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也会有“爱钱”心理

03-24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宝宝也会有“爱钱”心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现在大多数城市家庭的独生宝宝,从小就没有体会过生活拮据的滋味,只知道缺什么就让父母给买什么,父母往往也会尽量满足宝宝的要求,甚至宝宝并没有开口,父母就已经给买好了。而且追求名牌,追求时尚,别人有什么,自己也一定要有什么。

在他们的概念里,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帮助宝宝正确认识金钱的意义,应该从小对宝宝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

钱是从银行取出来的吗?

如果问4、5岁的宝宝:“钱是从哪里来的?”,一定会有宝宝告诉你,钱是从银行取出来的。这是因为宝宝可能只看到父母从银行取钱的过程,而并不真正理解:钱是父母通过辛辛苦苦的工作而获得的酬劳。曾经有过“让孩子做家务该不该付钱”的讨论,这种做法是从西方传来的,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呢?其实,这种方法只要合理掌握分寸,完全可以尝试,而且对帮助宝宝正确树立金钱观念是有益的。

例如:可以确定周末的双休日为“宝宝工作日”。在这两天里,宝宝帮助父母做家务时可以按劳付酬,制定标准,报酬以1元为单位,不能过多;给宝宝安排的“工作”也应该适当,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周一到周五宝宝做家务是“义务劳动”,因为这时父母正在为宝宝和全家的生活工作挣钱。让宝宝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和挣钱的不易,这对宝宝是很积极的教育。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如果宝宝的一切生活用品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而不需自己操心,那么宝宝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奢侈品,不能区别想要的是否真的就是需要的。如果你允许宝宝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并且允许宝宝把这些钱积攒起来自由支配,那么你就可以给宝宝一个学习理财的机会,让他自己选择并决定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这不仅能培养宝宝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宝宝独立自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等宝宝再长大一些,还可以让他参与到家庭理财活动当中来,做一做小管家。建议不要把宝宝的压岁钱交给宝宝支配,这不是劳动所得,应有所区别。最好存起来,作为宝宝将来的教育基金。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离异孩子的心理会有什么影响


结婚,一开始是两个人,随着时间流逝,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夫妻之间有了隔阂,开始吵架、冷战,渐渐走到婚姻的尽头。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离婚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一对对夫妻开始演起了离婚大戏,争财产、争孩子,他们开始恶言相向。在这个过程中,受伤害的总是孩子。

不论是和平离婚,还是开演各种离婚大剧,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灵上的伤害,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缺乏父爱或者缺乏母爱,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内向、自卑、性格扭曲、情感缺失等。父母以及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父母的婚恋观也会延缓给孩子,给孩子以后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

心理专家指出,父母在离婚的过程中,发生争吵、泪水、相互贬损等行为,都会成为孩子经验记忆的一部分,会被记录到“父母”、“婚姻”“家庭”等标签中。在以后在某个瞬间,这些负面的情绪,不好的记忆会重新被释放出来,从而影响到孩子对于家庭以及婚姻的看法。

想要降低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那么父母应该是经过友好的协商、负责任地分开这种方式。那么离婚时,父母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孩子受到的伤害呢?

一、向孩子解释说明离婚的原因不是因为他

父母告知孩子离婚时,要给孩子一个原因,比如性格、感情方面等等,一定让孩子了解到父母离婚不是因为他。否则,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是自己做错了事导致父母分开,从而会非常自责,那么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以及厌恶自己的心理。

二、让孩子清楚了解以后生活的安排

离婚后要跟孩子讲清楚和谁一起生活,以及父母怎么分工,例如何时可以见到另一方,长假和节假日怎么过等等。或者尽可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参与讨论,主要让孩子感觉到生活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三、在孩子面前,不要讲述另一方过多的过错

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极力批判自己曾经的另一半,即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这样会让孩子恨上另一方,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孩子会想:“我有这么糟糕的父母,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造成孩子潜意识中的自卑。所以,跟孩子谈论另一方时,不要过多讲述对方的过错。强调作为父亲、母亲,他(她)是非常爱你的。

正确取名 让宝宝也成“福娃”


