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观后感(推荐五篇)

10-22

如何将观影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每部电影所传达的核心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在观看过程中我们会产生新的触动。观察作品后我们可以得出自己的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接下来的内容将带您深入了解关于“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的相关知识,读完这篇文章后请不要忘记与您的朋友们分享!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1】

青春,就要疯狂

——浅析《中国合伙人》

摘要:《中国合伙人》是又一部回归现代题材的影片。故事讲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位年轻人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教育机构“新梦想”的励志故事。

时代激流中,有的美国梦圆,有的美国梦碎,有的美国梦圆了又碎,惟有齐力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新梦想,将三兄弟紧紧绑在了一起。青春,就是这么疯狂!

关键词:青春,梦想,奋斗,爱情,友情

该影片由陈可辛执导,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完美的诠释成功。陈可辛擅于刻画情感,以及更大的群体情感。他所有的电影都是围绕情感展开的。即使尝试拍摄中式大片,类型电影的框架也无法抑制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势。他理解人性的复杂性,理解情感的美与悲。

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从未有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

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但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

8、 我认为,我们应该对90年代的时代品质给予一些赞扬,这也是陈可辛永不失败的地方。

再说该影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的杜可风实力超群。一向对光线宗教般迷恋着的杜老师这次没有炫技,很多时候只是平实地用一个个包含深意的镜头进行着影片的叙事。

例如,玻璃在胶片中出现多次。模糊的玻璃反射镜没有镜子的直接暴力,能够巧妙地构图和隐喻。当孟晓俊在与成东青争论股份制问题的时候,二人分别与王阳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直是玻璃,右侧一直是王阳,快速精巧的转场、幽默的对白,交待两个人逐渐开始意见相左,而最后一个特写直接正面拍摄王阳的面部,成东青一转脸,两人的头部合二为一,暗示了之后王阳会站在成东青这边。后来,当孟晓俊和成东青提到公司上市时,一向听话的成东青终于对朋友说不。这时,镜头微微移动,前景的玻璃上一道又细又浅的白光逐渐变宽,把两边的两个人分开,这意味着两个人之间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从摄像上讲,《中国合伙人》是足够精致的。

最后说演员精湛的演技。黄晓明在此部影片中演技大大飞跃,放下了耍酷扮帅的偶像派,彻头彻尾地塑造起了一个农村土鳖,竟然最终不显生硬,倒颇有了些农民企业家的气质。在娱乐圈待了这么多年,他终于开始安定下来了。毕竟,演戏不一定是天赋,而是人生的积淀。

邓超一直“很不安分”,影片中孟晓俊这个角色,是他争取来的。,“如果要本色演出,我应该演王阳,最初他们找我就是王阳,但我不乐意,我不想演跟我自己像的,成冬青那个角色对我来说又太简单了。所以我只想演孟晓骏,因为身边没有这样的人,所以愿意相信自己,所以有优越感。

”他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国前机场送别的那场戏,愣是把一个大男人的感情表现得无比细腻,催人泪下。佟大为笑言自己扮演的愤青王阳是“中国式幸福”的代表人物。著名导演李玉用“小宇宙爆发”来大赞佟大为

在片中的表现,金牌编剧宁财神则表示王阳“最适合做哥们”,演员董璇则言简意赅地表示佟大为做到了,知名影评人龙笑大赞佟大为是真男人,顿河则表示“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更是有网友称王阳给了他考研的勇气。

影片围绕“青春”“梦想”“奋斗”三个关键词展开。“土鳖”成东青自小生活在农村,两次落榜,他依旧不放弃最初的梦想。他让我们知道,在梦想面前,男人是可以跪的。

母亲借光邻居的钱让他背水一战,他不负众望,终于进入了理想中的最高学府。但他糟糕的英语是他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于是,他决定读800本书,打扫燕京大学图书馆。为了还债,他擅自在校外任教,成为燕京大学第一位被撤职的教师。

他不能回家,他不能和田里的稻子说英语,他不能放松。他答应了学生的补习请求,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愤青”王阳本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诗人,为了女友他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签证,始终寻找内心的世外桃源。而女友lucy的离开却将他的人生改写。

