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作文

02-23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作文有助于人们对更广泛的世界和未来的思考从而推动思想的进步。一篇好作文是很会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我们确信这份“以人为镜作文”肯定能够满足您的需求,请您收藏此页面以备查询需要!

以人为镜作文【篇1】

以人为镜散文

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意思大概就是说: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正确,靠端碗水自照是不行的,必须有个眼神好的人在一旁帮你去发现。

唐太宗有一个宰相魏征,很会挑毛病,经常对他指出这个不行、那个不该,唐太宗也很郁闷,但他终究是一代明君,个人素质还是很高滴,大肚能容,终于采纳了魏征的诸多建议,使得在他统治的唐帝国出现了贞观之治,步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可惜,魏征死了,唐太宗遇到什么事了就爱自己瞎琢磨,最后居然迷信了长生不老之术,每天拿江湖术士炼制的长生不老药(某种化学药丸)当饭吃。幸亏他死的早,否则煌煌大唐数百年,连一个像样的君主都找不到了,不过有了他打下的坚实基础,大唐的统治还能得以延续。

相较之下比唐太宗更早的齐桓公的下场可就凄惶悲惨得多了。

齐桓公也有镜子级的贤臣管仲,在管仲的辅佐之下,事业蒸蒸日上,国力步步攀升。葵丘之盟后,中原诸侯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巅峰,用太史公的'话说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临死之前,一再告诫齐桓公要亲贤臣,远小人,像杀子奉食的易牙,挥刀自宫的竖刁,弃家舍业的卫开方表面上对你忠心耿耿,怕是我死后要仗着桓公你的宠幸,会肆无忌惮的干涉朝政,祸乱朝纲,甚至把你拖下水。

桓公不以为然,说你放心去吧,我有能力、有信心把国家治理的更好,更红火。管仲听完齐桓公自信心爆棚的话,愈加不放心,用力向他摇手,却说不出话来,最后手一垂,呜呼哀哉,就此死去。齐桓公哦了一声,似乎明白原来管仲是以此种方式与自己诀别。

然而,正当齐桓公自信满满,决心大展身手的时候,突然病倒,并迅速恶化。易牙等人见他已无利用价值,随即发动政变,把齐国搞得乌烟瘴气,动荡不安。齐桓公则被囚于暗室,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以至于死后多日不能下葬,尸体腐烂,蛆虫满身。就此齐桓公与管仲倾尽心血建立起来的霸业土崩瓦解。

可悲的是,这种事不会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仍然会有些人行事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失去了很多改正的机会,认为有不同意见是找麻烦、造障碍,刻意打压。而对于那些随声附和、阿谀奉承之徒关爱有加,认为是忠心,是铁粉,非得等到把事情办砸了,方才追悔莫及。

俗话说褒贬是买主,只有那些真心要买你东西的人才会对你的商品提出质疑,那些满口不错、很好的人也许只是打酱油的角色,没事看看而已。同样,那些执有不同意见的人,或许才是真心想帮助你的人,多多以人为镜,听取一下不同的声音,察纳雅言,从谏如流,就可能对你的事业更有帮助。

以人为镜作文【篇2】

找一面镜子,认识自我。洗掉脸上的`粉饰,摘下我们的墨镜,去真正端详一下镜中的你。

“粉饰”“墨镜”,不是在改变自己、完善自我,而分明是在逃避自己,不敢正视镜中的自己。富兰克林说:“在做每一件事前,要充分认识我们自己。”这句话是多么地深刻啊!

找一面镜子,认识自我,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对自己,对他人追求完美时,不能过于超越其它相关的因素来要求自己和他人,不能正因对方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完美,而产生抑郁或沉沦。理解现实理解身边的一切,将这样的思维带入生活中,也许才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并不是很累。生活,如果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如果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如果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我认为真正的生活就是痛苦和幸福交替!这就是生活!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他从魏征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唐太宗统治时所出现的全盛局面正好成了唐太宗找到了自己的最好证据。相反,有些人的举止却未免太令人可笑。楚国的灭亡,是正因丢掉了屈原这面镜子,而宋王朝丢掉了岳飞这面镜子,其结局可想而知。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教训,而这教训是深刻的。作为现代人,我们就应做些什么呢?总之,一句话——勿让后人复悲今人。

以人为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以人为镜,这是人生交给我们的使命。人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的不仅仅仅是他人,还有你自己,还能够观照整个社会、整个历史;这面镜子照亮的不仅仅是脚下的路,还是前面的未来、前面的人生。拿着这面镜子,我们就有了信心与勇气;拿着这面镜子,在前面的路上就不会走错路,走弯路。

以人为镜,认识我们自己,前面就会有鼓励你的掌声,就会有献给你的鲜花。成功路上,找一面镜子与你同行。

学习总结三:

以人为镜作文【篇3】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给羽葆鼓吹: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

