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案内容

12-20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党课教案内容,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课教案【篇1】

《部队党课教案》简介:

《部队党课教案》正文开始>> 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教学重点:1、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2、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党员干部如何制定更高的目标?

3、党员干部如何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他还明确指出:既要大力提高理论水平,更要大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可见,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正确的实践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今天就是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已经证明了这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观的正确性。我们现在讲党员干部作风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就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因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正确的实践观来完成。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在践行正确的实践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有的以工作繁忙为由,主观上放松自己,不愿意读书学习,尤其不愿意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热衷于各种应酬,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交往与娱乐上。二是把学习理论当做装潢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时髦,这种时髦追溯起来也有久远的历史。

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有一种崇尚空谈名理的风气,开始时候品评人物,后来转向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主要内容),专门谈论一些抽象的玄理,以此抬高、标榜自己。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学习理论时喜欢高谈阔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理论指导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关头,有些干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这些都是树立正确实践观、提高实践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科技、管理创新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党员干部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干部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三、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科学研究及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单位科学、管理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一个单位的持续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稀缺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过程才能获得。传统的竞争优势如自然资源、技术、规模经济等,日益变得易于模仿。然而,如何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的划分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准见下:

能使用统计技术综合分析,有问题改进,没有问题也改进。

有潜在的问题,能采取预防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损失的产生。

有明显的问题,能正视,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有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问题意识。如果,你看不到问题,那就请自己提高标准。标准一提高,许多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追究到根本的原因,要系统地看问题,“人”这个汉字提醒我们,对待事物至少要有三维思考。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秘诀是尽量多地承担工作,并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迫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当然作为党员干部,还要注意在工作中增加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党员干部在参加学习和总结分析会时,多从本部门的角度多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何种纠正措施。不要怕承担责任,你多承担一点责任,代表你将多一些改进的机会。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记得美国曾经有一位总统在得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做好一件事的实质是我们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水平。(QC旧七大手法、新七大手法,SWOT分析法、素质模型法等工具和方法我们都要去学习和掌握。目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除问题意识较弱外,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建议组织、人事等部门把“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今后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考虑的一个内容。通过培训去提高我们特别是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一件事,还提醒我们,做一件事,要一次就要做好,否则将会产生无谓的浪费甚至损失。

党员干部要想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首先正视自己。比如说对照自己做一番客观审视,观察一下哪方面还不错,哪方面值得注意。不仅从个人角度,还要从你领导的团队及你所在团队角度去观察。一定要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无须他人指正就能够进行自我完善。有发展前途的人是那些了解自己并能够正视自己的人。具有这样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步步提高。

一名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总是密切关注本单位、部门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确定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为单位及部门及自己设定若干个小目标,并启发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家工作中有目标,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树立一个先进合理的目标是发挥团队潜能、提升团队绩效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出发,订立合理先进有挑战性的部门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党员干部都特别善于思考。优秀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经常面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思考中找到工作的方法,在思考中领悟工作的快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对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地位和部队战斗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科技发展改革和建设任务繁重,新问题、新情况比较多的情况下,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我们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根据20_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_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如何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确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观念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的,没有观念的更新,也就不会有改革和发展。因为,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创立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机制,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讲,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就没有工作的创造性,没有新的观念,没有新的思路,工作也就没有出路。创新者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思想禁锢,能及时地突破思想的“重围”,走向新的天地。从当前的工作看,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还抱残守缺,不思变革,仍按过去那一套旧的思维定势处理现实问题,不但不能做好工作,还可能处于被动、落后地位。因此,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开动脑筋,确立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新观念。

2、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着眼于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水平的重要体现。时代不同了,每个

人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再不能停留在“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无所作为状态上了。对于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关键是我们能否主动去找,并且找到它、掌握它。

3、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动脑 。一个党员干部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占有知识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而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在于后天的学习。党员干部要提高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应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把自己的知识范围扩展到世界高新技术知识的前沿。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死抱书本是不行的,只有把勤于学习和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结合起来,做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我们抓工作落实的能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要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保持党的生机活力

党课教案【篇2】

主题:企业诚信建设与责任担当

一、引言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不仅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更应该关注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诚信建设与责任担当,是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关注的基础性问题。

