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学教案收藏

03-03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2024教学教案收藏,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教案 篇1

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快乐大作文课堂。我们的第一个环节是——大脑保健操。今天的大脑保健操是英文小写字母“H”像什么?

同学们,你们怕写作文吗?可若当你靠自己的努力在某项比赛中得了第一名,拿到了金光闪闪的奖状,得到了校长的`大力表扬,班主任微笑着摸了摸你的头,同学们都羡慕地看着你。此时,你肯定恨不得立刻飞到爸爸妈妈身边,把这个喜讯告诉他们,可不巧这天,你爸爸外出了。妈妈肯定会让你赶快写一封信给爸爸,让他尽快知道这个喜讯,让他为你骄傲,你能把事情写清楚吗?当然,你现在是六年级学生了.还有,譬如上课的时候,你被老师叫起来批评你上课不认真听讲,并且在你的抽屉里搜出了个小型游戏机.事实上是老师错怪了你,那天你确实带了一个游戏机到学校里来。但并没有在上课的时候玩耍,你把它好好地放在抽屉里,是同桌趁你不注意,偷偷地把它拿出来玩,结果被你瞧见,你抢了过来,又塞进了抽屉,可偏偏这个时候,被老师看见了.老师还说:“放学后,请你写一份检查,把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写清楚,交上来!”。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不要你说你也想说一说了。因为你有满腹的委屈,所以你也能一气呵成地把事情写清楚.虽然此时此刻,你压根儿没想过你是在作文,然而,我却要告诉你,这时,你

才是在写一篇真正的文章,一篇生活所需的,你自己也想写的文章。所以说只有写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实话,写自己真实感受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明白吗?

过渡:我们快乐大作文的口号就是:“做游戏,写作文!”。但今天在做游戏之前,我宣布一条特殊的规则:“不许说话!只能比划。在你们不说话的时候,我,也不说话。你们能不能做到?要是做不到的话,可是要被开除的哦!”

好!那么咱们现在开始倒计时,10、9、8、7、6、5......

2、“跳长绳”:手语示意请两位同学上来,用夸张的动作把“绳子”交到他们手中,并抓住一位同学的手,帮助他用力地甩“绳子”,然后,再请一位同学上来,示意他“跳长绳”。接着,请五位同学上来跳。最后叫12位同学上来跳“8”字。在黑板写上“跳不好,罚站!”

3“拔河”:板书——请一位女同学10位男同学上来。女同学赢。要做得像!

然后板书“裁判”二字,表示要请一位裁判。

4、“跳短绳”:先板书,再请一人上来。若跳不好就多请几个人,直到跳好为止。

6、“举重”——请一位同学上来。然后板书:举不起,咂到了脚。再请上第二位:艰难地、艰难地举起了!

板书:请你根据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给它取个新颖点儿的名字.(示意学生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写到黑板上。)

1、板书出示:有人想知道我们大家这节课的内容,你能以记叙文的形式把我们这节课的活动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吗?试试看!(由于时间关系,只写开头和结尾就行了.)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资料提供者:

教学教案 篇2

一、情景导入

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海燕”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西方有句名言,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掌握散文诗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才能提高我们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二、目标展示:

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掌握赏读散文诗的方法

提高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四、方法点拨

赏读散文诗要在反复阅读中把握文章的语言,情感、深层意蕴,具体读的环节有: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层次结构。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领悟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就形成了诗的意象,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丰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所表达的意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要注意诗文中典型的修辞及它们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还要了解把自己抽象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具体自然景物中的抒情方式。

总之,品读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也就是要读出诗的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

五、经典示例:

《海燕》

高尔基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最强音。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三次。即暴风雨正在孕育时的背景、暴风雨已经迫近时的背景,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背景。)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

同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读一读,理解句子所传递的情感,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含义。

(“黑色”写其色彩,“闪电”喻其敏捷,“高傲”表示海燕蔑视黑暗势力。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斗者海燕的雄姿,体现作者对海燕的赞美。)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

联系高尔基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什么?它们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海燕,暴风雨的预言家,海上的勇敢者,无畏、坚强、乐观,充满战斗的豪情,象征俄国革命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革命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

(反复;表现出海燕对暴风雨的强烈渴望。)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祈使句抒情,表达了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抒胸臆,具有号召力。)

六、赏读演练

《雷电颂》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举例说明。

答:1、主要写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摧毁黑暗,表达对光明的渴盼。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

3、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4、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拟人兼呼告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七、闯关练习

阅读《雪》,完成1—5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江南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又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4.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

