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通用(3篇)

09-14

最近读了一篇介绍“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的网络文章现在与大家分享,写作品名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观后感的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写观后感需要我们对电影或书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期待这篇文章能够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领域!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篇1)

宋翘楚家长----邢吉霜

寒假中,在齐老师推荐下,我用了两周时间读完了王修文博士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作为一名家长,我读过很多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读完后心情澎湃,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有难度。但当读完王修文博士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后,我却真正找准了今后对女儿的培养目标,我的行动是建立在这本书告诉我的原则之上的。

一、爱孩子就要让她快乐学习。

“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最重要”。当你为人父母后,教育好孩子就是你所有事情中的“最重要”!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习、观察、思考、实践,发现规律,做到先知先觉。

醒在眼下,行在眼下,赢在未来!教育的全面发展追求是运用更加丰富的手段,瞄准更加立体的目标,更加深入地融入生活,培养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现在教育孩子,是为了将来的不管和不教。

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认真教育孩子肯定能取得效果,教育孩子也能很快乐。”每次读到这句话,对我都是一种反思与激励。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从未给她买过一套学习材料,也没有强迫她做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外的任何家庭作业。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我花了更多的时间读了很多书。虽然数学成绩一直不稳定,但我认为,只要孩子们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最大的困难将来就会克服。如果现在让孩子生活在做习题的“海洋中”,将来等孩子需要勃发的时候,她就已经没有力气了。

因此,翘楚今后的培养目标就是快乐学习、积极向上!人生无比美好, 通过努力可以让人生更美好!

二、相信孩子好, 努力寻找帮助孩子的方法, 孩子真得能变好。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的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办法,渡过难关,这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节。这突然让我想起了领导刚踏进一年级的事情:因为女儿活泼好动,不太规范,做事粗心。她中午总是把餐具随便放在学校的桌子上,所以值班的哥哥和姐姐被罚站好几次。

之后她不愿意在学校吃小饭桌了,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和她爸爸就一起分析她做的不对的地方,以及执勤同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拿家里的餐具让她演练如何放才能不让餐具发出声音,在和她演练交流之后,她就意识到应该轻拿轻放餐具,才叫做文明用餐。那之后,她再也没被罚站过,也再也没说不愿在学校吃小饭桌的话。还有一次,因为孩子在学校憋尿时间太长,上课时不好意思跟老师说,导致裤子湿了。

事后,我就和孩子一起交流,当上课时有其他情况发生时,一定要举手向老师说明情况,不能不好意思。再看现在的翘楚,已经不再像原来那样大大咧咧了,所以,相信孩子好, 努力寻找帮助孩子的方法, 孩子真得能变好。

3、 让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均衡发展,让他们将来为别人骄傲。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使儿童均衡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总结一下女儿的特点:1、爱读书的习惯已经养成。

女儿现在已经养成了日日读书的习惯。在这个寒假中,她读的书有30多本,有时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其它的时间她都用来读书。即使她去参加儿童春节联欢晚会休息,这本书也从未离开过她的视线。

现在我们不是为了不读书而“打架”,而是为了读书太多,怕伤害眼睛而“打架”。现在我也很纠结,但我知道孩子的阅读热情需要我们的呵护,所以,控制能力掌握在父母手中,我们应该和孩子沟通成长。2、参与特长班增强了自信心。

我女儿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以在她不到三岁的时候,我为她报名了一个绘画班。到目前为止,她对绘画仍有浓厚的兴趣。每次她写完日记,都要画插图。而通过参加各种绘画比赛,他们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做事也很有激情。

四岁半时我又给她报了舞蹈班,现在每年都参加淄博市少儿春晚的演出和其它类型的舞蹈大赛,尽管是群舞,但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她5岁时,在征得同意后,就和钢琴交上了朋友。通过年检,她现在已取得7级证书。去年在她的不断要求下又给她报了声乐班,今年参加“星星火炬”声乐大赛,通过初赛、复赛,一直进入决赛,取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这都是不断努力,积极上进的结果。

有人说,我给她报的特长班太多了。我想只要孩子喜欢什么,她有能力及时完成,不要限制孩子,但不要强迫孩子上特殊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全面发展, 心、 智、 体均衡发展, 未来才能笑傲群雄。