奥运盛世,更迎来了许多奥运宝宝,奥运宝宝有福气,那么有福气的宝宝可以成为福娃吗?答案是肯定的。怎样给宝宝带来更多的福,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给宝宝起个有福的好名字,下面我们就简单说说宝宝取名--你的宝宝也可以成为福娃。

正确取名让宝宝也成“福娃”

首先,好名字能助人成功

许多人都想给孩子取个好名字。心理研究发现,给孩子取名字的确很重要,好名字往往会影响他人的直觉看法,会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助其成功。

当人们需要快速做出有关他人的决定时,更注意那些名字代表成功和吸引力的人;教师批改作业时,可能会给名字具有吸引力的学生打高分;企业老板可能会选择提拔那些名字代表成功的员工,认为他们更有前途。

为孩子取名字,是父母的第一件大事。有的人算生辰八字、有的人算笔画多少,甚至有人找算命先生。更多人则是依社会重大事件,给孩子取名字。

公安部新近发布的一项检索结果显示,全国名字为“福娃”的有1917人,名字为“奥运”的有3500人,名字为“和谐”的有28730人,名字为“民主”的有6623人,名字为“社保”的有2133人,其他还有“民意”、“民情”、“议政”、“教育”、“责任”、“使命”等两会关键词也都用于人名。专家预计,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会有更多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取名“奥运”、“福娃”。

名字往往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属于理想层面,必须“取法乎上”,才不致“仅得其下”。算命取名字固然有封建迷信之嫌,而随意取名字也不可取。

再者,取名字与财富的关联

姓名与财富真的有关联吗?回答是肯定的。在现代社会,对于有的人来说,事业就是他的生命,甚至重于生命。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干事业这句话的含义千差万别天高地远。对于有的人来说,成功容易,唾手可得,而且成就辉煌,名利双收,不干则已,一干就有飞黄腾达之势;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干事业总是困难重重,拼命劳作,四处奔波,劳而无功,永无顺心如意之感。因为这样,有的人事业心很强,但总不敢轰轰烈烈地干,就是干起来,也总是提心吊胆,前途莫测。实际上,如同人生和命运之凶吉可以预测一样,干事业成功率高低,也同样可以依据五格剖象法理论进行预测。有一个好的八字,加上有利的名字,事业会如日中天。如果目前命运不佳,改一个有利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改变命运不顺的目的。

那么好名字如何取,好名字是拿什么来衡量?再次罗列出几点供你来学习!

一、姓名应恰当地配合本人的生辰八字。取名前应对生辰八字进行推算,找出命运中的喜用神(对命主有利的五行),选取适合的汉字,通过姓名对命运加以补救。

二、姓名应有吉利的数理意义。姓名好坏不在字义,而在数理,因为叫“富贵”的人并不见得就富贵,叫“豪杰”的人并不见得就是豪杰,取名就要做到数理“吉”,至少也应该“半吉”。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天、人、地、外、总五格在81数含义中要尽量避凶趋吉(看81数吉凶);

②人格和外格的数理关系会影响人的性格,性格好坏关系到人的一生是否幸福(看姓名与性格);

③天、地、人三格的配置(即三才配置)对健康和人生是否顺利非常重要,配置不对,功亏一篑(看三才配置与健康);

④人格与地格的关系决定基础运,基础不稳,大事难成(看基础运势相关);

⑤天格与人格的关系决定成功运,配置不当,成功无望(看成功运势相关);

⑥人格与外格数理之间的搭配及相生相克的内存联系,表现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事业兴衰。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看姓名与人际关系相关)。

三、女孩子取名应避开女性孤独运的数理。如21、23、26、28、29、33、39等,以免造成婚姻方面的不幸。如果取一好名,还能减轻先天八字中婚姻方面不良信息的影响。

四、取名要做到“六忌一便于”。六忌:一忌太易重名,二忌不辨性别,三忌谐音不雅,四忌充满稚气,五忌花枝招展,六忌一字多音;一便于:便于书写和认读,避免太生僻的字。

为了尽可能避免重名,我们建议少取两字名,多取三字名,可取四字名。

五、字形要均衡和谐,声调要雅韵动听,寓意要丰富简洁。

以上几点在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数理要吉,其次是对本人的先天八字要有所补益。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按照繁体字的笔画计算五格,因为姓名学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成果。但在使用中完全可以用简化字。

总之,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起到好的名字,成为奥运福娃,让宝宝美好的一生,从好名字开始!