5.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2.江南的雪有一种平和恬静的美,她“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优美的雪景中,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几多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3.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俨然一个奔放的挑战者。这里更多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赏北方雪的壮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向上,这种张扬的个性与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4.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5.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②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教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1、自由读。

2、谈谈读后明白了些什么?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⑶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四、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五、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教学教案 篇4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 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 师生共评。

(4) 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A. 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

B. 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C.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D. 检查、写答语。

(5)试一试:完成练习六第8题。

3、自学例3。

(1)学生独立把例3补充完整。

(2)学生口述解答过程和解答依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再解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1)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2)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完成第3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做练习六的第7、9、10题。

傲第12*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3:8=15:40 40:15=8:3

3:15=8:40 40:8=15:3

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15:3=40:8 8:40=3:15

15:40=3:8 8:3=40:15

可能有的学生写比例式时是按照数的排列规律来写的,有些可能没什么规律性。 学生做完后,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全所有的比例式。

教学教案 篇5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42—01

一、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比较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与领悟教学理念。那么,教学设计与以往传统的备课之间有何区别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 主线的区别。传统的备课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强调教的设计,强调教学流程,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教学设计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论教,以教促学,强调学的设计,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2. 对象的区别。对传统备课而言,所要备的是知识点,是教材,基于对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是以教案的形式呈现的,其目的在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而对教学设计而言,备的是学生和课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如何去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3. 依据的区别。传统的备课是以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备课依据,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而教学设计则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是在分析具体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精心设计。

4. 变通性的区别。传统的备课相当于课前的教学准备,是预设的、静态的,而其又是以教案的形式呈现,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强调教案的宗旨,变通性不大;而教学设计,作为纲要性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前完成,但具体工作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的进展情况而定。

5. 教材观的区别。传统的备课,将教材权威化。备课的中心放在教学内容、梳理知识、考试重点、分析教材,辅助材料用得较少,只是注重教材,使得思维桎梏,视野狭隘;而教学设计体现了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作为一个载体,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是考虑如何运用教材,让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二、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1. 主线的确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那么,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以往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角色必须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引导者,学生要从以往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 方案与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手段。对教学方案与教学手段的设计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它依赖于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即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明确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了解的知识点,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3. 过程与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案与手段还得通过教学过程与方法来具体体现与实施,那么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于整个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必须处理好新课引入、课堂提问、学生讨论等环节的关系,并且适当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法。

教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荫中鸟》是我国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节引子为呼应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鸟儿对答。一只鸟儿在呼唤:“这儿树荫多凉快,快来!”另一只小鸟应答着:“哦,我来了!”笛子以历音()、颤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翔和对答的情景。

在充满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现了活泼、欢快的主题:

通过吹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与鸟鸣声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鸟语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乐性,可谓独具匠心。

这一部分就以这个主题材料,通过句幅递减和衍生展开,演染出喧闹、热烈的气氛。

中间部分在轻快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种鸟鸣声:

鸣叫声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种声态和动态,在这里展现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好一幅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美妙图画!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在全曲的最高音“ ”音上作颤音延伸,紧接着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在人们耳畔久久回荡。

笛子运用了多种技巧自由地模仿各种鸟叫声,生动地展现了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艺术情境,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用鸟笛探索并模仿鸟鸣参与到乐曲之中,加深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教学难点】:

用鸟笛模仿四种鸟的鸣叫,并融入到乐曲的表现中。

【教学准备】:

竹笛、鸟笛、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世界上人们知道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那么在生活中你都知道那一种鸟呢?

生:乌鸦、喜鹊、布谷鸟(杜鹃)、麻雀、蜂鸟……

师:谁能模仿一下鸟的叫声呢?

生:(举手回答)

师:老师来模仿一下,大家猜一猜是哪一种鸟的叫声。(老师转身用鸟笛模仿)

生:自由抢答。

师:刚才老师是用鸟笛来模仿的鸟叫声,但是用它来演奏乐曲就不那么方便了,老师再给他家介绍一种既能演奏乐曲又能模仿鸟叫的乐器,请看大屏幕。(呈现课件视频)

生:(观看《荫中鸟》B段鸟鸣片段)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呢!?

生:竹笛。

2、出示竹笛揭题(板书《荫中鸟》):笛子独奏《荫中鸟》并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

1、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常识说出鸟名、模仿鸟叫,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鸟鸣声的视频片断,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对演奏乐器及乐曲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欣赏全曲的欲望。

二、初次欣赏:

师:竹笛是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很重要的一种乐器,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我国竹笛演奏家刘管乐先生50年代创作的一首乐曲《荫中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你们能从乐曲中联想到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使学生建立对乐曲的整体印象,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二次欣赏,分辨乐曲段落:

师:乐曲仿佛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绿荫当中的鸟儿合唱团,有合唱有独唱,我们再来听一次,大家仔细分辨一下哪个部分是独唱,哪个部分是合唱呢?

