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课件(推荐4篇)

06-02

从事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是制定教案和课件,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认真撰写适合自己的教学材料。精心规划的教案和课件是增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如果您不知道该阅读哪篇好文章,我们推荐《硝酸的课件》给您,大家一起努力变得更加出色吧!

硝酸的课件 篇1

[比较学习法]: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观察]:Cu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比较:

3Cu+8HNO3=3Cu(NO3)2+2NO+4H2O

观察现象:①产生无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③铜在不断的溶解。

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所以无色气体是NO。

结论:铜和稀硝酸常温下反应比较缓慢。

C+4HNO3(浓)4NO2+CO2+2H2O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③铜在不断溶解。

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

[错误点拨]:硝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

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不看被还原的程度大小。

同样,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只看失去电子的难易,不看失电子的多少。

[资料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知识拓宽]:镁、锌等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4Zn+10HNO3=4Zn(NO3)2+5H2O+N2O。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与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例题分析]:1。在标准状况时,把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混合使其充满一个大试管,把大试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不考虑试管中溶液扩散)为()A.0.8B.0.72C.0.1D.0.036

补充两个重要的关系式:4NO2-----O2,4NO------3O2

2.用废铜屑和工业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2~3个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补充习题:

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他们在此研究领域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态氮物质的氧化产物B、NO不是亚硝酸的酸酐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的还原产物D、NO是红棕色气体2.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N2和CO2。若测得N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N的氧化物是()A、N2OB、NOC、NO2D、N2O5

3.某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4.0.3molCu2S和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末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A、1.0molB、1.2molC、0.3molD、2.2mol5.已知2Cu(NO3)2=2CuO+4NO2+O2,现把Cu(NO3)20.01摩缓慢加热直到分解完全,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于试管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水仍充满试管B.试管中可收集到0.112升无色气体(标况)C.向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红色D.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可产生燃性气体6.常温下30mlNO2和10mlNO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将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1)从干燥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_。(2)若NO2和NO的体积比大于3:1,则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3)若NO2和NO的体积比小于3:1,则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7.汽车尾气(含有碳氢化合物、CO、SO2和NO等)是城市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综合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做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碳氢化合物充分燃烧及二氧化硫的转化。认为汽车尾气的过多排放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A开发利用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

参考答案:1、D2、B3、B4、D5、AC文章

硝酸的课件 篇2

《硝酸》教学设计范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情感目标:

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本节教学重点:

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

硝酸的氧化性。

教法建议

硝酸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硝酸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实验 结论 问题 (硝酸受热分解)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硝酸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 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硝酸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 。)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硝酸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硝酸的化学性质①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 ;金属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硝酸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硝酸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硝酸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m.yJs21.Com

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硝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硝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介绍王水时,可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并了解其用途。

能力目标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及类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三、教学难点

硝酸的氧化性。

四、实验准备

浓硝酸、稀硫酸、铜片、锌片、铁片、铝片、木炭、烧杯、试管、滴管、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无色透明塑料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启发—掌握法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三大强酸中的盐酸、硫酸我们已学过,今天来学习硝酸,硝酸除了具有酸性外,还有些我们所不了解的性质,这些我们所不熟知的性质就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板书】第三节 硝酸

【展示】两瓶不同浓度的硝酸(一瓶浓硝酸,

一瓶稀硝酸)。

【板书】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要知道“发烟”硝酸及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并比较三大强酸的物理特性。

【投影】右边表格

【实验】一位同学上台,通过实验(闻气味,打开瓶塞观雾,与水混合放热)总结、归纳。

【分析、总结】

硝酸

硫酸

盐酸

挥发性

(易)

(难)

(易)

沸点

(低)

(高)

(低)

【过渡】硝酸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出 和 。因为有 ,所以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书写】

【设问】从 来看,推测硝酸具有哪些性

质?

【质疑】浓硫酸能氧化Cu和C等,硝酸是否也可以?

【演示实验1-7】硝酸的氧化性。观察实验现象。推测产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讲述】Cu与浓、稀硝酸在常温下都可发生化学反应,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分析、讨论、回答】

在 中,氮元素呈现其最高价态+5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硝酸具有氧化性。

【观察、回答】

加浓硝酸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加稀硝酸的试管,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进入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无色NO,NO遇空气后又生成了红棕色NO2。

【板书】2.强氧化性

【质疑】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产物就不同,说明了什么?

【演示Zn、 Al、 Fe分别与浓硝酸反应】(增加)将Zn片插入一盛有少量浓硝酸的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放出,立即拿出。再将Al片、Fe片放入浓硝酸中。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物质的量变能引起物质的质变。

【观察、分析、回答】

无明显变化。像浓硫酸能使Al、Fe钝化一样,在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之钝化。

【讲解】大多数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都可被硝酸氧化,由于硝酸浓度不同,被还原为NO2或NO。

【指导阅读】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后的混合物,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阅读课本(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

【阅读、领悟】

【演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增加)

在烧杯里盛10mL浓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把一块烧红热的木炭浸入热的浓硝酸中。

【提示】观察加热浓硝酸和加入红热木炭后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板书】3.不稳定性

【展示】一瓶久置而发黄的浓硝酸,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板书】3.不稳定性

【观察、回答】

加热浓硝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加入红热木炭后,木炭继续燃烧,同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分析、书写】

【讨论、总结】

①进一步证明硝酸有强氧化性。

②硝酸不稳定,分解。

【分析、讨论、回答】

可能有NO2产生,并溶于硝酸中。

【启发】有 NO2生成,那么硝酸的分解产物还有什么物质?

