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十篇

02-24

通过撰写作文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作文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写作文时应专注于其中,切勿心不在焉。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呢?请继续阅读我们为您准备的“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内容,或许这个想法值得分享给您的社交圈!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熟睡时,突然”啪啪”的声响给我吵醒了,我起床一看,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穿好了衣服,妈妈提着篮子把鸡、鱼,放蓝子里,然后我们就出发了,我问妈妈去哪里,妈妈告诉我要去拜访老爷,求老爷保佑我们,我似懂非懂。可是为什么要这麽早出门呢?

等到了,早上7点30分的时候,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人来人往,人山人海,我被挤到人海里,感觉像被挤在海绵里,无法喘息。我来到公厅里,看到有这么多人,我感觉我身在大海里,是一粒渺小的沙粒。

到了晚上,这才是高潮啊!正所谓”正月十五闹花灯”当然是要灯啊!只见一轮明月早早地挂在天空上,有几颗星星顽皮的眨眼睛,我来到街上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灯海、我很喜欢因为我们可以猜灯谜,到处万象更新。

街道上,到处灯火通明、张灯结彩,到处是各式各样的灯,有的花灯是小鱼

有的花灯是小猫,有的花灯是白云我看着琳琅满目的花灯,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这时,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砰砰”只见九束美丽的烟花像条龙一样接二连三地在空中绽放,有的作文像菊花,有的像雪花,有的像星辰,有的像花朵,让人赞叹不已,小孩子则发出“哇哇”的尖叫声。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白若溪“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成千上万的千千习俗,但我认为有一个习俗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四季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心地吃年夜饭。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凶猛的怪物住在山里和森林里。人们称之为年兽。每年除夕,都会出来滥杀无辜。有一年除夕,“年兽”弄断铁索跑回村里吃人咬牲畜。村民们在赶走它之前把它打死了。第二天,大家互相拜访庆祝,于是就有了“新年快乐”的习俗。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发现了年兽的弱点:怕光、怕红、怕噪。因此,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这样,“年兽”就不会再害人了。这一天被称为“中国新年”,也称为“春节”

除夕夜真热闹!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味道。我]门前贴红对联,房间里有浓郁风味的“福”字。——一家人开心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聊着有趣的事情。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待新年的钟声响起。“五、四、三、二、一!过年!”房间里充满了快乐的笑声。

在春节的早上,孩子们向大人拜年,并说一些吉祥的话来表达对家人的祝福。大人们听了这些开心的话,都掏出口袋,给他们压岁钱。突然,孩子们兴高采烈。

春节是一个多么热闹的节日,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习俗,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倘逢放假,必定要回一趟水运。水运是均安一块小地,傍着河涌。

那年,恰逢关帝出游,就提早了些去。搁这,这个是那个的亲戚,那个是这个的朋友。整条街巷都是熟人,都聊得。我是很乐意回去的,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做作业,敞着玩儿。

到了关帝出游的日子了,是要举行十五天,走十三个乡的,来水运就一天。各家各户能在家的都在家,都要见关帝一面,以求风调雨顺。

今日各家的孩子都被扣在家,得规矩地跟着长辈们等关帝侯爷来。我跟和仔也早早起了床,被扣在了家里。老人们是有许多事要做的,没得空管我们。

至于姑婆嘛,她也大早就赶去迎接关帝。边摆水果,嘴里念念叨叨:“阿囡你带和仔别乱跑。一会儿红裙队的过来记得要给她们递水果饼干,还有这些!”姑婆拿起红袋子晃了晃,“还有,还有阿公们,要记得给茶水。说话要说‘请’。”她拿起红衫塞到我跟和仔怀里,又碎碎念了一句:“刚才说的都记住了吗?得记住,不能忘。今天要规矩点,啊?”她一边叮嘱我,一边转身出门。她越来越小声地碎碎念,背影消失在巷口……

不久,几个穿红衣裹红裙的妇女拿着几炷香走来。每搁一段路便放一炷点燃的香,听旁的长辈说,这是“开香路”。还有红裙队们,当年结婚的新媳妇必须穿上龙凤裙褂恭迎圣驾,结婚多年的媳妇就穿上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红裙持香随行。弄完这个之后得等上一段时间。