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去讲课,去赚钱。“海归”孟晓俊生活在一个留学世家,爷爷和父亲对他影响颇深,他自小便梦想长大后去美国的美好生活愿景。但当他如愿来到美国时,他发现美国人的生活并不容易混在一起。

终究他抵不住巨大压力,回国和两兄弟共同开创事业。从最初在成东青到处张贴的小广告,到几十名学生围坐在肯德基,再到数千名学生在废弃的工厂里人教,再到三名有明确教学任务的人,再到公司的股份制,再到公司在美国上市。三兄弟一步步走向成功,用不懈的奋斗,实现了伟大的梦想。

影片中还讲述了三兄弟各自的爱情故事。成东青在图书馆熬夜苦读,这让他认识了苏梅,一个他终生难忘的女人。土鳖对于喜欢的人,不会什么甜言蜜语,尽管有两个军师的出谋划策,他的表白还是窘态百出。

要争取到爱情还是要靠土鳖一根筋,死缠烂打。他对爱情执着,不在乎失败,不在乎嘲笑。他说他很胆小,但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勇敢,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苏梅住院时,他不怕传染,第一次勇敢的吻了她。苏梅可能从来没想过她生活中会有这样一个男人。她本该多次幻想自己的白马王子,但她绝对不是成东青。然而,他的坚持深深打动了他,开始了一段平凡而幸福的爱情。

大概在那个年代,每个有梦想的年轻人都有个美国梦。苏梅也有。成东青的出现是偏离她人生设定的最美好的意外。

在她为去美国准备的那段时间里,成东青陪她度过了一段平平淡淡的日子,为了她的美国梦努力挣钱。但他如此的付出还是留不住她前行的脚步。当知道她成功拿到签证,不知归期时。

他只能待着对心爱的人的祝福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等待她回国。但在中国申奥失败后,苏梅对北京不再抱有幻想,自然放弃了回到大洋彼岸的希望,嫁给了美国人。成东青在这段爱情中毫无保留,但仍然无法战胜苏梅尔的美国梦。

他说他觉得自己的青春结束了,就埋葬在这里。他和苏梅的再次相逢是他拥有了事业却与好朋友分道扬镳孤独落寞的时候。他曾幻想过无数次见面的场景,苏梅会说“我为你的成功感到骄傲”。

他多年的拼搏或许只是为了这一句肯定。然而,当我们再次相见时,苏梅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眼里只有孩子,心里只有孩子。即使他赢了全世界,他和她也不能回去。他和苏梅之间的爱情彻底结束了。在那之后,他甚至对苏梅尔一点幻想都没有。

爱情对于今后的他,只是讲座中用来自嘲和鼓舞他人的笑料。王阳和lucy爱情的失败,让他渐渐看清现实,最终找到了一个内心相爱无关外表的老婆。孟晓俊和良琴本是青梅竹马,美好的爱情却因美国梦的破碎也随之幻灭。

影片中更穿插了三兄弟的友情。在他们“三个火枪手”式的友情中,成东青是冲锋陷阵打头阵的那个,孟晓俊是出谋划策指点江山的那个,而王阳则是能够在其中润滑协调彼此的那个。中国人好像比人类更加注重兄弟情,这也是影片打动人心所在。

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土鳖”成东青压根没想过要改变这个世界,但至少做到了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改变。他外表看似自卑懦弱,实则大智若愚。他身上具备很多成功人士所具备的特质,那就是有一种信仰,有一种敢牺牲的精神。

影片最大的变化是王阳,一个从嬉皮型浪子到终于回归平凡的男人。他的改变或许是因世界而改变,世界或许也是因他们的改变而改变了。孟晓俊一直想改变世界,但最后他因为世界改变了自己。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的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

如果额头上会有皱纹,你只能这样做,不要让它们刻在你的心上。青春,就要如此疯狂!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2】