郑 文 贞 公 魏 征 寝 疾 ,上 遣 使 者 问 讯。

⑴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⑵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4.唐太宗对魏徵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

以人为镜作文【篇4】

人通过不断地认识自己而成长:我们从客观的事实来了解自己,从他人的评价来揣摩自己,从深刻的反思来完善自己……在漫长人生途中,我们不停地成长。人与人之间如同隔着一面镜子,更多的时候你只能看到自己。以人为镜,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 记得是在去年暑假,我出于好奇报了社区的素描班。由于先前有学过美术,我很快就掌握了基础的手法。加上班里大多都是刚开始学的新生,我便有些得意,开始在课上发呆,对老师的指点也漫不经心。半个暑期过去,到了基础考核的时候。我瞄了一眼黑板,“诶!是以前画过的题材!”,我暗自窃喜,抄起笔就往纸上画。半个小时后,我便迅速地完成作业,潦草地签了个署名便交了上去。起身时,我乘机瞄了周围一眼,大家都还处于建模阶段,邻座的同学扔在打阴影呢!我轻快地走出考场,完全没有看到老师诧异的目光。  我原本以为这次考核肯定能通过,可成绩栏上出乎意料的数字如一盆冰水从头淋到脚般,凉彻心扉。我沮丧地瘫在座位上,画纸右下角鲜红的分数如刺眼的光不忍直视。愉悦的笑声从前方传来,大家似乎都考得很好,邻座满分的成绩像无声的嗤笑萦绕在我的耳旁。放学后,大家欢呼雀跃地离开教室,邻座也默不作声地离开了。我心灰意冷地蜷缩在座位上,恨不得挖个洞把自己埋进无边的黑暗中。心中的愈积愈多的酸楚终于化作不争气的眼泪肆意地涌出眼眶。哭了一会儿后,细碎而熟悉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响,渐渐地逼近教室。我抬起头,看见邻座提着两个饭盒走了过来。她对上泪流满面的我的目光,“噗嗤”一声轻笑起来:“傻子,不就一次考试失利,至于这么怨天怨地嘛!来,快把你满脸的鼻涕擦了,吃完这盒炒饭,咱们重头开始!”说着便掏出面巾纸,欲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被她逗乐了,也顿时破涕为笑。邻座和我面对面而坐,吃完饭后,她忽然饶有意味地问我:“知道你这次为什么考砸了吗?”我愣住了,再次对上她严肃的目光,喉咙如同哽塞般说不出话来。她缓缓地说道:“你啊,就是太自满了。以为自己基础比别人好就天下无敌。事实上你那三脚猫功夫只能说是过得去罢了。再说了,比你差的人也会进步的,何况笨鸟先飞,你不能低估任何一人的实力。有的时候你要学会以人为镜,通过别人来看待和调整自己,这样你就会离天下无敌更近一步呀!”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得失。”邻座的劝解如同一击响亮的钟鸣敲醒了恍惚的我,使我明白:人生难免有失意之时,学会适时以人为镜,反省自己,调整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

以人为镜作文【篇5】

刘实

拉灭了灯,准备睡,却躺在床上,在黑暗中思索。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知道了什么是以人为镜。

叮零零,上课了,数学老师走了进来,给了我们每人一张方格纸,并让我们在方格纸上画三个平行四边形,标出它们的高。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三两下画完了它们,得意地看着还在奋笔疾书的同学们。过了一会儿,老师拿了几个同学的作品展示。其中一个作品竟把高画得与两条边平行了!全班哄堂大笑,只有洪瑞临——我的同桌没有笑。

我还在偷笑。她对我严厉地说:“我看有人这么笑你,你怎么办?”我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我的嘴角抽动了几下,只好不自然地笑了笑。

下课了,我陷入了沉思。

如果我被嘲笑我会怎样呢?我会自责?不,我会受到巨大的打击,甚至不再热爱学习。那么……

该是我改正的时候了。

谢谢你,我的同桌。

或许,这就是以人为镜。

以人为镜作文【篇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浩瀚史海,我独爱那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一切与之相关的史书,都曾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本本的抚摩,一次次的品味,如梦,如昔,似真,似幻

《三国志》对刘备的评价颇高:先生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刘备的仁爱,赢得了天下人的赞同;宁可天下人负我,也不可我负天下人的豪誓,得到了天下英雄的追随;即便临终之前,亦不忘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示儿,最终名垂于青史。从刘备的身上,我学到了关爱,对朋友的不离不弃,因为这样,我亦交到了许多朋友,懂得了仁者无敌。

《三国志》中的周瑜是一位儒雅有为才华横溢的军事将领。因为有了他,偏安一隅的江东才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才有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佳话是对他的高度认可。从周瑜的身上,我学到了无畏与忠诚,也不再惧怕黑暗与孤单。

