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审计观后感

03-24

究竟怎样才能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观看电影同样也是让人成长的一种方式,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后我们可以选择写一篇观后感。文字具有传承和沉淀价值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资产,一篇好的观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编辑整理的“审计观后感”,请记得收藏本网站的链接以便下次快捷地浏览!

审计观后感 篇1

第二,审计监督的工作环境是防范审计职业风险的难点。

所谓审计职业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实施审计监督所面临的与审计职业有关的人身伤害、精神伤害和责任追究等风险。审计职业风险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一是现行《审计法》执法主体难以实施,二是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受到制约;主观原因一是审计机关的自身建设,二是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针对《审》剧所反映的问题,笔者有感而发颇多,在此不做累述。只择取现行《审计法》对防范审计职业风险的可操作性问题浅谈己见。

任何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们来自生活,贴近现实。《审》剧播出后,能够产生思想震撼力的重要之因是其与现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审计职业风险问题,虽然在《审》剧中没有直接提及,但剧情的头至尾;审计人员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风险的威胁。

可以说,审计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审计的“利剑”在刺向腐败犯罪行为的同时,审计人员的本身也面临着被打击报复的可能性。

《审》剧中的“华西省”审计厅岳厅长,就是因为审计交通厅所属的高速集团,而被“发配”调离。“审计署驻信州特派办”副特派员童北海,正是因为审计商业银行使其独生女下岗待业。特派员方宏宇所受到的报复更多。

有无中生有的诬告、放火烧汽车的恐吓、暗中要求审计署将其调离等等。这些打击报复,哪一次不是令人触目惊心,悲愤不已?哪一回不是心有余悸,险像环生?

对于此类的报复行为,审计人员确显得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孤立无援。

现行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尽管明文提出了对审计人员报复陷害行为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其条款过于空泛,执法主体含糊。对于最常见的威胁、恐吓、侮辱、诽谤审计人员的精神损害行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审计过程中,纪检执法部门介入纪检、公安、检察工作的时间、报批程序、协助方式、配合事项不够明确。

一部法律或法规的颁布只有依据,却没有可操作性,因此失去了立法的意义,是一部只能依据而难以实施的法律。只有强调监督的重要性,忽视监督保障的法律,才是只能惩罚违法者而不能保护执法者的法律。即将要修定的《审计法》,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在此方面尽可能的有所充实和体现。

否则,审计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将越来越困难,审计职业风险难以防范,这势必成为审计工作中不可逾越的难题。

三个意义:审计人员的团队工作作风是克服审计工作困难的必要条件。

古往今来,任何英雄豪杰成就大业都需要众人的鼎力相助;所有名垂千古的事业都是靠集体的力量铸就而成。在唐朝的唐玄宗时期,蕃镇权臣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李隆基提拔大将军郭子仪领兵平叛。

这样一来,另一名大将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两人过去曾因一些事情上的误解而闹过矛盾。郭子仪知道,要平定叛乱,必须得到李光弼的全力帮助。

于是他真诚地找李光弼谈心,在战前就及时地释解了相互的前嫌,并且在后来的平乱之中密切配合,终于平定了安禄山之叛,得到了唐玄宗的褒奖。正是这种团结的力量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才能使他们成功地战胜叛乱。试想,如果郭子仪大惊小怪,借机惩罚李光弼,后果不堪设想。

《审》剧中“审计署驻信州特派”办的两位主要领导,在最初的磨合与后期的配合上与古时两位将军的经历相似。只不过在初期的磨合上,两位主要领导的心胸没有像军人那样直爽,释解的时间没有向古人那样快捷。导致“信州特派办”审计组在发挥团队作风上过于迟钝,使其部属们在猜测两位直接领导各自的意图上费尽了不少心力,错过了工作进展的最佳时机。

工作中必然是外扰内乱,危机四伏,不尽人意。

政府审计不同于内部审计,审计范围容易宽,不容易窄,人员数量容易多,不容易少。操作起来每一程序环环相扣。审计组每个成员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每个审计人员的相互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团队的协作精神就是一个审计集体的灵魂。审计领导的宽广胸怀和敏锐的协调艺术是审计单位的支撑。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审计人员以最佳的组合,发挥出审计团队最好的作风,才能进一步揭示与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只有审计人员互通审计信息,共同寻找审计线索,相互提醒关键的节点,才能共同摆脱困惑,一起战胜阻碍;只有各自在生活上的多关照,思想上多沟通,性格上多磨合才能集思广益,共同到达胜利的彼岸。(作者:

