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艺术作文

06-17

幼儿教师教育网经过一番调查和整理,推出了这篇“一门艺术作文”。写作文可以开拓思路,提高想象力和创作能力。作文是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可以与读者达成情感共鸣。因此,在写作文时要注意条理清晰。你现在是否感到写作文毫无头绪?

一门艺术作文 篇1

你愿意在闲暇时间里,不去玩电子游戏、不去同学家、不看电视,而是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书吗?而这本书的内容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不是我们小学生喜欢看的漫画书,你愿意吗?

如果问一百个人,起码有九十个人的回答是不愿意(据我了解,我周围的看书的同学越来越少了),但在我看来,读书不仅能学到很多知识、有所收获,而且经常沉迷于其中,就一定会享受快乐的,因此说,读书绝对是一门艺术。

为什么说读书时有收获呢?因为在读书过程中,你可以从书中领悟很多知识、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皇帝赵恒说的这话一点儿也没错,书中所讲的一切道理都是可贵的,书中所塑造的正义人物或事物本身的品质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一些讽刺小说,像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就能让你懂得钱乃身外之物,没那么重要,只有那些不是为钱而和你真心交往的朋友,才是你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人。

那么又为什么说读书会乐在其中呢?因为好书似山不喜平,书中的故事情节一定是引人入胜的,因此读者的心也会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改变而上下跳动、跌宕起伏,比如看《水浒传》吧,每读到一个人物,都会跟着人物不平静的故事和个性而发出感慨,或者叫屈发怒,或者鼓掌叹息,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就像108个感情因子,不时地撞击着读者的内心世界,给人产生震撼的效果。

如果读书既能有所收获,又能乐在其中,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读书需要细细品味,品味得好,自然就能达到以上两种境界,如果品味得不好,也没有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只要多读几遍就没问题了。

所以说读书是一门艺术,同学们,请你们多多读书吧!书能丰富你的知识阅历,能武装你的大脑,更能充实你的内心世界,让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门艺术作文 篇2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河坊街玩。

“咦,那里怎么有这么多人?”我好奇地跑过去,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

“哦,原来是个糖人摊。只见桌上摆着一块大理石,石头左边放着一只装满了糖稀的锅子,石头的右边竖着一个用草捆着的架子,上面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糖人:胖胖的“寿桃”、展翅飞翔的“凤凰”、“贼头贼脑”的小老鼠……

我看得眼花缭乱,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叔叔,我要一个糖人。”我大声地说。“你属什么?”叔叔亲切地问。我高兴地回答:“蛇!”“好嘞!”叔叔边说边拿起糖勺,在冰凉的大理石上面飞快地来回浇着糖稀,画出了一条金灿灿的小蛇,还点了两个小酒窝,可爱极了。我快乐地接过“小蛇”,左看右看,竟舍不得吃,于是把它带回家了。

回家后,我上网查了有关糖人的知识。没想到,制作糖人的历史十分悠久,连第一个制作糖人的艺人也无从查证。糖人制作工艺分为三类:吹糖人、捏糖人和画糖人。

原来,制作糖人也是一种艺术,它同样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的结晶。

一门艺术作文 篇3

今天,是我来实践的第二天,下午,我就和舍友排队上课,当我走进教室,便看见了“蜗牛老师”,他穿着黑色的外套,红色的毛衣,可能是因为他太胖了,所以外套的扣子没扣上,他是一个大饼脸。有些塌扁的鼻子上架着一副黑色眼镜。看到我们都坐好了,就开始上课。

他先向我们展示了几幅作品,其中有一幅是荷花。一朵绽放的荷花在风中摇曳,另一朵花苞在水中静立,远处一只蜻蜓飞过来,好一幅美丽的荷花图!这幅画是用棕色的线条勾勒出来的,还是在木板上画的。我们也要画出这样美丽的画吗?完了!完了!八辈子我也画不出来呀!

随后,老师就让我们开始画。我插上电,等了几分钟,之后拿起电烙铁,电烙铁传递给我一丝微热,烙铁尖已经生锈了,我颤抖地拿着电烙铁,不敢作画,生怕一次下去后,木板就烧焦了!可是时间不等人,心一横,把电烙铁压在了木板上,沿着刚才勾勒出来的线条轻轻拖动,拖动之后,木板上留下了一道棕色的印记,一不小心,手抖了一下,木板上立马出现了一个黑点。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逐渐掌握了方法,一幅荷花图出现在我的木板上。不由得咧嘴一笑。

虽然手被烫得通红,但心里甜滋滋的。

一门艺术作文 篇4

舞蹈是一门艺术,可以展现身体的灵活性,还可以锻炼身体和培养自信,养成优美的体态。因为看到灰姑娘在舞会上翩翩起舞的样子很美,我便跟着舞蹈起来,可是无论怎么跳始终都没有灰姑娘舞动的那般婀娜动人。于是妈妈带我去舞蹈培训机构报了一个班。

刚开始进入舞蹈班,我如同一只笨拙的丑小鸭,手和脚仿佛不是我控制的,后来我从基本功开始学起,压腿、劈叉、下腰、过前后桥……慢慢的我能跟上老师的舞步,手和脚开始听从我的指令,我可以像动画片里的灰姑娘一样跳出美丽的舞蹈了。

去年元旦联欢晚会我还被选中参加《春天来了》的表演,每天都会利用空闲的时间排练舞蹈。当正式演出时,我们穿上美丽的服装,在音乐中舞动,我看见妈妈和其他家长都露出惊讶的表情。这次的晚会演出让我从一个只会在舞蹈房跳舞的小女孩变成了可以上台演出的小女孩,我也比以前大胆自信了,还学会了无论什么情况下始终保持微笑!