【分析、讨论、回答】

【追问】硝酸应如何保存?

【强调】硝酸应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在硝酸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为+5价,均为其最高价态,氧元素为-2价,又因为生成NO2,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了,只有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因而有O2产生。

【回答】

隔热、隔光处

硝酸的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比较的方法(与硫酸比较)学习掌握HNO3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HNO3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阅读训练

四、教学设计:(分两课时完成)

1、教师陈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一分钟记忆力比赛:C+HNO3—、Cu+HNO3(浓)—、Cu+HNO3(稀)—、HNO3—(学生快速记忆,并整理到错题本上)。

3、关于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采用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然后让学生复述回答,师生评价、补充。然后教师设疑:为什么“发烟”二字用引号?(意在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4、关于HNO3化学性质的教学,程序如下:(1)开展4分钟阅读竞赛(粗读),回答下列问题:浓HNO3和浓H2SO4在化学性质方面有何异同?(学生回答,师生总结完善)(2)分别学习HNO3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具体如下:A、关于HNO3的不稳定性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探究:(约5分钟)(1)为什么应把HNO3(特别是浓HNO3)盛放在棕色瓶中?以前我们接触过的物质中,哪些物质也要盛放在棕色瓶中?(2)为什么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浓HNO3呈黄色?(3)分析HNO3分解反应原理:a.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c.电子转移数是多少?试用单线桥法表示,教案《《硝酸》教案》。讨论学习后,教师板书。

B、关于HNO3的氧化性的教学,教学程序如下:(1)实验探究:让两组同学分别演示浓HNO3、稀HNO3和Cu的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表述现象,并分析原理,教师板书方程式。(约5分钟)(2)阅读探究:让学生开展3分钟阅读竞赛,归纳总结金属和HNO3反应的规律,并和浓硫酸相比较。最后通过提问,补充、完善,师生总结并做好笔记。(约8分钟)(3)关于HNO3和C及其它物质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完成。(约3分钟)附:板书设计:一.HNO3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98%以上为“发烟”硝酸。

二.HNO3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宜保存于棕色瓶中的物质:HNO3、AgNO3、AgCl、AgBr、AgI、Cl2水、HClO等。2.氧化性:A、和金属反应:HNO3和金属反应的规律:①HNO3能和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除Au、Pt等外),而且主要不生成氢气。②常温下,Al、Fe等金属能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后的金属Cu、Ag、Hg等与HNO3反应,主要生成NO2,与稀HNO3反应,主要生成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B、和非金属反应C+4HNO3===4NO2↑+CO2↑+2H2OC、和有机物等反应D、与Fe2+、S2-、I-、Br-、SO32-等反应。

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P16:三、1.2.四。

六、教学反思:1、加强问题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开展阅读比赛、记忆力比赛,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应是我们努力学习并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硝酸的课件 篇4

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硝酸具有酸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硝酸的氧化性,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而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又是学生突破硝酸强氧化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本节课重点探究硝酸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大强酸的性质以及氮的化合物知识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可加深对物质结构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它所涉及到的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为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打下基础。

已具备的能力:已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类比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社会生活,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

(2)过程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推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事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虽然硝酸在初中化学中曾经介绍过,但作为硝酸的性质只是简单提及,而且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尽相同,还原产物也不同,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相比更加复杂,更难掌握,因此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同时我还设计了本节课的创新点:在探究硝酸性质中既有理论探究也有实验探究还有实验仪器的改进

学生活动的体验点:体验硝酸泄露的可怕性,硝酸的强氧化性以及实验仪器的改进

教是为了不教,我采用学案导学、情景激学、目标驱动、实验助学的方式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通过信息归纳、类比推理、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合作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乐学其中!

学生心里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新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教师应创设利于学生探索、求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得以快速成长。

于是本节课我通过硝酸泄露事件作为线索,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这不同于以往的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模式,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科学猜想、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反思、实验改进,来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际生活问题为线索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机会。

让学生根据学案观看录像,整理由录像中所得到的信息:结合阅读教材归纳出硝酸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你能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硝酸的酸性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硝酸能与金属反应为“硝酸的强化性”的学习环节提供发现问题的理论基础。

问题:高速公路上红棕色的烟是什么?长久放置的浓硝酸为何呈黄色?

设计意图:学会通过对比、迁移、质疑、阅读获取新知识,掌握“性质决定保存”的规律!

并且从上理论探究:硝酸的分解产物除了二氧化氮还有什么?引导他们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并由学生推导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的推理能力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融合知识、方法、能力等多重目标的实现。为了能顺利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了沿着科学家的脚步去探索

实验探究:(科学猜想--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反思—实验改进—实验小结)

虽然已经学过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是我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因而在实验设计方案上我相应地降低了难度:

(2)设计方案:我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对以上猜想进行验证

基于环保、节约、携带方便,我对实验仪器进行了改进,采用一套微型实验仪器,由于没有配套的微型试管塞,我采用了气密性更好的试管帽。并在学生进行操作前进行了详细说明。

(4)方案反思:稀硝酸与铜反应中我们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于是可能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质疑:产生的气体会不会是氢气呢?