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栾桂峰)

审计观后感 篇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使我对审计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了解,受益颇深。

这篇**选择的切入点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界定审计风险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注册会计师审计领域与内部审计领域对风险导向审计有不同的理解,并提出了理解风险导向审计在注册会计师领域意义的两个关键点。本文从理论基础、审计风险模型、风险评估、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证据等方面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全面比较。

本文根据美国和国际上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和相关文件,设计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图,认为内部控制不需要是一个独立的程序。本文根据财务分析和竞争战略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中企业分析的总体框架。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相关争议,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围绕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了解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相比的特点。主要内容如下:1。审计重点从关注审计测试向重视风险评估迈进。审计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审计测试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2、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三。风险评估更注重对客户操作风险的间接评估。4、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5个。应重视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测试的个性化。6、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7、审计证据内涵扩大。

同时,我也了解审计风险评估、重要性确定和分析性审查的基本方法。

审计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审计风险:

1、风险因素分析法。它是对可能导致风险产生的因素(称风险源)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或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

2、模糊综合评价法。它是一种定量评估方法,以模糊数学为运算工具,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评价对象做出全面的评价。

3、审计风险模型法。也就是说,利用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审计风险,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

4、其他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审计时,审计人员最关键的是执行审计程序,发现风险点并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审计风险评估并不能完全与审计程序分开,审计风险评估也包括如分析性复核法,主要体现在对期望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以及终极审计风险的评估作用上;内部控制评价法,主要用于控制风险的评估等。

最后,提出了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值得认真思考。 (一)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全面修订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二)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改进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技术方法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三)重构注册会计师知识能力框架,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创造条件(四)完善法制环境,是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并行措施(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推行步骤选择试点阶段。

通过对这篇**的学习,我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了全新全面的认识,对以后的审计学习与研究更加充满了热情,希望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审计观后感 篇3

看完审计快报的内容,我发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问题。下面将详细说明本人的读后观点。

第一点:审计情况快报结构特点

在快报开头,对审计结果、标准审计报告、以分部为重点的无保留审计报告等四类审计结果的具体编号进行了说明,并列出了相应的企业名称。

之后,对企业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无法表达意见审计报告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列举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快报中企业前缀大多都有st、*st符号,经查证为其表示的含义是: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被进行特别处理的**。

*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s*st——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尚未完成股改。由于 “特别处理”的英文是special treatment(缩写是“st”),因此这些**就简称为st股。

最后,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报告中附上上市公司年度审计简报清单,说明变更审计机构的企业。

第二点:企业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原因分析

审计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只有少数企业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不能以事件为重点法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般被出具带强调事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原因多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其中有存在巨额应收款项、诉讼结果未确定、认购款**不确定性、稽查结果不确定性和董事换届未完成等原因。

审计观后感 篇4

《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一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新闻传播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电影学、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表演学、经纪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是文化经纪研究者以及文化经纪从业者、爱好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本书也是江苏省文化经纪人资格证考试指定培训教材。作为文化产业管理这一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很多文化经纪人的具体业务、工作操作流程、相关法律法规等。

