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了解有关“数的顺序课件”的相关知识,请参考本文。为了避免遗失重要信息,请把这页收藏起来。每位老师在每堂课上一般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编写好教案和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教案对于引导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 法:演示法、讲解法
学 法:观察法、说一说、写一写
课前准备:计数器1个、100以内数目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6分)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三、新授。(17分)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
(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四、跟踪练习。(8分)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2、比大小,在○填上“>”、“
47○37 88○90 □66
35○36 61○59 □□
3、游戏题:找朋友
五、堂清练习(8分)
1、比大小,在○填上“>”、“
18○24 56○46 35○40 78○72
24○42 69○96 18○81 84○9个一
2、把下面的数按要求排列顺序
43 21 38 79 100 880
> > > > > >
六、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行:十位相同
列:个位相同
28○35 48○43 78○87
这节课中的我不是把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教学,而是设计了“森林运动会”,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在整个情景活动中不断体验探究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前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判断推理出前后的顺序,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课件制作精美,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探究活动:南南、北北、东东三个小朋友,分别举着红、黄、蓝三把小伞,排着队往前走,谁也不回头。北北能看见一把红伞和一把黄伞,南南只能看见一把黄伞,而东东一把伞也看不见。你知道走在最前面的是谁吗?后面两个呢?他们各自举着什么颜色的伞呢?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游戏。本课运用游戏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上下的含义和相对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左右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靠右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化学组第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活动顺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课选自政治公众人物9年级第八单元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了金属与氧气和酸反应之后,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进一步认识,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通过实验总结出金属活度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总结、总结、寻求规律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学习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金属活动序列的设计和金属活动序列实验**。
其次,学情分析。在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学习了镁带、铁丝、铜带等实验,为学习本节奠定了基础。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展示、感悟提升”及“自学、展示、点拨、练习、小结”的三环五步式导学案课堂模式。同时,采用问题引出、演示实验、小组交流、点拨讲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自学**、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接下来,我将详细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逐层深入、获得新知;点拨**、扩展新知;课堂练习、迁移新知。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进新知识。通过复习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天我们通过金属和酸的反应,得出了镁锌铁的活动性一次减弱,但是像铜这样的金属不与酸反应,我们怎么判别它的活动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下一课金属活动的顺序。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逐层深入、获得新知。
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让学生操作浸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铝线;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别得出铝丝上包裹了一层铜,铜丝上包裹了一层银,而第三组铜丝没有变化。因此,铝的活性大于铜,铜的活性强于银。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总结出物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给学生讲解,经过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过程,人们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分析,归纳处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紧接着,提问学生,建设活动性顺序有哪些重要应用呢?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结果,其他小组予以补充,针对学生回答中暴漏的问题,由我给予点拨讲解,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点拨**、扩展新知。
金属活度序列表的应用:1。在金属活度序列中,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代替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元素;2按金属活性排序,金属位置越高,活性越强。三。按照金属活度的顺序,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经过教师点拨,学生展示,不仅解决了学生暴漏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自我表达和合作**的能力,实现了掌握知识,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四个环节,课堂实践,新知识的传授。在学生学习了以上知识后,通过设置几组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再通过课堂小结,以皮亚杰的同化、顺应认知理论,迁移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现,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节课设置的4个环节,从第一环节的创设情景自然而然进入第二环节掌握基本知识点,再通过第三环节的点拨**,突破重点难点,最后经过第4环节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能力。四个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最终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有机统一。
课堂结束后,我将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在导学案中设置基础题和拓展题,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写作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语境知识,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的板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训练,努力构建开放、有序、有趣的化学课堂。
以上是我的授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和老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3、重要应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工作总结之家 m.dg15.com)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2、“单数”、“双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数按一定规律排列后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00以内的数目表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从36数到55,从81数到100。
2、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xx。
(2)。8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xx.。
(3)9个十是xx。100里面有xx个十。
3、揭示课题
这一节课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二、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
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三、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
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
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比几大的数是xx,几比xx小几
的类型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5、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数字
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
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
47○3788○90□66
35○3661○59□□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活动准备
1、《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2、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
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
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
(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
2、引出问题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
(1)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
(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
(2)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
3、演示规则
(1)教师: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愿意来试试?
(2)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
(3)教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
(4)教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
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
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5)教师出示数字卡1-10:
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
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
(6)教师:他选的数字对吗?