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改进才能确认究竟是氢气还是一氧化氮?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分组实验不仅仅停留在机械的动手、观察,还要让学生明确“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这

样做,还能怎样做更好”,是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由实验装置的改进再改进,优中求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

(6)实验小结:同是硝酸与铜的反应,但浓度不同产物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由此对学生进行辩证法的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投影:“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和某些心怀不轨的金匠用王水来偷金的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设计意图:当堂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将学生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准确,更深入。

最后我预留几分钟,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疑问能及时解决,做到释疑的高效性和及时性。

比如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就会质疑: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吸水性,硝酸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波尔是如何从王水中再提取单质金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硝酸的性质”这个知识技能作载体,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发现问题—理论分析--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核心,实现了“激学—促学—助学—乐学”的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道士塔课件(推荐4篇)


作为经验丰富的编辑,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篇经典的“道士塔课件”,希望它能为你们带来启示。此外,教案课件也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每天花费时间去编写。只有注重教案细节,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道士塔课件【篇1】

《道士塔》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也是散文单元的经典名篇,翻开《道士塔》,敦煌文化的灿烂辉煌,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

一、说教材

余秋雨突破了一般史实叙事的方式,对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看着孑立于冽风中,夕阳下的道士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那一场文化浩劫,让我们融入文化中去思考、去谛听。

从语言风格来看,内蕴丰富而又不失洒脱,诗化的语言与凝练深刻的内涵完美结合,给读者以新鲜感和反复咀嚼的引诱,当然要体会这一点,并不容易。

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习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特点。

2、了解敦煌文化,阅读课文,通晓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3、讨论理解:“造成民族悲剧的根源”。

二、说教法

在新课标下,要求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表现为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互动。

一篇文化内蕴深厚、语言优美隽永的散文,最重要的就是拉近课文和学生的距离,我采用多种办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例如诵读法、提问法、小组讨论等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教学重点定位为“造成民族悲剧的根源”上。

三、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敦煌文化及作者。

2、导入本文后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解析,着重理解文章深邃的思想和作者的激情。

3、深入探究

组织四个学习小组通过诵读、品味、讨论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4、作业

作相关的配套练习,巩固所学,并扩展知识面

以上是我对《道士塔》课前准备的一个基本思路和大概脉络,我想具体的问题还有待在课堂进行中去发现。

道士塔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重点难点:

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检查预习: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词类活用:请师之月光辉室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蓦然而踣不过早樵而暮归

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3.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道士塔课件【篇3】

准确筛选语言信息,通过语言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把握作者所倾注的思想感情。

通过作者“恨”的感情基调来分析形象及对中国文化的审视。

了解语言所具有的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在上个世纪初的某一天,在中国西部的沙漠里蹒跚地行走着一小队人马,正朝向一个神秘的地方。他们穿着有别于土布长袍的燕尾服,满面尘灰,顺着服尾上随便缀着几条黑色布条,迎风飘摇着,胸前缝隙间还露出几缕黄毛。高高的鼻梁上镶钳着两只大大的蓝眼睛,还架着两片厚厚的玻璃,尽管衣衫褴褛,但还是禁不住几丝兴奋。当兴奋消散之后,络缌胡边又浮现出稍许的恐惧。或许那个神秘的地方,周围被官兵把持着,那么我们将命悬一线;或许,还要文书通牒还不一定能靠近那个神秘之处;或许……

或许,他们还不不知道,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上天是公平的”,一切付出最终得到回报。因为他们不远万里飘洋过海而来,卖掉了所有的家当,冒着送命的危险。“佛”没有理由不实现他的诺言。还因为,这里只有一个穿着土布道袍的道士,傻愣愣地站在虚掩的破门边,把持着这个神秘的佛教圣地莫高窟,畏缩中充满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叽哩呱啦的似人非人的东西……

这是一个故事,虚构的,但又那么真实。为何这么说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道士塔》,共同揭开这个谜。

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2.莫高窟,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包括洞窟550多个,壁画5万多平方米,有10个八中校园大,文献资料四五万册。目前,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万余册,英国图书馆藏有11297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有6000册,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有11050册,日本私人藏有592册,此外还有2700余册分散于各地。

3.王道士,即王圆,祖籍湖北麻城,出生在陕西。因为躲避战乱,王圆流落到甘肃酒泉,为了生计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王道士四方云游,于1892年左右来到敦煌,在三危山下发现莫高窟。这时的他已年过四十。

195月26日,王圆发现了藏经洞。他向敦煌县令汇报,并奉上经文两卷。然而不学无术的严知县却视为废纸,毫不理会。

王道士守着经文整整三年,又一位知县上任了,王道士再次上报。这位汪知县总算高度重视,并亲自到莫高窟查看一番,指示王道士要好好看管这些经卷,然后打道回府,再无下文。后来外国人知道了,千里迢迢赶来,用很少的钱从王道士手里买走了其中的大部分藏书。

作者对这些宝物的损失感到十分痛心并从中深省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即是根据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研析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目的: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及作者所表露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文字读音:(lù)蘸(zhàn)鲜血(xiānxuè)坍弛(tānchí)

2、在明白作者所描述事情的梗概之后,作者怎样评说这件事?

明确:全文描写的是在19世纪初,发生在敦煌最著名的佛教石窟莫高窟――当时存留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的一场文化浩劫。面对这场劫难,作者沉重地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作品在滴血”。

3、面对这场巨大的民族悲剧,找出最能直接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一句话。

4、纵观全篇,结合文中信息找出作者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恨他们?