”我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间。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父母努力引导孩子的重要性。希望我们的孩子永远绽放最快乐的笑容,在家长和老师的合作下,成为新世纪的**人!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篇2)

看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下面我就具体我的思考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记得最深的是环境对孩子们的深刻影响。这句话我表示很赞同很赞同。我在生活中看到了很多例子,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家庭环境好的孩子也是温文尔雅的;反之,家庭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克制,自检,才能做到与前者媲美的程度。

我举个我看到的事例,我们家那边有许多其他地方过来打工的人,他们的父母都要工作,相应的孩子就疏于管教了,我看到他们平时在家里就是玩玩,然后出去转转,有点类似于混混的感觉,而且时不时地能听到父母之间的粗口,我在想:当他们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是另一个“他们现在的父母”吗?然后代代相传,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样,薪口相传,永远延续下去,然后恶性循环,这样时代、社会、经济能进步吗?

中国的学前教育能进步吗?

另外陈鹤琴先生说:“人好坏,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所以说,除了后天环境原因之外还有先天遗传的原因。

遗传决定论的支持者有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以及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而选择环境决定论的有洛克的“白板说”以及华生等人。陈鹤琴是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我记得有次老师上什么课的时候说过,现在就要考虑后代的问题了,考虑基因,考虑家庭,考虑很多很多。。。

所以,现在是时候选择男朋友了。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也是验证基因重要性的一个理由。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就如陈先生所言:

环境和教育(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遗传不可忽视。还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所以有必要研究儿童的心理。。。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会更加努力地加油,为学好这个专业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目标而奋斗!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篇3)

这本书分为六章,每章作者都想通过一个教育故事来表达教育的概念。我很高兴最近读了这本好书。我可以在阅读中反思,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再次意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们以前是孩子,有各种各样的仔细思考,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曲解孩子的意图,盲目批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

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和长辈的教育方式将深深地烙下子孙后代的烙印。

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的教育者来说,我们应该去掉长辈身上的烙印,因为我不仅仅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有原则,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坚定的和不可谈判的。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对孩子的爱应该适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用冷水给孩子浇水,也不要用开水给他们浇水。两者都不利于它们的生长。

只有温水才是真正合适的温度,才能培养出真正自律的好孩子。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做好招生工作。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学校教育中,这些原则也适用于我。

再次,在书的结尾提到了学***的问题。是啊!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

做任何事,都得有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这个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找出孩子学习不足的原因?

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要怎样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有学***力?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孩子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要学了。其实,学***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话,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连我们大人都难以坚持,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怎样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大人有大脸蛋,小孩有小脸蛋。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比我们大人还强,因此,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评了,批评也只限于当时,而不应该在过后再提及。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得更好,而不是损害他们的自尊,对吧?

一旦孩子的自尊心耗尽,孩子就无法进入任何油和盐,所以我们真的很难教育他!

小编推荐

家庭教育家长观后感系列(3篇)


优秀的影片是我们心灵的营养品,看完作品后,常常会产生很多念头。 我们应该努力加深对观后感的理解,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故事的情节,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影片本身。经过搜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家庭教育家长观后感”,希望您能喜欢本文并多多参阅!

家庭教育家长观后感(篇1)

学生:梅艺华二(10)班

静静的读完了《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这本书,觉得非常实用。书中贴合当前时代和孩子的年龄,以案例故事、智慧分享、现身说法、拓展阅读、亲子作业及名人名言的形式展现和分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解决这些问题为我们家长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为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古代遗传下来的《三字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子不教,父之过”,从中可推敲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就像现在人们常提起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难免有点无能。我觉得今天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更聪明,更任性,更叛逆。

正当为孩子一些不良表现发愁时,学校班主任推荐我们阅读了《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一书,没想到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竟然还帮助家长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让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还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欣喜现在的孩子生长在了好时代。

通过学习《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后,使我感触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和笔记:

1.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这本书有三个好建议。一是花时间和孩子们玩游戏、聊天、消磨时间,让孩子们经常享受生活中的亲情。二是要努力抵御应试教育制度的危害,保护儿童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长。

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为孩子们准备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让孩子们在未来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也要承受生活的艰辛。

2.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其融入到所有花朵之中才是真。

3.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自从我们的孩子上小学以来,我们让他们体验了许多有趣的课程,如绘画、声乐、围棋、跆拳道等等。我发现当我的孩子放学回家时,他喜欢拿一张纸画画,或者拉我下棋或和他一起去