(7)教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
(8)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
(1)教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
(2)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
(3)你会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数字卡吗?先做什么?(任选4张皮球卡片)
然后干什么?(按'大嘴鱼'的要求排一排)
最后要怎么样?(填上数字,读一读)
5、介绍巩固活动
(1)依次出示"数的邻居--画圈"和"烧烤一串串"的活动材料。
(2)今天老师还准备了'数的邻居'和'烧烤一串串',看看你们桌上的材料,
老师放在了哪些组的桌子上呀?
6、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组的活动以后,再换组操作。
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请幼儿开始操作,并提示:"玩'数的顺序'的小朋友,
要注意看'大嘴鱼'的指示方向来排皮球卡片和数字卡。
2、观察指导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步骤进行操作,看幼儿能否按正确的顺序排雷物群卡并填放数字。
提示完成的幼儿读一读,看看填得对不对。
3、提示常规
教师提示幼儿:做完要请好朋友检查;换组前好检查操作才来哦是否撒落,及时捡起并
还回材料盒中,上述查完成后再换组。
请最后做"数的顺序"的幼儿保留操作结果,以备交流环节用。
三、集体交流并纠错,引导幼儿思考数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
展示一幼儿的操作结果: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做的,大嘴鱼要求按什么顺序排呀?
2、看看他放的数字卡对吗?顺序排对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如果有出错的情况,教师则组织幼儿纠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前后》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体会“前后”的概念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又遇到难题了,忘记自己站队的位置,聪明的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师:你想的办法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跟小鹿导游一起进一步认识“前后”。(二)新课探讨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师:请一名同学先按顺序介绍一下正在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吧!(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各个小动物,但是没有按顺序出示,随意粘在图上。)生:学生发现顺序不对,纷纷举手发言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说说正确的顺序应该怎样呢?
2、小组竞赛。
师:老师真佩服大家,能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小动物们的位置与顺序。每个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然后讨论一下这个动物的位置有哪几种不同的说法,比一比哪一组的说法最多。
(可能会出现“小白兔在小松鼠后面”“小白兔在小乌龟”前面的说法。教学时,教师应适当地抓住这个契机,引出前后位置的相对性问题。)
3、播一播。(1)先播放狮子大王的邀请信,再出示赛车图。
师:谁愿意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来当赛车比赛的解说员。(2)出示运动员们的头上的问号。
师:你们能帮每个运动员提一个问题吗?(学生之间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说一说。)(3)指导看书,把课本中的填空补充完整。(三)游戏巩固
1、乘车游戏。
(1)请5个同学当5个站牌,再请一个同学当司机。
(2)请每个上台表演的同学都要提一个和前后有关系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同学就可以上车来提问下面的同学。
2、排队游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同学自行排队,其余同学帮助排队:××同学站在最后面,××同学站在最前面,小红站在××的前面第几位,小明站在××的后面„„
3、排队比赛。(1)每组5人。
(2)按照游戏规则排队,看哪一组又快又好。(小组长公布位置要求,其他同学按要求排队。)
三、总结
今天所学的“前后”知识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得到。同学们课后要多留心找一找,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还会用到“前后”的知识。教学反思:
《上下》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知道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吗?老师的后面是什么? 同学们能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吗?(二)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1.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书中情境图讲故事。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那么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1)4人一组交流合作:把3只小动物,合理地安排在各层房间里,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2)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3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2、深入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突破教学难点。
(1)同学们看图,现在3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能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这种位置关系来说吗?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呢? 现在请同桌之间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①指名说。②同桌互说。(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4)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5)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3、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相对性的理解。
其实咱们身边有许多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问题,请你选几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三)实践应用
1、运用新知解决疑问。(1)看图提问解答。
出示书中:书柜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③汇报。
(2)听要求写答案。
老师发现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问题提的、答的都非常好。现在老师有一道题想请你们做一做,行吗? 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同桌互对答案。)
2、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游戏:分房子。
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又为小动物们盖了一座新房,大象说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间;小猫说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间;小兔说它想住在小猫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说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学们,请你帮它们安排好房间好吗?