在欣赏中外商战影视节目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商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相信会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老师也给我们时间让我们欣赏适合我们观看的电影,其中有一部电影让我观看后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让我从新思考了我的人生,而这一部电影就是《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是由港导演陈可辛执导,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讲述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影片浓缩了一代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虽然是上个世纪的故事,虽然讲述的是在中国发展初期的背景下关于草根创业者的故事,虽然这样的一个剧本不适合当代像我们这样想要从事商业领域,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作为创业指导入门电影,但是它却从另一个角度切合了我们这些渴望梦想的年轻人,让我们看的热血澎湃,似乎把自己置身与上世纪的环境当中,和故事的主角一起渴望、学习、成长、领悟、创新、努力拼搏,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时而疯狂、时而宁静,似乎在电影中属于他们的青春从来不曾结束,只要激情还在,那么青春就在,作为一个标准的90后,我感受了到电影中的他们的热情,根本不像一个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立足于社会上的年轻人,取代的是他们的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青春,它只属于那些怀揣着梦想的人。

故事的开头,一个两次高考失败的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成东青,放下属于一个男子汉的尊严苦求母亲给他第三次参加高考的机会,虽然他曾经失败过但是他的不放弃让他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虽然这个镜头几乎是一带而过,但是其几乎是他人生升华的跳板,假如他放弃了,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开启人生旅途的第一点就是不放弃,你的人生是一场旅途还是静静的等待着不可逃避的生老病死,我想你的内心一定会告诉你答案。当成东青进入校园后,一个地地道道的土鳖来到了大城市,实现了从农村土鳖到城市土鳖的转化,并且认识了两个要好的朋友,一个叫孟晓俊,一个叫王强,两个人的身份背景都比成东青好很多,但这依然没办法阻挡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从这点来看,和人交朋友不在于家庭条件经济条件,而是在于精神层面的共鸣,足不足以把金字塔震倒,从而解开隐藏于地球的未知文明,以前的年轻人的纯洁的友谊真是属于他们的不可估量的财富。在当时的燕京大学,流行着一股出国热,人人都想学英语,拿签证,再拿绿卡从而过上高大上的生活,身为主角的三人也不例外,而成东青蹩脚的日式英语也让成东青丢足了脸,看来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丢脸,不丢脸,可能成东青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差距,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需要补充知识,需要练习口语以及需要邂逅爱情,所以说生活本来就是件可笑的事情,为什么不保持微笑?

上帝怕是早已笑掉大牙了吧,于是成东青下决心横扫燕京大学图书馆,读800本书是个什么概念,我也不清楚,我到现在读全本的书可能超不过一百本吧,看到电影里面的他经常需要借助梯子找书,应该可以看出这个量到底有多大,半夜的挑灯夜读,让成东青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当然这时还是单恋,但是这种滋味怕是没有多少人可以体会,这里有一句台词很经典:“有一种女生,还没等你开口,她就已经把你拒绝了”。关于爱情,成东青没有再放弃让他成功了,不是吗?

虽然他不小心染上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一年,但只有追上自己喜欢的女孩,才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故事的情节另一个所突出的就是众人努力考取托福的背景,别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有理想的还是没理想的都想去伟大的美国留学,因为那时的中国人非常向往美国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孟晓俊这样的在那个年代属于高富帅的孩子拿到了美国的签证,似乎在当时自己的成功只有在美国能完成,这真的只是在于人生理想层面吧,假如我是孟晓俊,我努力了获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人生,我在去美国的前期,不断勾勒着自己在美国怎么获得成功的情景,怎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甚至想到这些晚上做梦都能笑醒,而事实呢,这样的中国的高材生去了美国后呢,接受了中国最顶尖教育的孟晓俊最后不得不在小餐厅打零工维持生计,之前,骄傲自信的孟晓俊早已不复存在,假如我有这样的朋友,我一定会为他“报仇”。一个伟大的美国,究竟是成就了人类还是沉沦了人类?