既然是教材书,写作用语也很枯燥无味,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此书中的经纪案例。本书收录了美国CAA、日本杰尼斯事务所、韩国SM经纪公司、香港TVB、香港英皇、橙天娱乐、苏富比、华谊兄弟等文化经纪案例,并提供了实用性较强的业务知识以供参考,在读这些案例时,我对其中的专业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想要为了搞清楚某种做法的原因而翻看“教材”里的内容。 最令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就是韩国SM经纪公司的案例了,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韩国娱乐文化的小小追星族,我发现我喜欢的很多偶像明星组合都是SM经纪公司旗下的,这个案例让我很想要在读完后还继续找其他资料知道更多关于SM公司的运作模式造星机制。 在韩国有“星工厂”之称的SM公司老总李秀满20世纪70年代初涉歌坛,是当时非常着名的歌手。退居幕后之后,凭借其敏锐的眼光,于1989年创办了SM娱乐文化公司,开创了韩国企划公司的新时代。1998年,S.M.公司把旗下的HOT、SES介绍到中国、日本,掀起了亚洲“韩流”热潮。2000年4月,S.M.公司登记注册了KOSDAQ,发行股票,成为韩国第一个娱乐文化股份公司。2002年12月,S.M.公司与日本的FANDANGOJAPAN(YOSHIMOTO集团和KDDI的合资公司)、YOSHIMOTO集团以及AVEX共同创立了网络娱乐公司---FANDANGOKOREA,在网络与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的时代,将主要负责为大众开发数字信息资源。为了方便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与2001年成立的S.M.日本分公司一起,共同构建亚洲地区的娱乐网络。 S.M.公司下设部门:发觉“未来之星”的选秀部;训练新人的“StarlightAcademy”培训部;把握市场走向、体现歌手风格、营造逼真视觉感的唱片生产部;进行录音和后期制作的唱片制作部(A&R);进行宣传销售的市场营销部;联系媒体对歌手进行推广的宣传部;以及发掘歌手的潜在价值、企划广告演唱会的代理部。 选秀部跟培训部可谓是最重要的部门。主要用于训练练习生,使其具备出道的条件。练习生,在中国娱乐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但在韩国,几乎每个公司都有,公司根据规划会定期进行选秀。被召为练习生不等于就拥有了免死金牌,达不到公司的出道要求,不管你练习过几年,都一样淘汰。而且在最开始的练习生生涯中,很多都需要自己负担生活费用。只有达到经纪公司异常严苛的要求后,练习生才有出道的可能。要练习的东西很多,语言、舞蹈、唱歌、形体、作词作曲能力,还有穿衣打扮等等。练习生首先必须练好了,可是要出道,还得看时机,他们得运气好碰上公司准备推出新人的好机会才行。S.M.公司在推出每一位新人之前,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经多方考虑才会最终敲定。 组合作为现今韩国歌谣界主力军,SM公司也以此作为推出新人的主要形式。20个练习生只有一个能被选中出道。可供选择的练习生人数远远多于真正需要,保证能选到最理想新星,符合公司计划与大众取向。SM拟定多个预备方案,以备在新人出道前有突发状况能马上做出反应。 SM公司所推出的组合人数较多,难免会有组合不齐人的突发情况,像是少女时代(9人)、SuperJunior(11人)、EXO(12人)这些组合,由于成员们要兼顾各自发展,或者要服兵役,或者突然解约等状况而不能全员出席表演,SM公司要及时作出处理,就必须要拟定预备方案,一般组合排舞都至少有几个版本,拍MV用的版本,现场齐人的版本,不齐人的版本,正视舞台版本、360度环绕舞台录制版本等等,像EXO的新单曲《overdose》就有8个版本。还有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EXO队长吴亦凡在回归打歌期间,演唱会前夕突然提出解约,EXO原来12人版本的舞台表演,录音,()和演唱会安排就要在一星期内重新安排并完成练习,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EXO一巡演唱会依然成功举行,体现SM公司强大的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这与其注重拟定预备方案有很大关系。 韩国SM公司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很多,要想在这个领域里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更新理念,跟上时代潮流,以至于引领时代潮流。从娱乐公司的角度来看,理念的更新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以不再适合快餐式的娱乐业。全方位的借用营销等其它行业的管理理念会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对艺人而言,值得反思的地方更多,他们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低,歌手也不是只唱唱歌就可以了,其工作质量和工作强度都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逐步重视,相信不久之后,中国也会出现像韩国S.M公司一样出色的娱乐经纪公司。

审计观后感 篇5

《审计一家言》读后感说到《审计一家言》首先就得介绍一下他的作者。金十七,男,中国注册会计师。大学毕业后做过外贸,参加过合资企业谈判,后“误入”审计和财务领域,一“误”十年曾经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从事审计工作多年,并在美国做了两年审计。

现在是某企业的财务总监。兴趣广泛,从中学时自学计算机编程、微积分和相对论,到大学里将西方经济学和资本论一起摆在面前作对比阅读,再到毕业后的读史、读哲、读心理学,也算读过一些杂书,但“好读书,不求甚解”。随着年龄渐长,读书的范围收窄了,但始终不变一定要读的,是每月一期的《科幻世界》。

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透彻,精辟,全书没有刻意的用深奥的专业术语来为我们解释作者的观点,反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加上通俗的例子为我们阐述事实,说道例子,不得不说本书的最成功之处便是他所举的每一个看似“土气”实则经典无比的事例。