3、巩固深化,拓展创新。(1)聪明屋。老师带你们到聪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有三个小女孩分别叫小红、小兰、小英,她们住在同一座楼里,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请你猜猜看小兰住在哪儿? 出示书中图。
全班交流反馈。(2)正反口令游戏。
①听老师口令,学生指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上”。
②听老师口令,指相反的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下”。
三、总结
谁来说说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左右》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练习本、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XX同学的坐姿真好,就让我们为他鼓鼓掌吧。
师:刚才我们鼓掌用的是什么?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情? 师:再举起你的左手,你会用左手做哪些事情?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二)感知自身的“左右”
1、师生共同活动。
伸出你的左手转一转,伸出你的右手转一转;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拍一拍。
2、动作游戏。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你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快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师: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左拍拍,右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前拍拍,后拍拍,上拍拍,下拍拍。(三)实践操作,理解“左”和“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起,橡皮是第几个? 师:从右边数起,橡皮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却不一样? 师:原来同一块橡皮,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说一说。
师:××同学,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尺子的右边有什么? 师:学老师的样子,同桌进行互相提问题(互相回答)的游戏。
4、练一练。
(1)按老师的指令做一做。
师:把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左边,把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2)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是谁。
生: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想一想。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用右手拿着东西与下面的学生面对面站着,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这位同学拿着东西的手在你的左边还是右边? 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引导同桌同学进行讨论、实践和验证活动。
得出结论:因为这个同学与我们面对面,方向相反,所以这位同学举的右手和我们的右手方向也相反。
2、比一比。
学生面对面一起举右手,一起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五)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
你能用今天学的左右来介绍我们教室的左边和右边有些什么吗?
2、数学游戏。
教师请一些同学,由一名学生发口令,如“XX请站在我的左边”“XX请站在我的右边”„„同学们按照指令站到对应的位置,并让坐在下面的同学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室》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通过充分利用自己教室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叙述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2、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我说你摆(由慢到快)
同学们准备好尺子、文具盒、橡皮擦、数学书。大家按老师要求排放好各种物品,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把文具盒放在最前边,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右边,数学书的上面放一把尺子,尺子又要在橡皮擦的下面。
(学生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摆放的情况。)(二)活动二:说一说
1、找一找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自己摸一摸,说一说。
(学生独立活动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摸一摸,说一说。)
2、小朋友们,你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一看我们教室前面、后面分别有什么?上面、下面呢?左边、右边呢?
(学生根据自己本班教室布置的情况发言,学生说得有道理,老师就给予肯定。)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中的教室里摆放了哪些东西?大家要想像自己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然后说说各种物体的位置。
(学生互相说,找个别学生汇报。)
4、现在让你们当我们班里的“形象代言人”向别人介绍我们班教室,谁来试试?
师小结:大家把教室里的物品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好,可以使我们的教室更整洁、更美观。
5、教室是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个人的家?介绍的时候,要说说你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他家是什么样的?
(同桌互相介绍情况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描述家里物品的位置。)(三)活动三: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第69页练一练第4题图,把学生的桌子分成六组,每一组之间留着可以让人通过的路口,而且就把每个组命名为习题中的建筑物。
老师扮成游客说:“请问,去火车站怎么走?”学生们觉得这个情境很新鲜也很特别,非常乐意为“游客”带路,老师让学生带路,每到一个“建筑物”就让学生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了,用“前后”“左右”说出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很快,其他的小朋友就意识到还有别的路也可以到达火车站,老师马上请一个学生扮演旅客,另一个学生扮演带路人,让学生充分投入到问路和带路的情境之中。(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回家后,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房间的物品按一定的位置顺序摆放好。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检测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_ 得分 _______
一、填一填。1、3的前面是(),9的后面是(),6的左边是(),右边是()。写出8前面的3个数()、()、()。2、2和7之间有()个数。它们分别是()、()、()、(),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1)、排在最前面的是(),倒数第一个是()。(2)、从左数,第3个是(),★是第()个。(3)、从右数,△是第()个,第7个是()。(4)、□的后面第三个是(),前面第二个是()。
二、赛车。
1、一共有()辆车参加比赛。
2、这次比赛第一名是()号车,第二名是()号车,5号车是第()名,4号车前面有()辆车。
三、请在图形的中间写上3,它的上面写上5,下面写上2,左右两边各写什么数能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都得10。
四、乘车。
小明从汽车站出发去动物园,下一个站是(),要经过()个站才能到达目的地,动物园前一个站是()。
五、给小动物们找家。
1、松鼠住2楼的左边,它上面住的是小鸟,下面住的是小熊;
2、小鹿住在右边的最下面,猴住在小兔的上面。
幼师资料《数的顺序课件实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顺序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