宝宝入园父母也不能闲


快3岁的小宝宝们该去幼儿园上学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则暗自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等。

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在进幼儿园之前,作为父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宝宝在入园之初会有哪些不适应的状况?年轻的爸爸妈妈恐怕正为此思前想后吧。

第一、切勿给孩子消极暗示

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无意中会对孩子这样说:“你再不乖,过两天就送你去幼儿园。”、“这两天让宝宝多玩玩吧,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去了。”殊不知,这样的言语对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在孩子意识中会认为幼儿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入园前就产生抵触情绪。专家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要带孩子熟悉环境,减少焦虑。

幼儿园老师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带着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如果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进行玩耍,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第三,充分信任幼儿园的教育,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孩子刚到幼儿园一定会经历一段适应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园还很开心,可是第二、第三天就哭着闹着不想去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孩子第一天有新鲜感,等到接下来几天“反应过来”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那肯定是要哭闹的。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猜测,而是要相信幼儿园,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的喜欢,这样孩子慢慢也会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的。

战略提示

要学会“狠心”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新生入园宜早接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更怕上幼儿园。

家园共育:宝宝入园会有哪些小门槛呢?


再不舍得,入园这一天还是到了。孩子第一次迈入集体生活,能不能适应,是所有孩子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适应时间的长短,则与我们是否作了充足的准备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事情,我要心理有数。”——刚入园宝宝将会遇到的“挑战”

对孩子入园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心中有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并作好充分的准备。但同时你也要知道,适应新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是孩子成长的一笔可贵的“财富”。

从“小太阳”变成“小星星”。

原来宝宝在家里是“小太阳”,是全家的关注焦点。现在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关心他,但是变成了关注的孩子“之一”。成了“小星星”,这可能会让他沮丧。

看不到妈妈。

分离焦虑会让宝宝产生情绪波动,出现哭闹、黏着妈妈、胆小、沉默、爱发脾气等表现。通常容易出现哭闹的环节是:送园时、吃饭时和午睡时。

在幼儿园吃饭。

宝宝要适应幼儿园的饭菜口味、开饭时间,并且要学着自己独立吃饭。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现象。

作息变化。

如果家庭作息和幼儿园不一致,宝宝调整起来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经常有宝宝在午饭时间没有食欲,因为在家这正是睡觉的时候。

没有好朋友。

他需要学着接近其他的小朋友,学习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比如分享、轮流、等待。慢慢地,也要知道和小朋友争吵或打架了怎么“善后”,怎样继续一同玩耍和相处。

“我发现你真的长大了!”——入园后,和宝宝谈话的内容很重要。

和初入园的宝宝谈些什么、怎么谈?这是两种不同的做法。

做法A

“今天老师给你讲什么故事了?”

“老师又唱新歌了吗?”

“你又认识哪个新朋友了?”

“你和哪个小朋友玩玩具了?”

“我发现你真的长大了,都可以自己吃饭了。”

做法B

“今天哭了吗?”

“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

“吃饱了吗?”

“老师批评你了吗?”

前一种做法给了孩子积极的暗示,让孩子在脑海中经常浮现他这一天在幼儿园愉快生活的一面。后一种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明智的妈妈自然会给宝宝描绘一个“明媚”的幼儿园。

Q:早晨赖床怎么办?

A:赖床,可并不都是宝宝为了不去幼儿园想的“招数”。有必要先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

原因一 没睡醒

如果因为入园打乱了宝宝的作息,宝宝因此没睡够,就需要重新调整作息了。如果已经叫醒了孩子,又不能再让孩子继续睡时,那就要采用一些“温柔”的方法了。

方法一 给孩子一点时间。“那你再睡一会儿吧,等‘大肚子’定时器饿了叫唤的时候就起好吗?”

