学会和孩子沟通【篇四】

吃午饭了,保育员拿来的菜园子,飞扬看见了就说:“老师,我不要吃!”“不行啊!这天就吃这个,你不吃会肚子饿的!”我边说边把一碗圆子放在她面前,她也没有再说什么,很不情愿的用调羹舀着碗里的圆子,慢慢的放到嘴巴里。

大部分孩子都吃完了,培培与飞扬拿着只吃了几口的碗来到我面前说:“我不要了。”看着他们满脸委屈的样貌,我也明白,他们很努力了,也允许他们不吃,然后给他们一人一个蛋球。

个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在午餐中的表现也不一样,虽然我们就应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但也应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像培培与飞扬,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将不喜欢的圆子吃了几口,对于他们是一个进步,以后再鼓励他们多吃一点,也许他们不会很快的爱上这个食物,但我相信,仅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孩子不会很厌恶乐,这不是一样能养成好习惯,如果一味让他们吃下去,不但孩子不会对这个实物增加好感,相反更厌恶,我们不也是这样吗?说实话,我不挑食,但也不喜欢这种糯米的食物。所以,不一样的主观或客观原因同样也会影响我们的食欲,那么,我们何不也宽容一下孩子呢?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


当我们身为一名幼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幼儿园教育笔记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一)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我们都懂得“幼儿教育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选取游戏”。但是,一向以来,孩子们的游戏都是我们规划好的,似乎离真正的自主相差太远。开学以来,园领导们率先进行自主游戏改革,在晨间锻炼活动和区域活动中,逐步实现了让孩子们自主选取游戏材料、自主建构游戏情节和资料,我们也在此引导下开始了自主游戏的探索。

在园里实施自主游戏的这段时光里,我发现孩子们游戏时快乐的身影、创意的行为表现越来越多了;玩区域游戏时更加专注安静了;晨间锻炼时比以前来的更早了……在指导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有了一些理解。

在游戏观念上,教师应做自主游戏的支持者。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掌控游戏”的状况,尊重幼儿个体的独立性以及自由选取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我们能够透过带给幼儿自主游戏的环境条件和游戏材料,支持幼儿自我要选取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一齐玩,从而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戏的主题意识。

自主游戏实现了“让孩子做自我的主人”,期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在游戏中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二)

观察到的现象:小朋友乙一个聪明的孩子,社会交往潜力较强,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在吃饭时光里喜欢说话以及做各种小动作,吃饭的食欲也不是很强,吃完一餐饭需要很长的时光。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乙也在和一旁的小朋友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小朋友乙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之后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分析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一分多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忙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和措施落实,我发现该幼儿在吃饭的速度上有了改变,进餐时也不会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了,在食欲上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挑三拣四的了。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三)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这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但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齐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此刻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样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透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潜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也发现此刻的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潜力是越来越弱了,从早上上班到下班,一天之中会接到无数告状的声音。

每一天从早操结束,我的耳边就不停的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韦佳宝打我。”“老师,孙炎有卡片。”“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起初,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不断地询问,调解。“佳宝,你不能打人,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孙炎,你再拿卡片来老师就交下了······”但是,我们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每一天依然告状声不断。

于是我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我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不良习惯。也为他们解释了“告状”一词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告状都是好的。

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此刻班上告状的声音明显减少了,孩子们能主动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其实有时孩子的行为都是成人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成人也就应进行不断的反思。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五)

这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朋友的母亲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样不进来?”妈妈着急地说:“他这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此刻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妈妈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最后明白了,原先舞蹈老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老师练舞蹈了,老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咱们班的节目吧!”他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期望各位老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思考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浅析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

浅析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在和幼儿的互动中,其语言表述和幼儿节目主持人有相通之处。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说话是一种艺术,教师亦然。本文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的内容、语言艺术特色及如何提高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给教师节日活动中的节目主持和语言运用提供启示和借鉴。

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学》中指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情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幼儿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归纳为亲切自然口语化、坦率真诚情感化、独具魅力个性化、相互沟通交流化。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

一、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

幼儿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交流的主要手段就是说话。吕叔湘先生关于“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的论断,为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指明了方向。