象棋是我教孩子的,围棋是孩子教我的)除此就不爱做作业。这本书有三个步走值得学习:第一步是提前布置,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做作业。

第二步是及时提醒。例如,在玩游戏之后,是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了。三是及时监督。大多数情况下,一两次提醒并不能完全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坚持耐心、原则性的提醒非常重要。

4.家长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勇于担当的人。在这方面,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真是无与伦比。当我七岁的是候,我会做饭烧柴。难怪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了。现在生活富裕了,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不能丧失,孩子们必须继承它。

我作为家庭里的大男子汉,由于是从事开发工业3.0工作的,经常出差,所以也得让孩子承担小男子汉的责任。

5.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本书中深刻的讲述了: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注意力涣散的阶段,正是大脑自我调节、自行修复的阶段,休息充分的大脑才会有更高的学***。

所以父母不必强求孩子去练“坐功”,引导孩子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更为重要。我觉得上述很有道理,常言道,早睡早起,精神百倍。精神好了,专注力自然就强了。

6.家长需要洞察孩子的情绪。孩子们吵闹的情绪通常表现在父母面前。倾听、理解和引导孩子成长为乐观的精神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

7.关于孩子成绩有“问题”。在国外一些国家,小学基本上是玩的,主要是初中以后。既然我们不能像外国那样玩,我们就不能对孩子的学习严格要求。

这本书中提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让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充分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感情和信心。

8.由于家庭原因影响孩子的成长问题。比如孩子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接受教育,除了爷爷奶奶过度溺爱外,还有隔代教育弊端,环境造就人,孩子还是由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好。

9.孩子成长,发现“慢”了下来。记得孩子以前吃饭都挺快的,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发现吃饭时细嚼慢咽了,超级慢,从本书中了解到,原来聪明的孩子是在和我们耗时间,避免做更多的课外作业,以后我们家长也得让孩子劳逸结合,鼓励为主。

以上是我在《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中的初浅理解,具体还需结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与学校老师密切沟通,不断学***高家长的教育技能。始终相信环境造就人,苏州自古建城多福祉,才子俊杰比比皆是,山水园林,美不胜收,被誉为人间天堂。在苏州,一个美丽的家庭,孩子们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教育家长观后感(篇2)

做好榜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这期的教育视频看完之后,作为家长,我对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塑造榜样的力量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们都知道,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模仿成什么样,所以孩子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发挥好榜样的力量。要想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我认为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行动上言传身教。针对这个方面如何能够做到言传身教,相信每位家长都有每位家长的做法,都有针对不同孩子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言教之法,我就不拓展开来讲了。但是,我认为父母如何提高自身例如自律、坦然、坚毅等素质和品质,是孩子在将来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才能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这些品质是我们做家长的在日常教育孩子过程中,需要和孩子同步提高,共同深造的。

二、思想上平等相待。我们虽然自认为比孩子懂更多的道理,比孩子经历过更多的世事,但我们绝不能认为我们所认识到的世界、看世界的角度一定是对的。我们应该和孩子交朋友,教育孩子的同时,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这样一来可以给我们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世界;二来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产生一些特殊言语或行为方式的原因。填鸭式的教育,并不会把孩子变得比我们更强,只会让我们培养的孩子以我们为天花板。

三、处事中端正观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直接传授给孩子的品质,那就是我们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法。有些父母考虑问题从面子出发、有些从个人利益出发、有些从整体利益出发,还有一些坦然接受与世无争。其实无论哪种做法都不为错,但是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就要注意自身在处事的过程中是否会让孩子跟着我们学习那种处事的观念,否则就是学其表而未学其里。

家庭教育家长观后感(篇3)

我孩子也好学习,但是对于好多不懂的地方让他主动去找老师去问,他也很难做到,性格不是太主动太外向的,只是说老师会讲的。但如果他不明白老师说的话,也就是说,大雾依旧,他下次还是错了。我儿子的独立性很强,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是一个人上学,去图书馆,去兴趣班。

学习上他也还是自主性也还不错的,但和人交流能力却差了点,不会主动去问老师错题目。我就耐心的去教导他,刻意的有主目的去改变他。让他在多去参加一些比赛,如果是参加一些不要怎么交流说话的活动,他很乐意的,比如游泳,乐器,象棋什么的;但如果是单独一个人上台演讲什么的,他就很不主动了,我只有通过语言去激励他,让他去克服内习的恐惧,结果是他也能做到,虽然不是很好,但能上台能开口就是成功。