分析:围绕着这场浩劫,出现了与之有着直接关系的三者,即当时在莫高窟当住持的“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的王圆。大量文物都是从他手里流走的。

王圆这个人物形象,可以从字里行间窥见其全貌。照片上的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的一个平民。在发现文物以前,不仅把洞窟里“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用石灰粉刷得“一片净白”,而且还把塑雕那“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学浅笑变成了”“天师、灵官”的泥巴。故使作者亲临时看到的是“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象”,从而“脑中也是一片惨白”。当他发现文物之后,只是到县城时,“捡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顺便说说这桩奇事”。当那些从西方来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用“一些现编的童话”和“一点随身带着的”“商品”,“少量的银元”等就可以换取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而当那些人走的时候,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与他们“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以盼望的姿势伫立在夕阳底下。

其次就是从王道士手中“夺走”文物的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他们“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起来。他们愿意变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着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他们用“几句现编的童话”和少得可怜的银元,就从道士手里“换”走了他们所想要的大量文物。“回到国内,受到了热烈的”。在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时时激起如雷的掌声时,“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当西方来的探险者(实质上讲我们可以称他们为文化列强或强盗)冒着生命危险“在沙漠里燃起股股炊烟”时,“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当王道士随着不时的进城拿着文物给县长看看时,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当道士和西方来的探险者正进行着他们所谓的交易,当西方的探险者,卖掉全部家产,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文物弄到手时,这里“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不仅如此,中国的官员却嫌“运费不低”,故当有一批文物送京时,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而这些官员只是当时封建末期满清政府的缩影。

另外,站在这场浩劫之外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我”,作者自己。当他看到道士对洞窟进行“修葺”时,他在心底里痛苦地呼喊着“住手”;当他看到西方文化列强一箱箱地运走代表中国最灿烂文化的敦煌文物时,他想乘着战马,手持宝剑要与之“决胜负于城下”;当看到中国官员随手糟践这些文物的时候,他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把这些文物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但却很无奈,故只有大哭一场,从心里发出一句感情强烈的怨愤之语“我好恨”!

通过以上分析,明确:恨的主要内容是王道士、西方文化列强、以中国官员为代表的满清政府及他自己。因为王道士麻木愚昧,列强贪婪无耻,政府腐败无能,自己无可奈何。

面对这场巨大的民族悲剧的王圆、晚清政府、文化列强、自己。

5、作者持怎样的恨?

明确:通过对王道士、西方文化列强、满清政府及自己人物形象的分析,得出:对麻木愚昧的王道士所持为愤恨,对贪婪无耻的文化列强所持为憎恨,对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所持为痛恨,对无可奈何的自己所持为憾恨。

6、导致作者“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这场文化浩劫,尽管这些文物的流失绝大部分与王道士有直接关系,但从本质上探讨,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场“巨大的民族悲剧”,是因为当时代表政府的官员没有认识到敦煌文化的价值,他在生活上的各种腐败行为与政治上的无能(没有专门的文化保护官邸,没有看守和门卫等)。故导致恨的根本原因是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

7、这篇文章,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强烈的感情,难道作者就只有恨吗?为什么?

明确:面对这么一场“巨大的民族悲剧”,任何一个有识之士,任何一个对本国文化持有热肠的人,都不免会对之扼腕叹息的。扼腕叹息的是中国最灿烂的文化,不仅是其物质形态在自己国家,而且作为一门研究学科,也应在自己的国家。西方文化列强盗取的不单是文物,更是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尊严。故任何一个爱国人士对待这种一现象都会有一种情感,那叫做爱,对本国文化与文明的深深热爱,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作者的所有无奈举动都像所有的敦煌研究学者一样,都是为了“中国的荣耀与耻辱”,在荣耀与耻辱面前展现的是无比激越的情感,故“越是屈辱越是加紧钻研”。而历史终于印证“敦煌在中国”的时候,作者也像中国的专家一样,“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从而引起读者及后来之士不得不对中国文化命运进行重新关注与审视。沉默中交织浓烈的爱与恨的情感。

8、这场巨大的民族悲剧距今百年左右,那么当下的我们怎样认识昨天的悲剧?

开放题,这需要对中国文化作全面的考察与认识,从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调度责任感上来认识,并且还要具有全局观念,运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取其数理化,去其糟粕”的观点和方法加以审视。

四、课堂总结

文章通过道士塔以虚构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史实,通过描述与这段史实有直接与间接关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体会到由于“历史错步上前的小丑”的愚昧,其实本质上是由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及其外国侵略者欺骗和掳掠,从而导致敦煌艺术经历文化浩劫。而这场浩劫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耻辱”,最后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在屈辱中加紧钻研,所以使得日本学者不得不承认不仅“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的结论。进而使得“荣耀”的回归。在作者的虚构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比“真实”的史实,从中也流露出作者无比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与作者一起感受这种情感。更重要的是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会不自觉地对中国文化的命运及价值重新审视。这就是本文的艺术魅力所在。

道士塔课件【篇4】

《崂山道士》教案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品评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重点难点】作品的寓意内与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穷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画画,有一天,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给了他一支笔,他先画了只小鸟,小鸟拍拍翅膀,飞向了蓝天;他又画了头水牛,水牛哞地一声,开始下地干活了,他画的任何事物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实物,后来皇帝知道了,要他画一座金山,他先画了一片大海,又画了一座金山,皇帝要他画一条大船,再画点风,他不断地画风,最后皇帝的船沉入了海底,皇帝被淹死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二、题解

劳山现写成崂山,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号称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是崂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界景观的核心区域。太清宫中南配房中有一间西耳房,蒲松龄就是借住此处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香玉》和《崂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的名篇。游客到那里,导游会指着一处破损的墙壁说是当年崂山道士修炼穿墙术的地方。

崂山道教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后来张三丰,13岁时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xx年,如一屡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今留有草鞋及布褂为证

三、请搜索课文题目查找更多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四、基础知识小练习

1.注音。

行七(hng)负笈(j)稽首(qǐ)采樵(qio)分赉(li)霓裳(n)逡巡(qnxn)揶揄(yy)