在幼儿节目主持中,应该把主持节目时的说话视为一种艺术去执着地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说话水平,并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幼儿节目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厚的文化内涵

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主持人语言的基本特征。它表现在词语的选择上。幼儿节目是专为儿童设计、针对性较强的一档节目,不能以为它是“电视小儿科”而轻视它。幼儿节目应是电视中一片最清纯的“净土”,如何提升其文化修养,使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需要主持人和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幼儿节目主持人的知识累积和文化积淀尤其重要。多读书、多积累,对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以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节目整体的和谐,赋予节目厚重的文化感。

(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幼儿类节目来说,主持人驾驭语言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节目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和水平最终决定着幼儿节目的总体质量和播出效果,也影响着收视率的高低。比如《小喇叭》的“故事爷爷”孙敬修老师以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塑造出来的《西游记》中的“孙猴子”之所以虽不见其人,却“闻其声如同见其人”,就是因为通过孙敬修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刻画,早已把一个活灵活现的“孙猴子”展现在小听众的面前。孙老师用平和自然、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为一代又一代《小喇叭》的“故事员”们做了最好的语言示范和榜样。追求“亲切自然口语化”的主持语言风格,也成为之后几代《小喇叭》主持人们努力的方向。

二、幼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一)口语化

幼儿类节目中,主持人语言应该是在动态的现场产生的鲜活的语言,而不是书面语言的“有声版”。

对于幼儿类节目主持人来说,口语化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空间。这些要素的形成使节目录制现场更接近于生活常态,往往会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境界。口语要追求通俗,但绝非粗俗、低劣,是亲切而不是媚俗;是自然而不是随意。

比如主持人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小男孩回答:“是爸爸手里瓶子的水流出来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

“妈妈总说男人是天嘛!”

教育随笔:沟通的艺术


身为一线老师的我,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有欣喜也有困惑。深知家园配合的重要,于是努力与家长耐心沟通。反思曾经沟通时的一幕幕,有时因教师出于责任心,与家长说明一些孩子存在的“问题”,以温馨提示的形式告诉家长,想得到家长的配合,但家长却不以为然,觉得老师有点小题大作,使家园沟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让老师觉得有点儿无奈。

家园的和谐沟通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心中有孩子,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面对不同的家长,我们应选择性地运用一些策略,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浓浓的责任心。让爱在老师与家长中传递,并发挥爱的正能量,去影响每一个家长,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真诚沟通是前提。教师要热情、真诚、主动,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切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理解、支持。

2.育儿知识勤宣传。《指南》的颁布有效地指导幼儿园和家长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通过提出3岁~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们了解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老师可以结合《指南》向家长进行宣传。不可否认目前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重生理发育轻心理疏导的现象存在,有些家长忽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拔苗助长,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没有积极引导,这些消极因素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动员他们参与幼儿园的开放活动、亲子游戏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建立家园之间良好的互动。

3.捕捉细节夸优点。在家园沟通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一日活动中幼儿有价值的细节,并及时反馈给家长。不要笼统地说:你的孩子今天很乖,今天表现好的。类似的沟通不能打动家长,而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巧妙地描述活动的细节,能深深地打动家长,然后以细节来说明孩子的优点,就更有说服力,这样会让家长看到老师工作的踏实,并感受到老师的专业性。如:这几天中为了教会杰杰使用剪刀,我有意识地在美工区投放了画有不同粗细实线的报纸,让他在区域活动时剪一剪面条,要求不断掉,他小心翼翼地剪,一开始总会到一半时就断了,终于剪成功完整的一根,他激动地拿着那根又细又长的面条给我看,我奖给他五角星,杰杰可高兴了。我把这个情境讲给他妈妈听时,妈妈点点头,也很赞同老师的做法,相信这次沟通将会使家园的合作更顺畅。

4.温馨提示要适宜。幼儿园有个别孩子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如争吵、争抢玩具等,面对孩子的不足,我们应选择与家长沟通的适宜时机,不要在接、送时有别的家长在场的时候沟通。如特意安排家访,用婉转的语气写个小纸条,指出孩子的不足,再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家长共同配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园沟通是一门艺术,只有建构在爱的基础上的家园桥梁才能通向心灵深处。让我们用爱开启家园沟通的和谐之门,聆听孩子的成长故事,谱写家园共育的和谐篇

当个好幼师,如何和小朋友沟通呢?