国外不太平,国内照样不太平,成东青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选择在学校继续任教,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过着平凡的生活,找份兼职,还是拿饺子当薪水,女朋友比他早一步考上了托福,马上就要离开他,自己的工资甚至不能养活自己,学生们在课堂上也是除了听课什么都干,在这个时候,成东青的人生似乎走到了最低谷。事业,爱情双不丰收的他爆发了,改变了,他的讲课风格变得自嘲似得诙谐幽默,这让不喜欢听课的大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竖起了耳朵,生怕错过他讲的每一句话,作为一个老师,当学生害怕错过你说过的话时,你应该就成功了吧。后来,他由于在校外私自教学而被学校辞退,在北京无处可住的他,连人带包的被学校请了出去,他的人生路之后应该怎么走下去,面对来找他辅导功课的学生,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他下决心办英语培训班,说白了,这真是生活所迫,他还邀请王强的加入,扩充了自己的教育实力,创业初期,他拿小广告到处贴,好像每一个墙面都是自己的曾经受伤流血的伤口,拿肯德基不要钱的地方来当课堂,就现在注重体验的人类来讲,在没有莫大的体验吸引力的前提下,几乎是不可能聚集多数用户的,但是好的产品除外,就电影中的情节来讲,应该可以想象出成东青上课的质量,他和王强在教育行业也越做越顺手。

这个时候,在国外失意的孟晓俊回国了,并且加入了成东青,作为一对一签证模拟面试官,一起打造新梦想,打造属于他们的事业,三个人一起努力,终于让新梦想成为了一家大型企业,由于三人意见的不同,他们的品牌新梦想迟迟没有上市,原因真的有很多,但是当他们三人一起去了美国走一遭后,成东青看到了以前孟晓俊在国外所承受的一切,他知道了他们站在美国纽交所挥锤的那一刻所代表的意义,并且在当时官司缠身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把新梦想上市,那一刻,于人于情,一切都有了价值,这就是中国式的合伙人,一起梦想,一起努力,一起实现梦想。当你意识到自己创业时走了很多弯路,那么你就已经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这可能就是你的意思。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3】

我的“中国梦”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或者听说过,伴随着那首《光阴的故事》,我看完了整部电影,看完之后突然有种莫名的热血沸腾,那或许是一种青春召唤吧。谈到这部电影,最初吸引我去看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部以怀旧为主题的青春电影,更重要的是它的导演叫陈可辛,一位充满人文关怀、关注时代变迁的导演,《双城故事》《甜蜜蜜》等电影很好的诠释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或奋斗或生活的真实写照,写实中带着浪漫气息。当然我也很好奇,一位生在泰国长在香港的导演怎么去把一个发生在内地特定年代的故事讲好,看完这部电影后,先不说电影本身艺术性如何,单说剧情,我喜欢用看**的形式去读电影,脑子里会有自己的画面,让我能够更好的将那种镜头之美与文字之美相互融合。

在整部影片中,有大量的信息。青春、梦想、友谊、爱情、奋斗、失败、尊严、成功等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充满了正能量。

在这期间,每个人似乎都喜欢怀旧,开始向年轻人致敬。我也不例外,但我总在想,为什么怀旧是因为过去比现在好?我想也许没有人会怀念元旦只吃肉的时光,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怀念那些不平凡的岁月呢?后来,我想了很久。事实上,过去与现在相比,唯一值得回忆的是青春激荡中的梦想。原来的梦想现在或实现或放弃,都变成了脸上的皱纹和白发。

当然对于三位主人公而言,他们的经历或许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他们经历过失败、成功、矛盾之后,也就出现了“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这样的疑问,电影中有很多经典台词,说的很实在又非常的激励人心。诸如 “ 有些事情只有停下来才能看清楚,总有些更重要的事情赋予我们打败恐惧的勇气”“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尊严”“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等等,虽然我出生在80年代,确并未真正经历那个年代,但是我能够理解梦想对于他们当时的重要性,当三个人经历了成功,对各自梦想进行完美诠释后,回过头来,才有了那句“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提出了人的几各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我看来,梦可能是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说到梦想,电影里面几乎所有人的梦想只有一个,就是去美国,实现他们期盼已久的“美国梦”,为了实现梦想,他们甚至可以用狂热来形容,百折不挠,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的再尝试。

美国梦其实就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说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才能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和他人的援助,这正是当时所有年轻人所向往的。时至今日,***记提出了“中国梦”,即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中国梦”是一个涉及国家复兴的伟大梦想,在这里我斗胆引申一下,对于自己来说,我的“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呢?我琢磨着,感觉很模糊却近在咫尺,事实往往是理想很充实,现实很骨感。