方法二 利用音乐的魅力。给孩子放一些平时爱听的歌曲,音量适中。让轻松、优美的音乐声唤醒宝宝的“好心情”,然后再要求孩子起床。

原因二 想放假

如果宝宝想给自己放放假,在家休息一下,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下面这些方法:

方法一 用宝宝的“好朋友”激励。如:“你的小兔宝宝早早的就跟妈妈说要去幼儿园了,还说等你醒了让你去幼儿园找它呢!我们快点去找小兔子吧。”

方法二 请宝宝帮忙。如:“妈妈想请宝宝帮妈妈找一找妈妈的牙刷和杯子,妈妈找不到了,你来帮帮妈妈好吗?因为你的眼睛特别棒。”

方法三 礼物分享法。“妈妈给你买了新的小贴画,今天你当小老师发给小朋友,他们一定很喜欢的。”

Q:入园后常尿裤子怎么办?

A:焦虑、不会自己上厕所、不知道或不敢叫老师、玩“疯”了忘了……都可能是宝宝发生“状况”的原因。不妨记住下面的“两要两不要”:

要:用亲切关爱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有大小便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他。尿湿了裤子也没关系,老师会帮他换上的(当然,提前要和老师沟通好)。

要:给宝宝穿着有松紧带的裤子,便于穿脱。要 告诉老师宝宝大便的大致时间和平时如厕的次数,请老师随时提醒宝宝如厕。

不要:因此训斥宝宝。要知道,已经很沮丧的宝宝最不需要的就是“火上浇油”。

不要:宝宝不尿湿裤子了要鼓励,但尽量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表扬,有些敏感的宝宝会因此自尊心“受伤”。

提醒:

低龄宝宝入园5大提醒

昨天还在妈妈的怀抱里,今天就要走进幼儿园的大门了。看着身边的小不点儿,父母们心中难免有一丝丝的忧虑与不安。为了让低龄宝宝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里有几点建议送给年轻的爸爸妈妈。

1. 多给宝宝带几件换洗的衣裤。宝宝的年龄较小,来到新环境很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尿裤子。多准备几件衣服,老师会悄悄地帮助宝宝换上舒适干爽的衣服。

2. 多给宝宝喝白开水。宝宝刚入园时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上火,更应该清淡饮食,多吃水果,多喝白开水。

3. 入睡前避免宝宝进食过多或剧烈运动。可以讲讲故事,和宝宝聊聊天,以保证他能够安静自然入睡。另外,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能够使宝宝在起床的时候神清气爽,高高兴兴地开始新的一天。

4. 保持和老师之间密切地交流。将宝宝的兴趣爱好和饮食习惯尽可能详细地告诉老师,也要将你的担心与忧虑告诉老师。

5. 最重要的一点是,放松心情,悄悄地把你的不安藏起来。别忘了,大人焦虑的情绪可能会传染给孩子,不要让宝宝以为上幼儿园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新生宝宝天生就拥有很多能力,看、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和模仿等等,这就使宝宝生后具有了与父母交流的可能。尽管他们暂时不会说话,可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从而忽视与初生宝宝的交流。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每天与宝宝交流半小时,对宝宝日后的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常用的交流方式

在觉醒状态下与宝宝眼对眼的注视是互相交往的开始。

当新生儿看到母亲亲切的面孔时,他的眼睛不再东张西望,不再发呆或昏昏欲睡,他会极力张大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妈妈脸上。当妈妈抱起新生宝宝面对面注视时,妈妈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和宝宝在注视中亲切地交流,你可以和宝宝这样说话:“宝宝看到妈妈了吗?”、“宝宝笑一笑”……,这时宝宝可能会像很懂事地凝视着你,听妈妈喃喃说话。他们有时会闻到奶香,寻找奶头获得食物,有时还会张开小嘴露出短暂微笑。因为经过了胎内十个月的交往,宝宝知道妈妈是自己最可亲的对象。

在与宝宝眼对眼注视时,最佳距离为20~30㎝。妈妈还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自己的面部,让宝宝的头和眼球随你而转动。这个动作虽然不难,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锻炼宝宝的敏感性,通过经常的训练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和感觉发展。