(呈现课件波形文件,生在波形文件上指出段落位置。)

师:像这样ABA’的曲式叫做带再现的三段体。

让学生知道乐曲的段落:引子—A段—B段—A段变化再现。

设计意图:

利用音乐软件,帮助学生对乐曲段落的分析理解,知道简单的曲式常识。

四、分段欣赏:

1、引子:聆听后师设问:描绘的是什么景象?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广阔的森林树荫……

师:引子部分一共由两个乐句组成,就好比是两只鸟儿在对唱,你们猜一猜他们唱的是什么呢!

生:一只鸟儿说:“呀,这片树荫好凉快啊!快来啊!”另一只鸟儿说:“哦!我来了!”

2、A段欣赏:

设问: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呢!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热闹的场面。节奏跳跃、速度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

师:同学们的联想力可真丰富。

3、B段欣赏:

(1)设问: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有你熟悉的鸟叫声吗?

(2)设问:从乐曲中的鸟叫声当中我们想象一下鸟儿还可能做什么动作?

①鸟儿抖翅。

②鸟儿飞远了。(加入鸟儿舞动翅膀的音效:手拍腿力度由弱到强,速度由慢到快。)

设计意图:

通过分段欣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五、学习用鸟笛模仿鸟叫声:

1、演奏鸟笛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轻轻的吹。

(2)吐音。

(3)轻轻的拉动活塞。

2、学习鸟叫的顺序:啄木鸟、布谷鸟、麻雀、画眉鸟。

3、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习一种鸟叫。

设计意图:

用鸟笛探索声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模仿力。

六、师生共演共赏:

师:老师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演奏这首乐曲,我们来共同欣赏我们自己的作品。

老师用竹笛演奏A段,同学们用鸟笛来演奏B段。

七、拓展欣赏:《百鸟朝凤》(片段)

八、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出色,老师希望你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我们民族的音乐,学习演奏我们民族的乐器,繁荣我们民族的文化。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认识更多的鸟类,保护人类的朋友。

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课前通过观察妈妈的手,获得写作素材;

2、课内畅谈妈妈的手的故事,拓展阅读深悟写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3、图片激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阅读中体会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体验,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我们每一个人呱呱坠地时,握住我们的第一双手就是妈妈的手。这双手总是在我们遇到挫折、经历失败,感受成功的时候暖暖地抚摸着我们。握着妈妈的手就像握住了依靠,握住妈妈的手就像抓住了幸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妈妈的手带给我们的温暖!板书:《妈妈的手》。

二、整体感悟妈妈的手。

出示课件:背景音乐,带看一连串手的图片。

1、生活中,妈妈忙碌的身影无时不在。她的那双勤劳的手给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怀。你印象中妈妈的手是什么样儿的?谈谈好吗?

2、用一两句话谈谈妈妈手的样子,请做到:说话的时候语言准确、流利、能抓住手的特点。

3、你们都能准确地描述这双手的样子。

三、详说“妈妈的手”背后的故事。

是啊!我们亲爱的妈妈正是用这双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照顾我们这个家。这双手的背后一定藏着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家谁愿意把你从妈妈的手中获得的幸福感与大家分享一下呢?(课件定格在“妈妈的手”)

1、说一说在妈妈的手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做到语句连贯,说清楚事情经过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2、同桌说一说。

3、汇报:学生说,教师借机评价。

四、拓展阅读

深悟写法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从妈妈的手中感受到了妈妈对我们无尽的关怀和爱。老师也带来了一篇小伙伴的作文片断,《妈妈的手》。

1、范读习作(配乐)

2、刚才的片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指名说受到的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写作要求:再现妈妈的手,写一、两件事。

(1)语句通顺,有条理。

(2)通过1—2个具体事例,写写妈妈用这双手干了些什么,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3)通过外形、动作、神态表现人手的特点。

课件:连贯的图片:这些画面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

五、在动情的音乐中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六、评价习作

1、同桌修改:①挑错别字②看语句是否通顺③勾画好词、佳句

2、指名汇报①②名听: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可取之处评:先说优点,再谈不足,提出希望。结束语:世上的手千千万,我们要创造世界离不开勤劳的手,希望将来,同学们都能拥有像你妈妈那样的手,将温暖传递下去。

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冒号的不同用法。

2.积累词语,感受祖同语言文字的优美。

3.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增强环保意识。

4.留心生活,学会写身边的事物、活动.