回忆过往,高中时的梦想是考上好大学,结果大学考上了,丢掉了那个“好”字;大学时的梦想是找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现在工资虽不高但却很稳定,我很满足,就像每个人都梦想自己得到的是最好的,但是你总要勇敢的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知足方能长乐。现在我坚信,我的“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梦”,具体来说就是“工作梦”和“家庭梦”,我要做的就是全力实现眼前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努力,一步步,实现个人事业的进步;真诚付出,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扶老携幼,共享家庭幸福。

梦是一个浪漫的词。简言之,它是你生命中的一个浮标,我将尽我所能游向它。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梦想的人可能仍然存在。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在改变着我们。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剧中孟晓骏说的:

“唯一不变的就是此时此刻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我们将改变世界。”当电影结尾,光阴的故事再次响起,一张张熟悉的脸孔扫过眼前,柳传志、马云、杨澜、俞敏洪、李开复、王石还有可爱的老干妈,这些现在社会各界的大佬,在我们羡慕其享受成功的时候,是否会有人想起他们当年的“土鳖”时光。当然,我们不必成为他们,也不必成为他们。他们是公众眼中的成功人士,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我们也可以成为普通的成功人士。

就像片尾打出的一行字:“他们的故事,或许就是你们的故事。”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4】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心得体会篇7

中国合伙人,陈可辛导演的电影,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三个小人物80年代叙述到今日,讲的是大时代下三个小人物白手起家的故事。

从整体上看,成东青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几乎是所有从农村进入到都市生活的年轻人的范本,无论是成功的一面还是失败的一面。城市化是当下中国仍在继续进行的一项工程,然而并不是进入到城市就自然地转换了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生存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或许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成东青就是这样一个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普通青年人,用流行的词语来概括就是所谓凤凰男。其实对每个从农村进入大学的人来说骨子里都多少有些矛盾的性格,一方面对于家乡的父母来说,无疑他们是骄傲的,能从上千人的村落里考上大学本身就意味着某种成功,至少他们要强过小时一起玩耍的伙伴。然而,另一面他们却又不免有些自卑,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里大家不会关注你以前的成功,他们只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无论是你骑自行车走到终点还是跑步进入终点还是开汽车进入终点,他们只关注你进来时的样子,而不关注你走的是否艰难。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心得体会篇8

昨天我们去看了电影《中国合伙人》,是由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饰演的。讲的是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个好朋友合伙办“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为什么在片名上加上“中国”二字,是为了特别强调中国人的创业理念和奋斗过程。

孟晓骏和王阳曾经的梦想是去美国,成冬青本来只想去北京,后来在他们的熏染下也变得想去美国了。那么美国真有那么好吗?就像城市的灯火虽辉煌却始终不是为我们外地人而亮一样,一个人漂泊在异国他乡,那份辛酸苦楚可想而知。孟晓骏曾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子,到了美国却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地打压,成了餐厅的打工者,他没法改变这个世界,反而被世界改变了。终于他回到了中国,抱着他伤痕累累的美国梦。而此前在人生中屡遭挫败的成东青早已带着王阳一起成为了富人。看来在现实面前,与其抱着狂傲且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如把自己置于大千世界中一个渺小的位置上,脚踏实地地辛勤耕耘,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总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孟晓骏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跟着成东青一起干,于是便有了他们三人组成合伙人的故事。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心得体会篇9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0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60后、70后乃至80后都能看得懂的片子。影片所跨越的20年恰恰是中国发生巨变的20年。片中的一首首老歌,是我们每一个人记忆中都抹不去的时代印记。而曾经的那场美国梦,也算是那个时代中国的最强音了。也许,邓超扮演的孟晓骏代表了一大批人。当年就是有很多人怀揣着梦想来到了那个他们以为是热土的美国,但最终他们在那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这些人回来了,把自己创业的热情和热血挥洒在自己的祖国。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励志的片子,片子的三位主角虽是被逼无奈才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积极的东西。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起步何其艰难?没有教学的地方,就买上几个鸡腿,在肯德基教课,后来又废物利用,将闲置的旧厂房当做教室和学校。在美国受够了白眼与轻视的孟晓骏,回国后最想做的就是做成一件事,向美国人、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所以他放下了曾经的自以为是、放下了曾经对成东青的轻视,为了新梦想他几乎拼尽了全力。汪洋,这个被称为具有美国人思维的人,在情场失意后,终于改头换面,投入了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就是这样的三个人,最终成就了中国第一支教育产业股,其市值竟是30亿美元。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5】