最是机灵的迪迪和科紧不知几时从家里溜出来,站在黑妹姨婆的菜地跟我们挥手。我也冲他们招了招手。黑妹姨婆的菜地怕是要遭了殃,定是少不了一阵骂的。别家的小伙伴们也都站到了自家门口冲大家伙挥手,算是集齐人了。迪迪比划了几个手势,让我们在关帝来后去涌边集合。

措不及防的一串鞭炮响起。人群立马涌动起来。长辈们讨论着来交接的是哪个村的,孩子们不停问着关帝高不高长什么样。不久后,听到八音锣鼓柜的演奏声,人群顿时沸腾了。穿黄色红色衣服的老年男子抬着一对小香炉走在前头,红裙队紧跟在后面,浩浩荡荡几十号人的队伍排开,她们得迎接关帝侯爷。穿的也是讲究,同一样的红衫红裙,头顶草帽,草帽上都别着一小串黄皮叶。【dm566.coM 66职场网】

终于看到被众人围着的关帝和侯爷了。两顶三百多斤重的帝王銮舆被众人齐心协力缓缓抬着,两座銮舆,是雕刻精美的小木楼。关帝和侯爷就坐在里边,长得都是黑脸威风凛凛。游行中銮舆手不时有节奏地上下颤动銮舆,大声吆喝,在人群中掀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回应。演奏着喜庆乐曲的锣鼓柜紧随其后,卷起热闹的狂潮。年轻人都从家中赶来向前涌去,都想着帮忙抬起。更是希望能占到关帝的福气,辟邪消灾,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只得带着和仔向后退去,两人的脖子却伸得老长,魂被勾了去罢。

不少平日相熟的街坊正热闹地打招呼闲聊,但即使不相识,也会热情地招呼进家门,派上大吉大利的利是。甚至有村民招呼举罗伞的人进屋转一转。队伍中还有穿着戏服的娃娃站在锦布包着的小台子上,被推着穿街过巷。

锣鼓喧天,万人空巷,街头巷尾,步履不停。

真是好一幅热闹景象!

“关帝”“侯爷”在众吆喝声中渐渐远去,继续他们的穿街走巷,为乡亲们带去美好的祝福。

我跟和仔丢下一桌子的水果食物,直奔岸边。迪迪领着我们拾队伍落下的黄皮叶,每人捧一大把,搬到岸边。他拿起叶撒下河:“这样,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哦。”“你怎么知道?”“肯定是这样,不然他们干嘛要拿那么多黄皮叶,还别在头上。”大伙赞同,把拾来的黄皮叶小心地撒下。

关帝出游一直延续到下午。秋的天黑得早。斜阳正好,洒落在漂浮的黄皮叶上,像是飘在水面的渔火,红得烈焰般。我相信它们可以带来好运,那么就一直这样好运下去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我的家在乡村,家乡的习俗有很多,最繁华、最有特征的就是元宵节的走会。我们村分为三个排:中排,东排,西排。每年的元宵节,都要走会,普通是三天,正月十五中排走会,正月十六和正月十七是东排和西排。这三天,全村人都会出来参与,加下去串亲戚的、看冤家的、还有三里五乡来看繁华的,真是摩肩接踵,把街头巷尾捂得结结实实。

为了这个会,一进腊月,村里人就开端忙活,清扫卫生,屋里屋外,屋前屋后,都清扫的干洁净净,一切的东西都焕然一新。还要备足年货,款待亲朋好友。街道要张灯结彩才干显示节日氛围,村里的能工巧匠大显神通,制造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街道两旁,一到早晨,灯火透明,十分壮观。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每户人家都把本人做好的手工艺品拿出来展现,我们家也当然不例外,我奶奶做了几盆花:有玫瑰花、菊花、牡丹等等。一大晚上就摆出去了。各大队都有熬夜浇的冰山,其中有一个像佛祖,给他画了眉,画了眼,画了鼻,画了嘴,活灵敏现。还有一些老奶奶们粘的花桥哦!大晚上会里的喇叭就开端呼喊了。八点钟正式开端。先是各排的大鼓聚在一同,鼓手们一个个容光焕发,把鼓敲得震天响,显示着各排的气势,小山村也在鼓声中沸腾了。各村的扮演队也上场了,扭秧歌的,跳舞的,练武术的,隔不远就一个场地,观众们把场地围得风雨不透,我好不容易挤出来,正赶上一群小孩子跳舞,那天真心爱的表情,真是萌呆了!假如扮演的好,还有奖励,烟、糖、瓜子装上一袋子,每团体脸上都挂着笑。街道旁有各种摆摊的,卖糖葫芦的、棉花糖的、烤肠的、各种小玩意的,真是美不胜收,应有尽有。到了早晨,戏楼上就开端唱戏,敲锣打鼓,连唱三天。