2.解释加点的词。

①行七,故家子。

②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③其声清越,烈如箫管。

④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

⑤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⑥我固谓不能作苦。

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良宵胜乐,不可不同。然不胜酒力矣。

.B.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C.授以斧,使随从采樵。足宜早寝,勿误樵苏。

D.不堪其苦,阴有归志。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

4.解释加点词的用法。

①请师之。

②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③心奇之

④不过早樵而暮归。

五、文本研讨

1、结构梳理:提问:小说按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结局,本文应怎样划分。

开端(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发展(第二自然段):看师演法,

再发展(第三自然段):师父教法。

**结局(第四自然段):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2、劳山道士是什么形象?

明确: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外在形象)叩而与语,理甚玄妙。(内在素质)

3、问:王生看到了哪些法术?

a.纸镜辉室。

b.壶酒遍给。

c.箸化嫦娥

d.月中欢饮。

这些法术神奇不神奇。(神奇)。王生愿不愿意学。(不想)。他想学什么法术?(穿墙)

4、穿墙需要具备哪些要领?

a.咒语。

b.大胆

c.迅速。

5.结局设计满意吗?能否改编一下结局。

(老师改编示范)(王生在妻子面前炫耀成功后。)在一个夜晚,一切都进入梦乡,远处深巷中隐约传来狗的叫声,突然从一个角落里闪出一记黑影,黑影两手合十,念念有词,一头扎入墙中,不见了踪影,黑暗中隐约传来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我们发现黑影背上多了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黑影重复同样的动作,一头撞向墙壁,这时我们突然听到咚地一声巨响,一人应声而倒,痛苦不止。巨大的响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老汉,老汉高呼抓贼啊!抓贼,同时两手扭住了那人的胳膊,四邻八舍陆续赶来,挑烛一看,此人乃般阳人士,姓王行七王生。

6.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7、王生这一形象本文是通过什么来展现的?

明确:波澜起伏的情节,峰回路转,曲尽其妙,情节曲折结构图。

入山学道

阴有归志

归念遂息

辞别道士

得穿墙术

额上坟起

8.最后一段的涵义是什么?

明确:推己及人,以道士对待王生的态度与现实中的舐痈吮痔者进行对比,抨击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9.本文的题目是从法道无边的角度来命标题的,如从本文主人公角度,题目应为什么?

明确:王生学道。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请搜索课文题目查找更多相关资料!作者借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表现了好逸恶劳,目的不纯,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最终只有碰壁的下场。

六、制作文本结构卡片

七、课外活动

1.观看据《崂山道士》改编的木偶剧《崂山道士》。

2.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优秀的篇目(《青凤》《席方平》《辛十四娘》《画皮》《促织》《红玉》《口技》《姊妹易嫁》,《胭脂》等)

哲学与人生课件推荐4篇


经过仔细筛选“哲学与人生课件”相关的信息已被我们梳理归类。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有效。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哲学与人生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三、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四、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用矛盾的观点看到人生

2、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3、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这些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讲述重点:矛盾。

〈新课讲授〉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刚才我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和趋势。各种事物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或者同一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对立斗争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如阶级斗争、生存斗争、意见分歧等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即统一性。就如我们经常说的“祸福相依”、“美与丑”、“长与短”等,都是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会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都充满着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矛盾也不同。如奴隶社会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都是不同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理解、分析问题时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又因为不同矛盾具有不同的特性,我们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例子:病人犯了什么错。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是一个统一体,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体。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可以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共同发展,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好像两个有共同爱好、性格相近的人可以很好的相处一样。而矛盾的斗争性不断地挑战事物的稳定,使得事物对立的双方力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当双方的力量变化达到了某种程度,矛盾同一性维持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从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形成新的矛盾统一体,即一种事物变成了另一种事物,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

例子:对手(P138)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用矛盾的观点看到人生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的人生也充满了矛盾。但是,在这些矛盾中,有比较重要的,也有比较小的,有需要好好处理的,也有无碍大局的。这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针对事物之间的

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而言的。

被支配的矛盾。

例子:财饼破家。(P130)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的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针对的是同一矛盾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从属地位的 中的不同方面。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袋鼠与笼子。(P140)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人生,把握好人生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抓重点,学会把握主流,处理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2、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的儿子会打动”等。

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事物与其自身外的事物之间的矛盾。外因影响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如“橘生淮南则位桔,生淮北则为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青蛙的故事。孟母三迁。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固然需要一些外部条件,但是,更重要的是改变内因,不断的提高自身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取有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很好的解决矛盾。就像处理顺境和逆境一样,顺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机会最终也会从我们手中流失。相反,即使我们身在逆境,只要我们端正态度,在逆境中不屈不饶,最终会扭转局势,化逆境为顺境。态度决定一切。

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3、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主观世界:人的精神世界

客观世界: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结合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我们可以发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观世界是人内部的各因素,是人发展的内因;而客观世界是外部条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主要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而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可以为主观世界的改造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统一。

就好象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多科技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也有些科技为我们带来了灾难。这是因为研发科技和使用科技的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科技本身没有善恶,它的善恶是通过使用它的人来决定的。

对哲学与人生的认识与理解。

哲学与人生启示。

你如何理解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 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1)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再次,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例如:长征精神、铁人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例如:万有引力定律。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

教师设疑:“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人类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这又包含什么哲理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3)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磨炼意志,鼓足干劲,战胜困难挫折。