史书中对于曹操的评价是最为复杂的。《魏书》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魏书武帝纪》中写道:太祖运筹远谋,鞭挞宇内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评价的复杂性缘于人物的复杂性,无论如何,曹操的军事才华是不可否认的。即便在赤壁之战中,他损失了几十万大军,也没有像刘备那样,因一场失败而久病不起,而是仰天大笑,不失英雄本色。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不舍与不弃,终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可辨善恶,更可获益无穷。

以人为镜作文【篇7】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近义词:以人为鉴意思: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19,光绪在八国联军入侵后痛心地御批: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相来往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启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农场主抓住了一头猪,猪大声哀嚎,奋力挣扎,绵羊和奶牛看不顺眼,批评猪说,我们经常被抓,不像你这样大惊小怪。猪回答说,他们只要剪你的毛,挤你的奶,但是却要吃我的肉呢。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绵羊和奶牛不能站在猪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它们永远无法了解猪的痛苦。因此我们要了解别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才能同情,才能宽容。

我们通常所主张的换位思考,只停留在想像、假设的层面。所获得的印象自然也是浮浅的。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却把“换位”付诸实践。有了亲历亲为的生活体验,这种认识自然会更加深刻。记得有一期题为《爱在远山》的节目,讲述的是两个少年的故事。一位少年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西安,家庭条件优越,他却颓废消沉,终日沉迷网络;另一位少年生活在贫瘠的贵州山村,父母是农民工,他一个人在家操持繁重的家务,在湖南卫视的安排下,两位少年交换主角生活了一段时期,这一段互换的生活经历,它的好处至少有两点:第一,跳出原有的生活圈子,以一种陌生的眼光,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观照自己,能够对原来的自己有一个更冷静客观的评价。第二,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之后,当事人也因此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有了更丰富的参照系统,使他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明白与感悟。事实也确实如此,贵州的农家少年走出大山,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了解到山外的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使他对人生有了更高远的追求,而收获尤其巨大的是那位生在福中不知福的都市少年,他从此明白了生活的艰难,尽管此后他的成长仍会充满艰辛,充满矛盾和挣扎,但他至少不再满足于被囚禁在那个狭小而虚幻的网络世界。我想这一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一生

最宝贵的财富。

学习总结二:

以人为镜作文【篇8】

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可以是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或是发现他人好的一面加以学习,或是发现他人坏的一面反省自己有没有再加以改正。

家长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接触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培育出好孩子。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先修身,再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中国人重视家庭,更重视家庭建设。对于如何写好一个家字,可以说是各家父母的头等大事。

我们一直都说熊孩子惹人生厌,然而往往这些熊孩子背后到会有一位熊家长。

某上海著名游乐场,最近有个八岁的男孩,在游乐场里偷捏一位女士的臀部。对方当场对孩子母亲指出他的恶意行为,却没想男孩的母亲理不直气也壮,朝着受害女士又打又骂:我儿子才8岁,摸你两下又怎么了?气焰嚣张得仿佛那个被骚扰的女士才是犯错的那一个。这也不难想到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了,有这样一个理直气壮的母亲,这样为他撑腰。岂不是想干嘛就干嘛反正有什么事都会有人跳出来维护,永远不会是做错的。

而良好的家风家教,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无疑也是很深的。

自省自律,精打细算,艰苦岁月。这是姚醒吾的家教家训,他用这句话要求自己也要求后人。姚醒吾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入党,他还特意把原名姚宝森改为姚醒吾,以表心志。无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都是几十年如一日,严谨细致,任劳任怨,勤奋工作。

姚醒吾在回忆录中写到红军岁月奠定了我的革命人生观有了这些,就不会迷失方向,即使在优越的环境下,也能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这就是姚醒吾人生的准则。

他的儿子也深受父亲的影响,服务群众,为社会作贡献。八个子女中有五位从事医生职业,有入伍的,也有做技术研究的。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谨记父亲严谨自律的要求,以父亲自省自律、精打细算、艰苦奋斗的格言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可以见得,一个良好的家风教育有多么重要。

家长们都应该做好一面镜子,规范自己也能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以人为镜作文【篇9】

一看这标题就知道是用一个人来比对另一个人,或者一个人可以从另一个人中得知自己的优、缺点。

《以人为镜》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地点是长安,人物是魏征和唐太宗。看了这些,我猜想应该是魏征和唐太宗之间发生的事情吧!果然不出我所料。故事是这样的:自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是个贤明的皇帝,他虚心接受大臣们的意见,尤其是魏征的意见。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唐太宗有点骄傲起来,魏征还是像以前一样谏真言。一天为了一件事情唐太宗和魏征在朝上争了老半天,唐太宗生气至极,后来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才消了气。后来魏征病逝,唐太宗很伤心,唐朝在魏征等人的帮助下变得非常繁荣,那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就是以魏征为镜子,看到了自己的过失与缺点,就像用铜来做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穿着是否整洁;用历史来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的英明君主,后人才会把“贞观之治”作为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象征。