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短板也不一样,只要认清短板,努力工作,就能提高自己。就如书上鼓励孩子自立自强的话,“你可以锻炼一下自己嘛”,“拿出男子汉的勇气来,闯过来”,就这样,孩子也能主动在班级里去竟聘班干部了,还当上了课代表。

当然,要想培养好孩子,表扬肯定孩子的优点是少不点的,不能处处打击他,不能无限放大他的缺点和不足,想想自己小时候,也许做得还不好他好。但也要指出孩子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有些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但也要潜移默化,罗马城不是一夜建成的,但不去施工永远也不会建成罗马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见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这里,我想说,老师,谢谢!儿子,老爸永远爱你!

家庭教育观后感10篇


感谢您提出的要求编辑为您找到了一篇符合的“家庭教育观后感”。现实中优秀的作品相当多,但能让自己产生感悟的却非常宝贵,作品中的情节触动了我们的思维,产生了许多想法。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作品是否适合不同阅读群体,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1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平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2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

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

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3

亲子关系是指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这个关系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幸福,更是教育孩子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很多家长也常常思考:到底怎么样的爱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气氛与孩子的态度、情感和个性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要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首先得有和谐的家庭氛围。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时,我们家长应该反思我们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日常的行为是否有问题,而不是直接打骂。父母从根源上分析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的孩子才能朝着家长和社会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长。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陪伴,尤其是孩子的性格养成期,如果我们漠视孩子的存在,那么孩子的性格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关心,进而做出伤害他人,威胁社会的行为。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言传身教,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允许孩子说“不”,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一直对孩子说: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我们要允许孩子说“不”,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正的内心的想法,而不是直接将家长的意志凌驾于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和选择的权利,包办了孩子的人生。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选择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应该给予支持,使孩子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付出努力。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给予孩子自己的“空间”。给他们自己交往的“空间”和自由说话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不要让孩子成为在自己面前的“透明人”。发现孩子有异常,家长可以从侧面去了解,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而不是直接了当的批评和指责孩子。

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健康成才,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用心去思考,需要我们家长从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开始。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4

南宋时期大学问家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意是说,方方正正的池塘就象一面明亮的镜子,天光云影、湖光山色倒映其中,景物清晰可见,这都是因为有源头清澈的活水。思想源头的活水是什么?就是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获取新知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书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现就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学习情况谈几点体会:

当今社会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很难去做,因为现在是竞争的社会,作为父母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风。只要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当父母的就脸面生辉,无尚光荣。但孩子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怎样才能让孩子成才,也使当父母的非常头痛。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把他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当父母的只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等等。其实这只是对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一种教条的说教。事实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更不容忽视。教育孩子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在这一点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中介绍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满爱心,关爱他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今天我给孩子去开家长会,相比之下,我发现自己是一名不合格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自己认为,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当父母的就"称职"了。去年10月份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以来,濮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让我感到充实了。在充实的同时却与孩子的沟通少了。在此,我特别感谢孩子的母亲和他的姥姥,一直细心照顾着孩子。我以后要多挤点时间来陪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父母课堂”这个栏目,因为在家庭教育这个新课题上我们这些毫无经验的父母应该是学生,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书中有几句话很有道理: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这本书中确实为我们展现了许多民主的、客观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等等,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确实不少启发。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5

听了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感到能听这堂课,真是件很幸福的事啊。这堂课让我这位不知所措的家长领悟到许多,也点醒了我,同时也谢谢老师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作为年轻的父母,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从孩子出生后我一直很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如何做才能教好他?今天的课堂上曹萍教授提到:小学是孩子习惯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是啊,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我就一直在变着法地教孩子学习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知识,一遍一遍地讲,收效甚微,后来就改变策略:讲实战演习。比如遇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遇到别的难题,该如何化解。这样说教式的只会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相比之实战,则要印象深刻许多。

我一直都知道孩子上小学后,培养他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但真不知道平时点滴的说教好坏,会影响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听老师讲过: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曹教授同进也提到:原生家庭爱的释放,也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小孩自信心的培养是很有益处的。我们当家长的平时可能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态势,从未想过孩子的感,曹教授教我们要与孩子站在同一点上看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会更容易沟通。