二、企业诚信建设

1.诚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诚信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不仅涉及到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形象,更关系到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信任。诚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只有保持诚信,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社会与公众的认同。

2.落实企业诚信建设

进行企业诚信建设主要包括内部管理、与客户的合作等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职责。同时,要增强员工的诚信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企业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明确权益和义务,遵循合同条款。

三、责任担当

1.责任意识培养

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肩负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担当。只有树立起责任意识,在实现企业发展利益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环境等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2.响应社会责任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责任的落实。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调控政策,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环保、职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企业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返回社会,回报社会。

四、诚信建设与责任担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诚信建设和责任担当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保证企业诚信,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才能持续发展,获得长期的商业成功。

五、结语

企业诚信建设与责任担当,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唯有不断提升企业的诚信管理水平,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党课教案【篇3】

党员党课教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员党课教育在党建工作中愈发重要。为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需要,各级党组织越来越重视党员党课教育的开展。

一、党员党课教育的意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并且带领群众共同奋斗。而党员党课教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党内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首先,党员党课教育可以帮助党员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更好地发挥队伍作用,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其次,党员党课教育可以帮助党员们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和工作能力。第三,党员党课教育还有助于增强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为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党员形象。

二、党员党课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党员党课教育的形式常见的有集中授课、分组授课、微信、QQ群授课等。其中,集中授课方式是最常用的形式,其主要优点是信息传递效果好,交流互动容易,能够形成集体共识。而分组授课方式则是将若干名党员分成若干组,由组长或教师负责指导党员学习,其优点是便于个体学习和交流,可以满足不同党员的需求。

党员党课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课程实践、理论研讨等方面。理论学习是党员党课教育中的重点,包括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课程实践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实际活动,使党员们更好地认识和领会理论知识。理论研讨则是开展小组讨论、座谈等形式,交流把握理论的真谛,以培养党员的理论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党员党课教育的实施

对于党员党课教育的实施,一般分为党员自学和组织学习两种方式。党员自学即根据党组织安排的教材和学习任务,自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学习,并在规定时间之前完成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则是由党组织统一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组织党员集中进行学习。此外,党组织还可以通过定期参观红色历史场馆等形式,增强党员的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四、党员党课教育的管理

党员党课教育的管理主要分为教材管理和学习成果评价两个方面。在教材管理方面,党组织必须严格审查教材,确保教材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学习成果评价方面,党组织必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党员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党员党课教育的有效性。

党员党课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党内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会进一步促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党员党课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其的管理和实施,为党员党课教育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党课教案【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变革、新特征、新要求和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多少艰难的岁月,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进步都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被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事实所证明、所决定的,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不断前行的根本保证和不竭动力。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必要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短短的几十年,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这些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足以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时期,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的变革,新产业、新动能、新技术等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中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的实施,带动了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积极牵头组织国家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实践,为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

习近平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各类创新领域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再到行动的完整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史为鉴,习近平反复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抢抓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依靠科技创新走上世界科技强国之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人心所向、时代所需,作为科技管理者,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对党忠诚放在第一位,坚决站稳政治立场,挖掘优势潜力,构建良好的科技生态发展环境和优化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铺路”。

党课教案【篇5】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党员理解如何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新时期如何加强机关党员的党性修养,如何重点把握党性修养的内容、如何掌握党性修养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从另一层意义上说,党性就是一个政党的本质和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党的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群众路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共产党员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既是改造客观世界、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改造主观世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共产党员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锤炼先进性、永葆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如何加强机关党员的党性修养,我认为要重点把握好党性修养的内容、掌握党性修养的方法,并持之以恒。

今天,我准备从:“把握党性修养的内容、掌握党性修养的方法、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三个方面,就“如何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全面覆行工作职责”跟大家一起探讨。

把握党性修养的内容

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等。但是,我们党对党员的党性要求,从来是和党在各个不同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

前不久,从一则信息上看到广东省委在全省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四个方面内容的教育活动,启发了我的思考。我认为这四个方面比较综合的概括了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党性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应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杂而艰巨的新形势新任务来看,我认为加强机关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也应该从“理想、责任、能力、形象”这四个方面内容来把握。结合我们经贸委部门的具体实际,归纳起来,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服务企业的履职责任,提高促进发展的工作能力,塑造经贸干部的良好形象。