看了我的引见,你一定很眼馋吧,那就来我的家乡作客吧,我们热烈欢送哦!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年小十五大”,说明正月十五和过年一样隆重。“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也叫汤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猜灯谜以示庆祝。

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会自己做元宵,一是高兴,二是有趣。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的“圆”是谐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圆圆,一家人更能团团圆圆了。

做元宵时,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圆,然后捏一个小窝,再舀一勺馅料在小窝里。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果仁、盐菜、肉馅等。装好了馅儿,小心地封住口,双手均匀用力把它搓圆就好了。你还别说,搓汤圆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你不会做的话,不但搓不圆,而且还会把馅儿搓出来。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将它放入锅中水煮,直到一个个漂浮起来,就说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丝滑,一下子就能吞进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节这天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热闹而美丽。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看花灯: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观花灯,动脑筋,如果猜正确了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热闹了的元宵节落幕,新年就彻底过完了,迎接我们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回到妈妈的家乡——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过年很热闹,除了团圆饭,最过瘾的就是看“打火龙”了。

“打火龙”是客家乡村的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乡俗活动。火龙是由木棍和稻草扎成的,长达10几米,龙身上插满了香烛。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团圆饭,“打火龙”活动就开始了。照例是一轮烟花炮竹,这时,龙身上的香烛已被点燃,八个经验丰富的壮汉将火龙高高举起,舞动着行走起来。围观人群激动起来了,发出雷霆般的欢呼声。我和村里孩子们在几条火龙之间来回穿梭着,边跑边叫,嗓子都喊哑了。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火龙走到哪,人们也跟到哪。远远望去,火龙身上闪着的灯火绵延几百米,场面十分壮观。火龙上下舞动着、跳跃着、欢腾着,龙身越烧越旺,在夜色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耀眼。在一条条火龙的舞动之下,客家乡村的春节也渐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龙”,兴奋和热闹过后,心里总是暖暖的。妈妈说“打火龙”的习俗在她小时候就有了。传说是神龙下凡赶走妖魔鬼怪,驱邪避灾,来年就会风调雨顺,老百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我想起“打火龙”,在心里默默地盼望着,盼望客家人的火龙能驱除瘟疫,驱走冠状病毒,让我们早点开学。

明年过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场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打火龙”。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很多的独特风俗。从古至今被代代承传下来,便成为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提到端午,人们必定想到粽子,但我的家乡还有挂菖蒲的风俗。

一大早,人们带着锄头去挖菖蒲。菖蒲一般生长在潮湿、阴冷的地方。菖蒲长的与野草一般,但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能在石间水涧找到菖蒲了。然后,将菖蒲打理好,捆成一束-束的,挂在门前,用来“赶鬼除菌”,希望家人不要入邪。有的地方甚至会将菖蒲切碎散在家外,驱虫驱蛇。

莒蒲挂着门前,散发着一种淡香十分独特,每个人从门前走过都会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听爷爷说,常闻菖蒲还能令人头脑清晰,耳聪目明,记忆增强呢。所以,这一天,家家门口溢出的都是幸福健康的绿。

五月初五挂菖蒲是我喜欢端午的原因之一。挂菖蒲还有历史渊源呢,《礼记》中这样记载:

五月五日午,家中福有五。

赠君一菖蒲,心中常慈爱

额上点雄黄,正气驱瘟皇。

赤口上青天,五毒归地府。

挂菖蒲是我家乡端午的风俗,你们家乡独特风俗是什么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8)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在不同的地方,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

在温州水头这一带,有许多很惊悚但又很好玩的习俗。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温州水头的习俗吧!

