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200句

01-08

“为学越多,为追求道德减少。减少再减少,直到无所作为。”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是老子的名言。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些名人的格言能够引导我们找到新的方向,保持积极的情绪。为了给您提供相关信息,我们整理了老子名言的所有相关资讯,希望这些句子对您有所帮助!

老子名言(1--20条)

1、世上最快的速度是无为而治,最脆弱的地方是自以为是。

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5、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9、求知若渴,虚心如海,持续不断地学习,让自己日益成长。

10、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1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12、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3、过度言辞只会引起争端,真正的智者懂得保持沉默。

14、为道敬德,而不自居高人,才能真正获得智慧的启迪。

15、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庄子 《如梦之梦》

16、世界上最大胆的行动,往往来自内心最深处的柔和与平静。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8、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19、贾:商人。意思是: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将自己的财富隐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修养深厚的君子总是谦虚忍让,看起来就像愚鲁的人一样。

20、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名言(21--40条)

21、你冷,我便沸腾,决不漠视你的寒冷!——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

2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2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4、书是生命之源,可让你少一些粗俗,多一些高雅。

2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26、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8、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29、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30、书就像雨后的彩虹,阴天的太阳,黑夜的灯光。

31、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正言若反。

32、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道德经》

33、世界以美国之美而闻名,邪恶已然存在。众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无论相生、相难还是相易,相长还是相短,相高还是相低,相声与相声,相前与相后,不变也。

34、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5、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36、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37、书是智慧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

38、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道德经》

老子名言(41--60条)

4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2、老子的这个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提醒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4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5、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8、凡事皆有两面性,扬长避短能够化解矛盾,取得和谐。

4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50、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1、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5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54、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即由于人类自己的社会活动造成的死亡,例如在与野兽搏击和发动战争中造成的死亡,这种非正常死亡大摡也占三分之一。为什么呢?就是人类自己否定自己大严重了。

5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56、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5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58、说话,无味,看不够,听不到,不能用。

59、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0、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老子名言(61--80条)

6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62、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 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居左,上将*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6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同尘 ----《老子 第四章》

6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69、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天地万物都有本始,既其根源,要识得其根源,才能虽然万物。如果能够认识万物,有能持守着万物的根源,一生都不会有危险。

70、书如海,平静中积淀,澎湃中升华,品读中成长。

7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2、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7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4、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75、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76、假的虚的即使掩盖一时,经过实践,总是会被揭露出来的。——华罗庚

77、命生于和畅。《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 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 天下贵。

79、“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8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智者知得失。

老子名言(81--100条)

81、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8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83、不幸并不比不满大;没有罪恶比欲望更强大。所以知足总是足够的。

8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85、命运等待着每一个罪恶;姐姐是害怕,第二个是羞耻,第三个是内疚。英国爵士诗人洛里克。

8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88、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89、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 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91、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92、自知之明乃真知之始,不断反思自己是取得进步的关键。

9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尝起来索然无味。多少大小,还美德。画比画容易。天下难,必做易;世界上的大事必须做得细致入微。

9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9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96、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9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

10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名言(101--120条)

10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02、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武力,而是柔软的善意。

103、在细微之处体现真理,我们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深度和美妙之处。

104、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0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6、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 ----《道德经》

107、以德服人,胜于以力服人;以诚待人,胜于以权待人。

10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9、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110、勇敢的人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敢于面对恐惧并从中得到力量。

11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1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德高望重,志存高远。

11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14、解决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对外求助。

1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11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老子名言(121--140条)

12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22、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也就是不强求,在某些情况下不去干预,这个思想颇为深刻。

123、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老子《道德经》

12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26、知晓己身所欲忌欲,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方可获得无尽的智慧。

127、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29、善行于人,必然收到回报;恶行于人,必将自食其果。

130、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1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13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33、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134、盖闻善攝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兵甲;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135、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136、.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 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 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137、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道德经》

138、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39、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4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名言(141--160条)

14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42、拥有万物,却拥有不居,舍弃多余的欲望,获得内心的自在。

143、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诺,答应。信,守信用。一个人如果轻易地许下诺言,一定是缺少信用;如果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其结果往往十分困难。

14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45、诚信为本,品德为先,追求卓越不应以牺牲良心为代价。

146、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道德经》

147、书需要你慢慢去煮,才能挥发它那诱人的香味。

14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49、原文: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于天下,其事好还。

150、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15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

152、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5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15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15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5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5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道德经》

158、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159、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16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名言(161--180条)

16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62、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

163、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道德经》

16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16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6、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16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69、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170、忍让是智者的选择,傲慢是愚者的通行证。

17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172、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17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74、德者,君子之宝;道者,人类之精神寄托。

17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76、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77、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78、圣心无常,到人心之处。很好,我很好;坏的,我也好;德是好的。

17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80、天长地久,天地那么长,与其不生。

老子名言(181--200条)

18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82、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 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 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8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18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贤于贵生。

18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86、读书使人快乐,使人高尚,使人优雅。

18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18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18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90、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9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2、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193、知足常乐,并不是追求至高无上的满足,而是明智地珍惜眼前的幸福。

19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19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7、荣辱不惊,宠辱不惧,心境的平和是成功和快乐的关键。

19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19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200、耐心如山,时光如水,终能见证智慧和成就的辉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