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教案十五篇

10-17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酸碱盐教案十五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酸碱盐教案(篇1)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1、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酸碱盐教案(篇2)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

a组的方案有:(1)CO2、F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Yjs21.coM

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SO4 (6)CO2、酚酞溶液(7)CO2、石蕊溶液(8)HCl、CO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组的方案有:(1)CuSO4、Ca(OH)2或 Ba(OH)2(2)Fe、BaCl2(3)Na2CO3、BaCl2(4)石蕊溶液(5)AgNO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2、石蕊溶液(8)Na2CO3、CuSO4 (9)NH4NO3、BaCl2(10)BaCl2、AgNO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通过做实验对黑板上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a组中的(7);d组中的(5)……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一个好的方案引起全班鼓掌喝彩,一个繁复的方案让同学们修理得一目了然。

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于是把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当成自主课后作业。本节课表面上没有复习罗列酸、碱、盐的性质,但学生学会了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本节课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创境设疑、诱思探究的策略,注重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实验分组太少(班上学生很多),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实验,是这次探究活动的不足。

酸碱盐教案(篇3)

1.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前面学习了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学习了不少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本节课对这些知识作一些练习和归纳,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1.让学生再仔细阅读和思考第一节教材中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对酸、碱、盐组成的认识。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大试管演示一小块钠投入稀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这实验也可在培养皿中进行,并用投影仪把实验现象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所产生的.现象。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单质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这是因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盐跟酸、盐跟碱、盐跟盐的复分解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盐跟碱反应时,反应物中盐和碱都是可溶的。如上述练习中(3)能反应,(4)则不能反应,因Cu(OH)2不溶。

酸碱盐教案(篇4)

1. 认知目标: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离的概念;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2. 技能目标:通过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定义的总结,发展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从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投影、蒸馏水、蔗糖、酒精、稀硫酸、电极、灯泡。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酸碱盐。在第八章的学习中,我们将较全面的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和性质。

在上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现在我们来看看不同溶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

除了金属能导电,某些物质的水溶液也能导电,为什么?

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离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在通电的条件下,这些离子定向移动而形成的电流。所以溶液能导电。

1、电离:物质溶于水中,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2、电离方程式:

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种化学反应,同样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一种物质的电离,这就是电离方程式。

如何书写电离方程式?

左物质,右离子,等号连,脚码变系数。

物质发生电离后,为什么溶液不显电性?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如何体现这一点?

遵循电荷守恒。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等号右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1. 认知目标: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离的概念;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酸碱盐教案(篇5)

通过化合物的分类引出酸碱盐的组成,设计一组区分物质实验来引出酸碱的化学性质,提升学生的知识网络,渗透方法,进一步发展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思考、回答从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练习:化合物的分类引出:分类不同→组成不同→性质不同

设计意图 引导:如何区分稀hcl 、naoh溶液 、nacl溶液点拨:1.这一组物质在本质上的区别2.分别是利用了酸碱的哪些性质?讨论、设计、交流实验方案1.加一种物质一步区分2.加两种物质两步区分并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渗透分析方法的引导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按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强调实验的规范性、安全性分组探究实验,交流结果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总结归纳:1.酸和碱各有哪些化学性质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汇报、总结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的网络 梯度练习,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展示结果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交流收获:回忆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自由发言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课本p139页1~6题及时巩固加深学习效果

酸碱盐教案(篇6)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酸碱盐教案(篇7)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外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安全问题,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威胁。比如烧伤、烫伤等等。如果是轻微的烧伤、烫伤,那么就可以简单的处理一下,保证自己不会感染就可以了。那么,被酸碱烧伤之后,应该怎么进行急救呢?

