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可能都经历过这么一段时期,就连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王为,现在被爱称为“贫小子”,小时候因为好奇,还真就变得说话不利落了。
王为在自己的新书中这样写道:“我已经忘了幼儿园里那个口吃的小朋友的样子了,只知道他说话那么富有喜剧效果,我们甚至比着谁学得更像。当然,我拿了冠军,直到想改也改不回来。我爸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中央台播音员的儿子居然是个口吃,这也太离谱了吧?”
王为的幼儿园经历证明了俩科学数据———70%的幼儿口吃是因为模仿、孩子的思维和语言中枢4岁开始分化。
两三岁开始,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迅速期,进步最显着的年龄是到了4岁左右,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指出,4岁算得上是个“健谈年龄”。
4岁前,由于孩子们还不能迅速地选择词汇组句,有时语言不连贯,这是正常的“发育性口齿不流利”,慢慢就好了。如果父母急于矫正,甚至孩子一句话还没说完就打断,反而使孩子有压力,导致口吃。
另外,要尽量避免幼儿与口吃患者常接触。当孩子紧张急躁、言语跟不上思维时,家长要提醒孩子慢慢说,创造宽松的表达环境,多让孩子接触语言流畅的人,孩子就能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7岁后就基本定型了。也有的协调性差的孩子更容易口吃,需要进行专门的身体训练。
如果孩子已经因为模仿出现了口吃,家长也可借鉴一下王为父亲的做法———“后来,我爸让我唱歌。奇怪的是,说起话来磕磕绊绊的我,唱起歌来却流畅婉转,我在家里唱,在爸爸朋友聚会时唱,在幼儿园小舞台上唱。不仅口吃痊愈了,还无形中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从此不再怯场。”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这些东西,老师真的教不了
叛逆期的冲撞
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请您记住,老师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的规矩。
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您记住,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沉重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得多。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词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您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将来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学习和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请您记住,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每一任老师。
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家长要学会督促孩子,利用边角缝的时间,早早地完成作业,免得孩子最后搞突击。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要培养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如果你有心计,可以让孩子读书,多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与孩子一起抱怨,更不是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师或者学校。
请您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面对现实,迎接考验
凡是抱怨孩子功课压力大的家长,孩子也会觉得学业多,自己学习累。凡是告诉孩子应试教育能改变命运,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样的家长教育的孩子,也就会坚强,变得对生活充满信心。
请您记住,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都是对孩子的磨砺。我们明明知道很多作业都是没用的,但是它是创业的过程。咬紧牙关吧,鼓励孩子努力完成。
儿童识字的最佳年龄有了最新说法。据京沪两地的专家分析,3~6岁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年龄段,让孩子尽早阅读,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益而无害。
传统观点认为,学龄前儿童不宜过早地学习识字。我国儿童一般是6岁初入学后先学6周汉语拼音,然后开始“看图读拼音识字”。然而,单一的拼音教学不利于开发、发展儿童的思维。据一些语文工作者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识字时间晚、速度慢、数量少,远远未能满足学生自身智能发展的需要。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识字教育是具备一定条件的。据了解,经过两年学习,中班孩子一般能认字1200个左右。专家分析认为,如果儿童在6岁前学会2000个汉字,一般就无阅读障碍了。
日本东京有多所教幼儿识字的幼儿园,据他们从1967年开始的一项研究,5岁开始学部分汉字的孩子智商可达95,4岁时开始学的可达120,而3岁时开始学的可达130。
近日学校相关话题受到大家的热议,其中就有关于幼儿园孩子入学年龄这方面内容,政协委员陈小艳建议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对比大家怎么看,从利与弊两方面如何分析?对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拟提交的提案之一是关于加强幼儿园等托育机构的建设改革。她注意到由于幼儿园规定三岁儿童才能入园,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许多年轻的女性同胞,无法尽快参与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
在广泛听取女性同胞的呼声后,陈小艳建议出台相关评估标准,在孩子能够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不一定非要等到3岁入园,两岁或两岁半就能够入园了。
第一,低年龄化好处
1、可以更早地摆脱育儿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现自我价值。
2、可以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避免因为长期缺乏社交和沟通而导致的心理和身体的问题,增强自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二,低龄化弊端
1、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幼儿在两岁或两岁半的时候,还处于一个非常敏感和脆弱的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更多的亲子互动和家庭温暖,如果过早地送入幼儿园,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情感和信任的建立,造成他们的不安全感和依赖感。
幼儿在这个年龄段,也需要更多的自由和探索的空间,如果过早地接受幼儿园的规范和教育,可能会抑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失去了童真和乐趣。
2、有可能加重一般家庭的经济压力
降低幼儿园年龄,意味着孩子要在幼儿园待四到五年的时间,这或加重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承担的学费负担。
总之幼儿低龄化入学,有利也有弊,也会更具国情,综合考虑进行分析决策,希望大家也能理性看待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的问题。
1、一般现在国内是按照正常年龄划分,幼儿园是3-6岁,按照班级划分,3-4岁是小班,4-5岁是中班,5-6岁是大班,6-7岁可以上小学(指周岁)。
2、虚岁年龄: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3、周岁年龄: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