不失时机地与宝宝交谈,传递亲人的声音。

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吃奶了”、“宝宝乖”“我们现在开始洗澡咯”……,以此传递母亲的声音,增进母子间的交流。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们天生就具有听觉能力,宝宝能感知到妈妈的语言。有的宝宝在生后感受到胎内曾听到的声音时,就会改变吸吮的速度,所以宝宝生后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种机会给宝宝以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在每日的照料中,喂奶、换尿布、擦脸、洗澡……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很好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妈妈要抓住这些情境,把你的爱意通过语言传递给你的小宝贝。

肌肤相亲,温柔抚触是一种爱的交流。

哺乳时尽量与宝宝肌肤相亲,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怀抱是他最安全的场所。他会安静地满足这种依恋,并形成早期记忆。吃母乳的婴儿,只要妈妈每次用固定的姿势抱他,宝宝就会主动寻找乳头。爸爸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小手,传递爱意的同时还能让宝宝感受到皮肤的触觉,还能有利于他们的抓握反射,提高宝宝的灵敏度。这对今后宝宝的经验积累,心理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用丰富的表情刺激,让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出生后,对人脸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如果爸爸妈妈的脸在宝宝适宜的视线范围内出现,小家伙会饶有兴趣地注视。而且宝宝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如果这时爸爸妈妈对着他微笑,宝宝也会露出浅浅的微笑来呼应你哦,可能他们的微笑不太明显,只是嘴角稍微抽动了一下,但是这是他们在和爸妈交流呢。如果朝宝宝做眨眼睛、吐舌头之类的动作,宝宝们也会尽自己的所能来模仿呢。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宝宝的模仿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宝宝更会通过模仿这一能力,学会更多的东西。

宝宝的交流需要

哭是宝宝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形式。

宝宝另一个与父母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哭。新生宝宝常常爱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生病的宝宝哭声可以无力、高、尖、沙哑……,而且宝宝的哭有很多原因,譬如:饥饿、尿湿,不舒服等等,还有在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就会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分辨出不同哭声所代表的不同要求。有人认为新生宝宝要避免多抱,而应当让他尽量躺在小床上,否则易养成要抱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有时宝宝的哭是想主动和爸、妈亲热一下,想让爸爸妈妈抱一下,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拒绝孩子。正确的做法应当把宝宝抱起来,给宝宝以安慰,并与之交流。有研究发现:抱起生后2~3天的新生儿,80%以上的宝宝会趋安静,宝宝会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辨别不同的人物、语言,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的表情,使之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宝宝的发育。

爸爸的交流很重要

新生儿的成长需要爸爸的参与。

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千万不要忽视爸爸的作用。爸爸和宝宝的交往风格常常不同于妈妈,妈妈可能更多地会使用语言,温柔的抚触和宝宝进行交流,爸爸则更爱在嬉玩中与宝宝交流。爸爸的拥抱能使宝宝感受到爸爸有力的臂膀是他安全的港湾;爸爸用带有胡渣的脸轻轻地亲亲宝宝,会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爸爸的幽默风趣通常能赢得欢笑。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一下,通过接触照顾宝宝,爸爸才会真正感受到宝宝和自己的亲密程度,宝宝与自己是联系在一起的,惊人的感情共鸣会渗透在父子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与宝宝进行交流的方式,这些交流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对父母、婴儿都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新生婴儿行为、感情的发育发展需要父母共同来关怀和诱导,所以不管是准爸爸妈妈还是新手爸爸妈妈,都要学会用心养育自己的宝宝,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宝。

给宝宝取小名也讲究方法


小名不仅在中国人中间很盛行,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有给孩子起小名的习惯。如荷兰人和捷克人,他们在家庭同辈成员之间以及亲友同学之间使用小名很普遍。大名鼎鼎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小名叫“荷兰仔”,缘由是里根小时候头上留着荷兰式的短发,他父亲便给他起了这个有趣的小名。当然,欧美各国的人还有昵称(爱称),而且一个人可以有几个昵称,这与我国小名不同,在我国,一般每个人只有一个小名。