舞蹈真的是一门艺术,它让我变得越来越好,我要一直跳舞下去!

一门艺术作文 篇5

最近,我爱看的动画片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美言果汁》是其中的一集。看过这一集,我的收获很大,原来说话还有这么大的窍门。

本集的主人翁是沸羊羊,请看镜头一:他看见美羊羊的新围巾,张口评论道:“哎呀,现在是什么年代啦!你怎么还戴这么老土的围巾啊!”美羊羊听了面红儿赤,瞪圆双眼,转身就走了。沸羊羊若无其事地说:“至于这么生气嘛。”

镜头二:沸羊羊来到村长慢羊羊的实验室,看着正在做实验的慢羊羊,叹着气说:“村长,你怎么尽做这些无聊的发明呀?”慢羊羊听了脸色“唰”地变青了。沸羊羊环顾一下四周:“瞧瞧这……再看看那……你的实验室装修得太……”慢羊羊气得火冒三丈,终于忍不住把刚刚发明的“美言果汁”递给了沸羊羊,沸羊羊一口喝了下去。结果怎么样……

再看镜头三:沸羊羊如同换了个人似的:“你的实验室装修得太有特色了,真是别具一格和你的智慧太相配了。”慢羊羊被说得喜笑颜开,不好意思地挠着脑门说:“呵呵,是吗?真的呀?”

一门艺术作文 篇6

两个十五岁的学生找到他们的希腊老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老师稍稍考虑了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中谁会洗呢?”

“那还用说,当然是哪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老师反驳道,“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迷失谁先洗澡了呢?”

“干净人。”两个学生改口道。

“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然后再次问道:“如此看来,两位客人中谁洗澡了那?”

“脏人!”学生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到底谁洗澡了那?”

“那看来就是两个否洗了。”两个学生这次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个都没洗。”老师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么理解呢?”学生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似乎总是对的!”

“正是如此,你们看,这就是诡辩!”

一门艺术作文 篇7

欣赏是一门艺术。欣赏要用眼用耳用鼻去细细感受。而音乐却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含义。

安静的时候,应听那种抒情性的歌曲。每句歌词都是一个能触动人心的“调味品”。作词曲者和演唱者用心为我们创造、演唱歌曲,让我们得到艺术熏陶,得到美的享受。音乐是一种随处可遇的艺术,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一定可以品味出其中的含义。

贝多芬的那种顽强拼搏,执着追求的精神同样能在其作品中体会出来。没有歌词的钢琴曲,在我们的心中和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高音低音,重音轻音,快慢急缓,错落有致,让我们体会到他起起落落的心情;优雅柔和的舒缓节奏旋律,让我们体会出他的心声。音乐是一种不用语言就能达意的表达方式。

山泉叮咚、瀑布飞泻、鸟儿鸣飞、草木迎风等大自然中那不起眼的声音,只要你去认真聆听欣赏,终会发现原来大自然也是这样的神奇。风吹草动是大自然的一位乐师。像波浪似摇动的叶子是这首曲子的节奏,动物的叫声是曲子的配乐。各自的结合使这首曲子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舒适。

民歌艺术家、作曲家是用心来谱写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情感歌唱家是用心唱出不同人的心声、心情;流行音乐家是用创意带领着新一代的时尚、潮流。每一个不同的音乐家都给人们美的享受。

欣赏音乐是一种艺术享受,能给人们心理上的满足感。用心欣赏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词曲家、歌唱家劳动的尊重。我们要学会欣赏音乐,认可、感谢、赞美词曲家、演唱家给我们带领的精神愉悦!

一门艺术作文 篇8

镜头四:第二天,沸羊羊上学迟到,他说:“村长你上的课太生动,让我晚上想着都失眠,所以迟到的。”慢羊羊听了心里暗自高兴,就让他先回座位。沸羊羊经过喜羊羊座位时说:“你今天真帅。”经过懒羊羊座位时,懒羊羊不高兴地说:“为什么村长批评我迟到,却不批评你?”沸羊羊拍拍懒羊羊的头发说:“那是因为你的发型太酷了,村长嫉妒。”懒羊羊被说得恍然大悟,不但消了气,还自豪起来。沸羊羊回到座位又对美羊羊说:“你的围巾太漂亮了,很适合你的气质。”美羊羊诧异地问:“你昨天还说我的围巾老土来的。”沸羊羊解释道:“我说的老土是一种传统,传统又是一种美德,美德更是一种时尚。”三言两语让美羊羊脸上笑开了花。

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真是一门学问,如果我们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自然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用智慧的美言与别人交谈,那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了吗?今天我也“喝”到了一点“美言果汁”了,你“喝”到了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