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罹难,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出席了追悼仪式。布什在简短讲话中对每一位宇航员表示敬意,他说,7名宇航员的牺牲是个悲剧,但他们是为人类古老的理想而死,他们明知巨大的风险仍然“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们牺牲在“发现的旅途上”。他说,尽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美国的航天事业仍将继续” 。通过这一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避免失败,战胜困难,唯一的选择便是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就前面所讲授的有关哲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1.连连看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改变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 精神状态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2.思维训练

展示幻灯片:刻舟求剑的故事

教师设疑:故事中的人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吗?他为什么找不到剑?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人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讲的“黑猩猩的事例”来进行说明,从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人自身努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自身物质潜能的开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可以提高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例如:在这里可以和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名字叫《撕思人生》,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

开展游戏式的活动——撕思人生

活动方式: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一个箭头坐标,然后标出自己的出生年龄和实际年龄;做完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应当功成名就的年龄、以后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同时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功成名就;最后让学生预测自己的死亡年龄。

活动后教师进行启发式的提问:

1.面对这张纸,你有何感受?

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

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总结:让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亲身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3.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例如:教师在这一部分可结合前面的游戏进行简单的概括 ,告诫学生人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 “吉米的故事”

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3.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讨论: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总结出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 “牛群事业成功的故事”

讨论: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一个人如何做才能战胜自我,克服自卑,如何做才能实现自我。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参当中的有关事例进行讲解。

课堂活动:自信自强实现自我

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已经对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教材的可读性和教材的案例,再补充一些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讲一个有关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学在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运用好榜样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设立故事会评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幻灯片:想一想:“嫦娥奔月”的成功体现了哪些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拓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2.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

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1)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忽视联系的客观性会遭到惩罚,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无论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事物内部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讨论:为什么探月工程一度停滞?面临困境,需要迫切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介绍有关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联系是有条件的。

展示幻灯片:试一试,请学生回答。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结合“嫦娥奔月”录像以及前面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进行归纳总结: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计其一,不及其余。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重视个体、局部对整体的意义,又要把个体和局部放到整体的联系中去,在人生的成长中,既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事物间的联系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才能努力去发现挖掘,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鲁滨逊漂流记”片段

问题探究:人能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然后请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什么是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

展示幻灯片:指出人际关系的特性:客观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1)客观性。故事回放“好玉米是这样获得的”,教师解说故事,请学生说出理由和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纵向联系的角度讲解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客观必然性。

(2)复杂性。课堂练习。请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提示列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不同的社会角色。

(3)交互性。角色扮演,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故事:莫斯科街头,大文豪萧伯纳遇到一个苏联小姑娘,两人有一段交谈……

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那么真实的故事是怎样的,教师说出故事,并给出人生的启迪:身份只是暂时的标记。

教师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决定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特性,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会更深刻。

3.社会交往的作用

脑力激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看哪个小组能总结出更多的作用。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视、指导。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发言,并进行评比。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小故事“天堂与地狱”来升华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片段,指出:“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以和为贵”以及和谐社会主义的内涵。

2.人际和谐及其特征

请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人际和谐的特征。教师展示“人际和谐的特征”幻灯片,并逐一进行讲解。运用图示展示和故事回放,引导学生讨论“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

3.人际和谐的作用

教师简单讲解:对个人的成长成才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图片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升华主题:正是人际的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进入中职的第一天,如何和同学相识并建立友谊的,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和友谊后,内心有何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强调:只有主动地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谈一谈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如何化解与同学之间或父母之间的矛盾的,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3.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师利用教参资料进行讲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待不同的人应采取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获得快乐的人生。展示名人名言,进一步强调友谊的作用和获得友谊的方法。

课堂活动:评选“和谐”标兵

在班级中开展评选“和谐”标兵活动,并说明评选依据,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只有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课堂小结〉

1. 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

哲学与人生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三、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四、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用矛盾的观点看到人生

2、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3、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这些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讲述重点:矛盾。

〈新课讲授〉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刚才我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和趋势。各种事物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或者同一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对立斗争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如阶级斗争、生存斗争、意见分歧等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即统一性。就如我们经常说的“祸福相依”、“美与丑”、“长与短”等,都是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会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都充满着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矛盾也不同。如奴隶社会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都是不同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理解、分析问题时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又因为不同矛盾具有不同的特性,我们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例子:病人犯了什么错。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是一个统一体,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体。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可以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共同发展,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好像两个有共同爱好、性格相近的人可以很好的相处一样。而矛盾的斗争性不断地挑战事物的稳定,使得事物对立的双方力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当双方的力量变化达到了某种程度,矛盾同一性维持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从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形成新的矛盾统一体,即一种事物变成了另一种事物,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

例子:对手(P138)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用矛盾的观点看到人生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的人生也充满了矛盾。但是,在这些矛盾中,有比较重要的,也有比较小的,有需要好好处理的,也有无碍大局的。这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针对事物之间的

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而言的。

被支配的矛盾。

例子:财饼破家。(P130)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的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针对的是同一矛盾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从属地位的 中的不同方面。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袋鼠与笼子。(P140)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人生,把握好人生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抓重点,学会把握主流,处理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2、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的儿子会打动”等。

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事物与其自身外的事物之间的矛盾。外因影响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如“橘生淮南则位桔,生淮北则为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青蛙的故事。孟母三迁。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固然需要一些外部条件,但是,更重要的是改变内因,不断的提高自身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取有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很好的解决矛盾。就像处理顺境和逆境一样,顺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机会最终也会从我们手中流失。相反,即使我们身在逆境,只要我们端正态度,在逆境中不屈不饶,最终会扭转局势,化逆境为顺境。态度决定一切。

