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及教案推荐

04-15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能帮助教师应对教学中的异常情况,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根据您的要求,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内容:社会活动及教案,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社会活动及教案【篇1】

教学内容:

Only One Earth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由来以及近几年的主题;

2、展示制作的关于世界环境主题的幻灯片;

3、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简单明了的介绍世界环境日的由来,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正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由感而发,结合自己之前收集整理的、制作形成的幻灯片阐述对于环境保护的不同看法和建议,达到认识层面的教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观念。教学重点:

1、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2、开展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3、增强环境保护的观念

教学难点:

1、环境保护措施交流

2、环境保护意识深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教学:

世界环境日

关于地球的探讨层出不穷,今天我们的角度与众不同,Only One Earth,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社会活动及教案【篇2】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春暖花开的季节,鸟儿又开始活跃在我们的视野里,孩子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常常问我:“老师,这是什么鸟,它爱吃什么?它飞的快吗?”因此,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我们都知道:鸟是害虫的天敌。近些年,由于环境遭到破坏,人们的乱捕乱杀,我们周围的鸟越来越少,至使森林和粮食遭受严重的虫害。因此,保护鸟类,珍爱害虫的天敌,成为我们当务之急。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习性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这里,我设计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鸟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从情感态度,能力,认知等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体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信鸽、啄木鸟、猫头鹰的外形特征、习性和本领,初步了解鸟和人类的关系。

(2)、通过幼儿想保护小鸟的各种办法,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3)、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有爱护、关心鸟类的意识和行为。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难点为寻找保护鸟类的办法。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发动幼儿和家长搜集关于鸟的资料和图片,了解关于鸟的知识。2.物质准备:课件—群鸟飞舞、唱歌,啄木鸟、信鸽、猫头鹰几种鸟的活动习性和本领的动画、小鸟受伤图、环境破坏对小鸟的伤害。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经验让幼儿观察探索,让幼儿通过五官的感受来发现,探索事物的现象,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幼儿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不同的鸟类图片,使幼儿与图片互动,获得了鸟类的知识。

3,启发引导法:幼儿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运用适当语言,帮助幼儿来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发展。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幼儿对小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5、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中学有所获。

6、交流讨论法:交流讨论中,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7、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讨论谈话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下,了解相关知识。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为了加深幼儿对鸟儿的关爱,我讲述了真实感人的故事,播放了群鸟飞舞图。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办法组织活动程序,具体流程为:

激发兴趣,相互交流——情感体验——讨论实践——分享快乐,情绪升华——反馈延伸。

激发兴趣,相互交流: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就直入主题让幼儿交流自己收集的鸟类的资料,激起幼儿的兴趣;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在第二个环节观看课件,让幼儿重点了解信鸽、啄木鸟、猫头鹰的主要特征、习性和本领,增长了对鸟类知识的掌握,目标(1)在这里自然完成。

情感体验:

接下来,利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小鸟和它的妈妈》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指导语:老师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听一听,故事说了什么?教师生动的讲述,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听后,提出:小鸟为什么被关起来?它的妈妈做了什么?小鸟喜欢笼子吗?为什么?小鸟问什么受伤?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检查幼儿倾听情况,又让幼儿更好地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说出来。目标(2)在这里完成。

讨论实践:

从小鸟为什么受伤引出: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寻找保护鸟的方法,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首先看课件,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通过提问:小鸟受到了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来激发思考,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最后再看课件,了解更多保护鸟类的知识,激发环保意识。目的(3)在这里完成。

分享快乐,情绪升华:

在群鸟飞舞的画面引领下,师生的模仿鸟儿自由飞翔将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反馈延伸:

为了让幼儿学有所用,我让他们争当小鸟的朋友,向更多的人介绍鸟类知识,进行环保宣传。这次的活动后,肯定还有一些值得关注和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将根据需要开展相关活动,同时提供各种鸟类的图片,图书,vcd等材料,让幼儿继续丰富相关的经验,激发幼儿的爱鸟之情。

社会活动及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很多家长在与我们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常常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就餐时,喜欢用勺,不喜欢用筷子,或不会用筷子,而科学证明,长期使用筷子会对幼儿小手肌肉的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大脑相应功能区的完善和发展,家长很希望老师能说服孩子多用筷子,因为孩子们最听老师的话。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乐趣,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

活动目标

1、 在摸、看、玩的过程中了解筷子的特点。

2、 能正确运用筷子做分类游戏。

3、 乐于用拼摆敲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电脑、自制课件、各种筷子、分类游戏材料。

经验准备:初步会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主题。

师: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大家猜猜是什么。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猜一样日常生活用品)