给宝宝取小名也讲究方法

小名为什么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呢?主要是因为它叫起来既简单、顺口,又亲切、悦耳。大名比较庄重正规,要考虑每个字的音、形、义,而小名可以顺手拈来,不拘一格,具有随意性,显得风趣、活泼、自然,只要父母喜欢,随便叫什么都行。在现代,我国小名中加“阿”、“小”、“大”和“子”的较多,如阿娟、阿根、阿莲、小兰、小刚、小顺儿、大勇、大乖、英子、牛子等,但更多的还是使用双声叠韵的方法起小名,如楠楠、婷婷、明明、圆圆、毛毛、’飞飞、佳佳、珊珊、丹丹等。在北方,为了表达父母对婴儿的喜爱、轻松、亲切的情感。往往把小名“儿化”,如小草、小川变为“小草儿”、“小川儿”。“儿化”时末尾一个字音要又轻又短,这时其清晰区域是韵腹,韵属模糊。一般来说,在叫“儿化”小名时,只要有那么个卷舌色彩就可以达到表达情意的目的了。

小名,从铁蛋、石头、柱子等一类充满盛情且结结实实的小名,我们不难窥见出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和期望。但过去起小名,讲究字音字义的人少,尤其是在农村,不少家长对孩子叫什么小名毫不在乎,在北方农村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诸如小臭子、大臊子等小名。起得好听一些的,也多是按孩子的出生次序命名,如小二、小三、小五、小六等。

现在,使用这类小名的孩子大大减少,尤其在城镇地区,已很少见到,多数家长都选择了字义好,发音洪亮的字为孩子起小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孩子出生时间、地点、特征起名。以出生时间起名:如晨晨、亮亮、小霞等。以出生地起名:如津津、宁宁等。又如足球名将容志行因为是在一次航海的旅途中出生的,父母给他起小名叫“海生”。以季节起名:如春儿、小秋儿、冬冬、小雪、腊梅等。又如散文作家刘吟是下雪天生的,家里人就叫她“雪人”。以生肖起名:如小虎、大龙、小牛儿等。以体貌特征起名:如胖胖、小白子、乐乐等等。

2.期望式。通过给孩子起小名,寄托父母对下一代的期望和祝愿。例如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的胡风小名叫谷儿,这个小名是母亲给他起的,期望他像谷子一样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世上拼搏生存。希望孩子健康美丽的小名有:婷婷、媛媛、丽丽、沛沛、佳佳等。希望孩子上进成才的小名有峥峥、大伟、大成、小杰等。

3.联想式起名法。以小孩出生时家长的境况、心情为孩子起小名,如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给女儿起小名叫“南南”,原因是南南出生的时候,姜昆正在云南边境作慰问解放军的演出,所以起了这个小名。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姓名备忘录”征文中有这样一篇来稿:一位军人妻子临产时妊娠中毒,丈夫远在前线,孩子出世后一直由婴儿室的医护人员昼夜喂养,医务人员不仅像亲人般地照顾孩子,还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小名,叫“两地儿”,这个小名就这样一直叫了下来。

4.随意性起名法。不考虑孩子出生时的各种因素,只考虑找一个顺嘴、亲切、动听的小名即可,这种小名是非常多的,如小红、小荣、丫丫、豆豆、月月、晶晶、斌斌等。

5.以父母喜爱的小动物或植物为孩子起小名。如小鹿、燕燕、大鹏、杜鹃、猫猫、鸽子、菊花、荷花、桂花、小蕊等。

6。随大名而来的小名。过去一般是先给孩子起个小名,等孩子六七岁后再给孩子取“学名”,这个学名就是相伴终生的大名了。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改变,促进这种转变的大概是户籍制度及生活节奏加快的原因,不少家长希望一次给孩子起名成功,一般是大名起好后再考虑小名,或大名小名同时考虑,这样,随大名来起小名就成了一种重要的形式。如叫李天桥的孩子小名为娇娇,齐海亮小名叫亮亮,李艳萍的小名叫萍萍,王伟翔的小名叫小翔。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起小名也有日益明显的“国际化”倾向,有的人用英语给小孩子起小名叫morning(英语“早晨”,读音猫宁)。据了解还有叫Lily的(英语“百合花”,音丽丽)。述两个英语小名叫起来也是亲切顺口的,可以算作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吧。

走进内向宝宝的心理世界


雯雯的妈妈经常担忧,雯雯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独处,除了和爸爸妈妈说上为数不多的几句话外,一天中基本上是很沉默的。见到陌生人就别提了,根本不愿意开口,怎么劝说也没效果,她还是三缄其口。雯雯的性格是不是太内向了?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啊?