我们也要做一个有广阔的胸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错及时改正的人,才会取得日后的成功。

以人为镜作文【篇10】

在科技人员竭尽全力拓宽信息交流渠道的同时,更多的人却情愿蒙上双眼,捂住两耳,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路,安顾他人的点点滴滴。正如托尔斯泰在百年前说的那个预言一样:“谁都不满足自己的财富,谁都满足于自己的聪明。”在自然界数万年的演化历程中,那些笑到最后的,绝非志得意满,心高气傲者,而是勇于他物为镜,衬托出自己的孱弱与缺陷,方能谋得一席之地。

还记得那副曾经悸动无数国人心灵的图片吗?结束了比赛的观众席上,韩国观众的区域内整洁无秽,甚至胜于比赛之前。中国观众的坐席上,则是酒瓶、纸巾、唾沫星子横飞,一片狼藉,不忍注目多看。并非有江洋大海阻隔,也绝非毫无来往,两个民族行为迥异,着实令人费解。中国人若早知邻国人民素质高于己至这般程度,想必也会痛改前非,如耻而后勇。

曾记否,那些曾插在我们心灵中的利刃,至今滴淌着鲜血。小悦悦,一个原本叫起来亲切可爱的名字,却被无情地卷入车轮底下,以自己的鲜血完成了对国人麻木心灵的祭奠。在各个场合,我们大放厥词,谩骂社会黑暗与不公,却忽视了对自己德行的砥砺,那位可能收入菲薄,不受待见的清洁工,如今站在确凿的事实之前,她拾金不昧的行为,扣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若早知以人为镜,我们也会广泛地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自己所必需的养分,将他人当为楷模,认识自己的固陋与无知。

以铜为镜,以人为师。这些先贤的谆谆教诲,至今仍散发着熠熠的精神光芒。风华绝代,权倾天下的唐太宗,允许每一位百姓自由地进出宫廷而不受阻拦,大声议论自己的得失,方才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国力富强,海晏河清。“文起八代之衰”的韩退之,也屈尊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贾岛畅谈文学,使自己的文学才能也百尺竿头,更上一步。一改高高在上作风,力求平民通俗。相反,那些自以为绝顶聪明的人,耻于以人为镜,高估实力,最后只能是作蚕自缚,丢失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素养的绝佳机会。

我们所经历的人生已经不止一次地向我们展示,自己为自己纠错,到头来收效甚微。唯有以人为镜,刺激麻木的进取心,汲取无穷的人生养分,提高自己的精神与心灵,方能不断进步,到达人生之巅。

以人为镜作文【篇11】

找一面镜子,认识自我。洗掉脸上的粉饰,摘下我们的墨镜,去真正端详一下镜中的你。

“粉饰”“墨镜”,不是在改变自己、完善自我,而分明是在逃避自己,不敢正视镜中的自己。富兰克林说:“在做每一件事前,要充分认识我们自己。”这句话是多么的深刻啊!

找一面镜子,认识自我,这是非常重要的。说一个孔圣人的故事,也许对这面镜子的重要性会记忆犹新。孔子生逢春秋战乱,各路诸侯混战不息。孔子和弟子颜渊逃到荒野,三日不进米水的孔子已无力行走,躺在荒天野地里。幸好弟子颜渊讨得一些米。颜渊生火煮饭,孔子闭目养神。当孔子闻到饭香,馋目圆瞪时,却发现弟子偷吃。事后孔子对颜渊说:“刚才我梦到亡父,想用这米饭来祭奠他老人家,不知这饭干净否?”颜渊答道:“不干净,刚才有烟灰落人饭中,怕丢掉可惜,就吃了。”孔子懊悔莫及,感叹道:“吾不知人矣!”从颜渊这里,孔子找到了认识自我的那一面镜子。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他从魏征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统治时所出现的全盛局面正好成了唐太宗找到了自己的最好证据。相反,有些人的举止却未免太令人可笑。楚国的灭亡,是因为丢掉了屈原这面镜子,而宋王朝丢掉了岳飞这面镜子,其结局可想而知。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教训,而这教训是深刻的。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总之,一句话一一勿让后人复悲今人。

以人为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以人为镜,这是人生交给我们的使命。人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的不仅仅是他人,还有你自己,还可以观照整个社会、整个历史;这面镜子照亮的不仅是脚下的路,还是前面的未来、前面的人生。拿着这面镜子,我们就有了信心与勇气;拿着这面镜子,在前面的路上就不会走错路,走弯路。

以人为镜,认识我们自己,前面就会有鼓励你的掌声,就会有献给你的鲜花。成功路上,找一面镜子与你同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