1、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l理想是方向和动力,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世界观的反映。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都具有远大理想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

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管方向的,始终左右着你前进的目标与行动。不同的理想信念决定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境界。理想信念的动摇肯定会导致前进方向的迷失。

作为共产党员,理想是不可动摇的,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倘若没了这个理想,就如同人没有灵魂,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毕生的追求。多少年来,正是这样一个理想信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殚精竭虑,勇往直前,谱写着壮丽篇章。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M.Yjs21.coM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背弃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也就终止了;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l把党的纲领与现阶段的基本纲领统一起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13人在上海和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一大时,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现在,我们党已发展壮大到7000多万名党员,成为执政党。这就是因为我们共产党人笃信着一个崇高的真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党章》“总纲”中第一段话明确指出:“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在“总纲”中还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要明确党的纲领、目标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性,认识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政治方面的重要要求。

在当前提到“共产主义”,有的党员干部可能会觉得现在说的少了,离我们远了,不如少讲些口号,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儿。这种想法,乍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而实际上,这正是理想信念弱化的表现,其结果是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甚至迷失人生道路和方向,走上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从一些腐败分子的堕落演变过程也可以看出,长期放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政治信仰的颓废,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是其私欲膨胀、自毁前程的根本原因。

(举例):大家还记得2000年2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因腐败被判处死刑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同年9月,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第一个因腐败被判处死刑的国家领导人。

l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

理想信念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每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利益群体也有不同的理想信念。而作为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奋斗和努力方向应当非常明确,那就是坚持“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作为经济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努力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

只有确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才有勤奋工作的强大动力。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心全意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真正把理想信念具体落实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上,在坚定理想信念上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地把树立远大理想与干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促进自治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要在增强责任意识上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l责任是使命和奉献,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增强责任,就是要树立革命的事业心,激发强烈的进取心,牢记神圣使命,发挥好作用。责任是什么?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自觉地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在各自的岗位上,就是要强化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党员的先进性,来自于强烈的责任感,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

l责任就是认真履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要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上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要努力增强为党尽心的政治责任感、为国尽力的社会责任感、为民尽责的工作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

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是否认真履好职。

l党员的先进性,来自于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感,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一方面是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对人民满怀深厚感情,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每件事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每项工作都认认真真地完成。另一方面,就是对组织高度的负责精神。过去有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为党的工作中去。因此,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在党性修养过程中,不断去增强责任感。

3、要在提升能力上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l能力是本领和才干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的提升比较知识和技能来说要慢得多,也重要得多。有学历并不等于有能力,每位共产党员都要在不断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和才干。

l能力强弱影响工作和履职的成效

人的能力有很多,一个人的能力强弱会影响工作和履职的成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要求党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和履行责任义务的才干,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人民富裕安康,机关党员干部还要努力学会和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

l机关党员要不断提升履职的能力

党员在加强党性修养中,要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践出真知的正确实践观、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不断补充新知识,提高本领,提升履职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4、要在树立好形象上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l形象产生威信和力量

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它必须给世人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良好形象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要经受住各种诱惑与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还必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目前有些党员存在满足心理,主要表现为工作标准不高,自以为是,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在世界观改造上不求进取,故步自封,自己觉得先进,其实所作所为比群众先进不了多少,混同甚至落后于一般群众。有些人是入党前积极要求上进,入党后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历史的,是随着形势和任务变化而不断丰富的。也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都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l党员的形象体现党员的精神风貌,

党员的形象是党员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学识、能力等多方面内在结合的展示。首先,在党员形象的塑造中,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干净干事、敢于创新、民众公认是主要的特征;其次,党员的先进性形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夏明翰、张思德....,在和平建设年代有焦裕禄、雷锋.....,在改革开放中有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他们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展现了不同时期党员的良好形象。

l不同时期的党员先进性形象有着统一性、共同性

那就是党性和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党性最终落到人民性上,为民、务实、清廉是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集中表现。树立为民爱民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艰苦创业的形象。

党员的形象从个人的言与行来表现,群众看党的形象、看党的先进性,是通过每个党员个体的表现观察体验出来的,个体出了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体。因此,管好自身、维护自身的形象也是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一种体现,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通过每位党员的良好形象,为党旗增辉。