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3、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主观世界:人的精神世界

客观世界: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结合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我们可以发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观世界是人内部的各因素,是人发展的内因;而客观世界是外部条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主要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而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可以为主观世界的改造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统一。

就好象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多科技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也有些科技为我们带来了灾难。这是因为研发科技和使用科技的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科技本身没有善恶,它的善恶是通过使用它的人来决定的。

对哲学与人生的认识与理解。

哲学与人生启示。

你如何理解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 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1)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再次,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例如:长征精神、铁人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例如:万有引力定律。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

教师设疑:“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人类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这又包含什么哲理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3)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磨炼意志,鼓足干劲,战胜困难挫折。

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罹难,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出席了追悼仪式。布什在简短讲话中对每一位宇航员表示敬意,他说,7名宇航员的牺牲是个悲剧,但他们是为人类古老的理想而死,他们明知巨大的风险仍然“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们牺牲在“发现的旅途上”。他说,尽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美国的航天事业仍将继续” 。通过这一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避免失败,战胜困难,唯一的选择便是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就前面所讲授的有关哲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1.连连看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改变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 精神状态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2.思维训练

展示幻灯片:刻舟求剑的故事

教师设疑:故事中的人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吗?他为什么找不到剑?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人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讲的“黑猩猩的事例”来进行说明,从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人自身努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自身物质潜能的开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可以提高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例如:在这里可以和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名字叫《撕思人生》,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

开展游戏式的活动——撕思人生

活动方式: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一个箭头坐标,然后标出自己的出生年龄和实际年龄;做完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应当功成名就的年龄、以后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同时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功成名就;最后让学生预测自己的死亡年龄。

活动后教师进行启发式的提问:

1.面对这张纸,你有何感受?

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

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总结:让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亲身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3.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例如:教师在这一部分可结合前面的游戏进行简单的概括 ,告诫学生人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 “吉米的故事”

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3.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讨论: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总结出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 “牛群事业成功的故事”

讨论: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一个人如何做才能战胜自我,克服自卑,如何做才能实现自我。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参当中的有关事例进行讲解。

课堂活动:自信自强实现自我

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已经对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教材的可读性和教材的案例,再补充一些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讲一个有关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学在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运用好榜样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设立故事会评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幻灯片:想一想:“嫦娥奔月”的成功体现了哪些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拓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2.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

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1)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忽视联系的客观性会遭到惩罚,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无论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事物内部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讨论:为什么探月工程一度停滞?面临困境,需要迫切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介绍有关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联系是有条件的。

展示幻灯片:试一试,请学生回答。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结合“嫦娥奔月”录像以及前面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进行归纳总结: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计其一,不及其余。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重视个体、局部对整体的意义,又要把个体和局部放到整体的联系中去,在人生的成长中,既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事物间的联系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才能努力去发现挖掘,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鲁滨逊漂流记”片段

问题探究:人能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然后请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什么是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

展示幻灯片:指出人际关系的特性:客观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1)客观性。故事回放“好玉米是这样获得的”,教师解说故事,请学生说出理由和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纵向联系的角度讲解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客观必然性。

(2)复杂性。课堂练习。请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提示列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不同的社会角色。

(3)交互性。角色扮演,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故事:莫斯科街头,大文豪萧伯纳遇到一个苏联小姑娘,两人有一段交谈……

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那么真实的故事是怎样的,教师说出故事,并给出人生的启迪:身份只是暂时的标记。

教师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决定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特性,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会更深刻。

3.社会交往的作用

脑力激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看哪个小组能总结出更多的作用。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视、指导。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发言,并进行评比。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小故事“天堂与地狱”来升华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片段,指出:“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以和为贵”以及和谐社会主义的内涵。

2.人际和谐及其特征

请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人际和谐的特征。教师展示“人际和谐的特征”幻灯片,并逐一进行讲解。运用图示展示和故事回放,引导学生讨论“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

3.人际和谐的作用

教师简单讲解:对个人的成长成才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图片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升华主题:正是人际的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进入中职的第一天,如何和同学相识并建立友谊的,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和友谊后,内心有何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强调:只有主动地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谈一谈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如何化解与同学之间或父母之间的矛盾的,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3.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师利用教参资料进行讲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待不同的人应采取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获得快乐的人生。展示名人名言,进一步强调友谊的作用和获得友谊的方法。

课堂活动:评选“和谐”标兵

在班级中开展评选“和谐”标兵活动,并说明评选依据,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只有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课堂小结〉

1. 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

最新学校教育课件(推荐4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教师在教案和课件中展示出他们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把众多资料整理成这篇“学校教育课件”,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学校教育课件 篇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纪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遵守秩序和规则的好处

3.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态度

4.让学生知道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二、会场布置: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三、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四、教学手段:

个别发言,小组讨论,欣赏小品视屏,谈感受,家长参与,引起共鸣。

要成才先成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暴露的问题极其严重:上课不专心、随意发言,不会倾听且喜欢打断他人,作业爱拖拉,下课不顾场合追逐打闹,上下楼梯奔跑跳跃……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日趋渐难,如何使这个问题得以改善呢?本课准备如下:

一、创设教育氛围

1、教师宣传氛围(通过晨会、班会、板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校园宣传氛围(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专题讲座、宣传橱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家庭教育氛围(家访、校方通信等)

4、媒体教育氛围(视频录制播放形成对比)

5、各学科渗透(由各位老师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教育)

二、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1.使学生了解纪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遵守秩序和规则的好处

3.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态度

4.让学生知道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学校教育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群众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群众活动、课间活动中就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必须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持续必须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群众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礼貌。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的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安全的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就应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职责”。不要大声喧哗,持续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自行车须知

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的交通法规。

2、持续车况良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

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务必"一慢、二看、三透过"。

5、务必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务必靠边行驶。

6、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机动车道、不要多车并排行驶。

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在转弯时务必看清后面来车,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转弯、斜行转弯。

9、对于不同天气特点,做到安全行车:顺风不要借助风势骑快车;逆风不要低头猛骑不看路;雾天视线变差要慢速骑行;下雪结冰路滑要扶稳车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就应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1.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样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的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必须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2.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必须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4.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样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5.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样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状况而定。

6.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持续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

“110”——报警

“120”——急救

“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状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完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潜力,作到警钟长鸣!