生活中,当孩子表现出不爱说话或胆怯时,爸妈和老师习惯说“这个孩子挺内向”。是否不爱说话就是内向?胆怯就是内向?内向的孩子究竟会如何表现呢?

内向宝宝的表现:

●兴趣与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

●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愿与他人随便接触

●对一般人显得冷漠

●待人含蓄拘谨

●反应迟缓,敏感多思

●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

●喜好幻想

●不善交往

●情绪活动比较稳定

●喜欢有秩序的生活

可见,内向宝宝的表现很多种,不能仅用不爱说话或是胆怯去定性。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宝宝的内向呢?原因同样很多维。

1、家庭背景和教养方式

家庭背景和教养方式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如果爸爸妈妈是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便深信假如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喜欢顺从、依赖、乖乖听话的孩子。爸妈也不鼓励宝宝去结交朋友,孩子的生活圈子只限于父母及家人。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知之甚少,社会交往使他们感到局促不安,并力图回避。

2、环境的改变

周围环境一旦改变,宝宝需要对自己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外向的宝宝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环境中表现得自由自在。而内向的宝宝对新环境适应得慢一些,他们往往表现出胆怯、活动性差等等。如果宝宝周围熟悉的环境突然改变,他们很可能会变得少言寡语,表现出内向的特性来。

3、自我意识敏感

由于宝宝自我意识敏感,会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如有的爸妈要求孩子与他人接触时,表现得大方得体、自然有礼貌,然而由于孩子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陌生人,因而感到紧张、怯生,产生回避和退缩的行为。孩子的表现如果遭到父母的责备,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到自己的个人世界。

4、不自信

一个不自信的宝宝往往表现为活动性差,即行为、语言退缩,具体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众心理强等等。由于不自信,宝宝的性格往往倾向于内向。

那么,怎样正确对待与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作为爸妈,应当尽可能激发起自己的热情,用热情感染孩子,给内向的宝宝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1、了解内向与外向各有优缺点

外向和内向宝宝的表现各不相同,也各有优缺点:外向型的宝宝性格爽朗,遇事不怯场,反应较快;但他们往往缺乏计划性和坚持性,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内向型的宝宝遇事沉着、善于思考;但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爸爸妈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宝宝的优缺点,发挥其长处,克服其不足,宝宝的内向性格并不是完全的弱势。

2、增强宝宝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它有时甚至被定义为智力的核心。对宝宝来说,环境适应能力常与爸妈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过度的保护使宝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放手让宝宝与他人交往,让宝宝在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让他们从中获得交往的经验,这对他们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3、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质

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质是培养健康个性的关键。自尊自信的人往往情绪积极、乐观,反之,则消极、悲观。自尊自信能使孩子获得快乐,当宝宝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有胜任感又为其它人所接纳时,他一定会很快乐,这种快乐才是源自内部、发自内心的。

4、不要苛求和轻易责备内向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关注、谅解和尊重,苛求、责备、批评和惩罚等都会使孩子更加内向。爸妈应当使用积极的暗示和肯定的言语,学会赏识他们,爸妈的赏识是宝宝积极的动力。

5、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

生活中爸爸妈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对内向的宝宝尤其要如此。如对孩子说出:“对不起,我把事情弄糟了”,使他感到爸妈就像朋友一样;和小宝宝讲话,最好能蹲下来,让他和你处于同一高度,使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且能和他用同样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这样,亲子之间就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6、与孩子独处

爸妈每天尽可能抽出一段属于你和孩子独处的时间,和孩子亲切地交流,倾听孩子的语言。适时用身体语言,如拥抱孩子,亲吻孩子表达你的爱与信赖。这能给内向的宝宝很多安全感。