5、要在党性修养中自觉把握好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四者关系。

“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是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机关共产党员加强自我修养的长期目标。党员要永葆先进性,就应当是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与时代步伐和谐共进,与群众感情和谐交融,与责任义务和谐相称。党员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l理想是责任、能力、形象的源泉;

l责任是理想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桥梁;

l能力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塑造形象的基础;

l形象是理想、责任、能力的综合体现;

l理想、责任推动社会实践,促进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l理想、责任、能力通过形象凝聚人心和力量。

党性修养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它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每位党员要从实际出发,联系自己的岗位,从“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四个方面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党课教案【篇6】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

2、深刻理解党章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3、思考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2、共产党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拟定方案;制作课件,突出重点;布置会场,烘托气氛。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何谓和谐?从和谐的偏旁部首来看,“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组成,表示人人可言说,物物相谐,人人相谐。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关于为人处事、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它着眼于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抽象出和谐的本质属性,并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理性概括,主要包括和谐观念与和谐思维。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和谐,注重的是结果,主要回答什么是和谐社会的问题;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更注重过程,主要回答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长期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有长期努力的准备,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总之,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为社会成员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机会和舞台,就会造成一种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和谐。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一方面继续鼓励有能力的人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富起来;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序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有序还体现在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努力使每个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实现社会安定,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造就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还应当强调的是,逐步成熟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

目标内容:要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目标内容:要采取报告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情、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教育,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真正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目标内容:要充分利用湖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德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借助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使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培养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党课教案【篇7】

一、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大意义

(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

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做坚决斗争。

(三)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

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事,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强大信心,不断厚植我们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四)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具备担当精神,团结人民群众,一步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迫切需要

这是由我国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也是由其产权属性决定的,既是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更是其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要求。

二、弘扬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和军工精神,写好“时代之问”答卷

(一)弘扬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从井冈山时期到长征途中,从西柏坡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二)弘扬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崇尚爱岗敬业

要有立足本职、实事求是、敢于作为、勇于担当的风骨,要始终做到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彰显共产党人的担当本色。

(三)弘扬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政清正廉明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不断地加强党风党纪建设是一大重要法宝。

(四)弘扬榜样力量,传承军工精神,勇于奉献使命

我们要持续传承军工信仰和军工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积极投身祖国国防事业,努力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五)弘扬榜样力量,传承军工精神,缔造大国工匠

将“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与省军工集团“敬业、精业、乐业”的企业精神相融合,努力缔造行业内的大国工匠。

三、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强化基础管理,助推江西国科上市

(一)坚持国企混改方向,推行骨干员工持股,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省军工集团作为全省重要的军工产业改革发展平台,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江西国科正在推进企业上市,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及市场化管理团队。通过混改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给各企业带来新发展机会。

(二)强化基础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

01、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02、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03、推行集团公司资金运营中心管理制度;

04、建立年度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05、推行经济运行分析制度。

06、落实“映山红”行动,助推江西国科上市

目前新余国科已上市,江西国科列入我省“映山红”计划准备上市,后续我们将着力培育信航科技、景光电子等优质标的上市后备企业,做好上市公司的孵化器。

四、深化党建工作,打造省军工集团党建样板

(一)加强体系建设,让党组织强起来

0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02、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03、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二)深化理论学习,把思想武装起来

01、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2、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03、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三)基层基础为核心,让党建工作实起来

01、贯穿推进制度建设。

02、积极开展党建活动。

03、注重加强文化建设。

(四)大力正风肃纪,让政治生态好起来

01、“四风”纠治不停止。

02、教育工作不断线。

03、党内监督不放松。

(五)夯实队伍建设,让党员干部沉下去

01、加强教育培训,理论学习要“真”。

02、深入基层调研,情况掌握要“深”。

03、严格落实责任,联系群众要“密”。

党课教案【篇8】

一、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党章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二、 教学重点:怎样建设和谐校园,共产党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拟定方案;制作课件,突出重点;布置会场,烘托气氛。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何谓和谐?从和谐的偏旁部首来看,“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组成,表示人人可言说,物物相谐,人人相谐。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关于为人处事、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它着眼于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抽象出和谐的本质属性,并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理性概括,主要包括和谐观念与和谐思维。

