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6篇

03-10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案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步。如果您想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可以读一本“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欢迎阅读我们会努力为您提供有趣有价值的内容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知道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不同的营养。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

二、活动准备

课件

2、课前把各种菜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用布挡着,准备好快餐盘。

三、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用餐、特显饭菜,轻快的音乐)

2、这是在哪里?我们食堂里的菜可丰富了,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3、哪些菜是你最喜欢吃的?哪些菜你不喜欢吃呢?为什么不喜欢?

(二)认识明理。

青菜、西红柿)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吧!

青菜、西红柿的自我介绍(豆腐:我是又白又嫩的豆腐,是用圆溜溜的黄豆加工而成的,既柔软又有弹性,吃了不会胖,还可以预防心脏病。我的吃法有一千多种,外国人都喜欢我,一见到我就说OKOK,还夸我是健康食品呢!青菜: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不可少的好朋友青菜,瞧我这绿绿的裙子,不光好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绿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谁要是不喜欢我,会影响消化、皮肤开裂的,快来和我做好朋友吧!番茄:我有两个名字,大名叫西红柿,小名叫番茄,我是蔬菜中长得最漂亮的一个,我的本领可大着哩!我含有很多水分、糖分和维生素,人们喜欢把我当成水果来吃,我可以防治牙齿出血、皮肤病、退高烧,还可以美容呢!)

肉等都不要吃,这个也不好,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身体里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吃东西要注意荤素搭配。

(三)深化理解。

1、如果平时不合理用餐,对你的身体是不利的。你们瞧!

(少吃肉、多吃蔬菜)

(2)(出示:瘦子)这个小朋友长得怎么样?他为什么这么瘦?他的表情怎么样?(不开心)你从哪看出他不开心?是呀,身子长得瘦瘦的,就像一根豆芽。想想,他为什么不开心?你看他长得面黄肌瘦,一点儿也没有精神,一副病态。

(3)最近,他又发现(出示有声:我的牙经常出血)老师请你们当个小医生,能给他治治病吗?当然,吃药也能治好,但食物也很重要。吃哪些食物也能帮他

治病?给她一些建议。是呀,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C,牙齿出血的毛病肯定会好的。

(杂粮、蔬菜就没有这个痛苦了。看来,这个小朋友的确要不挑食,不偏食,增加各种营养,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

2、为了让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棒棒的,学校里的营养师不仅在菜上动了一番脑筋,而且在粮食的品种上想得非常周到。小朋友们经常说一首儿歌的,夸我们食堂里早餐品种多,谁会唱啊?(儿歌:星期一红豆粥,星期二绿豆粥,星期三糯米粥,星期四麦片粥,星期五八宝粥。早餐品种真正多,小朋友吃得真欢乐!)

鼓掌,健康女孩)跟大家说说,你们怎么长得这么健康?个个都是健康宝宝!大家可要向他们学习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杨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以后一定会合理用餐身体棒!(出示课题)是吗?

四、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营养宝塔,初步了解合理的饮食结构。

2、经过谈话和交流,明白不能偏食,要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3、乐意向同伴介绍自我的营养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与幼儿互动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今日早晨你们吃了什么早餐?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此刻,教师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都画在了纸上,你喜欢什么就能够到教师那里随便拿。)

2、幼儿自由上台拿小纸片。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我都拿了哪些食物。

4、教师小结,提出疑惑。

(小朋友们喜欢吃的东西真多,有的也是教师喜欢吃的,那你们明白这些东西吃了适宜吗?哪些东西应当多吃?哪些东西又应当少吃呢?)

二、营养大学堂

1、观察营养宝塔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看营养结构图。

2、互动交流:

谁能告诉大家我们每一天吃的最多的应当是什么?(米饭、馒头、面包和面条,还有玉米等)

的确,这些粮食做的食物能够让我们长力气。那么,吃的第二多的是什么?(蔬菜、水果)

比蔬菜、水果吃得少一些的是什么?(牛奶、鸡蛋、鱼、肉……)

吃得最少的.又应当是什么?(巧克力这样的甜食和一些油炸的食品。)

教师还要告诉大家我们每一天吃东西也要讲规律。也就是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

三、我的营养食谱

1、设计一张营养食谱,向同伴介绍。

2、选择几份典型的食谱,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健康。经讨论合格的食谱教师盖上“健康印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清明节一过,就到了五一劳动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文化很重要!

活动目标:

1.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节日。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事。

3.激发爱劳动愿望。

活动准备:

布置幼儿去附近理发店理发,到超市购物等,了解人民劳动。挂历一本、幼儿带家长工作照一至两张,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工作录像片断。

活动过程:

一、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1.教师请幼儿认读5月1日,提示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字是红色?是什么节日?谁节日?

2.讲解“五·一”节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人都过一个节日。知道是所有劳动人民节日。

二、认识谁是劳动人,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1.观看录像片断,边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劳动为大家服务人。

2.谈谈自己身边劳动者。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家人照片说一说他们都是干什么。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工作和小朋友生活关系,引导幼儿尊重他们。

三、请幼儿回忆参观理发店、超市情景,进一步了解这些地方工作人员劳动辛苦。

教师提问:你在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劳动?

四、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

五、幼儿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劳动是件辛苦而又快乐事。

1.理发店叔叔阿姨都干些什么事?

2.没有他们会怎样?

3.超市里叔叔阿姨每天站着累吗?

4.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干?

5.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为什么?