特别注意:

宝宝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时间表”

每个孩子有着自己发展的特定的“时间表”。像人的身高一样,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长得很快,到了一定年龄却开始缓慢增长;而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太长个儿”,到了一定年龄却“突飞猛长”。宝宝的心理发展也是如此,爸妈和老师会惊讶地发现,忽然有一天内向的孩子变得爱说话了,甚至滔滔不绝;还有一些孩子变得胆子大了,与以前判若两人,可这些孩子恰恰是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因此,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我们不宜给他们过早下定论,把孩子定性成“内向性格”,老师和家长应理解和懂得给孩子留有发展的余地和空间,这对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宝宝病愈后当心“心理病”


妞妞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小朋友。前段时间,因为患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又在家里休息了两个月,当她再次跨进幼儿园大门时,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坐在教室一角,动不动就眼泪汪汪。老师觉得很奇怪:怎么得了一场病,这孩子的性格都变了?其实,这种性格的改变反映了孩子心理上的缺陷。患病,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身体康复后,性格改变较为常见。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患病以后又患“心病”呢?

1.家长应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解释生病的缘由,告诉他到医院看病、治疗的重要性,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渐渐适应陌生的环境。孩子患病后,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扰乱,精神、体力均受到影响。对他们多些关心、照顾是必要的,但也不能一味迁就。

2.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对于病程长,需要久治、久养的孩子,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好起居生活,避免养成懒散习惯。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不过,应避免因过分贪玩而疲劳。

3.尽可能让孩子生活自理。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疾病恢复情况,要求他达到同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于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保持乐观情绪、缩小与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非常必要。

4.调剂好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生病后活动空间减少,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创造条件,使他有适当的游戏、学习活动。

孩子性格的可塑性极强,如果孩子病愈后出现妞妞那样的性格改变,在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同时,恢复正常教育,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纠正。所以,当孩子病后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只要处理得当,孩子的性格大多可以恢复正常。

细节对宝宝心理影响重大


父母和家庭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里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宝宝。对于父母而言,有的能够避免的细节如果能克服,对于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无疑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对于小宝宝而言,对声音是很敏感的,能从妈妈说话的幅度和语气判断妈妈的情绪,这一点,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妈妈就注意到了。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妈妈说宝宝尿湿了,宝宝就开始撅着小嘴,妈妈连忙说不是批评宝宝,只是妈妈在告诉外婆,结果宝宝很快就很平静了。还和外婆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以后也做过验证,应该说,宝宝从妈妈说话的口型和语气是能判断大人的情绪的。所以,妈妈也就慢慢的开始注意说话的频率和语气了,经常提醒自己对宝宝说话和有宝宝在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尽量平和一些,和宝宝说话尽量充满爱意,通过声音传达给宝宝妈妈的关爱。

但是,因为爸爸妈妈的习惯和心情,有时候很多该注意的地方可能也被忽略了,特别是在一些突发的情景下,也就情不自禁的或者顾不到那么多了,而这种时候,宝宝往往就要受一些影响了。如昨天中午宝宝嗯嗯了,妈妈叫爸爸拿纸,爸爸却睡着了,叫了很久也可能声音大一点,宝宝可能就觉得妈妈是不是对他有意见了开始哭,而妈妈安慰一下就好了。宝宝现在能明白一些事的。这个时候,大人一些话的表达就得委婉一些,或者不当着宝宝的面说。大人说话还得看看宝宝的时间和场合,同时采取比较适宜的方式。

除了语言,大人的行为对宝宝也会有潜在的影响,所谓言行示范,很多时候甚至连大人根本就没有意识的时候可能宝宝就学会了一些动作,特别是在宝宝对模仿比较敏感的时候,大人更是要注意。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由很多细节组成的,父母的言行和心境是构成家庭氛围的重要内容,除了让宝宝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感受民主、和谐与快乐、真情,爸爸妈妈对宝宝的言行也要逐步的开始引导和示范,以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家园共育《宝宝也会有“爱钱”心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蚕宝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