首先,我们温州水头人大部分都是信佛的。每到除夕的时侯,广大群众就会选出一个有神或神运降临在他头上的人,让他从20多米长的,有火的,很烫的地面走过。每次见到那场面,都让人我看着直起鸡皮疙瘩。但是,那个人还是大胆地从有火的路面走过。一切好像真如有神助一般,那人就好像一点儿也没事,直挺挺地走过去。

还有一个更让人激动地一蹦三尺高的习俗,就是如果走过火地的那个人没事,那么就还得坐在一个刺猬椅。那是一个个长满铁刺的座椅。只见那个人就直接走上前去,用力地坐了下去,竟也没事,吓死我了!

你说呢?温州的非文化传统习俗是不是很神奇很独特?是不是好玩又有趣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9)

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有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呢?要问我的家乡在哪里,当然是美丽的宝清,它是一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是全中国的优质大粮仓,它在过春节的时候很热闹,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我爱宝清春节的热闹,如果你不信的话,那你就往下看。

除夕真热闹,家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觉。

在家宴上,宝清的特产菜肴必不可少的就是杀猪菜,首先,将腌制好的酸菜清洗干净,切成丝,尽量切得越细越好,细得像头发丝一样,口感非常好!接着,再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这时再拿出大块的五花肉洗干净,切成片放进锅中一块儿炖上,等肉和酸菜炖好之后再放入血肠,这样的杀猪菜就做好了,每当我们看到这道菜肴,就觉得有过年的味道。

过春节时还得有一个代表作,那就是铁锅炖鱼。把捕捞上来的鱼切成大块儿,起锅烧油,放进锅里,锅旁贴上玉米饼子,铁锅炖鱼就做好了,特别美味,做好之后盛在盘子上放到桌子的中间,寓意就是年年有余。

白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到外面观看大秧歌,还有滑雪,打冰嘎,放爬犁,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宝清过春节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晚上,家家户户打开电视,准备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到12点钟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小孩儿都准备好吃年夜饭,桌子上的菜肴非常丰富,关键是必须得吃饺子,放鞭炮,放烟花,整个天空放射出五彩缤纷的颜色,美极了!

总之,我们宝清的春节就是这样过的,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美丽的宝清过春节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中断魂。”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描写清明节的。那我今天就要说说我家乡清明节的风俗了。

清明节的第一件大事肯定就是扫墓了,一大家子收拾好后,一齐赶往南山祭拜老祖宗。首先祭拜的是太姥爷,祭拜时立场要虔诚,首先在地上铺几张报纸,由长辈先跪,跪拜三下后再起来。最小的我当然是最后祭拜。全程中,忌欢声笑语大喊大叫,这样是对白叟家的不尊敬。祭拜完后,再由白叟家生前最亲的人对着墓碑说几句亲和、吉利话,表示祝福。

祭拜完后,按照家乡的风俗,一大家子人都要去饭店吃饭,也是以此祭祀已故的亲人。

来到饭店后,全家人一齐坐下,小孩子们都要坐在一起,而同龄的长辈要坐在一起,显得有规有矩,在白叟家眼前当然不能没了礼貌。

等菜上了桌后,最大的长辈先动筷子,随后其他人才可以开吃。饭桌上不可以做一些小动作,那也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待到长辈们想饮酒时,我们这群小孩才有发言的机会。给长辈们倒酒是隆重的,同时也是痛快的。先给最大的长辈倒酒,要说上一句:“祝您万福金安,健康长寿。”然后依次从右往左倒,千万不能倒洒了,要不然就预示着不吉利。孩子们倒酒也是有规矩的,哥哥姐姐先倒,接着是弟弟妹妹倒。整个吃饭时的气氛尽显家庭辑穆。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井然有序。实在,清明节还有不能回家的孩子,就出去踏青。于是这个节日便既有祭拜祖先时的悲酸泪,又有出门踏青的欢声笑语,其实是个隆重的节日。那么,你家乡的清明节又是如何渡过的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