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观后感(系列九篇)

09-14

当在欣赏到一部好电影时,我们可以想着去写一篇观后感。为了向他人展示了自己欣赏作品时的感悟,我们可以用观后感进行记录,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影的情节,有关作品名什么样的观后感值得我们学习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希望您能阅读一下“百团大战观后感”相信它会给您带来不少启示,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这里的内容能给你一些启示!

百团大战观后感(篇1)

(一)五(1)班李潇

指导老师张恒芳国科园小学部

晚自习时,老师给我们看了《百团大战》。

影片讲述了彭德怀将军和左权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共同战斗。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娘子关车站的战争。

他们先躲到草丛里,然后瞄准铁轨。当他们正要炸毁铁轨时,突然发现火车上挂着红十字会,这意味着它没有**。

但他们被日本人当了,因为这是日本支援队。日军的支援队伍立刻冲下火车,然后**。在这里,中国牺牲了很多人。

后来,日军又派了一辆装甲车。我们的火力无法击落装甲车,所以总司令派女司令员和姚尚武用另一列火车撞毁装甲车。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人。

但最后还是成功了。那时,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女司令员和姚尚武一起跳下了火车。只听到一声巨响,日本装甲车被砸碎。

八路军在娘子关车站又一次战胜了日军。

这样,在历次战斗中,八路军英勇顽强,全力以赴战胜了敌人,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八路军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百团大战观后感(二)

五(3)姜子墨

指导老师袁燕国科园小学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我很荣幸观赏到一部精彩的抗日影片,这部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影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令我观后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息。

那是发生在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共产党的抗日武装逐日壮大,日军在1939年夏季集结了分散在长城内外、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发动大规模扫荡,形成一个囚笼,把华北地区围困其中。彭德怀将军的组织力量应该齐心协力突破日军。整部影片有几个情况让我尤为记忆犹新,其中当日军扫荡至姚家峪的时候,紧张的情节让我心紧紧揪着,看到日军烧、杀、抢、掠的行为让我十分痛恨,恨不得自己能穿越至影片中在日本侵略者身上开几枪,来发泄心中的怒火;还有一位父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把儿子顺着绳子放进水井里,并死死抱住了井口不放,在身中十几枪,也未放弃让儿子活下去的信念,顺着父亲身躯流淌的鲜血一滴一滴的落在儿子的脸上,这每一鲜血所传递的不光是老父亲对孩子的爱,更是一种不屈不挠民族情结。

影片中最壮观的一幕是大战中的妇女火车站。彭德怀将军组织老百姓拆除铁轨。总战绩900多里,道路3000里。军队和人民一起努力克服困难。大战一触即发,而日军这个关键时刻派遣装甲机车前来救援,而唯一能阻止它的就是火车,然而队里确没有一个人会开,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有一人挺身而出,驾驶着火车向装甲机车冲去,为达到撞击装甲车目的,必须手动让分开的轨道合并上,因此,八路军将士们为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最后在与日军的多次搏杀中终于合并了轨道,让火车实现了撞击任务,看着战士们的身躯如小山般倒下,我的内心是如此的沉重。整部影片在敌我双方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阵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还原了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敬爱的八路军战士们正是靠着这种不言放弃和民族大义精神书写了这不朽的篇章,做为新时代年轻人更应当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烈士的一生。做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以史为鉴,不断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不断提高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让爱国精神在我们心中长在!

百团大战观后感(篇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团大战》就是为纪念这个而拍摄的。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妄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于影响全国的整个抗日局势,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1940年8月20日至1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先后使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向华北敌占据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作战,故名“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员睿智果断,日军军官野心勃勃、残酷无情。影片改变过去,突出了我军有多勇敢,但日军有多腐败无能,但通过与历史基本一致的日军战斗力,战争场面极为惨烈,我军伤亡惨重,引爆了我军抗日的英雄悲剧。

同时,几个带有人情的小道具让人物更加立体温馨。《百团大战》不仅对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局势意义重大,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同样意义重大,通过电影的艺术手段,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段历史。影片中最难忘的一幕是梁山同志驾驶火车与日本装甲车相撞。为了夺取变轨的控制权,我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

在那小小的不到两平米的站台上一个叠一个全是致死手都还伸向扳手的敌我双方战士的尸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惨烈!该影片还加入了现代战争片的类型元素,使电影《百团大战》抵达好看的视觉观赏层面,这群充满真实感的英雄群像则让电影实现了走心的沟通功能达到宣传的目的。

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在这个思想开放、物欲横流的时代,特别是在西方意识和文化的渗透下,感到于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相去甚远。这部电影提醒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不要忘记国耻,珍惜和平。因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回首历史!