另外曹教授讲的一个关于“水结晶”的故事,也让我领悟到:很多时候我们当家长的经常会喝斥孩子,其时有时也许只是一丁点儿的小错,但家长们却“大发雷霆”。如果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思考孩子的错误,家长们也不至于出现过激的行为。而且我认为教授讲的一点也蛮重要:经常和孩子拥抱,也就是肢体语言胜过语言的力量。

最后,我个人认为以后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从正面进行教育或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认知能力,做一名身心健康的小宝宝。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6

如何做好小学生教育?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小学生就像春天的花,天真、活泼、可爱、纯洁,辨别是非能力差,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因此,作为家长,小学生的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他们应该善于引导,努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他们应该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父母,他们应该放下架子,善于与孩子交朋友。通常,他们应该少用命令的语气,多用讨论的语言。例如,他们可以说来吧,爸爸想和你一起看看为什么和让我们一起画吧!”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父母经常教孩子,一定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厌恶,不敢接近你,但也经常产生叛逆心理,不仅不喜欢听你的话,甚至学校也害怕去。

其次,作为父母,通常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因为小学生有话,因为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在家里,家长教育孩子,上学后听老师的话,所以孩子们认为老师的话总是对的,老师做的总是好事。谁知道呢,老师在孩子心中无形中树立了伟大的形象。老师的'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孩子面前,家长要像老师一样文明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孩子未来人生道路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要想尽一切办法善于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活跃好玩。正如教育专家所说,只要他们感兴趣,他就会真正认真学习,认真做,自觉做。否则,对他们不感兴趣的事们不感兴趣的事情,把鸭子赶上架子也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孩子才能学到更多。通常,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游戏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另外,作为父母,我觉得对孩子要有很大的耐心和耐心。不要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告诉孩子,甚至把孩子当作发泄桶,人们常说六月天气,孩子的脸表明孩子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化,笑,哭,只是很听话,突然淘气,什么也不听。常常让父母无名火生,恨不能伸手给两巴掌。当然,在这个时候,父母不能发脾气,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只能温柔地说你再这样,我真的很生气,然后耐心地指导,说服。

简而言之,对于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学会与孩子沟通,即耐心细致,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但也害怕教他们?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7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骗),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让1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2个小时,哭睡了),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对待孩子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国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8年间的买书记录,除了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100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临,那种使命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2年多陆续购进了5000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书,少部分是饮食健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干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书,分不清好坏(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观点合理否),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写道“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习吧!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8

《家庭教育》里的《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一文,阐述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分析了其中的利与弊。这将为许多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的家长们,提个醒,作个建议,供家长一个参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为上了这些学校,孩子的前途就锁进了保险箱。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殊不知,不适合孩子的学校制度,反而会使孩子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择校,这样就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个问题。有心理恐惧的小孩也不适宜上寄宿班,因为小孩更没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负担。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让孩子从小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先天的固然很好,但后天培养更重要,与其在东奔西走,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要进名校,择名师,还不如加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养一些他自身对学习的兴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这些在教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按照书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还有《家长学校》,《幼儿发展》等等,看了都获益匪浅。还有《巧手妈妈》,《小制作》,《家庭医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栏目。希望以后能读到更精彩,更实用的《家庭教育》。来共同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知能力,为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9

近日,拜读了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此书分十三章,以浅显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为人父母者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书中陈鹤琴先生运用了一百多个案例,而其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有关儿子一鸣的。从所举事例可以感受到,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细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过许多的母亲。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试验,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家庭教育道路。