常见的强酸:硫酸、盐酸、王水,因其浓度、溶液量以及皮肤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的烧伤。近几年常有用强酸恶性毁容的事件发生。

急救原则:

(1)立即用大量温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上的强酸,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哪怕残留一点也会使烧伤越来越重。不要顾虑病人冲洗时加重疼痛,要鼓励病人忍耐着冲洗下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

(2)用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洁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送往医院处理。

强碱对人体的皮肤组织的损害力比强酸更重,因为强碱可渗透深入组织,使组织蛋白发生溶解。

急救原则:

(1)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至少20分钟;碱性化学烧伤也可用食醋来清洗,以中和皮肤的碱液。

(2)生石灰烧伤,应先用手绢、毛巾揩净皮肤上的生石灰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切忌先用水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

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

切忌不加处理急急忙忙送医院。

如果真的发生了酸碱烧伤,那么还是强调一点,不论伤口如何,症状是轻还是重,那么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自我急救,同时应该抓紧去临近的医院让医生处理。千万不要逞能,自己胡乱的处理,也不要随便的包扎伤口,因为这种烧伤很容易感染。

酸碱盐教案(篇8)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化学性质》。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梳理脉络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酸碱盐教案(篇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习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重点:

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一)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习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

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07年买了2000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意义互化应用找准单位“1”

酸碱盐教案(篇10)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这部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做酸碱的题目时,有的学生对酸碱的化学性质做不到心中有数,有的学生不懂得利用酸碱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联系不上,有的学生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那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围绕酸碱的化学性质识别物质类别,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将常见的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的通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归纳、总结等,由此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能在中考前的复习中让学生感到课堂压力不是很大,心里稍微轻松,对我们的复习课感兴趣,我以一名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入,将本节课即将复习的内容以小红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为情景逐步展示给学生。

1、将实验桌上的药品帮小红分类整理,从而复习酸碱化学性质中涉及到的物质的类别。幻灯片再次展示是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做到心总有数。

2、帮小红区别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石灰水,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交流签别方法的过程中涉及到了酸碱的化学性质,老师点拨之后让学生梳理出酸碱的化学性质,然后教师展示幻灯片酸碱的化学性质,再次让学生掌握。同时也能起到一个让学生查漏补缺的作用。

3、酸碱之间的反应有的没有明显现象,帮小红如何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的过程中复习了酸碱中和反应需借助指示剂才能知道反应的发生程度。

4、酸碱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让学生继续帮小红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进一步复习酸碱化学性质中的一些限定条件及反应类型,引出复分解反应。

5、酸碱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判断一些物质能不能反应,归纳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酸碱的通性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教案(篇11)

酸碱盐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初步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酸碱盐知识的讨论、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在知识迁移题、实验探究性问题、开放性试题、趣味性题、信息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酸碱盐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1、教学重点:通过化学实验,将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学难点: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分析常见离子的检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即先给出实验题例,通过对题例的探究暴露错误,讨论发现问题,带出知识点,引出方法,由此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由前面物质分类中的化合物引入,这节课复习化合物中的酸碱盐,重点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探究一,让学生讨论回顾常见酸碱盐,提出问题:你对它们有多少认识?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俗名和化学式,并探究这些物质的类别,引导学生如何认识酸碱盐,认识实验台上提供的物质的类别,为下一个活动打下基础。说出你最熟悉的一种物质的用途。

由用途体现性质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复习。首先提问:同学们你对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认识?如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分别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揭示课题:通过化学实验,验证某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从而归纳出酸、碱、盐的性质。从所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出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展示另一个探究活动题目,以碳酸钠的性质为主线,通过魔术实验,制取“雪碧”、“牛奶”、“葡萄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给以适度的引导,在探究中复习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再由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复分解反应,在兴趣、讨论、质疑中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并提示下节课将从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研究,除杂等反面进行综合复习。

酸碱盐教案(篇12)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

(1);

(2);

(3);

(4);

(5)。

2、碱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

(1);

(2);

(3);

(1);

(2);

(3);

(4);

小华进行归纳完以后,又对以上归纳进行了验证和思考,提出了以下一些疑问,你能帮小华解决吗?

有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来判断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他想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他做出判断,你能帮小华完成吗?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情境三:【师进一步引导,生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请大家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一下: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请你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说明理由。

:请你归纳:

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需考虑的因素:

三、:反馈训练:【先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说思路、方法、根据、注意事项】(投影)

通过对以上情境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判断哪些离子不能共存?

