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读后感精选7篇

02-16

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当我们从作者写的作品中的一个小情节获得启迪时。这时就有必须要写读后感了,编辑选取了一篇极具参考价值的“元宵节读后感”,感谢您阅读本文仅供参考!

元宵节读后感【篇1】

看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元宵是开始,夜晚是夜晚,甚至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道教信奉“三官神”,其中的“天官”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为祈求“天官”赐福,把“天官”的生日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为何张灯节彩有一段漫长的历史:汉朝东京平时宵禁,只有正月十五庆元宵节的时候解除宵禁;隋唐有皇上微服民间观灯市;盛唐皇上下旨正月十

四、十五、十六张灯三日,以庆国家安宁;宋朝灯火更灿烂,皇上观灯取乐,张灯三天变五天;明朝地方官放假十天可见元宵很重要;清朝灯火也很灿烂。我还了解到,元宵节要吃汤圆、生火、打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船、猜灯迷,这样才能庆祝和增加节日气氛。这样的***直延续至今。

正月十五快到元宵节了。杭州许多社区早就挂上了各种彩灯。届时,我们还将吃汤圆,放鞭炮,像往常一样欣赏花灯,庆祝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读后感【篇2】

二月十四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晚上七点,苏州市歌剧团在沙钢体育馆举办了一次宣传姑苏文化,讲诉新老一代人情感激烈碰撞的歌剧演出《又见桃花红》。作为一部都市题材**剧,《又见桃花红》的故事展开于苏州一个丹青世家。在静谧的屋檐下,平凡的生活中纠缠着利益的争夺、虚荣的**、欲望的入侵,而这些矛盾始终保持着美妙的平衡。

直到一个外国女孩的小保姆阿涛出现,打破了一切看似平静的东西。【故事情节引用】不过在生活中,家族情感纠葛和爱情的矛盾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全剧以歌曲《门》拉开了帷幕,心门的关起,挣扎,打开贯彻始终。1980年以后,演员和编剧们,帅哥美女的精彩表演,以及审美的视听盛宴和舞台效果。

让这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就我个人来说心情也是一时难以平静的,尤其是针对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扇门,怎么打开?这个非常深刻的问题。

在这场晚会最后结束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但是我认为比起西方的歌剧好像是差距了点,不过就目前中国特色来说,还是在起步阶段,如果对现实的批判再够深刻一点,或许人们的感想会稍微更加强烈一点,当今这个社会造作,自私,刻薄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了,人们只能够在理想中去憧憬向往那美好的东西,通过电影电视以及歌舞晚会等等,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相当空虚的,不知道亲情友情爱情究竟是什么,还存在不?虽然桃李满天下,桃花形神兼备让人陶醉,迷恋和领悟,但是人们只欣赏她外在的华贵俊美,**在乎她的气质和姿态啊,人们都喜欢有桃花运,**还看的清桃花是什么样的颜色啊,生活在这样的虚拟的世界,只会穷则愈穷,富且愈富,人们**还有时间和心思去努力地拼搏,探索和思考人生啊,一心一意就忙的扎进钱眼里面,忘记了所有,就连道德和灵魂都被彻底的被埋葬了,只留下一个行尸走肉的躯壳,任何时代的创作和艺术都离不开公众的审美,如果只是作秀就失去了他本来应该有的价值和意义,人们真正渴望和追求的的还是现实中切实存在的美德和良知,上帝创造了我们人类的时候,就是非常的平等与公平的,我们人类硬是用自私狭隘和偏见的思想划归出了三六九等,为了谋取自己所谓的利益和实惠,活生生的漏出了那丑陋的嘴脸,把自己硬是演变成了一个只会摇头摆尾的小动物,我们都很想追问: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什么?

是人们过度的在强调金钱名利和地位的欲望对于自身价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高人一等才能活出满足时的那种虚荣,这是多么卑劣可耻的思想啊,那些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也是这样的,可见在这样的群体和环境下是多么的黑暗和了无生趣啊,世界很大。我们的生活范围很窄,特别是封闭的心灵总是封闭的,永远不能触摸外面的阳光,永远不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宽广,永远让人怨恨和责骂!

