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工作中必备的准备材料,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只有在前期充分的设计工作下,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也使得很多老师都担心自己写不好教案课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别挑选了一些与“乘法运算律教案”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三、说学情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卡片纸
2、教学流程
1、巧设疑问,自主整理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2、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本练习:
教师给出三个数8、40、1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分别编三道式题,在四人小组内说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
乘法交换律编题为8×40×125=8×125×40
乘法结合律编题为40×125×8=40×(125×8)
乘法分配律编题为(8+40)×125=8×125+40×125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
2)引申练习:
将40和8合在一起,怎样计算简便?
用乘法分配律:48× 125=(40+8)×125 =40×125+8×125=5000+1000
=6000
用乘法结合律:48× 125=6×8×125=6×(8×125)=6× 1000 =6000
题目相同,结果相同,但应用的运算定律不相同,因此审题很重要,所选方法一定要合理简便。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44×25 808×125
你们能再出一题用两种方法做的题目吗?
3)拓展练习:
课上到这时,同学们兴致很高,教师又灵活出了一些含有“一组半”、“两组半”的适合用乘法分配律的题目供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留给学生创新机会,题目如下:
①27×99+27
②45×55+45×47-45×2
③125×(8+40)×25
3、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1)小明做数学题时很粗心,把25×(+4)错算成了25× +4请你帮忙算一算,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2)判断题:
(a)(32-17)×35=32×35-32×17()
(b)58×91+91×25=58+25×91()
(c)8×(125×9)=8×125×8×9()
(d)125×(8+4)×25=125×8+25×4()
3)简便计算:
999×27+333×19
38×48+96
1999+999×999
先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4、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
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研究、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学生口算练习。
2、谈话: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乘法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吗?
二、猜测、探索
1、大胆猜测。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
2、学习乘法交换律。
(1)情景导入题意。
你们喜欢踢毽子吗?看,(出示例题图)这些同学在开展踢毽子比赛呢!
教师: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编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2)计算推导过程。
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53=35
让学生猜测这种运算律的名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
(3)填空促进体验。
156=6()()46=()54
□0=()()a8=()a
3、学习乘法结合律。
(1)教师出示例题:
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2)学生独立列式,并说出解题思路。
第一种思路:
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再算出6个年级一共多少人。
(235)6
第二种思路:先算出全校有多少班级,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23(56)
由此得出:(235)6=23(56)
请学生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3)小组学习。
①独立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
②组内交流等式,仔细观察,互相说说发现的规律。
③一起给这个规律取名。
④讨论并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等式。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说出做得快的诀窍。
4、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指名板演。
集体讲评。重点讨论第2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计算,再比较。
讨论:每组中哪一道算是计算比较简便,它们有什么特点?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第6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后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的基础上,并经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铺垫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学生通过前两课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这一新旧知识迁移的生长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也比较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些教学情境,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由感知感觉感受的内化过程向表述表现表达的外化过程进行转换,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
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
减法性质、除法性质
教学目标:●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a+(b-c)
abc=a(bc)
abc=a(bc)
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
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
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
□(257)=350〇(□〇□)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901-(109+91)
113-36-64=133-(36+64)
3456-(481+519)=3456-481-519
3514=35027
3000425=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5)8133
(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4、P47/6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1)1035-497-203a+b+c=a+(b-c)
1035-497-2351035-203-497abc=a(bc)
(2)1035-(497+235)(2)1035-(497+203)
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
┆(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
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abc=a(bc)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8075=3750+2250
=6000(只)=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六的第6-13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并说明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a+ba(bc)
(a+b+c)b+a
(ab)ca+(b+c)
abacc+bc
(a+b)cba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在黑板上连线,并说明符合哪个运算定律。
教师: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做练习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1、核对第6题时,学生说出一种算法后,再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教师把学生所说的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请几个学生发言。
3、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六的第11题和第13题。
(1)第11题,做题时要让学生特别明确口里填的是同一个数后,提问:
等号左面的式子还能等于什么?根据是什么?教师板书:3口十2口=(3+2)口。
想一想,5乘以什么数的积仍是这个数呢?
(2)第13题,是两个数的差同乘以一个数的规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依照乘法分配律类推,再提问:
等号左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
等号右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
教师: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起来,就表示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结果不变。
你能不能再用两个其它的例子说明一下这个规律?
四、作业
练习六的第9、10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61-6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题。
2、教材的编排情况及地位。
乘法的这两个运算定律,跟学生前面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等式,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并在小组里交流,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乘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在以后学习中也要经常用到。因此,这些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规律性知识进行探讨,自觉应用中,并在应用加以巩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倡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对这两种运算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创设情境、动手操作、玩游戏活动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探索、合作、交流、参与讨论,使学生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既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成为学习数学的小主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说学情
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在之前几个年级里,通过对四则运算学习和前几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学习,对乘法运算律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在合作探索运算过程及掌握运算律时,我提倡联系加法运算律的推导方法进行学习,这一点会大大地减少学生推导乘法运算律的难度,为学生探索知识过程提供了一个构建知识的桥梁。
四、说教法
成功的数学教学策略应该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教本课时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环节时,我通过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情景,找出生活中常见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是联系的,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法:在推导乘法交换律环节时,我让学生用小石子或火柴,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游戏法:在巩固知识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设计了游戏教学法,找朋友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五、说学法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感悟知识的形成。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问题。
(1)要求学生上台排队:5人一组,组成4组。(提问:共有多少人?有几种列式?)