我觉得应该学会微笑,但是是那种亲切的笑而不是职业化的微笑,要让小朋友觉得你有亲和力,能和她们玩到一起去。还有就是要适当的严厉,因为如果你太软弱,小朋友就会欺负你,她们可是典型的“欺软怕硬”的。无论什么事,都要先从她们的角度想一想,或许她做的事情是错的,但用意是好的...别的就是一些教师的基本素质之类的。

第一课、自我介绍非常重要。必须生动,要把自己的名字贯穿到童话故事或情景介绍中去。引导小朋友作自我介绍时也要鼓励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与事物结合起来(这是在小朋友心目中的第一影像,很重要)。跟小朋友们相处千万别只顾自己说个痛快,多听、多示意(如用微笑,点头、摇头、眯眼、睁眼、深思等)让小朋友自己給自己的言行作自我鉴定。平时要少批评,多诱导,多表扬。细心,耐心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把自己的情绪(无论什么心情)带到小朋友中间。处理问题要有引导,超前意识。

祝您成功,早日成为小朋友的知心朋友。

1、要体谅到小朋友的心里,不能老用暴力打什么的嘛,也不能孤立他,

小朋友一般都是骗哄的嘛,要让他清楚做什么是好做什么是不好的,

找个乖点的小朋友给他做对比,让他感到有竞争力

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可能象上学的学生那样有良好的自制能力,

2、如果想真正让他们听话,就要融入他们,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不要以老师的身份去命令他们,这样他们当老师是朋友,就会听话了

3、孩子在幼儿园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缘于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在幼儿园里,孩子受到关注的程度不容易得到满足,为了获得老师的关心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举动来吸引老师的目光,这时候老师要能保持冷静,在孩子调皮的时候“视而不见”淡化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老师的态度。在孩子守纪律的时候恰当表扬他,或者表扬其他同学来影响孩子,慢慢孩子会学会更积极的方式来和老师互动。

4、在他面前做一些让他感到好奇的事,让他有想学的冲动,然后你就可以''威胁''他了,呵呵.还有就是你提出一个很诱人的条件,让他自觉听话,不要表现的好象是老师在求他,那样对孩子思想成长不好哦!

5、心理学研究证明,“调皮孩子”和“优秀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他们的态度。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尽量克服这种影响。

调皮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特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多运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幼儿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幼儿的“天性”,但又由于缺乏知识经验,这一对矛盾是孩子“调皮”的本质。正因为幼儿缺乏知识经验,好多事情都不懂,所以他们自己试图去探索,搞明白某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幼儿看到家长给他们剥香蕉,他就会好奇,要自己把香蕉剥开,而且是一连剥好几根,看看每根香蕉里装的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直到自己搞明白所有的香蕉皮里包的都是一样的,他对香蕉的探索活动才到此为止,并开始尝试另外一种探索活动。所以,幼儿的调皮也是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而且自己探索获得的经验是终身受用的,要比家长直接告诉他答案更好,家长和教师在这过程中,要明白调皮是孩子求知欲旺盛的表现。我们知道了孩子“调皮”的根源,就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调皮”。一方面要顺其自然,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使孩子在生长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孩子的调皮是活泼好动的表现,是兴奋性神经比压抑性神经更加发达。一些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安静、乖巧,可是这些过多的要求,往往使孩子更加好动。想要控制孩子调皮,那么就先让他充分的活动,父母也可以参与孩子的“调皮”,这样才具备让他安静的前提。如果要带孩子出席一些重要场合,就需要事先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如果在这些场合孩子可以控制自己,就算平时好动也没有必要太在意。我们要把“调皮孩子”看成是有自尊、有感情、与他人平等的人,要理解他们也同样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关注。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调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也能改正错误。而像“你总是做小动作”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错误看成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呢?只要我们这样想,就不会生气或者责骂幼儿,而会以平和的心态、关爱的心情去耐心地教育他们。

对于调皮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不能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忽视孩子的闪光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家长和教师去努力发现。只要家长和老师耐心指导和挖掘,孩子们的调皮会被很好地利用起来,转变成一种获得知识经验的途径。我们要善于发现调皮孩子的优点,主动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与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另外,孩子随着神经系统的迅速发展,体力和智力的增强,产生了模仿成人各种活动的兴趣。但孩子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往往看一场打闹情节?

