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07-31

如果您需要符合您需求的“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相关推荐,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往往会写一篇读后感,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感谢您选择阅读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开拓您的视野!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1)

微风翦翦动新荷,雪鲙银麟人市多。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风景如画的白洋淀水乡,明月、清风、稻秧、芦苇,无处不在的美景,那是诗一般的意境。

这本书主要描写的却是在七七事变后,敌人来到白洋淀烧杀抢夺,让百姓生不如死,并且奋起反抗的英雄之事。

书中描写了许多女性形象:《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和《嘱咐》中的水生嫂,《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光荣》里的秀梅……她们有着各自的形象,但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村歌》中的双眉。

双眉是个爱劳动的女孩,别人一天卸一个半布,她能卸三个,足足是别人的两倍。因此她很想去加生产组,可有些人觉得双眉因为某些原因是流氓,所以不让她参加生产组,怕影响不好。但双眉却觉得自己没有错,认真干活,与村里几个大娘成了组。看着看着,我突然想到了自己。

曾经在班上,传出一句关于我考试作弊偷看别人试卷并且还和别人传纸条的谣言。一开始我没有非常在意。可后来风声传得越来越大,我真的感觉像是我作了弊,可我确实没有啊!但同学们不管,都开始疏远我,我也不敢告诉老妈,怕她说我多管闲事。我每天便只好这样过着,回了家还要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

就这样过了两三周,我忽然就想起双眉来。她受的`冤枉可比我大的多,况且她在战争时年代,我在和平社会,这样一看,似乎什么都变小了。

于是我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同学们我没有作弊。几次考试,我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同学们似乎也觉得是误会我了,慢慢的,这种传闻终于没有了。

我想着,双眉的这种品格,该叫什么呢?大概是叫自信吧,只要是自己没做过的事,就不去理会它,而应该认真做好自己。双眉这种独特的自信,为我成长的道路上添了一道保护罩。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2)

《马拉松祝福》这一篇文章中水生是位军人,八年了才回一次家,只待一晚,就要走。我读完这个故事,整个人僵了一下,八年了!父亲过世,孩子长大了,妻子老了。难道只顾在外面为祖国奋斗,而连家都回不着吗?不,从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水生是想回来的,可是因为敌军数量多,一个接一个的攻,搞得他们根本无法歇息。

一场战争,将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拆散,留下一位妇女,照顾全家老少。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听来的消息是父亲过世了。孩子见着陌生人一样望着你,心里肯定不好受。

第二天又要启程,妻子虽说不舍,但也无可奈何,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安康,她必须让出她的丈夫,让丈夫去参军,去打仗,去保卫国家!

我们每一个人都盼望祖国和平,但又希望家庭美满。我们舍不得家人在战场上厮杀,于是,在祖国与家庭、亲人中,我们必须做一个选择。如果是这样,或许你也同样会选择祖国,像文中的水生的妻子一样,默默奉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3)

《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的是在白洋淀地区,冀中和晋察冀边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生活,在当时,老百姓日日夜夜受着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

白洋淀这个地方极其不引人注目,白洋淀里的人也是不为人知。但,正是因为有这些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老百姓,才有如今的和平生活!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书中,老百姓们对祖国的热爱是最令我震惊的。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有些老百姓不能参战,但是他们仍各自想办法,与敌人斗争!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平了,我们再也不用因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呢?是老百姓用鲜血用泪水换来的,是老百姓凭着那一颗颗坚定的爱国之心换来的!可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爱国之人又有多少呢?同学们,想想老百姓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一定要做个爱国之人!

我们虽然处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祖国,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那些老百姓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让我们对祖国充满热爱,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4)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集大成之作。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之间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完美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书中讲到了日军和汉奸对百姓的迫害;讲到了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游击队;讲到了人民对八路军的帮忙和依靠;讲到了百姓们对改革工作的支持

我之所以喜欢双眉,是因为她不服输的心态感动到了我,应对人们的谣言,她选择用事实来证明自我,也会改正身上的错误。试问这样一个聪慧能干又知错能改的姑娘,谁不喜爱呢?

其实不只是双眉,书中许多妇女都是这样的。她们聪明能干,丈夫参军后担起了家中的重任,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要做地里的农活;她们识得大体,家里人参军不反对,只是在心底默默挂念,支持改革政策,斗地主,上冬学;她们善良朴素,八路军来了总是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着,即使自我在啃硬馍馍,伤员来了也是细致入微地照护着,让人感到心底一暖。

这些农村的妇女们是十分平凡的,也许过了三代,人们就会忘记了她们的名字。但平凡并不能阻止她们为抗日事业,为国家的未来做出奉献。政治书上说: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应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时,就是在书写自我的生命价值。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妇女,学习她们朴素的作风;学习她们逆境中求生的坚韧意志;学习她们为他人着想的奉献精神,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在白洋淀,像侯卓夫这样不向敌人屈服、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铸就了白洋淀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内涵。

昔日的白洋淀,积淀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动力,今日的雄安新区昂首阔步,正传承着白洋淀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续写着白洋淀的传奇和不朽。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5)

《白洋淀纪事》这本书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白洋淀人民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与保家卫国的勇气与决心。

这本书主要讲了抗战时期日军进攻白洋淀,村民们奋起反抗,青年人积极参军抗战,妇女们努力做好坚实后盾。其中我最印象最深的文章就是《荷花淀》。本文讲述了游击小组要外出打仗,小组成员派水生为代表去和家人们说,水生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几位妇女为前线的亲人送衣送粮,却在途中遇上了鬼子,她们灵机一动,急中生智把小船快速开进了游击队埋伏的荷花淀,游击队员用手榴弹把敌人的船击沉,整个过程惊心动魄。