幼:筷子。

师:是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筷子,(出示筷子)它可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发明,那时的人们用竹子削成这样的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开始人们称它为“箸”,后来又叫筷子,别小看这一双细细的筷子,无论面条,米饭,青菜,肉食,甚至小豆粒,吃任何东西都难不倒它,它既可以这样夹菜,也可以当叉子,又方便又卫生,后来中国人就习惯了用筷子吃东西,并且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它可是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离不了的好伙伴。你们说,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亲身感知、比较各种筷子的外形特点。

请小朋友找一找筷子有什么不一样?(每桌出示一筐筷子)请幼儿观看后,提问:筷子有什么不一样?(两根一样长,花纹对称、一头粗一头细、有粗的,有细的、有儿童筷、有花边筷、有长短不一样、有整根装饰、有半根装饰的、有各种颜色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总结出:

(1)颜色不同(2)长短不同(3)粗细不同

(4)图案不同(5)材质不同

3、给筷子配对。

“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用筷子做一件什么事情呢?”

“一只筷子能不能夹起食物呢?”

“我们来为筷子宝宝找到与它一模一样的小伙伴,配成一对好吗?”

4、简要复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手握中间对对齐,再用中指来帮忙,张开嘴巴夹夹紧,啊呜啊呜全吃光。”

师:先将筷子象老师这样拿在手上,细的一头向下,粗的一头向上,且两只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夹住,将中指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我们的筷子就能够自由的开合,夹取东西了。现在。让我们互相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幼儿间相互交流,检查,老师则巡回指导,并帮助那些还不能正确持筷的幼儿掌握要领。)

5、筷子做游戏。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筷子有关的各种游戏活动。

(1)筷子本领强——用筷子夹得方法,给玩具分类。

(2)筷子变变变——用筷子进行拼搭模仿,如兔耳朵、小对号等等。

师:还有谁能想出我们神奇的筷子还可以做些什么?

(3)筷子来唱歌——用筷子敲击节奏。

6、出示课件,欣赏各种各样漂亮的筷子。

7、活动延伸:设计筷子图案

现在我们也来当小小设计师,帮忙装饰一下这里的一批筷子,给它们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开始部分以谜语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通过实物动手操作,引发幼儿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每位幼儿生动活泼,在玩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体验游戏的快乐。幼儿主动参与并探索筷子的变化,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最后,让幼儿设计筷子,使幼儿充分体验创造的快乐。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社会活动及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应充满信心,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2.体验自己解决困难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童话故事(附后)的电脑课件。

2.立体环境:一棵大树、树洞、树桩(小树杆内有水)、草地、小河、平衡木。

3.材料:小石子、水箱(池塘)、铁钩、救生圈、磁铁、透明胶、树叶、塑料瓶子、竹棒、绳子、船、浮板、地板胶。

4.头饰:小熊、小猴、小鹿、小羊、啄木鸟各三个。

三、活动过程

1.借助童话故事,把幼儿引入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

(1)在茂密的树木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你猜,都有些什么动物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2)有一天,小动物在树木里玩,你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3)结合电脑课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童话故事,然后提问:树木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

(l)激发幼儿解决困难的信心。如果你们遇到了像小动物那样的困难,你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它吗?请你们帮助小动物,你愿意帮助谁?

(2)幼儿分组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把幼儿带到预先设计的“树林”环境中。第一组:羽毛球被挂在了树上,小羊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下来呢?第二组:小球滚进了树洞,小猴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出来呢?第三组:小熊的裤子给刮破了,如果你是小熊,怎么办呢?第四组:啄木鸟喝不了这半杯水,你们有什么方法喝到水呢?第五组:小鹿的钉子全撒在这了,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把钉子很快地捡起?

(3)幼儿实践活动,尝试解决困难。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使用各种方法。师:我听到小动物们说出了许多方法,现在请你们按照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尝试一下,想一想哪种方法更好?

(4)个别发言,鼓励幼儿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验成功乐趣。你刚才解决了什么困难?使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哪一种方法好?困难解决后,心情是怎样的?

3.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许多困难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出解决方法。你在家里、幼儿园、路上或其他地方遇到过什么困难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让幼儿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你试过在妈妈病时,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吗?如果发生了,你怎么办?你曾试过与妈妈走散吗?如果发生了,你怎办?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你不认识的叔叔走来说带你去找妈妈,你会怎么做?