盐:Ag++Cl-=AgCl 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2、离子共存的判断(判断的依据)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H4+、Cl-、OH-D、OH-、NO3-、K+、Na+

A、Cl-、CO32-、Na+、OH-B、NO3-、Cu2+、Cl-、Fe3+

C、NO3-、SO42-、K+、Zn2+D、SO42-、NH4+、Ba2+、Cl-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AgNO3、BaCl2、K2SO4 D.CaCl2、K2CO3、NaNO3

1、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共有H+、Ag+、K+、Ba2+、OH-、Cl-、NO3-、CO32-八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则乙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应该是。

2、在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Na+、Fe3+、Ag+、Cu2+、SO42-、Cl-、OH-、NO3-等八种离子,现将这四种物质的稀溶液两两混合,有如下现象产生:

来源:(-《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工作室_新浪博客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酸碱盐教案(篇13)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整章的内容来看,都围绕着酸和碱这两种物质来学习的,所以能够清楚认识酸碱对学好本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酸和碱在初中学生的概念中还比较陌生,同时新课改的教材中不对酸碱下定义,仅需要通过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和变色情况来进行判断酸碱。所以对指示剂的认识也犹为重要。本节作为该单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时,主要认识指示剂,并且能用指示剂来鉴别具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实验方法,同时通过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物质区别的一般原理。

了解酸碱指示剂你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A 认识两种指示剂(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

B .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D .了解指示剂的发现. 了解如何简单运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质代替指示剂来鉴别物质的酸碱性。

在探究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色规律 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实质内容

在探究指示剂与酸碱变化规律过程中 运用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外观性质――(利用旧知识)预测物质的性质(假设)――实验验证――观察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解释及结论)

如何区分食醋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 从简单的物理方法 ――到化学方法 多种方法的探究 让学生懂的区分物质的一般原理

从两种物质的探究到多种物质的验证,让学生懂得研究物质从特殊(个别)物质为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质的研究方式

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问题上。通过观看感性的内容材料。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

让学生能在学习用石蕊试液区分酸碱的基础上,自行探究另一种指示剂。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能应用相同的实验原理。达到学一种具体的物质研究方法应用于其他类似物质的研究。

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实验上,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学生见过的物质。居然有如此的功效。让学生懂得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物质都有可挖掘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平时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 如何让化学知识你生活实际相联系。

1.实验探究和验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探究 本节课运用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物质变化的规律。然后进行多种的物质再次进行实验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

3.类推 实验仅有几种物质的验证 其他的酸碱和指示剂的变化也是如此

复习旧知识―― 总结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再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新事物

教学过程:

[提问]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追问]为什么会变红?

[学生解释]

[提问]1、除碳酸外,我们还知道哪些酸?

2、这些酸中滴加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会有什么变化?

[设问]紫色石蕊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呢?指示的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酸碱指示剂。

酸碱盐教案(篇14)

[提问]酸碱指示剂通过什么方式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呢?

[过渡]有一位很有名的化学家,名叫波义耳,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玻义耳头像,录音,滚动字幕。

酸碱指示剂是由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发现的。他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花瓣上,过了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花瓣变成了红色。科学家们往往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看到这一现象,玻义耳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我们追寻科学家的足迹,也来思考一下,这会让我们产生哪些联想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3~4人]

[问]有了这些想法后,我们还想做哪些实验?

[学生回答]

[引导]1、其它的酸能否使紫罗兰变红?

2、其它的花遇酸能否发生颜色变化?