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和谐,注重的是结果,主要回答什么是和谐社会的问题;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更注重过程,主要回答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不仅注重结果,同时也注重过程;不仅要搞清楚“什么是”,更要积极探索“怎么建”,以“怎么建”的经验积累深化对“什么是”的认识,逐步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之路。

以和谐的观念、和谐的思维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思路才能更加开阔,方法才能更加科学,行为才能更加自觉。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和谐哲学是一个由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构成的完整思想体系,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与方法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整体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协调均衡的观点与方法,动态过程的观点与方法等。从实践来看,构建和谐社会的许多实际工作和总体思路,都是对这些观点与方法的实际运用。

二、党章修正案增写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自然段的重大意义在哪里?

根据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章修正案增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奋斗。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地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所有这些,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长期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有长期努力的准备,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总之,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为社会成员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机会和舞台,就会造成一种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和谐。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一方面继续鼓励有能力的人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富起来;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序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有序还体现在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努力使每个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实现社会安定,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造就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还应当强调的是,逐步成熟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目标内容:要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目标内容:要采取报告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情、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教育,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真正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目标内容: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德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借助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使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培养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目标内容:要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道德实践的激励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个重点,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载体。要着力建设能够体现正确办学方向、体现本校鲜明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良好氛围。要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德智体美的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不断探索新的载体,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努力形成“创建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校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确定、理解和把握:

构建和谐学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

尊重人是依靠人和提高人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受到起码的尊重,才能使他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和学习,才能看到领导和别人对自己的希望。

(1)首先要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学习环境。

学校的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这些看起来是单位与单位的关系,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学校就会“政通人和”、“校和万事兴”,就会兴旺发达。

学校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但学校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周围社区的帮助,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维护。所以学校要实现与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总之,学校的和谐不外乎人、事、物、景、情的和谐只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目前学校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共同构建和谐校园,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浦东新区的品牌学校而共同奋斗!

党课教案【篇9】

大家好,我是来自市统计局的杨xx,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微党课题目是《追踪统计发展牢固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重要时间节点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一次固牢初心使命的学习教育,也是一场思想政治建设的伟大革命,对于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同心协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一思想旗帜下,与这一思想相联系,各行各业也都有切合自身实际、带有行业特征的初心和使命。追踪中国统计发展的历程,足以见证统计工作和统计人的初心,肩负的使命又是何等的光荣、神圣与繁重!

统计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责融入党的初心与使命之中,它随着党和国家的发展而发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统计调查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了调查统计机构。1933年4月28日,在临时中央政府内单独设立“主要的机关”——调查统计局,隶属于国民经济部。战时统计组织和统计人员,大多是在国统区开展工作。他们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计工作,为党纠正思想路线、确定革命政策、监督政策效果、发动人民群众、提供作战参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党的缔造者,也是我党开展调查研究的鼻祖。在建党初期,他就身背雨伞,脚穿草鞋,深入安源矿工之中,穿行在湘江两岸农村及江浙等地,调查了解工农情况,先后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农民问题》《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这些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战时军事工作和开创建国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统计工作处于分散状况,各部门、各地区自行开展统计调查活动。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1953年1月8日,政务院印发《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强调国家统计局为国家统计的领导机关,所有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情况等基本统计工作,均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统计工作为国民经济恢复、大规模建设和贯彻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3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家统计局,各地统计机构相继重建,全国统计工作重新步入正常轨道。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随后经过1996年和2009年两次修订。依据《统计法》,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经过数十年来的努力,业已建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统计组织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在日理万机、国事繁忙的情况下,还先后多次对统计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批示指示,并亲自主持研究通过《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等有关统计工作的若干重要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统计改革和发展。

70年来,政府统计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追踪统计建立、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步履,统计的初心和使命清晰可见:“守初心”守的就是为党做好统计调查工作的初心,就是要守住统计数据真实性这条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担使命”担的就是党所赋予的“完善统计体制”,推进改革发展,为党和政府推进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提供及时到位、科学有力的统计保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一定要珍惜主题教育之机,强化理论武装,固牢初心使命,并将其化作奋力前行、展示作为的强劲动力,为新时代统计改革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信《党课教案内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党课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