从序言开始,你可以看到作者的笔迹和语调。我一看到这篇序言,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作者的语言籍有默又幽默,这与一般的经济学书籍大不相同。我甚至觉得作者在写作时态度不严谨。所以起初也就带着读一读的态度,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一观念彻底不见了。

笔者从最基本的业务约定书入手,介绍了什么事业务约定书,应该在业务约定书中写什么,什么事候完成。虽然这些知识非常简单和基本,但往往是由于对细节处理不当而导致审计失败。所以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作者在区分业务约定书与项目建议书时,通过老汉娶媳妇这么一个通俗易懂的粒子,简洁却全面的向我们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区别。而对于一般人难于区分,容易搞混的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上作者认为所谓会计责任,就是说企业自己要能够做出一份完整的会计报表,包括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的各种披露和注释,并且能提供有关的总账、明细账和其它会计记录。审计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记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接下来作者花了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有关声明书的相关知识。声明书是审计师万般无奈之后的终极**,在任何一个审计中,审计师都会对于有些科目和有些事项无法取得完全放心和满意的证据。这时,就会将这件事写在声明书里。

该声明以客户管理的口吻向审计师发誓,这些事项是真实和正确的。在我认为了解好声明书的相关知识对以后的工作必是有很大帮助的。不过我们绝对要避免像作者书中所说的声明书万能论,虽说它是最终**,但绝不是万能**,这点事要谨记的。

下一个内容,作者就管理建议书展开了阐述。管理建议书是审计师对客户的建议。管理建议书包含哪些内容?顾名思义,主要是管于一些管理建议的内容。首先,这是审计师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并非凭空想象,但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企业的一些不足之处。另一个主要的管理建议是审计师从企业的基层员工那里听到的。依然附上了适合的实例加以论述。

接下来是我觉得比较生僻难懂的一部分,关于内控系统的部分,我认为需要多读几次才可了解。

另外我自我认为作者本书中较为经典的言论之一便是他的“两个凡是”,此“凡是”,非彼“凡是“。”凡是经营上有动作,财务上一定要有反映;凡是财务上有反映的,经营上一定要有过动作。”

后来作者写到预期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只有了解审计对象的具体含义,对事物的理性和感性有一个双重认识,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省力,大大降低出错的可能性。对审计的理解是基于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和仔细观察,了解事务的来龙去脉。

有的时候,了解了性质,审计师的预期就是这个金额不会太大,而账上也是如此,这时审计师就可以将其略过其它的审计步骤了;也有的时候,在了解了性质之后,审计师的预期是这个金额应该较大,而帐上显示的金额却很小,这时审计师就会继续跟进下去。

此外,在阅读的这一部分中,我意识到了思考对审计人员的重要性。一切不假思索的工作都是机械化的,问题不容易发现。而往往,错误就因为少了这一点点的思考。

出了注重原始凭证的齐全,还要观察数据是否合理。同时,在何时“抓大放小”、何时“抓大抓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实际考虑。考虑这个“小”是否会影响到工作的“质”的改变。

从这一部分,我学到了审计的基本工作方法,就像你在玩游戏之前需要检查你的**库一样。作者将审计的基本方法比作了“七种**”:如果是对内控进行测试,也就是系统测试,可以有实时实地观察、询问、交叉互证式询问、查看历史记录、重新执行等方法。

这些都是基本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才能做好工作方法。在工作理解上,要始终把审计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做到更加严谨

好完成工作。

在文章的下一部分,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工作文件的重要性、实施方法等。原本不以为然的工作底稿也有这么多名堂。根据作者对工作文件的介绍,这是对一些实践经验的总结。

形式一般不统一,可以视文字叙述、流程图、表格等等,其各有优缺点,但是根据因人而异。另外,准备工作底稿有三大目的:1、便于经理及合伙人审阅;2、下次再做这个项目时可以在工作底稿中找到足够的可以借鉴的资料;3、作为一个证据的记录。

由于工作底稿的外用性,要注意书面讨论的全面性和一致性,不能偏激。要掌握分寸,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这份工作文件的索引,或者用更土一点的术语,数字,是一个树形结构。

打个比方说,就像生物学上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一样。实质性测试的工作底稿的格式及其索引方式暗示出,这是一种自顶而下的思考方式(英文叫top-down)。这是做事情时很重要的思考方式。