4.游戏:“寻宝”。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过河寻找老师送给的礼物,体验成功的喜悦。

社会活动及教案【篇5】

社会活动《常用的标志》说课稿

大九班 俞晶

一、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也对这些标志产生兴趣及好奇,这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我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等制作用品等。

3、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 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4、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第一环节:带领幼儿观看标志牌,“请小朋友看看标志牌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

一: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也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二: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级标志、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以想我们幼儿园需要挂上什么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此也增强了。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并结束活动。

2010年11月

社会活动及教案【篇6】

教程简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系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从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看出,在我们周围经常有破坏环境的现象,但幼儿对于这种环保意识还有些薄弱。本次活动我利用绘本教学,让幼儿直观感受并思考地球如果被破坏了,我们将面临怎样的问题,引发幼儿大胆思考并鼓励幼儿大胆陈述,通过看、说、想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环保理念。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对于环保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环保理念,同时正值秋收时节,农村在大力宣传禁止焚烧秸秆,正好借用此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于是我选择了这本绘本故设计了这节课,希望能够再次加深孩子环保的知识,爱生活、爱地球。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2.根据画面进行大胆猜测,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m.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3.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地球仪

2.物质准备:地球仪、PPT、音乐、自制屏风(根据绘本内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内容。

2.教师: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拿叉子吃地球)哎呀,小朋友把地球当成食物吃掉了!没有了地球,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二、穿越时空,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教师化身导游带领幼儿一起去各时空旅游

教师:今天老师就来当一次导游,带你们去世界的各个地方走一遍,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

2.背景音乐渲染,带领孩子走进屏风,感受不同地方。

教师:我们来到哪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这里被吃掉,它们将会怎么办?

3.带幼儿去不同地方旅游,切身感受图片的内容,引导幼儿思考。

(1)来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什么?(砍掉了最后一棵树,捕完河里最后一条鱼、浪费最后一滴水。)

(2)如果这些事情都是真的,我们怎么办呢?

(3)地球会灭亡吗?地球灭亡了,那我们住哪儿呢?

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每一样东西对我们都是重要的,如果真的不保护环境与动植物,地球总有一天会被我们吃掉的。

三、自主阅读,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如果不想地球被吃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地球)怎样做才是保护地球呢?(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

2.现在在我们的周围就在大力宣传焚烧秸秆,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小结: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从我们的身边开始做起,让我们成为地球的守护者。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自己所说的保护地球的好方法画出来制作成一本图书,并请幼儿给图书取个好听的书名。

社会活动及教案【篇7】

活动目标

(一)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表情、动作等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二)体会祖孙间的浓浓亲情。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初步学唱歌曲。

难点:能用适宜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2册第22-23页。

2.挂图(《亲亲外婆桥》)

3.音乐CD(歌曲《摇到外婆桥》)。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外婆

1.外婆就是妈妈的妈妈。有的地方叫姥姥,有的地方叫婆婆。你的外婆住在哪里?

(1)你去看过外婆吗?是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外婆家的?

(2)有一个小朋友,他也要到外婆家去,他是怎么去的?外婆又是怎样疼爱他的?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

(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倾听歌曲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摇到外婆桥》,你以前听过吗?谁唱的?什么时候唱的?(教师出示挂图,播放音乐CD。)

2.理解歌词

(1)这个小朋友是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外婆家的?

(2)你坐过小船吗?请你用动作表示小船摇啊摇的样子。(请幼儿做摇船的模样,教师带幼儿一起轻轻哼唱“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3)看见了外婆,你觉得小朋友会说什么?外婆听了之后心情是怎样的?她是怎么夸小朋友的?用什么来奖励小朋友?(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

3.再次欣赏歌曲

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小时候你听过这首歌曲吗?(外婆哄我睡觉时会轻轻哼唱。)

4.跟着音乐伴奏,轻轻哼唱

(1)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你觉得演唱这首歌曲时,可以用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身体有节奏地摇晃,微笑着轻轻哼唱。)

(2)我们分成两组来合唱吧!(一组演唱,另一组唱“啊”来伴唱。)除了唱“啊”还可以唱什么来伴唱?(唱“啦”等。)我们交换一下再来唱一唱!

(三)分享自己与外婆的故事

1.你的外婆(外公或爷爷奶奶)喜欢你吗?请你说说他们是怎么疼爱你的。

2.你喜欢自己的外婆(外公或爷爷奶奶)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社会活动及教案【篇8】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

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一)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二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

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三)过程分析:

1、总述: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2、分述:

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请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各选择一类标志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谈。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并借助于孩子社会见识资源及能力发展差异来实施“生生互动”型学习。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间,我一是随机地结合幼儿交流进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当心火灾(应怎么办?)、当心触电标志(应该怎么做?)、必须戴安全帽(在哪儿见过?)、必须戴防护手套(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图景在幼儿脑海中的再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安全标志。二是引导幼儿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图案、符号、形状等,学习并记忆一类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一类标志的概念如:这类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都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叫做指令标志。这些黄色的、黑色三角形边框,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这一类警告人们的标志叫警告标志。这类红色圆环、中间有一斜杠,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那这一类禁止的标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三是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

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第一及第二个活动目标,我认为应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体现如何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为此我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社会活动及教案推荐》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社会活动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