陈鹤琴先生指出,“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此话说得不无道理。在不少家庭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采取的是这样的作法: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对孩子怒气冲天,大发雷霆,一个却对孩子好言相劝,哄骗利诱。如此一来,孩子便可能会得寸进尺,甚至对父母之言产生轻视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年轻父母与爷爷奶奶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必须采取统一的态度。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也同样如此。作为教师,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一旦发现了问题,都会严肃对待,认真教育。可现在很多家庭,要么是称没时间管教孩子,要么是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极不重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长所教的,完全跟学校教师所教的背道而驰。结果呢,老师辛辛苦苦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后果。这岂不令人难过?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方面面都应该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书中124页,有这样一句话:“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陈鹤琴先生的话,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同样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就应该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把他们看做一个真正的“人”! 既为真正的“人”,就应当享有作为“人”的尊严。我们就应当同样给予他们尊重,而不能因为是他们的父母或教师,就任意的训斥,或时整天板着脸孔,做出一副威严无比的样子。这样,有可能表面上让孩子驯服了,但孩子的内心呢,却不见得信服。甚至,还会在父子、母子或师生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导致彼此的隔膜。此举,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则孩子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教诲,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时,有了尊重作基础,孩子与父母或教师之间的关系则会显得和谐、和睦而快乐。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则是用金钱也买不回来的。同时,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或教师的言行会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孩子,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他人。

陈鹤琴先生在书中还提到,“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爱人”。看到此处,不禁想起了一位学生家长曾经愁容满面地对我说起的一句话:“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一点儿都不晓得关心父母!”其内心的忧虑,溢于言表。我想,有此烦恼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实,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需要后天的培养。为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爱孩子,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为孩子操劳,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辞。但可怜的父母们忘记了一件顶重要的事,忘记在爱孩子的同时,教会孩子关爱他人。于是,培养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于是,父母们无奈地发出上述的感慨。其实,教会孩子关爱他人,并不难。关键在于,为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比如,家人生病时,可让孩子端水拿药,嘘寒问暖;吃饭时,教孩子把好吃的饭菜夹给长辈吃;出门购物时,让孩子帮着拎东西;家人生日时,自制或选购小礼物,并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遇上自然灾害,引导孩子用零花钱为灾区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识地长期进行训练与培养,那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而不会成为为世人所不齿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这是陈鹤琴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为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却还是忍不住动手帮着孩子做了。就拿我来说吧,儿子小时候,生怕他剥不好葡萄,总是一颗颗剥皮去籽后再送到儿子嘴边。做其他事,也是如此,关怀备至。老公发现后,极力反对。细细想来,自己的确做得不够高明。表面上是爱儿子,实际上却在无意中害了儿子。让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处多多。首先,在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自然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这将极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其次,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可以发展他的双手的小肌肉,训练并提高双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这又将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第三,孩子独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成功,则可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失败,则从中汲取沉痛的教训。因此,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锻炼机会,都将很好地帮助孩子积累实践经验,以免重蹈覆辙,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让孩子在独立做事,则孩子就会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体验,是父母所不能给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激发起再一次冲刺的信心和欲望。因此,为人父母者,何不放开手脚,让孩子们独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里行间,听陈鹤琴先生娓娓道来,真的是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曾赞道:“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能捧起此书,认真拜读,这样,“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多好!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10

爸爸这个陈教授讲得挺好,里面实例很多,而且他的思维观念也很新鲜,据他讲,好多方法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陈教授不是学院派,是个实干家。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三个事例:一是女生染头发,陈教授没有生硬地规定就是不行,染可以,考进前五名;二是游客总是到果园把里面弄得乱七八糟,主人想了个办法,弄个牌子写着如若被毒蛇咬伤,医院离此二十公里,这样再没游客敢进去了;三是陈教授讲他自己当年入伍超龄,他想办法做到了看似不可能的事。

我觉得这个陈教授不简单,首先他头脑活络,善于思考,特别是通过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其次陈教授是个敢想敢干有魄力的人,从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成就了今天的一番事业,的确不简单,善于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成就自己,就是他说的要善于整合资源吧;还有就是陈教授把自己投资两个亿的学校捐给社会,也说明他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最后他说的话,虽然不是第一次听说,但也的确如此,成功的人总是在困难面前积极地想着对策,他们可能会一个困难想到三个解决办法,再从中选优,不善于动脑的人,可能一个办法都想不出来,或者总是寄希望于别人替自己解围,永远掌握不了生活的主动权,的确那些失败者总是在为自己找理由或者是抱怨上天不公,从没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我经商的弟弟常说的话,我觉得很有的道理。人生之中出现困难那是太正常的事了,关键是出现困难该怎么办。一个困难出现,我们起码要想到两至三条应对之策。而且也要培养自己孩子这方面的能力。陈教授提到孩子懂得爱父母,也就是感恩教育,也是大有必要。懂得爱别人,特别是父母的孩子,才会具有健全的人格,成功之后才会走上更高的境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