5.自主阅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写有带冒号句子的小黑板。

学生:收集本单元学过的成语。

课时安排: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提示对下文的描述。

2.提示对“特别法令”的理解,引出解释和说明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每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互相指读。

3.教师抽读。理解词语

4.想想:你在读词时有什么发现?

5.选你喜欢的词语口头造句。

6.熟读词语,积累。

三、点击成语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我们就一起“点击成语”。

2.自由练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阅读体会。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与“半途而废”意思相近的成语。

四、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短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2.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小伙伴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助。

3.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背一背、抄一抄都可以。

5、总结学法。

五、习作百花园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1.朝阳校园的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精彩分呈,让人回味无穷,你还记得哪些活动?为什么?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如何写一次活动。

2.自读习作要求。

3.教师引导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出示书上的要求)

(二)扩展视野,读写结合

1.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情景,试着从活动中选材。

2.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怎么写?鼓励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

1.学生自己练习写作。

2.小组交流习作,互相评议修改。

3.全班交流习作,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准备范读的文章。

4.学生再作修改,誊写。

六、口语交际:

1、搜集资料,交流信息

A、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环保信息

B、和同学交流我国的环保现状。

2、教师从《失踪的森林王国》说起,出示中国的各种环境问题现状,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

3、讨论,交流。(小组,班级)

4、解决环境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你来说说自己或别人的环保故事吧!

5、为班级设计一条环保口号,制定环保公约。

教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三单元语文天地中笔下生花《礼物》。

教材分析:“礼物”这一话题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三单元主题,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物。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教学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事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请万明海(洋)给大家唱首歌。

2、同学们,刚才万明海(洋)给大家演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大家又送给她们热烈的掌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互相交换

了礼物,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生:祝贺、友谊、关心??

师: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往往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以礼物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板书:礼物)

二、 出示习作要求: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名读

3、谁来说说你对习作要求是怎样理解的?

4、学生汇报

三、指导写什么

1、师:习作要求我们已经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想一想这篇作文你想写什么?(同桌说说)

2、指名说。(板书)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是收到的礼物。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有没有想写送出的礼物的?

3、学生汇报 (板书)

师:有的礼物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有的礼物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倾听,用心去感受,比如:刚才万明海送给大家的歌声,我们送给她们的掌声,这些是无形的礼物,还有哪些是无形的礼物?有没有同学想写?

4、 学生汇报

四、指导怎样写,为什么写

师:想写什么我们已经都清楚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怎样写。

1、指名说。你想怎样写?你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2名,一个说收到的,一个说送出的)板书

2、你为什么写这件事呢?你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3、学生汇报

五、学生列提纲

1、学生动笔列提纲

2、学生汇报提纲,帮助学生修改提纲

六、学生动笔行文

师:说得好,不如写得好,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注意写的时候把你如何接受礼物或如何赠送礼物的过程写具体,比比看谁写的故事最能打动别人的心。

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写什么这个环节,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不仅说收到的礼物,也说送出的礼物;不仅说有形的礼物,也说无形的礼物。这样学生的写作题材就被拓宽了,可写的内容也就丰富了。在指导怎样写,为什么写时,我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教学教案 篇10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

2、学校菜园有一块3公顷的菜地,种的土豆和玉米各占,种土豆和玉米各有多少公顷?

学生口算答案,并反馈交流列式依据和计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完善。

3、引入新课

看来同学们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意义和方法掌握的很好,如果我们把“3公顷”换成“公顷,那这个题又怎么解决呢?

(1)学生尝试、交流,并请同学板演。

想一想:

类比,得出结论:它们的意义完全一样,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揭示课题,这个

乘分数(板书)。 算式改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研究: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的答案。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

,再把这部分平均分成3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 ,又把这

3=6份,1份是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 。由此可

以得到:

6、小组讨论并操作:计算玉米地的面积。

7、小结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

请学生总结,多请几个学生相互完善,最后教师完整表述。

得出结论: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三)归纳总结

1、举例验证:

其他的分数乘分数,是否也是如此呢?你能否举出一个你喜欢的例子来证明一下? 学生举例,教师板演。

这些例子都能说明: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1、归纳总结,抽象概括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板书)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你能不能用一个方法把他们快速的表示出来呢?

用字母:

(四)用字母:学生自读教材,巩固知识。

师巡视,指导。对于还没完全掌握的学生单独指导。

(五)实践运用,巩固提高

1、只列式,不计算。

3、一面墙的面积是20平方米,已经刷完了整个墙面的,已经刷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平方米)

答:已经刷完的面积是平方米。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2024教学教案收藏》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教学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