6、我的孩子一岁八个月了,调皮的不得了,让干什么偏和你对着干,总想打别的小朋友(怕别人抢他的东西,其实胆小如鼠),不想吃的东西立马就吐,尿了立马用手摸或用脚踩,高兴的时候还爱咬人,吵他、打他都没什么效果,怎么办呀,mygod!!

答:

一、批评调皮儿童要讲究艺术

我常听同事们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都挨批评,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听到这种话,就想到“常常批评”而没有效果,也许他们每天都是用同样的“台词”在批评孩子,没有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老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刚刚小朋友喜欢抢同伴的玩具,教师常用“刚刚太不讲礼貌,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来批评他,还不如说:“玉玉真不错,从不抢小朋友的玩具,还把自己的玩具结同伴玩,我们相信刚刚也能和玉玉一样。”刚刚听到这些话后,感到教师还是信任自己的,他就会自觉地克制抢同伴玩具的这种行为。

有一学者去美国视察回来,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美国幼儿教师骂人方式实在非常高明,绝对不像我们某些老师只会大吼大叫。他们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慢慢地牵起小孩子的手。开始温柔的说话。这时,小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姿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新奇,对于老师说的内容自然会听得很清楚。”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发挥效果,主要是“这一蹲”,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而且从心理上使幼儿和教师贴得更近了。尤其对于调皮儿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亲近,当教师蹲下来和他的视线交流处在同一高度时,他们觉得教师是多么的亲切可爱,自然而然地,你训戒他的话也就很容易听进去了。

调皮儿童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事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了事,便知道会被教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教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二、多给调皮儿查一份关爱和一些鼓励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调皮儿童,他们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中有的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因此,对于调皮儿童,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还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我班有一个“调皮大王”上课时经常不举手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笔者虽经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有较强的表现欲,但由于不善于控制自己,常常事与愿违。于是,我便在一次早谈“守纪律的好娃娃”活动中,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反应快,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当个守纪律的好娃娃,老师讲完后再举手提问题,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此后,他真的改掉了这一坏毛病。我因而在区角活动或午餐后请他当“图书管理员”,他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小朋友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使他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愉快。从这以后,他在区角活动或午餐后再也不到处乱跑,到处捣蛋了。可见,适时地给调皮的孩子一些鼓励,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家园联系,统一教育策略

孩子就像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很容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家长问卷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调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无法完全“渲泄”,因而显得特别顽皮。有的连睡觉时都在被窝里玩玩具,家长烦恼不已。其实调皮儿童他们渴望能多与人交往,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却无人作伴,与其玩耍。于是他们在家时就会倾其所有的玩具拨弄不停,借此“渲泄”。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尽情玩耍,通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在家中,也可让他们多做些安静的活动。如拼图、画画、手工制作、听故事、看图书等,通过动静结合,引起孩子的兴趣,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家庭访问中,经常可听到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年纪这么小,有时说他也听不懂,气不过,就只好揍他了。”这时,我们告诉家长,打孩子并非一种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挨过一次打后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再打得重一点,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但使孩子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还很可能演变成孩子对父母管教的反抗或顶嘴。我们建设家长采取“冷处理”、精神鼓励等方法,以取得家园教育方法的一致与默契,并且及时地互相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大多数“调皮”孩子的行为习惯及多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的进步。

然而,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仅仅上面所提的几点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调皮儿童。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也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脾气也比较任性,与自己的父母讲话就很不讲道理,更别提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会“嚣张跋扈”成何种样子,很多孩子也会把这种不良的习惯带到幼儿园来,经常就会听到有的小朋友在班级里突然大吼大叫,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会以为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很大的事情,待老师仔细询问后,却发现可能只是某个小朋友碰到了他或者踩到了推到了他。