元宵节读后感【篇3】

今天是正月十四,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也就是无宵节。我们第一社区的人们为了庆祝节日的到来,就在大马列路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会。一大早四厂的小喇叭就响了起来:今天九点半在马路上要进行社火表演。听完了广播,妈妈看了看表说:“现在是九点十五分,离表演还差十五分钟,你要快一点。”我问:“那看社火的有多少人,啊?”“全四厂的人差不多都要去,我说那么多人,这么热闹咱们不去了吧!”妈妈说看社火的人如果少了就不是表演了。”说着就拉着我的手向表演的那条大路跑去。

我们在路上是一路大跑,呵哧呵哧的都快累死了,远远的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队伍。前面有一辆车上面坐着敲锣和打鼓的,车后面是三条彩龙,中间一条长的,两边各有一条小龙。不一会我们就赶到了社火队的最前面了,从前往后远远的望着社火队,就像五颜六色的火苗一样熊熊燃烧,真好看,望着望着,社火队走到了我们的跟前,我们连忙给社火队让路。我们站在社火队的旁边,热情的看着表演,过了一会三条龙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最喜欢看舞龙了,我喜欢看龙是困为龙是中龙民族的代表,而且龙看起来很威风。龙长着鹿似的角和鹰似的爪子,但要比鹰的爪子大的多。它们的队形是旁边两条小的,中间一条大的,大的足有六十米长,小的足有二十米。

后面的表演还有扭秧歌、耍狮子的……每个都很精彩,我都很喜欢,就这样我们跟着社火队转了一大圈。终于转到了我们家附近,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元宵节读后感【篇4】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过年始终于两个时间节点——腊八拉开了红红火火的序幕,元宵则是画上圆圆满满的句号。

作为春节的压轴大戏,元宵节几乎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大家一起吃元宵、赏月、燃灯放焰、猜灯谜、舞狮子、舞龙……“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欢乐场景,这些都是元宵节有辨识度的民俗活动。

而要论最能和元宵匹配的关键字,那必然是“闹”——欢腾、喜悦、畅快,对于以含蓄内敛自居的中国人来说,元宵节俨然就是东方版的狂欢节。此情此景,古人早有诗为证:“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农耕时代,闹元宵是人们表达对春天万物生长的热切期盼。它不仅是要用盛大的方式来告知春节正式结束,更是要提醒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一年的生产中。闹中取意,这种传统演绎到了现代,“硬核”依旧。

在河北省任丘市,一年一度的“糖墩儿节”开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民俗、闹元宵;在浙江省德清县,民间艺人在灯会活动现场表演舞龙,这项重大节庆活动也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海省西宁市,高原民众通过社火表演表达快乐和心愿,祈愿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在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书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负鼓携琴汇聚,展示各自拿手的传统曲艺……元宵节中,各地万民同乐,让传统庆典和狂欢活动相向而行,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节日场景。

身处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并不缺乏寻找欢闹的途径和机会,且看那些外域舶来的节目,很多都切中了欢娱的节拍,一时间让年轻人追随者众。即便如此,真要追本溯源起来,元宵节里的“闹”,更让我们心心念念。不仅因为那是从祖先手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节日盛典,更在于它对自然的崇敬、对文化的皈依——踏青赏花和猜灯谜等传统节目,让人既“身心愉悦精神爽”,更有“口诵心惟有所思”。传统文化带来的浸染,使得元宵节输出不一般的获得感,这是那些蹦蹦跳跳、热热闹闹的简单狂欢所不能比拟的。

闹元宵,让传统文化沸腾起来。一个国家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之林,必然有其积极价值取向,而代表这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是最有说服力的活物证。和它产生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是我们的应有之义。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宫博物院建院__年来将首次举办“灯会”,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观众漫步宫墙上观灯,听中央民族乐团现场演奏与畅音阁传来的戏曲声,赏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里江山图》等绘画作品,共享“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的盛世景象。

作为被无数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故宫博物院打破了“夜要闭户”的规矩,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继而让元宵节的传统内涵流动在自己的巍峨宫殿和深深庭院之中。月光如水,灯火阑珊,紫禁城里闹元宵——传统节日被如此具有创意地推介,不成为大家所乐见的文化现象级,恐怕都难。

现在看,元宵节里的“闹”能够与时俱进、人心归一,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我们身上流淌,因为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我们紧紧凝聚。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未来前方而去。诸如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宛如一座精神富矿,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元宵节读后感【篇5】

在2月8日晚间的央视元宵节特别节目中,虽然台下没有今夜台下没有一位观众,但是老师们的给所有观众的震撼却难以言表。在这首《相信中》,5位老师合力为大家带来了抗击肺炎的情景报告,真实地为所有足不出户的人们再现了医护人员们"搭上了命"的贡献。

在这首诗歌中,老师们用字正腔圆的声线清晰地描绘出天使们的艰辛:"你的岗位就在ICU防护病房,厚重的防护装备遮住了你的面容,救人、救人,你每天休息仅两个小时左右,累了困了,躺在座椅上休息片刻......"