学校教育课件 篇3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认真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市教体局诚信教育活动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培育诚信思想,倡导诚信行为”为主题的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文明道德水平,营造“人人争当诚实守信的石小人”的良好风气。

二、具体目标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使他们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石小人。

三、活动安排

本期着重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一、“诚信伴我健康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每周五开展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十分钟活动(主题班会或十分钟队会),每周主题具体安排如下:

二、青少年诚信征文、硬笔书法比赛。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硬笔书法比赛,并选出代表参加学校诚信征文硬笔书法比赛。

三、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内外》主办的读书征文活动。、

四、“做个诚信好学生”日常评议活动。

1、在班级日志中增添“诚信自评”栏目,用于每天同学们在诚信方面的奖惩与每个同学在这方面的反省。

2、在班、队干部中增设德育委员,专门负责纪律自律、作业独立完成、做人表里如一,做事言行一致方面的督促、登记与每周总结。

3、每周评选一名“诚信之星”,并喜报家长。获两次“诚信之星”的可并入班上学生晋升等列(可升一级),并可担任下周值日生。

4、在第十一周班上举办一次诚信手抄报并评比展览。

5、把每次道德评议的感受写在日记上,并评比展览。

6、“9.20公民道德宣传日”,以“争做文明使者,引领风气之先”为主题,组织全体队员进行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

7、组织学生观看《我真后悔说了慌》少年儿童情感故事片。并引导学生写观后体会。

8、每月七巧板的展出内容要有一块是诚信教育的内容。

学校教育课件 篇4

一、活动主题

青春扬帆,展翅民航

二、活动目的

为庆祝元旦佳节,进一步推进我校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习氛围,给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20xx年元旦晚会将以宏大的气魄、不凡的手笔、新颖的题材、经典的节目,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溶亲情、友情、师生情于一体,对各位辛勤工作的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祝愿他们桃李天下,竞放芬芳;对在外工作和学习的师哥师姐,祝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三、活动基调

喜庆、热烈

四、活动地点

学校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下午:13:00-15:00。

六、活动负责

总策划:xx、xx。

统筹:xxx。

总务:xxx。

摄影:xxx。

文字:xxx。

主持人:xxx。

音响:xxx。

舞台设计:xxx。

场务:xxx。

七、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x月x-x月x日)

2、活动节目准备(x月x-x月x日)

3、活动节目查改(x月x日14:00,大彩排,在学校多媒体教室)

4、物品的准备:

①、宣传单(宣传阶段),节目单。(x月x日)

②、道具、音响(包括横幅、节目单、光碟等)在x-x号准备好;舞台布置和其他一些效果装饰物(包括幕布、奖品等)在x-x号准备好;服装、灯光、化妆等在x-x号做准备。

八、晚会开始

1、开场舞。

2、主持人介绍本晚会、嘉宾、并宣布晚会开始。(晚会开始前半小时确认到场嘉宾)

3、领导发表讲话。

4、根据策划小组安排的节目进行演出。

(1)开场舞。

(2)歌曲串烧。

(3)小品、相声。

(4)朗诵。

(5)话剧。

(6)舞蹈。

5、互动环节

(备注:整体流程:12:30观众入场完毕→会场一切准备工作就绪→13:00开场舞→主持人宣布晚会开幕→领导致辞→正式进入节目演出及现场活动→主持人宣布晚会闭幕→观众退场。晚会结束,主持人安排退场秩序,团委及学生会成员留下清理现场。)

九、工作人员及工作安排

1、统筹组:学生会主席。

任务:确定整场晚会的秩序。

2、节目组:文艺部。

任务:

a、完成节目收集、筛选及前期的排练、彩排。

b、负责节目的编排及晚会全流程的衔接。

c、准备好晚会所需的一切服装道具。

d、主持人的确定。

3、宣传组:宣传部。

任务:

a、利用海报、横幅、广播、设点等方式开展宣传。

b、负责现场摄影、照相等。

c、负责晚会现场布置。

4、后勤组:生活部。

任务:

a、负责会场后勤保障。

b.、疏导观众进退场、维持会场秩序。

5、机动组:治保部。

任务:晚会期间,负责会场纪律维持以及处理紧急情况。

6、舞台组:文体部。

任务:

a、晚会期间舞台设备及所有节目所需道具全部到位。

b、晚会演员的服务工作。

c、晚会灯光及幕布。

7、催台组:学习部。

任务:组织演员在会场等候、并组织他们按顺序上台。

9、礼仪组:女生部。

任务:引导嘉宾入座、及给嘉宾送水。

十、活动预算

1、横幅。

2、背景字。

3、气球、彩带若干。

4、荧光棒。

5、冷烟火。

6、小灯带或彩灯。

7、小礼品等。

8、鲜花。

喜欢《硝酸的课件(推荐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硝酸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