(2)(教师口头表达)学校买来15箱课外书,每箱有25本,每本4元,用了多少钱?看谁算得最快。
(这样创设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既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导入学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做好铺垫。)
观察插图,说说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要求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感性上掌握乘法交换律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插图,弄清题意。
2、合作、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1)指名说出列式:35=(5)(3)
(2)观察、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都是两个数相乘积相同;不同点是两个因数位置交换了。
2)分析,发现规律。
(1)摆一摆,写一写类似的等式。
发动学习动手实践、操作,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火柴,同桌合作学习,摆放要用乘法算的火柴,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2)学生自由汇报摆放好后所列的等式。
(3)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条规律就是乘法交换律。
(经过活动,既突破了重点、难点,掌握了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实现了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
3)归纳知识: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乘法交换律。
这一点要求在认识加法运算律时,学生已掌握用+=+,甲数+乙数=乙数+甲数,学生会联系加法运算律,根据已有经验写出相应的=,甲数乙数=乙数甲数。这样既加强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训练,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指名说出:ab=ba
提问: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5、运用知识。
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2372
(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
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2、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展示学生解题方案,畅谈解决方法。(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思路。)
板书:(235)623(56)
=1156=2330
=690(人)=690(人)
(3)交流两组解法异同。
教师帮助学生小结:相同点是,三个数相乘,三个数相同,积也相同;不同点是左边的式子是先把23和5相乘,再和6相乘,右边的式子是先把5和6相乘,再和23相乘。
3、分析、发现规律。
(1)请同学们将这两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235)6=23(56)
(2)观察,交流讨论: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概括: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数相乘,它们积不变。
说明:这条规律就是乘法结合律。
4、归纳知识。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3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ab)c=a(bc)
提问: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做游戏,复习反馈。
1、出示动物头像,上面分别有根据乘法运算律,写出来的两组相等的乘法算式,标有算式相等的动物是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准后,帮他们找到好朋友。
2、教师把一组小企鹅图画贴在黑板上,一组小企鹅卡片发给学生,两组企鹅身上都分别写着乘积是整十、整百或整千的因数,学生拿着卡片根据要求找朋友,并贴在相应的图画上。
(创设情境,经过游戏活动,将枯燥、理论化的知识变活,学生会在快乐的氛围下学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一项找朋友游戏,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第二项找朋友游戏是为了让学生重新熟记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因数,为下面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做好铺垫。
(五)反馈练习。
1、教学试一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下半页的内容,第10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能应用乘法运算定律,根据已知数的特点,使小数乘法运算简便;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0.10.20.52
0.4252.50.4
81.250.812.5
2、出示:254784
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
说说每步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二、进行新课
1、把复习题变为例7,问:变成小数乘法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1)0.254.784
问:第一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第二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根据提问板书(略)
(2)0.65201
在整数乘法计算中,这样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
小组形式讨论
汇报交流时说说应用了哪条运算定律
板书:(略)
(3)指出:实际做题时,虚线方框里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这一步却是思考过程,解题依据)
2、练习
P10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简便运算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算
0.72.540.26100.5
1.35+4.6+0.6512.53.4+1.254.6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订正,重点评讲第二、三题
指出: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2、P11第6题
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重点评讲第5、6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一定要牢固掌握这些定律内容,才能灵活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算。
五、布置作业
P11第5题
教学内容: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其应用--教材第74页5题及练习十七7-11题与12*-13*。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和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做练习十七的第7题。
(2分钟口算竞赛,直接在教材上写出得数)
二、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第74页第5题相关内容)
1.加法的运算定律。
教师: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让学生说,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的形式: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师:除了加法有运算定律外,还有什么运算有运算定律?有哪些运算定律?让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再说出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它们的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的方法不同。
3.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巩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看谁能够根据运算定律填写适当的数或符号。
4.加法和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让先做完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不用说出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全班有多少学生没用简便算法计算。然后让没有用简便算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算得快的学生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如果还有一些学生说不清楚,教师要结合运算定律进行讲解,使他们学会用简便算法。
三、作业
1.做练习十七的第10-11题。
2.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七中的第12*题和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
259542532448+64810256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54.784
=0.2544.78乘法交换律
=14.78乘法结合律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1.250.70.8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7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130+0.65
=130.65
6、练习:
0.78100.51.51021.22.5+0.82.5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运用
1、P.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0340.50.61020.45
2、
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
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
照实际长、宽各缩小10000.025米
倍画出的。求这个操场的实
际面积。0.048米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13页4题。
课后记:
教学目标
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简便,能合理、灵活地进行一些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1、P24复习题
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按怎样的顺序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怎样的顺序运算?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2
说说这道题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为什么要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
学生板演。
3、教学例2
(1)说明:同样的,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出示例2
说说这道题例的数据有什么特点?这样算简便吗?为什么这样可以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按简便算法计算结果。
3、练一练
想先那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
指名板演。
2、练习五2
做书上。第三题为什么可以用简便算法。
3、练习五3后两题
为什么这样算?
练习五1、3、5
课后感受
由于内容比较简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习气氛好。注意强调运算顺序。
相信《乘法运算律教案系列10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乘法运算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