"你躺在座椅上的样子,让人看着心疼。连身上的防护服,都没空脱掉......"

包括今年已经66岁的濮存晰老师,已经早生华发,皱纹也爬上了他的脸。但正是这张写满了沧桑却又坚定异常的面容,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镇定和希望。他用着深情的语调,详细描绘出了医护人员们的艰辛。

这首深情而又催泪的诗歌一经播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被勾起了回忆的网友们纷纷表示"不争气的哭了"、"看到陈道明老师和濮存昕老师就很感动......"毕竟,老师们的情真意切的表演完美表达了所有人对于这个春天的期盼。

朋友们,请记住在这个春天你看见了什么?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让我们每个人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元宵节读后感【篇6】

元宵节读后感范文350字

读了元宵节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的`元是开始,宵是夜晚,连起来就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道教信奉“三官神”,其中的“天官”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为祈求“天官”赐福,把“天官”的生日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为何张灯节彩有一段漫长的历史:汉朝东京平时宵禁,只有正月十五庆元宵节的时候解除宵禁;隋唐有皇上微服民间观灯市;盛唐皇上下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张灯三日,以庆国家安宁;宋朝灯火更灿烂,皇上观灯取乐,张灯三天变五天;明朝地方官放假十天可见元宵很重要;清朝灯火也很灿烂。我还了解到元宵节要吃汤圆、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猜灯迷,以此庆祝,增加节日气氛。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又快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杭州城很多社区都早早悬挂了各式彩灯,届时我们还会照例的吃汤圆、放鞭炮、赏花灯,来庆祝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读后感【篇7】

今年,中国人民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也过了一个特别的元宵节。元宵节,顾名思义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团圆的节日。但由于疫情严重,我国开启“全民宅”模式,让这个节日变得另有一番滋味。看完了今年的元宵晚会后,给我最多的感受就是,封城不孤城,隔离不隔爱。

元宵战“疫”,隔不开爱。

今年的元宵晚会是史上第一次无观众出席的晚会,这个晚会少了往常的热闹,却注定不凡。全国人民可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体途径来观看。隔着屏幕,我们依然有看到主持人和表演者,但表演的内容却一幕幕地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了荧屏上,出现了一个个“可爱的人”,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都在与这场疫情作斗争。即使知道要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是很艰辛的,但也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只为战胜它,守护好身后的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共同前进。虽然你我相隔万里,但是我们的爱四处传播,谁也阻挡不了。

元宵战“疫”,众志成城。

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无论是在新闻头条上,还是在元宵晚会上,我们依然看到白衣天使走在一线,警察叔叔走在一线前,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也走在一线钱……他们努力克服自己的害怕,义无反顾地走在前面;他们从不抱怨,只是埋头苦干;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着,只为打一场漂漂亮亮的无硝烟的战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在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有人捐献数万斤蔬菜、数万只口罩、免费为医务人员提供饮食、接送、住宿……而在家的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待在家里,尽量不出门,少给国家添麻烦。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战斗,我们团结一心,希望能早日胜利。

元宵战“疫”,团圆有时。

今年的元宵节,很多家庭都不能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没关系,我相信,我们将会迎来这团圆的一天。今年的元宵节,我们不求团圆,只望战“疫”胜利。其实,有谁不想回到那个温暖的家和家人团圆?有谁愿意看到家人为自己担忧而彻夜难眠?有谁不想这个病毒未曾出现过?我相信,在我们心中的答案是一样的。虽然,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能相聚,但我们心心相印,相信这一天离我们不远了。

“天耀中华,天耀中华,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病毒虽然可怕,但只有我们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才能将其击败。我们既然不能在元宵之夜相聚,那就一起期待在春暖花开之时相聚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