3、这些花遇到碱性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讲解]同学们很棒!波义耳当时也是这么想的,验证这一想法的基本手段是实验,他通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过渡]生活中很多植物的花、叶、果皮都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怎样提取植物的汁液做指示剂呢?请同学看一段录像。

[介绍]课桌上摆放的.仪器、药品,明确操作内容。

[学生活动]下面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具体操作,其它同学协助,自选一种花或叶制作酸碱指示剂。

[投影]友情提示:请同学们注意:1、操作要规范,植物的花或叶捣几下后,倒入酒精研磨。

2、过滤时纱布要打开,铺在烧杯口上。

3、自制的指示剂只滴在试管架左边的三只试管中。

4、振荡时要注意安全。

[投影]思考与讨论:你们组选择的花或叶能作为酸碱指示剂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每组自已均等选一名代表作发言准备。

[表达与交流]3~5组 安排一组效果好的、一组效果不理想的,一组与别的组选择同一种花的。

[评价]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过渡]科学家们通过反复实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后选择了两、三种指示:如石蕊、酚酞等。

[再次激趣]小魔术:白纸变红字“奇妙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问]同学们谁能揭开魔术的秘密?

[实验]向小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酸酞试液,变红色。

[问]猜想一下,酚酞遇到别的碱性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引导]请你作一个大胆的推理,酚酞遇碱性溶液会有什么变化规律?

[归纳板书]三、酸碱指示剂的显色规律:

[过渡]酚酞遇酸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实验]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投影]友情提示:请注意滴管的持拿方法,别把药品滴在了手上!

[指名回答]请你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自主探究]石蕊遇到酸、碱溶液会有什么颜色变化呢?

[指导]取2~3滴紫色的石蕊试液分别滴加到右边的两只试管中。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指名回答]出示学生自己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小组对照结果是否相同。

[问]从实验现象分析是指示剂改变了颜色?还是溶液中的酸、碱改变了颜色?

[分析讨论]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很多植物的花叶都可以作酸碱指示剂,科学家们为什么只选择了石蕊和酚酞少数的几种作为酸碱指示剂呢?

[过渡]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实验中有何呢?下面我们完成一道练习:

[投影]家庭里通常有两种洗洁精:厨房洗洁精、厕所洗洁精,一种呈酸性,另一种呈碱性。现有两瓶这两种洗洁精的溶液,请你通过实验鉴别它们。

[学生回答]不同方法的操作、现象、结论。

[教师评价]

[反思]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酸碱盐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主要经历及其多方面的成就。

2、了解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娱情山水以排解抑郁的复杂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 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通过线条串联法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知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

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着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着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标示生僻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齐读一遍文章。

四、学生分四人小组疏通文字障碍(提醒学生利用课下注解和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2、需重点掌握的句子。

①环滁皆山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⑤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⑦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情况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疏通了字词障碍。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全文并且理解文章的写法和主旨。

二、播放《醉翁亭记》的朗诵录像,学生注意欣赏和模仿。

三、学生分段朗读。

1、学生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一和第二段(教师事先标明朗读的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2、教师简单点评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和第四段(难度加大,没有标明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3、教师点评学生单独朗读的情况之后全班齐声朗读第三和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写法(线条串联法)。

1、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呢?

明确: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和得名的原因、山间朝暮四时的景色、众人出游的情况、醉罢晚归的情景。

2、如果每一部分都与醉翁亭挂上钩的话,可以归纳为: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此处为教师专门做出的范例)

3、那么我们能不能让每一部分都含有醉字呢?

4、如果要求大家每一部分都用含有乐字的短语来归纳,该怎样归纳呢?

5、能不能每一部分都含有醉翁和乐呢?

教师小结:这个环节我们通过线条的串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不难发现贯穿全文的线索是醉和乐字。而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面现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那么作者想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

五、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

1、请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两人小组讨论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①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寄情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2、知识拓展:文章告诉我们,作者此时的身份为滁州太守,他怎么能不务政事而整天游乐呢?

明确:作者虽然被贬谪,但并没有消沈,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滁州政通人和(滁人游、溪深鱼肥、山肴野蔌),是一种尽责之乐。

梁启超:尽责最乐;尽得大的责任,便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便得小快乐。>

无官一身轻(尽了责任后的最大放松)。(党的十六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六、布置学生综合全文的内容设计文章的板书。

七、在设计板书的基础上理解性背诵全文。

相信《酸碱盐教案十五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酸碱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