汇报人:观城周静云

日期:2015年10月01日

百团大战观后感(篇3)

观《百团大战》之感

生活中总有一种情感触动和铭刻在我们的心上,总有一种震撼让我们无法忘怀。今天下午,我局在县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下去新建的电影院**电影《百团大战》,这部电影非常震撼,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心里充满了对抗日战争的钦佩和致敬。

1940年8月20日晚,在八路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晋察冀军区129师、120师开展了以正太铁路(石太)为重点的攻势。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八路军总部决定破袭华北日军交通线。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4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陷入僵局时期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

8月20日至12月5日的三个半月里,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役1825次,杀、伤、俘、犯日伪军46480人。其中日军**35612人,伪军6000人;日军被俘300人,伪军89560人;日军自动武装投降47人,伪军1845人。

同时缴获枪支5942支、53支,摧毁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座、隧道11座、煤矿5座、仓库11座。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俗话说的好,风帆不挂上桅杆,是一块没有动力的布;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飘缈的雾。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鼓舞了我,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造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让我们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和巨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硬道理。

王姗姗2015年9月6日

百团大战观后感(篇4)

上个星期我区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这部电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影片,影片有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民众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重大历史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受感动。

百团大战,、持续时间最长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大规模破袭作战。战役发起的第3天,因参战部队达105个团,故命名为“百团大战”。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共进行了1800多场战役,连根拔起了约3000个敌人据点,打死打伤了日伪军队

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是我军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硕的一次战斗。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傲慢,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的逆流。

当下在互联网、微博上有许多关于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谁是抗日战争主体等许多贬低共产党在敌占区斗争的帖子,其中最耸人听闻的一则帖子写到:“最近日本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数据,死于**之手:318883人,死于**之手:

851人,基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吻合。”这则微博一出台,诸多实名网络大v争相**,阅读量百万次以上。一时间网上充斥各种严重不负责任的调侃、谩骂。

显然,这一政治谣言是针对中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这不仅让观众感到困惑,也激起了隔阂的嫌疑。对于谁是抗战主体这一问题,我既无时间也无史料去考证,但是如果我们光从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消灭了多少日军来看待这一问题,显然是十分不正确的;简单的认为正面战场贡献高于敌后战场的观点也是十分肤浅的。事实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互为补充、相互配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通过在敌占区的武装斗争,牵制、缠住了日军大量的兵力,使其在长沙会战后无法再发动大规模的正面战争,极大的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直接使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

只有在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国共两党长期战争的战略构想才得以实现,抗战胜利的基础就奠定了。连蒋介石都很清楚这一点。没有前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合作与配合,没有四川、云南等地有限的资源,就不可能支持这样大规模、长期的战争。客观的讲直到1945年,仅凭国共两党之力,显然仍无法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的最直接原因在于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但是如果没有中国正面和敌后战场消耗日军大部分的兵力,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绝对性的胜利。

因此,整个二战战场是一种相互合作、密切合作的关系,任何国家都是二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仅是美国和前苏联的胜利,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渴望正义的人民的胜利。中国的胜利,不仅是共产党的胜利,也是国民党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胜利,中华民族不愿意做民族奴隶,誓死不干。

我们不应为谁是抗战主体而耿耿于怀,也不应纠结于哪个党派消灭了多少日军,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为那场战争付出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他们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主体,是这场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也是70年后的今天最值得我们铭记的人。

今天,我们要通过观看影片,铭记烈士的鲜血,缅怀历史,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奋勇前进,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凝聚力,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职,坚持三严三实,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敢于胜利,中华民族将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百团大战观后感(篇5)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于影响全国的整个抗日局势,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1940年8月20日至1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先后使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向华北敌占据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作战,故名“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影片中毛泽东代表的**军委是绝对支持彭德怀打这场硬仗的。这场由正太铁路破袭战演变而成的大规模大兵团作战,我感觉一定是经过了**高层的同意通过的,虽然当时彭德怀的报告没有批复,这成了历史之谜。我感觉,毛主席一定是下了决心要打这场仗,因为,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援,避免国民**在山穷水尽之时投降日军联合剿灭**,另一方面,响应抗战呼声,可以争取全国民众的支持。

影片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也高达将近两万人。**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

但是,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是坚强的。

这段历史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精神。当人们谈起百团大战时,不禁流露出喜悦之情。因为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很深很深,所以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压迫越深反抗越强烈,终于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这个重大战役使我从两方面感到:首先,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用置疑的。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率领一批军队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作斗争。

而侵略一个国家,不管强弱都会激起民众的反抗。在我们国家柔弱时,连日本这样的小国都敢侵略我们。他们为了自己的欲望,恶魔一般猖狂的说要拿下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们都不愿看到的。在巨大的仇恨和强烈的爱国中,民、军奋起抗击,终于打跑了侵略者。在没有战争的今天,我们过着安逸的生活。

别国不敢侵犯我国,因为我们强大了。我们最重要的不是仇恨,而是从我们自己做起,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繁荣。维护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战争带来的痛苦也是前辈深切感受到的,让战争远离我们的生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