同样的,工作底稿中除了有每个科目的具体工作底稿以外,还有审计调整清单、审计调整试算平衡表(adjusted trial balance)等一些汇总所发现问题的底稿。这些手稿的信息**都是具体的工作文件,但这样的总结也是为了便于掌握全局。好的项目负责人为了能够随时掌握全局,往往不是在工作快结束时才准备审计调整清单、审计调整试算平衡表等这些汇总的底稿,而是从现场工作一开始就准备这样的底稿并随时更新,以便动态掌握全局。

这也是一种自顶而下的思考方法的体现。在工作底稿中的注释,首先:1、要写一些背景介绍,方便读者理解;2、要写热点问题,即审计计划中提出来的问题;3、要先推想一般人对这个科目的预期;4、要从 ceavop 各个角度谈我们的思考和所做的工作,不要仅仅简单地想起什么写什么。

但一般来说,工作底稿需要审稿人在工作中慢慢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最合适的写作方案。

在下一节中,作者提到现金和银行存款,重点是货币基金的存在和所有权。同时,介绍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主要操作步骤,强调在出具确认书时要提高警惕,严格控制整个过程,因为确认书正在成为诚信善意审计的主战场和构思不周的客户战斗方法。另外,函证的工作要注意的问题中,要注意完整性。

然后介绍了如何在应收账款中发挥作用,如何分析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如何分析企业在这方面的资金状况,以及在其他应收账款中应注意的问题。其次,介绍了预付费和待摊费用(包括长期待摊费用)的主要关注点、主要审计步骤和存在的问题。这些让我知道,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每一项的意义,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

下面的部分作者阐述了与关联方的往来账,首先我们要明白与关联方的往来要做什么,最正宗的路数,是先向客户了解清楚,哪些是关联方,把这个范围定下来,下一步,就是从客户处取得与关联方的往来余额,及这一年度的交易发生额。作者的这一概括十分到位,又附上西游记的例子,实在具体,易懂。然后作者讨论到了预付账款的相关事宜。

向前面一样,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事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是被审计企业先付给原材料供应商的一笔钱,是一项资产。这个主题的主要关注点是存在(e)和价值(v)。所采取的验证步骤也和做其它应收款的类似,就是看看合同和付款凭证、看看帐龄等等。

能把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对冲吗,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问题,作者通过阐述发生对冲的两个条件区分了能否对冲的条件,想要对冲,总得是同一个客户的债权债务。另一个要想对冲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书面同意。没有一个书面的证据,即使是同一个客户,同一性质的业务,也不能对冲。

接着,作者就存货的完整性,存在性,准确性和估值对存货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准确性指的是存货的成本核算,存货的估值就是资产,而完整性与存在性较为简单易懂,不再做过多阐述。另外我觉得作者在这里总结的非常好,审计师在考虑存货减值准备时,要考虑的方面包括某种存货是否数量上太多了,某种存货是否在技术上已经被淘汰了,某种产成品是否由于市场需求的改变,已经再也卖不动了,某种产成品是否成本太高,要卖出去的话,只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了,某种原材料是否成本太高,要用于生产的话,形成的产成品是负利润。

我认为这对我们以后工作是十分有用的。再花去大量篇幅介绍存货的相关知识后,作者开始介绍固定资产,首先固定资产有何特点,固定资产这个部分主要关注的也是存在性和估值。另外固定资产这部分有一些非常常规的审计步骤,但恰恰是这些常规的审计步骤让审计师的审计工作变成了一种程序化的行为而不愿意思考了。

“审计,总是要保持一种在标准程序和机动灵活的思考之间的张力”不得不称赞作者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作者通过两个反例向我们阐述了只机械的完成了有关的工作,未能将所看到的数字与对客户业务的理解相联系这种做法的错误性。两个例子生动具体,十分全面的进行了论述。

除去上面所介绍的这本书所介绍到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外,这本书还有许多实用的内容,比如说在应付账款部分主要做的审计步骤,以及其他应付款的相关知识,这里就不

一一阐述了。

总的来说,读完整本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其清晰的逻辑思维,与严密的论述,附之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让读者能清楚的明白作者的意思。作为一本审计方面的书籍,又能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写完整本书,其中又不乏对我们有实用的建议意见,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审计一家言值得一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