作者用朴素淡雅的笔调描绘出一个个令人敬佩的人物,描绘出冀中人民的反抗精神。从水生嫂毫不犹豫地答应水生,在后方一边照顾小孩和老人,一边积极地投入生产,担起“千斤的担子”,表现出她勇敢无畏、独立、坚强的性格,以及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对抗战的支持和付出。这正是白洋淀里众多青年妇女的代表,她们在后方积极生产,支持抗战。而水生舍去儿女情长在前线抗战,是众多战士们的代表,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体现出人民捍卫家乡的勇气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我们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一定要明白我们的生活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尊重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人,比如《白洋淀纪事》里的水生,对他们怀有敬意。我们在尊重他们的同时,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完成英雄们的愿望,让国家更加强大,不受任何国家的欺负。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冀中人民那捍卫家乡的勇气与决心,让我知道了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英雄的尊重。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6)

夕阳西下,天空中最后一抹余晖洒下,我翻开《白洋淀纪事》,走进白洋淀,走进这一传奇的抗日战争时期……

这本书作者是孙犁,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发生的一起又一起抗日事件。战士们不能与家人团聚,妇女们撑起整个家庭,种田,做家务……

这本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个感人有趣的故事。每当我看到战士们打地洞,在地洞里转来转去,敌人却束手无策时,我便感到兴奋,忍不住为晋冀察人民的智慧而感到自豪;看到战士们离家从军,与家人离别,家人恋恋不舍地看着他们远去时,我心中也不由得一阵悲凉;当看到妇女们担起工具到田里干活,终于有了自己的田地,再也不用为地主当牛作马时,我的心里也涌起了快乐的波涛。

白洋淀的人民心中有着希望,不言放弃。他们乐观向上,团结一心地抗日,有放哨的,有为革命奋斗的。他们众志成城,不怕牺牲,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家乡。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全国人民陷入恐慌,但很快,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积极迅速行动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向武汉捐去了各种物资,各个省份也组织了医疗队前去支援武汉。全国人民听从指挥,都居家不外出……

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面对“新冠”这令人谈之色变的“侵略者”,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坚强的决心和强大的凝聚力,这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任何侵略我们的敌人都将被我们打败。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岁月,我们尚且打跑鬼子,如今国富民强,我们更不怕任何敌人!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7)

《白洋淀纪事》是最能代表孙犁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代表这种风格的是《荷花淀》。1945年《荷花淀》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许多作家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构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述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茅盾在评价孙犁时说过:“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一天云锦,如梦如诗”能够概括为孙犁所创作的“荷花淀”派小说的风格。A.这类小说的主要特征是:资料上着重表现普通人民的性格美、灵魂美、人情美。

它没有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模式,而是着重以抒情笔触来构成一个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建立一个诗化的艺术世界。艺术表现上,它追求一种纯美的艺术个性,追求一种清新、隽永、秀雅的艺术风格。B《荷花淀》派小说对战争的描述有他独特的风格。孙犁一反以悲壮或悲怆为主要审美特征的战争小说流向,第一个以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风云的变幻,表现战争中人民精神世界与人性情怀的变化。孙犁经过《白洋淀纪事》描绘了一幅淡雅、清丽、脱俗的白洋淀画卷。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8)

夕阳西下,我坐在桌旁打开了《白洋淀纪事》这一本书,走进了长满芦苇的白洋淀……

《白洋淀纪事》是一本描写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与当地地主进行抗争的小说散文集。书中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形象,如勇敢积极的原生,爽朗乐观的香菊,纯朴真诚的水生……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秀梅这个人。

秀梅是个爱憎分明、顾全大局的人。自从抗日战争以后,原生从军,原生爹用打牌赢来的媳妇瞧不起原生的家里人,而秀梅义正严辞地教育着她:“当兵是为了国家,是光荣的!”为了对得起奔赴战场的战士,秀梅像亲闺女一样照顾着原生家里的人。原生、秀梅他们都是明辨是非的人。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原生义无反顾地在前线战斗,秀梅无怨无悔地替原生照顾一家老小。

秀梅和原生是那个年代的无名英雄。他们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名英雄,比如:当疫情侵袭全球时,许多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奔赴抗疫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每天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印痕……还有那些消防员和解放军叔叔,为了保家卫国,舍去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他们是当代的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是属于人民的,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统一与富强,而这些人民往往是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不过,小人物也有大情怀。合上书,我还久久回味着书中的故事……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9)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其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负有盛名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等共。《白洋淀纪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为背景,用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人物,尤其是女性们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完美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可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无限期望,这份期望甚至是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都无法比拟的。同时,他们又十分热爱自我的祖国,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我的一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上前线作战,可是他们却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香菊的母亲》这篇文章。香菊的母亲,是一个十分热情、进取的斗争骨干,六七岁时就被卖给一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做妻室,她的丈夫在地主家扛长工,因长期受地主的压迫简直变成了一个傻子。于是香菊的母亲小小年纪娶过来,就得当男当女,买东办西,在旧社会里,她是一员闯将。但香菊的母亲并不纠结于自我的身世经历,成长的恶劣环境很好的磨练了她,她总顽强的奋起斗争,在公审大会上,香菊的母亲勇敢的站出来揭示地主们的丑恶嘴脸,与此同时,她依旧同年轻人共同开会努力学习,追求自我梦想,作为斗争骨干,表现得十分冷静、顽强和有见解。

从香菊的母亲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虽然她小时候经历了种种磨难,可是她挺了过来,并理解革新,抛弃旧思想,同自我的女儿一样认真做功课。香菊母亲在追求梦想的见识和行为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勇于追求自我的梦想,不断进取,改掉坏习惯,把以往的苦痛都留在过去,不停止的奋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