《中国合伙人》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不像一个故事。它讲述了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爱好不同的年轻人的故事。他们偶然结交朋友,一起为心中的美国梦而努力。在现实面前,他们都曾经历心中梦的渐变,但最终还是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实现了“改变世界”的梦想。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定义《中国合伙人》,我想一定非“改变”莫属。两个小时不到的电影,这个词至少出现了20多次,高频率的背后自然隐含着导演的某种诉求。

整部电影,很像一场关于“是否应该改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讨论,像一场关于“变”与“不变”的博弈。从爱情到友情再到事业,改变是永恒的主题。距离改变了成东青和苏梅的爱情,时间改变了孟晓骏的信仰,王阳在屡遭挫折后放弃了写诗的理想。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它让年轻人从“我要改变世界”渐渐地沦为“我被世界改变”,如同陈道明在某部戏里说的那样: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

于是孟晓骏满怀信心地走出去,带着许多伤疤回来了。成东青不再照章办事,开始嘲笑自己的失败。王阳哭了,剪了长发,把所有的诗都烧了。顷刻间,信念坍圮,所有人的青春在那一刻被焚烧殆尽。

好在二元对立的结构本身就包含了自我意识和对立。三个好朋友在改变的时候从不放弃一些东西,比如王阳的透明,孟晓骏的尊严,成东青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以及三个人之间的友谊。真正的朋友,即使撕破了脸,当其中一个有难时另一个都会不离不弃,与之并肩战斗。

影片里的三位主角之间,便是这么一种关系。就连三个人中最“自私”的孟晓骏,在他心中也深埋着一句话:只有你们两个是我朋友!

世界变了,世界观没友变;朋友变了,友谊没友变。“土鳖”成东青不到走投无路绝不打没把握的仗,但是为了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改变立场。佟大为饰演的王阳,放弃“愤青”的浪漫和执拗,在成东青与孟晓骏中间做着“和事佬”。

他是三人中宣传最少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把三个人比作一辆马车,那就是马车和马之间的联系。没有他,马就是马,车就是车。他从一个诗人变成了一个战士,而不变的是他对朋友的信任。

因此,变化和不变不是二元对立。它们就像一个意义网,是无限扩张、无限变化、无限循环的。

人活着,有些事需要改变,有些事不能改变。现实面前,成东青的爱情已死,孟晓骏的尊严已死,王阳的自由已死。但是这些死亡让他们学会了成长,所以失败反而成了胜利的预兆。

美国梦和中国梦实际上是一个转折点。但这个转身,却需要大勇气、大智慧。什么是梦?梦想是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为了这种幸福,三个被“改变”的人使劲全力,各施所长,终于取得了成功。

所以,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一个进步的梦想,很励志。有人说,其实电影也没那么复杂,几句话就概括了:生意和朋友。

我认为梦、友情和爱情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但它们都是在不断变化和不变中表现出来的。

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是世上,这并不重要。在证明谁改变了谁的过程中,学会成长并获得比答案更重要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世界,有时需要我们学会改变,但有时,需要我们学会坚持。

改变是时代的特权,但坚持是我们心中的誓言。看电影,有时看的是生活中的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从《中国合伙人》里观众看到了感动。

“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很多人都说,这句台词太打动人了,那是因为在现实中有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击溃,导致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事实上,梦想是最不应该放弃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边缘,也不要让它杀死你的灵魂。

梦想需要坚持,不论你是土鳖、是愤青还是海归,都应该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去做梦、寻梦、追梦、圆梦,让一个个小梦支撑起我们的中国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