六、带领幼儿参加幼儿园公益劳动(捡石子、捡树叶、扫地),并观察劳动后场地整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辛苦和快乐。

七、师生共同布置“劳动人最光荣”展览,将家长工作照装饰后张贴在上面。

八、活动延伸

让幼儿为老师、父母或其他劳动者制作一份小礼物,祝贺他们节日。

活动反思:

通过此活动,让孩子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可以让幼儿了解和懂得尊重他人劳动,尤其是父母为自己所做事情,培养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关心他们,关心身边事,从而提高孩子们责任感与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 篇4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幼儿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体验。歌唱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表现、情感体验的抒发与正确歌唱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关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指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幼儿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时有气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长歌声,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是自然地吸气,均匀的用气。

3、发声: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儿童学会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来唱歌就必须用一定的发声技巧。对于幼儿来说,首先要告诉幼儿的是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不大声喊叫,也不过分的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

1、引出主题。

2、范唱新歌。

3、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用全曲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用教唱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6、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 篇5

★ 幼儿园元旦包饺子活动方案6篇

★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心得8篇

★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方案7篇

★ 小班幼儿家长教育心得体会5篇

★ 幼儿园学期教育教学总结5篇

★ 幼儿三八活动策划6篇

★ 四说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月总结精选5篇

★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心得5篇

★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5篇

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 篇6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怎样设计教学、为什么设计教学以及怎样确保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Sanne Dijkstra,)。“教学设计理论能够就如何更好地帮助人们学习和发展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指导”(Reigeluth ,)。本文将对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所启示。

一、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最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部分。20世纪60一80年代,教学设计开始形或专门领域。狄克和凯里(Dick&Carey)提出的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模型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加涅的学习条件论、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瑞戈鲁斯的精细加工理论等等。这些教学设计模式都强调了以某种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同时突出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程序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则整合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者从各种理论中借鉴了科学原则,融合于其它各种信息之中,并且把它们用于符合人的需要(van,Paten,1989)。在这一时期,日渐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由儿童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决定的,成人的责任是把儿童放在一个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构建新认知的环境中――即创造一个与儿童目前认知状态相匹配的环境,推动儿童学习与成长。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模式。主要有:R.Schank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T.Brans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和T.van merrienboer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J.van 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等等。它们强调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形成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的构建,强调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对真实性学习任务的强调帮助学习者整合了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完成有效行为(Merrill,;Reigeluth,1999;van Merrienboer&Kirschner,2001)。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最初,教学设计只是等同于教案,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的介绍和引进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开始了更加专门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或自己的特色,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模式,如整合课程教学设计(徐银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杨晓娟我)等,还有一些学者进开了具体活动设计的研究,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范蔚,2003)、我2000)等,建构主义理论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严蔷薇,2003)等等。

二、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

1.背景分析

分析教学任务或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是至关重要的,哈希姆(Yusup Hashim)和加涅指出,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可以揭示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据此决定教学顺序。加涅同时还指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从重点目标开始,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作为先决条件的过渡目标。刘焱(1999)认为,在设计活动时,要研究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这种识别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掌握的特定技能。瑞吉欧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然后才能协助幼儿设立一个适当的情境。以使幼儿能从一开始就参与问题的探索。

2.目标设计

哈希姆(Yusup Hashim)等人指出,要根据对教学任务所作的分析来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要从使能目标到终点目标逐级排序。其他研究者(Posner&Rudnitsky,2001;Yelon。;靳玉乐、胡志金,)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如果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和智力技能、情感和态度三人层次。因此,即便是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不立该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要促进幼儿其他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一些研究者(Walter Dick&Lou Carey,1978)指出,教师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动机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漫画、色彩卡片、讲小故事、演示等手段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加涅也指出,动机是使学习者从事学习任务,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特定学习目标上的一种力量.是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盛群力指出,教学材料是教学策略具体化的载体,借助教学材料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教师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理念。顾长明(2001)认为。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包括选材和组合两个方面,选材就是选取那些能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材料,组合时则将选取的材料进行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也有研究者(蔡迎旗、沈立明,1998)指出,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材料的提供不能单调无趣,也不能够花样品种太多或过分新奇精巧。

此外。Walter Dick&Lou Carey(1978)还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考虑必要的补充活动,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扩充学习材料,又向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补救矫正的学习材料。

4.教学评价设计

有研究者(加涅;Walter Dick&Lotl Carev)指出,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都需要以个别学生或团体的成绩来决定教学的成功程度,编制的测验题应该同提出的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教学目标可用来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去做,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或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估计而不是依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测验情境,同时,编制的测验题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为下一步骤中的教学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三、对幼几园教育话动设计的启示

1.教育活动设计应是教师设计与儿童生成的结合

Allen,K.E.和Hart,B.(1984)指出,在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计划的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儿童所需要的.有些学习是难以通过儿童为中心的经验而获得的,家长和教师的文化将决定活动内容的组成。这种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设计一直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应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使得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

尽管这两种倾向的教育活动设计出发点各有侧重,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教师要灵活、弹性地面对教育活动,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以前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来调整设计。但是,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并非完全抛弃了预先的计划,教师应该在自己原有活动设计的基础上,以预先的计划为起点,渗透儿童生成的思想,做到预成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2.教育活动设计应精心考虑各个要素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组合,主要包括:对幼儿现有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及活动内容中所蕴涵的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设计的教育活动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层级递进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策略时要考虑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材料,同时要有相应的补充活动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

的需要;评价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达到活动目标的情况,还要有助于教师设计下一步的教育活动。

喜欢《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6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