这一天周二上午,班级里安安静静吃水果的时候,“啊”的一声很尖的声音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小女生带着哭腔在那里喊,我下意识的以为是不是水洒到身上了,还是水果掉到了地上,于是我立刻走上前去询问原因,原来只是因为对面的小朋友踩了她一下,我耐心的跟她说:“首先小朋友不是故意踩到你的,其次他也已经向你道歉了,再者如果有任何问题的发生哭和叫都是没有用的,你需要的是用小嘴巴去说,可以先跟小朋友沟通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行的话,你还可以来找老师。”听到了我的话她的情绪开始慢慢稳定下来,哭腔也渐渐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分析了一下原因,首先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别的幼儿着想,幼儿的行为动机都是“为我”而不是“为她。并且4-5岁的幼儿是自我保护意识产生的阶段,自我意识产生以后,幼儿更多的注意“我的观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占了上风,所以4---5岁的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来进行选择和活动的,他们往往不去考虑别人。幼儿的行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绪的影响,因此情绪的好坏也能影响孩子说话的口气。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帮助幼儿进行一些改变。

首先,在班级里营造一种民主、礼貌、和谐的气氛,注意从自身做起,避免用一些命令的口气对幼儿说话,并且给予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其次要耐心的给幼儿讲道理,让他们懂得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去解决,不仅是跟同伴之间的沟通,也可以是跟老师之间的沟通,另外在活动中我们还会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想到他人、认识他人、理解他人。然后,在一日活动中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做幼儿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尊重和沟通陪伴孩子长大


现代儿童观的核心是尊重儿童,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那么,父母如何真正做到“学会尊重,善于沟通”呢?

尊重儿童应有的权利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要维护他们的权利,父母必须做到为儿童创设相应的空间和条件,还给他们应有的权利。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孩子从一出生就具有人格尊严,要杜绝对孩子随意敷衍、盲目指责、任意羞辱的粗暴行为,更不能拿儿童作为宠物玩耍,随意给他们起绰号,当众披露他们的缺陷。在受尊重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才懂得什么是尊重,应该如何去尊重他人。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父母必须了解幼儿的基本特点,按照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养育他们。例如,儿童思维具体形象,我们要避免空洞地给他们讲大道理;儿童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是健康儿童的标志,我们应给他们留有充分活动的空间;孩子记得快,忘的也快,我们不能抱怨他们学习不用心……

孩子是一本书,我们要理解和宽容他们。

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儿童阶段表现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别要尊重他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避免以所谓“优秀儿童”为榜样在他们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你看看你,你再看看人家……”,这句话最刺伤儿童的自尊,应成为教育的忌语。要看到不同个性的儿童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每一个孩子,会欣赏自己孩子的父母是最聪明的。

尊重儿童的兴趣需要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我们必须珍视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孩子们的兴趣就是保护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一味追求“学有所成”,甚至从小定向培养,以牺牲孩子童年快乐为代价获取某些特长是必造成儿童心理负担过重。

尊重儿童的健康发展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合理的约束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之学会约束自己,懂得遵守必要的规矩,随年龄的增长,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欲望,锻炼自己的意志,形成坚强勇敢的品质。

学会与孩子平等沟通

“学会尊重”是“善于沟通”的前提,但学会尊重并不意味着就会沟通,因为与儿童沟通是需要技巧和能力的。

 平等是沟通的前提

以平等的态度与儿童沟通,提供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孩子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要让孩子充分地表达。

兴趣是沟通的支柱

沟通中,成人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善于敏锐地抓住时机,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同时,用恰当的语言热情地鼓励他们谈话,并用儿童能听懂的语言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喜悦和自信,使沟通能更深入。

理解是沟通的必然结果

除了用语言与儿童沟通,我们还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对他们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成人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认真倾听的态度等,远比语言更容易表达对儿童的尊重、关心、爱护和肯定。

“学会尊重,善于沟通”的目的在于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使之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人必须从我做起,放下自己的尊严,与孩子共同成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师的语言艺术:学会和孩子沟通 【收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